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端午节的文章

2022/12/05好文章

端午节的文章(精选10篇)

写在端午节前夕

离端午节还有几天时间,而我对端午的感觉曾是渐往渐远,端午的印象也只是带着昔年的光阴而存在着。粽子作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在超市里或是小摊铺上都可以买到,而且包装精致美观。可是,我感到好象总缺少了一些什么的,远远没有儿时外婆包得粽子那么好看,味道也没有那么爽口。

在我的记忆里,每年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裹粽子的。我外婆先将箬竹叶用热水浸泡三至四个小时,再一张张洗刷干净,就开始裹粽子了。外婆把一张张箬竹叶卷成一个圆锥漏斗形,然后用饭勺填进,盛上满满的糯米,用筷子插实,然后用嘴中咬着的一根细麻片捆扎,翠绿的粽叶在手中自如地翻卷着,一绕一扎只几下,一个棱角分明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包好裹扎而成了。

裹粽子的糯米需要淘洗干净再晾干,我的外婆还在有的粽子中包进一些枣子、蛋黄、猪肉。晚饭后,外婆就把裹好的一串串粽子放在铁锅里,小火慢慢的煮上三四个小时,再让它焖到第二天的天亮。刚出锅的粽子,余温尚存,还带着浓郁的箬竹叶的清香。那个香啊,真是馋人。剥开粽叶,里面的糯米嫩滑、清香四溢。那爽口、那香甜,真是吃了难忘。

端午节,年年都会来,但我却再也不会回到童年去了!在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今天,端午的节日气氛似乎越来越淡了。而我面对这四处飘香的粽子,也已经没有了童年时的那份激动,只有一份对往昔的美好回忆---

在国人的印象里,端午节多是寄托一种怀念。风俗如狂重此时的民风也让端午节成为富有诗意的日子,成为一个绚丽多彩的节日。

在敲下这些文字时,心潮潮澎湃,想着外婆包的粽子,我由衷的兴奋。

端午节,我们来一起吃粽子吧---

端午节的记忆

每当端午节,妈妈起得很早,煮很多鸡蛋,送给邻里的孩子们,同样我会收到邻居们送的鸡蛋。那时邻里的关系非常友好。因是节日,家家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孩子们显得很开心。家家门前插上艾叶和昌蒲,那时并不知道插艾叶和昌蒲意味什么,只知道那是端午的标志,长大了才晓得是驱邪。

妈妈会去田野采一些消炎降火的中草药,然后洗干净,晒干收藏,名为“端午茶”,谁要是头痛脑热的,泡上端午茶喝了,病就好,仿佛端午茶治百病。

那天妈妈给我的肘部、额部抹上一种土话名叫黄丹的粉末。妈妈向屋里的各个角落撒上石灰,喷洒白酒…… 那时候没有吃粽子的习惯。

这是我对六岁前端午节的温馨记忆。之后妈妈生病走了。

后端午情

端午放假前一天我就忙了,一直没休息。三天假期过去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收到老姐的一个短信:亲爱的妹妹:今天我给你带来了几个妈妈包得粽子,有空过来拿一下,尝尝妈妈的味道。每年她都带给我粽子吃,她不是我亲姐,但很贴心。我亲弟弟都记不得我的生日,她每年都给我祝福的。以前只有我母亲能做到。我到她单位去拿回粽子,有火腿的,有白米的,还有几个野鸟蛋。蛋是和粽子一起煮的,呈暗绿色,剥开咬一口,很香。今年没有我喜欢吃的红豆粽子,嗯,有点遗憾。

端午那天弟弟照样打个电话给我,心照不宣的,今年端午节恰好是母亲60周岁冥寿。想想以前真傻,过端午的时候也是母亲的生日,我们小的,都没给过祝福的,记起来了,在2000年,也是母亲本命年端午节生日时,我买过一个蛋糕,一家人一起吃的。要不然,现在想想多遗憾啊,子欲孝时,亲不在。

想想小时候过端午多开心啊!那时,母亲很美,父亲很疼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忙着包粽子。我们小人是瞎帮忙的,真正忙的是母亲,两个盆,一边是粽子米,一边是粽叶和粽草。粽子草,类似草绳,用来捆粽子。母亲一只手捏住粽子,然后用牙齿咬住粽草一端,另一只手灵巧的勒紧,打个结,就成功了。包得很精致。最后一起放大锅,里面放点鸡蛋,煮熟一起捞上来。凉了,剥开粽叶,清香扑鼻,食欲很快就来了,用筷子叉紧了,放糖碗里沾点白糖,再往嘴里一送,嗯,好吃极了。因为端午节很多时候是碰上黄梅天的,吃不完的粽子,就在家里厨房拉一根绳,粽子们就被挂上去,我们走路都不好走,弯个腰,我喜欢站在旁边闻粽子味道,特别对我这种从小就超级爱幻想的人是种享受:草香,米香,红豆香,足足可以有部童话了。放学回来肚子饿了,先剥个粽子,拖个小登子坐在门口吃,一边发呆,一边听外面的梅雨。那一切一直都活在我的记忆里了。

这样的端午节的画面在母亲去世以后再也没出现过,我们有时吃亲戚包的粽子,有时买回来吃。但妈妈的味道再也没有回来过。有时想想比较伤感,但是也学会了自我安慰,世上万物,生死轮回。有的东西总要失去,只是或早或晚。当我第一次听小红莓乐队的《ode to my famly》眼泪瞬间就下来了,当时就好像看到了很多很多小时候的画面。当我结束这篇日志里,听得也是这首歌,依然很触动……

特殊的端午节

公元二千零一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今天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其特殊有三点:一,今年的端午节是我第一个不在家里度过的,二,今年的端午节刚好是室友的生日,三,今年的端午节我没有出去玩,独自在宿舍度过。

说起室友生日,我似乎今天做的不太好。怎么说呢,中午室友请大家吃了火锅,很开心。晚上大家在寝室里吃蛋糕,喝酒,玩游戏,同样是开心的。可不知道怎么了,在大家决定出去唱歌,网吧通宵的时候,我说,我不去了,身体有些不舒服。结果一说,虽然室友关心着说拿早点休息。可我并不是特别在意。可能是我对于他今天的做法我有些不认同。认为感觉这种做法,我很厌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总之大家玩的开心就好。

或许对我来说,我不认同的,我就不会虚伪的去迎合。也或许是因为天秤的脾性,总是在大家沉默的时候跳出来活跃气氛,总是在大家欢乐的时候默默退场。反正现在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了。总觉得自己现在会突然变得安静,突然不知道要干些什么,突然会想到发疯,突然会有想发脾气的冲动,很多的突然就会冒出来……然后就会不顾什么的,就去做。室友说我现在变的话少,不活跃了。说我,现在特别我行我素……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我了……

其实我不是没有发现,我也在不断的去寻找为什么,我也在努力的去找回原来的自己。可我发现,很难……我真的不知道,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我讨厌现在的自己,我讨厌自己现在的行为,独来独往。

唉……不禁想这样唉声叹气一会儿……我到底怎么了……我追问自己……杭航……杭航……杭航……你不可以迷失自己。不要对自己找借口,八宝糖已经离开了,不要再埋着心里的想念,八宝糖没有把你忘记。如若不能成为恋人,其实还是可以是朋友,你不是一直跟自己说,喜欢她,爱她,也是为了让她幸福快乐,让她开心。现在的她,同样过的很好,很幸福,那么与你最初的想法是一样的。那何必要放不下呢……如是阿权所说,已经过去了,要做回以前的自己。吃喝玩乐,样样都不在话下。不要那么的强逼自己。想她就告诉她,想对她说什么就告诉她……我常常会想起阿权的话。可我真的很难做到。我也在问自己为什么自己做不到……也许这些天的经历,告诉我了,面子。我放不下那个面子。既是我很爱她,但是我始终无法面对她的离去……

好了不说了,在这说说乱七八糟的话语,没人会看见,这让我很安心。

对了,今天是端午节,一大早就收到了朋友们的祝福,是开心的,幸福的。一大早就与外婆,奶奶打了电话,是快乐的,愉悦的,一大早就看见暖暖的阳光晒在被子上,是惬意的,欢快的,一大早,就出去散散步,抬头望着蔚蓝的天空,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朋友们都说我比较健谈,或许是吧。可我在私下,话语不多,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更习惯,亦或喜欢用写的方式,来传达。

给别人的生命带来阳光的人,自己也会享有阳光。加油,杭航。

特殊的端午节,即将在这片欢乐的烟火中结束。我相信,它其实是平常的一天,但它可以使美好的。

端午情怀

自从02年来德州每年的端午节只是在美食城买几个粽子,象征性的过一过。儿时过端午的那种愉悦已渐渐淡去。

今年的端午节与往年不同。因为老妈来了,我又可以吃上老妈包的粽子了。两天前妈妈就泡上了糯米,今天下午和老妈一起包粽子,谈笑间,勾起了我对儿时端午节的记忆。

那时过端午节,天还蒙蒙亮我们就会起来,踏着初夏的露水,几个要好的伙伴相约去采艾蒿。采艾蒿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据说用端午节早上采的艾蒿泡煮粽子的水洗脸,会让人去病消灾,所以每年妈妈都会弄好一大盆艾蒿水让我们洗脸。同时还要在自己的庭院门上挂上一把艾蒿,据说也会给家里带来好运!妈妈就是这样只要是能给家人带来好运的传言,她都会很虔诚的去做!也许这就是最平凡的爱!

端午节最让人兴奋的是妈妈会把五月初一的鸡蛋煮好,染成红色分给我们姐妹,而让我们兴奋的是不是能吃上红皮鸡蛋,而是拿着自己的红皮鸡蛋相互撞击,看看谁的鸡蛋最抗撞,我们会封它鸡蛋王,这种游戏我们会从家里延续到学校!那种快乐真的是是刻骨铭心的!

如今的端午节早已没了儿时的乐趣,但妈妈包的粽子却依然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味道!因为它盛满了妈妈的爱!

端午乡愁

朋友送我几只她自己包的粽子,豆沙的、红枣的,这几天早餐就是粽子。随手翻了一下日历,知道端午节到了……

有一年偶然走进加拿大蒙特利亚唐人街,见有粽子卖,才想起那天正是中国的传统端午节。于是全家人一人吃了一只肉粽,算是过了节,也是我们出国这么多年过的唯一端午节。

还没有高铁的时候,每次回国去杭州探望公公婆婆,火车经过嘉兴一定会下去站台,买一些嘉兴粽子,自己吃也带些给两位老人。嘉兴粽子似乎不管是否端午节常年有卖,品种繁多,包装精美。前年回国朋友送我两袋(一袋六小只)真空包装好的粽子带回美国(当然不是肉馅的),给没回去的老爷和女儿尝鲜。

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九子粽。妈妈每次用九种颜色的丝线串起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式各样,五彩缤纷非常好看。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就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而“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所以有的时候,妈妈会多做几串,给亲朋好友中新婚燕尔的小夫妇送去。我最想吃和粽子一起煮的鸡蛋,炖煮很久的鸡蛋,蛋白已变成和粽叶一样绿色,口感清香细嫩,这是我以为鸡蛋烹饪中最好的做法。

特别怀念端午节日气氛。记忆中的端午是热闹的,端午节前一个月锣鼓声就咚咚响起来了,龙舟开始下水练习,准备迎接龙舟比赛。我家小巷北头就是长江,小巷另一头就是古运河。每每听到锣鼓声由远及近,我和哥哥都会兴奋奔去河边看练习的龙舟一飕飕飞速划过。

待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门楣上挂起避邪的艾叶菖蒲,我们穿上新衣,兜里装着妈妈给的一两块钱,约三两玩伴一起去看龙舟。平时清静的沿岸街头,端午这日热闹非凡,一毛钱的绿豆糕,两毛钱的牛奶雪糕,七分钱的酸梅粉,还有洁白的凉粉,兜里的钱很快变成这些东西装到肚子里,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

记得以前只有端午才有咸鸭蛋吃,往往舍不得吃,就用各色棉线编织一个小巧的蛋网,把熟的咸鸭蛋放在里面,挂在脖子上炫耀。当然,如果在小商贩那儿买的蛋网就更漂亮、精致些。还有一种五彩线,是用不同颜色间隔地染在米粒粗的软尼龙线上做成的,按尺寸卖。妈妈一般会在端午那天买一尺两尺,裁成段系在我们手腕上、脖子上,据说可以辟邪。

家乡端午饭桌上要喝雄黄酒,习俗中还有吃黄鱼、黄瓜、黄鳝、蛋黄,加上雄黄俗称“五黄”。农历五月古称“毒月”,潮湿闷热,是蚊蝇滋生百虫出动的时节,以雄黄、菖蒲、艾草等克之一直流传。提起雄黄酒,让我想起那个美妙的爱情传说。家乡的金山寺里,有个法海和尚为了收服白蛇白素贞,密使许仙在端午令白娘子喝下雄黄酒,逼迫她现出原形。随后就发生了白娘子盗灵芝草、水漫金山、镇压雷峰塔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端午,太多的美好,太多的记忆。

记忆中的端午节

“端午到,洪水涝。”早上,一阵瓢泼大雨,惊醒了梦中的我。窗外,豆大的雨,打得甚密。已经干旱了很久,连杭州这个水养的城市,也出现了旱情。老家的这句话,真准。我凝视着窗外的雨,思绪和升腾起的水雾一起慢慢地弥漫开来。经历过的一些端午习俗,在眼前渐渐地清晰起来。

记忆一:避邪石灰符

小时候,父亲是地道的农民,又不识字。我又是老大,每年家里要写个春联或者画个字符的,自然就落在我的肩上了。我是依葫芦画瓢,因为村里家家户户在端午节,都要在门前画上一个石灰符。有了样本,我的“创作”自然也就有底气多了。

记得,母亲在家里负责烧好吃的饭菜,给我们每人一个咸鸭蛋。咸鸭蛋是自己腌制的,清明前后腌渍下去,过程中谁也没有这样的口服,尝尝味道如何。只有到了端午节前一天的晚上,母亲把腌渍在酒坛里的咸鸭蛋捞上几个,耐心地洗干净,晾干。我们等着端午节这天煮上几个,好开开胃。母亲除了煮上一些咸鸭蛋之外,还会杀一些黄鳝,炒上一个洋葱,香得很。这些黄鳝都是在端午节前,我和父亲去田里捉上的,养在水缸里,等着到时烹饪。当然,母亲还会变着原料,凑成一桌饭菜。

我的“创作”活动,要在母亲开饭之前完成。我跑东家看看他家画的形状,又跑西家学学人家的图案。心中有谱了,就抓起一把一把的石灰,泼洒在门前。一会儿工夫,一些歪歪斜斜的、符号不一的图案“诞生”了,可是我不能明白图案里到底诠释着什么。父亲也看不懂什么,自然不发话了。母亲说,这一年比上一年画的好,赏给我一个煮熟了的大蒜。被母亲一夸,心里一种自豪。为了显示“杰作”是我创作,就站在门口,等着过路的人赞赏一两句。有些人看透了我的心思,也会丢下一两句认可的话语。

每年都会做着这样的“事”,可到上中学了,我在外读书,不能给家里画“石灰符”了。也知道了画“石灰符”的缘由,端午节是阴阳开始交替的日子,阳气慢慢销蚀,阴气慢慢生长,由此会产生很多的病毒,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画它,可以杀去病毒,祛除脏气。图案里的有些表象就是驱邪求福的象征。那一年起,母亲开始撒石灰画端午节的“符”了。再后来工作了,我这事就没有再做过了。每每端午节回家,门口都有一个“石灰符”。

今年没有回去过端午,门口是否还有“石灰符”?!

端午节纪事

端午节,在我们家乡是“阿使节”,阿使,即父母对女儿的叫法。这个节日,出嫁的女儿得给父母送礼表示问候。我们村俗,农历五月初四为端午节。我有点纳闷,我们村总是比别人提早一天过节,像过年,其他地方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而我们村偏又是一年的倒数第二天。按传统习惯,端午节这天得在门楣上插艾草和菖蒲,以示驱邪逐妖。按理说,应该要包粽子,但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基本上不包粽子。幼小的心灵里对粽子充满了期待,不过,仅限于期待。坐实说,物质的匮乏也会给童年生活带来缺憾,一个人活在世上固然不能单靠吃米,但如果没米可吃,那就会十分危险。

我选择回家过节。父母平常日子过得孤单些或许没有特别的感觉,节日孤单了,神经会十分敏感。小弟一家外出,外出打工的大弟弟早已回家。国家规定的假日,为我提供了回家时间的便利。父亲打来电话,问要不要回家。表面听来,是一个选择性问话,其实,他希望我的答案却并不能选择,我理解他的心情——特别是我在孩子外出读书之后的岁月。母亲包了粽子,父亲买了排骨,准备过节。本来应该由我孝顺他们,却成了我只带嘴回家享受。好在前两天拔了颗多长出来的牙,不会嚼东西,对于诸如粽子、鸭肉不感兴趣。这样,我回家的主题显得特别明确,无非是陪陪老人,就像《常回家看看》那首歌所唱的。

打小弟有了私家车,回家成了一件特别方便的事情。这次回家,我却只能坐村里的小四轮。这很好,一是省钱,从县城到家门口,仅5块钱;开车的又是族中亲人,以为我难得回家坐他的车,我想给他10元,他坚决不要,一副“富贵不能淫”的表情。我很是感动。当然,我也可以雇一辆面的,40块钱。如果这么做,父母会认为很奢侈,他们也会在心底打小九九,回家过节吃的东西不如车费多,划不来。

其实,我坐小四轮有自己的想法。我不过一介普通老师,一不是老板,二不是贾人,不富也不贵,与吾村村民无异,靠打工领工资赚得身上衣裳口中粮,本无架子面子,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还是当年老毛对知识分子的教导呢。我借坐车之机,听听乡音,了解村情。司机是个善侃的中年人,说起话来如竹铜倒豆,速度快,口无遮拦,其实要拦也拦不住,因为话题一旦牵扯出来,同车的村民也会续着说,就是想停也不能够。坐在车里,我只需打开耳朵,听他们“谈古”。这样,我坐在车上,知道了前几天,村里为了选村长,两个人打架,报了警,三更半夜,警车虺哩呼噜地响彻整座山村,警灯将漆黑的村子照得直晃人眼,扰人清眠。我听他们对民主选举的看法和态度,对村干部的诅咒。我还听说,村里一个叫“野猪”的人,像一粒蒸不烂煮不熟的铜碗豆,派出所的人员也管不了。此人经常喝酒,口袋空了,就去别人的场子拣矿碴,矿主报告派出所,抓了去,又放了回来。最后,干脆就放人家一马。这叫民不畏抓,又能奈何?……我想,如果每星期回家一次,又都坐小四轮,我与村民的距离就会拉得很近。当然,如果写点文章,也会捞到免费的素材。

端午节,恰逢少有的雨季,天空下着绵绵的雨。其实,于我而言,下雨天,真好!一面自然是欣赏山村雨中的景致。时而飘着毛毛细雨,时而下起瓢泼大雨,山间的草树全沐在雨中。雨停了,那经过雨水濯洗过的草树越发显得有精神。我就这样与父母对坐着,除了午休、吃饭的时间。吃过晚饭,我们继续聊天,父亲习惯早睡,没聊多久,瞌睡虫便将他的上下眼皮合上;抽了烟,仍然打不开。他就兀自先睡了,母亲的睡眠时间省得很,在我的记忆里,她有时可以一整夜不睡觉。我与母亲继续聊天,但不知何时,父亲惺忪着睡眼,又加入我们的聊天队伍。睡了一觉的父亲特别精神,一边抽烟,一边有一沓没一沓地聊着,而屋外的雨仍是下得缠绵悱恻。其实,我们聊的话题,像炒冷粥一般,炒了一遍又遍,基本没有什么新鲜话题可言。父母的一生在土地,我的大部分时间与文字打交道,我们聊的话题大多还是童年、亲戚、农事、孩子读书等。其实,聊什么并不重要,关键还是这种聊天的温馨感觉。直到十二点,我们的聊天才告结束。因为第二天,我还得坐小四轮出来,车就一趟,开得早,五点半左右就得起床。

第二天早晨五点半,父亲准时喊我起床,母亲早已炖好了两个鸡蛋,锅里的稀饭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故乡的端午节

文/张才富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龙舟飞渡的端午。身居异地,人事全非,岁月飞逝,往事渐远!

故乡的端午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在离开故乡的这些年里,总是会不经意间回忆起来,觉得有种隔世尘封的感觉!

江汉平原的故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人们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是全家人一年忙到头的人们,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迎接新年到来的日子;端午节的意义是为了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每逢此节,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中秋节,花好月圆人团圆,人们则以吃月饼以示团圆。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依稀记得,故乡的端午节,有过小端午、大端午、末端午的习俗,小端午为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五月十五,末端午为五月二十五,又多是把端午叫做端阳。

我是农民出身,记得每年端午,正是故乡农忙季节,村里的人都忙着打麦子、抢插中谷秧,还没到端午那天,每家都提前把鸡窝里捡的鸡蛋留着,买酒曲,割艾草,打粽叶,泡糯米,淘洗新收到小麦,轧出白面等,为过端阳做准备。主妇总要挤出时间来做伏汁酒、包粽子,用石磨去推出蒸菜米粉。也有三五家组织起来,请来一个勤行师傅,在晚上发虾馓,炸油条。

故乡的端午节,女婿们都要给岳父母及嫡系亲属送节礼,俗称“送端阳”,用来孝敬长辈。在仙桃,末结婚的毛女婿(也称毛脚女婿),要送上三年,岳父母才肯答应把人。前两年只是送岳父母一家,三市斤猪肉,瓶装酒两瓶,虾馓十二筢(也就是一打),另外还要给未婚妻扯几尺做褂子花洋布等。送节礼一般是选择五月初二或初四这样的双日,毛女婿穿得体面,头发用水打湿梳平,一个手提包把节礼装好背在肩上,步行到丈母娘家。如有老人的家庭,打几个荷包蛋、煮几个粽子,这送节礼的毛女婿吃完放碗后,为讨丈母娘喜欢来到地里,换回丈母娘回家烧火做正餐,蒸鱼蒸肉办十碗。原先的婚姻是父母包办,三媒六证的,婚前又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有感情。忙完活,毛女婿同未婚妻回家吃饭,走在路上,也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互不说话,两人使眼色时,未婚妻紧张得脸红心跳。

第三年,也就是毛女婿求岳父母把人的当年,这年的端午毛女婿去送节礼是满送,包括同堂嫡亲的叔子伯爷,媒人先生。礼品同前二年的大致一样,只是每家多了一把毛扇,未婚妻也有一把,老人则是包头(头巾)、香烟等。白酒也不是瓶装的,是散酒,用空酒瓶一灌,报纸卷个酒塞,有个八九上十家的,毛女婿用箩筐要挑上一大担。丈母娘烧火做饭,毛女婿在丈母娘家吃,送来的猪肉自然要多出一二斤。毛女婿回家时,叔子伯爷有打发,那时,回钱的居多,十元二十元不等,媒人先生是白吃。

三年的节礼,还有年礼、中秋礼送后,媒人先生从中牵线,女方同意把人,双方选择好良辰吉日,准备结婚。男方请媒、报期,喂期猪;女方准备嫁妆,并开出几件几套的衣单,男方请来裁缝师傅,接未婚妻过来“开剪”(为未婚妻做妆新衣服),等待着田活忙完结婚。

嫁出的女儿在第一个端午节,女婿给岳父母送端阳时,做父母的要给女儿打发竹床,细篾斗笠等。

故乡的端午节,五月初五的那天,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插上了艾叶,割肉买鱼,杀鸡宰鸭,做上一顿美味的盛餐。早餐是吃鸡蛋伏汁酒,虾馓粽子;中餐和晚餐喝雄黄酒,吃沔阳三蒸十大碗。

故乡的粽子有咸味的肉粽,也有蘸糖吃的素粽。每年端午节前几天,人们从湖里打回粽叶、泡糯米,开始包粽子。用一二片粽叶圈成圆锥形,用小匙往里面注入糯米,按结实后,放些调配好的馅后,再灌入糯米按结实,然后封口,用棉线或荐草捆紧,一只棱角分明、漂亮的粽子包成了,粽子煮熟后就可以吃了。

除了包粽子,这里的人们也喜欢做些虾馓,虾馓有的地方叫馓子。炸虾馓先将面粉加入食盐、明矾、清水揉和,面揉好后,搓成粗条,抹上食用油放入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将面条在掌背上盘成并列成环状,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干即可食用,吃起来香脆可口。

“今乃是,五月五,龙船会上;众兄弟,他约我,玩耍端阳”……

赛龙舟,是故乡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此后,人们把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作为纪念屈原的一项重大活动,用意是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故乡都举办龙竞赛。小时候观看龙舟赛,河两岸男女老少,小摊小贩,人山人海,那热闹场景还清晰地留在脑海里。晚间,土台班子上演与端午有关的沔阳花鼓戏《白扇记》、《白蛇传》等,白娘子和许仙那忠贞不二的爱情传说,在民间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故乡的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只有粽子文化,龙舟文化,端午节民间还流传着插艾、饮雄黄酒等习俗。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艾叶也是故乡端午节的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艾叶,又名艾蒿,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人们将其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旧时,人们洒雄黄水,饮雄黄酒,也是为了激浊除腐,杀菌防病。因雄黄酒带有毒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民间再也没有喝雄黄酒的习惯了。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段回忆!端午是个传统节日,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关于端午节,民间有很多习俗,但在近些年,这些传统民俗已濒临流失。回味起故乡端午节熟悉的风景来,也让人迷恋迷茫,惊喜不已。故乡的端午节,是一曲意味深长的歌谣。

端午的味道

文/李丽雪

要问我端午的味道是什么,我还真有点说不清,因为在心里,端午的味道既如百合花的清香,淡而优雅;又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还如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

端午节是我最喜爱的一个节日,每年离端午节还有很远,我就开始数着日子盼望了。可是今年的端午节与往昔不同,因为在外地求学离家较远,我不得不留在学校里过端午节。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端午节。原本以为这是件很悲伤的事,可没想到却是如此快乐。

端午节这天,天上还闪着星星、亮着月亮,我就被几个室友吵醒了:“快起来啊,我们到后面那座山上去采艾蒿吧!”之后莫名其妙地被人拖出了温暖的被窝,再之后便是一阵忙乱。十分钟之后,我们各自整理好了行装,迈着豪爽的步伐,朝后面那座山进军,哇!端午的味道,充满了激情。

平常来过不知多少次的后山,今天不知道为什么那么远,终于到了。我们几个互相打气后毅然向山顶攀去,由于刚刚下过小雨,所以没登多高,我们的裤管就被打湿了。“啊!艾蒿。”顺着声音望去,嘿!还真多哇,我们一窝蜂似地涌过去,开始疯采,边采边在嘴里嘟囔着:“希望考试顺利,祝愿家人一切平安……”呀!端午的味道,满载欢喜。

大家一边说笑一边采艾蒿,不一会儿就采了一大堆。我们手中握着艾蒿束,头上戴着艾蒿环,兴高采烈地下山回到学校。刚坐到位子上不久,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我定睛一看,啊!是妈妈。妈妈看到我说:“吃过饭了吗?想不想吃粽子啊?来,把粽子拿过去和同学们解解馋吧!”呀!不听妈妈提及,我差点忘记吃粽子了。哇!太棒了,妈妈竟带来这么多粽子,我们都涌上去把妈妈围住,剥开粽子皮,鲜红的大枣就浮现在眼前了,接着一股沁鼻的糯米香飘来,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一口下去,粽子少了半边,妈妈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开心地笑了,呵!端午的味道,幸福加甜蜜啊!

端午的味道真是丰富,真是幸福,怪不得我怎么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