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小故事

2022/12/07好文章

小故事(精选12篇)

洁牙故事

文/周依春

去年秋天,我到成都高新区一家口腔诊所洁牙,口齿伶俐的张牙医不停地向我推介洁牙、护牙和植牙项目。初次见面,我对她口若悬河的介绍有些厌烦,并未对她有太多好感和注意。

不久前的一天下午,因长期抽烟熏黑了牙齿和牙龈发炎,我不得不再次来到这家口腔诊所,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无痛洁牙的项目。

那天正好张牙医不在,三个年轻的牙医从中推选了一人来给我洁牙。无痛洁牙本来应该比普通洁牙舒适得多,然而,不知是洁牙新手技术的原因,还是受自己心理因素的影响,我觉得牙齿疼痛不舒服,牙齿洁了一半就叫停了,洁牙的医生只好叫我另外找时间去洁另一半。

又过了几个星期,在妻子的催促下,那天上午9点,我再次来到诊所。诊所内的其他人都在忙碌,唯有一个身材偏胖、领导模样的中年男人在休息区坐着。待我说明来意之后,他告诉我,再等半个小时。后来,从诊所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他就是诊所老板。

一会儿,一位戴着口罩、刚刚给一位中年妇女洁完牙的医生从诊室走了出来,她对我说,她把诊室的椅位清洁消毒后就给我处理。

由于口罩遮住了她的大半部分脸,我没有认出她,她却认出了我:“你去年在这里洁过一次牙,后来我还给你打过一次电话,回访洁牙后的情况。”

“哦,原来你是张医生哟!”我一下子记起来了。

待她对诊室清洁消毒完毕之后,我在椅位躺下张开嘴,她手握洁牙柄,将工作头轻轻地贴在我的牙面上,慢慢来回移动着,如同一只蚂蚁在皮肤上拱来拱去,动作温柔得像服侍年迈的老人一样,生怕把患者哪里弄疼了,同时她还不时将洁牙时溅在我面部的水滴小心翼翼地擦去……她那一招一式,轻重缓急恰到好处,娴熟的洁牙技艺不得不令我佩服。

她一边给我洁牙,一边教我如何将洁牙的唾沫通过吸唾管吐出来,避免呼吸不畅并节省洁牙时间,同时对我进行心理安慰:你放松点,不要紧张,如果有任何不适可以举左手,我就会停下来;你的牙龈炎症很严重,一会儿洁完牙,我给你上点药,很快就会好起来;你口腔的牙齿有缺失,需要尽快修复;你牙缝里还有点点牙结石,虽然不好清理,但我还得想办法把它清理干净……

我不方便回答,只好从嗓眼里蹦出一个个单音节的“噢”字来敷衍,但她那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不得不让我感动,将近两个小时的洁牙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很快过去了。

洁完牙,她递给我一面镜子,让我跟洁牙前对比一下,我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向她爆料:我有一个朋友是达州有名的牙医,他说,植牙必须先戒烟。我选择了“世界无烟日”戒烟,如今已经戒烟一个多月了。

“那下次你需要种植,可以到他那里去做最好的瑞士的lTI,在华西种植需要两万多元,在他那里种植可能只需要一万多元。”她一点都不顾忌别人抢生意。

“下次来这里洁牙,我要监督你,看你是否彻底把烟戒掉了。”她半开玩笑地说。

“一定做到!”我信心百倍。

“我给你前面那位女士洁的牙,她购买的是网上活动价。虽然只是几十块钱的普通洁牙,但出于职业原因,我还是给她洗得干干净净。”她那对顾客高度负责的态度,不得不让我点赞。

“既然你的服务这么好,难道下次种植牙齿还不去找你吗?”我心里想。

可见,对于服务行业来讲,要想留住老客户、赢得新客户,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是多么的重要啊!

老宅的故事

文/123456梦家园

今天邂逅一位老邻居,聊起旧房子拆迁的事宜,心中感慨万千。那曾是多少人羡慕的小型别墅,现如今要落下帷幕了。老宅的人生,就像一本古朴典雅的书籍,记载着近百年的历史故事。那饱经沧桑,风雨飘渺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浮现。老辈说,母亲年轻时,是一位标准的千金大小姐,殷实的家庭背景,令她衣食无忧,仪态万千。那时候,喜欢她的人很多,很多,可她偏偏看上一位邻村的穷小子。

那穷小子,家徒四壁,穷困潦倒。可,身体健康,人品不错,且又勤奋好学,很快考上了福建一所大学,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医生。这下,岳父,岳母高兴的合不拢嘴,立马答应把女子嫁给他,还送了一个小别墅作为陪嫁礼物。老宅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母亲,是一个非常麻利之人,她会把一个小家庭,经营的非常的好。每件事情,都会安排的妥妥当当。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一点都不像十指不染阳春水的大家闺秀。还记得小时候,我非常贪玩,跟着一帮小伙伴,跳绳,捉迷藏,爬树,摘龙眼,摘玉兰花。经常把脸上,手上,衣服上,弄的脏脏兮兮,回家老被老妈数落。因为害怕挨批,我常常会装着特别无辜,特别可怜,这样可以少挨骂。有一次,老父亲下班回家,没有带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我非常不开心,非常生气,就把老父亲的包,从二楼丢了下去。

把一架崭新的收音机摔坏了,这下闯祸了。紧接着,老妈,以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在吓唬我,把我吓傻了,我第一次哭的那么伤心。虽然这次没有挨揍,可老父亲真的生气了。把我关在小房间里,闭门思过,不许出去玩。我真也害怕了。记得还有一次,学写毛笔字,我把老妈的白衬衣,当宣纸,图的黑乎乎的,画了好多小花,小树,小星星,自己开心的不得了,可把老妈的脸气歪了,那可是新买的衣服。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唱歌,一唱起来,头上的小尾巴就摇来摇去,就像小大人一样,非常认真,那小眼神一闪一闪的,可好玩了。因为五音不全,因为吐字不清,经常惹的家里人哭笑不得。时间真快啊,一眨眼的工夫,已是物是人非了。仿佛一转身,一跺脚,就已经人到夕阳了。人生若梦,时光的纸笺,总是铺展着深深浅浅的记忆;刻下的不是沧桑,而是许多美好的印记。

现在的老宅,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破旧不堪了。但那红墙黛瓦,锦鱼戏水;那桂花飘香,白玉兰缀晚的美好印象,依然刻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在我眼中,她依然是那样的美,那样的静,那样的温馨。亲爱的朋友,你知道吗?在老宅的世界里,留存更多的是温柔和善意。那青苔,荒草,落叶是流光的写意;那锈迹,破损,陈旧才是历史的印记。

忽然,远处闪过一片桂树的叶片,我低头默默捡起。记忆时光机在脑海里滚动,曾经的一幕出现在眼前。那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母亲在后院点燃许多蜡烛,摆放许多我们爱吃的美味佳肴;还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那天,父亲特别高兴,喝多了,喝高了。和朋友们一起吟诗作对,一起游玩,非凡的开心。“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父亲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那掷地有声的音调,依然是那样的有魅力。 “每逢中秋,就会有桂花,从月亮上落下来,她是那样的美,又是那么纯;她披着漂亮的霓裳,就这样,轻轻地飘啊,飘啊,不经意间,就落入你的酒杯,酿成了桂花酒”。我傻乎乎地说,桂花酒,就这样酿成了,那也太简单了。大伙笑成了一团,开心极了。老爸说,你这孩子,怎么那么幼稚?

岁月神偷,浅淡的月影下,光阴洒落一地,无从捡拾。匆匆忙忙的人生,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 远去的光阴,经常在脑海里,忽隐忽现,忽明忽暗。老宅的故事,很美,很柔,感觉就发生在昨天。记忆的重门,请不要关闭,不能关闭。让我继续回想,继续回忆……

一个让我哭湿了好几张纸,无法读下去的故事!

文/淡抹流年

两个生命同时在穷苦小镇的一条幽避的胡同里降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或许是因为缘份。更或许是因为听信了算命先生说要生下来就定亲才能保住娃娃的命的话,两家大人给定了娃娃亲。男孩妈妈指着女孩说:“以后她就是你媳妇了。”男孩咯咯的笑了,女孩却哇哇的哭了,那年他们什么都不懂。

在笑与哭中两年过去了,有一天男孩学会了用筷子,马上让妈妈抱他去女孩家。女孩看了男孩用筷子的功夫后,女孩哭了,原因就是他会而她不会,男孩回家后也哭了,原因是他看到女孩哭了。以后再吃饭男孩坚持不用筷子。后来女孩终于学会了用筷子,男孩却忘了该怎么用。

三岁了,男孩和女孩都去了幼儿园,中年睡觉的时候女孩尿床了,幼儿园的阿姨汹狠狠的问是谁尿的,女孩吓哭了,男孩举手说:阿姨是我尿的。不过阿姨还是看见的女孩的裤子湿了,告诉了女孩的妈妈。女孩生气的指着男孩说:“一定是你给阿姨告状了,我一辈子都不理你了。第二天男孩在自己的床上尿了泡尿然后报告阿姨他尿床了,被阿姨骂哭了。

七岁该上小学一年级了,男孩第一学期考试就考了第一,老师和家长都夸了他,女孩也考的很好,但还是生气的回了家,至此以后几年男孩都没有参加考试,直至五年级的时候,女孩兴高采烈的拿了个第一回家,而男孩却没成绩,男孩的妈妈气极了,把男孩打的躺在床上起不来。后来通过老师才知道不知道什么原因男孩说什么都不要考试,说什么都不要成绩,老师只好让他单独考试并不公布成绩。

六年过去了,男孩女孩考入了同一所学校,此时男孩女孩的父母均下岗只能靠做零活来生活。中午男孩女孩在学校食堂吃,女孩的饭量很小,每次都剩饭,女孩每次都对男孩说:“我不想剩饭的。”男孩便二话不说吃光女孩的剩饭。在初中三年里仍就一个第一,一个没成绩。中考女孩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男孩落榜了。女孩哭着问男孩问为什么,怎么会这样。男孩说:“我已经很长时间不学了,只是不放心你一个你在学校。”其实原因还有一个就是,男孩女孩家都已供不起了,但是男孩想让女孩上学,尽管他的实际成绩比她好。这个暑假是男孩最幸福的一段时间,因为女孩天天陪着他,也从来没有对他生气耍脾气,男孩是感觉生活在天堂里,女孩的笑脸是他所有开心的源泉。

女孩明天就要去省城了,这天晚上两人都没睡,在门口坐到了半夜。女孩泪流不止,她不习惯没有男孩的日子,这么多年他一直任她欺负,一直照顾着她,没有男孩在她身边她觉得怕。

第二天女孩搭车去城里半路上她看见了男孩,男孩背着一包袱拦车上了车。女孩问;“你怎么在这里?”男孩说:“这里能省一半的车费。”两人都笑了,以后女孩住在学校每天都很节俭的生活,男孩住在工地每天都拼命的工作挣钱,按月将放在信封里写上女孩妈妈的名字送给女孩。女孩总是抽空去看男孩,男孩每次送走女孩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考大学。

在一天女孩来看男孩的时候对男孩说:“有个男生说喜欢我怎么办?”男孩愣了,过后对女孩说:“好好学习成吗?考上大学再说多好。”男孩不敢看女孩,女孩笑着对他说:“我骗他说我有男朋友了。”男孩笑了说:“上大学后会有更好的。”女孩走后男孩好多天都没有说话,只是拼命的干活,淌下的有汗水也有泪水。三年的时间女孩没有回过家,放假也在学习,男孩也没回过,有假期也找别的工作。

三年的拼命学习终于得到了结果,女孩考上了一所名牌学校,得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男孩女孩开心的抱在了一起。男孩哭了,他感觉女孩将会离他越来越远,他只要她过的好,至于他----他觉得受多大的苦多大的委屈都无所谓,两人一起坐车回家,两家人知道了都说女孩争气,女孩听了心里酸酸的。

为了上大学的学费女孩天天在家给别的孩子当辅导老师,男孩就在外找些零活做,到了临走的时候女孩拿着自己挣的钱和家里挣的钱终于和男孩踏上了开往大学的车,到了另外一个更繁华的城市。女孩在大学里依旧节俭的生活还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男孩也依旧找了个工程队干活帮女孩攒学费。一天有人告诉说:“外面有个人来找你,说是捡到你的东西要你去拿。”女孩出去看见男孩站在老远的地方,穿着工地干活的衣服,满身的土。女孩走过去边给男孩拍土边问男孩;“你怎么说是捡我东西的人?怎么不说是我老乡或者我朋友啊?”男孩笑了笑说:“你看我穿的这样,说是你老乡朋友还不给你丢人啊?”说完女孩说哭了,对男孩说:“你怎么这么想,我啥时候嫌弃过你啊。”男孩哄着女孩不哭了,从兜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带有钻的头夹放到女孩手里说:“我看到城里人都带这个,你带一定比他们好看,女孩哭的更利害了。

没过多久,女孩又接到一个电话是和男孩一起干活的人打来的,说男孩干活时被砸断了胳膊,现在住进了医院,当女孩到医院时,男孩的一只胳膊已经没有了,人躺在病床上,女孩泪流满面的走到男孩面前,男孩睁开眼睛看到女孩马上兴奋的告诉女孩:”咱们有钱了,你的学费明天就能交上了。”女孩听的糊涂。男孩告诉女孩:“我前几天刚买了保险,嘿嘿。”女孩明白了,男孩怕交不上女孩的学费就买保险故意出事砸断了胳膊。女孩哭着说:“我宁愿不念了也不要你这么得来的钱。”第二天学校给女孩下发了已交学费的通知单。男孩拿着剩下的几千钱回了家,开了一个小商店只够生活。在男孩回家之后女孩写了无数封信,但男孩一直没回,女孩放假从不回家在学校打工,男孩却始终狠着心不去看她,天知道他有多想她。终于在女孩大四那那年男孩去看女孩,现在的女孩俨然已经长成了一朵出水的芙蓉,清欣脱俗。男孩的心凉了,本就不敢对她说心里话的他此时只有把感情埋在心底了。两人想见本该是开心的相互拥抱,但女孩给男孩的只有冷脸。女孩恨他,恨他当年为什么那么做毁了他的一生,恨他这么多年来音信全无,恨他为什么说不理她就不理她,恨他曾经说过到了大学再说的话可是她都大四了他还未曾开口。两人在一起一直都是默默不语。男孩回家了,女孩在车站呆了一个晚上,也哭了一晚上。

几个月后的一天男孩家里来了个女人,是男孩家里给男孩说的媳妇,男孩家人自知配不上女孩,女孩家似乎也不太同意女孩和男孩在一起。很快婚事就定了下来,男孩给女孩打电话告诉她,他要结婚了。女孩颤着问是谁,男孩说:“是镇子边上一个农村的姑娘,人挺好只是少了一只眼睛。”女孩放下电话马上请了假买了车票回了家。她去男孩家看见男孩在用仅有的一只手在炒菜,本想过去帮他却看见一个女人端着盘子走出来。女孩哭了,她哭着走到男孩面前对男孩说:“是我先和你定亲的你不记得了吗?我们是定过娃娃亲的。”男孩也哭了对女孩说:“你该有你更好的生活,而且我已经残废没能力照顾你了,再说两家父母也不同意我们在一起。”

女孩跑回家跪在父母面前说起了往事“小时候男孩怕女孩不理他自己在床上尿尿报告了阿姨挨了骂,小学男孩怕女孩学习成绩比不上他而生气好多年没考试,被男孩妈妈打在床上起不来,初中他替她吃了三年的剩饭,高中为了女孩上学男孩故意砸断自己的胳膊``````````女孩说完两位老人早已老泪纵横女孩的父亲说:“你要是不嫁给他报国恩,你就不是人啊。”``````````

女孩毕业了,很顺利的找到了一家外企工作,月工资两万多元,在工作的第四个月后女孩回了家,他们镇上的所有人都羡慕死了女孩,同时也都可怜男孩。女孩的穿着打扮早已远离这个穷苦的镇子,但男孩看到女孩后却真的死心了,她该属于上层社会而不是他这个既穷又残废的人。

女孩给女人了5000元钱,女人虽然拿了钱准备走却留给女孩鼓励一生的话“人这辈子真心爱一次挺不容易,他给了你一生的幸福你只能用你的一生去回报他。”对啊,她本来就要用一生去回报他,她从没想过要背叛他。从小到大,从初中时他说他要离开她的一刹那,她就觉察到她这辈子就属于他。

女人走了,女孩带着胜利的喜悦走到男孩面前,对男孩说:“现在你可以对我说本在大学你就该对我说的话了吧?”男孩在心里早已说上了上万遍,可是他一看到她就不敢说。男孩呆呆的看着她,他不是不明白她的意思,只是不敢相信这个今非昔比女孩还会看上他还会想着他。男孩摇摇头:“我不想耽误了你。”女孩气极了哭着说:“你在为我坠学打工的时侯我的心就早已给了你,这么多年你所做的是平常人能做的吗?”女孩抱住男孩给了他一吻,男孩的眼泪流到嘴里是甜的,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他终于用尽全身力气抱住了女孩颤抖着对女孩说了他一生想说的话:“我--------爱----------你

<<<看到这个故事的朋友请务必转载,让全天下的每一个人都了解爱情的力量,相信爱情的力量,相信爱情!!!

感觉不错的话,记得【转载分享】给好友喔!

我是欧雅诺

如果你爱文字

如果你爱小说

如果喜欢空间

请加我的QQ784813189 。

更多精彩小说尽在雅诺QQ空间

夏天的故事

文/施光华

今年夏天尤为炎热,不过说起夏天的炎热,现在的人要享福多了。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防暑降温电器、冷饮、瓜果等,尽情享用,比起我小时候,夏天的热也就算不得啥了。

记得我小时候,上世纪60年代,家住农村小集镇,每逢夏天,由于口袋无钱买冷饮,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找冰凉的井水喝。在路上看到有人戴着草帽,骑着自行车,驮着一只箱子,吆喝着:“香蕉冰棒,三分一支”时可馋死了,心想,哪天能吃上一支冰棒,那该多舒服啊!不过,偶尔也能吃上一支,那可是跟在大人们屁股后面哼来的哟,因为父母也挣不到几个钱。小集镇也有卖西瓜的,是切成一片一片那种,通红通红的,可诱人了,但不是小孩子们随便能享受到的。小孩子们所能享受到的,只是西瓜中的一部分,即生、熟面孔的大人们吃西瓜吐出来的瓜籽和剩下的瓜皮。小伙伴们个个捧着盆子,眼巴巴瞅着有钱的大人们大口吞食着鲜红脆甜的西瓜,张着从大嘴巴里吐出来的瓜籽。随着“咚、咚”声结束,瓜吃完了,小朋友们便纷纷拿着盛有瓜皮和瓜籽的盆子返回家洗净,将瓜皮腌着当菜吃,将瓜籽晒干炒着吃。也有一些小朋友馋不过,竟当场拿起瓜皮啃食起来。那时小孩子们度夏唯一的免费项目是下水洗澡,这是老天眷顾赐予的,但也存在极大风险,每年夏天某口水塘、某条河湾淹死1~2个小孩,也是大人们预料之中的事。1965年,当时我15岁,离家去20里外上初中,夏天到了,全宿舍30多人就一人有帐子。同学们窝在一屋一热一叮受不了,纷纷跑到室外草地上睡,虽凉快些但蚊虫太多,夜不能眠。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来问题解决了,即全身包括头部裹上垫单,由最后一人手持喷筒逐一喷撒敌敌畏乳剂驱蚊虫。你想想看,这憋得有多难受,但没办法总比被蚊虫吸血强。1970年进厂当了工人,我所在的维修组十几个人就一台台扇,逢到大家坐在一起时,每个人心里都盼望着电扇风页尽快转到身边来,可咋就转这么慢呢?着急啊。可宿舍竟然连风扇都没有,白天上班宿舍还凑乎,可晚上4~5个人睡一间,热得透不过气来,室友们只好夹着席子到宿舍房顶去睡。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物质也丰富了,四季轮回的夏天,不再是过不去的坎了。

“姜八级“的故事

文/孤舟簔立翁

姜师傅从单位退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尽管单位的人员换了一批有一批,与他相知与共事的人,也早已离开了单位,但是他在单位里的故事却没有中断。工友们一代代的口口相传,把他的故事想传家宝一样,讲给新来的每一位员工。这个新员工,也会像师傅一样讲下去或许还要增加一些新的想象。人们常说,人生在世,要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但是真正能够留下名声的又有几人?姜师傅或许就是其中之一吧。

初识姜师傅是八十年代初刚参加工作。一天与同事匆匆的走在上班路上。他突然指着前面疾步行走的,一个身材瘦小身材的人说,你看,这就是咱厂的“姜八级”八级大工匠,挣得工资比厂长都多。高出咱们的一倍,还要带拐弯的。是啊,那时候普通工人、干部的工资也就是几十元钱,他一下子过百了,能不让人羡慕吗?听着同事发自内心的感慨,看着他羡慕的眼神。遂决定快走几步,仔细看一下这位大名鼎鼎的八级工匠。姜师傅身材的确瘦小。从身后看,深蓝色的工作服,在他不足一米六的身材上,确实显得肥大空旷,整个人就好像装进一个大面袋里,走起路来,上下左右随风摆动。并排走了一两步,未敢直视,用余光扫了一眼,平顶中分的头型下,一对不大的双眼,炯炯有神,尖削的下颚微微翘起,显得多少有些孤傲。他也用余光扫了我一眼,没有知声,从眼光里可以读出,偶,这又是一个新来的。这是姜师傅给我的第一次印象。在我以往的想象中,八级工匠应该是一位身材魁梧,面容慈祥,心灵手巧的大汉。没有想到,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瘦小的老头就是大名鼎鼎的八级工匠,真是彻底颠覆了我进工厂之前的一切幻象。着实的验证了一句民间的俗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尽管与姜师傅不在同一个车间,但是他的故事和传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听到了若干遍。可能是师傅们生怕我这新来的学生,把他们引以为傲的工匠,在我这一代给传丢了,故多讲几遍加深印象。这种津津乐道的讲述非常见效,单位里的许多往事,早已忘得一点不剩,唯独,姜师傅的故事,真的就记在脑海里久久不忘。据估算,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姜师傅已经五十出头了,他是上个世纪三几年出生的人。据说,他家住在离县城不远的乡村,从祖父到父亲两代都是农民,家境比较殷实。在伪满州国时期念完了小学,光复的时候读了一年中学,随辍学在家闲逛。他说,人生中仅有的一次机会,让本村的一位村民给断送了。当时的东北解放区,非常缺少有文化的干部,到处搜罗读过书的青年人。或许是查旧档案找到了他,进村开始了解他的情况。一位村民说,这样的人还能当官,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你去周边打听打听,谁不认识这个会学野鸡叫的二流子,把这附近的野鸡都给打绝了。考察的干部听说此事,便没有了下文。

姜师傅命运的转折是发生在1953年,当时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在东北地区建设大批现代化工厂,有汽车、客车、钢铁、化工、发电等大型骨干企业,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工厂就需要技术工人,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专业技术学校,招收工人只能从社会上考试录取。姜师傅就是通过考试,进入市里新建的火力发电厂的。从一个闲散的社会青年,摇身一变成了一名正式的国营工人。他后来半开玩笑的说,好在当工人不像当干部那样搞政审,否则的话连这碗饭也吃不成了。话虽然这么说,但以姜师傅的悟性和聪明程度,只要他上心,无论做什么工作,肯定都是一把好手。

进厂后不久就显示出了他的聪明才智。新进厂的员工,在快速的学习完电厂基本专业知识后,要到相同的电厂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不仅能够独立的顶岗操作,而且在设备故障处理上,思路清晰准确无误。他的优异表现,让代班的师傅赞叹不已,随即向厂里推荐,要把这名实习生留下来。虽然这件事到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在近百名的实习生中却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个其貌不扬,身材瘦小的家伙,用一般人需要一到两年才能学会的东西,他半年就掌握了,真是厉害,不可小觑啊。当然,这件事也就很快传到了厂领导们的耳朵里。

鉴于姜师傅实习期间的优秀表现,厂里的劳资部门,也知人善用,把他从原来的操作岗位,调整到技术复杂的维修岗位,给他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在那个年代,由于技术和检测手段的落后,许多大型机械设备的检修和故障处理,都需要工人的实践经验来判断完成。培养一名合格的维修工人,往往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或者时间更长。在这个岗位,姜师傅可谓如鱼得水,信手拈来,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凭着过硬的技术,连长了三级工资。不仅在工资上,高了同批入厂员工一大截。而且成了机械、电气焊全能的复合型维修人才,不用说哪个年代,就是在今天的工厂里,这样的人也少见。当然,光凭这些不足以让他出名,最多也就是在同行里面相互欣赏一下。

他最出名的一次是帮助兄弟电厂处理了一起设备故障。那是一年冬天,同一个地区的洮北发电厂,一台鼓风机发生了喘振故障,致使一台机组不能运行,两天时间问题始终不能解决。不仅厂领导急的团团转,就是局领导也坐不住板凳了。因为那时候的电厂很少,下去一台机组,就意味着一些地区和工厂停电、停热,况且事情会越拖越大。局领导随即决定,让我们所在的电厂立刻派人前去支援。处理这样的疑难故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很难处理的。这一点专业出身的厂长心里非常清楚。去是必须得去,派谁去能解决问题成了他考虑的重点。人们常说,事到眼前方嫌多,人到用时方嫌少,这时的厂长估计也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找合适的人选。突然,他灵光一动,想到了姜师傅,对就派他去。他马上挂电话让车间主任找姜师傅,让他和姜师傅立刻到自己办公室来一趟,有重要的事情要派他去处理。

尽管他与姜师傅接触的不多,但是姜师傅的技术水平他还是相当的了解,别的不说,一个人能在他手里连长三级工资,没有过硬的本事也是难于通过的。车间主任和姜师傅很快就到了厂长办公室。厂长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情况,直接就问姜师傅,派你去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讲出来。姜师傅说,没有什么条件,只需要把他的徒弟和必要的工具带上就行。厂长说,好,现在我就马上叫车过来,你回车间准备一下工具和徒弟立刻坐车到洮北电厂去。虽然进厂已经有五年时间了,厂里的这台北京吉普车他还是第一次乘座。这台车是厂里的唯一一台公用车,它就像一匹宝马一样舍不得驶用。除了领导到市里开会偶尔用一下之外,平时就在库里闲着。那个年代,领导们和工人们一样,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看不出什么职务区别。今天,能够坐上这样的专车,姜师傅着实感到了压力。

从厂里出发到洮北电厂有三百公里的路程,那时没有高速公路,即使中途不休息,也得需要六个小时的时间。十点钟出发,最快能在下午五点钟到达目的地。正常估算,要想知道故障处理的结果,最快也要等到明天中午以后。那个年代,私人电话几乎为零,车间之间的业务联系靠内部人工台转接。单位也仅有一部外线电话,在厂长办公室里,一般人不敢轻易使用。由于条件所限,厂长想知道姜师傅的工作进展,也只能等待对方的电话。由于心里有事,第二天一早,厂长早早的来到了单位。刚过八点钟外线电话响了,他赶紧接起电话,是洮北电厂厂长亲自打来的。告诉他小姜师傅,在昨天晚上十点钟已经把设备故障处理好了,时间太晚了没办法向他通报,今天一早挂电话,表示感谢。放下电话,心理,犹如一块石头落了地,紧缩的眉头瞬间打开了。这小子真行,没给我这厂长丢脸。头一个电话刚落,第二个电话接着打了进来,是局长的电话,都是一个事,就是对姜师傅的表扬。但局长外加了一个内容,让厂里向局里打报告对姜师傅给与奖励,并要在全局通报。看来姜师傅的工资又要涨一级了。

让姜师傅再次出名的是局里举办的技术比武大赛。此次出名并不是因为他得了第一名,而是硬给自己要了一级工资。这次大赛到最后的决赛,是与两名八级工比拼,其中有一位是上届的冠军,号称王大拿。高手之间的对决可谓摄人心魄,选手们各个凝神贯注,观众们也是平息凝神,评委们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以时间最短,质量最优的成绩拿到了第一名,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表彰会上,只发给了他一个暖瓶,这事就算结束了。这一下他可不干了,找到组委会负责人说,上次比赛冠军的奖励的是一级工资,到他这只是一个暖瓶,太不公平了,要求和上届冠军一样待遇,长一级工资。组委会人解释,这事是局里定的他做不了主,他只能向上反映。他一听此言就直接就找局长去了。至于局长和他谈了些什么他没有和任何人说,但结果是,第二年全局百分之一奖励工资的名单中有他的大名。这时他的工资已经达到了工人最高工资的极限,既八级工资。从此他又多了一个绰号,“姜八级”。从那时起,这个绰号人们一直叫了三十年,至于姜福堂这个真名,许多人都给忘了。哪时他还不到三十岁。

一个人的优点越突出,他的缺点也越加明显,姜师傅也不列外。第一个是人缘不太好,脾气不好、有些傲气、一般人不如他的眼,说话办事直来直去有些伤人。据说年轻的时候就显露出了他的秉性。那时人们吸烟多数都是自己卷烟,很少有人能买得起成盒的香烟。装烟的用具不是布袋就是纸盒。班组里的一位师傅,手比较巧,用薄铁皮制作了一个带盖的方形小铁盒,用它装烟。每当吸烟时就把它摆在桌面,工友们很是佩服和羡慕他的手艺。他不吸烟,本来这事和他没有关系,但是他却要叫这个板。为此,他不惜花钱买了几罐铁盒装的肉罐头,其目的不是为了吃肉,而是要那薄铁皮。他用铁皮制作了一个带有弧形且易于携带的扁烟盒。当着那位师傅的面送给了另一位师傅,气的那位老师傅一年多没有和他说话,估计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忘了此事。因为有如此个性,所以很少有师傅愿意带这样的徒弟。反过来也没有人愿意做他的徒弟,他这一辈子也真没有几个徒弟。徒弟们的工作稍微有差错,不是说就是骂,急眼了恨不得拳脚相加,许多人受不了他的臭脾气离他而去。据说他也有过一个令他得意的高徒,只可惜刚一改革开放,徒弟就辞他而去,到外面挣大钱去了,为此他伤心了很长时间。

他的第二个毛病就是在职务上不求上进。与他同批进厂的员工,职务最高的已经当上了厂长,车间主任、科长比比皆是,而他还是一职不挂的白丁一个。对此他一点不生气,也不嫉妒,非常想得开。常说,像我这种做事一根筋的人,最不适合当官了,只适合做技术工作,凭手艺吃饭。我的老乡说的没错,若要真的当上官了,非把单位搞得一塌糊涂不可。姜师傅说的没错,按他的秉性确实很难胜任领导岗位,哪怕是管理一个班组,都有可能给搞砸了。好在工厂不是靠关系存在,而是依靠技术生存,这也就给了他一个很大的立足空间,全厂唯一一个八级大工匠的荣誉,也令他感到自豪和满足。据说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愿意喝酒。他本身工资高,家里只有两个孩子,爱人又是小学老师,生活水平自然就搞出了其他人一大截。就是当时厂长家里的生活水平都不一定有他高。因此他小酒不断,不但在家里喝,而且隔三差五的还到国营饭店来一壶。饭店里的服务员都和他混熟了,看他一进门,立刻就喊姜八级来一壶了。这对于当时只挣几十元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的普通工人而然,这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他的这种潇洒生活一直到离厂退休都没有改变。

姜师傅自退休后,再也没有见到过他。后来听说他在徒弟开的工厂里做事,又有人说他开了一间机械零件加工厂,这些都是传闻没有印证。按照他参加工作的日期推算,现在应该是九十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了,不知他老人家现在是否安好,在这里祈福他幸福安康!请前辈原谅。未经许可,晚辈用一只拙笔,把您的故事带出了工厂,走进了江湖,传播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2021年11月21日

群眾的故事

文/修治

我殺了正在懷孕的妻子。我是個瘋子。

我坐在窗邊,從褲袋裏掏出了早就沒油的打火機,習慣性的想點燃煙頭,卻怎麼也點不著。

我猛地把打火機砸向屍體,屍體一動不動的,安安靜靜的就像個死人。噢不!她就是死人!我怎麼想的,她可是我親手殺死的人,怎麼這麼快就忘記了呢,這麼說起來我好像在 戒菸? 算了 不管它

我看著窗外仔細回想著半個小時前發生的事情。

我那時躺在床上熟睡,懷有身孕的妻子正輾轉難眠。突然我醒了過來,眼睛睜得很大, 我掄起拳頭,朝著妻子的肚子打去。隨著妻子的一聲慘叫,我彷彿被激起了動物的本性。妻子叫的越慘,我打的越起勁。持續了十多分鐘,慘叫聲已經停了,我還在不厭其煩的毆打著這具屍體,足足打了有十幾分鐘,打累了。

我坐在窗邊,從褲袋裏掏出了早就沒油的打火機,丟向屍體,仔細的回想剛剛發生的事。

我就這樣,聽著窗外的雨滴敲打屋外物體的聲音,漸漸的平復了激動的心情,靠在窗邊入睡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第二天,不知道是因為太陽太刺眼還是屍體已經微微發臭了,所以他醒來了。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坐在窗邊,正想問妻子自己怎麼在睡在窗邊,但是看到躺在床上的妻子仍在夢鄉中,就不忍心吵醒她。

我像往常一樣,拉了泡尿,喝了杯熱水,打開冰箱拿出了兩人份的包子,丟進鍋裏蒸了十分鐘,沖了被牛奶,草草的吃完早餐,換好衣服打算偷偷親一下正在熟睡的妻子再出門上班,當我親下去的一瞬間,我才知道我在親吻的是一具屍體。因為我的嘴唇在碰到她的皮膚時,完全沒有感受到一絲熱度,皮膚的表面也是微微發硬,整個人散發著腐臭味。噢!我想起來了!我昨晚把她殺了啊!我怎麼這都忘記了。我打電話給公司,說我今天感冒了,上不了班。然後開始思考怎麼處理眼前這具屍體。

故事之外红旗渠

文/令狐飞雪

一条水渠“红旗渠”名满天下,一部电影《红旗渠》激荡神州。同时,她也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的精神缩影和历史记忆。

不久前,因为工作原因造访了林州市,拜访了“红旗渠”,也获得了一些红旗渠故事之外的故事。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林州人民真不愧为当代愚公移山,红旗渠堪为人间奇迹。

当年的黑白纪录片《红旗渠》放映总长度为40分钟,既反映了红旗渠建设的总体情况,也记录了建设过程中的许多感人细节,完整全景式展现这一历史辉煌。其实,早在1958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就已经获知红旗渠将要建设的信息,因为“红旗渠”的名字本身与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也有一定渊原。为此电影厂提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将总体工程进度、重点工程突破等等细节进行了分解,并与工程建设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进行跟踪、重点、追踪式拍摄,也是花了十年时间。

当年建设红旗渠时,整个国家还十分困难,工程总决算为5000多万,其中政府方面投入了1000多万,余下的资金为民间投入。但是在整个工程的建设中,没有在财务方面发生过一分一厘的差错,经受住了各种核查抽查,堪称又一个奇迹。因为如此,2010年5月被中纪委、监察部联合命名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红旗渠在建设过程中,“无心插柳柳成荫”,成功地训练、锻炼、锤炼出了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具备金字招牌的工程建设大军。改革开放以来,林州的这支建设大军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水利枢纽建设现场,既为祖国的建设建功立业,也让林州市在全国声名鹊起。

林州人与时俱进。当年从山西引入的漳河水是免费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现在林州每年要付给山西几千万的资源使用费。另外,因为红旗渠水质自身的一些原因,现在渠水主要是用来灌溉了,生活用水已经被另外的大型水库所替代。

红旗渠的建设,对林州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林州市的综合实力已经进入了河南省“十强”之内,让人深深地佩服。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国文化,也早已经走出了国门,前来红旗渠参观考察的络绎不绝、前来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的人头攒动,这当中,中国人自然很多,但是外国人也不时出现。

说不尽的故事

文/杨靳葆

在太原市的大街小巷中,我走的最多的恐怕要数解放路了。

我还清楚地记着第一次走完解放路全程时的情景:那是上世纪60年代,我在省城上大学,暑期学校组织基干民兵连以上干部到坦克部队某部军训,我们乘学校的敞篷大卡车从坞城路出发一路向北,经小南关沿解放路直达光社,我们唱着歌看着解放路沿街的风景,那时街上汽车很少,三层以上的建筑也寥寥。

参加工作以后我住在南城,到太钢上班,每天骑自行车在解放路上往返,后来我搬到尖草坪住,但是出行到市区或者骑自行车,或者乘公交,必经解放路,那时解放路上好像只有一路电车,到了大南门再换乘别的线路,解放路上的变化就在我的眼里和心中。

解放路作为我市的一条南北主要通道,有不少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机构:省政府、省实验中学;尖草坪新华书店、教育书店、外文书店、解放路新华书店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我喜欢看电影,当然是宽银幕电影院、七一礼堂、解放电影院、建筑工人俱乐部、太原工人北文化宫影剧院的常客,特别是北宫,离我的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很近,所以有时间就会造访,久而久之我和那里的工作人员熟了,他们还聘请我做他们的宣传员,为他们的宣传栏写稿件,给观众做电影欣赏讲座。北文化宫是一座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风格的建筑,用材讲究,设计优美,大屋顶,用粗大的木结构做梁架,音响效果很好,冬暖夏凉,可惜后来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商城。如今,这种风格的文化设施在太原只有南宫一处了。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民市场、解放百货大楼和位于其斜对面的解放副食大楼是太原市民重要的购物场所,解放大楼经营百货,以价格低廉、接地气而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解放副食大楼则是市民购买副食品的重要去处,是整个北城地区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说到吃,解放路上的林香斋的豫菜、聚和长的炝锅面、太原面食馆的烧麦及面食,在一家家新的中西餐馆出现之前,曾经是太原人向往的美食。

在解放路两侧太原市的老街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演绎过那么多故事。

解放路的故事就是太原市发展变化的缩影,解放路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

寓言故事:致抄袭者

文/夜谈天长

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在动物界影响空前。

听说鸡先生在诗歌界获得了大奖,荣誉证书刚颁发三天,就让蜜蜂大姐发现它的诗歌是抄袭狼哥的。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流言蜚语满街飘,议论纷纷、好的、坏的各说其词。

后来举办方也知道了这件事,举办方为了主持公道,把鸡先生告到了法庭。在这期间狼哥也知道了这件事,就火急火燎的跑到了法庭,跑到法庭看到老虎、狮子、大象等等都在哪里坐着,正在商量该如何审理这个案件。还有好多旁观者,有猫弟、猪大叔、鼠嫂、狗哥等等都在哪里坐着。这时它们也看到狼哥满身尘土的也来到了大厅,也都赶紧起身迎接狼哥落座,狼哥还没坐下就说这到底是咋着回事,猪大叔赶紧站起来说,狼侄子你先别急,先听听法官们咋说,狼哥气的也没回话就坐了下来。

这时就听到大象法官说,首先要弄清楚鸡先生抄袭诗歌的动机是为了什么?鼠嫂就接着说它肯定不是为了钱,我前几天还从它那借了三百万,我在银行还看到它还有存款六千多万。获奖奖金就五千元,肯定不是为了钱。这时又听见猫弟说,那它是不想要命了,敢抄袭狼哥的诗歌,狼哥不吃了它才怪哩。狼哥听后气的哦哦叫。这时猪大叔站起来说,猫弟你少说两句吧,你还嫌事闹的小。狗哥接着说不是为了钱,那肯定是借着抄袭来炒作为了出名吧。

老虎法官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是为了什么?狮子法官接着也说:我认为应该给鸡先生颁发一个荣誉勋章,给它颁发一个《臭名昭著》荣誉勋章。你们仔细想想,这抄袭狼哥的作品这得冒多大的风险,冒着名誉扫地,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地去抄袭,这种精神真的很可嘉,你们说一般的谁敢,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狼哥你想过没有,它为什么抄袭你的诗歌,那是因为你的作品优秀。它为什么不抄袭我的,那说明我的诗歌不行。

经过法庭辩论,狼哥的气也慢慢的消了好多,狼哥说既然都这样了我也表个态吧,让我也说两句,鸡先生我建议你下次再抄袭的时候把我的名字也写上,你可以说这是在你的指点下教我写的。猪大叔听后举双手赞成,大厅里是一片掌声。鸡先生的脸羞的是通红通红。

我家的高考故事

文/宋莹

2018年6月7日,我的小侄子参加高考了。

高考,现在已不再被视为成功的唯一标识,但21世纪的新一代们,并没有松懈,他们要“我的高考我做主”,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表明,他们可以同前辈一样,在高考的路上走得更潇洒、更漂亮。

时光穿越。1993年7月7日这一天,我在高考考场里奋笔疾书。这一年,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入学率不断攀升;高校招生和就业,逐渐摆脱计划体制束缚,人才流动更加多元。我感谢高考,是它让我能够踏进大学校门,让我可以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让我能在温暖的阳光下,记录我们家老中青三代的高考故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考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成人礼。高考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不能否认,高考始终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之一。

我们已经习惯,每一年的高考如期而至;每一年,又一届学生通过高考,走进大学校门。但是,在高考的日历上,有最为特殊的一年,罕见地迎来了两届学生——1978年,从118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的62.7万新生涌向校园,无数个体的命运轨迹,就此改变。

我的母亲也是这62.7万分之一。1978年春天,已近而立之年的她,走进了曾经一度以为今生再也无缘的大学校门,开始了她的又一段人生。

母亲曾经学习优秀,曾经豪情万丈,作为一所小学里的临时代课老师,她的课最受学生欢迎,她带的班级成绩最优秀,却无法改变事多、钱少、人累的状况。父母总是会以调侃的口吻聊起这段时光,然而,话语中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当时的迷惘和担忧。为了生活,只能如此。

母亲永远都记得,1977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父亲拿着一张人民日报冲回家,报纸头版头条以《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为标题,详细报道了刚刚结束的全国招生工作会议消息,并宣布当年即恢复高校入学考试,同一版面上还发表了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正所谓“门外忽传又高考,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学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很快地,她又转喜为忧:“我能行么?我已经很久没看书了,我已经有2个孩子了,我还可以么?”这时,是父亲坚定地说:“想想你曾经的梦想,想想你当年的壮志,未来怎样,不用去管它;为了你自己,为了孩子,咱们拼一次!”

母亲的大学梦被唤醒,母亲骨子里的奋斗基因,再次被启动。她相信,这来之不易的希望,就像那漫漫长夜里一盏豆大的烛光,摇摇晃晃却也坚毅决绝。随后的2个多月里,她全力以赴,夜以继日。1977年12月10日,她走进久违的考场。母亲依然保存着当年的准考证,已经有些泛黄,她仍视如珍宝。她用心守护的是励志的记忆,是对这个时代的致敬,是对这个国家的热爱。

1978年,注定是一个重要的拐点。这一年,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集结号。这是一场迄今人类最宏大的砥砺探索,它体现的智慧、勇气和胆识,也向世界释放了中国即将再次起航、崛起的信号。网上流传着一张清华大学77级新生上课时的照片,没有人发呆,没有人睡觉,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讲台、聚焦在老师身上,每个人都像一块块海绵,迫切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正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们,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振奋昂扬的雄心,为改革开放之初的各项事业,提供了发展的加速度。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栉风沐雨,他们筚路蓝缕,齐心协力把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推进了主航道,进入了潮平岸阔的新时代。

1978年彼时彼刻,2018年此时此刻,我家高考的主角,从40后变成了00后。40载春秋,高考的人生神采飞扬;40个寒暑,改革开放诗意酣畅。

回首过往的40年,历届考生的汗水和希望,凝结成祖国日新月异、厚积薄发的变化;展望未来的40年里,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各家的高考故事,仍将继续。前方会发生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只要我们不甘沉沦,不惧风雨,终将使我们自己更加不凡,终将使我们的时代更加生动荣光。

圣域传奇故事②戒魂觉醒

文/月生

红色警戒!红色警戒!蚩尤有感于军团濒临瓦解,四分五裂,独自清醒而无法惊觉于众人,于是乎拉响了绝地警戒!率领仅存的有生战力,缔结血盟,造兵练武,于警戒中重辟了一翻天地,女王深知蚩尤绝决的雄心,什么都能放下。一心辅佐蚩尤收得一方领主,此次另辟维度,从魂斗罗二维空间,引领一众战魂血洗红色警戒,弑血结盟,终重获一方净土,伟业初得建,英魂殇于戒,蚩尤立于碉堡望向远处硝烟弥漫的战场,忆起月生长老短暂的英勇战魂,不禁潸然泪下,血盟以永铸,英魂以永绝。

传闻月生于魂斗罗燃尽炼狱重获新灵,但蚩尤又以无心重回雾都,至此后,血盟的战事于往昔,纠结着蚩尤,女王看在眼里忧在心中,如何解尤于绝结,释尤于安盟,女王只能应着蚩尤,合着去装饰蚩尤心中梦想的国度,只愿尤如游龙,一心只戏凤,女王的苦心,蚩尤也不是没感知,只恨魂城以无眷恋,戒盟也迷茫中,何去何从,心中无定,看着小毒仔每日的低能造次,每每都觉得其才是趣中所乐,能如此也真的是快意,想想此前的种种,心中不禁又起波澜,吾能以一已之力弑魂结盟,为何不能以已之道,续魂连盟?哪怕魂以散盟难续,只要心中还有激情,哪处不是战场,何处不斗魂。意决于动,转战斗魂战场,又引领警戒血盟,女王也敬佩蚩尤有如此雄心,决一心伴其左右,女王初识蚩尤,敬其傲骨,不服其冷风,今争得其傲气,暖其冰心,女王降了蚩尤,而蚩尤也终争得女王柔心。

燃尽之城!红色警戒!重现侠侣身影

故事《可遇(?)可求》

文/网事悠悠吾心

(一)引子

那是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大锅饭”年代,生产队在村外建有象征集体经济的大院子,里面堆放着形如蒙古包的大麦秸垛。土屋、草房若干间,用来盛放农具、草料什么的。还有一个大房间,那便是牛屋了,里面圈养着十多头大小不一的黄牛。每到冬天,牛屋便成聚集的人场,一则因牛喘热气,可借机取暖;二则因冬天夜长,不想早睡的又没其它地方玩,这里自然成了好去处。那时,我和本队的小伙伴一到晚上就去牛屋听大人们拉呱。我们团坐在大人的周边,听大人们云里雾里胡侃,特别是大人们恶作剧似的讲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我们都信以为真,常常被吓得不敢单独回家。

有天晚上,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牛屋里又开始讲鬼故事了:“听外面,吊死鬼在哭呢……”屋外风吹枝头,树稍上传来阵阵尖叫声。“……看外面,吊死鬼小脸二指宽,脸色煞白……”屋外雪光映照,黑白相间,影影绰绰,像是电影里鬼怪出没之地。我们听后顿时被吓得毛骨竦然,纷纷扑向大人的怀里,寻求保护。

有了这次惊吓,我们很多天都心有余悸,夜里不敢出门。毕竟那时文化娱乐生活贫乏,过了一阵子,我们耐不住孤寂和无聊,不由斗胆又去了牛屋。记得临近春节的一天晚上,我们又去牛屋,恰巧邻居二大爷也在,他上过私塾,写一手好字,言谈举止文皱皱的,很受人尊重。我们央求他给讲个故事,他沉思了一会儿,便爽快答应:“好!就给你们讲个可遇与可求的故事……”

(二)可遇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村子叫土窑村,因烧制盆罐而得名。村里有个老汉,名子叫可遇,为人诚实,与人为善,以走村窜乡销售盆罐为业,每次出门都忘不了带上长鞭,用以防身。

夏天的一个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酷热难当。老汉可遇推着一车盆罐,走过一个村来翻过一架山,气喘吁吁来到山脚一棵大树下,索性放稳车子歇歇脚、凉快凉快。他随手从车上拿下一个罐子当凳子坐上去,然后掏出烟袋,拿出火镰,打火点着旱烟,悠然地抽起来。山风袭来送来丝丝凉意,可遇老汉不由高声说了句“好凉快啊!”这一声不要紧,却惊动了眼前山中的一群猴子。它们像似一声令下,飞快地从山上冲下来,来到老汉和车子跟前,不由分说,纷纷抢夺车上的盆礶,一眨眼工夫,一车盆罐就被猴子抢光了。谁料猴子拿到盆罐不走,却学着老汉做法,把盆罐当作凳子,放到地上坐了下来,当老汉缓过神来时,猴子象课堂上的小学生正眼睁睁等着老汉开讲呢!望着眼前这群猴子的坐姿和神情,可遇老汉心生赞叹,真是猴精啊!可又担心猴子毁坏盆罐,抑或僵持时辰长了耽误赶路。他想尽快把这群猴子赶走,可用手做了几次驱赶手势,猴子不但不走,还模仿着打手势,做鬼脸呢!这可怎么办?可遇老汉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不信这招就赶不走这群泼猴!只见他一边起身,一边提起在屁股下的罐子,对准地上的一块石头猛的摔去,“呯”的一声,罐子开了花。原以为会吓跑猴子,谁知猴子只是瞬间一怔,很快反应过来,也学着可遇老汉的动作,纷纷举起盆罐摔将起来,“呯、呯、呯……”象一挂点燃的鞭炮,不一会儿,地上便碎片满地了。眼睁睁看着一车好盆罐就这样被猴子摔成稀巴烂,可遇老汉既心疼又恼怒,顺手拿起车上的长鞭,挥臂在空中一甩,“啪—”的一声划破长空,但见这群猴子闻声丧胆,飞也似地往山上逃奔。可遇老汉一边追赶,一边甩着鞭子,鞭声不断。追啊追啊,一直追到一棵大树下,眼看着猴子爬上了大树。可遇老汉不想白白让猴子逃掉,要报复猴子一下,便用石子往树上掷投,猴子连忙摘下果实往下反击。啊!金瓢、金瓢,落下的都是金瓢,可遇老汉心中暗喜。树上树下就这样打起仗来。眼看地上的金瓢满够一车了,可遇老汉便主动停战,一边向树上的猴子致谢,一边收起金瓢装到车上,高兴而知足地哼起家乡戏,迎着晚霞满载而归了……

(三)可求

可遇老汉得金瓢、发大财的事儿,像扎了肢膀一夜之间传遍了大街小巷,自然也传到另一个老汉叫可求的耳朵了。此人与同村可遇老汉比邻而居,都是做盆罐销售生意的,但可求老汉品行略差一点,经常低价购进一些次品盆罐,以次充好愚弄百姓,挣些黑心钱。他听说可遇老汉发了大财,心里羡慕不已,决定自己也效仿一回,发笔横财。于是,他故意从窑场里捡了一车破罐子破盆儿,天刚蒙蒙亮就推车上路了。他匆匆走过一个村来又翻过一架山,他无心也不为了销售盆罐,而是想尽快到达发财的地方,抱得金瓢归。他急匆匆地走着走着,正值中午,烈日炎炎,大地像是蒸笼一样释放着热气,扑到可求老汉身上,只见他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好不易容来到山脚一棵大树下。他放稳车子,也从车上拿出一个罐子,一屁股坐上去,然后掏出烟袋“吱吱”地抽起来。他不时地环视周围,急盼着猴子前来“接应”。可一等没来,二等没来,眼看日过中午,他饥渴难忍,等得有点不耐烦了,于是拿起长鞭,烦躁地乱甩起来,“呯、呯、呯……”,鞭声在群山中回荡。就在这时,但见一群黑乎乎的东西从山上奔来,他定眼一看,啊!不好!是群黑熊,这家伙不像猴子一样通点人性,它要逮住人,先蹲后舔,能活活把人折磨死。可求老汉被吓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有心想弃车逃跑,可来不及了,七、八个黑熊已把他团团围住,唉!完了,完了,他绝望地闭上眼睛。只见这群黑熊一哄而上,把可求老汉按倒在地,然后舔头的舔头,啃腚的啃腚,把可求老汉折磨地死去活来,不时发出阵阵痛苦的惨叫声。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就是一声枪响,“呯—”正巧射中一只大黑熊,大黑熊疼得嗷嗷直叫,夹着尾巴拚命地逃走了,其余的黑熊见状感觉大势不好,也不得不舍下美味逃之夭夭了。原来是一位猎人路过此地救了可求老汉一条小命。可求老汉谢过猎人,然后用衣服包好被黑熊舔破的头和腚,勉强推起车子,两腿一瘸一拉地向山路的尽头走去……

(四)尾声

邻居二大爷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问我们:“这个故事里藏着一个道理,谁能说出来?”

当时我们听后只知道可遇老汉是好人,可求老汉是坏蛋,猴子特逗,黑熊特猛。邻座的二亮还天真地说可求老汉是日本鬼子呢,引得全场人哈哈大笑。

最后,邻居二大爷给我们留下一道题,也就是本故事的标题:

可遇(?)可求

希望我们在漫漫人生中都能作出正确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