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人间烟火的文章

2022/12/17好文章

关于人间烟火的文章(精选12篇)

那一段烟火记忆—火柴

文/赵凤贞

整理旧物时,母亲的箱子底下竟然还留有两包火柴,打开蓝色的包装纸,一盒盒的火柴散落开来,曾经那么熟悉的“泊头火柴”四个字穿过重重烟火再一次映入我的眼帘。忍不住擦着了一根,“哧”地一声,摇曳的火苗像一朵鲜艳的小花,欢快地开放着,跳跃着,顷刻间点燃了我尘封已久的回忆。

儿时的记忆里,火柴是每个家庭的必备之物,它可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保障呢。它能让柴火窜出红红的火苗,让灶上的炊烟摆动着婀娜的身姿,让锅里的食物冒出股股的香气。每当母亲在灶房划燃火柴,我们的眼神就随着那一缕缕炊烟飘得老远,肚子早就咕咕叫了。最让母亲发愁的是雨季,储备的柴禾经常被雨淋湿,生火很是艰难。赶上雨天,母亲只得用火柴先把废纸点燃,再用点燃的废纸引着麦秸等相对易燃的软柴,由软柴的火再把秸秆啊木枝啊这些不易燃的硬柴引着,做熟一顿饭着实不易呢。

父亲爱吸烟,口袋里随时都装着一盒火柴,因为劳作的缘故,那火柴盒总是被挤压得扁扁的,样子虽难看,倒也不影响使用。劳动间隙,父辈们搓搓手上的泥土和汗渍,将耳后夹着的烟卷拿下来,拈在手里,嘴里一边喊着“借火了,借火了”,脚下却向着父亲围拢过来。 父亲从左边的口袋里摸出一颗烟,叼在嘴上,又从右边口袋里掏出火柴,擦燃,一只手挡住风,老哥几个连忙挨个俯身凑上去接火,那动作极快却又如此地小心翼翼,生怕火熄了。待把大家的烟都点上,眼看那火苗就要烧到父亲的手,而父亲总能在火柴燃尽的最后一刻将自己的烟也点上。看他们胳膊挨着胳膊,脸对着脸,那场面极是温馨。一根火柴拉近了乡里乡亲的距离,即便什么也不说,那种亲近的身体动作早已超越任何言语,传递着更为温暖而实在的内容。

我小时候也爱玩弄火柴,常常用火柴摆各种图案和算式,也熟知关于火柴的各种谜语,比如“满屋娃娃,圆圆脑瓜,出门一滑,开朵红花。”“黑蜻蜓,白尾巴,一飞就开花。”不知现在的孩子们还能不能猜出来。男孩子们玩得更出挑,他们拿一根或两根火柴并排在一起,左手顶在可以擦燃的那面,右手使劲把火柴弹出去,如果是在夜里,便可以看到火柴划出的一条美丽的弧线,煞是好看。但也常常遭到大人们的呵斥,一是浪费火柴,再者怕引起火灾。用完的火柴盒也是我们游戏的玩具,我们会把火柴盒印字的两个面剪下来,叠在一起,放在地上,用手在旁边拍,翻过去几张就赢几张,图案不同分值也就不同,我只记得“泊头火柴”最为常见,分值也是最低的。大家经常凑在一起交流,看看你攒了多少张,他又搜集了什么新图案,遇见图案稀有的火柴盒就跟拣着宝贝似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火柴点火做饭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人们点烟用打火机,做饭用电打火,方便得很。火柴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逐渐销声匿迹,但关于火柴的记忆却深深地印在我心底。

藏匿在烟火里的暖

文/党瑶

北方的隆冬,被寒冷侵袭着。那些年,家乡的冬天更是出奇的冷,行走于村巷时,西北风吹出了两朵圆圆的高原红,把脸蛋冻得生疼。每天傍晚时分,即是中医学所述的“阳中之阴”,阴气慢慢升发,温度也逐渐降低。伴着夕阳晚唱,凛冽的西北风将天际劐开了大口子,三九天里,冷飕飕的风顺着村子外围往进灌。烧炕,即是我们对抗寒冷的方式。

暮色洇染下的村庄,静谧而又温馨。至今,回忆起那一缕缕炊烟升腾的情景时,心里也暖洋洋的。我记忆中常浮现的画面是:乡邻们吃过晚饭,用剩余的热面汤给狗、羊、鸡等家养动物烫好食,天黑了,把羊拉回来拴到院子,便开始一天里重要的活计——烧炕。邻家的老大爷叼个烟袋,品咂两口,时不时咳嗽一声,提着一笼柴禾,拨开炕门,用炕耙深入里面,掏掏灰,添柴,引火,所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村子里到处弥漫着烟火味儿,炕门里生出一丝丝暖意。

炕烧热,房子也暖烘烘的,一家人都坐在炕上,男人们手端着个洋瓷茶缸子坐在炕沿,浓浓的茶色给杯壁点缀着些斑驳沧桑,一杯酽茶下肚,呷哺着生活的艰辛,因为只有冬天是农闲时节,不必早起晚归侍弄庄稼。女人们坐在被窝里,抱着针线箩筐,剪鞋样,纳鞋底,织毛衣,缝缝补补着岁月悠长。娃儿们坐在炕里面,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平凡人家的幸福也许就是这么简单朴素,没有丰裕的物质条件,一家人喜乐安康足矣。要是有邻居串门拉家常时,邻里之间便会说:“快,坐炕上,暖和。”这是招待客人的一种独特方式,也体现着淳朴的乡邻情谊。

这些画面早已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可是,生于农村的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睡过炕,只是坐过热炕。小时候,家里从大门进来是两间瓦房加门道,层层青瓦片垒叠覆盖的房顶及未经水泥粉刷的砖墙,和土炕搭配地相得益彰,盘炕不用担心烟熏黑墙面。一般老年人都习惯睡炕,这里,做了曾外婆的房间,自曾外婆回老家来,在这个房间住了十几年,相继管大了姑姑们及我这个曾外孙,四代人的亲情在这里延续,欢声笑语也洋溢在这个农家小院里。

曾外婆是外婆的娘家妈,因父亲是上门女婿,自小我叫外婆为“婆”。曾外婆的土炕,便是我玩乐的天堂,在这里,曾外婆用旧线绳给我缝制毛绒球,碎布头拼接棉褂褂,编小竹篮。茶饭之后,邻里的老婆婆们会经常来我家串门,唠叨着家长里短,也是她们排遣生活的一种乐趣。

土炕,承载了我与曾外婆的太多回忆。炊烟里飘摇的老屋,在旧时光里愈来愈沧桑厚重,老屋注定是要淹没于历史潮流的。那些年,土炕在北方农人的眼里,既是生命开始的地方,亦是生命终结的地方,连缀着新生与死亡。土炕迎接着一个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土炕也见证着一个个生命在这里终结,如此往复,波澜不惊。像一位深谙世事归隐的长者,不以离合为悲,又像是俗世里的凡人,终究走不出尘世的劫。婆说曾外婆“瘫炕上”了,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其实在曾外婆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住的是床,这样的说法源于老一辈人都有的土炕情结。我想,如果曾外婆没有搬回舅爷家,如果老屋的土炕没有拆,曾外婆一定是在土炕上睡着去了天堂。

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一篇小说,名为《土炕》,以“土炕”的视角述说着一个女人的悲喜人生。从关中嫁到陕北山沟,窑洞与土炕迎接着她的新生活,从此,食人间烟火,她在窑洞里烧火做饭、土炕上纺线纳鞋,也梦想着生儿育女。临近解放西北时,她家收留了一个因战争掉队的怀孕女八路,因不堪重负在土炕生下孩子后远去追随革命队伍。孩子留下了,“她”成了猫猫娘,在土炕上养育女儿长大成人,后猫猫回到亲生母亲身边。猫猫生下了秀秀,“她”成了秀秀奶奶,在文革中为避免牵连,秀秀落户到了她那里。土炕以其宽厚质朴的秉性接纳着亲情,她也以温暖善良的情怀包容着后辈。可是她们都回城了,到死也没盼来女儿、孙女。人性在这几个人物身上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土炕就这样伴随着“她”的悲喜人生,从出阁的新妇至垂垂暮年,记录着数不尽的酸甜苦辣。

南床北炕有别,初到南方时,有同学就好奇地问:你们陕西黄土高原是不是都住窑洞啊?你们都睡大炕吗?窑洞、土炕这些离我遥远的乡村旧物,在农家生活里逐渐被摒弃,那特殊的泥土味、烟火气渐行渐远,唯独记忆长留于心。蓦然回首,还是留恋那温暖岁月的土炕。

一个人的烟火

文/年华似冰

母亲属蛇,生于1953年,一出生就赶上挨饿,一长大就经历了文革。

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因为对饥饿的恐惧,对食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他们往往不挑食,任何食物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平等的。也因此,美食是一种奢求,吃到美食如临天堂。这与前面说的任何食物在他们眼里都是平等的并不矛盾。食物只是用来充饥的,美食却是用来享受的。感谢母亲,她使美食成为我们的食物,让我们在充饥的同时又对食物有了更多更美的追求。

姥姥对母亲不好,非打即骂,从出生到出嫁,母亲几乎每天都在忍受着姥姥的鄙视。母亲现在已经释怀,然而,二十多年时刻存在的这种精神上的高度紧张恐惧一直影响母亲到现在。每当有人声音大点或紧张点跟母亲说话,她就本能地心慌然后出汗,好像厄运降临。所以,我和妹妹对母亲说话的时候不管多大的事都心平气和,不管跑多快跑多远,都会在门口把气喘匀了再走到母亲身旁说话。

姥姥共生育了六个孩子,全部成活。在没有另外两个小女儿的时候,她最爱自己的三个儿子,而对母亲总是怒目相向,稍不如意便是一顿毒打。据母亲说,姥姥是有严格的家规的,比如家里偶尔吃一顿面条,最大的碗当然是姥爷的,然后那些面条是这样分配的:大儿子一大碗,因为大儿子有政治前途,十六岁入党,后来成为了这个村的村长;二儿子一大碗外藏起一碗,因为他的二儿子脾气暴虐,吃完一碗如果不饱就会骂娘,也应了好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三儿子一大碗,因为他最小也最乖。而母亲,只能继续吃那难以下咽的红薯干。有一次母亲再也无法容忍这样的分配原则,拿起红薯干扭头离开了锅台,在院子里抽泣着吃完自己的晚餐,姥姥拿起笤帚照着母亲的头扔去,一边还骂骂咧咧:娘的,吃着我的饭还生我的气!

红卫兵当时差点把姥姥拉出去批斗,理由是她“虐待毛出席的儿女”.结果是我的姥爷的当村长的大哥依靠自己在村里的权势和心机把几个红卫兵忽悠晕了后以每日清晨对母亲大声朗读毛主席语录作为惩罚了事。

母亲的待遇当然没有改善。

母亲结婚了,没有嫁妆,她被一个人骑着一辆借来的自行车接到了我的爷爷家。每次回娘家,母亲都要为姥姥买她爱吃的口酥,姥姥舍不得吃,都会给他的三个已成家的儿子送去,然后规定母亲要把自己家打的粮食分点给他的儿子,因为他的三个儿子过得不好。

姥姥最后是得肠癌去世的,在她最后的日子里,母亲每天赤手抠她的排泄物,从来没皱过眉头。她把自己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炖了一块一块的撕给自己的母亲吃。

在母亲面前飞扬跋扈了半辈子的的姥姥,终于低头。每次因病痛叫唤得不人不鬼的时候,她只想攥住母亲的手。“我只有这一个好孩子,我想吃你做炖的老母鸡”就是她全部的临终遗言。 二

父亲当了五年的民办教师,月工资五元至十元不等。1984年终于有机会成为一名有编制的教师时,他决定碰碰运气去考师范。

上午考试完,父亲垂头丧气地回到家。

母亲问:还行吗?

父亲答:不好。几个一块去的人考试完后对答案,我跟他们都不一样。估计考不上。

母亲什么也没说去做事了。

我下午不想去考了,父亲已经心如死灰。

母亲又回过头来,皱着眉头说:那怎么行,碰碰运气也得去。

天降大雨,母亲把化肥袋子做成个简单的斗篷。她一步一步艰难的在泥水里挪动着早已灌满水的布鞋,那布鞋一会掉在身后的泥水里,深陷其中,母亲只能退后一步找鞋。就这样走走停停,伛偻的身影伴随着雨水,她敲开了村头老王家的门。

老王问:啥事?

母亲答:你的雨靴子在家吗?他要去考试,怕陷在泥里走不动耽误时间!

母亲把靴子放进化肥袋子原路返回。

回到家,母亲生火做饭。她把家里的老咸菜放在篦子上蒸,出锅后加入仅有的一点麻油放入葱花和香油。这是给父亲在路上吃的。拿出刚蒸的馒头,和咸菜一起放进化肥袋子,硬推着父亲离开家门。

父亲考上了,是镇里唯一的一个。

父亲说:是你做的咸菜帮我的忙了。

三块立着的板砖,围成一个完美的三角形,上面支着一口小小的铁锅。我从家门口拾来麦秸秆做柴,母亲轻巧地划了洋火,顺着秸秆那火苗蹭蹭往上挠着锅底。一看到这个我心里的小兴奋也像那火苗一样。那时候,家里穷,舍不得点煤,每当母亲在院里点起柴火支起锅就代表家里要开荤了。母亲倒上油,那油是家里种的菜花打的菜籽油,一进锅就“呲”的一声,然后贴着锅壁抖动起来。母亲把早已切好的葱姜蒜放进锅煸炒,一会由锅底散发的香味便扑鼻而来,我闻着那夹杂着土香、油香的气息,

肉是五花肉,白的地方是那种精白,红的地方时那种暗红,刚放进锅,猪油便从肉中挤出,加入了这场欢乐盛宴。肉炒半熟,母亲往里面放入茄子,有时放白菜和粉条,加入各种调料,盖上高粱杆截断用纳鞋底的绳穿接而成的老锅盖,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仿佛是一种煎熬,母亲的菜出锅了。肉闷茄子或者白菜肉炖粉条,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香味已经弥漫了整个小院。母亲微笑着看着两个馋猫,“哈哈,别急,都有”.母亲把菜一分为四,她和父亲的最少,我的最多,上面漂着大部分的肉片,临了母亲还要把她碗里的分给我一点,然后看着我大快朵颐。有一年冬天吃粉条的时候,由于用力过大,那粉条被我吸在了鼻尖上,满是油,母亲的笑声吓跑了冬日的雪花。

母亲的饭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她天资聪颖,作出的饭绝对一天不会重样而且充满创意。比如鸡蛋汤里会加点精心调制的葱花,那一抹碎碎的葱花在汤碗里围城个圆,如一个精心布置的舞台,跳舞的则是那松软的鸡蛋花。

烹饪,在母亲的眼中没有固定的法则,一切以口味为先。我最爱吃母亲做的排骨。母亲爱干净,所以买回的排骨会反复清洗,把裸露在外的猪血洗净,然后入锅用水煮上一煮,撇去浮沫,空干后用油炒,加入花椒、茴香、陈皮。加水母亲有讲究,要想汤味鲜美加凉水,想肉嫩加热水,如果两样都要,则加凉水大火烧开,转入小火慢炖。做法不复杂效果却出奇好。出锅的排骨加入香菜,肉香裹挟着菜香一起涌入鼻孔,舌尖上的味蕾顿时兴奋起来,跳舞般吸引着口水直流。

仅仅吃肉是不够的,母亲的精心还体现在吃肉时要配上蔬菜,调个凉黄瓜或者凉拌银耳,多放醋,既解油腻又清口,荤素搭配,这一张一弛之间体现了母亲高超的智慧:既严格又温婉,既雷厉风行又细致入微。

母亲乐善好施,家里做了点稀罕饭,她总会和邻居们分享,有时是一碗肉,有时是蒸年糕,有时是几个粘豆包……

我们村西头有一位对书法颇有研究的女教师在受了母亲年糕的恩惠后欣然提笔,把一副“蕙质兰心”的字裱好送到我家。

邻居二叔最爱吃母亲包的大包子,拿起一个先吃一头,那里的面多,却浸了肉香,吃到中间,白菜和肉香混合,双重的美味,吃到最后,还是面多一点,却是白菜和肉香兼具。母亲好像施了魔法,她做的包子放油很少成熟后那油却如蜜汁般溢出,二叔吃着还不忘舔着流到手指间的油水,“孜孜儿”的惹得我们指着他的鼻子说馋。二叔佯装生气,“我馋,你该怪***包的包子馋人!”我们哈哈笑起来,我们当然知道啦,因为他已经吃到第八个啦!

后来,二叔去城里干活,饭顿的时候,一大伙子人挤在一个包子铺里吃包子,二叔从来不去,当别人向他炫耀包子铺里的包子多么美味时,二叔总嗤之以鼻:你去尝尝我三嫂做的包子再咧咧吧!

凑巧的时候,母亲会为二叔送几个包子,二叔舍不得吃,每顿饭只吃一个。

后来二叔离开家门去外地闯荡,临走前给母亲磕了个头。

小时候喂我饭的时候,母亲手拿筷子一口一口地喂,这时,我最爱看她的嘴。如果喂我的是一大口,她的嘴也会和我的嘴一样张大,如果是一小口,她的嘴会轻轻的张开。我从她的口型也可以判断这一口饭的多少。如果嘴撅起来,那肯定是我不想吃的时候。我问母亲:娘,你又不吃为啥张嘴哩?母亲回答:儿啊,我替你使劲呢。

我长大了,不需要母亲喂了。每次吃饭,母亲总爱坐在马扎上看我吃饭,我吃大口,母亲也张大口,我张小口,母亲也一样。我喝粥,母亲会离着老远对着我的碗吹气,然后把嘴唇噙得扁扁的,学我围着碗沿儿喝汤,她是怕烫着我吧。喝完了,母亲长舒一口气,学着我的样子拍拍肚皮,轻轻地问:吃饱了吗?

我有孩子了,她还是那样张着嘴喂女儿饭。女儿掐奶了,每天不喝奶粉又哭又闹,没办法,只能以奶粉为主食。母亲看到后很着急,她说不能这样惯孩子。于是,每当女儿要喝奶时,她一边应承着,一边快步走到厨房,打开火,加水,放面叶儿,出锅前加点油菜或酸菜,滴入几滴香油,多放点醋,五分钟不到,一碗香喷喷的面叶儿便做好了。我说,我来喂吧。她问,你会不?

我学着她的样子夹起面片在嘴边轻轻吹一会,填到女儿嘴里。不一会,女儿笑起来,爸爸,你和奶奶都张嘴看我吃饭。我这才发觉,我受了母亲多大影响。我的嘴一张一合地看着女儿吃饭,母亲坐在一边也和我一样嘴巴一张一合。

女儿说,爸爸我和你一样都仿奶奶。

那一刻,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

母亲不识字,她用她无与伦比的厨艺让我们一家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做饭如做人,母亲用他的手艺煮沸了热情和对生活的希望。她做的每顿饭都影响到我做人的原则:随意、自然、不拘谨,还要务实。而支撑着一切的,是母亲超然的智慧和美丽的天赋,还有那只属于她一个人的烟火。

感谢母亲!

三声烟火,一世倾城

灯下,我一个人漫步,原来一切都是那样的浮躁,一切都是这样的虚伪,灯一直亮,路望不到尽头,路也是弯延扭转的、感情是否这样……时间、距离、现实、我最後还是输了、独自一个人收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局……

一切繁华皆有散的时候一切拥有的都可能在瞬间失去…···一生也不过是一瞬,能留住的又有多少,我想一辈子,不过就是一个或长或短的故事而以,这个故事里有很的人和我一起演绎过的爱情与眼泪走过一程又一程,怀念曾经留在我故事里的每个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爱到最後只有恨,我不得不散场、然後、天涯各地……

仰望天空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幸福。我是在以什麽样的姿势诉说,我的哀愁,我的茫然,我的伤感,还有我忧郁的笑,我流离的青春,我简单的梦想。

孤独的我,悄悄的在这个尘世走过,我看见了我的天堂,一切恍如隔世。我会轻轻的快乐的歌唱。怀念曾经因你的一阵微笑而激荡起来的风,夹着悲欢和一去不再回来的昨天,浩浩荡荡地穿越我单薄的青春。明亮。伤感。无穷尽。

在知道与明白之间,我选择离开一会。冷静一下,轻松一下。所以,有时离开是为了回来。每个人的手都是一把锁,只有两个人的手指交错相握,才不会分开。流年岁月。我爱你爱了整整一个曾经,我爱你那只是曾经。看着好心疼。忽然间好像自己懂了很多。也许我单纯得还不懂得爱情该如何开始的时候,爱情就已经结束了。也许,也许没有也许……

其实我不是不爱,是明明爱了,还说不爱。为什麽相爱的人总是要一遍遍的把对方伤个彻底,才结束。

是否,烟花易冷,人事易分,不知那钟声是否依旧,当又一次那雨声时,而你却已成过往。

是否,当时光滑落的指尖,落花成塚,繁华谢幕,谱写着一段明艳凄美的词章,荡起忧伤的琴弦,是我在祭奠那些过往的苍白。

是否,当岁月逝去,就是永远的别离,徒留脑际的只是一个个破碎的片段,那些流水落花的时光,总会在翩翩蝶舞中停驻,总会在不经意间袭上心来。

情花堪摺,心易碎,箫声依旧落愁肠。断桥边,雪花遍地,铺满一地哀愁。演尽一世繁华。

总以为你能陪我这一世,不想,都变成奢望。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倾城。原来都变了,变成每个人都会有的回忆,都会有的曾经。

原来,爱情就象是一场烟花。它绽放的瞬间,充满勇气的灼热和即将幻灭的绚烂,我看着它,想着自己的心里原来有这麽多的激情,後来烟花熄灭了,夜空沉寂了,我们也就散了,爱也就是如此…?

岁月积淀的烟火日子

文/单淑芹

晚上没事,又翻出那只棕色的帆布包,这里面是我结婚以来的记账本,二十多年来,也有二三十本了。翻翻内容,有柴米油盐的琐碎记录,还有每个月存下的钱数和水电支出……

我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开销也越来越大。不过欣喜的是,我们的收入一直比支出多。从每个月存下五十元到几百元,再到几千元,点点滴滴浸透了我和老公的艰辛和无奈。这些账本中所记录的数据,就是我们这种小家小户过日子的体现。它承载着我家的全部生活,小到柴米油盐的琐碎,大到添置家具、家电、买房、孩子的学费,哪样都是我们辛辛苦苦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我们是人群中最普通的人,在最不起眼的生活中,过着最平常的日子……

生活,就是过日子。不是什么花哨的形容词,生下来,就咬着牙活下去,这是我的理解。想当年,我和老公结婚后,一分钱积蓄都没有。租住在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冬天早上醒来,鼻尖冰凉,眼眉上都有隐隐的白雾,我们熬了出来!夏天潮湿闷热,洗澡都没地儿去,也总算挺过来了!随后买了一个小院子,四处借钱,跑断了腿,才凑够了钱。小院不大,可我们欣喜如狂,总算有了自己的家!

随后还债的日子,还是继续从牙缝里省,自己蒸馒头,买最便宜的菜,连肉都很少买。馋极了的时候,花两元钱买几块饼,还要等女儿吃饱剩下,我们最后每人吃几口,那满嘴的饼香让我们舍不得大口咽下,甚至想幸福就是这个滋味吧?老公和我互相谦让着,把最后一片吃下。那段日子知足又感恩,快乐的像只鸟儿!挣钱,攒钱,存钱,还账,每天都是新的希望!

后又赶上搬迁,我们的小院换了一套楼房。虽然留恋小院里接地气生活,可是住上楼房的舒适和温暖更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

又过了两年,我们攒钱买了车,虽然不是豪车,毕竟咱也是有楼有车一族了,原先感到遥远的地方,一下子近在咫尺!自然地,我们爱上了自驾游,忙中偷闲,也去爬爬山、游游水,体验一下快乐自在的旅行生活!

看着这些账本,我总也舍不得丢掉,它是我平凡生活的见证。它是寒冷的冬天的一簇火苗,是炎炎夏日里的一抹清凉,在平淡的日子中,让我时刻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也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有滋有味走着人生的路!

小馆儿的烟火气

文/由国庆

对于路边的小饭馆小摊档,在南方,特别是巴蜀地区俗称苍蝇馆,不明就里的人乍听起来难免感到不理解,话说天津民间还有更哏儿的叫法,谓狗食馆儿。好端端吃饭的地方,虽小,怎就“狗食”了呢?

其实这俗谓由来并无定论,民间风趣俗成罢了,大致形容像在路边吃食的狗子那样,讲究不多,好歹就合果腹就成,也似旧津歇后语:半夜下(饭)馆儿——有嘛是嘛。狗食馆儿得名还与其规模、条件太一般有关,或许是哪位阳春白雪之士认为路边小馆儿如某些人——上不了台面、成不了大事,然后顺嘴调侃而出。狗食馆儿之说与民间批评人放狠话“臭狗食”无关,无骂人之意。

昔日街头巷尾的小馆儿萌发于改革开放后的路边小吃摊,它以砂锅类、烤串类为主,热腾腾的砂锅豆腐、砂锅丸子上桌,再来瓶啤酒或口杯(二两白酒),就个芝麻烧饼,足让饥肠辘辘的打工人吃得美滋滋,久而久之且落得“马砂”外号。第一批下海者在路边摆食摊攒下辛苦钱,加之城市管理“退路进厅”,小馆儿随势渐多。

说硬件,这些馆儿没大的,不过几十甚至十几平方米的小门脸儿。后来稍微好一点的,其装修、灶台照样简单,桌椅板凳仍旧普通,或许上面还有些抹不净的油。这些小馆儿多为夫妻店、兄弟店,再看炒菜师傅的围裙油乎乎,与脚下黏糊糊的地板倒是配套,诸如此类,都需顾客“眼不见为净”。碟子碗边难免有破茬儿,似乎没人在乎,而这发生在大饭店却不成,食客会认为此乃不尊敬,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叫花子”才用破碗。总之,小馆儿在这方面能省则省,别提档次,尤其是生意火爆的小馆儿,暗地里还真有“你爱来不来”的小脾气。

硬件投入低,直接带来饭菜经济实惠的价格,这是小馆儿赢人的优势之一。当然,再便宜,若滋味不行也难有回头客。味儿正,是又一法宝,像八珍豆腐、老爆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三皮两(层)馅肉饼、手擀面汤等,皆为小馆儿的看家饭菜,真材实料煎炒烹炸,几乎家家都有“秘诀”,哪怕是简单的“花毛一体”(花生、毛豆角拼盘)也煮得有滋有味。关键还要看菜量,满满竖尖儿一大碟,二人俩仨菜,也许还能连吃带打包。酒足饭饱抹抹嘴赞不绝口:“人家真给东西吃,下回还来!”有的小馆儿甚至没招牌,但老板相信,满街飘香就是招牌,就会门庭若市。这倒符合买卖道老俗话: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昔日,若不是冬季,多数食客喜欢在店外路边吃,芸芸众生团团围坐,街灯下的市井画面顿生。嘈杂,是小馆儿的另一特点,是人们消闲侃大山、吹牛的地方。曾见戴大金链子、大墨镜的人来吃饭,落座便扯开嗓门:“刚谈了八千万的买卖,得热闹热闹……”同堂食客没人把这话当真,若真,早该去星级酒店了,来这儿干吗?在旁人瞥来的白眼里,他好似“二百五”,一笑而过。小馆儿不是摆阔拿架子的地方,放下身段、如家适意才接地气。

曾经,数不胜数的小馆儿是平民百姓、三五知己聚会的好地方,价廉物美让人感到温暖,这一点倒贴合旧时津人图实惠、好热闹、随遇而安的性格,如此一来二去,狗食馆儿也成了许多人对这些小馆儿的爱称,不乏嘴馋人横穿大半个城市慕名赶到哪家,就为尝一口那里的醋熘土豆丝。如今文明程度与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小馆儿越来越规范,有的还一跃成网红店,往昔那里的烟火气渐渐化作城市民生记忆。

凡尘,我和你人间烟火

文/清燃若雪

人间爱情千万版本,悲欢离合都是歌。

心在手里,爱在天涯。凡尘,允许我和你人间烟火。

——————题记

七月七,天晴!到处都是阳光,像极了你的眉眼嘴角。

不是因为有古老的传说,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才选择今天的落笔。而是,执笔时惊晓今日是七夕。凑巧~~

最喜欢你阳光的嘴角,总能轻而易举的掳走我心底的柔软,开辟那片蛮荒。

你的眸子清透深邃,笑起来有一种魅惑,能把我的带进一种恍惚,后来我知道那是一种无言的交流,相爱的人才会有的眼神。

你的样子熟稔于心,每一个印痕都成为我心底的文字,庭院深深夜阑人静,便会迤逦的涌现和我轻语寒暄。后来,我们众望所归,尘埃落定。

你本是个感情内敛不喜欢啰嗦的人,不会把爱字常挂在嘴边,在我看来还有点大男子主义的霸道。而我,喜欢浪漫的同时,又偏偏有自己独立的个性,这里包含着一种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就是它让我一度的对爱情迷茫,找不到方向。

以为,你的心里没有我。女人视爱情至上,没了爱情,生活质量再好也不过尔尔。我想对你说,我要的不多,只要像小说里那样多陪陪我。

而你,对我心理这一切小变化又似乎毫不知情,这让我对你更加失望和难过。

我开始在微博里乱写乱画。那些横七竖八的字像极了错综复杂的阡陌,一如自己矛盾的心情。

爱就像掌心里的流沙

不要企图握紧它

攥得越牢,流失得越多

时光会斑驳心墙的旧画

誓言,会不会散落在天涯

静静的走在天空下

素面成一朵花

往事还会在原地等着爱吗

已经孤单成一朵花,时光斑驳了我们的往事,誓言轻的我已抓不住它……

那时候,我对这段感情发生了质疑,觉得,你不再像从前,不再温柔的看着我,不再说我住在你心里,这一切在我看来就是忽视。

你一直忙,很忙。我不知道你在忙什么?工作真的可以忙到让你没时间理会我?而我,也没有去问你。

默默地和自己纠结,咬破嘴唇也不说,在你面前我用微笑和淡漠掩饰内心,像只骄傲的小孔雀。

可我疼……

我的情商不低,可我发现为别人解决情感问题一拿一个准儿,对自己却是被动的。自己不去找问题所在,不去交流,任凭自己想象思维空间的无限放大,也任凭自己胡乱的猜测,固执的断定你和我心走远了。

继续乱写乱画,心情五味陈杂,一天天的积淀,如小山一样沉重。

接着后面发生的事是我始料不及的,微博里所有的心情你好像都不曾遗漏的读了。

那天晚上,你揽过我的肩,一本正经的对我说:“小果儿,相信我,心在手里,爱在天涯。”我睁大眼睛愣怔的望着你,没待搞清状况,你旋即拉我入怀,下额抵着我的头轻轻拥着我:“我一直在,在你身边不曾离开。我的心,在你的手心里,而我走到哪里都会牵着你的手。” 泪水不知何时爬上了我的脸,蜿蜒成一条条溪流,有点咸……

你还在轻诉:“我就像一匹游荡在草原上的黑马,放荡不羁,从未想过要离开这片天地,却又时刻想着奔向远方。那里,或许有我渴望的一切。我,把它归纳为野心。我不喜欢一成不变,没有能束缚我的缰绳,只有我放不下的真情,不要试图束缚我,我不会对任何束缚从命,我更像一把沙子攥得越紧越容易流失。而我,把它归为惯性。人间烟火既要有风花雪月还要有责任,家是什么?家是爱的港湾。一个温馨,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我在为此在做着努力,最近,我忙得一塌糊涂,很多棘手的问题在那里等着我办,工作上的事情,一直不跟你说,是不想把工作情绪带到家里来,我好累,可我不能让你为我担心,让你承受这份压力。好在现在都梳理顺了。”

听到这里,我忽然发现自己有多自私和粗心,你在外工作一天,回家还要继续研究手头资料,曾何时为你泡杯茶送上去呢?我又何曾注意,你手不时的揉捏肩颈的小动作呢?你微蹙的眉头为何事而打结呢?我做到了什么?我只知道索取,我知道给予了吗?我要你懂我,可我懂你吗?

吸着发酸鼻子我说:“秦柯,都是我不好,曾因,你的疏离而暗自神伤;曾因,你的淡漠而胡乱猜想;曾因,你忘记一个纪念日而心里发着小脾气,曾因……哦,那么多曾因啊!现在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爱情障碍,放的烟雾弹。我也曾审视了自己的内心,如若,你没有野心,没有自己的一贯坚持,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没有骨子里的霸气,我还会这样的在乎你吗?我能够允许一个不思进取志大才疏的男人生活在我身边吗?好像,不能!我要的无非是太完美的爱情,而生活本身就是不能完美。更不可能像小说一样的虚无的浪漫。”

你用力抱了我一下:“傻丫头,爱是生活,生活也是爱,只不过婚姻演变的是更为烟火的味道了。平凡,实际,责任,但和风花雪月不冲突。这些都源自生活。这段时间是我忽视了你,对不起!但你要记住一点,我一直在,不曾离开,这话,在此收尾,我不想再重复。”

从你怀里挣脱出来,梨花带泪娇颠的一记拳头砸过去:“美得你,臭小子,不许霸道的和我讲条件,哼!”心里却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在幸福的说:“凡尘,我和你人间烟火……”

烟火地摊

文/刘广信

林荫树下,一块塑料布,一个小箩筐,一辆电瓶车,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个摊位,地摊铺点一个挨着一个,一眼望不到头。早晚时分,这里人来人往,叫卖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瓜果蔬菜,鸡鱼肉蛋,小吃零食,生活用品,手工物件,花草盆景,啥都有。

“玉米便宜了,五毛钱一穗”“郭庙麒麟西瓜又大又甜”“自家菜地种的新鲜菜,没打药放心吃”……

几位乡村大叔大妈见人就夸自家地里种的蔬菜瓜果,家里人吃不完,起早赶来摆个地摊,赚点钱补贴家用。一把把遮阳伞,一堆堆商品,一张张兴奋的脸,不知疲倦地忙碌着。日近中午,地摊点前依旧人流如梭,人们乐此不疲选购着物品。入夏以来,这里俨然成了一处自由交易市场,城管跟踪服务,环境整洁有序。

早上热闹,夜晚亦毫不逊色,露天经营的大排档,桌子一摆,椅子一放,看似简陋俗气,却再接地气不过。劳累了一天半日的人们花上百十块钱,或邀三五好友,或亲朋同事,亦或一家人,点上几盘卤菜、凉菜、家常菜,习习凉风拂面,纵酒一杯寂寞无。你来我往推杯换盏中,谈谈天、吹吹牛、侃侃大山、海阔天空聊叙一番,偶尔抬头仰望星光点点,不知不觉中度过一段美好时光。地摊点亮城市夜色,烟火味抚慰小城人心。

谋生求职历来难,出路何妨去练摊。豆腐油煎烟火味,鱿鱼碳烤酒旗冠。数不清的地摊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和家庭,一个小推车可能就推起了全家的饭碗,一副小担或许就担起了全家的生计。对一些无稳定工作又无专业技能的低收入群体来说,摆个地摊就能带来一线希望,多一条营收门路,生活就会有所改观。摆地摊门槛低,支个小摊就能卖货,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纵是失败风险也低,亦能迅速“满血复活”,重新披挂上阵。

走在一个个摊位前,满眼琳琅商品,处处嘈杂喧闹,芸芸众生为稻粱谋为生活累,眼之所及,目这所见,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最真实的一面。“等放假了,我也想摆个地摊。”闲逛时妻子好生羡慕。试水地摊,新手可摸索积累经验,渐次成长。尚未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也可借此平台上上手,早点熟悉社会,锻练提升自己。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座城市不仅要有光鲜亮丽的商场超市,也应有容纳地摊经济的一方天地。一个地摊就是一份希望,承载着一缕温情。放管结合,释放活力,这样我们的城市才更具活力、更有人情味。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文/Melody大宇。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人生如球场,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对手。迎接每天的朝阳,继续着人类的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孤独,每天身边总会有不同的人陪伴。

我喜欢很早起床,(其实也想睡懒觉)享受清晨的空气,阳光,和那份清幽。一身运动装,迈着青春的步伐,意气风发。身边到处都是风景,多么幸福的人生。

“传球”“防守”“~~~”青春如此奢华,我喜欢这群志同道合之人。但我清楚,这只是校园的一小部分人而已。我为好多身体条件优越的人感到惋惜。这是个时代的话题,球场需要活力。

吃过早饭,背起书包,带着悠闲地心情,漫走在校园之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图书馆,为了考研而奋斗的青年,早已在自习室占好了座位,心里顿生疲惫。是自责?是嘲笑?醉翁之意不在酒。

自从步入高中学府,心思便不再学习上,羡慕那些小富即安,步入社会的生活。可我注定不是那类人,因为我不具有这种性格。于是乎,我便在学海中游荡,犹如人身上的蛔虫,挥之不去,令人厌恶。

朋友如此,亲人亦如此。青春的岁月在迷茫中消逝,多少孩提的梦想被社会残酷的现实所泯灭。现在的我们,处于一种病态,渴望被拯救。

社会的进步不可否认,问题不可避免,如今人们的道德素质却在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我搞不清楚,这是对是错,我只能潜意识的认为这是发展,人类的进化。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所能看到的时代也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寿命里目睹这一时代的过程,与我来说,亦是一种幸福了。

人在齐大,心在故土。经常在梦里回到自己温馨的家。不安的期末考试,不安的旅途,虽然没有做什么亏的心事情,但一切时光都是在疲惫中度过。豁然,变的成熟,的确是岁月的沧桑 .

在人生的思考中,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开口,于人于己这都是个不能被接受的事实,或有利弊,但我能做的只有做好我自己。环境的确如此,虽然是一个病态。

在球场中,我喜欢沉默;在人生中,我依然如此。( 但,我并不懦弱 )

那年的烟火

在不知名的街道,时光,淡然得写在台阶上,又是一年的元宵节,一如既往的烟火,在街道上空纵情地燃烧。

小学刚转到这里时,每天穿过散落一地的阳光碎片,背着书包穿过拥挤的人流,单纯地以为,生活就是每天穿梭在十字路口,抬头就能看见楼房之间多角的空间。

喜欢在草稿上画自己喜欢的涂鸦,喜欢放学后和同学在冷饮店的角落看到前面的大楼。然后相互注视彼此的样子;喜欢那一直令爸妈满意的成绩。每当元宵节到来的时候,总会和很多玩伴聚在一起,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我们一起燃放烟火,火光映照着整个街道,也照亮了我的童年。

我以为生活的轨迹就是这样,人们都是这样循规蹈矩地活着,我以为十字路口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尽头的喧嚣,童年会一直停留在这里。可是时间就在这个十字路口上空安静地盘旋,最后汇成一条河慢慢地流逝。

时间毫不费力地翻过了一页又一页,如今的我就算花费再多的力气也翻不回六年的光阴。那些早已嵌入历史缝隙的日子。

不知道用什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那六年,两次军训,两场考试,中间还出现了许多的人,还有很多如今都称之为回忆的东西,点亮了六年的时光。

烈日炎炎,晒黑了皮肤,站酸了双脚,流干了泪水,最终沉淀出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飒爽的军姿,最靓丽的风景线。

“碰到的事,每天都不同,有的给我眼泪,有的给我笑容,终于会珍惜花开不怕花落,走过的曲折就会变成彩虹”。

“遇见的人,每天都不同,偶尔失去什么,偶尔学到什么,慢慢能翻越沙丘,走出日落,每一天的我要比昨天辽阔”。

时间沿着坐标轴缓慢地爬行,平淡无奇的日子,唯一的破绽是那段为了理想而埋头苦读的冲劲。而当自己意识到已经是上了考场已是最后一门考试结束了。我们都没有哭泣,也没有把试卷和课本撕成纷飞的白雪,两次都是如此平静地彼此微笑,然后融入各自的人潮中,不带任何的动作和语言。

只是白驹过隙,忘却了就没了模样,只是时光破碎的声响,只是遗失了大段过往,只是见证绚烂的惊鸿一瞥,就像窗外那场稍纵即逝的烟花。

太美太美的烟火,照亮了整个元宵的夜空,也照亮了回忆里那段早已斑驳的年华。

往外看,往前看,又是一场盛大的烟花,只是另一段普通而平淡的岁月,可是正是因为普通,所以日渐散发出温暖的触感,嵌入了生命的年轮,一圈一圈地粉刷着原本苍白的年华。

让爱走进人间烟火

彭明妮是一个职业女性,在公司里是“白骨精”式的女子。穿职业的套装,用一口流利的英文与客户进行交流,这样的她内心是充盈的,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她活得也很舒心,但是对于爱情,却一直是困扰她的难题,眼看快30了,还单身一人。

于是,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他,他是一个相貌平平,学历一般,工作一般,家庭一般……总之,各方面都很一般的男子,然而虽然相识时她对他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她也不反感。第一次约会,看到他那双真挚的眼神,她心里觉得这样一个傻傻的男子,让她不忍拒绝。

就这样,一个多月的接触下来,他们从漫步、牵手、拥抱,她觉得自己不再孤单,有一个人相伴的感觉,很好。虽然对他,没有那种疯狂的心动,但是没有了他的短信、电话的时候,她会觉得失落。当他因为工作原因不能陪她的时候,她就把自己埋在一堆的工作之中,让自己忘却孤单。她深知,面包总是要有的,面包应该是高过爱情的。

多半年下来,她发现他们之间还算合适吧。她心思缜密,他大大咧咧;她沉着稳重,他活波开朗……有一次,她从网上订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然而回来之后却发现颜色不如在电脑上看的那么漂亮,她心情就有些不高兴,他会在旁边对她说:我觉得这个颜色也不错,你穿什么颜色都那么好看……于是,她就释然了。

职业的女性,总是会担心会落伍,会被人取而代之,彭明妮也一样。在谈到工作时,她会时常表露出这样的担忧。每每这时,他都会笑着说:你这么棒,怎么会落伍,会失业呢?放心,只有你挑公司,哪有公司舍得失去你呢?何况,以后就算你不想工作了,还有我呢?我的身体这么强壮,我养你。听到这话,她的内心很温暖很踏实。

有的时候,她也想,这样的男子,自己愿意嫁给他吗?内心中却总是给不出肯定的答案。内心中,她还是觉得他太平庸,也许根本不配她。

有的时候,尤其是在物质上,他显得有些节俭,这点经常会让她动那种与他分手的念头。但是他的朴实、贴心,他对她的真挚,却又让她不舍。

这样一个独立的女子,追求着事业的成功,物质的独立,甚至情感的独立。她不愿意做饭,做家务……

一个周末,她拉他出去吃饭,这次他却一反常态,他有些不满地说:什么时候,我们能在家做一顿饭吃呢?看着她怔怔的表情,他继续说:家庭本来就是柴米油盐这些琐事构成的,你家务不做叫钟点工,饭总是在外面吃,这样的生活失去了多少乐趣啊!

当她委屈地想要向他发火,他却一转身进了厨房开始忙活。她实在想不通,她拼命地工作,一直都是在外面吃饭,一直都是雇钟点工,这样的生活怎么了,凭什么一定要自己做家务呢,家政公司不是挺好的吗?

可是,当他端着一盘盘美味可口的饭菜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的怒气却又不知道去了哪里。他环着她说:对不起,我不是说你不好,只是这样会有点家的温馨。他的饭菜做得并不是很好,他们吃着吃着,连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两个人的笑声在房间中萦绕。

他的母亲来这座城市看他们,于是她让阿姨住在她租住的房间,毕竟她的房子更宽敞些。她没有想到,他的妈妈的到来,让她整天的生活都那么的舒心。每天房间会被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每天早上起来就有可口的早点,周末更是有变着花样的美味。这样不用吃泡面、下馆子;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有人陪着你聊天……她慢慢开始觉得,这样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

当他的妈妈回去的时候,她竟然有些不舍。老人说她身体瘦,以后少在外面吃,家里做的饭养人。听着老人的话语,她的眼泪就止不住落下了。这段时间,她也学会了做饭、打扫房间,心情开始平淡宁静,身上有了岁月流年的味道。

她拉着他的手说:我很喜欢***妈。他望着她,笑了。

慢煮生活的日子

文/杨柳

上班的日子我是记不住当天是几号的,只记得当天是星期几,因为每天上班的课时不一样,不记住星期几唯恐耽误了上课;而不上班的日子,我是记不住当天是星期几的,只记得几号,比如今天,清清楚楚记得是疫情时期的我禁足在家的第四十六天。

每天手机不离身,不断关注刷新的疫情数字,手机随我辗转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每天计步器哭笑不得只显示几百步。

打开手机,我删去了很多娱乐软件App,比如视频播放软件,在家里有电视机和大把时光可以天天追剧,干嘛还在方寸手机上看坏眼睛呢?同时我也删去了那些卖衣服鞋包饰物的软件,宅家睡衣拖鞋当道,涂脂抹粉、琳琅满身给谁看呀?这样的日子,我们只崇尚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痕迹的“逆行者”最美的“战疫妆”。

相应地我的手机上增加了不少软件,比如了解资讯的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知乎;比如要在手机上查询还款的各大银行,以及交水电气费的App;比如学习工作要用的“有道”精品课、建档立卡和钉钉。

居家隔离的这些日子,家人闲坐,烟火可亲,慢煮生活,岁月留情。经历过劫难的长辈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活的就是个烟火气,人要旺火才有精气神。我想我们之所以能够睁大眼睛,坦然明辨纷繁报道里哪些是真实而骇人的世间状态,正是因为负重前行的“逆行者”,才让后方的我们安心品尝着人间烟火和平安温暖。

这段长居在家的日子,让人无比怀念往日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菜市场,那时每个人都闲散而安心地挑选蔬果,就算挤在一起也没什么不妥。所以在这段禁足不能出门的日子,我想用得最多的App是盒马鲜生、京东到家和下厨房了吧。

人间烟火事,最抚凡人心。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把全民逼成了厨子。”此话不假!朋友圈从不做饭的朋友都轮番晒出了包子馒头大发糕、蛋糕凉皮小火锅。我也不例外,最大的收获是居然学会了白案!

品着肉浓汤酽,食着春花面软,我们嘴里甜蜜蜜,想着抗疫逆行战士的汗水流在脸上咸苦苦。有句歌词唱道“我将春天付给了你,将冬天留给我自己”,五味杂陈都化作星星点点的人间烟火。

当我戴着口罩下楼取菜,走在小区院子里,太阳包裹着全身感受到升高的气温,耳边有啁啾的鸟叫,枝上点缀着绿芽,伸手能触到水池里戏水的蝌蚪……不管病毒如何肆虐,一切世间生灵都会一如既往地挤进这真实的盎然春意里!

熬过了心酸的一月,挺过了紧张的二月,迎来了希望的三月。我们迎难而上,虽然踯躅前行,但越是艰难越是能绽放别样的美丽;我们足够坚强,扛过了寒冬,必定会迎来欢呼雀跃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