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往事漫忆

作者: 张树芳2023/11/24情感短文

青年人喜欢憧憬畅想,满脑子都是现实的和未来的中国梦,老年人则总爱怀旧追思,浮现在脑海的大都是如烟往事。这是"代沟"的一种表现吧。

在抗疫宅家的日子里,年届耄耋的我响应号召,宅在家里,没有迈出楼门半步。白天,通过手机和电视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关注军民万众一心抗疫的新闻;夜里,常常辗转反侧,浮想联翩,难以入寐,许多陈年往事清晰地映现在记忆的屏幕上,令我或欣慰感奋,或惆怅懊悔。最近,就有两则旧事萦绕心头。

一是相亲娶妻。母亲第一胎生我时难产,险些撒手人寰。产后落下来病根,失去了生育能力。作为独根苗,我自然成了父母的心头肉,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百般关爱呵护,生怕有半点闪失。父亲体格羸弱,是个"半拉子"农民;母亲"三寸金莲",干不了农活。为了尽早传宗接代,增添劳动力,在我十余岁时,父母就托媒人张罗着给我说亲。父母给未来的儿媳定了两条标准,一是年龄必须大我三岁,所谓"女大三,抱金砖";二是身体健康,能干庄稼活。按照这标准,我16岁回家度暑假(当时我还在读书)时,媒人领我去邻村相亲。我家生活拮据,我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父亲一筹莫展,急得团团转。这时,从志愿军转业的堂兄送来一件又肥又大的军上衣让我穿,这才解了燃眉之急。订下婚约后,我18岁就完婚了。

婚后,我继续完成学业,妻子在家一边伺候二老双亲,一边参加农业生产。妻子身材高大健壮,在生产队春耕、夏锄、秋收、冬藏、打井、修坝,什么累活苦活都不在话下,称得上庄稼院里的好把式。有这样的贤惠孝顺又能干的儿媳妇,父母自然是乐不可支。但也遇到了愁闷心事儿。婚后三个月左右,怀孕的妻子由于干重活不慎流产了,后来八年未曾怀孕。这对盼孙心切的父母犹如晴天霹雳,打击太大了。直至第九年,妻子才再次怀孕,陆续生下三个儿女,给全家带来了久违的欢乐。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二是初为人师。我父亲青少年时代读过几年私塾,学习优秀,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和钢笔字,还会刻手章,被誉为乡里的文化人。父亲期盼我将来能成为一名教书先生。说来也巧,我从小就憧憬着教师这个职业。初中时,班里演活报剧,我常常扮演教师角色,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致夸我演得太像了。我初中毕业填报升学志愿时,因家庭生活拮据,不能升高中念大学,就愉快地填报了师范专业。在师范学校的三年里,我文化课成绩优秀,尤其语文和作文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但我严重偏科,对音、体、美一直不感兴趣,课堂上心猿意马,根本听不进去,有时还借故逃课。但这三科的老师们对我还是关照有加,总是给我打及格分。毕业后分配到师范附小(今通辽市实验小学)工作,担任五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并任五年二班班主任。教小学语文课我感到游刃有余,很受学生欢迎,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但班主任工作就力不从心,相形见绌了。我性格呆板,表情严肃,寡言少语,不能歌,不善舞,师生之间不够融洽,学生总是对我敬而远之。当时,学校号召要大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全校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反观我们班,由于我的无能,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了,冷冷清清,犹如一潭死水,可真应了那句俗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看着学生们那一双双失望、抱怨的眼睛,我后悔当年偏科了,恨不得找条地缝儿钻进去。

两年以后我被调到师范学校任教,当班主任,吸取当年的教训,我要求学生必须重视音体美课,并密切配合三科教师抓好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课外训练。后来我被提拔到领导岗位,担任了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对音体美更是高看一眼,厚待一分。选任优秀教师,加大资金投入,增添设备,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主持制订教学改革方案时,把音体美列为重要学科,把唱歌、弹琴、舞蹈、绘画、队列、体操等列为重要基本功和必备教学能力,并规定专门训练时间,从而大大提升了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做到了一专多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光阴荏苒,往事如烟,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作为垂垂老者,打开记忆的阀门,也不失为一番乐趣,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