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烟雨鹳雀楼

作者: 施云桂2023/07/30现代散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儿时读唐诗《登鹳雀楼》,一直不知鹳雀楼在何处。这次应三门峡博友疯癫居士之邀,北渡黄河,登上了久仰的鹳雀楼。

黄河一路逶迤浩荡自北向南,在永济与芮城交界处突然转头向东,永济成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核心地带。位于永济蒲州古城的鹳雀楼,原本是北周兵家的军事建筑,因时有鹳雀栖聚而得名。王之涣登楼写下《登鹳雀楼》,区区二十字描绘出北国河山的磅礴与壮丽,千百年来激励中华民族昂扬向上,无限进取,王之涣因此名垂千古,鹳雀楼亦名扬天下。

我们过了黄河,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来到景区,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鹳雀楼坐南朝北,楼体壮观,结构奇特,雕梁画栋,气势雄伟,须仰视才见得全貌。走进景区正门,一座拱形石桥架在宽阔的鹳影湖上,桥两边是汉白玉石雕栏杆。湖水碧绿清冽,水中彩鱼游弋。微风拂过,水面轻波粼粼,岸边的柳树、松树被剪成了细碎的幻影,煞是好看。小桥、流水、树影、楼影,组成一幅曼妙的图画。过了石桥,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和棋盘式布局,有莲花纹、石榴纹、如意纹、蝴蝶纹等唐代图案点缀其中。广场四周是各种各样的植物,散发着盎然的生机。拾级而上,走过长长的一串台阶,就来到鹳雀楼的近前。

抬头仰望,鹳雀楼共六层。“鹳雀楼”三个烫金大字镶嵌在游龙祥云之中,气派美观。有对联云:“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气势宏大,构思巧妙。进入鹳雀楼,只见建筑风格别具一格。一层用壁画、雕塑及声光电等现代手段还原历史,再现了大唐蒲州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盛景。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座屏风,上面画着点点红梅。绕过屏风,是古代永济的全景模型,巨大的画卷用玻璃罩着,画中琉璃瓦屋顶、高高的宫墙、精致的建筑、小巧的人物和热闹的街市景象,合成一幅繁荣昌盛的生活图景,堪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媲美。二层是河东文化展,介绍与运城有关的历史文化。通过雕塑的形式展现关公、柳宗元、女娲、大禹、司马光、吕洞宾等河东名人的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三层用大幅的场景画面,再现了运城历史上的四大支柱产业——盐业、冶铁、酿酒、养蚕,诉说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先贤轶事、历史掌故和神话传说。四层和五层是运城的名人字画,鹳雀楼模型,“震古烁今”赫然醒目。六层是王之涣当年作诗的情景塑像,诗人左手持卷,右手挥毫,神态自若,挥斥方遒,再现了当年在此敞开胸襟,放荡不羁,极目远方,绘就千古绝唱的场景。

天际苍苍,烟雨茫茫,楼角风铃,叮当作响。站在六层高处俯瞰精心设计的楼前唐韵广场,看到中轴线和突出部分恰似代表中华文明喜庆气氛的大红灯笼。拱桥作脊,两侧水面为翼,其状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鹳雀。设计者可谓用心良苦、匠心独运。举目远眺,弯弯曲曲的黄河依稀可见,遥远的地平线令人遐想……鹳雀楼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著名的风景胜地。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风景秀丽,唐宋文人墨客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

诗因楼而生,楼借诗而名。诗之魂,楼之魄,使得鹳雀楼与中华古文化契合得天衣无缝,无与伦比。鹳雀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等名楼一样,诗与楼珠联璧合,两者相得益彰。文人墨客与历史建筑的完美演绎,诗与楼交相辉映,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宝藏。

鹳雀楼最早建于北周,盛于唐,历史上屡次被毁。据介绍,新建的鹳雀楼于2002年竣工,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六层,总高70多米。鹳雀楼很有气势,自然是沾了高科技的光。鹳雀楼的油漆彩画是失传已久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专家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成为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的仿唐建筑,古典风雅,“修旧如旧”。

面对苍茫大地,遥看浩荡黄河,我心中充满对黄河文化的敬仰。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凝聚着厚重的历史,叙说着辉煌与落寞,我在惊叹中接受历史的洗礼,丰富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