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牛屎氹的变迁

作者: 韩夏明2024/02/28现代散文

故乡,永远是游子的牵挂。每当读到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时,总有泪潸然而下。

我就是典型的少小离家啊,十一岁离开村子,跟随父亲到外地求学。记忆中的故乡,村道狭窄,仅仅容得下一辆牛车。村道上随处可见一坨坨的猪粪牛粪。村道旁,堆积着由猪屎牛尿和燃烧禾梗、甘蔗叶、花生藤等灰烬混杂的土杂肥。大多数村民住的房子,墙是用红泥夯实的,屋顶用稻草或甘蔗叶子铺盖。村民穷得有布票没钱买,一条裤子三代人穿,只见补丁不见原来的颜色。

童年时光里,那个叫牛屎氹的水塘,浸泡着大人们的忧愁,却溢满了孩子们的欢乐。

牛屎氹由一大一小两个水塘组成。"氹"即"凼",是遂溪方言,水坑、水塘的意思。

春天,雷州青年运河水、山泉水、雨水将两个水塘漫成一片,变成一个水塘了。塘中田螺肥美,小孩子摸田螺比赛,看谁的水性好,摸得多。

夏天,我们砍下香蕉树,拖到塘里打水仗,大展孩子们的拿手好戏。

秋天,塘水渐枯,赶着狗狗在水中抓鱼,那狗模狗样,让我们笑岔了气。

冬天,用竹篾编织的没有柄的笊儿放在塘边的林子里抓小鸟,是小孩子贫困生活中的一道风景。

大人们则在塘边洗衣服,洗喂牛的水草、犁、耙。在牛儿喝水时,他们也洗去耕田的劳累。

牛屎氹周围杂树丛生,只有一条牛车路通往,偶尔有野兔、蛇虫出没。除了风儿呼呼,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改变它。村民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的村子是贫困村。2016年,佛山市三水区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重新规划村庄,村道开始硬底化,并且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当我站在四周平整,一大一小两个水塘组成的牛屎氹边时,记忆中的一切都成了影像资料。

眼前的牛屎氹成了两个水泥砌成的鱼塘,由一条水管相连,中间可通小车。水塘边铺上石砖,种上风景树。石砖路每隔三米立一块法制宣传牌,村民称之为"法制公园".不远处的大榕树下,村民们或下棋,或打天九,或聊天。

我在村文化楼遇见村长。他是我小时候的玩伴,那时我们常光着屁股在牛屎氹里捉鱼虾。

我说:"村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牛屎氹变得像公园一样美。我简直认不出来了。"

他告诉我,村里人做梦也没想到能够过上向往的城里人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文化楼里面有图书室、会议室、广播站。楼前安装了很多健身器材。村中年轻人大多到外地打工了,很多老人、孩子吃完饭后,习惯到图书室看看书或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以前生产队安排工作,队长拿着一个破喇叭,在队屋前喊破喉咙,村里人才听明白怎么回事,现在一开广播,大家全听清楚了。"

"你看到广场、篮球场、环村水泥路、公厕了吗?那是扶贫专项资金,加上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筹集资金建成的。因为响应农村改厕,每家每户在屋子旁边用油毡布或稻草搭建的厕所消失了,村中的空气也清新了。现在的牛屎氹,你还能找到以前的影子吗?"

村长一脸的自豪、满足。

是啊,在党的政策下,只要我们戮力同心,什么杂草除不了?什么穷根拔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