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经典散文 > 正文

花生的回忆

作者: 张桂生2024/03/06经典散文

我是一个老师,曾经教过学生《落花生》,今天又读了她的女儿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一文,勾起了我对花生的回忆。

我的家乡是江淮分水岭,这里土地肥沃,有高田也有水田。水田以水稻为主,高田以旱粮为主,旱粮中就有油料作物花生。我年幼的时候以水收花生的场景令我至今难忘。

那时候,土地还没有实行集体所有制,各家种各家的田。农民们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田地种经济作物。种花生就是一种选择,花生的品种主要以睡秧花生为主。睡秧花生不像站秧花生的花生都集中长在根部,而是分散在花生藤上,藤上开花,然后长出红红的钻子,钻子扎到土中,就在土中长出花生。花生和油菜的生长情况相似,叫做"顶花长",意思是开花时节是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一朵朵的小花花,水灵灵的,煞是好看。绿绿的肥肥的叶子在阳光下发出光华,这是花生生命之光。花生叶子有开门和关门的特点。早上时候,原来合并的两瓣叶子逐渐张开,这就叫开门,意思是,天亮了,要开始做事情了。晚上的时候,叶子逐渐并拢,直到完全并拢,这就叫关门,意思是关好门就可以睡觉了。

入伏时节,花谢了,就生出"钻子"."钻子"才生出来是红色的,向上的,渐渐地弯曲向下,钻进土里就变成白色的了。过了些时候,"钻子"的顶端慢慢膨胀,变大,再变大,里面的花生米宝宝也随之长大、长老,就成熟了。

秋天的时候,收获的季节到了。睡秧子花生只能适合水起。什么叫水起?水起就是利用水的浮力,让花生浮到水面上收获回家。先由农家妇女们割去花生藤子,男人们犁开土地,让太阳暴晒,最后放上水,干透了的泥土被水浸泡,变得疏松,这时候就可以耙花生。开始耙花生了,这一天,主人家要备好酒菜,请庄上的牛和人来帮忙,一般要请四至五条牛。

等到被请的人、牛、耙都到了,大家一阵吆喝,牛都下到水里,人站到耙上,挥起牛鞭,牛起步了。四五条牛同时下田,那阵势,真是壮观。牛热身以后,便开始吆喝牛快跑。健壮的牛儿腾开四蹄,那腾起的浪花和哗哗的声响,如同钱塘江涨潮一样,浊浪排空,滚滚向前,声势浩大!那哗哗的水流声,加上耙田人的吆喝声,组成了一支美妙的耕田曲。花生在浪潮的冲击下,被逐渐淘尽泥土,纷纷从土里漂浮到水面,待到花生全部漂到水面后,耙田的任务就完成了。此时,牛也乏了,大口大口喘着气,便开始放慢脚步,最后休息。牛被拴在树桩下,主家送来一顿好吃的草料,牛大口大口地吃着草料。耙田的人也累了,吃饭喝酒。待客人吃好喝好后,主人千恩万谢,与客人告别。

接下来的工作是把水面上的花生集中到一起,主人把预先准备好的比手臂还粗的草绕子,运到田头,一人把住草绕子的尾部,一人拖着草绕子绕到天地的另一头,向前,向前,再向前,直到田的另一头。横在水面上的大草绕子就像一条巨大的蟒蛇,随着人们的拖曳,蟒蛇慢慢移动,飘在水面的花生也被蟒蛇箍着缓慢移动,一直到田的那一头,这才停下脚步。女劳力开始下到水里捞花生,男劳力把捞上来的花生挑到晒场上去晒。晒干后要通过风力把叶子、杂草等杂质去掉,最后除留种外或榨油自用或卖掉换钱。

随着时间的推移,睡秧花生由于收获难度大、产量低逐渐被淘汰,换成一种叫"山东福"(音)的站秧品种。站秧花生收获期比睡秧花生早,大概在阳历9月中旬就得赶紧收获,站秧花生收获靠大锹或者锄头挖掘。那时候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工挖掘,江淮分水岭的土地是粘性土壤,太干了会板结,不好挖;太湿了,容易沾泥土。不潮不干最好,这样的好天气能有多少呢。这种品种也有缺点,就是容易发芽,往往挖着挖着就发芽了。每年因发芽而损失了不少花生,人们对此伤透了脑筋。那时候是集体,做工效率低,反正是公家的,不心疼。后来分田大包干,都是自己的,人们于是披星戴月地干,自然挽回不少损失。但是遇到下雨天,人们又发愁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让这个"愁"变成"喜".

事情是这样的,一次挖花生的时候突然下雨了,而且雨下得特别大,我和爱人心里焦急,冒雨到田里查看水情,准备把田里的积水放掉。到了田里后,我顺手拔出一颗花生秧子,放到田沟里洗一洗,露出白生生的花生。我突发灵感,就这样拔花生不是很好么,沟里的水正好为洗花生提供方便,想请还请不来呢吧,正好老天帮忙,我赶紧让爱人不用放水,让水来帮我们把花生收上来。爱人开始一头雾水,我做样子给她看后明白了。于是我们开始一边拔秧子,一边在水中洗净,然后运到田埂上晾一晾,最后挑到家中开始掼花生。

掼花生时,人坐在凳子上,拿出扁担或者杠子一头杵地上,一头担在腿上,左手扶住扁担或者杠子,右手拿花生秧子往扁担或者杠子上摔打,几下子花生就落尽了于是再如此这般。往往是白天拔秧子运回家,晚上掼花生。以前二十多天的事情,现在三五天就做好了,效率是过去的七八倍。村上的人见到我这样做挺好,纷纷效仿。以至后来很长时间都按照这个方法起花生。

花生多了,就到农村土油坊榨油。

土油坊以老式木榨通过不断加塞挤压,把花生里的油挤压出来。榨油前要将原料用大锅炒熟,然后放到大碾子里碾压,大碾子足有一人高,以牛拉动轴承转圈子,碾坊里的师傅不断地用笤帚把冒出来的原料扫到碾子的凹槽里。碾好后就放到蒸锅里蒸,等到蒸锅上冒出大热气,说明已经蒸好了。这时候需要把原料打饼包。师傅熟练地拿出两个铁箍放在地上,拿出一把整齐的稻草呈两个 "十字形"放在铁箍上,相当于经;再抓一把乱草均匀地铺在两个 "十字形"上,相当于维,最后把装满蒸原料的木桶倒扣在草上。此时,师傅将经子顺起来,再把维草覆盖于原料上,把箍拔出,这样一个饼包就成功了。等饼包全部结束后就依次码在木榨上,然后开始榨油。随着塞子不断增加,塞进去也愈加吃力。这时候,榨油师傅就开始了最紧张的时候了。随着一声声"嗨尤子咳"的起落,撞击塞子的撞槌"噗"一声,就听到油顺着箍之间的缝隙里哗哗的流油声。榨油号子声,撞槌撞击声,再加上流油声,那是多么美妙的合奏曲啊!榨油师傅虽然大汗淋漓,可也乐在其中,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养家糊口的工资,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吧,除了在农田里获得收入,这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他们能不开心吗?

农家榨油可以直接用带壳花生榨油,榨出的饼是喂猪、喂鸡和喂牛的好饲料;也可以用花生米榨油,这样的饼人可以吃,可以饿时充饥,也可以加糖做成甜品。榨出的油一部分家用,一部分送亲友,还有一部分出售,作为家庭开支款项。

木榨榨油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恐怕只有在电视上或者某些农家乐景点上才能看到。随着现代化农村的兴起,农家收花生已经开始机械化了,过去那种农耕时代逐渐被淘汰了,耙花生更是成了一种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