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雪顿节的作文

2020/03/17作文大全

关于雪顿作文六百字

藏族的“雪顿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终于,扣人心弦的比赛开始了,人们拿起碗,拉开了嗓子,“咕噜咕噜”地喝着。开始,人们不分上下,时间长了,许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赛,在一旁给别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强壮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胜利,人们一起开心的为他祝福。

比赛好了以后,江嘎尔、香巴、觉木隆这后期新派蓝面具四大团体,轮流在罗布林卡戏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传统剧目整本戏,有《迥布顿月顿珠》、《诺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玛文巴》等。人们一边吃酸奶,一边看戏,真是不亦乐乎。

藏族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一直在慢慢的盛开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直吸引着我们……

“玩味”无限雪顿节

雪顿节是西藏的传统节日,藏语里“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的意思是吃,顾名思义雪顿节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

雪顿节起先是纯宗教节日,每当藏历七月一日牧民们都要拿酸奶子给解禁的僧尼。后来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加强,雪顿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已开始演出藏戏,并形成固定的雪顿节。

晒佛是雪顿节最引人瞩目的仪式。早上八点钟,一幅500平方米,用五彩丝织就的释迦摩尼像犹如一朵巨大的向阳花徐徐绽开脸庞,庄严地望向太阳,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对话,凝重的法号声震彻云霄,掠过的鸟儿也忍不住驻足痴望。数以万计虔诚的信徒以及深受感染的游客无一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的味道,跳动的微尘也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

除了晒佛,藏戏汇演是雪顿节的另一出重头戏。藏戏班子从雪顿节第二天上午11点一直唱到暮色降临。五颜六色的藏戏面具就像美丽的蝴蝶,在暗黄的土地上萦绕,在蔚蓝的天空中盘旋,在人们火红的心里翩翩起舞。那丰富多彩的动作、唱腔,有的如春风拂面般温暖,有的却像彻骨寒风般凌厉。表演者自得其乐,观赏者更是乐此不疲。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吃着各式各样的藏族点心,一边听着藏戏,一边捻着佛珠。空气里尽是一股浓的化不开的快乐滋味,一嗅便醉得你神魂颠倒不可!

雪顿节是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当他走下神坛,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时候,他的肩上就承担起了传承藏族文化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担子。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雪顿节,品得其文化滋味,享得其快乐精髓!

雪顿节

雪顿节,“雪顿”是藏语译音。“雪”是酸奶、奶酪的意思;“顿”是宴会的意思,合起来称“酸奶宴”。雪顿节一般在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日举行,是当地僧俗一同观看藏戏的风俗。

雪顿节的演变

传说,在西藏高原每年夏季六七月件,天气取暖,百虫惊蛰,出土活动,为了避免伤害它们而违背了佛祖释迦牟尼不杀生的戒律,藏传佛教格鲁派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日之间,不准僧人出寺活动,要在寺院中静行长净、夏安居,直到解制,才能出寺。每当到这个时候,当地的平民百姓都要取出酸奶向寺院里的僧人供奉。同时在哲蚌寺举行欢庆节,演出藏戏,逐渐有了“哲蚌雪顿”之名。

到了五世达赖的时候,在“哲蚌雪顿”时候,还调集西藏各地区的藏戏团前来演出。五世达赖移居布达拉宫后,除规定每年藏历举行“哲蚌雪顿”的头一天在哲蚌寺首演外,又规定第二天到布达拉宫演出,然后在拉萨和西藏各地巡回演出。18世纪后期,罗布林卡建成后,成为达赖的夏宫。

公元1913年依照第十三世达赖的决定,每年“哲蚌雪顿”都要在罗布林卡首演,同时允许平民百姓进入观看演出。相沿下来,就形成了群众性的娱乐活动,雪顿节也由此得名。

雪顿节这一天,哲蚌寺在寺外的山坡展出一幅高30米宽20米的丝织大佛像,当天善男信女云集,纷纷向佛像抛掷哈达,如同雪花纷飞,佛像下聚集有成千上万条哈达。

关于雪顿作文六百字

藏族的“雪顿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终于,扣人心弦的比赛开始了,人们拿起碗,拉开了嗓子,“咕噜咕噜”地喝着。开始,人们不分上下,时间长了,许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赛,在一旁给别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强壮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胜利,人们一起开心的为他祝福。

比赛好了以后,江嘎尔、香巴、觉木隆这后期新派蓝面具四大团体,轮流在罗布林卡戏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传统剧目整本戏,有《迥布顿月顿珠》、《诺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玛文巴》等。人们一边吃酸奶,一边看戏,真是不亦乐乎。

藏族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一直在慢慢的盛开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直吸引着我们……

“玩味”无限雪顿节

雪顿节是西藏的传统节日,藏语里“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的意思是吃,顾名思义雪顿节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

雪顿节起先是纯宗教节日,每当藏历七月一日牧民们都要拿酸奶子给解禁的僧尼。后来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加强,雪顿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已开始演出藏戏,并形成固定的雪顿节。

晒佛是雪顿节最引人瞩目的仪式。早上八点钟,一幅500平方米,用五彩丝织就的释迦摩尼像犹如一朵巨大的向阳花徐徐绽开脸庞,庄严地望向太阳,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对话,凝重的法号声震彻云霄,掠过的鸟儿也忍不住驻足痴望。数以万计虔诚的信徒以及深受感染的游客无一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的味道,跳动的微尘也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

除了晒佛,藏戏汇演是雪顿节的另一出重头戏。藏戏班子从雪顿节第二天上午11点一直唱到暮色降临。五颜六色的藏戏面具就像美丽的蝴蝶,在暗黄的土地上萦绕,在蔚蓝的天空中盘旋,在人们火红的心里翩翩起舞。那丰富多彩的动作、唱腔,有的如春风拂面般温暖,有的却像彻骨寒风般凌厉。表演者自得其乐,观赏者更是乐此不疲。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吃着各式各样的藏族点心,一边听着藏戏,一边捻着佛珠。空气里尽是一股浓的化不开的快乐滋味,一嗅便醉得你神魂颠倒不可!

雪顿节是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当他走下神坛,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时候,他的肩上就承担起了传承藏族文化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担子。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雪顿节,品得其文化滋味,享得其快乐精髓!

雪顿节

雪顿节,“雪顿”是藏语译音。“雪”是酸奶、奶酪的意思;“顿”是宴会的意思,合起来称“酸奶宴”。雪顿节一般在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日举行,是当地僧俗一同观看藏戏的风俗。

雪顿节的演变

传说,在西藏高原每年夏季六七月件,天气取暖,百虫惊蛰,出土活动,为了避免伤害它们而违背了佛祖释迦牟尼不杀生的戒律,藏传佛教格鲁派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日之间,不准僧人出寺活动,要在寺院中静行长净、夏安居,直到解制,才能出寺。每当到这个时候,当地的平民百姓都要取出酸奶向寺院里的僧人供奉。同时在哲蚌寺举行欢庆节,演出藏戏,逐渐有了“哲蚌雪顿”之名。

到了五世达赖的时候,在“哲蚌雪顿”时候,还调集西藏各地区的藏戏团前来演出。五世达赖移居布达拉宫后,除规定每年藏历举行“哲蚌雪顿”的头一天在哲蚌寺首演外,又规定第二天到布达拉宫演出,然后在拉萨和西藏各地巡回演出。18世纪后期,罗布林卡建成后,成为达赖的夏宫。

公元1913年依照第十三世达赖的决定,每年“哲蚌雪顿”都要在罗布林卡首演,同时允许平民百姓进入观看演出。相沿下来,就形成了群众性的娱乐活动,雪顿节也由此得名。

雪顿节这一天,哲蚌寺在寺外的山坡展出一幅高30米宽20米的丝织大佛像,当天善男信女云集,纷纷向佛像抛掷哈达,如同雪花纷飞,佛像下聚集有成千上万条哈达。

藏族的雪顿节作文

藏族的雪顿节

在西藏有一个很特殊的节日——雪顿节。

“雪”在藏语中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吃的意思;两者合起来便是吃酸奶的日子。

在雪顿节中有隆重的藏戏演出和晒佛仪式,故又称“藏戏节”和“展佛节”

在雪顿节那天,火红的一抹朝霞从东方飘出时,一副巨大无比的缎制释迦摩尼佛像将挂在高高的悬崖上。

太阳还未升起,天上一片浅青色。数以万计的佛教信徒们聚集在展佛崖下。僧人们吹出洪亮有力的号角声。洪亮的号角声传到哪里,那里就开始煨桑;煨桑这是一向藏族特有的宗教祈愿习俗,据说迎请神灵前首先要焚香净化周围环境,消除不净和秽气,而普通人生活之处随时都有污染,是一种污垢,一种不净。燃桑是净化行为,每个污点、鬼、魔和秽物都会由此而排除,具有净化环境、消除邪气、秽气和净化之功效。

随着这烟缓缓升起,几百位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人两个一排,抬着卷成捆的绸缎佛像,从神宫中鱼贯而出。他们步伐一致,像高耸的悬崖走去,好似一条红色的巨龙。聚集在一旁的香客们立刻挤上前去,献哈达、用额头顶礼佛像。

当卷成长龙的缎子佛像搬上山崖时,好些喇嘛已在山崖上磕头迎接。四位僧人乐师登上山崖,举起唢呐吹起乐曲,一旁的喇嘛开始在唢呐声中虔诚的诵经了。在诵经声和唢呐声中佛像徐徐放落,逐渐展现出释迦摩尼佛的容颜。

藏戏演出是雪顿节不可错过的重点之一。从雪顿节的第二天开始,布达拉宫对面的龙王潭公园内,藏戏节目会不停歇的地从上午十一点一直倡导暮色来临。因为时间有限这是在藏曲中提取出的精华部分。否着会一直唱上三五天。

藏戏表演是和其他戏剧不同的,藏戏演出时佩戴着面具。藏戏的面具品种多样。在戏剧结束时管理喇嘛都的财政人员会给演员们送东西,照例是成袋的青稞、酥油、茶叶等。前来看戏的商人百姓会用哈达包裹钱币,当戏剧演到预定的时间,群众们会将哈达抛向舞台,钱币就会如雨点般的落在演员头上身上。

雪顿节是吃酸奶的节日,节日和吃酸奶和惊险酸奶的传统是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

佛教的的戒律多大三百多条,最严格的戒律莫过于杀害生命——从路边的花草昆虫到拥有智慧的人类,都不能杀害。

夏天人们户外活动一多难免会拍死一些小昆虫,所以每年夏天六月份到七月末喇嘛们只能在寺院闭门修炼。

喇嘛们成天呆在寺院内吃素食,营养既不够生活有单调。这让信徒们很过意不去,夏天牧草繁多正视奶牛长膘只是,信徒们将牛奶做成酸奶,这样既不杀生又孝敬了喇嘛活佛们,所以这中做法便传开了。

据说在十一世纪时,佛教为了鼓励人们献酸奶所以做了这样的加持:凡是献酸奶的人家,畜牲不得传染病,不走失,野兽也不吃。这话在群众中传开,所以献酸奶的人和更加踊跃。

藏族的“雪顿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终于,扣人心弦的比赛开始了,人们拿起碗,拉开了嗓子,“咕噜咕噜”地喝着。开始,人们不分上下,时间长了,许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赛,在一旁给别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强壮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胜利,人们一起开心的为他祝福。

比赛好了以后,江嘎尔、香巴、觉木隆这后期新派蓝面具四大团体,轮流在罗布林卡戏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传统剧目整本戏,有《迥布顿月顿珠》、《诺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玛文巴》等。人们一边吃酸奶,一边看戏,真是不亦乐乎。

藏族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一直在慢慢的盛开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直吸引着我们……

藏族的雪顿节

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雪顿节。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

节日活动的中心在拉萨西郊的罗布林卡。这里从前是西藏地方政教首领达赖喇嘛的夏日园林。节日来临,罗布林卡以及周围的树林里,一夜之间便会涌现一座色彩鲜艳的帐篷城市,还形成几条热闹繁华的节日市街,几乎整个拉萨城都搬进了这片绿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声舞蹈中过着野外生活,深沉热烈的歌声伴着高原特有的乐器在树影里传播,这是拉萨人最有活力的日子。

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那时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民间相传,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条,最忌讳的是杀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待到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

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藏族的雪顿节

藏族的雪顿节,又称藏戏节。“雪顿“这个词是藏语,意为“吃酸奶子的节日“,在7月初举行这个节日,历时五天。过节时各地藏剧团汇集于拉萨,举行会演。拉萨市民和郊区农民身穿盛装,带上食品、用品,前往罗布林卡观看演出。

如今,雪顿节时,拉萨、日喀则、穷结、雅隆、堆龙、德庆、尼木等地的专业文艺团体和业余文艺宣传队也赶来参加庆祝,演出各种节目热情歌颂西藏人民的新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关于节日由来有种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藏戏之神铁桥活佛唐东结波大师;另一说是17世纪前,按佛法,喇嘛在夏季有数十天禁止出门,说是怕踩伤大地的生物。

至开禁日,纷纷出寺下山,世俗百姓备酸奶施舍。经过演变就成为现在的雪顿节。

藏族的“雪顿节”

每年藏历六月底至七月初是藏族传统的雪顿节。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就是吃,所以又叫酸奶节。

雪顿节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中叶,那时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活动。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为了感谢僧人们在雪顿节不出门,百姓们便在这一天送给僧人们酸奶、表演藏戏……

二百年来,拉萨出现了哲蚌雪顿、布达拉雪顿和罗布林卡雪顿并存的局面,其中以罗布林卡雪顿为中心。雪顿节是藏族文化传承绵延的形式。过好这一节日对发挥藏族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藏族的雪顿节

几年前,我随妈妈去西藏旅游。正好,赶上了西藏的一个特殊而又热闹的节日——雪顿节。

每年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雪顿节。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我中不禁起了疑惑问妈妈,这雪顿节是怎么来的呢?我妈妈微微一笑,给我讲了雪顿节的由来。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那时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民间相传,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条,最忌讳的是杀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待到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在雪顿节那天,火红的一抹朝霞从东方飘出时,一副巨大无比的缎制释迦摩尼佛像将挂在高高的悬崖上。

太阳还未升起,天上一片浅青色。数以万计的佛教信徒们聚集在展佛崖下。僧人们吹出洪亮有力的号角声。洪亮的号角声传到哪里,那里就开始煨桑;煨桑这是一向藏族特有的宗教祈愿习俗,据说迎请神灵前首先要焚香净化周围环境,消除不净和秽气,而普通人生活之处随时都有污染,是一种污垢,一种不净。燃桑是净化行为,每个污点、鬼、魔和秽物都会由此而排除,具有净化环境、消除邪气、秽气和净化之功效。

随着这烟缓缓升起,几百位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人两个一排,抬着卷成捆的绸缎佛像,从神宫中鱼贯而出。他们步伐一致,像高耸的悬崖走去,好似一条红色的巨龙。聚集在一旁的香客们立刻挤上前去,献哈达、用额头顶礼佛像。

当卷成长龙的缎子佛像搬上山崖时,好些喇嘛已在山崖上磕头迎接。四位僧人乐师登上山崖,举起唢呐吹起乐曲,一旁的喇嘛开始在唢呐声中。

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西藏的传统节日,藏语里“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的意思是吃,顾名思义雪顿节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

雪顿节起先是纯宗教节日,每当藏历七月一日牧民们都要拿酸奶子给解禁的僧尼。后来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加强,雪顿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已开始演出藏戏,并形成固定的雪顿节。

晒佛是雪顿节最引人瞩目的仪式。早上八点钟,一幅500平方米,用五彩丝织就的释迦摩尼像犹如一朵巨大的向阳花徐徐绽开脸庞,庄严地望向太阳,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对话,凝重的法号声震彻云霄,掠过的鸟儿也忍不住驻足痴望。数以万计虔诚的信徒以及深受感染的游客无一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的味道,跳动的微尘也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

除了晒佛,藏戏汇演是雪顿节的另一出重头戏。藏戏班子从雪顿节第二天上午11点一直唱到暮色降临。五颜六色的藏戏面具就像美丽的蝴蝶,在暗黄的土地上萦绕,在蔚蓝的天空中盘旋,在人们火红的心里翩翩起舞。那丰富多彩的动作、唱腔,有的如春风拂面般温暖,有的却像彻骨寒风般凌厉。表演者自得其乐,观赏者更是乐此不疲。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吃着各式各样的藏族点心,一边听着藏戏,一边捻着佛珠。空气里尽是一股浓的化不开的快乐滋味,一嗅便醉得你神魂颠倒不可!

雪顿节是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当他走下神坛,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时候,他的肩上就承担起了传承藏族文化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担子。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雪顿节,品得其文化滋味,享得其快乐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