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古人的作文

2020/03/17作文大全

赞颂古人的作文

我心目中的历史名人

回首历史,我们曾为岳飞精忠报国的壮志豪情所折服,我们也为屈原的壮烈投江而伤情,我们还为海瑞的忠直而震撼……历史名人如明镜,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历史名人如明灯,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题记

他,曾师从于鬼谷子,深受鬼谷先生的信任。他,曾受同窗庞涓之忌,忍受膑刑,受尽磨难。他,曾用避实就虚之术、退兵减灶之法力克对手庞涓,功成名就。他,就是名垂青史的战国军事家孙膑——我心中最闪亮的星。

公元前三百多年,一盏明星出现在齐鲁大地上空,孙武之孙孙膑在齐国阿地出生,从此他神话般的一生开始了!很快,少年的他成为老师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可是,学成后的同窗庞涓虚有其表,竟身为魏国大将,命运的不公让满腹真知的孙膑依然身无分文。于是孙膑想到魏国寻出路,满腹信心的孙膑没有想到故事的结局却是这样——原来庞涓是一个口蜜腹剑的小人,深忌孙膑之才,先发制人,把刚到魏国的孙膑加以膑刑。顿时,孙膑明白了一切——他恨,命运的不公!他恨,同窗的背叛!可是,强权之下的弱者又有什么权利呢?于是,孙膑隐忍心中的怒火,在魏王的威逼利诱下,装疯,装傻,学狗叫,直到有一天——

齐威王派人出使魏国,使者看到了在狱中的孙膑,在一番触膝长谈后,使者同情他的怀才不遇,在回国的路上把孙膑藏在车轨之下。孙膑历经千辛万苦,受尽人间的百般折磨,终于回到了故土,旋又成为大将田忌的手下一员门客,田忌赛马中深展其才,并且受到了齐威王的重视,没过多久孙膑就成为了齐王亲信谋士。此时的孙膑心中只有一个欲望——复仇!

常言道:“苍天不负有心人。”威王四年,孙膑击魏救赵,被威王正式任命为军师,并且杀得庞涓一败涂地,但他丝毫没有松懈,而是关注着时局,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十二年后,星光骤变、升华,发出炽热耀眼的光芒。魏军攻韩之际,齐国新君宣王令田忌、孙膑举兵救韩。孙膑梦寐以求的一天来了!马陵之阻打得庞军如一团乱麻,军心已乱,庞涓自刎而死。

战场上的孙膑功成名就。可是,时不待人,转眼间当年齐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已白发苍苍,于是,老人利用余生的精力,完成了《孙膑兵法》,名垂青史。

公元前316年,孙膑与世长辞。虽然寒星陨落,可是星光依旧、我心依旧。

……

面对强权,孙膑不屈服、勇敢对待;面对身体上的缺残,孙膑不气馁、等待时机;面对胜利孙膑不自傲、步步为营;面对刀兵,孙膑不矜持、智慧超凡。怪不得唐朝诗人周昙评价他:“断足尔能行不足,逢君谁肯不愁君。”呢!孙膑正如我心中的星儿,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仰望星空,其实满天星宇、满眼星光,只要我们踮起脚尖,一定能在历史长河中采撷到属于自己的星!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有一位丞相,让周瑜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 让司马徽评价“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让刘备把自己比作是“如鱼得水”,让司马懿佩服地说“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他就是———诸葛亮。

如果说曹操是大奸大恶的权臣典型,刘备是“仁君”典型,关羽是忠义的化身,那么诸葛亮则是智者的化身,“贤相”的典型。草船借箭的成功,是因为掌握了长江冬季气候的变化;火烧博望坡,则是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的自然特点;六出祁山使用了木牛流马,则是在战争中运用了科技发明的成果;空城计的成功,则是利用了司马懿多疑的心理特征。诸葛亮比起曹操、刘备、关羽来,似乎更有民间传说的色彩。

由于失街亭一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因“情”不想杀但不得不杀而哭。因“才”不想杀但不得不杀而哭。痛惜、内疚、自责多种感受交织在一起,可谓百感交集。但是他是一个丞相,军有军法,眼看先帝终生瞩望的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伟业即将完成,可是因为失街亭而功亏一篑,岂不痛哉?

除了智者,诸葛亮也是“贤相”的典型。他尽心尽力地为刘备出谋划策。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当刘备走后,也还是一如既往对蜀国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耐心辅助阿斗,可阿斗竟然“乐不思蜀”,这让人感到惋惜。他手下的谋士主簿杨?有一次曾经问孔明:“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最后,孔明北伐时病死在五丈原。一颗闪耀的明星就这样陨落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这就是三国时那位神机妙算的丞相,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当时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成为了大夫。与妻子生下了孔子。取名丘。字仲尼。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与他相依为命。在母亲与先生的教导下。孔子决定去做一位人人尊敬的君子。于是他朝着他的目标努力着。

孔子17岁时母亲离他而去。并且他也一事无成。生活的艰难没有使他屈服。

二十多岁时。他做过小吏。放羊。驾过车。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三十多岁时他开始广收门徒。有些人没有钱。上不起学。孔子教他们不但不要钱。而且还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不久便在当地小有名气。门徒们也都拥有高尚的品格。各个能文善武。

五十一岁时他做了鲁国的中都宰。他任职不过一年的时间。四周的地方都来效仿。因为他政绩出色且门人众多声望又高。所以很快就又做了鲁国的小司空。又过了不久他做了大司寇。这是管理刑罚的大官。后来齐景公与鲁定公在夹谷相会。让孔子去做鲁国司仪。其实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齐想借此机会像鲁示威。让他们臣服。当齐国以奏四方之音为由。想劫持鲁军时孔子登上临时筑成的盟坛土阶责备齐景公但没明说齐景公明白了他什么意思。便以和平制定盟约齐国在其中加了一条让鲁国在齐国出征时要出三百乘兵车相从。否则便是坏盟。其实这无非就是让鲁国臣服于齐国。孔子便在这时让齐国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事后鲁君更加器重他了。后来鲁国统治越来越坏。孔子便在55岁时离开了。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五年他受到卫灵公的礼遇但不重用他。只是养起来。卫灵公死后卫国内乱。他就离开卫国离开后经过了曹国曹国不接待他。经过宋国宋国大夫甚至要杀了他。到了郑国后与弟子们失散。郑国也不接待。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后来吴国入侵。孔子与弟子逃走了。因为他的弟子大多在卫国做官他又返回卫国。卫国还是不接待他。他就返回了鲁国。他已经68岁了。专心写作写成了《春秋》一书。五年后他死在家里。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创立儒学。扬名千古。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秦始皇兼并六国,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专制帝国。但专制暴虐、焚书坑儒、大兴土木,使秦始皇饱受抨击。这个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他在13岁即位9年后亲政,迅速平定太后的舍人嫪毐发动的叛乱,并以放纵嫪毐的罪名罢免吕不韦。通过这些行动,秦王嬴政把权利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他花费10年时间,实现了统一各国的雄心,也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成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国。在政治方面他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和三公九卿制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统治体制,确保皇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了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在文字方面全国改用小篆,文字的统一对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同时,他下令统一货币度量衡,方便了各地的贸易来往和国家的财政税收。并且还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为抵御匈奴,修建长城,有效阻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

秦始皇也是一个唯我独尊、专制暴虐的君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限度。为了修建宫殿、陵墓和满足秦始皇奢侈的生活,秦王向民众征收大量的赋税,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力织不足衣服”的悲惨状况。为了稳固其同志,还制定严酷的刑法。

尽管后期他昏庸无道,但是他结束了战国以来的混乱局面,《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缺点掩盖不了他的光芒。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身前雄兵扫六合,

死后江海日月明,

春秋成秦经二世,

一世功过后人评。”

公元前259年至21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秦始皇称帝。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深远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秦始皇。虽然,没有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伟大胸襟;也不是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霍金。但他却是历史上深受后人评价的为伟人。

秦始皇,别名嬴政,赵政,秦王政,隶属于华族,出生于邯郸。不就统一了六国而且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并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在秦始皇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他并不是像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载的暴君,而是一个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的创立者。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分化离间连横的策略。秦始皇亲政后听取李斯进献灭六国建议,着手规划统一六国大业,并由远及近,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取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三国,终灭了六国建立秦;秦始皇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减少人民的负担,修筑了长城,这绵延万里的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多种防御工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

之后,又寻长生不老药,修建陵墓,最后躺在了骊山陵墓中。秦始皇这一生的丰功伟绩,想必不用后人来评价,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千百年来,有多少人不去再意这“千古一帝”,只是简简单单的评价他的丰功伟绩,但是记住:古人不远,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秦始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我最喜欢的一首词就是《满江红》,我为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气势而惊叹,同样,我也喜欢这首词的作者正义的化身——岳飞。

岳飞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的家庭,他的父亲在他出生不久后的一场暴雨中淹死了,岳飞和他的母亲逃了出来。他学习认真,进步很快,十几岁就成为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北宋末年,岳飞建立起岳家军,去攻打侵略金军,收复国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那一段耻辱令我们难忘。辽宋时期,东北地区兴起了一支强大的武装部队伍——女真族。女真族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然后又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那时候,辽宋的国基摇摇欲坠,不少人不断起义,不久,金灭了辽,又与1127年灭了北宋,赵构又与同年登上了皇位,定都临安,南宋开始了。略者的狂暴与贪残令人怒不可遏!当中原大好河山践踏在金人的铁蹄下,岳飞就决定长驱北进,摧毁敌人老巢。岳飞很爱护士兵,士兵也很愿意和他打仗。岳飞说过,有伤的人可以不用去打仗,而伤员们却从不把上市放在心上,没有一个人掉队。岳飞带领岳家军把金军打得像丧家的狗,金军的将士都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还是一名忠将。大家也知道,岳飞是一个聪明的人,他明白,这次回去,肯定是有去无回,可他义无反顾,果断的选择了回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无论宋高宗是怎么样的人,自己终究是他的臣子,所以,无论如何,他一定要回去,哪怕那里是龙潭虎穴,他也一定要跳下去。他也一定要誓死?I卫他的国家。”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一次,有人问他:“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秦桧等人强加给岳飞‘莫须有’的罪名,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臣子究竟是有罪,还是一片精忠报国之心?即使历尽万古千秋,当论功行赏时,也永远不会轮到往日奸臣的头上。人世间的黑暗,总有过去的时候,光明不久就会到来!岳飞虽然离开人间已几百年,但他那种大义凛然的爱国之情不会泯灭,他那高大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他,就是正义的化身,民族的自豪!我们为他而骄傲,请记住他说过的话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并未远去,他们是用自己的身躯为下一代的人搭建了一座前进的桥,那是一座永不放弃、凝聚着爱国之情的桥。那应该是每个人一生的必经之路。

赞颂古人的作文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道路中,有许多历史名人,他们都被世人所赞颂。而我只喜欢一个人——孔子。

孔子大家想必都知道吧!他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我喜欢孔子的“仁”。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人包括了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看出他很有同情心,体谅百姓。

我喜欢孔子的乐观开朗。孔子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鼓吹“仁”的学说,但他四处碰壁,没有一位国君听他的,但他毫不在乎。但在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还创办私学,他招学生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富,广收门徒。他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多人。

我喜欢孔子的“以财施教”。不像现在,不想学哪门都不行,老师让我们都得会,不许偏科。他的学生哪里学得好就教他哪里。他还教育学生时常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他还整理古籍,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了《春秋》一书。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都记录到《论语》这本书里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我喜欢孔子,喜欢他的“仁政”;喜欢他的乐观开朗;喜欢他的“因材施教”。

我最崇拜的古人

我最崇拜的人就是孔子,春秋时代,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不耻下问的意思,就是说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我认为: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大家常常赞叹别人学术高深时,往往称他为有学问。什么是学问?所谓“学问”,即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求问,才能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坚持学习固然重要,积极求问更属难能。遇到问题时,既要向年长者去问,又要向年轻人去问;既应向资深的专家学者问,也要向普通劳动者问。向比自己年轻或职位低的人请教是很不容易的。那么,让我们看看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是怎么做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孔子说“余非生而知之者”,有不懂的事情便求问于人。

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说:谁说孔子是有学问的“圣人”,懂得礼仪?你看,他来到太庙,见什么人都要问,遇到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说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遇人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孔子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赞颂。学而知,问而广。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我们要提倡和发扬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

要获真知识,必得口常开,“遇事一问,必长一智”,问能者、智者、强者,也问不如己者,知识学问才能不断丰富提高。“多问”与“勤学”的关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这就是我最崇拜的人-孔子。

走进古人作文

作文一:走进古人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刘备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蜀王。刘备曾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兴复汉室江山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来春去,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可他结义的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叫到:“如果他不来,我就用麻绳把他捆来。”刘备生气地说:“你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景色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住处,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孔明先生正在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动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到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自己站在那里等候。等了半响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忽悠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原本“不求闻达于诸侯”,见刘备宽厚仁慈,于是向刘备分析了群雄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如拨开云雾见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床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和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使自己“如鱼得水”。我们应当学习刘备的“三顾茅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作文二:走进古人

晚上,趴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写着写着,上下的两层眼皮像是有了磁力似的互相吸引,虽然我顽强地用意志和它做着斗争。可最终,我还是失败了......

梦中我游荡着来到了清朝,漫无目的的四处飘走着。走着走着便来到了郊外,发现了前方的一间茅草屋。走上前去,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纸张,一个穿得破旧不堪的人正俯在书案上写着什么,地上那些看似不堪一击的薄纸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小心翼翼地捡起其中一张。那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清澈的双眸,淡然的面容,没有血色的双唇让人不禁心生爱怜。她正伏在地上,挖开泥土,将旁边花篮里的一个用布包包裹着的东西放入泥土中。似水柔情的眸子里抹过一丝忧伤。不知为何,看着画中的女子,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那高傲的,超凡脱俗的女子。想必林黛玉葬花时也应如画中女子那般清丽而令人为之神伤吧。林黛玉,她不屑于世俗的丑恶,在那种封建社会里犹如一朵傲然怒放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崇尚她的品质,只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只想寻求平凡真爱的她太过于脱俗,与自己的青梅竹马——贾宝玉的恋情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因宝玉娶之宝钗,在爱情终结的同时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那一段看似完美的情缘中所包含的泪水与困苦又有多少被世人所知?不论当初是多么的辉煌美好,到最后只会是留下悲寂的休止符。

怀着忧伤与惆怅放下那唯美的悲剧,慢慢地踱出门......

走到屋外。深吸一口新鲜空气,才发现,原来天还是那么蓝,云儿还是那么悠闲懒散,小鸟还是在那儿欢快的歌唱着......

不知不觉中又不明白是到了哪里。忽然看见不远处的河边有一个人在和渔夫对话。凑近去听,只闻一人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其渔夫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伴着屈原的忧伤,向我诉说着那不可言喻的痛苦。好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好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染红整个天际,火红色的光照射在那一个消瘦的背影上。他向着平静的江水大声地吼叫着。

不觉中已是泪水满眶,回想自己过去的一切。想当初他怀着壮志雄心来到官场一展宏图。可正在这时,楚国国君却听了奸臣的谗言,最终成为了秦国的俘虏。内心似乎有什么在裂开。不仅仅是梦碎了,心也死了,连一块完好的都没有留下。他怀着绝望和悲愤往江中纵身一跃。江面上泛起一阵涟漪,久久不肯散去......

徐徐清风,扶起我的发丝,我又将何去何从?

作文三:走进古人

曾几何时,我梦想着与古人对话,了解他们的精神。却难以实现。梦里,我回到了古代,他们的时代,让灵魂接受他们伟大精神的洗礼!

汨罗江畔,我看到那不屈的背影,他静静的站着,脑海里,昏君、奸臣的嘴脸,国家的灭亡,如同这奔腾的汨罗江水,一次次怕打他的心灵,他无可奈何,仰天长叹。永远没在这呼啸的汨罗江里。屈原,你的忠诚可感天地!

五丈原上,你的生命同那夕阳落下,在蜀过的哭喊声中,你静静的走了,你只带走了你的壮志,一代名相没有一丝余财,你何等清高。你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换回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赞叹。孔明,你的精神何其伟大,你何等的清明!

南山之下,东篱之旁,是你逸然的背影,举世皆浊你独清,众人皆醉你独醒,你宁与菊为伴,也不入那昏暗的官场,宁不要功名利禄,只求得问心无愧,千百年来,菊花从未再如此盛开,只为你已然不在。陶潜,你的清名万古流传。

洞庭湖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还在回荡,忧君忧民的你何等高尚,你生不逢时,却依然不屈,身处逆境你不忘自强,你的壮志豪情,我们至今不忘。范仲淹,历史不会忘记你!

豪情满怀,本打算乘风破浪,挂帆而欲济沧海。豪放的念着我辈岂是蓬篙人,大步漫出天门,却郁郁不得志,只落得才华无用武之地之地,无奈作那荔枝之语,终选择散发弄清舟,而不折身侍权贵,李白,你不愧为酒中之仙,举一杯浊酒,你我共饮今宵!

乌江之岸,面对滚滚乌江水,后是百万汉朝兵,你何曾怕过?力拔山兮气盖世,你纵横沙场,破釜沉舟而灭秦军,多么勇猛。你宁死不过江,自刎与乌江之岸,血溅在这滚滚沙场你何等气概!霸王,你的豪气依然在我们心中回荡!

梦里,我望着这一个个背影远去,消失了,灭在历史的海洋之中,没有了踪迹,好像都没有了!不!我错了,还有还有,还有他们的精神,我其实一直在与他们对话,在与他们不朽的精神对话,历史的浩海没不了他们的光辉,千年的历史中,他们的精神耀耀生辉。他们虽然逝去,但精神永存。这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民族的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让我们记住他们,让灵魂接受洗礼,继承他们不朽的精神,把它发扬,让它在世界闪耀!!

与古人对话作文

篇一:与古人对话

对话,我想与古人对话。和明朝永乐大帝谈谈《永乐大典》;和诸葛亮谈谈用兵之道;和刘关张谈谈结拜之义……让我们一起去与古人对话吧!

跃进历史的长河,我来到了明,见到了朱棣,与他进行了对话。对与他的丰功伟绩,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也提出了自己对他的建议。时下《永乐大典》尚未出版,谢晋正在召集工人进行编制,它收录了古代许多典籍,全部由人手工抄写而成,多么浩大的一项工程啊!这是明的辉煌!

我来到了三国,与诸葛亮对话。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白帝城托孤……这些事情都有他的身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你真实的写照,多么智慧,多么悲壮,多么忠诚!

我来到了汉,看到了一位汉人正端着酒盅,吟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的千古名句,送别那位壮士。同样的地点,一位文官因为国家君主的暴政,毅然决然的跳下了汨罗江。江水滔滔,人们每年以独特的方式纪念着他。

回到三国,找到关羽对话。劈华雄,斗吕布,斩颜良,诛文丑,何等威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何等忠义;单刀赴会,水淹七军,何等智勇;刮骨疗伤,败走麦城,何等凄凉。关羽啊!我为你赞叹,好一个智勇双全的男儿!

回到现代,我们更应该多与人对话,从与人对话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正如一句话说的好:与自然对话,便营造了和谐的环境;与朋友对话,便拥有了思想的交流;与自己对话,便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与生活对话,便获得了人生的启迪;与世界对话,便扩展了瞭望的视野……

是啊!对话可以使生活变得美好,社会变得和谐,多一份对话,多一份和谐,让我们尽享对话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篇二:与古人对话

今天在我家阳台上,无意见发现了一道奇怪的门牌号是“1544”的一扇奇怪的门,打开门,眼前一亮,走了出去。

这扇门里有许多穿着古装得人,我拉住一个成年人,问道:“你们在拍什么古装戏?”那人答曰:“见兄台衣着古怪,并非本城之人,莫非来自他国?”我惊呆了,我无意来到了公元1544年,莫非这扇门具有穿越的功能,我捏了捏我自己,好痛哦!是的,我不是在做梦。这位古人说道:“吾乃淮安山阳人。”我又问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古人答曰:“免尊姓,吾乃吴承恩,字汝忠,号射下日山人。”天啊!我竟然遇到了千古风流人物《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真想问他要个签名,回去和同学分享分享,可惜他不是21世纪的人,吴承恩很好好客,对我说:“若兄台不嫌弃,请到寒舍一坐。”有人请我吃饭,我当然不能客气了。

吴承恩的家挺别致,与21世纪的高楼大厦迥然不同,我们在他家的长廊里聊了一会儿,当我问起《西游记》时,他显得十分惊讶,也许他还没有写过书。这么好的人才,可不能磨灭了。于是对他说:“兄台可曾见玄奘之事?”他回答说:“吾见玄奘乃大唐国土,唐太宗贞观六年,曾独自大赴天竺。”我说:“玄奘一人独行格外单调,无趣,恩(我对吴承恩的爱称)何不让收徒弟,道路艰险,岂不是格外触动人心了?”他说:“兄台此话得理,多谢兄台点睛!”于是吴承恩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中午吴承恩留了我吃了顿饭,这顿饭可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了。中午吴承恩在收集嘉靖年间与万历年间的历史资料,我给他提了首诗: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吴承恩大惊曰:“兄台文采甚妙,此诗绝妙,此乃《西游记》。这时,一扇门从天而降,竖立在我的面前,把我吓了一跳。我仔细一看,门上写着“2011”。我该回到属于我的“2011”年了。再见了,吴承恩,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公元1544年我无故人的对话。

也许,《西游记》就是这样写成的。

篇三:与古人对话

窗外细雨飘飘,百无聊赖的我只得早早入睡,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恍惚间,我来到李白的书桌前,见他正在饮酒写诗,我连忙施礼问道:“前辈为何能如此乐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坚定心中的信念,前面的障碍就会消失。”我恍然大悟,的确呀!坚定的信念才是开启成功的大门!

思索间,我见到了宋濂老先生正摇头晃脑地读着文章。我立即上前问道:“先生,请问什么才是成才之道呀?”“想当初我如此勤奋学习,到现在依然如此,所以我的人生才出现了转机!”他言辞恳切。我心中默念道,是啊!不仅学习如此,做任何事都不能少了勤奋呀!

突然间,我来到了文天祥的账蓬里。他正挥刀舞剑,见我便停下来,我问:“您为何要投笔从戎?”“国家需要我时,我就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报效祖国。”他说的心潮澎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他的诵读中我猛然惊醒,心想能为国家尽忠尽责该是多么荣幸啊!

纷飞的细雨触摸着窗棂,我的脑海中回忆着梦中奇遇,不禁脱口而也:

坚定信念,成功之道;

勤奋学习,万事皆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