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迟到的作文

2020/03/18作文大全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篇一:《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自己读完这本书已经很长时间了,本来打算写篇心得的,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到现在才能发表出来。首先是当初读完的时候自己所谓的没有时间,而后自己写完之后手机崩溃了。我想大概是想让我再次重温一下这本书,让自己有不同的心得吧。

在书的封面上面写着这样的一句话:用一年的时间去远足,世界没变,我变了。这句话虽然不长但是他即激励着我们这群有着远足想法的人去行动,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当中我们也在变着,只不过这个变是在无形中的,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正在变得社会化,而渐渐的迷失了自我。

看着东子的行程路线,觉得他真的很牛本,对于这么长的时间、路线来说一本书绝不能完全的将其展示出来,但是这其中的一些话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而更深层次的感悟只有我们真正的踏上旅途我们才能体会到。

看着东子姐姐写的序,虽然忘记了上面具体的内容,但是还是能感受到其中的那份姐弟之情。虽然每个姐姐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是有个姐姐真的很幸福。

salina的: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似乎道出了慈善的真正意义:慈善不是单方面的,慈善应该是再给别人帮助的时候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当然这个提高并不是给你的一个慈善证什么的,而是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提高。我想慈善就是应该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慈善。

曼谷街头那只虽然腿残,但是有人给安装上了“义肢”、猫狗的那份和谐、化缘的僧旅......这些都折射着这里的和谐。在仁爱之家的第二条不成文的规定上面所说的不许给病人任何特殊的照顾,以免引起他人的嫉妒。这一条跟老子的无为而治一样。那个双目失明的男孩对东子的信任更是让人深有感触。

对于东子的远足的探索中,其中有对信仰的描述,在其中的一句话是:连我自己都欺骗的时候,没人能帮的了我,可是就是有好多的人明天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欺骗自己,我们可以问下自己,今天你欺骗自己了吗?对于信仰的问题,东子认为所谓的神之类的东西是我们心理脆弱的时候需要一个祈祷的对象而已。我也是无神论者,我也相信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事情只要我们去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要是没成功的话,就是自己努力不够。当然,我们努力并不是一味的用蛮力,而是应该思想与行动的共同努力。

现在的感触就是这么深了,或许下次再重新读的时候会有新的心得。现在似乎有点明白那句话了:我们必不可以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便是我们重回起点,并且对起点有初次般的了解。

篇二:

昨天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完了最后一章,合上书,思绪良多。

相比较石田裕辅《不去会死》里在轻松诙谐谈笑风生中经历的人生沧桑世事万千,孙东纯在这个书里经过13个月经历6个国家体验到一切却更让我沉思和感同身受。东东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体验、感受、亲历以及融入当地的一切,并且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找寻他自己要在间隔年里找寻的东西。最后他心态改变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改变,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局是很完满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圆满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个Norriko,旅行了13年依旧在行走,而且说在旅行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像家宝,这个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继续行走;还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几个人,那个满口宣扬“儒家思想”,但却在一次喝酒后失声痛哭说对不住父母亲的男子……每个人都在寻找,都试图在旅行中寻找让自己内心平静并可以执着追求的东西,只是很多人不像东东这样幸福,对于他已经是完成式,而对于其他很多人这是个“ing”,而且不知道何时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完满。

对于大多数人,每日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攒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像东东遇到的那个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随了大众,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辈子。这种不追求也是一种态度。怕的就是在两种之间。就像那众多旅人,就像我。

当工作稳定,婚姻稳定,亲人朋友都稳定了的时候,内心反而是最不稳定的时候。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爱人么?这就是我这一辈子要追求的东西么?如果不是,那我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这一生该如何走下去?在哪里继续?追求什么?……

迷茫的人更想找寻,于是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着行走、找寻或者祈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也是我现在的状态,即将开始我的信仰,亦或不久之后也即将踏上我找寻的旅程。

因为我不是那个中国商人,我也是和家宝、亚瞳一样的人,并且我也希望像东东一样幸运。

篇三:迟到,但终究还是到了——《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你有迷离的失落吗

你有挣脱的欲望吗

你有远走的梦想吗

一直保持着激动的心情看完《迟到的间隔年》

感慨那么多眼泪那么多喜悦那么多欣慰那么多

一个人一个背包一张银行卡就这样即刻启程

我想说这是我一直想要体验的生活方式在未来的日子

因为在当下我感受不到乱世浮华间那种浩茫的大气

因为在当下我体会不到灯红酒绿间那种纯净的唯美

在路上我可以找寻陌生世界里更真的自己

在路上我可以碰见陌生世界里更多的感动

在路上我可以会面陌生世界里更纯的友谊

我这么这么期待着自己的某一天也能够那样地走在路上

书中东东在印度做义工的那段曾让我因为他有这样的经历而激动万分

在“垂死之家”他感受着生命的如此轻薄的重量让我之为撼然

因为对生命的辩证我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看法

我开始对印度有着极度的向往虽然不仅仅是源于这本书

在印度这样的国家我想要去感受宗教的力量

因为在我生命中一直未曾有过强烈的宗教思想冲撞

篇四:

最近,一个小学同学和我分享了“间隔年”的概念。“间隔年”的概念是从国外发展起来的。摘自百度百科上的概念

间隔年(GapYear)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在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因为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天涯侠医》,突然一股强烈的兴趣涌上心头。然后就使劲去找相关的资料,后来看到了《迟到的间隔年》一书,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书像是一本游记,但读着更像是一本哲学书。因为读的过程中,除了跟着作者体验那特殊的旅行生活,更多的会让你反思自己,反思生活。

羡慕作者放弃美好工作和生活的勇气,羡慕作者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羡慕作者一路上的传奇际遇。读完最大的感慨就是羡慕。这样反思自己,羡慕别人就是自己做不到的或者不敢去做的事情。

有时,我们也应该会有出去流浪的念头。但是思来想去,更多的是被现实,不!应该说是被自己打败了。我们总是考虑的太多,意志不够坚定,借口总是会有的。不敢去冒险,不敢去放弃,所以我的生活始终风平浪静,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

体验着作者那一幕幕的挫折和艰险,总是在内心深处责问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做不到就一遍一遍的给自己找理由开脱,感觉自己是个懦夫。

希望能有个多彩的人生,却又不敢去尝试;希望自己能有个美好的明天,却又不愿意去努力。人们的抱怨应该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迟到的间隔年”,只要勇敢的用心的去做,我相信,我们的间隔年应该都不会算晚。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思;少一点羡慕,多一点行动,相信我们会无怨无悔。

祝福作者,祝福有行动的人

篇五:为青春寻找一个迟到的答案——读《迟到的间隔年》有感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对这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们的多数提问,在课堂上一一得到了解答;可有一些提问,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有的人得不到解答便渐渐把它抛之脑后,还有些人一直难以释怀,把它变成了对自己、对人生的心灵叩问,始终尝试解答,等待着一个柳暗花明的彻悟。

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我翻开了《迟到的间隔年》。这本书的作者东东,就是这样一个始终怀揣疑问的孩子。在工作了一年多后,他请了3个月的假,就这样踏上了他的心灵之旅。这个在姐姐眼里从小就爱提问的孩子,在青春的尾巴上,又倔犟了一次。

看着身边的同学、同事忙忙碌碌地生活,各自围绕着不同的球心转动,他迟疑、迷茫。香车美人、灯红酒绿,这些是自己最终的幸福吗?

“我不是为了摒弃大众的生活,更不是在崇尚另类,我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地准备出去寻找一些什么的人。”间隔年,原是一些欧美学生在升学后的一次体验社会的旅行。而对于东东来说,这个间隔年是迟到了的,也是必须的。

从3个月到10个月,足迹辗转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到尼泊尔、西藏,在路上他以义工的身份帮助当地人民,最终邂逅了自己的真爱——日本女孩沙弥香。在印度,他遇见一个又一个热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分文不取地照顾那里的病人。在巴基斯坦,他遇见颓废的法国青年,却对心中的上帝有着清楚的印象;在西藏,他遇见善良的边巴

只为寻找一个信仰、一个答案,却收获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财富。在路上学习爱与理解,收获感动。一路走,一路困惑,却渐渐地不再执迷自己所寻找的纯粹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这些问题或许太难解答,也太过抽象。但在这一次次抽象的思考背后,却有一个正日臻成熟的生命之果。随着百转千回的体验和一次次洗礼,我们看这个世界的视角也正在慢慢扩展。

“我在间隔年的路上学习了爱,而在我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我要将这份爱,带给我的妻子,我的家人,我的身边朋友。”我开始想象作者写下这段话时,一笔一画的认真和嘴角淡淡的微笑。

特立独行的东东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个戴着鸭舌帽的骂骂咧咧的霍尔顿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尔顿是作家塞林格笔下的叛逆少年,也曾游离于成人世界的大门外。他也是那样纯粹,怀揣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梦。他也曾迷茫,逃学的他过了一段“疯狂”的间隔期。最终的结局虽然也是绕了个圈,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轨道中,但这期间有过挣扎,有过妥协,更有顿悟,都在为破茧成蝶积蓄着力量。他的青春所承载的重量非同一般。

东东和霍尔顿,不是他们的特立独行,而是这种直面人生困惑的勇气,让我肃然起敬。

也许,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奢侈到拥有一个间隔年的时光,间隔月、间隔日也难以实现。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时间,可以静静地沉淀自我,反观自身,让你的灵魂跟上匆忙的脚步。

要怎样去生活?一叠叠作业无从解答。唯有思索可以让心灵明澈。

思索,就像是东东笔下的旅行一样,它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如果旅行是催人在路上思索,那思索则是在心灵上的一次旅行。

篇六:

看完了作者图文并茂的著作,文字虽平淡无奇,确久久不能平静……

我也是个喜欢旅行的人,生活在城市中,人会有一种惰性,一种不想再去追求生活以外的东西的惰性。有时候是为了寻找,有时候是为了逃避。人们都会觉得自已按步就班的生活很窒息,行走只是在寻求一种慰藉,一种出去见识世界,一种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和文化,一种新鲜感,一种反叛的心态。而作者是代表另一种群体,去寻找一个答案,辞去一份不错的工作,远离家去,从泰国到印度,去了6个国家,花了13个月,做过义工,经历过生死的考验……

作者用心走了13个月,书中记录的不是游山玩水,不是异域趣闻,而是灵魂的洗涤,精神的砥砺。

作者真实的用心地通过旅行思索生命和人生的写照。有几名话很值得思考。

作者说:“旅行以及义工等等都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

Nirriko说:“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篇七:

08年,一个名为《迟到的间隔年》的帖子在磨房、天涯等论坛大热,两年后,它出了书,直接推动了“间隔年”概念在网上走红。有人追随作者孙东纯的足迹,也踏上了异国旅途,而且豪情万丈,“时间不是问题!学生有假期,我们有五一、有国庆、有春节,没有了我们有年假,没有年假了我们提要求,老板不同意我们辞职。金钱不是问题!在路上,一切的开支并没有我们想像中昂贵,只要你有节省的决心和执行的勇气,甚至,没有钱也可以上路。”当然,也有人有心无力,只能临渊羡鱼,为自己未曾拥有过的间隔年黯然神伤。

间隔年是英语GapYear的音译,本来是指学生毕业之后先不忙着找固定工作,而是做一次为期一年的长途旅行,途中以打零工、做志愿者等等方式换取食宿。在被社会塑造成螺丝钉之前,先把自己从熟悉的环境中移植到别处,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也重新发现自己。

孙东纯的间隔年,是在毕业两年之后。他这时已经在广州谋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每天对着电脑上班,工作强度不算大,上司为人很好,收入尚佳,在单位得到重用,周末跟朋友兜风爬山吃饭唱K,回家弹吉他听音乐看碟上网……多么安定滋润的状态。但他想去旅行兼做义工。于是他请了3个月的假,带着一张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出发了。

因为许多始料未及,3个月的假期变成了13个月的长途旅行,辞职也成为必然。走过了泰国、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他没多少钱,没什么规划,一点小计划也总是被突发状况改变,走一步看一步,边走边怀疑这场旅行有何意义。这怀疑与追问几乎贯穿他的整个间隔年。大部分时间,他乐于孤身上路。

为了省钱,有时候过得像苦行僧,住便宜的多人间,或者借助在别人家里。旁人这样描述他,“他乱发披肩,胡须垂胸,身着一件肮脏的T恤衫,还扛着

一把吉他!”那是因为在印度被小偷光顾过,警察抓到小偷的时候,钱已经被小偷买了吉他,要不回钱来,他也就只好带着吉他上路。

旅途中,欣赏自然风光、旅游名胜,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泰国泰姬陵,他甚至因为票价太高根本没有进去。这会让大多数旅游者愤愤吧:浪费资源,都到了门口还不进去,这算什么旅游。

本来就不是旅游,是旅行。逃离喧嚣,寻找意义。

在恒河边上,这个80后的年轻人终于肯定了自己的间隔年是有意义的,“虽然放弃了很多东西,身上的钱已经少得可怜,可是比起在广州工作有收入时大吃大喝的日子,我此刻的心情却踏实平静许多。”

旅途中,他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人印象最深的是3个女人。

第一个,是跟孙东纯一起在特蕾莎修女创办的“仁爱之家”当义工的日本女孩沙弥香,间隔年结束的时候,女孩成了他的妻子。

第二位,是个修女。那是孙东纯参加义工面试时,一直微笑的修女收起了笑容,问他最后一个问题:“whydoyoucomehere?”他很坦然地回答“Iwannahelppeople”,修女却笑了,对他说:“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

别给自己贴金了。你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来,是为了自我救赎。需要帮助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

第三位,是已经旅行了15年的老驴友,日本女人Norriko。15年间只回过日本三次,每次不超过一个月。她热爱的是老挝北部临近越南一个在旅游指南上都找不到的村庄,那里的农民依然用水牛农耕劳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人生的问题,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说: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旅行归来的孙东纯的确多了选择。他没有回到广州谋生,而是去了日本静冈县的一个海滨小城,跟新婚妻子沙弥香一起生活。职业是在一家语言机构担任中文老师,也为国内的一些杂志撰稿。

他的旅行本来很容易被常识质疑:辞职旅行13个月,除了徒耗时间和金钱,有什么明显用处和收益吗?辞职去读MBA充电,就是常识中“很有用”的选项,而辞职去旅行?会被指责说“不成熟”,“不现实”,“不负责任”。

孙东纯的美满结局解决了这个问题,皆大欢喜。让在路上的人,和不想上路的人,都觉得对人生有了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这也许正是出版商看中他的原因。归来的他是以成功者的姿态出现的:畅销书作者、寻找到爱情的旅行者……

这完美结局虽是事实,但却像个容易误导旁人的美丽谎言。因为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旅行也许一无所获,没有人找你出书,也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爱情。孙东纯问那些羡慕他的“成功”而开始间隔年的网友:如果我现在依然单身、混在广州,和以前一样为工作、生活、汽车和房子劳累奔波并且前途毫无起色,是否还有人乐意为了“青春无悔”而出行呢?

间隔年是一次连根拔起的移植,结果会有三个:一是找到新的土壤,健康成长;二是找不到归属,最终还是回到出发的地方,回到初始状态;更有第三种,找不到也回不去,像沙漠中随风滚动的草,在新与旧之间进退失据,更加迷茫。

不过,就像Norriko说的,比起懵懵懂懂的笃定,这份迷茫完全值得。

迟到了一分钟作文

迟到了一分钟作文一:迟到一分钟

最近,我看了一档节目,看完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一对住在深山中的出生时间只差一分钟的孪生兄弟,父母早亡,兄弟俩由多病爷爷照顾。先出生的哥哥自觉理所应当担起家中的责任,而迟到了一分钟出生的弟弟,则理所当然的得到家人更多的照顾。家中贫寒,只能够供一个人上学,哥哥义不容辞地将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然而,迟到一分钟带给弟弟的好处和幸运远远不及这些。

突然有一天,一个意想不到的好事落到了这个家庭,这个家庭被选上节目“变形记”,其中的一个孩子有机会到大城市富裕家庭中的主人公家生活一个月。这个抉择,太难了。哥哥吃了太多的苦,他多么想松一口气,看看外面的世界,体会一下城市的生活,看一眼从来没见过的高楼大厦。但最终他还是将机会让给了弟弟,弟弟很高兴的接受了。看到哥哥低下的头,眼中无比的无奈和失落,我十分同情他。

十四年来,哥哥将所有的机会和好一点的东西都让给了弟弟,正是这一次次的承担和退让,也许就会决定哥哥只能够待在农村一辈子。对于弟弟来说,他迟到的这一分钟,是幸运的,得到了很多的机会,也许能够给他成功的可能。但是,是不是就可以说,每次的迟到一分钟,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是幸运的吗?

有时,事情恰恰相反。迟到一分钟,就会失去很多很多。比如,参加应聘,你迟到了一分钟,你就失去了这次机会。所以,在需要抓紧时间的事情当中,不要迟到一分一秒,要积极参与,速战速决,才能够得到成功。一旦迟到一分钟,有可能就会错过机会,失去自己的权力,失去合作伙伴;严重地说,有可能断送自己的未来!

又有时,迟到一分钟,或者说心平气和地做需要慢而精的事,又何尝不是好事呢?在这类事上,慢慢地、细致地做而非紧赶慢赶、粗制滥造,得到的就会是赞赏、机会而非失去机会、信任。

迟到一分钟,让出生在深山里的孪生兄弟命运截然不同。我们“迟到一分钟”的好坏却是不定性的,我们应该按照事情的类型来选择是否“迟到一分钟”。

迟到了一分钟作文二:迟到一分钟

迟了一分钟,因为这迟到的一分钟,它让你重新懂得了抉择和前进,你能说,这是迟了的一分钟吗? 

众所周知,这是个效率的社会,我们因为守时而获得了更多的文明进步,我们也因为准时而获得了更多的物质回报。但同时,现代都市人也会因为过多的压力而变得情绪突变,常常会因为在愤怒和冲动时酿成难以挽回的大错,以至事后追悔莫及。

一怒之下踢石头,只会痛着脚趾头。这是伊索寓言中的名言。意思就是在某些时候,人们会因为冲动而做了傻事。所以,愤怒的时候、冲动的时候,你需要一分钟,你需要用一分钟的时间慢慢冷静,然后再细细思量。英国学者伦布朗认为:情绪是人类所有活动背后最直接的动力;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也认为:最伟大的管理者是那些善于管理情绪的人。是的,当难以抵制的愤怒来临、当冲动之火燃烧你的全身,你最需要的反而是一分钟的安静时间。

在这一分钟里,它不但能分离你的注意力,转移和弱化你的怒火,更重要的是,如果每逢冲动时,你静待一分钟,你把怒火推迟一分钟,那你会渐渐学会,你终于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了,你能换个角度看世界了,你能在冷静和从容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这迟到的一分钟,它能把你引导到积极的情绪中去,它能让你慢慢学习利用把坏事变成好事,让你利用时机和客观条件,重新寻觅出事情的转机。

当愤怒和冲动来临,请你推迟一分钟,请你用一分钟的时间来深呼吸,静下心来,静静想一想,重新权衡得失和利弊,重新获得准确的方向。

这一分钟,看上去是迟了的一分钟,而其实那是早到的一分钟,因为这一分钟,它让你更快摆脱了不理智甚至失控;因为这迟到的一分钟,它让你重新懂得了抉择和前进,你能说,这是迟了的一分钟吗?

迟到了一分钟作文三:迟到一分钟

远忘不了依偎在您怀里的感觉;

永远忘不了被您那双大手紧紧握住的感觉;

永远忘不了被您那温暖的笑容滋润的感觉;

爷爷,我亲爱的爷爷,永远忘不了您的点点滴滴,但也请您原谅我对您迟到的爱。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父母白天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把我送到您那儿去。于是您坚持要亲自来接我。父亲说,您年迈的身躯经常穿梭在拥挤的车站中,即使天气再恶劣,也没有间断过。那时的我,只觉得是幸福的,却从来没有想过给您任何爱的回报。

爷爷,请您原谅我对您迟到的爱。

当您真的走了之后,我才发现,在我的生命里,失去了一个这么重要的人,原来您在我心中的地位是那么根深蒂固。我开始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不知道多让您唠叨一会儿,恨自己为什么不知道多陪陪您,恨自己为什么不知道回报您的爱,恨自己为什么不珍惜与您在一起的日子。当看到您痛苦地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在病床上时,我才开始恐惧,才意识到我要失去您——我至爱的爷爷。我在后悔的边缘挣扎,可是一切早已太晚,我总是这样会迟到。迟到的爱,一种永远无法弥补的爱。为什么生活总是这样弄人,当我决定用我的所有去回报您时,您已经与我不在同一世界了。

您还记得送我的那套尺子和那本泛黄的字典吗?现在,我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是我关于您唯一的“回忆”。它将是我一生的珍藏,就像您天天陪伴在我身边一样,时时鼓励我,激励我。

爷爷,请您原谅我对您迟到的爱。我已经长大了,我成熟了很多,我懂得了珍惜现在的一切。我还有奶奶,我不会让自己的爱那么吝啬了,我会毫无保留地回报给奶奶,永远不会让迟到的爱迈入我心灵深处的那扇爱的大门。

爷爷,您知道吗,每次去看奶奶,我都会陪着她,陪她聊聊天,听她唠叨唠叨,不再像以前一起那样了,有时还会和奶奶一起做饭,反而倒觉得是一种幸福了,有时妹妹只顾得看电视,到处乱窜地玩耍,我就开始教育她,要多陪陪老人家。也许她根本不理解这种做法的意义,也许以后她会明白的,我只是不想让她和我一样,永远抹不去那痛苦的创伤——迟到的爱。

曾经有那么一份真挚的亲情摆在我面前,

我却没有好好珍惜。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

我一定会用我所有的爱去回报爷爷,如果要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永远。

迟到了一分钟作文四:迟到一分钟

“铃……铃……铃……”上课的钟声响起,我正在马不停蹄往教室方向跑,终于跑到教室门口时,看到同学们都已经拿起书本,班主任已在讲课台上,只听见粉笔绘写着字儿吱吱响,四周非常安静。我不好意思地站在门口,脸却红通通轻声地说:“报到迟到!”老师这时看到了我,严肃地说:“进来吧,下课到我办公室。”回到座位上,心里很惭愧,早知道就应该再跑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一分钟,因为是第一次迟到,不知道老师会不会告诉爸妈,但如果实话交待迟到的事情,老师会不会严厉批评?想着想着心里忐忑不安。

下课了,我如实地去了老师办公室,一路上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怎么和老师解释。我慢悠悠地走着,终于到了办公室,老师看到我便说道:“晓蓝,今天上午和老师讲下什么事迟到了?”我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移开视线低着头,沉思了半天还是实话地交待,说道:“在上学路上,看到一位大概七十多岁的老伯,他自家种的荔枝,正在树上摘到簸箕里卖,我看到他手脚不利索,不幸把脚扭到了,我看到这样就过去帮忙,后来老伯还送了我一捆荔枝,吃着就忘记了上课时间快到了,老师对不起。”老师摸着我的头说:“晓蓝你助人为乐是对的,老师觉得你很懂事,但也要有时间观念,念在你第一次迟到遇到特殊事情,老师这次不怪你,下次可不允许这样了啊,知道吗?”听到老师不但没有怪我,还赞扬我,心里很感动,眼泪不小心地流出来,不是委屈,而是老师很公正,不会因为迟到了就批评指责一个人。

虽然这次只是迟到了一分钟,但这一分钟让我认识到不管是遇到什么人或事情,我们都要弄清事实再做决定,一分钟可以做到很多事情,也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以后我要做一个要有时间观念和跟老师一样认辨是非的人。

迟到一分钟作文

迟到一分钟作文一:迟到一分钟

迟到一分钟,带来的是无边的苦涩与酸辛;迟到一分钟,收获的是无尽的幸福和甜蜜。

我迟到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那一叠叠盛满了厌恶的鱼肉与菜蔬早已暗示了我的结局。气喘吁吁地飞奔至班级,老师轻轻敲敲表——一分钟。

一切都是从那个忙碌的身影开始的。她细细地用水果刀把蒸好的鱼切做两段,用小蝶装了,放在一边;又用筷子在冒着热气的青菜中挑选一番,将几片满意的绿叶放进小碗里,推到我面前,然后一本正经地指着我眼前的碗碟,说:“这些,你包了。”没有排骨,没有肉泥,身为“食肉动物”的我无奈地看着眼前最讨厌的一素一鲜,慢悠悠地拿起了筷子……刺,恶心的鱼皮,令我作呕的鱼腥味,我在一声又一声的呕吐声中结束了午饭。一看时间,整整比以往晚了半个小时。外婆喊我名字,让我快去上学,要迟到了,边喊边说道:“吃东西吃那么慢,以后怎么办啊。”一股怒气直窜上心头,我真想告诉她:她明知我讨厌吃鱼还逼我吃,明明是她害我吃得慢的。但我只是使劲地带上门,憋着满腔怒火与委屈飞奔起来。“砰!”身后的门关了;“轰!”内心的门关了,击碎了一地的希望。

外婆真的爱我吗?那个口口声声说着永远支持我的人,竟在我面临迟到时只有无情责备,竟在我艰难进食时丝毫没有提醒时间的不足。她所说的是实话吗?我无法可想,也不敢去想,孤独地站在门外,迎接我的只有寂静的教室……

欢闹的下课铃如期而至,朋友踏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的身边,他正准备说些最近的趣事,我便发现了一些异样。“嗯?你的牙怎么出血了?撞哪了?”“唉,别提了”,朋友叹了口气,“这些天我爸妈出差,我也懒得自己做饭,就连着吃了几天泡面,这青菜一没人逼我吃了,牙龈马上出血了。”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明白了外婆的良苦用心,内心的门悄然打开了,一缕阳光从门里直射进来,融化了不解与愤怒的冰雪……目光不禁朝向窗外,朋友忙问我在看什么,我摇摇头,轻轻地说:“我想我外婆了。”

外婆一直很爱我。所谓批评,所谓淡漠,无非是希望我在教训中学会对自己负责。逼着我吃鱼吃菜,纵使不理解,也要让我从大鱼大油中解放出来,健康成长。这迟到一分钟的理解与感动,来的太突然,又来得太迟缓……

若是又吃到外婆的这一素一鲜,我定要狼吞虎咽,不时夸赞几句,用外婆的微笑与舒缓的眉毛来补偿这迟到了一分钟的感激与爱意。

迟到一分钟作文二:

迟到一分钟

最近,我看了一档节目,看完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一对住在深山中的出生时间只差一分钟的孪生兄弟,父母早亡,兄弟俩由多病爷爷照顾。先出生的哥哥自觉理所应当担起家中的责任,而迟到了一分钟出生的弟弟,则理所当然的得到家人更多的照顾。家中贫寒,只能够供一个人上学,哥哥义不容辞地将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然而,迟到一分钟带给弟弟的好处和幸运远远不及这些。

突然有一天,一个意想不到的好事落到了这个家庭,这个家庭被选上节目“变形记”,其中的一个孩子有机会到大城市富裕家庭中的主人公家生活一个月。这个抉择,太难了。哥哥吃了太多的苦,他多么想松一口气,看看外面的世界,体会一下城市的生活,看一眼从来没见过的高楼大厦。但最终他还是将机会让给了弟弟,弟弟很高兴的接受了。看到哥哥低下的头,眼中无比的无奈和失落,我十分同情他。

十四年来,哥哥将所有的机会和好一点的东西都让给了弟弟,正是这一次次的承担和退让,也许就会决定哥哥只能够待在农村一辈子。对于弟弟来说,他迟到的这一分钟,是幸运的,得到了很多的机会,也许能够给他成功的可能。但是,是不是就可以说,每次的迟到一分钟,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是幸运的吗?

有时,事情恰恰相反。迟到一分钟,就会失去很多很多。比如,参加应聘,你迟到了一分钟,你就失去了这次机会。所以,在需要抓紧时间的事情当中,不要迟到一分一秒,要积极参与,速战速决,才能够得到成功。一旦迟到一分钟,有可能就会错过机会,失去自己的权力,失去合作伙伴;严重地说,有可能断送自己的未来!

又有时,迟到一分钟,或者说心平气和地做需要慢而精的事,又何尝不是好事呢?在这类事上,慢慢地、细致地做而非紧赶慢赶、粗制滥造,得到的就会是赞赏、机会而非失去机会、信任。

迟到一分钟,让出生在深山里的孪生兄弟命运截然不同。我们“迟到一分钟”的好坏却是不定性的,我们应该按照事情的类型来选择是否“迟到一分钟”。

迟到一分钟作文三:

迟到一分钟

记得以前有部电影叫《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写一男青年经人介绍与女对象首次相见,却因马大哈迟到,惹得不欢而散,正应了现在一句流行网语:约会前,女孩与男孩通话:你要是先到,你就等着;你要是后到,你就等着。

生活中这种事屡见不鲜。因为迟到误了考试、误了学习、误了商机、误了工作,甚至误了人生大事……

我很奇怪,明知迟到不好,为什么改不掉?我注意到一位上班常常“喜欢”迟到几分钟的女孩。有次开会,同事们正襟危坐地听主持人发话,她才在众目睽睽之下穿着高跟鞋“笃笃笃”地踱进来。我问她为何如此。她说,我早到几分钟在办公室没事干,不浪费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有此想法,怪不得改不了。一天到晚饮食起居消磨了多少时光,难道偏偏为节省这几分钟,就以迟到为补,闹得影响不好?值得吗?

为此我想,一个人的守时观念多么重要。守时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的觉悟和品德。是懂得尊重生命、懂得珍惜自我、懂得尊重他人、懂得热爱社会的表现。莫迟到,哪怕一分钟——可不要小看一分钟:

一分钟是生命的尺度。古人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现代人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光速运行的火箭上走一分钟,地上的人恐怕过了一辈子;人的一生几十年,看似漫长,但算起来不过三万天,全由每个一分钟组成。鲁迅先生说他只是利用人家喝咖啡的时间来完成写作,那当然就是每一分钟的光景。世界顶级网球运动员的球速,一分钟可达3000米;战场上一分钟的争夺,往往是数以万计的生与死争夺,乃至是历史前进与倒退的争夺;现代机场一分钟可降临一部飞机,工厂一分钟可生产一辆汽车……爹妈生你出来,让你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实属偶然,实属不易,每一分钟都浸透生命的珍贵。

一分钟是品德的亮度。守时既是尊重别人,也是爱惜自己。一个公众场合,几个人等你一分钟,就浪费人家好几分钟;几十人等,就浪费大半小时;更多人等,就浪费更多光阴。少浪费自己一分钟,却让别人乃至社会损失那么多时间,良心上说得过去吗?面子上说得过去吗?像上面所说的女孩,为上班前节省几分钟,却严重损害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形象。孰亏孰赚,不是一目了然吗?守时也体现诚信。即便是松散的聚会也如是。你以为我没那么早到,我也以为你没那么早到,你等我我等你,耗时费神不说,变得互不信任更不可取。

一分钟是修己的维度。有些人总克服不了迟到习惯,除不重视外,往往是马虎大意惯了,迁就自己惯了。守时虽是小节,却包含了好性格的多个维度:认真、严谨、笃信、节省……因此,培养好性格有很多办法,但最基本是培养守时习惯。从每一次上班、开会、活动、聚会等做起,计划好钟点,安排好节奏,决不轻易迟到哪怕一分钟。

一分钟是成功的刻度。你想事业获得成功,有很多基本条件,如品德、才能、机会等,但守时却是最起码的素质。不拘小节的人很难有大作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别以为一分钟很短很短,一分钟过得充实,一辈子才过得充实。守时,会帮你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你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使你养成成功者的品赋和气质。守时做好了,人生的每一分钟过实了,每一步走好了,成功自然会向你招手。

迟到一分钟作文四:

迟到一分钟

“铃……铃……铃……”上课的钟声响起,我正在马不停蹄往教室方向跑,终于跑到教室门口时,看到同学们都已经拿起书本,班主任已在讲课台上,只听见粉笔绘写着字儿吱吱响,四周非常安静。我不好意思地站在门口,脸却红通通轻声地说:“报到迟到!”老师这时看到了我,严肃地说:“进来吧,下课到我办公室。”回到座位上,心里很惭愧,早知道就应该再跑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一分钟,因为是第一次迟到,不知道老师会不会告诉爸妈,但如果实话交待迟到的事情,老师会不会严厉批评?想着想着心里忐忑不安。

下课了,我如实地去了老师办公室,一路上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怎么和老师解释。我慢悠悠地走着,终于到了办公室,老师看到我便说道:“晓蓝,今天上午和老师讲下什么事迟到了?”我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移开视线低着头,沉思了半天还是实话地交待,说道:“在上学路上,看到一位大概七十多岁的老伯,他自家种的荔枝,正在树上摘到簸箕里卖,我看到他手脚不利索,不幸把脚扭到了,我看到这样就过去帮忙,后来老伯还送了我一捆荔枝,吃着就忘记了上课时间快到了,老师对不起。”老师摸着我的头说:“晓蓝你助人为乐是对的,老师觉得你很懂事,但也要有时间观念,念在你第一次迟到遇到特殊事情,老师这次不怪你,下次可不允许这样了啊,知道吗?”听到老师不但没有怪我,还赞扬我,心里很感动,眼泪不小心地流出来,不是委屈,而是老师很公正,不会因为迟到了就批评指责一个人。

虽然这次只是迟到了一分钟,但这一分钟让我认识到不管是遇到什么人或事情,我们都要弄清事实再做决定,一分钟可以做到很多事情,也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以后我要做一个要有时间观念和跟老师一样认辨是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