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延安的文章 / 延安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延安游记

文/赵雨晴

舍友是浙江人,要毕业了,想去看看黄土高原,我欣然决定和她结伴走一走黄帝陵——壶口瀑布——延安这条线路。

在同学们都乘着专列去陕南看油菜花时,我们乘上了去陕北的大巴。

车窗上的雾气散尽时,窗外已经是另一番景致了,连绵的黄土坡上覆盖着枯槁的野草,山桃花树星星点点地洒落其中。不像关中平原那些蕴含着水汽、清香美好的桃花,这里的桃花干巴巴的,点缀在布满枯树枯草的山上。但是它们仍在盛开,不管有无人来欣赏,不管有或无所获。

车子很快载着各有所思的我们到了黄陵,导游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停止了思考,期待满满地走下车去。黄帝陵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生长了千百年的巨柏。整座山上除了这些柏树,竟没有其他任何树种了。柏树的叶子落在地上,积累了厚厚一层,踩上去绵软舒适,这些凋零的叶子覆盖着的,仿佛不是黄土,而是历史的机关,一脚踩下去,看到了盘古开天辟地,再一脚踩下去,看到了女娲补天造人,这一步步走着,炎黄二帝大战蚩尤、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娥皇女英泪洒竹林,便一一浮现在眼前了。

对壶口瀑布本来没有什么期待,因为之前去的瀑布都没有让我觉得震撼,于是便从心里开始蔑视瀑布这一自然景观。一入景区,黄河就用它的咆哮声击垮了我的蔑视,往近处走去,声音越来越震耳欲聋,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黄河宽广的河面,似乎没有两面高山的阻挡,便可以延伸到天的尽头,浑浊的河水在岩石上激荡起白白的水花,而壶口龙巢,就像是平整河面上的一个缺口,这满河之水都悄无声息地从那里漏了下去,顷刻之间就咆哮成中华民族的精魂。沿着台阶往下走,周身渐渐被升腾的水雾围绕,这充满土腥味的水雾引着我来到壶口瀑布面前,我在那泛黄的水雾中,看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兵车战马,看到了汉武帝征战匈奴的铮铮铁骑,看到了成吉思汗雨点般的箭头,看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日的决绝身影,看到了攀登岷山千里雪的红军战士……这万千图像在壶口瀑布前交融着缠绕着升腾着,忽然回过神,瀑布上方架起了一道淡淡的彩虹,将这万千气象聚集在彩虹之下,聚集在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中,亘古不变、仪态万方地向前咆哮而去。

当天晚上,我们就住在黄河边的一个宾馆里,我们住一楼,窗外就是黄河水,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第二天早晨四点四十起床,五点半准时出发去延安。一路上半睡半醒,被盘山路摇得骨头都要散架了,这一身几近散架的骨头被导游一声“南泥湾到了”给拼接起来。走下车,延安的空气冷冽、清新,车里的人都围着那个写着南泥湾字样的石碑拍照留念,我独自向四周望望,早春三月,已经是遍地绿芽漫山桃李的时节,这里却仍然只有无穷无尽的黄土和毫无生机的野草,可正是这么一方看似贫瘠的土地,给当年那些南方士兵带来大米,给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港湾。

在南泥湾短暂停留后,大巴车开始向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延安行进,车上的老人们精神抖擞,兴奋异常。我们在延安主要参观了杨家岭和枣园两个革命旧址,两个地方都是当时中央领导人住宿和办公的地方。走进杨家岭周总理住的窑洞时,人很少,总理仿佛就坐在那张旧桌子前看书,看累了便抬起头,眼神若有所思,不知是在想延安的战事,还是在想东南后方浴血坚持的陈毅将军。枣园比杨家岭别致一些,院子里有很多遒劲沧桑的树,它们目睹了这世间沧桑巨变,本来最有资格对这一切评头论足,却成了声嘶力竭的导游和吵吵嚷嚷的游客中最安静的存在。

一路走来,对这片黄土地倒有些恋恋不舍了。于是回来的路上,一直贪婪地望着车窗外,黄土高原顺着我的意愿绵延不绝。黄土山上那些没有野草覆盖的地方,赤裸裸地宣告着它的干燥和贫瘠,挣扎着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看上去有些孤独,又有些狰狞。一种不知名的树长在山间,树枝密实泛白,像是老人沧桑杂乱的头发,它们对着天空生长,像是在乞求,又像在嘲笑——乞求老天爷下点雨滋润滋润这片黄土地;嘲笑老天爷以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岂不知只要有扎根的这片黄土地,它们就能生存下去。

车高速行驶着,黄土高原也飞快地从车窗外溜走,眼前冒出了一片绿油油的泛着黄星的油菜花,这即将开放的油菜花伴着我们走出黄土高原,走进平原,与黄土高原上的那个世界一样,也是个平凡的世界。

走进延安

文/张勇

走进延安,再迈进那些土窑洞,你确实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你会顿生一种领悟。

在延安,在陕北,登高远望,那些起伏绵延的浑圆的丘陵,由近而远的弧线,多么像浩渺的波澜,你会感触到一种非凡,你会感触到皇天厚土的壮阔,你会感触到一种雄浑,你会感触到一种气势!

那些个窑洞都褶皱在沟壑,那些村庄也同样褶皱在沟壑,那些悠扬洒脱的信天游从山峁也飘进沟壑,那些陕北人执着醇厚的情感也流淌在沟壑。

和其他地方相比,这里没有险峻,这里没有平坦和海风,这里没有傲慢和炫耀……这里就只是一堆堆丘陵旋出的梯田,一排排土窑洞排出的人家村庄,一条条沟壑流淌的信天游!

哦,那个信天游,给了这块皇天厚土和生灵莫大的滋润!让人不禁想起豪放舞动的腰鼓!

越走进延安,你就越加不可思议。那一代领袖居住的窑洞是那样的简陋质朴:土炕、木桌、木椅、油灯,实在再简单不过了。可是,那里的窑洞实在不平凡,毛泽东在土窑洞挥毫写出了卷卷雄文,周恩来在土窑洞里谋划战胜群魔的方略,刘少奇在土窑洞里为党的建设深思熟虑,朱德总司令在土窑洞里部署着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战略。如此,我们的领袖才能从简陋的窑洞点燃真理的火种,点燃中国革命的火种,点燃中国的希望!那个土窑洞里闪烁出的《论持久战》的光辉,照亮了中国的夜晚,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天空,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就在这样一块质朴的土地上,就在这样的山峁上,那座延安宝塔,竟然成了中国革命的灯塔;那一排土窑洞,那一排土窑洞的灯光,成了中国革命的光芒;那南泥湾的?头能挖走中国的黑暗;那延河的流水竟然能迸溅出天安门前国庆的欢乐!那舞动的腰鼓竟能敲打出中国的喜悦!那小米喂养的枪杆竟能打出一代江山!这块土地,这块皇天厚土,竟然能创造奇迹,竟然能让世界惊奇,竟然能让历史熠熠闪烁!

不可思议的这片黄土地,不可思议的土窑洞!不可思议的雄才大略,不可思议的历史的篇章!……

不可思议的延安啊!这里有厚重,这里有博大,这里有雄浑,这里有壮阔,这里有不可阻挡的气势,这里有大智大勇,这里有的是艰苦卓绝,这里有不屈不挠!……所以,这里有更多的光明!这里有更多的思想闪烁!这里有更多的伟大!

走进延安,再迈进那些土窑洞,我们突然有一种心灵的震荡,有一种骨子里的觉悟,啊,这片神奇的厚土!

我的师父

文/方恒

绥德离延安只有2个半小时的车程,短的只是去县城吃个饭的时间,去延安的火车早中午晚都有,说来惭愧,离开延安6年多从未专程去看望过我的师父——尉淑卿,尽管她有时去西安待上几天。记得,我刚在延安站上班,被派到上水班组时,我就被分配到她的手下,她带我学习客运业务的另一个技艺——客车上水。

上水班的故事有很多,我只说我和我师父的。幼稚的我刚从学校出来,年轻是23岁的我的标志,不懂什么叫工作什么叫社会,幸好,我有师父。扶我迈出跌跌撞撞的第一步,让我融入到工作中,让属于我的火车行驶在今后的钢轨上,有上坡时的挣扎,也有下坡时的激情,还有平缓时的淡定。

师父说:要干就好好干,不干就趁早滚蛋,不然就荒废了你自己。现在想想师傅这句话那么真诚实在,当时却没有彻悟。

有时候,我想是不是该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但却不知道要说点什么好,聊作为难以启齿,聊生活,孩子的出生让我有点落魄。心里对师傅充满感情,却又久久借口琐碎的家事和忙碌的工作,没有给师傅打电话问候。

在我来绥德后,我的师父退休来绥德照顾我的“师公”。这段时间,我总是接受师父的邀请,在她家混吃混喝,享受儿子般的待遇,貌似又回到了延安站的时候。记得,刚开始工作,每到发工资的前几天都是囊中羞涩,连方便面的钱都没有,问家里要,这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我师父总是从家里带饭到岗位:小方,你尝一下我的手艺,觉得咋样,就将几乎所带的饭全给我了,自己却是真正的尝一下,就吃那么几口。

我的师父,在退休之前干过不同的工作,在铁路上干过好多的工种,但每一样都认真对待,积极面对,从接线员到话务员,从货运员到给水员,没有一次埋怨。在改货运员的时候,年纪快40岁的她本可以申请更轻松的点岗位,她却只是适应铁路的大发展,为将陕北煤炭快速发往全国而坚守货运员的岗位。在铁路新鲜血液快速补充中,她默默地退到客运的幕后,解决南来北往的旅客在列车上能喝上水、喝好水的工作直至退休。

我的师父是热心肠的人。谁家要是有个什么事,她总会出现给予心灵的抚慰,她会为受伤的人暖心,会为退缩的人鼓起勇气,也会为年轻的我们讲一些前辈的故事,让我们不会沉迷于道路的羁绊之中。就这样,时间慢慢流逝,她眼中的好小伙成为我们的榜样,我们中的好小伙也慢慢成长。

我的师父在退休后,或延安、或西安,来来回回,精力却全放在师公和儿子身上,满足自己对丈夫、对儿子的爱。或延安给儿子儿媳做顿好饭心疼他们作为铁路人的辛苦,或西安陪着师公饭后曲江公园休闲漫步享受晚年的幸福。唯愿我的师傅健康长寿,幸福度过每一天,让徒弟默默在远方为您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