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小米的文章 / 小米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倾泻一腔思念入天国

文/angel_mei

母亲,生日快乐!您在慢长的“天堂之旅”还好么?小米还没有回过神,您离我而去快到一百天了。岁月浮沉,亲情愈显珍贵,人世沧桑,思念更加悠长。而您,我天堂里的母亲,您却再也听不到女儿撕心裂肺的呼唤了……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您的女儿在想念您,您的女儿要用这种方式,向远在天国的母亲倾诉这些日子以来绵长无穷的思念……母亲,您不在的日子里,我和父亲没有不想念您,每当夜幕降临时,父亲佝偻的身体倾斜在竹板椅上,眸里闪着无尽的思念,望着您的遗像,是那样的凄楚、悲伤、难过……没有母亲相伴的日子是凄凉的!小米无法描述。

这么久日子以来,小米真的走的那么艰难、痛苦。爸爸一直想着曾经吃过您动手做的手擀面条,女儿也为父亲做了一次,但还是没有母亲您做得香、吃得舒服。母亲,但女儿真的很努力了,您看到了么?理性的思维告诉小米,您根本看不到、听不到小米的呼唤。母亲也许您从来就没有离我而去;生活中当我落寞惆怅的时候,我会想到曾经您在世的时候,您每一次给我的安慰和鼓励,现在您依然是给我莫大的慰藉和关爱。母亲可好!母亲您今天安在?我茫然!……

母亲,小米一想到在医院日夜陪伴您的40多天的日子,小米很温暖也很痛苦,和您在一起的时光跑的总是那样快,您走了,就这样抛下小米。小米的生命里承载着您太多的嘱托和希望,将竭尽所能地多做事,做好事,因为小米知道天堂里有一双慈祥的眼睛时刻关注着她、激励着她……

这么久以来,小米一直努力着,不论遭遇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失意,怎样的痛苦,都没有放弃、更不会消沉,因为您不希望看到一个懦弱的不经风雨的小米,所以,只要生命还在,小米一切困难面前都不是问题,小米会让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母亲,您生日、逝去百日到了,在这特殊的日子,您可知道,小米的内心是怎样的忐忑?因为您还从来没得到女儿一件像样的礼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今天,当小米有能力为您准备任何一款礼物的时候,您却永远也收不到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小米想奉献给您一份特别的礼物,那就是:小米坚强、淡定从容、不折不弯的人生态度。

遥望母亲的方向,把一腔哀思凝结成雨滴串联起来,将一抹心事叠成诗鹤,静静地飞往天堂,在未央的思绪里,守一份念想,于文字里排徊、想念……

小米于2014-8-112:47

花生地

文/饶昆明

我有种比较强烈的花生情结,我的花生情结缘于儿时特别的记忆。

幼时生长在华北平原上姥姥家的小村庄里,那时正逢饥饿年月,记得姥姥有时端上饭桌的有种主食叫做“花生饼”。说是“花生饼”,其实就是榨油后的花生油枯,碎成小块放在锅里蒸熟了,美其名曰“花生饼”。名字虽然好听,但其实口感很差,花生榨去了油脂,营养大部分已失,只剩下些纤维素,勉强可以填饱饥饿的肚子罢了。不管怎样,这还是在县上副食品公司工作的父亲好不容易弄回来的,比当时村里人吃糠咽菜强多了。所以,每逢吃“花生饼”的时候,我吃饱了便会偷偷拿上一块,在村道上走着,不一会便有我的许多小伙计们闻香而来,我会让他们每人咬上那么一小口,看他们的神情,仿佛这“花生饼”便是世间最好吃的东西。

后来生活有所改善,富裕点的村庄有时要放赈。所谓放赈,也就是给过路的老人小孩子发放一把花生,或者一把干枣。那时节,姥姥为我能得到一把花生或者干枣,踮着一双小脚,有时一天会领着我串好几个村庄,走十几里地呢。

后来回到老家黔江正阳,奶奶第一次拿给我的零食,便是一把生花生。家乡人把花生叫做落花生,因为南北口音的差异,我听成了落花相,经常缠着奶奶要落花相,这在老家成了孩童间的一个笑话。

老家有位堂妹,长居城里。那天,堂妹说要回老家收花生,这一下子激发出了我对花生的所有记忆,我决定跟随前往。

堂妹的夫家位于正阳的腹心地带,地貌特征呈丹霞地貌,为红沙土,当地人叫做盐沙地。正阳有三宝:生姜、花生、兰花草,几乎全都集中于这盐沙地。现在因为开发土地减少,生姜和花生只在这沙地还有少量种植,野生的兰花却是难见踪迹了。

老家正阳的落花生中,有一种少见的花生品种,外观细小,其貌不扬,但却生得籽粒饱满,皮红肉白,油脂含量高,生吃甜糯,熟吃香脆,当地人因其籽粒精致,而称其为小米花生。小米花生适宜在红沙土里种植,但产量较低,所以种植的人家并不多。

我老家属于半沙半泥之地,也种植花生,但小米花生甚少,品种多为普通的大花生,其口味比小米花生逊色许多。就是那种大而不实的花生,在当年,也是不常得食之物,老家的花生,似乎从来就没有吃够的时候。

记得有次在放学的路上,路过生产队的公房时,见晒坝上晾晒着满坝的花生,馋胆顿生,绕路过去,装着弯下腰系鞋带,见四下无人,倏地抓起一把花生就跑。没等跑出去几步,突然黑洞洞的公房里暴出一声炸雷般的吼声,吓得我竟迈不开腿,无奈中只得把已经到手的花生丢回去,然后才惊魂未定地回了家。那次,不但花生没有吃到,却连续做了几晚上的恶梦,梦中老是被人追赶,总也跑不掉摆脱不了。

后来离开了老家,想想家乡最让人忘怀的食物,还是家乡的落花生,特别是家乡特有的小米花生。很久以前就想着要写篇关于家乡花生的文章,但却一直没动笔。原因一是因为读过现代文学大师许地山的经典散文《落花生》,折服于大师那朴实无华中见真情真性真知的功力,不敢班门弄斧;二是虽吃过不少的花生,但对于花生的种植及生长成熟的过程知之甚少,不敢贸然造次。这样一拖就是几十年,的确有违我对于花生的喜爱之情。

这次来到花生地,得知堂妹家种植的就是那种小米花生。我们是来扯花生摘花生的,但来到花生地,扯起一笼花生来,各自都顾不上壳上的泥,忙着剥开就吃,一种清香、一种甜蜜沁人肺腑,原汁原味的家乡味道呀,让人无法将那种难以言说的感觉诉诸于笔端。

坐在地里摘花生时,我们边摘边拉家常。我对堂妹说,今天扯了花生也摘了花生,明年种花生的时候我也要来,我想了解花生从种子入土到采收的全过程,也不枉我对花生的那种特殊的情感。

堂妹回答说,“花生不打重地。”意思就是不能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花生,那样会打地症,产量低或者绝收。堂妹家所剩可耕种的土地也不多了,明年已无适宜种花生的田土了。听后虽然很有些失望,但看着眼前那满箩满筐的新花生,内心还是充满了喜悦。

进入腊月的母亲

文/小小的叶

进入腊月的母亲勤快的像灵巧的少妇,仿佛一夜之间那早已驼了的背就伸直了,脚板轻快地从里屋到外屋穿梭,扫墙、擦窗,整理衣柜样样都做的井井有条。这是父亲在的腊月里不曾有过的事。在过去这样的日子,母亲一定会有一成不变的理由守在家中像个书童似的站在父亲的书案前,为父亲端茶,磨墨,看父亲为村里家家户户写上一月的春联。而我喜欢垫着脚尖,用双手扒在书案前目不转盯晴地看父亲写字。然后兴奋地把一副一副的对联,小心翼翼地铺展开来,顺着墙跟一一地摆放着晾干,再卷了小筒状挨家挨户地送出父亲这份心意。一夜,磨墨的母亲突发灵感,她说,看电视上的对联都是金光闪闪的,如果我们也能写上那样的对联,贴在大门上,那一定会很漂亮。于是父亲把家里粘木板的胶兑上水在火上熬成稀状,用毛笔蘸着胶水在红纸上写着字,我赶急把小米撒在胶上,小米随了胶粘住,再把多余的小米抖落下来,一个黄灿灿的大字就显现出来,真是好看。可母亲在高兴中看着米缸里的小米又心疼地骂我糟蹋粮食,但那时那样的金粉无处可买,用小米代替还是我突发的奇想,后被父亲认可。这金黄的对联在除夕一早贴到大门上,立马吸引了全村人的羡慕,大家聚集在我家门前轮番夸奖,父亲脸上很是有光,而母亲抱怨说,这只能写一对大门的,下年不能再这样,糟蹋粮食。母亲话是这样说,可年年一进入腊月母亲就忙着为父亲买红纸、胶、墨汁等一系列写对联的东西,然后就守着父亲看父亲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后来还是母亲发明了把锯末用黄广告色一染,再晒干来代替小米做金色的对联的方法,这才让母亲高兴地看着大门上的对联对村里人夸,这又好看,又实惠。父亲这才可以为村里人大胆地写金色的大门对联,而我却多了一项去村里木匠家讨要锯末的差事。

似乎在记忆的腊月里,母亲就忙活着这一件事,而我也乐在其中。直到那年刚刚进入腊月的第一天,母亲还没有来得及赶会,还没来得及为父亲再购置写对联的红纸、笔墨,而我还没有及早回家再给父亲去那个年迈的木匠家讨要锯末时,父亲就在那个雪夜悄然而去,留给我们一个悲伤的腊月和大门上那对不知什么人帮我家写下寄托哀思的白色对联。

腊月里赶会是老家特有的热闹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去集市上赶会置办年货。父亲在时,母亲忙着照顾父亲,这样的事只由了大姐去做。可那年父亲离去后,母亲便没了那一成不变端茶、磨墨的书童差事,她就像一个下岗人员,在腊月的日子里心空落落的。一个小院,三间平房,她一早到晚出出进进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又好像什么也不找,就那般转来转去。忽一日,邻居李婶来家拽着母亲去赶腊月的集,这从南到北人潮涌动的集市给了母亲空荡的心一种实在的感觉,她开始热衷于这样的赶集,这次买点葱,下次买点姜,五天一集,母亲次次赶集不落。就说这腊月二十五的集,母亲就早早地穿戴好,等着我回家,原本是不想去挤那个集的,看到母亲期待的眼神,我便拉着母亲的手去了集市。母亲的手很糙,握在手心里有种心疼。

越是到年根的集市,就越发地繁乱与拥挤,赶会的人会从南到北慢慢地挪动着。这边是鞭炮、对联、年画的摊点,那边是各种肉类、蔬菜的摊点一街两行地拉开了架势。这边吆喝:“卖炮,声声脆响――”那边回应:“牛肉,五香麻辣样样有――”。母亲陶醉在这样的场景中,她拉着我,这边看,那边转,对什么都新奇,就像刚进大观院的刘姥姥。

“哟,老太太看你把我的红灯笼给弄坏了!”就在我一不留神时,母亲伸手摸了灯笼摊上的灯笼。

“吆喝,怎么就这样想讹老人呀!如果摸一下就坏,那你这灯笼还想卖吗?”看着惊恐中的母亲,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啊,啊,只是与老太太开玩笑。”卖家看到我只好尴尬地皮笑肉不笑。

“妈,你看,看上那个咱卖那个,捡最好的买!”我这时忽然想起小时候受邻居小孩欺负时,母亲总是第一个冲过来把我挡在身后,像斗架的老母鸡一样护着我。

母亲挑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灯笼,红红的圆圆的,在阳光下闪闪地发亮着。

母亲提着灯走在前面,笑意被母亲眼角的皱纹渐渐地拉长,像一朵花的盛开。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看着一摇一摆地像个孩子似的母亲,我心忽然空落有点痉挛。怕这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会越加稀少,怕有一天,母亲也会像父亲一样消失在我的眼前。可自己又无能为力,面对时间的流逝,面对母亲的衰老,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记住母亲现在这欢快的样子。

进入腊月的母亲,精神地像个小伙子一样,从早忙到晚,就连夜里那鼾声都打出了小伙子般的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