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东海的文章 / 东海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龙腾碧海

文/杨黎明

有一首歌唱道:古老的东方有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就是龙的传人。

我们莱州人是龙的子孙,灿烂的莱州文明曾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辉闪着千秋华光,历久弥新。纵观中华历史辉煌的进步和莱州的发展,它的主源和动力在于追求和展现了一种精神,这就是龙的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龙的精神,是一种勤劳勇敢、健康向上的精神;是一种不畏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胸襟博大、万众一心、与时俱进的精神。

龙,是古人对蛇、鱼、巨鲸、鳄、猪、马、牛、羊、鹿及蜥蜴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多元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具有喜水、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比帝等神性。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古人们对大自然神秘莫测现象的敬畏、理想到一种膜拜意识的意象经过几千年的吸纳、综合、演进而完成了龙的有形物象,成为了民族的一种图腾。它是力量的表现、强大的代表、神秘的化身,它是人们的向往。人们对龙的理解是它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它能带来风调雨顺,它能带来丰衣足食,它能带来人间的欢乐,它能带来繁荣富强。

时代的演进,人们将对龙的意识升华为对群体力量、人才辈出、国家兴旺的一种追求,对龙文化的认识在华夏大地逐渐增强,形成了民族的共识,流传的范围和广大的基础深入民间。龙,出入大海,海洋蕴涵万物。古代的人对大海既敬畏又迷信,所以历代帝王以祭祀活动来祈求国富民安,继而有了“祭海”和“祭龙”的仪式。人类在与自然抗争中的认识、经验是不断积累变化的,从敬崇自然、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到利用自然不断进步。自秦开始,当朝帝王即选择莱州这方风水佳处为全国祭海的重要场所,悠久历史、影响广泛。

东海神庙的选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人符天数”的对应关系,反映了先祖们的智慧与天、地、人和谐持衡的文化理念。东海神庙的历史变迁,记载着每个时代的海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建筑技术、绘画艺术状况,记载着古代天文学家、经纬学家,对星象、气候、海流、地理的认识,记载着历代朝廷对龙文化的推动和发展,是我国海域文化和龙文化演展的重要载体。莱州有“龙宫”,东海是龙渊。渤海是东海龙王之海,莱州是东海龙王之地,是东海龙王的故乡。自“龙王祠”到“东海神庙”,自帝王封渤海为东海,海神(天后妈祖)与东海龙王坐殿东海神庙到历代皇封东海龙王为广德公、广德王至广德神位,龙的意象开始由人们的意念化转为拟人化、人神化,进而被神化了。东海神庙成了名符其实的陆地上的“龙宫”。因此,东海神庙的地位日益升高,龙的影响,龙的品位,龙的文化在中华大地成长,在东莱大地生根发扬。龙的精神鼓舞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莱州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东莱名山,浩荡渤海,曾引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寻仙拜神,为莱州带来了龙吟之气。在有记载的2500余年里,莱州一邑曾出过十个宰相(晏婴、吕礼、吕蒙正、吕夷简、吕公着、徒单习显、赤盏辉、毛纪、张端、赵士完),三个状元(吕蒙正、王俊民、徐殿飏)。在明、清两朝的537年间,皇朝共举行了200余次科考,中举进士55000多名,全国平均每县约出30名进士,而莱州一县则出了97名进士,更有一门三相,一隅二宰,东莱三凤,一门四进士,双凤齐鸣,兄弟继科,赵氏五龙等在全国仅有的人才辈出的现象。珠算始祖徐岳,西汉“费氏学”的创立者费直,开创“子邑纸”的左伯;始创中国红十字会的吕海寰,闻名世界的物理大师卢鹤绂,中国航天员之父宿双宁,玉米大王李登海,美术巨匠王式廓,戏剧泰斗马少波等,都是莱州由史以来的精英人物,如浩瀚繁星闪烁,不胜枚数。

在人类社会的进化中,人们对龙的认识,从朦胧到完整,从升华到完善,从对图腾的崇拜而又转向精英人物身上,可以说是一种寄托和祈盼的概念,是一种理想与务实的兑现。今天,我们传承这些传统的概念与意识,并对这种概念和意识寓以活力和现实意义,就是要继续对龙的认识与想像升华为精神,弘扬起龙的文化,发展起龙文化产业。这样人们的思想将得以充实,龙文化的兴起也将对龙的精神寓以更大的生命力。

我们拥有了龙的精神,我们就是龙的传人;我们每一个人具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变成一条龙。坚定、自信、顽强、勤奋;聪明睿智、富有创造、勇于进取。龙的精神在莱州,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进程。东海神庙及东海龙神的物表承载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祀福与热望,传播了一种朴素意识和追求精神升华的博大精深,塑立了一种表现民族特色的宏伟规模和崇高形象,形成了道教文化、海神文化、神祈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海域综合文化,也成就了丰富的龙文化,充实并激励着我们将历史推向未来,让神龙在东莱之境、华夏大地、渤海碧水、蓝天白云间腾飞起来。

喊月亮

文/张灵均

在众多的岛屿之间,我们几个人选择一个背僻的小荒岛为下水点。心想:这里人迹罕至,孟浪一点也不会有人看见。萌生这个意念时,疑似被聪慧的月亮识破,已然有了几分女性的羞涩,躲藏在山坳坳里迟迟不肯出来。几个爷们就合计以裸泳的方式真真切切地放纵一回,给暮年生活留一份记忆。

还是儿时在汨罗江裸泳过,那种天真活泼、无拘无束,至今还铭刻于心。而以裸泳的方式来重温童年的简单与快乐,起初,大家都还显得难为情,随后,一个个笑弯了腰,却又没有实际行动,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看来一时半刻,大家还跨不过多年用文明伪装起来的壁垒。我是裸泳的始作俑者,又是相思湖管理所邀来的主宾,理所当然成了同伴眼中的半个东道主,就这样半推半就地率先下了水。人一旦解除了世俗的武装,跨过了这一步,就很快超越了自己。大家见我直喊过瘾,也就纷纷卸下了衣衫,依次跳下了水。这一跳,与人类的进步或退步都无关了。反正,我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水面,大家如几片泡在水中的茶叶很快舒展开来。只有来自内蒙古的东海兄还缩在岸边,似乎感到某种恐惧,又夹带着几分兴奋。我们几个就催他快下来,他就有些结巴了:“下、下不来!”“怎么会呢?”“下来,我、我东、东海就是、死海了……”

原来东海是个旱鸭子,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来之前,偏偏他喊得最凶,谁会怀疑他不会游泳?现在,东海说最乐意欣赏我们的悠游,以此掩饰他内心对水的害怕。其实,这会儿看我们裸泳的不止东海一个人,还有那满天的星星,好奇地眨着眼睛,一闪一闪的。而月亮诡异地躲藏着,不曾出来。在湖水里泡了半个多小时的光景,陶哥便忍不住爬上岸,赤身裸体站在山包上打手机,把我们裸泳的事向老婆禀报。顽皮的东海挨过去偷听,电话那头,陶哥的老婆笑得喘不过气来,说这帮老大不小的男人不怕丑哩!她还说明天借个高音喇叭,向全市人民喊话,广而告之。把我们几个人逗乐了,大家纷纷爬上岸,向各自的老婆打电话。廖哥的老婆是大学副教授,说立马开车前来观摩,引得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了……

这些年来,我们在城里为生计忙碌。平日好朋友之间相聚机会也不是很多,如此孟浪连想也没想过。沉浸在相思湖夏夜凉爽的湖水里,忽然我的心有些酸楚。为避免这种莫名的情绪宣泄出来,搅了大家的兴致,我一个人爬上山尖,单掌对着嘴唇:喊月亮!

“喂──

月──亮──粑──粑──

快──出──来──哟──”

这一喊,廖哥还以为我的诗人浪漫情怀上来了呢?逗得他们几个也跟着我喊,觉得好玩。喊声在山中回荡,在水面漂荡,像瓦片打出的水漂漂一样跳跃着……

太阳落山许久了,也不见月亮出来见我?其实,我也知道,月亮要爬上那个高高的山冈,才能照见相思湖。我上次来拍片,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见过月迷相思湖的情境:那月光奢华的挥洒,明晃晃的银白,人可以在月光下读书。月亮还没有升上来之前,湖水是幽邃的,山的倒影叠在湖水里,更有几分鬼魅。

现在的人,越来越缺乏交流。我常常不知别人想些什么?我甚至连与弟弟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了。本想喊他一起来放松一下,可他忙他的去了,即使闲了,也和他那个圈子里的人玩。这自然怨不了他,我不也是和与我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吗?

这时候,陶哥、廖哥在喊:“月亮出来了!”

我这才从记忆的思绪中醒过神来,月亮朗朗地升上天空,洒了一湖的碎银,像我先前纷繁的思绪。月光下,他们几个开始夜钓,馒头大的夜光浮标,落在百米之外的湖水中,清晰得像只发光的湖鸟。真的出现一只调皮的白色鸟,站在浮标上捣乱,让人鞭长莫及,又不能拿什么去砸,那不是存心把鱼也赶跑吗?当然,钓鱼的乐趣,不在乎钓了多少鱼,而在于钓的过程中的意趣。

这一夜,我们没有了睡意,守着湖水聊天,忆往事,谈人生和剩下的光阴,一夜未眠。我不知道,月下的相思湖为什么也会失眠?是偷听我们几个的隐私,还是在独立思考什么?而我们不再是陷落月光下的几团黑影子,而成了几片能说话的月光光了。

小东海漫步

文/马俊海

从我居住的老年公寓,穿过一条小街就到了三亚的鹿回头路,再往前经“半山半岛--中央海景大道”小区,就到了林木苍翠波光粼粼的小东海了。

记得两年前我游鹿回头公园时,站在山顶往下看,那时的小东海还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小海湾,杂乱分布着几十户人家的低矮平房,很少有像样的楼房,海湾里零零星星泊着几条渔船。想不到短短两年间,小东海竟摇身一变,由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成了半山半岛一个海上花园。

五十余米宽的金色沙滩,几千株新栽的椰子树、棕榈树、榕树、葵树、旅人蕉等花木为小东海穿上了绿裙,把小东海装扮得秀美亮丽,像含羞带娇的新娘,让人心动、神往。沙滩正前方是一条百米长的栈桥,整洁的木板路面配着白色水泥围栏,一直伸向大海。川流不息的人流,在栈桥上散步,看山,看海,看远处的船影,看近处的楼群,一个个喜笑颜开,相机闪光灯明明灭灭。栈桥两侧是千余米长的游泳场和沙滩排球场等游乐场所,一群群青年人穿着鲜艳的泳衣在碧海中劈波斩浪,排球场上则传来阵阵喊声、笑声。

栈桥北面是新建成的中、西餐厅,地中海餐厅,咖啡屋 。餐厅后面是二层开放型镶着大玻璃窗的别墅区,庭院里是装饰精美的楼台亭阁,弯弯的石拱桥,桥下清流潺潺,约尺把宽的黑色大理石砖块连起来铺成甬路,每砖之间留有约二十厘米宽的空间,任清水涌流。人行其上,听着水声,神清气爽,别有一番情趣。几只造型活泼可爱的白色大理石小鹿,蹦跳着在溪边喝水、嬉戏,几株开得正艳的夹竹桃笑迎游客,翠竹、葵树、旅人蕉等花木青翠欲滴,把一个个庭院装扮得幽静、秀美。

庭院外,宽敞的观景平台上摆着精美的白色藤椅,高大的椰子树间有用绳索系成的吊床、环形软床,供游客休憩。地中海餐厅有像北方农家用的葫芦瓢样的吊椅,可以360度转动,在里边既可以品小吃,又可以观海景。左前方靠山的海里,是几条纵横交织的栈桥,桥上有几个体积庞大造型古朴的建筑,呈四方形,那是海上餐厅,据说有几十个豪华包间。

与小东海相比,大东海是雄浑、浩淼、绿荫遮天的大景观,而小东海则是小巧、精美,花团锦簇的小景观。大有大的美处,小有小的妙处。

在小东海观景,白天、夜晚各有不同。白天看山,看海,晚上看灯,听涛。白天,在小东海漫步,或是躺在环形软床上,伸展四肢,先看山,那山是葱绿的,缓缓的山坡,高高低低,海拔只有一、二百米,既无巍峨崚嶒的奇峰之美,又无鬼斧神工的危崖之妙,在这里,山只是海的陪衬而已。山之上是浅蓝色的天,天上飘着淡淡的白云,可谓云淡风轻,云随风缓缓移动。再看海,早晨6点多,到小东海晨练,那海上蒙着一层薄雾。影影绰绰看不甚清海的模样,呼吸到的是海上那潮润新鲜略带海腥味的空气。上午十时许,太阳拨开云层把阳光投向大海,你这才看清海的宽广,浩淼,海的无边无际。在遥远的海天一线的地方,有渔船点点,此时风平浪静,海波不兴。中午时分,那海水在阳光强烈的照射下,呈豆青色,像一大块豆青色的绸缎横铺在海上,由近及远直到天边,那海的颜色鲜艳瑰丽,让人看得心醉。

晚上,在小东海看灯、听涛。

先说看灯。小东海没有高大的灯柱,路旁弯弯低垂的灯柱有一米多高,灯罩呈向下的黑色喇叭状,那昏黄的灯光只能照到脚下两三步远,只照路不照景,不晃人眼睛。那灯光陪着你一步步前行,那灯光与你不离不弃,让你放慢脚步,让心沉静下来,放下一切烦琐冗事、杂念杂想,这是一种慢节奏的恬淡生活,是难得体味到的美好境界。举目远望路边的椰树,每棵树下都有一盏背景灯,向树身、树梢投放出淡淡的绿色光束,光线柔和,温馨,把夜色中随风摇曳的巨大枝叶装点得极为美妙,像一位妙龄少女向游客诉说着什么。稍远处,海边上几十栋式样新颖时尚的建筑群上的轮廓灯、彩灯、霓虹灯,争辉吐艳,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案。

再说听涛。晚上,喧嚣了一天的大海平静了,海边上游人也少了。此时,你脱去鞋袜,挽起裤腿儿,光着脚丫踩在海边松软的沙滩上,大海正在退潮,那略带温热的海水一波波涌向沙滩,又退下去,那海水舔着你的脚丫,小腿,感到柔柔的,软软的,好舒服,好痛快。那海水扑上来,又退下去,涛声也声声入耳,“哗--”“哗--”有节奏,有时像轻声细语,有时急,有时缓,有时长,有时短。从海边浅处涌上的浪小而浅涛声轻细,从大海深处涌上来的浪大而重,涛声宏大。“哗--”“哗--”的涛声无休无止,随着海浪一次次扑来,一次次响起,组成了雄浑壮美的交响乐,给人们送来天籁之音。

啊,迷人的小东海,迷人的南中国海,我沉醉在这夜色,这灯光,这涛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