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紫蓬山的文章 / 紫蓬山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独上紫蓬山

文/许辉

早就想去一趟肥西的紫蓬山了,却一直未能成行。先是俗务缠身,后又杂事丛生,前者牵扯到人生的一些烦恼事,后者却是自个儿对寻山的一些与人迥异的所谓“外界条件”:必得有一个合适的天候,必得避开双休日,人烟能较少些,又必得在一天中的早些时候出门,因为我想那山怕是略有些邈远,去得迟了,晚上赶不回来。其实这都是一些不入源流的理由,皆因为自己的懒散和懈怠。人要真是想去做什么事情,结果先不去评论,开头总还是能够的吧!

不阴不晴的这一天去了紫蓬山。正好不是双休日,又正好不是出门较迟的时间。花两块五毛钱坐车到上派,又花两块五毛钱坐车到农兴镇,再花两块钱乘当地人叫做“马自达”的三轮车即到达紫蓬山的山脚下。想不到紫蓬山这样近的。按那位“马自达”三轮车驾驶员指点给我的一条路,就往山里去了。未料刚转过一座山脚,才经过一片蜂箱,那三轮车驾驶员却已然抄近道走在我的前头了。他手拎一小袋在农兴镇肉铺买下的五花肉,站在路边等我,嘴里说,原本是想让你搭我的车(从山脚)上山的,你却连价都没问就独自走了。我说,我就是想一个人逛逛,起始就没有乘车上山的意思。他点点头。我说,从山脚乘车到西庐寺,要多少钱?他说,都是7块钱。我说,你这是往哪里去的?他说,到中午了,回家吃饭。原来他的家就在前面山谷的村子里。正晌午时分,山间真是一个游人都没有的。我们结伴而行,说一些可说可不说的闲话,不觉间他就和我道别,走进村边烟囱冒着烟的一户人家里去了。

我独自又往山里走。山深谷静,鸟啼有声。渐进了意味暧昧的林子。说意味暧昧,其实是说我那时的心境有些暧昧。我的意思是说我的心境在遭遇了一些事情之后,竟然那样平静,平静得叫我惊奇,甚至平静得叫我自己都有些愤怒了。但,平静难道就一定不是好事吗?——这大概就是我感觉到了山林暧昧的缘由。也许是为了真正弄清自己的所思所想,有片刻时间我甚至停下脚步,在鸟鸣声声的山林坡谷间,细细辨听来自我胸腔里的那种声音——心脏的声音。其实也不求有什么答案的。

思虑间就上了山。山顶上是一处叫做“西庐寺”的庙宇。我购票进了寺,在寺里走了一遭。一直在院中一隅闲处的一位穿拉链衫的平和男子走过来,同我说话,说,这里不错的,到处都是树,在城里住的时间长了,不如到山里走一走,空气也好。他又拉我到一个高处,往东南方指点着说,你看,这四面都是树,早上在这里走几个山头,最好了;我也是合肥人,在工厂里退休了,没什么牵挂了,就到这里来住。我说,那是的。

跟他说了一会儿话,由他领着在寺里转了一圈,我就出了西庐寺,径直往山下去。我晃晃悠悠地从另一条大路往山下走,一边走一边想,此山无闲客,独步我一人,我怎么可以不疯跑一二呢!遂啸傲一声,往山下狂奔而去。这举动对我的人性可真是一种大渲泄!气喘吁吁跑到一个可以临渊而立山风又极大的陡崖上,我叫停了自己。我喘吁着想,这一天没有白过。这一天绝对没有白过!虽然我并不明确地知道我到底收获了什么。我临风、临渊而立,仿佛获得了一种庄严的承诺。好了,我似乎可以乘风而去了。我似乎可以在一大群紫蓬山蜜蜂的团团萦绕之下凌风而去,适九万里而不归了。这么想着,我真觉得我已经驾风而去。粉团般的蜜蜂嗡嗡地抬举着我,而所有的香酥,都拥簇在我身边……

行走紫蓬山

文/张建春

一草一世界,一石一重天,大自然的造化成就了世界上最邃远的美好,细细地用心去读,去体会,一定能得到最丰硕的收获。

偶尔的机会在紫蓬山走了一遭,这是实实在在的步行,沿着环山公路,脚踏实地地行走12公里。山是原来的山,路是原来的路,景是原来的景,而感受却是十分的不同。紫蓬山上过多少次早已统计不过来,常听随行者赞叹山景的美丽、人文的厚重,对熟视无睹的我来说也不过尔尔,山不曾高峻,树不够茂密,零碎的水清澈得还不见底……这次竟彻底颠覆,品出了崭新的韵味。

一行十多人在八月的骄阳里行走,本身就有点挑眼,何况身份各异、体质不同,相信投入各自眼帘的景象也会异样纷呈。山景渐次地剥开,厚重的历史在脚下时而凸显出来。一路的阔叶林在山道两边罗列,或高耸或低伏,秀出的层层绿色带着跌宕的味道。也许是累了的缘故,我在一棵巨树前停下了脚步,抬眼望去几近参天的苍翠把云天间的热流揽得粉碎,清凉一会儿就冲淡了身上的酷热,俨然听到了树的话:我是橡树,已有一百多年的生命史,在这山峦之间,看云起云落,听雷电暴雨,饱览了世间炎凉,但我有深深的根透扎山石,就有了绿的情怀回报自然。山风徐徐吹来,面对一棵树漫漫絮语,我何尝没有一肚子话要说,但此时唯有屏息静气,听满目绿色诉说绵绵的意境。过去从没有过这样的参悟,让心许久地围绕一棵树,吐出所有的浊气,交给大自然充分的濯洗,累和无奈也就成了一种释然。

到达终点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隐约在山岚中的历史娓娓地从记忆的山石中传来。不说佛教的源远流长,晚清淮军呈现的场景,早让紫蓬山氤氲得烟云透湿了,侧耳细心倾听仍有刀戈之声不绝于耳,刘铭传、张树声、周盛传、周盛波,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都从紫蓬山深处走出,可以想见当年的紫蓬山,是何等的模样,单是“盛字营”、“铭字营”已然让不高的山峦升起了许多。汗水一次次打湿衣襟,迷住双眼,就一口山泉水,揪一方绿色,心静了下来,烦躁自然而然离去,不远处的刘老圩、张老圩、周老圩等等,近在眼前。淮军圩堡群或倚山而建、或拱卫山峦,他们用自然的符号大声发言,用独特的行走,让一座山生出双脚,走向辽远,紫气东来,而这样的紫气又福佑了芸芸众生。脚不知被什么硌了一下,是历史的遗留吗?我和同行的朋友相视一笑,此刻的紫蓬山碧空明朗,一行白鹭直上青天,异样的美,自可永远地关在心里。

行走的心灵最为轻便。在和一段段美丽的山景交流之后,语言开始充满了诗意和张力,回忆儿时的日子,调侃如今的岁月,而更多的是对古典的追溯,比如老子、庄子,比如孔家、墨家,比如唐诗、宋词,放逐思想之后,最终又归入山林。自然之美,天生丽质之美,还要有更多的保护,紫蓬山走过了一段长长的历程,散落的炊烟从山腰走到山脚,散居的农户从山上撤了下来,山有了寂静的休息,人有了更好的居住,这也是一种行走,一种观念的行走,一种对大自然尊重的行走,昔日的湿地又恢复了吐纳的作用,深深地吸上一口,空气清新,周身的舒坦似乎又回到了久远的、深深向往的世外桃源。

山永远是智者,紫蓬山也不例外,它的深刻、它的别样,只有用放下尘世之后的行走才能领略,浮光掠影的观光无法走进它的内心。一草一世界,一石一重天,大自然的造化成就了世界上最邃远的美好,细细地用心去读,去体会,一定能得到最丰硕的收获。大堰湾的碧波俯首可拾,一汪水如同一块明镜,经久地照着俗世的污垢,人类逐水而居、沿水行走可以说是天然和本性,围绕一湾水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而此时,能够放下自己,在粼粼波光中,审视一下自己,让水的镜子照亮或多或少的皱纹,应该是一件极快乐的事。倒映在大堰湾里的紫蓬山十分的宁静,山影击不起波浪,唯有波浪起时,山才会微微起伏,把深藏的心思微微驿动一下。在和智者久远的对话中,紫蓬山的行走似乎就要告一段落,突发奇想,大堰湾也是会行走的,每年的水上赛艇比赛,不正是这水浮起了飞掣的速度,艇走水亦走,大堰湾不也驮着山影奔跑吗?

山花随着行走一直烂漫开放,有蜂采蜜,有蝶环绕,当然也有兴趣盎然的人悄然欣赏,细数12公里行走的脚步,落脚处何处不见野花芬芳?

大汗淋漓中,不知是谁提议,我们比赛看谁最先跑到终点,我自然作为了一名响应者,约有500米的路程,我们一路奔去,最终谁前谁后,没见计较,但见山被我们甩在身后,接着又跑到了我们的前面,紫蓬山依然秀丽訇然。行走紫蓬山,秀丽和魅力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