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林场的文章 / 林场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绿色的眷恋和传承

文/高旭洲

记忆中的大山虽大,但除了杂灌木和松树之外,天堂村杉木不是很多,只有祖父兴建的大口林场有几片上千亩的杉树幼林。那是祖父和林场场员植树管护的结晶。祖父上山建林场时年过半百,1957年建林场,直到我参加工作的1977年,祖父二十年如一日坚守林场,连春节也不回家。1971年,当时的县委书记步行十几个小时,从石头嘴镇到天堂村大口林场,在林场住了三个晚上。看到大家造的杉树林大片成材,林场人却以天为帐,以地当床,以石头做桌椅的艰苦生活,他非常感动。

从1971年起,随着成片杉树的成材,密林中有多少觊觎的眼睛在注视,祖父几次差点为护林献出了生命。1972年,祖父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湖北日报曾刊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文章,讲述祖父护林植绿的先进事迹。祖父73岁时,在一次护林过程中不幸摔倒中风,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念念不忘林场森林。祖父去世后,父亲继承祖父的遗愿,一直坚持造林护绿。

高中毕业时,我放弃了高考机会,毫不犹豫地到林业局参加工作,长期到乡镇、村组指导林业生产,指导造林育苗。1988年,我被调到山林最大的张家嘴乡任林业站长,一干就是26年。我始终坚持在林业基层第一线,以祖父为榜样,以父亲为楷模,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绿色事业。

绿色,就像我的青春,纯真而诚挚,温柔而宁静。只有热爱绿色的人,才能真正读懂朱自清笔下美丽动人的绿韵;只有心中有绿的人,才能远离喧嚣和浮躁,心灵和大自然水乳交融。

绿色象征着生命,绿色的生态演绎生命的延续。我要像祖父、父亲一样永远钟情于绿色,珍惜绿色生命,珍爱绿色环境,用微薄之力扞卫绿色,让绿色在生命中延续眷恋和传承。

最初钟情于绿色,是因为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滋长着我对绿色的眷恋。

从小生活在大别山中,身处草木、花朵、鸟兽虫鸣萦绕的山垸里,耳濡目染绿色的清新,花朵绽放美丽的烂漫,心灵沐浴山泉的清澈,胸怀荡漾溪水的撒欢。童年的岁月渗透厚重的大山,有太多的给予和收获。

我的家乡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下,这个叫小溪冲的山垸,给了我童年的全部欢乐和梦想。假如不是生活在纯朴的小山村里,我不能想象家大口阔的日子,父母又怎能抚养我们兄弟姐妹七人长大。

大山盛产野李子、野樱桃、桃子、板栗、山楂、猕猴桃、桑葚、野草莓,野葡萄等,几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果实。还有些果实,像桐籽、木梓、栎橡籽等,虽然不能吃,但我们读书的纸笔和学费,以及心爱的糖果和玩具,都是靠它们来换取。

初冬的林场

文/庞成才

立冬了,林场也因季节的变化而更美、更具有诗情画意。

清晨,披衣走出屋门,一阵凉风扑面而来,我感到一丝寒意,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院子里的小草盖上了一层晶莹的、薄薄的初霜。

推开院门,门前,同事移栽的几棵山杜鹃花,叶子经过初霜的洗礼,从黄绿变成了红色,红得流丹溢彤,分外耀眼夺目,煞是惹人喜欢。

不远处的空旷地上几只鸟儿在频频地啄食,那是我昨天不小心洒得粮食,可能是因为天黑没有收拾干净。看来,老话说得没错,的确是“早起的鸟有食吃”。小鸟在啄食的过程中,不时停住、扬头、注视,机警精灵的样子,让我油然生出一份怜爱。我没有再往前走,怕惊动它们。

远处那棵合抱之粗的大银杏树,树冠已明显变小。满树的金黄色的叶子已完成了光合作用的使命,在初冬清晨的凉风里,三五成群分批次地从树上离开,或旋转或翻身或打着跟头,如翩然起舞的小精灵,轻盈怡人,飘然而落,金灿灿地铺了一地。叶落归根,它们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化作肥料为树木明年的生长提供养分。

饭后巡山,登上了最高峰,极目四望,林场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群山呈现出苍苍黛色;近处绿色的是黑松、油松等常绿树种,黄色的是麻栎,红色的是枫树……五彩斑斓,天空中迁徙晚归的雁群排成了“人”字形点缀其上,简直就是丹青高手的一幅佳作。

晚上,坐在书桌前,没有蛐蛐、冬蟖等小昆虫的陪伴,更增加了一份静谧,但也增加了一丝寒意,使我不禁想起明朝诗人王稚登《立冬》中的诗句“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初冬的林场就像是一幅水墨画,更像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那么地令人向往。

花园林场

文/李翀

由西安驱车向西北方向行驶100余公里,就来到隋唐时期皇帝为修建避暑胜地仁寿宫而催运木材之地麟游县崔木镇,再往北约5公里便来到了花园林场。

夏秋两季是花儿争艳、果蔬丰盛的季节。由山顶放眼望去,山脉绵延起伏,云雾缭绕,如滚滚海浪,如蛟龙翻腾。俯视脚下,花园林场就像一只硕大的盆子,“盆底”有水坝,果园,田地,养殖场;有农人在田中辛勤劳作着。一条条小径弯弯曲曲,连接户户家家、田间地头,再伸向丛林花海。“盆壁”有梯田,果园,人家。播种机轰隆隆地欢唱着在忙碌地耕作,成片的玉米绿波起伏,茂密的叶子随风沙沙作响,如吟如唱。一阵阵花香飘来,风是甜的,是香的,深深地闻一闻,人顿然就醉了,完全忘记了是游弋在画中,还是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父亲拽了拽我,你看,那儿。我才回过神儿,朝对面望去。但见梯田上面,山花烂漫,翠绿丛中掩映着一座青砖蓝瓦的仿古建筑,精致而又古朴。这是父亲在下放插队劳动第三次搬家的旧宅地上盖起来的四合院。我做了个鬼脸笑着问他:“这是不是你的梦想?”父亲得意地说,这是他一辈子的梦想,过去凭他们那点工资和生产队里挣的工分,这样的房屋连想都不敢想。

经过昔年乡邻的院落,家家院里皆晒着核桃、杏核杏干等物,还有未剥过皮的青皮核桃。杏核装成袋子摞在一起,青皮核桃则成堆地堆放在院里,辣椒也成串成串地挂在屋檐下。老乡一见我们,热情地迎上来打招呼,哎呀!多少年都不见啦!这是老几啊?那个是最小的吧?一连串地问。父母一一介绍,我们也含笑点头回应着。“来,吃核桃,吃梨,吃苹果,这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柿子……”老乡们热情地招呼我们,问候声、交谈笑声回荡在山谷,整个村落热闹起来。老乡们淳朴憨厚,好客善良。他们有的床上枕边还放着农业科技杂志、报纸,还有从农博会上搜集来的技术资料、设备资料……屋外桌子上还摆着果树修剪工具,院外停放着播种机、旋耕机、收割机,看来,他们已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父母祖籍不在这里,也非此地出生。但他们从大城市下放到这里参加生产劳动,经历了合作社、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等几个时期。他们带领全家辛勤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一生最宝贵的青春和丰茂年华改造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他们与这个美丽富饶的第二故乡已有了深厚的感情,已深爱上了这片藏满故事的厚土。

十多年没有回到过这片阔别已久的土地了,父母的激动可想而知。走在乡路上,父亲不时回忆起刚下放到农村,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艰难和我们小时候生活的不易。他说:“你们几个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事业干得也不错,但应懂得感恩,感恩花园林场这片沃土。你们应该去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那个地方是在龙头上。”他边说边比画着哪段山脉是龙头,哪段山脉是龙身、龙尾。经父亲一提说,我的记忆瞬间复活。印象里,我们原来居住的地方背靠大山,溪流从山脚下淌过,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整个地貌就像一个聚宝盆。

父亲指着山峁说,你们看,那段就是龙身,那段就是龙尾,咱们这里正好就在龙头上,还有龙须,山脚下就是河流,山清水秀,这可是块风水宝地呀!父亲明显高兴起来,又说:“你们几个有出息,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这辈子没有多少积蓄,没有什么家当,就养了你们几个懂事的娃……”说着,转身指着窑顶上一棵有些年代形似龙须的树说,“这儿是龙头,你们应该拜一下……”我环顾四周,望望山脉,这里很清静,绿树成荫,还真是有那么个意思。我们就按照父亲的意思,面对龙首,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恩这块赐予我们生命,并养育过我们的土地。

返回的路上,汽车行进在乡镇公路上,两侧茂密的树林缓缓向后退去,飞播造林生长出来的优质树木与天然林交织在一起,像赛跑似的,一片比一片茁壮,一片比一片茂盛。美丽的山鸡在路上来回穿梭,可爱的野兔蹦来蹦去,伶俐的燕雀唱着动听的歌儿绕着我们的车来回飞翔,它们好似亦有好客淳朴的习俗,不让我们这些外来客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