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教我的文章 / 教我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婆婆教我“过日子”

文/晓瑜

刚结婚那阵,我着实是不会过日子的。

不懂得节俭,不懂得持家。

常常的,我会和三五好友出门逛街。商场和繁华的大街,总会留下我们的足迹。这还不够过瘾,心血来潮时,还会飞往上海、广州等地,一定要买到自己喜欢的衣物。

或许,多数女人会是这样的吧。那时候,面对婆婆的担忧和不安,我常常如此安慰自己。

随着年龄的渐长,也会觉得,其实,那样的不懂节俭、不会持家,真是不应该呀。

好在婆婆和老公都很包容豁达,并未因了我的不懂节俭、不会持家而和我闹出这样那样的家庭矛盾。

婆婆总是细心的,一些凡俗的日子,也皆会在她的手中,开成朵朵芬香、情趣的花儿。

比如,婆婆于饮食,就是极有情趣的。很普通的蔬菜,也总会在她的细心和巧手中,成为一盘盘令人垂涎欲滴、色泽美好的花来。

一个周日,我懒懒地起床。婆婆说,一起出去买菜吧。一小时后,采买回来的各样蔬菜,婆婆很快就让它们进入了各自唯美的状态。而我,则只配在一旁给她打下手。然而,我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好,毕竟,婆婆是个极好的厨娘。而我,也真是该和她学几手了!

一些旧且过时的衣服,本是要扔掉的。然而,婆婆却坚持留下了它们。

有年暑假,婆婆和几岁的女儿一起做手工。而她们做手工的材料,竟然就是我想要扔掉的那些旧衣服。一把剪刀、几根针线、几件旧且过时的衣服,竟然很快就在她的手下变成了十分可爱诱人的物件。于是,家中的墙壁上,会挂上几幅极具艺术气息的布贴画。甚或连厨房的电饭煲、豆浆机,也都会穿上一件分外俏丽合身的衣裳。婆婆见我怔怔地细看,便笑着说:“给它们穿上件合体的花衣裳,省得做菜时被油烟熏染……”

婆婆有一个记账本。上面写着买菜花了多少钱,买米买油买面花了多少钱……最初,我看到婆婆每天都非常认真地记录着她每一天的开销,只觉得好笑。然而后来,我竟然在她的熏染下,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时光如流水般淌过。而我,却也渐渐变得成熟懂事。至少,我在婆婆的熏染下,终于学会了“过日子”。

每天下班,我会为家人做上几个拿手的好菜,并且,那几道菜总会不断地翻着花样。每每看到家人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心里,怎一个美字了得!

一些旧且过时的衣服,我也会合理地利用。洗衣机、电风扇甚或空调的罩子,我都用它们做成。姐妹们来家中做客,看到时,总要夸赞一番。而彼时,我的心里,则蓄满了感激。——如果不是婆婆,我哪能做出这样实用又好看的罩子呢?

闲暇时,也会去翻看自己的那个记账本。呃,这个月,花了多少钱,一目了然。花得多了,那么,下个月,就省着点。

“过日子,得细水长流、未雨绸缪呀!”这是婆婆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我牢记这句话,并且将它付诸以行动。用心地把日子过成一朵花,一首歌,一道景,一种愉悦灿烂的心境。

家里有位勤俭持家的好婆婆,这日子多是安好祥和的。我家正如此。今天,婆婆虽然已年迈,而我要永远感谢她,是她,在过去的岁月中,一点点,一点点地教会了我——过好每一天的日子。

母亲教我学会生活

文/徐永鹏

一位诗人说过,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又是严格的。的确如此。

由于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自小我就和母亲一起生活。1982年,我18岁高中毕业,安排进了市机械厂,当上了一名车床工。当时我很年轻,又加之才出校门,从未接触过如此脏、苦、累的工作,一下子适应不了。于是,才工作一星期,我就打了退堂鼓,要母亲替我找人,调换个工作。母亲说她不认识人,要我安心工作,学会吃苦。

一个月后,车间里一名学徒工由于不注意,手指头被削去了一节。这让我不安稳的心产生了更大的波动。我感到这种工作不但脏苦,而且有危险性,无论如何都不愿再干下去,并要母亲立即为我找人调工作,否则我就辞职不干了。母亲狠狠地训了我一顿,并教导我,人在社会上不能怕吃苦,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并讲了许多父亲年轻时如何吃苦的故事。她告诫我:“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怕吃苦,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好好的生活下去。再说这么多人都能干这个工作,为什么你就不能?工作上有一点事故也是正常的,自己工作时多细心就好了。”母亲的话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渐渐地安心了工作。

三个月后,我己熟练地掌握了车床技术,出了师,一个人开始独立当班。由于我不再怕吃苦,又肯钻研,三年后,我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并在全市机械系统车床技术比武大赛上一举夺魁。我一下子成了厂里的“名人”。

前几年,母亲闲暇与我聊天,告诉我她当时与我们厂的厂长很熟,厂长也找过她,说帮我换个工作,调到后勤上弄个轻松的工种,可母亲谢绝了。她认为年轻人不应该图享福,应该多掌握一些技术,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社会里立足。听了这话,我这才明白母亲对我的一番苦心——母亲是在用她的方式,让我学会了生活,懂得了人生。

我一生的老师

文/王尔顺

“老师”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我一生有很多老师,他们不但教我知识,教我道理,而且言传身教,做我榜样,使我一生懂得了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在童年时,父母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教我吃饭穿衣,爸爸的刚强,妈妈的勤劳,潜移默化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父母是我第一任老师。

在学校里老师教我学识字,“人手足,口耳目;大小多少,上下来去;我爱北京天安门;祖国呀,母亲”。黑板上横平竖直的方块字,点勾撇捺加拼音,一个数学公式,一个名词造句,老师给我们讲了又讲。曾记得在一次作文中,我的原文是“火红的太阳照在大地上”,我的语文老师看后,用红笔轻轻地把“火”字改成“鲜”字,“清晨,鲜红的太阳照在大地上”,一个“鲜”字,为此句增添了更多的美感,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为我改写的一个字依旧印在脑海。

过去没有电脑,全靠手笔写字,练写钢笔字成了硬功夫,谁写得一手好字,令人刮目相看。当时学校里几位老师字写得漂亮,为让学生们写一手好字,老师费尽苦心,在黑板上一字一字地讲,教我们一笔一划地练,把练习写字列入课余时间的作业,每天老师都要仔细检查,在课堂上提问、讲评。在初中短暂的两年中,他们培育出了多名写字好的“小书法家”。许多同学走上工作岗位后,因为字写得好被抽到机关搞文字工作,得到了领导的重用。我写的字虽然没有老师们那么好,但是按照老师的教导用心学,勤苦练,经过岁月的磨砺有了很大的进步,几十年来在工作中派上了用场。在部队搞新闻时,写稿都是用圆珠笔复写,一篇稿件要复写好几页,字体必须清楚整洁,否则,编辑看不清楚,再好的稿子也是作废。我的字写得好,新闻干事每次都是让我抄写后发往报社,报社编辑都夸稿子字写得漂亮,第一印象很深,稿子上报率非常高。我对编辑说,这都是当年在学校向老师学的真本领。

初中毕业后回到生产队劳动,“老农”又成了我的老师,犁、耙、耕、锄、扬样样都是技术活。犁地时老农教我三点成一线(牲口头、方向轮、犁把),教我如何把土翻细、翻深、翻匀;播种时教我如何掌好耧,把种子撒均匀;锄地时教我前腿蹬,后腿弓,手把稳,劲使匀,这样才能草死苗旺地发暄。扬场放磙在农村是个技术活,过去打场都是套牲口拉石磙一圈一圈地碾压,老农站在一旁像老师一样指挥着我:“放磙要站在打麦场的中央,牲口要转大圈,一磙压一磙,秧桔要勤翻。”按照老师教的去做,秧桔压烂了,麦粒脱出来。麦场碾好后,扬场时老师又站在我背后指点:“木锨扬起要有角度,高度要适中,铲起的碎秸杆要向风头上撒。”他弯腰抓起一把刚碾好的秧秸向空中一撒:“东南风站在这里。”那声音严厉、洪亮、果断,杂质轻,随风吹走了,麦粒体重,垂直落在粮食堆上。老师边说边做示范。刚学扬场,没有技术经验,麦粒和杂质撒不开,怎样扬起又怎样落下,费力不出功。有时没有按照老师的指点去做,老师发怒,拿起木锨把照屁股上就是几下。从此,学会了扬场技术。

参军后又遇到了帮助培养我的“老师”,我们是空军航空兵机务部队,在教导队学理论,教员教我如何维护、修理战鹰,使我从一个农村里走出来的山里娃,懂得了飞机靠升力在蓝天翱翔的理论,懂得了战鹰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牛顿定理产生推力飞行。

下连队机械师又成了我的老师,教我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排除机械故障,怎样送战友上蓝天,迎战鹰安全返航落地,几年后我又变成了“老师”。机务大队的领导和战友们,在生活和技术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部队机关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写新闻、写领导讲话,学会了写公文,学会了照相,在新闻和文学写作的道路上我认识了报社的编辑记者老师们,他们一字一句为我改稿,他们语重心长的教导,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在文学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人世间除了母爱就是老师的恩情,老师他给你引路,给你知识,教你做事做人,老师给你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所以,一生处处有老师,一生有老师就幸福,我爱老师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