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落日的文章 / 落日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驻村札记

文/李瑞华

今年6月份,我被组织选派到一个偏远的乡镇驻村。和我同去的是一个县武装部的后勤科长,我们俩同住一个村委会的办公室单间,安装了电脑、床铺,备齐了锅碗瓢勺等生活必备品,就在村里安顿下来了。除了组织上安排的走访座谈等工作外,我们还肩负着了解村民诉求,帮助村民办一些农民自己办不了的事,帮助村“两委”做好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及落实措施。忙活完这些事,最惬意的还当属闲下来的时光,当黄昏来临的时候,我们两个常常走出村外,沿着散发着庄稼泥土气息的田间小路转悠,或者坐在地头上,看太阳落山的黄昏景致,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直到村庄里最后一方橘黄的窗纸融入夜色,露水打湿我的头发和衣服,我们才慢慢踱回住处。

其实,我喜欢看落日,红红的软软的落日。当你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看它徐徐落下的时候,就感觉落日就落在村西那片高高的杨树林的后边直到不见了踪影。多数时候我会兴奋不已,仿佛自己在一种美的氛围里骚动或升腾。在这个时候,遥望村庄,村庄好像在炊烟里浮动,就像山峦在山岚里浮动一样,有时还会听到一两声牛哞,或一个母亲喊叫贪玩的儿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我想,那牛一定是闻到了主人拌好的草料的香味了吧,而那个顽童一定正沉浸在他和伙伴玩的迷藏里,且他的伙伴还没有找到,还屏着呼吸躲藏在麦秸垛的后面。当然,离开家,驻在这偏远的小镇,有时候,太阳落下的时候,我也会感到忧伤和惆怅,感到一种空荡和苍凉,但却是那样的不可名状,正如一位诗人写的那样——“荒原凝目残柯下,为谁伤心夕阳红”!

除了落日之外,我还喜欢感受黑夜。在城市,我曾经一个人面对一杯浓浓的清茶,坐在窗下电脑屏幕前,整理一下自己羽毛一样零乱的心绪。但我期望的那份宁静却常常被楼下音乐的节奏击碎,而令人心乱的情人话语又像在我的清茶里加入了令人返酸的白糖。坐在地头就不一样了。在那里,如盖的天空是那么高远,仿佛你想象之外的一把纸伞,又好像离你很近,你一伸手便能握着。你听到的是虫鸣,是思维转动的声音。如果天气晴朗,你还能看到银河里流淌的星星和那些溅到银河外面的星星。在它们闪烁的银光里,你的心境会洁白而开阔,会风吹草动般和谐。在这个时候,你逐渐湿润,并渴望拔节、生长,和庄稼站在一起,和玉米大豆花豌豆花一起开放。

我偶而还会在路边的某一座坟旁伫立一会儿。小时候,在上学的路上,我特别害怕坟,尤其是那些高粱地旁堆起的新坟。我常常在风吹高粱叶发出的忽忽拉拉的响声里,几乎把鞋子跑掉。现在却不同了,现在是大人了,现在是党的人了,我们不迷信,也不害怕了。倒是喜欢这种异常的静谧,散发着青草和庄稼的葱茏味儿,地瓜、花生,还有树上成熟的苹果,嗅一嗅,入心入肺,沁人心脾,满满都是成熟的果香,我知道,那是硕果的味道,还有农民汗水咸咸的味道。若看见一株秧苗被风吹倒,你下意识的一扶,就拯救了一棵生命,你所拯救的这株秧苗,说不定等你秋天再来的时候,它已硕果累累。你的奉献感、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想到这里,“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句谚语便浮现在脑际。

嗅着这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气息,我不禁想起我的老家,其实,我的家离这里并不远,我的出生就在老家,我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只不过参加工作后,回家的次数少了,显得对老家淡漠了,无论如何,那种在骨子里的对于老家的眷恋,还是深深地牵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时刻提醒我,我的根在农村,心永远在老家,心中时刻怀念着泥土。

少时和泥土摸爬滚打惯了,心里无时无刻不生发出无限的深情和崇高的敬意。泥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更多是我们收获时,无法表达的喜悦之情。每年春天我们步入田野,掬一捧黄黄的泥土,就会闻到沁人心脾的清香,望着漫山遍野的花花草草,心旷神怡的同时带给我们的是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泥土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一分耕耘就会有一份美好的收获,我们无论身处何方,离开家乡有多远,但对自己脚下的一片无垠的黑土地总会产生深深的眷恋,直到现在总找不到原因何在,我想,这也许就是叶落归根、血脉相传、繁衍生息的生命的轮回吧?

我爱这所驻的淳朴的村落。

落日炊烟又一村

文/邓迎雪

初春时节,我和友人去山里游玩,偶然邂逅了那久违的乡野炊烟,让久居都市的我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温馨。对于炊烟,我有一种深深的亲切感。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家家户户做饭全靠烧柴草。每到做饭的时候,村子上空总是炊烟袅袅,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柴草燃烧的香味。

那时,每天天不亮,村里就有人开始烧火做饭。一缕缕烟雾飘荡在村子上空,像头反刍的老牛,在黎明前的夜色里咀嚼着生活的滋味。渐渐地,鸡鸣,狗吠,脚步声越来越密,东边暗灰色的天际隐隐露出蔷薇色的红云,整个村子就在炊烟里醒来了。落雨时节,空气里湿答答的,炊烟也沾着雨气,在雨幕中努力地散开,最后团成一团灰色的云缓缓地飘走。下雪的时候,远远地望一眼炊烟,就给人一种家的温暖。让人想早点回到那灶台旁烤烤火,捧一碗热乎乎的饭菜,慰藉寒冷的身心。

如果说乡野风光是一幅纯朴自然的图画,那么炊烟就是这幅画上不可少的一抹油彩。

多少年过去了,炊烟一直像座老而弥坚的旧挂钟,不紧不慢地守着时光,在村子里早中晚出现三次。只是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城郊区的农村大多已弃用烧柴,那飘在村子上空的袅袅炊烟已越来越淡薄稀少了。

遥想古时,炊烟是人们生活里的主角,古人写诗作画,多以炊烟入题。不论是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还是宋人陈铸的“云头落日半规明,林际炊烟一抹横”,都写尽了炊烟那种工笔画一样的精致素朴的美。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炊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是乡野里的一幅风景画,一首悠扬的民歌,是多少人梦中的乡村符号,更是游子思乡梦里的短笛,日日夜夜吹出思念的滋味。

太平洋东岸的落日

文/查泠然

去过海南岛的人可能都会对那里松软而又金灿灿的细沙、碧蓝碧蓝的清澈海水和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记忆犹新。在我的经验中,到海里玩就意味着在气温30多度的热带海水里嬉戏,而美国的OceanShores,太平洋的东海岸,是我见到过最“冻人”、最深邃、最烟波浩淼的海,且拥有最美的落日。7月19日的这次“赶海”,让我大开眼界,也会终生难忘。

穿着凉鞋踩在绵延数百米的沙地里,灰棕色不算细的沙砾不时漫过脚背。这时已临近黄昏,看看手机上显示的温度似乎已降到了13摄氏度。出门匆忙只在吊带的沙滩裙外面罩上一件针织衫而已,我冷到甚至想当场哭出来,却还是打起精神来和同学开玩笑:再这样下去就能习惯日本女学生的穿着了。看海并不是那么轻松的事,但听老师们说落日很美,为了更近距离地欣赏落日,我们迎着冷风,继续向前。

短短的一段沙土路像是走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到了近海处。海风湿湿的、凉凉的,拂在小腿上如刀割似的,冷。无力地耷拉着头,看到的是被海水打湿的泥沙,岸边不远处只有吉普车碾过的车印,混杂着海鸥不小心落下的羽毛以及各种猜不出是什么的杂物,显得脏乱不堪。海水深深的,灰灰的,一望无际,散发着古老深沉的气息,就像是一个苍老的灰袍老人。

再靠近一点,微微抬头,这时沙滩像是一面灰蒙蒙有着水雾的镜子,远处的水与天相接着。同学们在互相鼓励:别怕冷,马上要能看到落日了!于是顶着寒风,轻轻地,慢慢地沿着海岸线徘徊,等待落日时分的到来。海水时不时翻滚着上前,拍打着沙滩。

忽然,我看到了仙境!我连忙拨了拨被海风吹得异常凌乱的卷发,以免视线被阻挡:被数不清的云朵遮挡着的太阳仿佛失去了热度,散发着暖黄色的光,软软的,绒绒的,正缓缓下落着。如果太阳和天空是一幅画,那么海水就只是画框而已。在太阳即将落到地平线上时,它突然迸发了,放射出万丈金光!此时的太阳又大又亮,用它剩余的短暂时间竭尽全力散发着光与热。最后,再一点一点慢慢地沉入了海水中。静默。天边依然存有一丝光亮,接着就看到了满天的火烧云。红彤彤的云彩飘来荡去,变幻无穷,绚烂至极。我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这种雄壮的美,美到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渐渐地忘记了自己已经冻僵的手,忘记了冷,忘记了时间。脑海里忽然跳出了两句古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此时此景,让我透彻地领略到诗句的意境。

这个世界不是完美的,但美景却无处不在,只要你肯坚持,你肯抬起头,你肯张开两臂,去看,去听,去拥抱,去感受——这也许就是生活的真谛!

难忘太平洋东岸的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