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平衡的文章 / 平衡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风从我耳边划过

文/周嘉玉

饭后散步,看到伙伴们在兴高采烈地滑旱冰。他们足踏旱冰鞋,好似旋风般自由飞翔,时而腾跃,时而旋转,看得我眼花缭乱,羡慕极了,便缠着爸爸也买了一双旱冰鞋。迫不及待地穿上它,像模像样地戴上护膝、护肘、头盔,自信满满地幻想着在操场上驰骋一番。可谁想,刚站起来就摔了个人仰马翻。

我挣扎着爬起来,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蹒跚挪步,不料,滑轮被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垫了一下,将我又一次掀了个四仰八叉,连结实的裤子也划了一道长口子,痛得我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气冲冲地在心里叫着:“不学了!坚决不学了!何必自讨苦吃!”刚想放弃,突然想起爸爸的话: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过程;只要努力了,成功就不会遥远。

爸爸的话语好像一把智慧的火炬,照亮我前进的方向,鼓励我坚定信念,迎接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行。于是,我重新站立起来,冷静思考失败的原因,终于醒悟到——掌握身体平衡是滑行的关键。可是,如何才能掌握身体平衡呢?经验告诉我,实践是解决一切难题的钥匙。通过一遍遍摸索,一回回摔倒,一次次爬起,我终于掌握了身体平衡的要领,从起初战战兢兢地挪动,变成如履薄冰的小滑动,再从小滑动,变成大滑行。三米,五米,十米……树枝从我眼前掠过,风声从我耳边划过,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惊喜荡漾在我的心尖。

感谢挫折,使我品尝到迎接挑战、拥抱成功的喜悦,并深深地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努力了,成功就不会遥远。

站在生活的岔路口

文/丁玲

当一个人真正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清醒的认识,那么当他站在生活的岔路口时就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他也会做出更好的选择。生活中,总有许多诱惑,精彩的电视节目、逛街、各种游乐场所……或许,我们始终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昨夜,无意中打开收音机,听到了叫作《夜色音符》的广播,主播讲了两位作家的故事,她们都是职业女性,都有孩子,却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点,能够做到写作、工作、家庭三不误。她们在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也抽出空来写作,哪怕时间特别短也不浪费。主播说,我们应该让生活平衡起来,要学习,也要健身,要做好自己的事业,也要有自己的爱好,也要腾出时间去郊游。这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应该过得精彩。

其实,想要得到平衡的生活就要读书。当我们有疑惑的时候,就去书的世界里寻找答案。

我们应该拥有健康的心灵,首先要知道怎样做,才能做到。我们也要关注身体健康。再忙碌也要注重睡眠和饮食。我们应该学会享受,不要做工作狂。学会奖励自己,学会劳逸结合。

想要平衡生活还要做到高效率,做事要快,不允许自己浪费时间。

我们应该有希望,不管路多么难走,不管我们失败了多少次,都拥有最灿烂的笑容,都对自己说“我可以”,那么就会更接近成功。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告诉自己每一天都是宝贵的。

当我们站在生活的岔路口,不要迷茫,选择让生活平衡起来,这算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平衡心

文/陈广胜

我们与其为结果的差异而心态失衡,不如沉下身子,对结果到来之前的过程负责,对自己的付出和耕耘负责。收获与付出终究有着内在的联系。

平衡是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状态。说到平衡,我的眼前时常会浮现一架天平,左右托盘恰好停留在一条水平线上。

将平衡的概念应用于人的心理,源头恐怕在中国。这与几千年来阴阳对立统一的文化基因紧密关联。“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千古名言,揭示了祸福相依相生的关系。假如真正领悟这个道理,人们自然拥有一颗平衡心。

但是,平衡并非一件容易事。每个人对生活都有期望,现实与期望又总有距离,尤其是看到别人日子好过,多占了便宜,就很为自己“打抱不平”。现代医学认为,心理失衡将导致许多疾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诸多的“气”,表明医病先医心。而心理平衡是心态健康的基础,它通过自我调节,好比对不良情绪来一次釜底抽薪,让人更好地面对生活。

探究心理失衡的根源,主要在于自己的参照系。人是群体性动物,难免会相互比较。假如都往好处、高处比,情绪就容易低落。而好与坏、高与低是相对的,好的有更好,坏的也有更坏。半杯水与满杯相比,只剩下一半;与空杯相比,则还有半杯。事实没有丝毫改变,但人们的内心感受却完全不同。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要是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那应该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在这里,他运用了反向心理调节。对遭遇困难和厄运的人,此招尤为管用。毕竟好与坏在一念之间,就看如何面对。当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那么视觉正常的人,能见到日月星辰、山水风光、亲人朋友,不都是一种福气?

心理是由自己平衡的。只要善于调整期望,不苛求生活中的完美,即使目前的境况欠理想,可相比更不好的情形,现今又是相对的好。而对生活作无谓的抱怨,除了平添烦闷之外,实在没有意义,还不如从中多感知一些苦中带甜,这才是善待自己的智慧。

拥有一颗平衡心,关键是明了得失之间的相辅相成。世上没有不要本钱的买卖,想获取什么,首先应该付出点什么。享受与承受,从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所以不要嫉妒别人的风光,他们也是以代价换来的,在其背后同样有着艰辛与苦痛。我们没有达到别人的高度,虽有机遇成分,但更多地也许是对自己太过牵就、纵容,以致在别人爬坡的当儿无所事事。

凡事先有因、后有果。我们与其为结果的差异而沮丧,不如沉下身子,对结果到来之前的过程负责,对自己的付出和耕耘负责。收获与付出终究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有自己先负起责任,才可能等到对你“负责”的结果。体会了这一点,大家就不易患得患失,更能做一个心态平衡的明白人。

当然,现实不一定公平,并非所有的付出都有对等回报,甚至一场耕耘却颗粒无收。在此时,保持平衡心更显重要。佛家讲求随缘,“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倘若命运不可改变,我们不妨改变对待命运的态度。无论谁都不可能始终顺风顺水,所以做事不可太勉强,需因时因地而易。就像根据天气的冷暖变化,相应地增减衣裳,可谓是一种动态平衡。

曾读一则禅事:寺院烧开水时发现柴不够,师父问弟子怎么办。大家各执一辞,要么上山捡柴,要么花钱买柴,要么就近借柴,但无一不在柴上做加法。师父最后说,“为何不将壶里的水倒掉一些?”是啊,人生有时就缺这么一问。大家平日总习惯于做加法,却忽略了做减法。而善于做减法,正是平衡心的内核。

做减法,是在心灵上给自己松绑,丢开那些苦求不得的东西,放下徒使心态失衡的包袱。当行路陷入某一个死角,也许后退一步,便能让视野开阔;当成事的机缘未到,也许随遇而安,反等来了新的机会。许多人通过心理的调整、重建,经常由于放弃一棵树木,最终赢得了一整片森林。

平衡心不是逆来顺受之心,绝非传导自贱、自慰的阿Q精神。让心态平衡,目的是不在已发生的事上空耗时间。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沉溺其中是跟自己过不去。苏东坡一生坎坷,晚年曾作词:“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是苏东坡三次被贬之地,为何却成了功业之州?

这得益于他非同寻常的平衡心。正是在人生低谷中,苏东坡躬耕自养、诗文自娱,展现了进退自如、怡然自乐的胸襟。而政治失意、生活困顿的谪居生涯,使他彻底地寂寞了!这一份寂寞曾屡屡葬送有才情的人,但对于东坡居士,反倒逼出艺术才情的升华。可见,心态平衡不等于听天由命。苏东坡没有自怨自艾,他在孤寂、落寞中扎下根来,继而展开独特价值的创造,并发掘出常人难及的快意人生。

逆境中的苏东坡是幸运的。只因有了平衡心,逆境反成了时运,造就了他的卓越。其实,当人们陷于困顿之时,看似极度的不幸,却往往是人生转轨、命运转机的前夜。平衡心所建构起的,正是从头再来的心灵空间。一个平衡的心态,加上永不言弃的追求,这样的人会在潮起潮落中宠辱不惊,将面对风雨霜雪,格外坦然地留下自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