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水盆的文章 / 水盆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大荔水盆羊肉

文/李康

但凡陕西大荔人,对水盆羊肉都有一份独特的感情。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爷爷讲故事,古今中外奇闻轶事无不涉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始终讲述的都是我的家乡大荔。他讲诸侯称霸狄戎交侵,彼时戎王之城物阜民丰一时繁华;他讲战火纷飞群雄割据,曾经英雄辈出一方水土人杰地灵;他讲自古传承同州美食,可谓三秦大地独具一格久负盛名。

尤以美食最多,讲起来滔滔不绝,从历史传说到鲜闻趣传,从食色品鉴到食材做法,总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大概因为他是厨师的缘故吧,因而每每说得神气活现,我则听得酣畅淋漓。讲起家乡的水盆羊肉起源时,他引经据典说是起于明朝崇祯年间的同州府衙,原是用砂锅烹煮,由于砂锅形状如盆,故称“水盆羊肉”,虽经历年代更迭,人们所用餐具发生巨大改变,用碗或盘盛肉食用,但人们仍习惯称为“水盆羊肉”。

正宗大荔水盆以剔骨鲜羊肉、骨头为主料,小茴香、桂皮、花椒、精盐、味精等为辅料,讲究茴香出头,肉质酥烂,肉汤清亮,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和月牙烧饼同吃,为达到肥而不腻、肉烂汤清的效果,须佐以糖蒜或者鲜蒜瓣。此月牙烧饼亦有讲究,早先的烧饼是圆的,要夹肉时需把烧饼掰成两半,参差不齐影响美观,对吃食十分考究的同州人逐渐意识到,与其把烧饼掰成两半,不如在烤制前直接切成两半,这便形成了月牙状的烧饼,顾得此美名。经多年传承和不断改良,水盆羊肉声名远扬。

儿时若能吃上一碗水盆,也算得上是一顿大餐。每逢碰上重要节日,到家门口那家做得地道的水盆店,花十块钱买两碗外带,可以让老板多加些肉汤,回到家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的也是其乐融融。

在我学生时代,那一碗大荔水盆羊肉成为我的一缕乡愁。

高中我便孤身前往西安求学,也就从那时起,家门口的那家水盆店成了我时常怀念的地方。在那个年龄段里,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视线的孩子来说,一百多公里意味着远离家乡。在大多数同学们都放学回家品尝妈妈菜肴的独特味道时,我只能在学校对面的城中村里要一碗臊子面,便宜又实惠,和一样远离家乡的同伴看着一个要把头仰很高才能看到的电视,谈论着当天NBA球赛内外的花边新闻。因为逃离了父母的束缚而欢欣雀跃,睡觉可以睡到上课前十分钟再起床,和同学交往聊得来了可以彻夜不眠,不用因为饭菜不合口而剩下被唠叨,每天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云淡风轻的年纪,可心中难以忘怀的却始终是儿时家门口那一碗肉汤的味道,触及心灵,成为我的一缕别样的乡愁。

直到上大学去了北京,一次跟母亲打电话无意之间说了一句想要吃家门口的那家水盆,在电话那边安静片刻之后我听到了气息微弱的抽泣。记忆流转,想起父亲第一次送我来西安上学的那个清晨,温暖的阳光照射到骑着摩托车的父亲的后背上,他径直带我走进这家水盆店,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下肚后,他说了一些叮嘱的话,便送我上了大巴车。从那之后的每次离家时,我们一家人都会去那家水盆店,有说有笑地掰着香脆可口的月牙烧饼,吃上一碗肥而不腻、清醇美味的水盆羊肉,久而久之这也成了我们的一个小小传统,算做是临别饯行。

在多年的探寻之后,有人让我推荐一家吃水盆的地方,我总是支吾半天说不上来,碰到脾气倔强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的,我会实话告诉他,我家门口的那个馆子做得最正宗,但其通常都会不以为然,解释的多了也费口舌,索性再有人问的时候,我就推荐一两家味道还不错的敷衍了事,然而无论如何我始终无法忘却那儿时的味道。

我知道,那一碗水盆羊肉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烙印在一代代大荔人的心上,无论自己身在何方。

水盆盛太阳

文/张金刚

探望一位故交。未满六十,却突发脑溢血,躺到了床上。他曾开一家理发店,一次偶然进店,相谈甚欢,更因其精湛用心的技艺,而成了我的“私人理发师”。后虽因事,将店交于儿子打理,可他家理发店一直是我的“定点”,想来已近二十年。

见我来,他分外高兴,睁大双眼,探身相迎,挤出的笑容让人心酸。床上的他,没了当年的精神饱满、谈笑风生,语言含混不清,需细听方可辨明。有一句,我甚是不解。照料在侧的老伴,却明白他的意思:屋里暗,端盆水。

一盆清水端来,朝着太阳照进的方向,斜靠在门边;调整角度,一时,太阳从天上移到盆里,又将光亮投到屋里,一晃一闪的。稍后,用手轻轻撩些水出来,洒到水泥地面上。瞬间,屋里不仅凉爽了些许,地上又生出多个小太阳,齐放光芒,顿时屋里亮堂起来。他也释然地躺好。

他老伴不好意思地笑谈:我俩住在这老屋多年了,习惯了,就是暗;每有人来,他都会让我这样做,说不能让客人觉得咱的日子暗了;开灯吧,可灯光哪有阳光让人欢喜。没有人来,他也让我这样做,靠在床头读一会儿书,困了就睡,醒了接着读。哪天没了太阳,他明显就焦躁些,像个孩子。等调养些时日,会带他出门晒太阳,争取能拄着拐杖行走,更期待哪天扔了拐杖,帮上儿子,起码在明年“龙抬头”时,不再让儿子从早上到半夜吃不上饭。

说这些时,他一直都含混地附和着,我也应和着。看得出,他对屋外的太阳,有着太多的渴望。这些年,理发之余,他一直有个梦想,曾不止一次在理发时同我谈起:因长相酷似蒋介石,一直想当特型演员;也曾寄照片给过几家电影厂,却未能入选。故而,我笑着对他说:多看太阳、多晒太阳有好处,等你恢复健康了,再努力你的演员梦,说不定哪天就有剧组找上门来呢。

我笑,他老伴也笑,他也笑。太阳移动,正好将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亮亮的。

出得门来,我甚是感动和怀念。感动的是,他和他老伴这种阳光温馨的生存状态,一盆清水,请让太阳进屋,将生活照亮。怀念的是,小时候,也曾在门口端盆清水,看太阳照在墙上,白白亮亮、闪闪烁烁;或拿片小镜子,看折射在白墙上的小彩虹,饶有兴致地数着“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那时候,日子虽苦,却满是快乐。

“水盆盛太阳”。最初,是在贾平凹的散文中偶得这句话,“能行乐,吟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以残墙补远山,以水盆盛太阳,敲之熟铜声”。初读,便对其中的“水盆盛太阳”一句,留有美好印象,不仅是谈一种闲散快意的生活,更是谈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我那位理发师故交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感,一时陷入沉思。

人总有不遂意愿、身处窘境、被人不识的时候,以何种心态与状态去面对,过程与结果会大有不同。太阳,高高在天,普照万众;可一盆清水,即可将太阳移至身边,自己独享光和暖。哪怕没有水盆,没有清水,只一汪死水、一面小镜,亦可拥有整个太阳。就算哪天太阳不在,只要心中有太阳,同样可以照亮自己、照亮他人,一起等待太阳高挂天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