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自身的文章 / 自身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自省心

文/陈广胜

人生的最大对手是自己。即使要战胜别人,第一步需战胜的,也是自己的软肋。反躬自省,正是与自身的惰性、惯性、劣根性较劲。只有克服它们,才能撞开挡在头顶上的“天花板”。

《圣经·新约》有一则记载,一群人捉住一名女子,问耶酥:“她犯了罪,按律法应用石头砸死她,你说该怎么办?”

耶酥答道:“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头砸她。”

那些人全愣了,不久一个个都走开了。耶酥的话剑走偏锋,出乎所料又直指人心。谴责、惩罚别人容易,但首先应反躬自省,看自己是否够格。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怀自省心,就是经常权衡、度量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好比一面镜子,从中照出容貌、形体,也实实在在地呈现诸多的欠缺。向耶酥提问的那些人,一经反思,头脑便多了一分清醒,对他人也多了一分宽恕。

“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箴言。我们活在世上,要认识真实的自己很难。由于视角不同,多数人会放大自身优点,却忽略存在的不足。当发生矛盾,往往一古脑儿指责对方;纵然明知理亏,也习惯于避重就轻,为自己开脱。可以说,人们对自己最为熟悉,又最为陌生。谁都能轻易找出别人的毛病,可对自己则存着盲点,潜意识里有选择性“失明”的倾向。

可人总是不完善的,无论你多么优秀,终究带着缺陷。自省即自醒,具有给自己挑刺的勇气。特别是位高权重者,通常被溢美之辞包围,更难以自我剖析。但差错必定伴随所有真实存在的人,假如不去挑刺,刺终究搁在那里,绝不会自动消失。

自省心让人知过,可知过不是目的,知过的意义在改过。倘若找出一堆问题,却听之任之,这并非自省,反倒是自我纵容。自省贵在对症下药,从自身的不足中找到超越的空间。因为人生的最大对手,其实是自己。即使要战胜别人,第一步需战胜的,也是自己的软肋。反躬自省,正是为弥补那些短处、陋处,与自身的惰性、惯性、劣根性较劲。只有克服它们,我们才能撞开挡在头顶上的“天花板”,实现对自己的突破。

自省不光需自我批评,更是在反思中提炼智慧。人不管再聪明,都会跌跟斗,要紧的是不重复跌类似的跟斗。心存自省,可以总结教训,在过去的跟斗中体悟,使跌打滚爬成为人生的学费。同样,面对成功也应自省,高歌猛进不等于无需改进,何况顺风顺水也容易让人忘乎所以。总之,自省既是逆境中的吃堑长智,又是顺境时的防微杜渐,它使人举一反三,更好地把住命运的主动权。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一个人能否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参照系。遇有德有才之人,若能在对比中感知差距,并弥补不足,那将离贤者越近。而对别人的错误,假如从中引起足够的警觉,也能有效防止在自己的身上复制。基于别人的教训自省,视别人的伤口为自己的苦痛,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开窍。

身体需要保养,心灵需要自省,同样都离不开日常的检修与维护。根据医学理论,人群分健康未病态、欲病未病态、已病未传态等类型,“治未病”被视作最高明之举。唐代孙思邈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一流的医家富有远见,他们对未病者劝导养生,对欲病者提前预防,对已病者尽早治疗,可谓化病邪于波澜不惊。自省恰似上医之术,通过自警、自砺能及时改过,就仿佛消除了身上的亚健康,防止隐患变显患、小患成大患,无疑是做人的长久之道。

自省是否过于劳心?像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似乎活得太累。需要指出,自省发自本意,并非外来的强迫,若成为习惯,就同平日起居洗漱那般自然。从更深的层次看,自省着眼于修身,不是功利驱使下的无奈选择。它注重人格的自我完善,体现了内求于心的进取方向。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无尽的矿藏,但最终能开发多少,关键看自己。如果说贪图外物终有尽头,内涵提升却无止境。自省心反求诸己,正是同自己对话,仿佛在不懈挖掘自身的矿藏,并由此带来精神的充实与快乐。

行文至此,不妨让我们回望千年,细细品味《六祖坛经》中的一个经典场景:

禅宗五祖弘忍送慧能过江,上船后亲自摇橹。慧能说:“师父请坐,让弟子来摇。”

弘忍说:“我是师父,应该由我度你。”

“迷的时候由师父度,悟了就要自己度自己。”慧能答道。

自省心也可视作是一颗自度心。人海茫茫,宦海、商海、学海无不波涛汹涌。在人生的航行中,没有谁将度我们一辈子。或者说,真正度我们到彼岸的,只能是自己。心存自省,犹如自己不停地摇橹,既留意船头的方位,又随时矫正用劲的手法和节奏。在这里,留意、矫正都是为了整个航程,它让我们不在风浪中迷失,并努力朝着追寻的方向直行……

“乐”道人生

文/邓永辉

人生宛如乐章,芸芸众生,皆为“乐”者,各自演绎不同乐曲。而人生成败、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生而为人,须具备“乐”者的情怀和胸襟,才能尽情书写自己的人生乐章。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成功的基础在于有扎实的功底。如果不学习,不受教,不思考,人就永远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这就好比一只被禁锢在玻璃瓶里的无头苍蝇,前途光明,但道路封闭。只有学习才能让我们明白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也只有学习才会让人在光怪陆离的外部世界不至于迷失方向、忘记初心。

人生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要想拾级而上,还要靠自身努力。只有勤学善思,敢闯敢为,自身的潜能才会不断得到发掘,从而获得高于常人的成就,否则天分再高也只能如同一座深埋地下的金矿,长眠深山无人知。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有道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若想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生活中怡然自得,还必须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提高,充分认识自己的长短优劣,再依据自身条件量体裁衣,准确定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人处事不能好高骛远,而应明确自身定位,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懈怠、不折腾,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才有可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人生之路并非只有鲜花和掌声,还布满荆棘和陷阱,途中充满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考验,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不畏艰险的毅力。即便经历了无数次跌倒,只要有决心、有勇气站起来继续前行,不言输,不气馁,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无限光明的康庄大道。

漫漫岁月长河里,我们好比沧海一粟,流星一颗。无论是在人生的高潮还是低谷,只要乐于学习,勇于自知,善于协作,不忘努力,不灭意志,都能奏响快乐的旋律;只有抱定“宠辱不惊,任其庭前花开花落;闲庭信步,静观天边云卷云舒”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波澜起伏,才能最终寻得内心的宁静。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永远的春色

文/杨元魁

我的印象里,大凡期待的事物,总是姗姗来迟的。比如今年的春。

过了立春时节很久了,可春韵并无十分的彰显。冷空气一轮重叠一轮,北风儿一场接着一场,花架下那一堆雪,虽然有融化的迹象,可仍然一身鹅黄,安然地期待着自身的蜕变,去滋养曾相伴一程的大地。

昨天,一整天都是灰蒙蒙的天际,是立春以来最为阴冷的,好在润色一篇文字,蜷缩在温暖的居室里,享受着阴冷中的温暖,身心有些舒展。傍晚,沐浴着灰蒙蒙天际下灰黄色的路灯,走到建设东大街,一阵北风袭来,夹杂着生硬的雪粒打在脸上,有些疼,时而又是蒙蒙细雨,格外的阴冷。我拉拉领子,有些不胜寒。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春都是姗姗来迟的。依稀记得,有一年的春,年后稀稀落落的鞭炮声还在响起,春悄然而至,人们就忙碌于春日的耕作了。今年的春为何姗姗来迟?我在部队虽做过一段气象员,可也百思不得其解,查了资料,也不见满意的答案。我请教一位气象专家,他说,除去时节的前后移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天体(大气)受到侵袭或惊扰,自身规律有所改变,在特定的地区或季节,该热的热不起来,该冷的也不是很冷了。我们的生存方式在不经意间破坏了自身生存的家园,时至今日,我们确该醒悟:敬畏天体,从我做起,才能复得四季分明的时光啊!

春,是来之不易的,它穿越了时空的漫长,季节的羁绊,红尘的挽留,自身的蜕变,才成就了与它季不同的别样之美。“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如此的爱春。翻阅厚重的唐诗,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宋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这期待的春日里,细细咀嚼饱蘸墨香的文字,会与古人一起陶醉在春日里的。

每每到了春日,人们的心绪一如融化的小溪,分外的灵动,彰显着鲜活。伸伸懒腰,告别蜷缩的冬日,迈着轻盈的脚步,步入季节的深处。心,也就与万物一起萌动,一起飞翔了。人们在阅读春色,欣赏春鸟,沐浴春风中,不经意间,总会感叹世事,审视浮生,感悟生命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位女子可谓贵妇,但从一墙春色中真切地感悟到人伦之乐才是大乐,才是真乐。如果这位出生在封建时代的贵妇人对春色如此痴迷,那么,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对春天就真是情有独钟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的春日,他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啊,又一个春天来了。他回过头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便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了。

辽阔的大地,总是在春的期待中,慢慢地拥有了绿色的植被;所有的冰雪,总是在渐行渐暖的春日,默默地融化,孕育了一季的湿润;粒粒微小的种子,总是在万物复苏的春日,发芽生根,破土而出,最终成就了一颗颗饱满的果子;人,也和万物一样,一项项千秋大业总是萌动于春,在时光的无限延展中,造就了越来越宜居的家园。难怪古人叹之:莫使春光去!

然而,春光是不能永驻的。无论你何等的虔诚,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又去”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如此的按部就班而不可逆转。

没关系的,精神之上的春意,心灵之中的春色,对于耕耘者而言,总是与毕生的岁月朝夕相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