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演奏的文章 / 演奏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谁家玉笛暗飞声

文/向远军

谁家的笛子在这个有点暖的冬夜演奏着天籁之音?那声声圆润的笛鸣,像一眼泉水于万籁俱寂之时叮咚作响,又似出水芙蓉在月光朦胧之际百态千媚。那笛声,轻轻拂过我的眉宇,轻轻滑落心房。

哦,这笛鸣,恰如我少年的深情演奏,恰如我在寂寞的时候演奏着忧愁,在成功的时候演奏着喜悦,在烦忧的时候演奏着苦涩,在思念的时候演奏着友情……

笛子,我致密的朋友,不经意间,已经遗失在我记忆的角落好久好久。今天,在这个冬雨迷离的傍晚,在寒潮初至还伴随着凄风的傍晚,我听到了一阵久违的笛鸣。这笛音,虽然淋着雨,虽然迎着风,虽然有点沉重有点振翅难飞,但听来依然如此亲切如此熟悉如此牵动人心,又如此酣畅淋漓地开启了我记忆的闸门。

少年时,同村的伙伴曼妙的笛音,在我好奇的心田播下了一颗渴望的种子。后来进入师范,在学习节奏相对宽松许多的生活里,我才拥有了第一支竹笛。自此,笛子在我和音乐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走进音乐那奇妙的世界,并深深地迷醉其中。恰如平静的水面泛起美丽的涟漪,笛子让我平淡无聊的师范生活充实起来,快乐起来。不管有没有听众,不管能不能得到掌声与喝彩,吹起笛子来,便打开了心扉,便有春风暖面或者寒风透骨,而这些感觉,恰是生性孤僻的我最大的精神享受。因为,在音乐里,我很容易地寻到了一个不同于现实的另一个世界——时而空灵澄澈,时而愁云漫天,时而艳阳高照,时而淫雨霏霏,那是自己感情的最好寄托。生活里没处说的,没处诉的,在这个世界里,便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

暑假的夜晚,坐在自家的平台上,面对漫天的星斗,面对村前开阔的田地,享受着凉风拂面的温柔,拿起自己心爱的笛子,独自演奏钟情的曲子,让那悠扬婉转的笛音飘出笛子,萦绕在树梢,散入乡村夏夜温馨的气氛里。笛音美,夜色好,心陶醉,情悠长,至忘我境界,不知夜已深人已寐。

工作后,也不知道多少个晚饭后,在那个乡村中学的树脚下,忘情地用笛声讲述着只有自己才懂的故事,只有自己才明白的感情,缠缠绵绵,凄凄切切,那种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惆怅,于我是极好的营养,有如天山雪水叮咚作响后流入心房,一愁透骨彻,一忧满心凉,酣畅淋漓,快哉快哉!

世界在变,但过去是不会被风化,是不会有另一个版本的,那些忧伤、快乐、苦恼的故事,和我的笛音一起藏在岁月的一个角落,而在笛音再次响起时,一切又近在眼前!

“自作自受”其乐无穷

文/李建美

记得我在读苏珊·朗格时,印象最深的是她不仅是本世纪最负盛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而且是一个颇有造诣的艺术家。如她的钢琴弹得很棒,大提琴的演奏水平也堪称一流。

她认为任何通过传声器传出的音乐都已不是原汁原味的音乐,而是失了真的音乐,所以她主张音乐完全靠自己演奏。当她闲暇时,常常请一些具有较高演奏水平的朋友聚集在她家门前的草坪上,组成一个小型乐队,自己演奏自己欣赏,他们深感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当然,这样的休闲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但是至少给我们以启发:休闲不能被动,要自己操作,自己享受,这才是高水平的休闲,也是当今休闲发展的总体趋势。

难道不是这样吗?在未有“卡拉OK”之前,人们往往习惯于当听众,坐在台下看别人表演,可往往觉得意犹未尽。当“卡拉OK”把人们推到台前时,人们一下子欣喜地体会到另一种况味:以自我为主体的满足。所以,“卡拉OK”的兴起实则说明了社会的进步以及对人的进一步重视。所以今天人们重视休闲,确实应以人为主体。如欣赏画展是必要的,但也可以自己尝试画画;观赏陶艺是愉快的,但不如自己亲手做一做;看话剧是令人高兴的,但不如自己参加业余剧团,登台演一演。总的一句话,被动地看,不如自己主动地做。

朋友们,“自作自受”,其乐无穷。

音乐与坚持

文/田云

活到四十来岁,第一次亲临现场聆听世界顶级严肃音乐——圣彼得堡交响乐团的演奏,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洁净心灵的盛会。

由政府投巨资新建的琴台音乐厅与琴台大剧院,在绿树成荫又闹中取静的城中心两两相望着。随着顶级乐团的频频到来,从曾经寥寥无几的观众群体到如今的座无虚席,这个有着浓郁码头文化的城市,逐渐开始接受并享受起高雅艺术。从雷鸣般的掌声和指挥家多次返场就能够看出,严肃音乐是脱离低级趣味引领未来文化需求的必经之路。

音乐,是情绪的表达,是一种深层次情感的交流和渲泄,是借助各种不同乐器,经过作曲者精心创作、乐手高超的演奏技能共同合作表达的成果。于我而言,在没有了解作品本身创作背景下的人物环境和心理活动情况下,只需聆听这音与音之间的和谐之美,以及感受整体的演奏情绪就足够了。

所有演奏员都身着黑色正装和黑色晚礼服,除了一位是黑头发的亚洲人外,其余全是金发碧眼。在众多演奏者中,我的眼睛一直无法离开那位小提琴手,他就位于我包厢正对面小提琴第二声部的右侧,流畅的弓法配合着身体自然的摆动幅度,深沉处紧锁的眉头,快乐时扬起的嘴角,虽然我无法听到他单独的琴声,但从他肢体语言里,我能看出,他正深深陶醉在这强大的音乐磁场中,那种忘我的状态深深融化着我,也深深打动着其他观众。

这,也许就是音乐的魅力,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物时,其实是件绝美的事情,在他人眼里,这种专注亦是一幅鲜活动人的画面了。

整场,小提琴是最忙碌的,她就像一个张扬又多情的少妇,不停用她华丽的嗓音述说着优美的主旋律。时而高昂;时而忧伤;时而浅吟;时而哀叹。善感多变,妖娆又夸张。她们引领着整个乐队最华彩的篇章,总是那么性感而富有挑逗。

中提琴位于舞台中央,她们又像是有着成熟嗓音的优雅女士,总会在恰当的时候展现一段富有温婉韵致的魅力腔调。位于指挥家右侧的大提琴,我看见他和首席小提琴手从舞台两侧同时出场,虽然没有像首席小提琴那样受到全体的特别尊敬,但这领头出场的顺序和紧临指挥的座次,就足以说明简单的拨奏和沉闷的低音依然是整个乐团举足轻重的声部。

时而,我会听到轻快的长笛一串串漂亮的吐音,他们爱与小提琴一唱一和地对话。有着独特音色魅力的单簧管与巴松,偶尔也会闷头闷脑地出来领奏一小段。比人高的低音提琴如一个汽车偌大的底盘,让整个乐队充满无限厚重感。

木管后面是铜管,富有穿透力的圆号,声音悠远绵长;那巨型大号闪着金光,像一头雄狮,一声怒吼就可以让整个音乐厅氛围抖上三抖;还有被四个定音鼓围绕的鼓手,镇定自若的,五对鼓锤熟练地交换使用着,高潮部分气势渲染有唯我独尊之气势;倒是一旁的小打击乐手清闲自在,整首乐曲下来,我担心他们会睡着一样,只在乐章的最后几小节才蹦出来。不过,虽只是几个小节的演奏,看似简单的敲打却趣味横生,给整首曲子添色不少,留给观众的是无尽回味。

一个乐队好比一个共同协作的团队乃至一个社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沉默,有的寡语,有的张扬,有的卖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个生气勃勃的团体。如果在适当的时候发出恰当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才会是和谐的,共容的,美妙的。

真的很羡慕这些优秀的艺术家,深入骨髓的高雅气质源于骨子里每个音符的灵动,那是他们多年刻苦努力的积累与沉淀。对于一个塔尖上的人来说,乐器不仅仅是情感倾诉的知己,更是他们身体某个部分的延伸。如此自由的表达,如此尽情的流露,我相信他们展示的不是技巧,而是坚持——坚持寻求与听众建立起一种美好的情感共鸣。

是的,唯有坚持,才是成功的唯一出口。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愿意做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