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李鸿章的文章 / 李鸿章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李府断想

文/周玉玲

春分时分,正是仲春好时节。偷得浮生半日闲,去看看李府。合肥人所称李府即李鸿章故居,建于19世纪末,是晚清军政大臣“万代公候”李鸿章的家宅,位于合肥市淮河路繁华的步行街中段,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合肥的“钟鼎世家”,当年李家住宅群规模很大,气势恢弘。“李府半条街“一说令人不由想起《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府。李府百年变迁,历经沧海桑田,1997年10月,李鸿章故居按照专家的设计方案进行修复、补齐、复原。

李府自南向北有五进之多,依次为大门、过厅、中厅以及内眷所住的走马楼。在故居前厅,布置了“李鸿章生平展”,大量珍贵的图片与实物,无声地展示着李鸿章“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那风云际会的一生。

中厅和小姐楼采用复原陈列的形式展现了李家接待客人和家眷们的日常起居生活情况,古色古香的故居具有明显的江淮官宅特点,它布局整齐,结构严谨,虽雕梁画栋,却“华而不奢,贵而不糜”。每进间的庭院东西两面没有曲水,也没有回廊,使得每一进之间那么直截了当,没有多少回旋。虽然东侧另有高敞气派贯通前后的走道,但如果每一进院子两侧带廊,岂不是更悠闲诗意吗?也许是庐州工匠崇尚实用,也许是江淮物力有限,也许是李鸿章鸿图出将入相,根本无意在宅院上过于用心吧。

曾见过这样一幅李鸿章手书影印件:“心安草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可在李府众多的李中堂手迹中没有看到,大约这淡泊心志原本就是封建文人说说而已的。确实,看到有关李鸿章仅仅因为爱才心切,将掌上明珠般的孙女许配给暴戾乖张并已经结过三次婚的大烟鬼张佩纶,感到难以理解,似乎是心肠太硬。中堂大人有巨多的事要考虑、应对、筹划和安排,就以爱才为由随意安排了孙女吧。

东面的“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史料陈列馆,则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充分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以李鸿章为灵魂的淮系集团,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开展以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我一同在其中的,除本地人之外,还有一个团队大约来自广东,团员都说着难懂的粤语。他们在说什么,是不是在说安徽为什么会出李鸿章这样的人?

走过一幅幅照片,掠过一页页历史。不想看他组建的军队以及上学时就熟知却不忍卒读的海战。有人会因失败而丧胆,有人却会被失败点燃热血。作为合肥人,最振奋的是他被视为中国开放第一人,兴办洋务运动,第一个把电报引入中国,在天津办起电报总局大楼,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驿递制度;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尽管这条从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全长只有11公里。当然,他又自嘲为“清廷裱糊匠”,被称为“卖国贼”,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功过是非,众说纷纭。毛泽东评价他“水浅而舟大”,梁启超在为他撰写的传记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如今史学界对李鸿章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以李鸿章为领袖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先驱,而他本人则堪称推动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选拔睿智赴欧美学习,培育年轻一代的工业化思维,李鸿章在培养新式人才,创办新式工业,推动中国全面近代化,开启民智等多方面的成绩决不是一场战争的失利就否定得了的。记得曾看过一篇随笔,说李鸿章和一班随员在一起,这些人形形色色,当然也有研究军事现代科技的留洋人物。在宏论中,李鸿章怎么也不明白抛物线的原理。虽万般解释,可没学过物理的李大人仍然不得要领。这时李鸿章起身如厕,随员灵机一动,说中堂大人撒出的尿就是抛物线呀。李鸿章哈哈大笑,说:果然是“道在屎溺”。

站在李鸿章故居门前

文/奋之

散步来到步行街,我又一次站在了李鸿章故居门前,看着满大街流动的色彩,我的思绪也和那些色彩一样流动起来。关于李鸿章和他家人的一些传说,又一次浮现到我的眼前。

我读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李鸿章为何人,我父亲就常常给我讲他的故事。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一些片段还是清晰记得。

传说李鸿章父亲在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个同窗出去郊游。二人来到一个池塘边,见一池清水煞是可爱,于是两个人就坐下来,一边欣赏着清波荡漾的一池春水,一边欣赏着不远处的一道特殊风景。池塘的另一边有一个水跳,其时跳板上正有四个村姑在洗衣服。四个村姑都是十六七岁的年纪,蹲在跳板上,跳板直直的,一点没有弯曲。过了一会儿,四个村姑洗完衣服都走了,就在这时,从远处急匆匆又来了一位村姑。这个姑娘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个子中等,四肢匀称,身材苗条,迈着一双天足,一路风火,端着一盆衣服来到跳板上。当她一脚踏上跳板时,跳板猛一闪,一下子弯曲了。李鸿章父亲看得心头猛地一震,心想,这姑娘不会比刚才那四位还重吧,怎么她一上来这跳板就弯曲了呢?他同窗好友也看出来了,就对李鸿章父亲说:“这姑娘是个贵母,将来必定能生贵子。”李鸿章父亲点点头,心中做出了决定。那时候,富家女都要裹小脚,大脚姑娘是嫁不出去的,李鸿章父亲摈弃世俗的观念,力排众议,坚决娶了这位大脚姑娘做太太,后来就生下了李鸿章弟兄。

李鸿章在北京做官时,把老太太接到北京去,别人劝李鸿章说:“老太太的一双大脚,出入豪门,不大好看吧。”李鸿章说:“这有什么呀,老太太辛苦半辈子,也该让她来享享福啦。”李鸿章对母亲百般孝顺,晨昏定省,从不嫌烦。老太太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受不了北方的气候,就回合肥了。李鸿章在百忙中,总是要抽空回家看望老娘。

据说老太太七十大寿时,李鸿章为了节约开支,就没有张扬,左邻右舍竟然都不知道。寿诞之日,就只有李家的亲朋好友来送了贺礼。左宗棠素与李鸿章的政见不合,总想找他的麻烦,事有凑巧,那天他正好来合肥,就悄悄地来了。他到李家没有通报,就悄悄地去翻看了礼账,然后再到大堂来见李鸿章。他见了李鸿章就很幽默地说:“偌大的合肥城,怎么没住老百姓啊?”李鸿章明白了,笑笑说:“兄别急,等到中午便知。”李鸿章暗地悄悄吩咐管家,中午吃饭时去把左邻右舍的人都叫过来,不要他们送一分钱的礼。于是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厅就突然挤满了左邻右舍的百姓,左宗棠笑了,对李鸿章说:“中堂大人清廉,左某人佩服。”

民间传闻,是真是假呢?我问过父亲:“这些事你是听谁说的?”父亲说是听我祖父说的,我祖父年轻时曾随着我的一位族曾祖在李鸿章家做过事,大概是亲所见闻吧。我小时候,父亲对我说过不少关于李鸿章的传闻,在我的印象中,那些传闻,都是说李鸿章是个贵人,是个好人。后来我想全面了解一下李鸿章,就阅读了他的家书。他在家书里面,说的都是“孝亲”“友悌”“教子”之类的话,极少谈及国家的事情,更不谈同僚的是与非。从一本厚厚的家书里面,我体会到了李鸿章的人格魅力和公私分明的心。不过在家书里,有一处例外,那就是他骂了袁世凯。袁世凯是李鸿章培养出来的,李鸿章大概是因为爱才,所以培养了他。后来,李鸿章逐渐认清了袁世凯的狼子野心,所以就骂了他。

李鸿章在历史上毁誉参半,备受争议,但他少年科第,中年戎马,老来封疆,劳碌一生,奔波一生,极少有休闲的日子。他操练淮军,手下出了许多名将。他操练海军,他发起洋务运动,他对于大清朝来说,是功勋卓着,同时代无人能比的。他勤勉一生,从不偷懒,八十高龄了,还出使欧洲。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站在李鸿章故居的门前,我的思绪如野马一般,一直向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