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看书的文章 / 看书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圆梦

文/姚林宝

人因梦想而伟大。我的文学梦终于圆了,湖州作家协会批准我的申请请求。亲戚朋友和同事向我道喜,我心里乐开了花。

看书纯粹是出于兴趣爱好。从农村来到部队,除了正常训练和参加劳动外,空闲时间基本上以书为伴。当时年轻精力旺盛,空闲下来没有事做觉得很无聊,看书是打发时间的最好办法。因此,每天有好几个小时啃书时间,战友说我是“书痴”,对此我一笑了之。书痴名字倒文雅,我乐于接受。连队没多少书报可看,没有书就上街去买。部队每个月有6~7元的津贴,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是一笔小小的财富,我除了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须品之外,几乎用了买书。所以津贴费基本用完,不像其他战友几年下来有一笔小积蓄。

看书的兴趣爱好一半出于是理想信念。在我记忆里买书看书依个人兴致而定,看什么书没有明确的界线,觉得通俗、雅俗共赏能看得懂就行。买书也如此,口袋里一旦有钱就买。至于买书是否适用?一般不太去考虑,反正父母不在身边,吃饭穿衣不用发愁,没有人告诉我合适与不合适,在结婚之前我花钱是混沌的。惟一区别的是觉得文化基础差,必须恶补知识维生素,强烈的求知欲占据了我每一个神经。

阅读是为了拓宽视野和增加知识面。在漫长的阅读生涯里,小说是我的最爱。尤其是现代小说,百看不厌,觉得里面隐藏着丰富的知识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甚至三十多年前看的小说还有印象。遇到好句好词认真摘录下来,一有时间拿出来看看,增加记忆,加深印象。这种习惯今天仍然保持着。其次是读报。铁道兵报、战士报、中国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非常愿意看,从读报到博览,储备知识的能量,丰富内心世界,腹有诗书气自华。除了爱看报外,还有剪报的习惯。书和报纸看多了,自己觉得有了写东西的底气,创作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在服役时我曾经创作一篇小说,题目叫《工程师和他的儿女们》,初稿完成后,留下第一感觉是:故事情节太简单,没有悬念,语言表达不丰富,像一枚青橄榄,又苦又涩。后来写小说这事让其他的战友知道了,他们讥笑我是“半桶水”,令我非常难堪。从此,写小说的欲望被一盆冷水浇灭了,感叹一时冲动想得简单,光有创作激情没有文学功底是不行,还需要在知识海洋里勤学苦练,厚积薄发。撰写新闻报道是在部队开始的。“豆腐干”式东西也偶然在铁道兵报和湘潭日报及人民广播发表过,曾经有一位姓姜的老新闻工作者写信于我,他的肯定和勉励,令我深受鼓励与感动。我非常珍惜发表的作品,将多年的“劳动成果”从报纸剪辑下来小心翼翼粘贴在杂志上,由于后来工作调动,这本心爱之物亦弄丢了,现在想起来觉得怪可惜的。

走上文学之路应该是归功于自己好学。军人成长要一个蜕变过程,决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文学创作亦如此,是一个漫长地实践历练过程。

享受读书

文/惠煜婷

泡一杯茶,让茶香打着圈儿回散开去,铺满整一张书页,提起笔圈点勾划,让淡淡的墨香与浓郁的书香融为一体。柔柔的月光款款地走进来,伴着这香气缭绕在每一个角落,我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睡去……

早晨第一束阳光透进来的时候,我的口水已经快淹没整本书了!妈妈一见,开始了“倒豆子”大法:“亏你坐着也能睡这么香!被子不盖会着凉啊!整天看书你不如钻到书里去好了!”

无奈,“耳不闻为净”。我再次捧起我的精神食粮——书。妈妈见状,也就败下阵来。当我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时,来电铃声响了。

我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接起电话:“喂……”

不待我开口说话,对方激动的声音惊醒了我沉睡的耳膜:“你总算接电话了!今天天气多好!快,我们出去玩吧!”“不不,我还要看书呢!”我毫不迟疑地回答。“看书哪天不能看,这天气这心情多难得啊!”“那,我们就去图书馆?”只听一声叹息,对方就只剩下“嘟嘟嘟……”的声音了。

我又坐了下来,把我所有的专注全都投到书上。可没一会儿,下一个敌人又进攻了。我4岁的妹妹一进来,就像糖一样死死黏住我不放,一定要拉着我出去玩,对于她的死缠烂打,我心生一计,立即从我的“百变袋”中变出一根棒棒糖。妹妹马上像被磁铁吸引住了一样。

抬头望向窗外,时间已经不早了,蔚蓝色的天幕上,变幻着奇异的色彩。狭长的云朵,被映照得好像要燃烧起来,粉红、玫瑰红、火红……在这个美丽的傍晚,让我好好享受安静读书吧!

有一种温暖,叫做——倾听

文/萨仁图雅-月光

天气闷热,于是拿了一瓶水,小儿携了一本书,我们同去天坛公园。

走到祈年殿西侧,小儿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看书,我在周边闲逛。

看了一会儿草,赏了一会儿花,便往回走寻小儿。却惊讶地看到小儿和一陌生的老太太一起向我走来。

老人中等身材,很瘦,在白衣短裤、年少挺拔的小儿的相衬下,她愈显得瘦小。走到面前,发现老人穿的无袖小衫,竟然有几处用不同颜色的线缝补的痕迹,针脚很大,很不均匀。

我礼貌地打招呼。老人说,看到小儿看书她很惊讶,因为现在爱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便于小儿交谈了几句,得知我也爱看书,便提出要与我相识。我听了心下惭愧,也只好与老人礼貌相谈。

不觉谈起席慕蓉,我们都一样喜欢她的诗。对于她的名作“七里香”和“一棵开花的树”,老人更是信口吟诵。我看老人谈兴很浓,便相邀到一长椅上坐下。

老人自报姓马,无儿无女,与老伴相依为命。偏老伴在文革中受到折磨,身体和精神垮掉,需要她照料。今天是因老伴住进医院,不需家人陪护,她才得以出来散步。

老人很兴奋。说我们有缘。并一再感谢我能听她唠叨。她说街坊邻居都不愿与她来往交谈,她很久没有和人聊天了,更是很久没有人能静静地听她诉说往事。说到伤心处,老人一度哽咽。我也不禁红了眼圈。小儿一直坐在旁边静静地听。

老人向我借席慕蓉的诗集,我立刻点头应允。小儿马上站了起来,自告奋勇回家去取。我给了他家里的钥匙,他拔腿跑去。不一会儿,他就满头大汗地回来了,说为了快些,骑了自行车(老公看小儿来去匆忙,不说一句话,以为我出了什么事,也随后急急地赶来,到公园门口才想起给我打电话询问)。

于是,我心爱的席慕蓉的诗集,连同小儿看的关于实事的书,一并送与了老人。老人说看完会还。我微笑着点头。其实从答应借她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想着要她还。只是希望席慕蓉的美丽的诗句,能温暖老人那一颗孤寂无着的心,能伴她度过那漫长的黄昏岁月。

挥手相别。

看着老人那孤单落寞清瘦的背影,默默地希望,亲爱的朋友,如果有一天,你遇到她,请给她一个微笑,请舍下一点点时间,安静地听她诉说。

因为倾听,也是一种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