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音乐的文章

2022/12/04好文章

关于音乐的文章(精选12篇)

宁静的守望

文/巨川

时光匆匆,太匆匆,忙碌的日子一如既往。岁月更替,四季轮回,依旧安静的守候着。独自且行、且踪,且歌,且吟,一切都趋于平常。

寂静的夜,清冷的月色,飘移的星光,此时都默然。秋风瑟瑟,绿意都消尽。落叶已成堆,留下一片沉寂。可谓“秋风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

寂静后的世界,秋风舞动的旋律,枯草默默的低吟,花落凄美的浅唱,叶子扑向大地的情意就像一首首小夜曲,潜入心灵深处或苦涩或温馨的节奏在心底久久的流淌。曾经的一切,在这漫漫的夜色里都显得极其的渺小。

“经历了世事风雨,阅览了情感的真伪,走过了困惑和无奈……不再为虚假的表象所迷惑,坦然的面对一切。不喜欢张扬,不奢侈那些漂浮的浪漫,静静欣赏着生命中的每一个风景,细细品味着情感里每一份感动。”远离了红尘,丢掉了幻想,乐在音乐和文字中畅游……

天籁之音,美妙的意境,足以让我久久的沉醉其中。尤其是委婉凄美的音乐,虽然会泛滥心底的忧愁和伤感,可还是无法遏制那种宠爱。穿越文字更是一种瘾,明知道低吟浅唱的文字会纷扰心情,但还是一味的在文字中行走。让思绪在音乐中溶化,让心情在文字里找到突破口。

“习惯了独处,喜欢静静的思索,默默咀嚼心中的惆怅,减掉生命中那些沉重,抛弃生活中那些烦恼,少些自怨自艾,多些豁达坦荡。”走进自然,聆听寂静之声,体味世间的精彩,诠释生命的壮美,体验生活所给予的无穷趣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微小的幸福就在身边,容易满足就是天堂。”宁静的守望,平平淡淡的活着……

把爱唱响

文/QIYUELIUYANG

七月承诗韵,流阳入心田。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我随着七月流阳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湛江坡头区官渡镇马劳地小学进行为期十二天的支教活动。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今天早上,我们顶着猛烈的太阳进行了开班仪式,指导老师早早就来到了学校,对各个班进行了亲切的慰问并和马劳地校长在会议上致辞,热火朝天的支教活动开始!

小班在班会之后第一节课就是我教音乐课。说实在的,毕竟我是学中文的,对音乐还是个外行,难免会有一些心慌,加上指导老师在后面观察了一会,心里欢喜和焦虑交加,所幸的是一节课30分钟顺利的完成了,和第一次三下乡支教相比,感觉我对课堂的控制力有所提高。享受课堂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感悟!

这是我第一次带着吉他站上讲台,弹起《真的爱你》的那一瞬间突然全场安静了下来,我震惊了会,心想这是音乐的力量吗?后来在唱的过程中我听到有的同学们细声应和,使我感动一番,我懂这是爱的力量!这样的感动让我想到同样的吉他入课堂的场景——家驹的非洲之旅。早在1990年8月,黄家驹就与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造访新几内亚让他眼界大开。1991年2月1日到8日,在香港宣明会的大力协助下,黄家驹率Beyond乐队展开了一段生命中最重要的异域之旅,目的地是东非肯尼亚。第二次非洲之行让家驹和Beyond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巨大升华,音乐素养也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非洲这块神奇的大陆与家驹富有大爱精神的音乐之心紧紧的连在一起。

家驹在日记里写到:“首个地点是贫民区,一堆铁丝网围着的烂地,一群小孩,一个低矮通风小屋,竟然是“学校”。但是孩子的眼神,是我从未见过的天真,叫我第一次喜欢“小孩子”起来……”这段话在今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和家驹一样,我从前也是不喜欢小孩子的,甚至有些讨厌,记忆中的孩子总是吵吵闹闹让人心烦。今天站在讲台上本来也是乱糟糟的课堂也因为歌声的响起而安静,也许孩子们也不懂什么是音乐,只是好奇我手中的吉他,不过这又有什么影响呢?我环视四周,看到几十对天真无邪的小眼神注视着我,感受到为人师表的意义,一群可爱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老师为他们装载翅膀去飞翔。

在我们国人的观念里,爱不容易说出口,哪怕是慈善公益类大爱也往往内敛。对妈妈说一句“我爱***妈!”似乎是这样难,但是音乐却可以做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爱意宽大是无限,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我才明白原来音乐真的可以蕴藏爱,音乐没有疆界。把爱唱在口上,听者温暖,唱者感动。

嗓子哑了,爱唱响了,心也乐了!

诙谐音乐也疯狂

文/梁林生

太原已是寒冬季节,深圳却依然花红树绿,气候宜人。此时我和老伴到儿子家小住,享受这里的温暖和阳光。

到莲花山赏盛开的簕杜鹃,访皇岗村深藏的绵绣园,乘免费的地铁出行,去购物公园闲逛,上微信群里聊天,在书桌前读书写诗,随柴米油盐起舞,和锅碗铲勺吟唱,难得的悠闲舒适的生活。

这天上午,山西老乡送来两张音乐会的票,邀请我们晚上去深圳音乐厅欣赏波兰诙谐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我们非常高兴,距离上一次在太原欣赏新年音乐会已经快3年了,这次能欣赏到来自肖邦故乡的音乐演出,自然是兴奋无比。虽然自己五音不全,但仍然对音乐充满了期待。

迎着轻轻吹拂的凉风,伴着闪闪发光的霓虹,我们来到了现代大气的音乐厅。星月与华灯一色,欢声和笑语共享。随着悠长的钟声响起,音乐会开启美好的序幕。华丽而庄重的音乐殿堂里顿时变成了诙谐幽默与热情奔放的海洋。40多首时长不一、风格迥异的作品串烧组成100分钟不停顿的美妙视听大观,包括舞曲、歌剧、咏叹调、影视插曲、民歌等。其中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图兰朵》中的片断和《今夜无人入睡》及《天鹅湖》又有中国作品《西游记》序曲。他们的演奏、演唱时而引来全场的笑声和掌声,时而激起大家的热情互动。果然不负诙谐之名,确实是古典也疯狂。

时间过得真快,聆听、畅想,展望、品味与音乐、笑脸、回声、会意和谐交融。音乐会结束了,但联想却无意退场。我想起了那位老人在这里画了一个圈,才让一个“乘桴桴于海”的小渔村,茁壮成长为改革开放的特区,成为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和国际化大都市。进而才有了儿子走出娘子关,融入深圳,也才有了我们来鹏城探亲、过冬,小住,有了这次与国外乐团的邂逅。

祖国处处风光好,最爱家乡在太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身在南国,我们却时时感到,一个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文明和谐的宜居城市正在兴起,做一个太原老人真幸福。

音乐,是慰藉灵魂的情人

这个寂静的晚上,打开CD,听着梅艳芳的歌,突然起了涂抹心情的冲动。

心情愉快时,听一曲抒情的音乐,你会觉得心旷神怡;烦恼和忧伤时,一曲伤感的经典老歌,会让你泪流满面,尔后,心情平和,远离尘嚣;悠闲自乐时,激昂的旋律,会使你情绪澎湃,热血沸腾,生命仿佛瞬间,花开香来……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作家叶文玲说:“音乐是我灵魂的伊甸园。”

而在我的思想里,音乐犹如灵魂里最默契的情人,始终陪伴着自己。

人是情绪的化身和托体,得意时,春风涤荡;失意间,黯然神伤。唯有音乐,如一位多年来始终不离不弃的老友,总是在适当的时候,伫立在灵魂最无助的端口,摇曳着它孤芳自赏的无穷魅力。

有些歌,总在无人的夜里独听。愁肠婉转荡气回肠,或停留在年少,或滞留在那些生涩孤独的情绪里,忧伤的旋律似情人的低低慰藉,触摸灵魂深处最敏锐的弦。

音乐是最了解自己的知己,它对自己心情的熟捻程度,就像了解自己掌纹那般自然。那些或跳动,或舒缓,或激昂,或缠绵,或抒情,或淡然的音符,像极了一双最温暖的手掌,摩挲着,触摸着自己百般婉转纠结的心情;也仿佛一双深邃的瞳眸,凝视着流泪的你,感知着无助的你,呵护着委屈的你。

品读音乐,犹如品读一个陌生的你。那么多次的偶然间,音乐犹如邂逅,曾经也那么一见钟情,跌进自己灵魂的震撼里。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是梅艳芳穿着婚纱,泪流满面演绎她的告别演唱会,一曲告别曲让几许观众和她一起落泪。女人如花花似梦啊……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花开花些终是空。若是你闻过了花儿香,别问花儿是为谁红……蓦然回首间,总见心痛!

没有来得及走过2004年的元旦,这个芬芳如花的女人就遗憾而去,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以及凄婉的人生经历。

曾经和一个人秉烛谈着三毛,一首橄榄树,让我一次次迷失在三毛浩瀚迷离的沙漠人生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三毛在去世前,曾经出版过一本书:《亲爱的三毛》,它里面充满了阳光一般的温暖告诉别人如何去迎接每天的新生命。唯有看透生命玄机的人更懂得鉴赏生命的滋味。

这世上,有许多真相不必去追究,犹如《千娇百媚》,或者《高斯特的庄园》,当你探究到真相时,悲哀远大过初时窥探的欲望。有些人,有些事,错过了,就让它平静地滑过岁月的心河,证实的结果总是悲哀的。人与人的相逢和擦肩而过,都不是在个人的命运掌控之中的,人其实很脆弱,有些意念只是一瞬间的产物。决定了,就似乎注定了其发展的脉络痕迹。就像我们听过的那些古老的跳针的唱片,因为很久未去呵护它而出现的伤痕你绝对不会察觉,真正有一日,尘埃落定,到最后是满盘皆输的落索。而你,无论再怎么努力,也已经不再获得换回的机缘。

音乐和文字,都是陪伴我孤独的亲密情人。曾经是,以后也是。这个世界水太深,涉不了水,我就做那守望者,于水上岸边,浅尝辄止。一样的风景怡然。一直不喜欢被约束,外表柔弱的我灵魂总是桀骜不逊的,执着着自己的理念,追求着想要的生活境界。

而我,其实也不能再贪心的,眼前拥有的,该就是那有诗有茶的生活。

2016年河南古琴名家音乐会----豫州今声

文/紫玲珑

由于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古琴,耳濡目染也稍懂一些皮毛,平时看到一些有古琴方面的雅集都非常感兴趣,今天有幸应朋友邀请到郑州艺术中心欣赏了一场高雅清幽的古琴视听盛宴2016年河南古琴名家音乐会----豫州今声。

音乐会在古琴名曲《流水》的美妙乐曲声中开始。在赵老师出神入化的表演中那滴滴清泉,涓涓小溪,浪花飞溅,以及那滔滔江水汹涌澎湃,在最后又慢慢恢复平静,将水流的各种变化,千姿百态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今天来了许多河南古琴界的名人,许多都有过几面之缘。罗苏里、贺小帅老师是我接触古琴最早的两位,一直在省博物院华夏古乐团里任职。他们今天琴萧合奏了《醉翁操》,《平沙落雁》。他们的舞台表演经验丰富,表情凝重自然,罗老师的浅吟低唱,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很好,音色丰满,充沛,富于穿透力,技巧性很强。贺老师的萧声清越,气息绵长,音色完美而至纯,颇具功力!

党文超是我们最熟悉的,他的年纪才二十多岁,但从小练习古琴,如今已有了很高的造诣。平时我们经常在一起喝茶,聊天,弹琴。今天他穿着中国传统汉服,正襟危坐,十指轻轻拨动,琴音便如烟丝淡袅,缓缓晕开,引人进入那如泣如诉的《秋塞吟》中。他把残阳如血、秋风萧瑟中王昭君那清瘦婉丽的风姿,触景伤怀的幽婉哀伤,在夜深人静的荒凉塞外独自对月流泪的凄凉,以及悲愤欲绝之势发挥可为是淋漓尽致,缠绵得让人断肠。音调起伏跌宕,音区跨越大,琴音如泣如诉,哀婉凄凉,最后一系列快速拨弄琴弦,流畅动听的琴音一气呵成。整个会场内此时已无半点其他声息,所有的人都沉醉在他完美的演绎当中,连我都被琴音震撼了。当他站起来向会场的观众鞠躬时,全场顿时发出热烈的掌声!

随后还有万富强老师的《广陵散》,李一凡老师的《大胡笳》,宋大年老师的《醉渔唱晚》都非常地成功!这些老师都是我认识的,其他还有许多高水平的古琴演奏家我就不一一诉说了。

放眼望去,整个音乐厅座无虚席,所有听众凭息静气,认真倾听,都被这天籁之音深深陷入了自己灵魂的净化不能自拔。

谁能说在这萧瑟、万物沉睡的冬夜,聆听着这天籁的声音不是一种惬意,不是种享受呢!琴声的淳厚淡泊,韵味悠远,将心的交融变为音符的跳动,把最最单纯的灵魂赤裸裸的表达出来,使人在没有烦扰的环境中体会自己与心的交流。感动于自己的存在,感动于世间存在的真实。欣赏也是一种境界,在欣赏其它物事的同时,也是在升华着对待生活的感触。

乘着歌声的翅膀

文/彭镇强

不知是什么时候喜欢上音乐的,而且后来更多喜欢的是古典音乐。

分析一下我身上的音乐细胞,初时一直不明白为何会有这样的音乐基因,因为,母亲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父亲也就高小毕业。后来,前几年父亲偶尔跟我谈起,他年轻时曾经练过小提琴、笛子和口琴,而且口琴还吹得很不错,只是因为社会动荡,这些爱好被迫丢弃。这时我才想起,孩提时代,家里的一把口琴,应该是父亲的珍爱。但那时,风云变幻的年代,父亲哪里还顾得上这样的雅兴!这把口琴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玩具,一个一个轮流吹,吹得口水横流。或许,那就是我的音乐启蒙吧。

小学时期,对音乐的印象和感觉,基本就是样板戏和红歌,看得似懂非懂,听得倒是有些趣味:“北风那个吹、吹,雪花那个飘、飘……”,还有“座山雕,杀我祖母,掳走爹娘……”;红歌里,《东方红》、《我爱北京天安门》、《学习雷锋好榜样》是唱得最多的,还有《闪闪的红星》、《映山红》等电影插曲,颇为喜欢。也会唱《公社是棵常青藤》这样不多见的歌,里面的歌词:“公社是棵常青藤,我们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连着瓜……”那时觉得很有趣。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改革开放了,有些老歌可以唱了,《九九艳阳天》、《苦菜花开》、《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洪湖水,浪打浪》等一批充满革命激情,悦耳动听的歌曲,打开了我们的音乐之门。

进入初中,音乐课似乎成了鸡肋,只记得学了一首《人说山西风光好》,歌词有这么一句:“人说山西风光好,地肥水美五谷香……”,使得自己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向往着去看看那山西美丽的风光。不过,在学习最紧张的初三那年,我却学会了吹笛子。那时学的是简易吹法,音域有限,加上用的是廉价的笛子,音准有出入,音色喑哑,表现力更谈不上。但就这么一根小小的竹管,却给我们枯燥、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那时台湾校园歌曲刚刚传入大陆,《童年》、《外婆的澎湖湾》、《龙的传人》等,会唱的歌,我都会用笛子来吹奏。常常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跑到学校附近的小水库边,坐在红土坎上,沐浴在霞光里,吹着笛子,看着夕阳徐徐落在远方的地平线。其时,晚风习习,飞鸟投林,霞光倒映在水面,波光潋滟,有时,会有一两头、两三头水牛从水库对面山坡走过,夕阳下的剪影如诗如画、如梦似幻。就因为这样的画面,最喜欢吹奏的还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时还不怎么懂得欣赏音乐,但喜欢台湾校园歌曲旋律的同时,也深深被其中优美的歌词迷住: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佩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多少年过去,在我举笔写这篇文章再次哼起这首小曲时,仍然被其轻快的旋律、田园诗意的歌词以及其中流露的轻松惬意、奔放自由的情绪深深感染!

高中那时,好像已没有音乐课。唯一一次和音乐有关的记忆,是高二那年的元旦晚会,几个同学合唱了一首《龙的传人》和一首《保卫黄河》。排练《保卫黄河》时,一班人摩拳擦掌,声嘶力竭,想争取一个好的名次。待上台演出时,却因发力过度,武功全废,麦克风里听到的,是一批鸭公和母鸡的嚎叫声。

不知为什么,上了大学后,一下子对音乐十分入迷。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也就是1986年春天,我揣着父亲给的300块钱,完成了一个壮举:赶去北京路,在一家音响店花了200多块钱买了一台广州无线电厂出品的“南虹”牌四喇叭立体声收录机,又花了47元在珠江琴行买了一把“红棉”牌小提琴,不过这把小提琴是把“等外品”,音准、音色都有瑕疵,资金预算有限,也只能如此了。

钢琴是音乐之“父”,小提琴是音乐之“母”,讲不清原因,或是天生的喜好,我对小提琴情有独钟。很喜欢小提琴优雅迷人的音律、丰富的音色效果和细腻的音色变化,也喜欢演奏小提琴时优雅的姿态和高雅的气质。学小提琴很不容易,自学是不可能的,多方打听,后来跑到华工去报了个小提琴初级班,每个周六、周日就背着提琴赶去华工上课。遗憾的是,仅上了几周课,就因为种种事情的干扰,断了几次课,跟不上课程,慢慢打了退堂鼓。虽然不去上课了,但我仍不想放弃。凭着一点点基础,我认真地摸索着训练。有时在宿舍,更多的时候是在公共浴室。到那年冬天,我已能把一首乐曲演奏完整,节拍和流畅度还好,也初步掌握了揉弦的技巧,就是音准差一些。因为有了我的提琴声,那个冬天华师西二男生宿舍楼四楼的公共浴室,常常开起音乐会,我是伴奏,一曲响起,洗澡间里洗冷水澡的舍友也和着琴声唱起来,有时是一个人独唱,有时是几个人合唱。因为我的琴声欠准,技法不够熟练,而唱歌的舍友在冷水的刺激下,歌声也基本是嚎出来的。

我的小提琴最终没有坚持练下去。多少年后,我一直耿耿于怀,这辈子没有真正学会一门乐器。所以后来有了微信之后,我选了一张当初在大学宿舍走廊练琴的照片作为封面,以纪念我无疾而终的小提琴演奏之梦。

买了收录机,当然是为了听歌、欣赏音乐的。1980年代,有个电台很有名,就是珠江经济台,当时每天晚上九点至次日凌晨有一档节目,叫做“莺歌夜话”,其版头音乐和台词我至今仍记得:“夜深时分,贴近心灵和音乐的感觉,编织起这一份心中的情怀——星光随想陈丹虹……”。这档节目是当时中国最早以直播形式进行的谈话类节目,解答听众疑惑,安抚迷途者心灵,传播处世哲学,期间会播出流行歌曲、经典音乐,拥趸无数。那段时间,每到深夜,我都会打开收音机,在“莺歌夜话”似乎从遥远天际传来的背景音乐里,品尝陈丹虹,还有后来的郑达、嘉欣他们灌输的心灵鸡汤,聆听许冠杰、罗文、陈百强、张国荣、徐小凤、陈慧娴、费翔、齐秦、苏芮等港台歌星,内地李谷一、蒋大为、程琳、朱晓琳等歌唱家美妙的歌喉,品味许多陌生的经典音乐。我就是从这里听到、学会了很多港台歌曲、国内流行歌曲,也从此学会欣赏古典音乐。

大学一年级住的宿舍,是华师的东六101,全舍8人,睡在下铺的“二哥”和“八弟”最有音乐天赋。“二哥”来自信宜农村,却全身音乐细胞,选修音乐后,弹得一首好钢琴。“八弟”是一个青春阳光型的男孩,是罗文、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等港台歌星的的粉丝,犹爱粤语歌,因此,我们宿舍也常常飘荡着歌声,《在我生命里》、《朋友》、《水中花》、《沉默是金》、《无心睡眠》等歌是保留曲目。这些时尚的港台流行曲里,抒发着我们萌动的青春和不拘的情怀。也由于这播洒着活力的歌声,使我们隔着卫生间的有些阴暗潮湿的宿舍增添了不少阳光气息。

有了收录机,音乐磁带是少不了的。以我那时的经济水平,是买不起原版磁带的,盗版磁带的价位也在5到10元间。虽然也喜欢经典的流行歌曲,但程度有限,我更喜欢的是器乐,现代轻音乐、传统民族音乐、国外古典音乐,尤其对小提琴曲痴迷。一开始听的是国内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太阳照在塔什库尔干》、《江南春早》、《新春乐》等都是常听的。曾经在广播里听过《夏夜》、《海滨音诗》,觉得很好听,为了买到有这两首曲的磁带,我从石牌到北京路,跑遍了这一带所有卖磁带的书店、音响店,过了很长时间才得偿所愿。也知道国内小提琴名家马思聪演奏了很多名曲,但不知为何那时市面一直没有他演奏作品的专辑。小提琴曲中,数量最多,最经典的当然还是在国外。买的第一盒国外小提琴曲磁带是《外国小提琴名曲集》,记得里面的曲子有:《梦幻曲》、《沉思》、《幽默曲》、《爱的欢乐》、《爱的忧伤》等等。或许由于文化的原因,国外的小提琴曲相对难理解些,初听时一直找不到感觉,后来听多了,慢慢品味出其中的隽永和内涵。

那时曾经有一段时间睡眠不好,到深夜还常常睡不着。去校医室看了医生,医生给我开了一袋白色小药丸。吃了小药丸后马上每晚都睡得很好,我有点疑惑,仔细看了装药丸的小纸袋,发现有个“安”字,怀疑这是安眠药,不敢再吃。后来,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把收录机放在床头,把音量开到最小,每晚播放的都是小提琴独奏曲。寂静的午夜,温婉、柔雅的琴声萦绕在耳边,仿佛寂寥的月光下,潺潺流淌的清泉,从耳边缓缓流过……慢慢的,我的失眠竟然不药而愈。

这就是音乐的神奇力量。

诗意的栖居,禅意的生活

屋外的雨声不小,听音乐吧,生疏了?其实,近来常看《歌声传奇》、《天籁之声》、《天才童声》、《达人秀》、《男唱女声》和《女唱男声》等等相关音乐的视频,音乐,谁会不爱呢?看视频,视觉盛宴,歌者声情并茂,听众气氛嗨爆,台上台下相互感染,但我觉得,现场演绎与欣赏,不如一个人的沉醉,全心投入,尽情、尽兴。以心聆听,感悟纯粹的音乐,血液随弦律起伏,脉动与音符和拍。闭目,便可掠过人生的风景,拂过人生路上的某一段、某一刻、某一个画面,拥有的,老去的,深深烙印。

画地为牢,被音乐泅渡,因纯粹而入一份禅境: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听罢音乐听雨,这雨岂不也是一支协奏曲?它落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音效:雨丝,合奏的是韵律;雨滴,滴滴嗒嗒,错落有致;更有甚者,硬硬的相击后被摔的清脆;还有一种声音一定是落在积水里,激起深深的水涡,像鱼儿嘎巴着嘴儿。一场雨,似乎云集了高、中、低三个声部的交响乐,浑然天成,从中能够听到吉他的柔润和清脆;听到古筝的清雅和空灵,听到小提琴的脱俗和诗意……

夏雨倾城,随音乐羁旅,一场大雨浇灭了城市的喧哗,于我心中荡起涟漪。

儿立之年

文/九满

那天晚上,妻告诉我:“我有了。”

当我得知小孩已经在悄悄孕育的时候,一种作为“父亲”的亲情便在我的心里萌发,一股神圣的感觉迅速在我的心头涌动,仿佛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日子就要结束了。

从此,我就成了一暖男,陪妻做检查,跑前跑后照应。妻怀孕后嗅觉特灵敏,自称是警犬的鼻子,在家感觉有什么怪味,我就要翻箱倒柜地去排查,忙着消除,乐此不彼。妻则摇身一变娇贵百倍,有了提不完的要求:“九满,我想吃桔子,记得是四会小蜜桔。”“九满,给我揉揉腰……你往哪里使劲呢!好好帮我揉揉。”家务活,我包干了,做饭带搞卫生,妻则上升为领导阶级了,除了动嘴,就只会用手比划。

妻喜爱听胎教音乐,百听不厌,甚至会跟着轻轻哼唱……当然,我也会选购一些有关胎教的书籍或影碟给妻子。每次回家,我总要把耳朵贴在妻子隆起的肚腹上听胎儿在里面的动静——肢体、心脏的活动,给胎儿听音乐,说一些故事,朗诵诗歌。胎儿好像听到了。有时候胎儿闹,我打开音乐,胎儿便安静了,我知道胎儿一定在听,也一定听懂了。渐渐的,胎儿对音乐的节拍有了强烈的反应,会随着音乐地响起而频频抖动,那种快乐,甭提有多醉!

随着日子的推移,妻子的肚子渐渐变大,里面的小生命,仿佛憋得很不耐烦,时不时伸手张脚戳弄妻子的肚皮,俨然要破肚而出似的。每当胎动时分,妻就会拉着我的手,轻轻贴近肚腹,尽情感受胎儿不断变换位置抖动的乐趣,童心未泯的我,还会侧耳贴近妻子肚皮,细心聆听胎儿在羊水中舞动的美妙节拍……

“五一”前,妻子的肚子初具雏形,人也瘦了一圈,脸色也有些憔悴。五一假期那几天,我留在家里悉心照顾妻,补偿平时不在她身边欠下的温柔,五一假期,便成了名符其实的“劳动节”。妻那时还在上班,一回到家,她累得一动都不想动,头一挨枕就睡着了,有时半夜醒来,我听到妻在呻吟,忙问原因,她说“腿抽筋了”,听医生说,孕妇要多运动,从此,我又多了饭后陪妻散步消食的任务。

妻怀孕七八个月之后,我们在欣喜之余,也在马不停蹄地为孩子降生做准备。碰见母婴用品商店,妻便迈不动步,尿布、毛巾、婴儿服一一看来。“孕妇在七八个月以后最好少出门少走动,”可挺着大肚子的妻,不听医生的忠告,只要听说是为孩子办事,她总会执拗地身体力行,按她自已的话说,干些活分娩时更利索。此刻,我说什么好呢?我只能从妻的执拗中体味到她即将成为“母亲”的那份喜悦、兴奋与强烈的责任感。

孩子在妻的腹中一天天长大,妻的肚子便一天天雄壮起来,看着她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却又不得不大大咧咧地进进出出,我很是担心。而我却经常要出差,帮不了她什么忙,心里很内疚。但我一回到广州,就坚持把家务活全揽过来。每天晚上,先帮妻备好洗澡水,然后,骑着单车到妻下车的地方去接她。就这样,在担忧、渴望和期待中,预产期终于到了。

为了保险起见,提前一个星期,我就带着妻住进了医院。由于孩子在妻肚里转来转去转的胎位不正,必须剖腹产。当妻被推进手术室,我的心如提在手上,那种担忧与纠结,那种矛盾与无奈,只有作为丈夫的人才会懂。我不停地在手术室门口来回走动,脑子里却在琢磨着:妻子平安不?孩子健康不?缺什么不?多什么不……

手术后,当我来到妻的身边,只见妻闭眼躺在床上,面容苍白的她显得特别憔悴,头发都湿透了。一见我,妻好像做错什么事似的,小声说:“千金,你不会不高兴吧?”

我看到女儿圆润的脸,明亮的眼,粉红的唇,真如天使,和***一个模样,令我惊奇的是,她居然睁着眼睛,两颗黑色的眼珠慢慢地转动着,多么漂亮、聪明的女孩。当时的我,也不在乎她是男孩抑或女孩了,我什么也不能在乎了,我只希望她四肢健全,是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能快乐并幸福地成长,将来能自食其力就行了。当然,我心里明白:在妻的心里,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她都会爱她胜过自己的生命。

如果说之前十个月照顾一个孕妇还算不上累的话,那面对哭闹不休的女儿和一个动了手术的妻子,我真是累地无法言语了。我这个女儿夜醒昼睡,晚上醒来后就不停地要吃,不停地要人抱着走动,时不时的大小便,于是,从早到晚,我和妻子似乎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

我也知道,无邪的小生命今后的人生如何,很可能就决定于抱着她的是谁!等她长大,她将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

城市精灵----街头驻唱

文/紫玲珑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大学路与政通路西北角的升龙商业广场门前,总有一场音乐盛宴。或是一两个残疾人在放声高歌,或是有人在拉二胡,或是有人在跳街舞……总之,只要不是刮风下雨天气恶劣时,一般都会有街头艺人在那个固定的角落表演。

由于散步是我每天必做的科目,那个角落是我每天必经之处。这段时间一直是由两三个年青音乐爱好者在那里驻唱。一副音箱,一个话筒,一把吉他,一个手鼓,还有一个纸箱,就是他们的全部装备。他们的人气很旺,每天都有一大群走过路过的人被深深地吸引停下来,甚至有人专门到场驻足观赏到演唱结束。

不得不说,流行都是易懂的,并且美妙的音乐不会被语言所阻碍,单凭那琅琅上口的旋律,就足以征服所有人。《寂寞的季节》、《我的歌声里》、《爱笑的眼睛》、《蓝莲花》、《风吹麦浪》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无论歌词还是旋律都简单朴实却能给人的内心带来温暖。主唱用他那略微沧桑的嗓音,犹如千年尘封的老酒,散发出悠然的气息,配上干净的吉他伴奏,深情款款地演绎着这些歌曲。他随意拨弄着琴弦,眼神很亮,表现地内敛,不张扬,但却让歌词的意境壮大、溢满,散发出极大的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晚风轻拂着发梢,衣袂飘飘,无论是弹唱的人,还是停留在那里欣赏的人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温馨,那么美好!时间仿佛已停留,音乐借着风儿诉说着情愫,让整个城市的夜晚因为这些而更加灵动起来!

望秦川

文/王春鸣

在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李颀。他少年离家,五花马千金裘地去往两京,寻找他的诗和远方 ,说是为干谒为行卷,从此却过上了“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的好日子,酒、朋友、诗、音乐,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不如意,比如结交的人里有高人隐士,也有浮浪弟子;比如才华横溢,却有点官运不济……少年做公子,中年成名士,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仿佛大唐有好音乐的场合,就有李颀,有一种乐器,南山截竹的觱篥,我还是从他的诗里第一次听说的。他是最高明的聆听者,其他那些论乐的唐诗,几乎都是围绕着乐音浮想联翩,通感迭起。只有他,琴歌一起,“霜凄万木风入衣”“一声已动物皆静”,琴一动,宛如晚风吹入襟怀,秋夜星空瞬间静默无声,万籁俱寂里,心灵世界只剩下清淮云山。说实话李白听琴就比他浮躁得多,一首《听蜀僧睿弹琴》全是声音和动作。而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你会看到那早已遥远的旋律和节奏,在他的诗里如黄昏的鸟群聚散盘旋,他写出来的,是大唐的音乐,也是大唐的气质和神态。

李颀写得最好的边塞诗里,有酒杯和酒杯碰撞的声响,也漫漶着胡笳、琵琶和羌笛的音调。他是喝着酒,写着诗,唱着离歌走到他的中年的。到了《望秦川》的时代,少年的以梦为马,毫无悬念地变成了“客有归于叹”,其实《望秦川》倒不是讲音乐的,但是它的诗意和情绪被当代音乐看中了,改编成一首古筝曲。可惜我听孩子作为考级曲目练习的时候,丝毫没有把支离破碎的旋律和李颀联想到一起。

直到有一回听到了音乐家任洁的演奏,整个过程,我最大的念想就是和李颀一起听,我猜他和任洁一定能互为知音。不知道李颀有没有听过筝,他同时代的岑参就很喜欢,说“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这首《望秦川》用秦筝演绎,真的契合极了。带上滑音的摇指,娓娓提起往事,慢起渐快的扫弦,倾诉着古老的诗意,把听者的情绪慢慢地带动,一下子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秋天——长安城外的乐游原上。唐代很多文人,登高赋别,怀古追思,都是在这个著名的地标上完成的。甚至像李商隐不过是无所事事,“向晚意不适”而已,也要驱车登上这片古原。李颀《望秦川》当然也是在这个乐游原上,因为他看见了五陵松——汉代有五个皇帝葬在长安城附近,山河岁月不停变幻,他们陵墓上的松柏也渐渐蓊郁苍翠。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在这首诗里说的是,不如归去,他是站在一个精神的海拔点上做出自己的选择的。也不独在此诗中,他的《琴歌》里,也有“敢告云山从此始”的独白,于是在平淡红尘中无处登高无可告别的我,很容易就把它听成知音之声。就好像在因失恋而远行的青年时代,循环播放那首来自异国的《布列瑟农》。

这首诗是李颀将归东川,临离长安时,眺望秦川之作。望秦川其实就是望长安,那个地方是他梦想的高处,也是人生的低处。对一个怀才不遇的理想主义者来说,这眺望都城的动作,会有非常复杂的内心牵扯。任洁在红木钢丝弦上,把这种心境倾诉得淋漓尽致。望,需要登高,所以根据这首诗改编的乐曲本身,也有一种唐诗中常见的高远视角。首先入眼的当然是自然,登高一望,旭日东升,山河明净,李颀用寥寥数语,把八百里秦川的秋色全都捧到我们眼前。

读过这首诗的人,就能在音乐里带来的通感里,重新看见千年前开阔又寂寥的秋天,看见长安的宫阙随山势逶迤而去。下半首诗从开阔转向萧瑟苍凉,于是在音乐里,心事重重的扫摇带起一派秋声,先拂商弦后角羽,真的仿佛能听到他内心的叹息,感受到他不如意的人生秋天呀。客有归于叹,凄其霜露浓,这一回要告别的一切,太一言难尽了。但是李颀,把自己的叹息融在了开阔博大的视野之中,所以他之后即将迎来的时代,是歌舞升平,明月高悬的盛唐。

这样的一首诗,如果你不懂怎么用语言描述它,用李颀最爱的器乐去诠释,也是可以的,爱、感伤、离别……人间所有的感情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归处。那个美丽的姑娘,她的筝声里总有一种微妙可感的情到深处,而情到深处正是许多唐代诗人的人生主题,李颀和他的《望秦川》也是如此。

把音乐音量调小一点

夜深了,独自一人蜷缩在某个充溢着空洞洞的黑暗角落,窗外的月依然皎洁如故,播撒着宁静在空中回荡。

在手机上轻轻摩擦,将音乐音量调到极限,戴上耳机,享受自己的世界,接着便有晶莹尚且温热的水珠不断从两颊滑落,滴答落下汇成忧伤的湖面。

不知道是否有人同我一样,曾经伤心欲绝,曾经以泪洗面,曾经将音乐音量调试到最大,震耳欲聋的音乐将自己与世隔绝。

那是曾经。

谁都知道声音太大对耳朵有害,戴耳机一小时会产生600倍的细菌。但我们就那样的心甘情愿,那样的理所当然。

别再伤害自己的耳朵了,别再伤害你自己。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转。 雨后才能天晴。

再次遇到这样一个美好的月夜,试着把音量调小一点,静静聆听,融入这样好的夜晚。

爱自己,从耳朵开始。

阳光淡淡的午后

文/杨琼

阳光淡淡的午后,总有一些时光会变得美好,总有一些记忆会让这美好深刻而久远。

时光中总有这样的记忆,从睡梦中醒来,发现雨已经停了,窗外变得很安静,雨后的阳光静静淡淡地洒在房间的一角,录音机里放着喜欢的音乐,枕边放着喜欢的书刊,我就这么看着这阳光,感受着微风在掀动垂帘,远山散发着清新,这样的时光,没有喧闹,没有浮躁,这一刻,寂寞和忧伤被阳光融化了,生命变得很纯粹,世界温暖而恬静。

很多年了,没有如此的静下来听一段音乐,为了听一段音乐而听音乐;很多年了,没有很悠闲的看一本书,为了看一本书而看一本书;很多年了,没有安静的享受片刻的阳光,阳光或许经常都在午后光临我的住所,但是,这样的时候,我经常不可能呆在家里,更多的时候,生活的忙碌掩盖了这样的温暖和恬静。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心灵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就会忙里偷闲,当阳光从窗外倾泻进来,我会安安静静的端坐在沙发上,为自己放一段音乐,为自己泡一杯铁观音,为自己打开一本书,让自己在阳光中,享受着沙发的宽厚,音乐的美妙,香茗的淡淡兰花香,还有文字的平和与深刻。

当然,最美好的,就是可以在这个阳光淡淡的午后,和心爱的人一起,把平淡的日子,平凡的人生,变得更加的温暖、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