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清明的文章

2022/12/05好文章

关于清明的文章(精选12篇)

清明随想

文/李友昌

我喜欢清明时节的好时光,那正是油菜花开放的时候,满眼金灿灿的花朵,周边点缀着白色的梨花,粉色的桃花,美不胜收。

清明节,正是感恩的时候。掬一捧鲜花,放在先人的坟前,长者的音容笑貌,昔日的童年往事,历历再现。许多遗憾,诸多欣慰,那一刻就让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情感,都随着泪水倾诉出来吧。

清明节,正是聚会的时节。“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多久不见的兄弟姐妹、同祖同宗的亲朋好友,又如约聚在一起。许多困难,在血脉亲情面前,都能够迎刃而解;一些矛盾,在血缘亲情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在这世态炎凉的世界上,亲情的力量能够让你时刻感到温暖,不再孤单。

清明节,正是踏青的季节。金灿灿的阳光,驱散了最后一丝残冬,明媚的春光,早已普照大地。万物复苏,百花似锦。漫步在青青的麦田,流连在纷繁的花丛,驻足在故乡的小河旁,陶醉在夕阳的余晖里,你会感觉身体的元气正在一节节复苏。

清明节,也是思考的时候。“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善待长辈,不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但亲情播种下的慈爱,会化作绵绵的思念,永久根植在心田之间;先贤留下的光辉,会凝成巍峨的灯塔,永久普照在朗朗晴空,照亮我们的前路。

清明时节,踏青去

文/谈笑在指尖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历史悠久,它既是节气又是一个节日。它是我国传统的时年八节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人们在清明时节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许多人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向长眠的亲人、友人,顶礼膜拜。铲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栽一棵新枝,植一腔缅怀之情。清明节气的到来,在农业生产上也要发生重要的变化,清明一到,气温开始变暖,雨水也增多起来,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

清明季节的到来,春天开始走向深处,春天的灵韵也完全绽放出来,山水开始换新装,草木吐绿,百花盛开,一片生机盎然。宋代的吴惟信在诗中就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正是春光明媚之时,除了扫墓之外,人们还喜欢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感受无限春光所带来的美好心境。这时节,在我国民间,还有荡秋千、蹴鞠、踏青、放风筝、种树、插柳、和斗鸡等习俗。

《岁时百问》中说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天地之间清且明,那寒冷压抑的冬天已经过去,许多生活在喧嚣闹市中的人们,便纷纷结伴去踏青,到美丽的大自然中间去,释放压抑已久的情绪,放飞自己的心境。以祭拜怀祖的名义,远足踏青,在青山绿水间,寄托心中的哀思;在柳绿花红,蝶舞燕飞中,感念新生,欣赏美景,陶冶心情。

一草一花一菩提,一山一水一风景,踏青山,渡绿水,此时的大地到处洋溢着春意,处处弥漫着欣欣向荣的气息。当你走进大自然,在绿林丛中走行,你能看见桃花、梨花、紫荆花、白玉兰……次第开放,或鲜艳妖娆,或洁白似雪,或紫红可爱,它们将绿幽幽的大地,点缀得五彩斑斓,异常的美丽;当你在空阔的田野上走行,你能看见黄澄澄的油菜花,成片成海,如铺上了一块金色的地毯,豌豆花蓝紫相间,紫云英白中透红,迎风笑靥。这些朵朵盛开着的花儿,散发着阵阵的芳香,引来了无数雀跃的鸟儿和追逐的蜂蝶,这些大自然的生灵,更给斑斓的世界注入了一种欣欣向荣的活力。

大人、孩子们也都像脱笼之鸟,尽情释放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人们三五成群在草地上追逐玩耍,孩子们吹响柳笛,柳笛声声,唤醒了大人们的童年记忆;五彩斑斓的风筝高高地放飞在天上,在下面看的人们大声喝彩,一派欢腾。人们在用心去感受清洁明净的春之灵韵,在“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的优美画卷中,尽情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清明时节,有声有色,多彩多姿,清明踏青,显现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清明时节,踏青去,上山,悼念祭祖,哀而不伤;清明时分,踏青去,穷游郊野,放飞心境。雨天有雨天的情趣,晴天有晴天的风景,细雨纷纷中看那桃花妖娆,梨花落芬;风和日丽中看那蜂蝶起舞,柳絮飘飞,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风景。清明时节,走进大自然,去与大自然约会,人们踏出的是一种氛围,求的是一种心情,要的是一回心境的宁静,企盼的是那回归的童心。

清明有约

文/马亚伟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空气清朗,草木滋长,实在是一年中的绝好景色。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节日的节气,一直被我们重视。一年一度,清明有约。

清明,与遥远故乡有约。陆游诗中有一句“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写人们风尘仆仆赶路,就是为了清明时赶到家乡。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是回家的日子,远在天涯的游子都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乡赴清明之约。游子在外可能春风得意,也可能失意惆怅,不管怎样,家乡都会收留你流浪的脚步。我们民族“落叶归根”的情结根深蒂固,即使四海为家也不能忘了“根”,而清明是故乡的一声召唤,就像母亲呼唤孩子一样,我们走得再远,也要在清明时节深深回眸,赶往家的方向。清明节凝聚了千年的思想文化,体现了我们民族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清明,与逝去的亲人有约。白居易《清明野望吟》中写道:“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清明节也叫寒食节,自古有扫墓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带着酒食、果品、纸钱,去祭拜逝去的亲人。先人的墓地在春草深处静默着,人们把供品摆上,在墓前焚烧纸钱,扣头拜祭,然后在先人的坟上添上新土。翩飞的纸钱如同黑蝴蝶一样,漫天飞舞,寄托着人们的哀思。人们还会在墓前和先人说说话,讲讲以前难忘的往事,也说说自己现在的生活。这样说着,好像逝去的亲人从未曾离开一样,是的,他们一直活在我们心里。我们好好生活,就是为了延续对他们的爱。杜牧的诗中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也表现了清明时节人们的无限哀思。我们民族提倡孝道,清明祭祖也是孝道的一种体现。

清明,与美丽的自然有约。宋代的吴惟信诗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正是春光明媚之时,除了扫墓之外,人们还喜欢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感受无限春光。《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天地之间清且明,人们结伴去踏青。柳绿花明,蝶舞燕飞,到处生机勃勃。大人、孩子都像脱笼之鹄,尽情释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人们三五成群在草地上追逐玩耍,非常热闹。孩子们在杨柳岸吹响柳笛,柳笛声声,也唤醒了大人们的童年记忆。还有人把五彩斑斓的风筝高高地放飞到天上,在下面看的人大声喝彩,一派欢腾。清明节有声有色,多姿多彩。清明踏青,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清明,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情感,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积淀的体现。清明有约,我们会朝着故乡的方向,如约而至。

清明祭扫忆父训

文/陈录仕

又是一年清明至,祭祀踏青两相宜。我们兄弟姊妹相约回故乡为父亲扫墓。

肃立父亲墓前,想起他老人家安贫乐道、清贫自守的恬淡人生;想起他老人家在极端困难中节衣缩食、以其微薄的工资收入坚韧执着地送我们兄弟姊妹五人读完高中;想起他老人家几十年来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病妻;遇事不急不躁、至柔至刚的性情修为;在大是大非面前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光明磊落……犹如一缕清香沁入肺腑,引发了我对父亲过往人生的无限追思。

父亲是个老粮食工作者。1949年10月,大军南下,家乡解放。时年18岁担任村组长的父亲自觉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一面说服祖父将家中有限的稻谷捐献出来支援解放军,一面踊跃参加政府组织的筹粮支前和土改工作。1951年土改结束,父亲由群众选举,出任家乡乡农民协会副主席,并兼任乡青年委员和粮秣委员。1952年底改任家乡所在县第五区区委组织干事。1954年调粮食部门工作,历任县粮食仓库和乡镇粮站主任,粮食行政管理局生产、储运、油脂股股长,粮油公司经理,局机关党委纪检委员和局党组纪检书记等职,其间先后参与文革后期的审干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冤假错案平反与落实政策工作。组织上在为他致的悼词中说他“为发展粮油经济、搞活粮食流通、保障市场粮油供应贡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父亲是一名政治立场坚定、组织观念极强的共产党员。他1952年7月入党后,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忠诚不渝,一生服从组织安排、听从党的召唤。党需要他离家到异地工作,他服从;需要他进城,他服从;需要他扎根基层站点,他依然是服从。在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期间,不怕威胁,不为利诱,拒不参加任何派性组织和派性活动。“文革”后期,组织上选调他参加审干,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为甄别那些在历次运动中被整和参与整人干部的问题,不辞辛劳、不怕麻烦、反复外出调查、找当事人谈话,找熟悉情况的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定案凭证据,不信口雌黄,不污人清白,为很多遭受不白的同志澄清了所谓的历史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参与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由于超负荷工作,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然而他为了尽早落实好政策,还蒙冤受屈的同志以清白,带病工作,一些曾经整过他的人,也在他的努力下得到平反。当时主持政策落实的一位领导说,老陈真是个厚道人,做人做事讲原则,重事实,他办的案子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父亲厚道本分,耐得了烦,吃得起亏。父亲的双亲过世得早,他参加工作几年后,为能更好地照料病妻,遂报请组织批准,将病妻接去一同生活。其房叔见我老家的房子空着,专程到我父亲工作的地方要求借住,并承诺今后由他负责对我老家的房子进行日常修缮。若干年后,我们兄弟姊妹渐渐长大,便与母亲一道回家乡,父亲通知其房叔尽快腾出房子。不料,那个房叔说,某年某月,他对房子作了修缮,计费若干;某年某月,又对房子作了修缮,花费若干……累计用了多少修缮费用,要求父亲先结清这笔费用,他才腾出住房。父亲对于其房叔毫无理由的要求仍然答应作适当的补偿,然而其房叔却漫天要价,一再抬高补偿要求,父亲只好求助村干部予以调解。村干部认为,这么多年来,父亲既然未收过房屋租金,那么其房叔也就无权主张对房屋的修缮费,劝其房叔尽快无条件地搬出。其房叔就是不搬,这件事因此也就僵持下来了。后来,父亲还是付了房叔一笔相当的修缮费。有乡贤说,我活了几十年了,也算是读过圣贤书的,还明白一些事理,但真没听说过白住人家的房子二十多年还倒得补偿的事。

父亲进城工作后,家乡每有人到城里办事,都要到我家里来落脚蹭饭。父亲总是以礼相待,好饭好茶管吃管住。记得有一次,已是腊月廿四小年了,有个乡亲在城里催结货款,一连五六天都没结到账,硬是在我家住到年三十才走。父亲天天茶酒相待,唯恐招待不周,并帮他找人催结货款。那个乡亲领到货款后,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说就走了。这件事自然引起了我们兄弟姊妹的议论,父亲却一板一眼地说,乡亲们有困难,我们能帮的就要帮,不能怕麻烦;帮了人,也不能期望人家的感谢和回报,更不能时时挂在嘴上,生怕人家不知道。要说庭训,这就是他老人家对我们兄弟姊妹的重要庭训:施恩莫望报,望报莫施恩。

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年了。二十年来,我曾无数次援笔伸纸,试图写下我心目中高大完美的父亲形象,写下我们兄弟姊妹对他的思念之情。然而,二十年过去了,我却未能写成一篇完整的文字来纪念他老人家。对此,我深感愧疚。在这个清明祭扫之时,我收回思绪,并改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歌以祝:“西山苍苍,溪水泱泱,先君之风,山高水长!”

清明时节雨纷纷,飘落思念寄红尘

文/健康

父母恩深似海,父母情动天地,清明时节雨纷纷,飘落思念寄红尘。

相思于天,相思于地,相思于这落寂的雨帘。雨,飘飘洒洒,仿佛是那泪水,渗入每个人的心田,仿佛是那无尽的忧伤,淋湿每个人的记忆,仿佛是那深深的眷恋,湿润每个人的眼眶。

76年,风风雨雨76年,舅婆啊,你的一生是何等的平淡,又是何等的坎坷,何等的遗憾。

在你的故事里,没有子女相伴左右,没有孙儿承欢膝下,没有丈夫陪伴终老。

没有孩子,是你一辈子的遗憾,每当看到别家人欢聚一堂,你的心里一定无比的辛酸,无比的羡慕,无比的伤感。只是你没有把心声吐露,只是你把心事深深埋藏于心底,你把这份爱转驾到父亲身上。

爷爷是知识分子,文革时期被放逐到乡野之地,那时,父母年轻尚幼,奶奶生下父亲、小姑,年纪轻轻就过世了。她临终前把一双儿女托付给舅公舅婆。

舅婆啊,你是多么欣喜啊,从此他们就是你的儿女了,你不识字,却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你的唠叨,就是对儿女的殷殷期盼,你的责骂,就是对父亲的关怀备至,可是父亲啊,你知道吗?舅婆对你的爱是那样的深,如果她一味的迁就你,把你捧在手掌心,你会有今天如此刚毅的品格吗?如果她不把自己的习惯强加于你,你的性格里是不是就变得无所适从?

父亲啊,从小没了妈妈,因为成分问题,总是被人欺负,舅婆却没有用心去呵护你,为你挡去别人一句句的嘲笑,一段段的毒骂,还有那雷雨般的拳头。父亲,我知道你心里百般委屈,千般无奈,万般怨恨。小时候的不幸遭遇,在你心里埋下重重阴影,到老了也挥之不去。

舅婆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父亲,你可知?为什么舅婆要那么狠心,要坐视不理,她是为了你呀!为了你不与别人结怨,为了锻炼你钢铁般的意志!

老鹰放逐小鹰,任由它在悬崖坠落,无数次的狠心,无数次的推儿入险境,只为了它能有在蓝天下展翅高飞的那一天!父亲,你可明白?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段深刻的怀念!舅婆那瘦小的身段,佝偻而弯曲的背,满是皱纹的脸颊,终年的咳嗽,吞咽的困难,历尽沧桑的双手。

雨丝轻轻的飘落,一点一滴落在我的眼里,此时已分不清那是眼泪还是雨。在这荒野之地,

竹林之内,埋下了舅婆的骨灰,一块小小的石碑,浅浅刻下她的名字,每个人虔诚的上了一柱香,鸡肉、猪头被纸包着供奉于坟前,舅婆,你在九泉之下可要吃饱吃好啊!

每个人双手拿香,心中默念三个愿望,那白白香香袅袅的烟,把我们的心愿与怀念送到了她的坟前。

舅婆是怎么死的,当初无人发现。众人把她送去医院,才知她是吞咽不顺,被食物卡在喉咙里窒息而死的。谁能想到,舅婆生前每次吃饭都要细嚼慢咽,一吃就是大半个小时。命不该绝呀,命不该绝呀,可是为什么上天那么残忍,让舅婆就这样早早的离我们而去?

三月的冷风吹来,阵阵的寒意,那彻骨的寒冷刺激着每个人的皮肤,颤抖着每个人的心灵,父亲,你有什么话要对舅婆说吗?是真诚的忏悔还是默默的想念?

其实,我好愧啊,好惭愧啊,每次回乡,我总是不与舅婆打招呼,总是很害怕见到她,有一种莫名的厌恶,是因为她那小丑一样的形象,丑陋的背影,还是她不断咳嗽不断吐痰的令人讨厌的声音?是的,我是不喜欢她。

逝者已去,躯体不在,可是她的样子却如烙印一般在我心中燃烧。教我怎能忘记?她是父亲的恩人,可我怎么把她当作仇人一般对待?怎么能对她视而不见,厌恶之极呢?父母恩比海深,父母情比山重,父亲的恩人啊,你不就是我的恩人吗?

舅婆啊,我好想念你做的糍粑,好想再尝尝你为我做的饭菜,好想再喝一碗你煮的糖水!

雨停了,我们坐车回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舅婆生前那样的关心我,每次回乡都给我红包,她的心愿就是希望我能自立自强,身体健康。

舅婆,你放心吧,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从悲伤的阴影中走出,迎接清明后的第一缕阳光!

又见你,清明雨上

清明雨雾点点,依惜摇曳着悲伤过往,残破的墓碑遮掩了你一世的神伤。初绽的百合,频频摇晃在微风里,挽幛逝,清风语。你的坟头又多了青枝白草,不如往昔,一把魅离的红伞映着昏黄纠缠迷漫的阴鸷落在你的坟头,浓烈的依稀生出几分煞气,与这悲离的场景格格不入,宛如当年你逝去的凄绝与豪奢的朱门死生难共。

烟雨弥漫的山野,泥泞难行的小路,扶老携幼,一二孤影,跚跚独行,扫墓人的身影犹现,抬头望去,墓地黯然见,而那猩红的伞映衬出你墓碑的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山坡尽头,老者拔尽乱草,摆上几杯冷酒,烧伤一把纸钱,呢喃些许难以听懂的私语,死者已长逝,存者永悲怀;林间小径,妇人梨花带雨话凄凉,折菊寄怀,芦苇飘荡,焚香烧纸换人返;关外村野,壮士携家跪落坟前,湿衣泪满,悲鸣四起,杨柳轻颤,纸钱燃,烟火笼,呜咽泣叹遮碑眼。你的坟头依旧孤影单薄,古桥西颂花残月,那红伞缘谁落下,水流叮咚,悠悠江水沉西岸。

奈何桥边,忘川湖畔,彼岸花开的妖冶,曼陀沙华惹魂恋,散漫的纸钱惹的你流连忘返。清水青衣青石板,你留念那年的芍药芭蕉,你眷恋挥毫只为伊人的阡陌,你不舍满堂哀泣的泪眼,你悲叹人世的意外多舛。

骷髅常想看,孤魂野鬼食纸钱,牛头马面闻香炭,碧落黄泉人相叹,天地一线魂已断,只是那一抹猩红终难怨。

荒烟蔓草萋萋然,灯火阑珊处绝然,东瓶西镜重头放,又是清明雨上时,离索萧瑟,杂草生得正意浓,青烟笑弄戏春风,那抹红越发刺眼,你是否忆起那年的红袖添香,清河幽咽,落暮黯然,烟尽头,清明雨上。

清明想您:父亲

文/何处放

芳草年年绿,又到清明时。清明于我是个伤感的日子,因为对父亲的怀念永远是心底最容易触动的那根弦,稍一拨动就会思亲难耐,泪流满面。时光如梭,岁月匆匆,转眼间父亲离开我已二十多年了。今夜又怀念起父亲,心底有说不出的悲痛……

父亲,在这样的夜晚想您。想您年轻时英俊潇洒的身影、智慧过人的能力;想您温暖的双手和小时候背我时的情景――多想再次牵着您的手行走在老街上,感受您对儿女的无限温情;多想回到小时候依偎在您身旁,感受您那父爱如山的厚重和伟岸。

父亲,在这样的夜晚想您。想您再苦再累那脸上也挂着的温馨笑容;想您那鬓角的白发和为全家老少艰辛操劳、疲惫不堪的身影――多想再次聆听您的教诲和叮瞩;多想再次看看您和蔼可亲的目光,感受您那高大宽阔的形象和胸怀。

父亲,在这样的夜晚想您。想您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操持了十分;想您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品尝了三分;想您对儿女慷慨的给予,对家庭无私的奉献;想您那种对待朋友、同事和亲人都实实在在、真切感人的情怀。

就这样,静静地想您。想您一生中遭遇的艰难困苦、经历的悲欢离合;想您一生中追求的崇高理想、付出的辛勤劳动;想您的无奈与无助、奋斗与牺牲;想您对父母的孝顺、对妻儿的深情……父亲呀父亲,儿女们在心底把您呼唤。尽管我知道,时空无法将我们的心声传到天堂。但我坚信,无论天堂多远,您一定能够听到儿女们心灵的呼唤。

就这样,静静地想您。因为想起您,这个夜晚变得不再寂寞和孤独。父亲,我想为您点亮一盏明灯,远远照亮您归来的路;想为您递上一杯温热的酒,驱散您一路的寒冷。父亲呀,我多么希望上苍给我一个奇迹,能找到一条贯通天上人间的时光隧道,我会不顾一切奔向您,再续我们的父女情缘……

虽然我知道这只是对父亲的一种怀念,是一种愿望、渴求。但我只要能一直这样――静静地想您就好。想您,也是一种对父爱的享受;想您,也是一种幸福的期冀!

清明伤感

文/张玉

又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抬起头,只见窗外白茫茫一片,无数的虚线中偶尔闪过一两个身影,渐渐消失在阵阵哀伤中。

一到清明天公便开始哭泣,望着窗外的情景,想起了那忧伤。

雨中!墓前!一个模糊的身影在哭泣——纤儿的外婆。多美的灵魂啊!却只能被封闭在这小小的坟墓之中!

一个十六岁的灵魂啊!就这样与我们永别了!

纤儿!妈妈没事的,妈妈说过我拥有许多小熊,就拥有许多幸福。她努力安慰着自己那脆弱的心灵,看着病床上母亲苍白无光的面容,心中顿时又没了底,心中思绪万千,想象着一千个,一万个念头。

进入手术室前的母亲,嘴角上依然挂着一丝慈祥的微笑,那双无神的双眼透露出无限的牵挂,远远的看着迷人的微笑消失在尽头……

异常安静,一条走廊,充满了刺鼻的毒药水。亲人是一切真情,都会被埋没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所有的天使都甘愿被折断翅膀,纤儿也一样,不愿被折去唯一的一只翅膀。

闭上眼睛默默祈祷,但上帝能听到她的心声吗?当那扇通向天堂的门打开时,母亲会进去吗?她好困,渐渐闭上了长长的睫毛……

看见那依旧美的微笑,在前方若隐若现,心中的迷惑,妈妈!妈妈!真的是你吗?我一直这样唤着可不管我怎么叫,她都不再理而是离我越来越遥远了……

突然,感到眼前一片光明,睁开眼,原来是个梦。医院里依然是浸着药水的味道,眼前外婆疲惫,红肿的眼角里闪着点点泪花,这便使我有预感,我是不是进了病房。一刹间,时间仿佛停止了转动,空气早已凝固,妈妈……妈,此刻什么也无法阻挡我的泪。

你真的困了吗?你不是说我会拥抱幸福吗?我有好多好多的小熊啊!可她再也听不见了。

妈妈离开后,可怜的天使,不幸的命运夺取了生命的一只翅膀,纤儿不由的走到电话机前,下意识的拨下那个早已流封的号码——父亲

自从爸爸抛下她,离开妈妈后,对父亲留下的只有埋怨和恨意,此刻,她又有些后悔了,寂寞之中上天似乎明白了纤儿的心,电话嘟嘟声回荡在耳边……

怀着忧伤的心情回那幽幽的山林中,下乡里去,大口大口的呼吸这新鲜的空气。

下乡不久便是清明,穿着一袭黑衣来到母亲的墓前。不知何时空中下起了牛毛细雨。雨中!一直的沉默,小雨珠儿洒在脸上凉凉的,在那片隐隐的云雾中,一张熟悉的脸容,微笑着,带着无限的牵挂。

清明过后,天气很好,出现了彩虹……

弹指间,十六岁了,生日的那天晚上,外婆送了一个棕色的小熊给我,把它抱在怀里可以感受到温暖,就像拥抱着幸福,妈妈说过:拥抱小熊,就是拥抱幸福。

漆黑的夜里,点上十六根蜡烛,闪硕着十六个小光点,看上去,真美!闭上眼睛许下愿望,却舍不得吹灭那照明四周的小小蜡烛,突然感到好困,好累,好累……我想我抱在怀里的幸福——小熊掉在地上的那一秒,天边悄然划下了一道奇异的光!

又有一个生命去了那个星星上吗?

可谁也不知道她在人生的最后一个愿望是什么?就这样让它和一个美丽的灵魂一齐涌入地下吧!

清明忆父亲

文/白衣梧桐

又是一年清明。每到这一天,我的心便隐隐作痛。虽然我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论谁也逃不脱,但是,我真的很不甘心。我曾在无数个梦里与父亲重逢。他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活生生在我脑海里,一遍遍倒带。时光匆匆,一转眼,父亲离开我已近18年了。如果父亲还在世,我想他也应该苍老了吧。如果他还在世,我想我会陪他一起经历人间冷暖,替他拔白发,直到他满头白发,我再也拔不完为止。

父亲的手掌很粗糙,我和弟弟就是他掌心长出的两棵植物。他曾用生命将我们哺育和浇灌。他曾用慈爱的眼神将我们沐浴。他曾一遍遍将我们抚摸、亲吻。小时候,我们经常依偎在父亲的怀里撒娇,喜欢盘在他的腿上荡秋千,喜欢他粗粗的胡子狠狠地扎在脸上微疼的感觉……父亲,像一座大山,永远矗立在儿子的心中。只有拥有了父亲给予的爱,我的生命才完整,我的人生才不苍白。

父亲不怎么喝酒,但喜欢抽烟,而且抽起来有时候没个节制。母亲总是会将父亲的烟藏起来,然后去小卖部换成钱。有时候我会觉得父亲很可怜。他对母亲完全没有抵抗力,总是对母亲言听计从。所以,他烟瘾一来就会想办法躲着母亲悄悄地抽上两根烟。好几次,我都碰到父亲躲在厕所里偷偷地抽烟。而且,父亲还会叮嘱我不要让母亲知道。我总会用力地点头,对此守口如瓶。

在我们家,母亲一向很威严,父亲则慈爱无比。所以,一旦有啥心事我都会第一时间告诉父亲。母亲有时候也会吃醋,总觉得儿子爱父亲甚过爱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我也爱母亲,但这种爱更多的是敬爱。而对父亲,则是全心全心的爱,亲近亲切的爱,毫无保留的爱。我至今都会记得父亲曾抚摸着我和弟弟的头,对我们说:“儿子啊,我希望你们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不要像你们爸爸,没读过什么书,没文化,只能靠出卖劳力来赚钱。爸爸赚钱很辛苦,但是,只要你们将来有出息,爸爸就是再苦再累也愿意……”

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几乎从未打骂过我们。当我们渐渐长大,到了读书的年纪,为了供我们读书,父亲不得不外出打工。父亲赚钱很辛苦,每天要在建筑工地上挑砖头,他赚取的每一分钱都饱含着血汗。而且,父亲有时候一走就是大半年。所以,每次父亲回家的日子便成了我们的节日。那时候,父亲每次回家都会给我们带好吃的:馒头、包子、糖果、瓜子、梨……或许,这些食物在今天看来非常平淡,甚至不值一提,但对于那时的我们而言这些便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每当看到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一脸馋相的样子,父亲的嘴角都会上扬,眼神里也溢满了温慈。

谁也无法预料,在我8岁那年,父亲会永远地离开我们。父亲是从一栋高楼上摔下来……那是一个冬天,那年的冬天特别特别寒冷。为父亲守灵的那个夜晚,母亲往我鞋子里垫了厚厚的鞋垫,可我仍然觉得冰冷,从脚尖一直冷到心里……

父亲,一个让我一想起便泪流满面的字眼。清明复清明,我知道只要我还在这世上活着,对父亲的思念便会永恒存在并将日益浓厚。失去父爱的我,生命因此残缺了一大块。然而,我知道我并不孤独。因为,父亲的爱一直都在。父亲,儿子想你了。此刻,您坟头的青草又长起来了吧。今年过年时,我才给您拔掉的呀。时间真是熬人啊。也许,只有好好地活着,才是报答您养育之恩的最好方式了吧。若有来生,父亲,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儿子……

柳飘清明时

文/彭辉

又是一年清明时,迎风飘摇的柳树随处可见,让人欢喜,让人忧伤。

儿时的眼中,清明就是点开春天的爆竹,花草疯狂的招摇,多彩异常的活动,即便南方少了寒食节,但祭祖扫墓、家族聚会、农事准备等活动也把这段春光搞得热热闹闹。扫墓归来,母亲总会沿途采撷一种叫清明菜的植物,而我总会攀上树丫,折取几条柳枝,然后绕成一个圈子,扎上野花,自己戴上,也给母亲戴上。回到家中,母亲便把清明菜洗净,和着米粉弄出香甜可口的清明粑,满嘴是春的清香。我自然是朗读课文,感觉这个时节最多的文字也是关于春天的。吟咏间总觉得春天是如此美好,人生是如此快乐,为什么会有这么悲戚的祭祖活动,没有人给我解释,只好放下书本折腾起柳叶花冠来。玩腻了,就把它们插在门口的空地上。

年复一年,门前的柳枝居然长成了遮阳的大树了,族人们总会在夏日的黄昏围坐而谈,张家长李家短的,不时还有哈哈不断。清明扫墓依旧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功课,母亲在家准备祭祀用品,我也不再有儿时的调皮,断然不会再去折柳枝玩耍。看着嫩嫩的柳叶冒出,忆起柳树下谈笑风生的长辈一个个撒手人寰,忆起追逐嬉戏的儿时伙伴已各奔前程,顿时觉得文人喜春惜春的情愫是如此贴切,倒也更喜欢对柳树意境的琢磨了。常说世有八大柳:连绵千里,绿如帷幄的“左公柳”;折柳赠别,离愁别绪的“灞陵柳”;旧情难忘、衷情难诉的“沈园柳”;青春易逝,落如烟花的“章台柳”;年少多情,相思漫漫的“宛溪柳”……这些大都是表达离别之悲,上了年岁便知其中滋味。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春天,母亲的病情恶化,境况一日不如一日。常常听到她在床上翻动和痛苦的呻吟声,当我闻声而去时,她却说是床板不平稳,给我展示的是满脸笑容,好似门前的柳树一样欢快。毕竟精神抵挡不住病魔的折腾,母亲自知生命已走向尽头,有点迷信思想的她对我说:“孙子过了清明节才满月,那时才能送葬,添了孙子也可安心地走了,坟边可以栽一些柳树,今后来扫墓时也不寂寞。”没想到母亲真的是坚持到清明节,离我们而去的正是孩子满月的第二天。世人常以柔弱来形容杨柳,殊不知柳却有着非同寻常的韧性,而且生命力极为顽强,《埤雅》说它“纵横颠倒植之皆生”,我想母亲也是有着这种韧性的人,至少是带着一种信念与病魔较量。

母亲的人生何尝不是柳一样的柔和而坚韧,在我五岁的时候,母亲便因一次车祸而成为半瘫痪,但她依旧用那颤抖的双手为我洗衣做饭,深知家庭收入单薄而负担又重的她往往去菜市场买最便宜的菜一瘸一跛地带回家,这或许是童年乃至少年时最不愿提及的事。也曾有人介绍能有效治疗瘫痪的医院或偏方,满怀欣喜的母亲脸上一笑瞬间又转为平淡,说自己这病也没啥医头,把钱留给儿子读书才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当我面临读技工学校尽快就业和读高中升大学的两难抉择时,唯有母亲坚持让我多读书,即便不治自己的病也不能放弃。在外求学和工作,每每打电话回家时,她都说自己很好,不用挂念。母亲去世后,父亲才道出了她饱受病痛折磨的痛苦,倘若到医院检查,多半是让人恐慌的癌症,只是她坚强地活着,因为有妈才有家。

按照母亲的遗愿,我在坟墓旁边种上了几株柳树,每到清明时节。迎风飘摇的柳枝悄然拂面,犹如母亲勤劳温和的双手在抚摸着我。调皮的儿子欢快地叫我给他折柳枝、弄花帽,如同我小时一样感受不到清明的哀愁和生命的强大。

又是一年坟上草

文/海棠依旧

清明前后,照例是要为已故亲人扫墓和祭祀的。我的曾祖父母和祖父是在1949年前过世的,所以坟在老家的乡下;祖母和父母的坟在城郊的山林里。每年到清明,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要去为亲人上坟。我的儿子在3岁多时离开我们,如今算来竟逾十六年,我很少在清明去看过他,想起来我很惭愧,作为父亲我没有尽到责任,多少悔恨留在心头,永远不能尽释。

我的曾祖父母其实并不是我爷爷的亲生父母亲,是爷爷的养父母。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告诉我,爷爷的亲生父母早逝,留下爷爷兄弟两人,爷爷为弟,哥早逝。祖父(爷爷)自幼被曾祖父母收养,曾祖父姓曾,我是知道曾祖父名字的。近十多年来,每到清明我们都是去给曾祖父母上坟。我自己的亲曾祖父母的坟,据说在老家的家族祖坟山上,可惜已经找不到了。

父亲在世时,自己出钱出力修族谱。我以为这是父亲为我们后代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让我们及后代知道自己的来历。小到一个家族如是,大到一个国家也然。父亲在离开政界后,一直从事我们县的县志编撰工作,积累大量的地方史志资料,这是留给地方和后人的一笔宝贵议论财富,作为子女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和继承好。

母亲是先父母过世的,已经快九年,父亲已离开我们近五年。时间就这样飞快的流逝,我每天都在痛苦中生活。有父母在的时候,自己是自由和快乐的,是无忧的。记得自己成家离开父母后,那时每天有一份牵挂,总是在牵挂父母的身体和饮食起居,夜里怕听见电话铃声,怕父母亲身体不好,渐渐的牵挂变成担忧,每天都在一种担忧中生活。

父母离开我后,没有那种生离的牵挂,也不担心夜晚的电话铃声。从那时起,我就似一个没有父母的孤儿,我的心再也没有了依靠。空空的、寂寂的、冷冷的,心里有话不知向谁诉说。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抬头去望父母那归宿的方向,变成另一种牵挂,这是一种更凄零,更痛苦的牵挂,这种牵挂变成长久的思念。这种死别的痛苦撕心裂肺,时日越长,痛悔越深!

每年清明去给父母亲上坟,眼看父母亲坟上的草,一年又一年,一岁又一岁,一枯又一荣。感谢小草啊!看到这些熟识的小草,是你们在那里长年经月地陪伴我的父母。小草随风飘摇,那风声就是歌声,那飘摇的身姿就是舞蹈。清冷的山间里没有子女在身边的日子,我知道父母是何等的孤寂。

父母在世时,我每次回去,离开家时,我最怕看到父母的眼睛,那种期许的目光,是不仍离别,是盼早早归家。写到此刻,我已是泪流满面,没有父母在的日子里,我就仿佛是父母坟上那凄风苦雨中在人间里生存的小草,在这纷繁的尘世中显得孤寂和无助。

清明是思亲的日子,是伤痛的日子。人生是何其的短暂,可是在人生中,有很多的欢乐和痛苦相陪伴。在亲人在一起幸福的时刻,一定要懂得开心,在失去亲人后痛苦的时刻,一定要放声痛哭流泪。只有用泪水来祭拜亲人,用思念来怀念亲人。即使不是清明的日子里,我也无时无刻不思念父母亲,还有那在世仅存3年多却没有一天童年欢乐的儿子。

清明 追思

文/杨光新

父母去世早,每年清明节,在外地工作的大哥三哥两家人都要回凯里挂青,这也成为我们兄弟团聚的节气。我家兄弟四人两个在凯里工作,两个在平坝县工作。

父亲是镇远人,母亲是平坝县人。民国时期,父亲在平坝结识母亲,并带回镇远成了家。此后几十年,由于交通不方便,家境贫寒,母亲一直没有回过平坝老家。后来经过在平坝工作的大哥的努力,母亲终于回到平坝老家,与久别的姐姐重逢,到我早已去世的外公外婆坟前烧香叩头哭泣,了却了几十年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父母在世时,每逢春节,在平坝工作的大哥三哥两家人都要回凯里与父母团聚。父母去世后,我们兄弟四人每年就改在清明节团聚了,大哥三哥工作再忙,也要赶回凯里挂青。

母亲离开我们四十年了,父亲也去世二十七年了,然而我依然时不时地与父母在梦里相见。父亲出生于辛亥革命的1911年,一生经历坎坷,童年在氵舞 阳河学打鱼,青年走南闯北学厨艺,在平坝县学厨艺时认识我母亲。解放后,父亲被安排到镇远行署师范学校工作,在食堂做厨师。1956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不久州府从镇远搬迁到凯里,父亲也调到凯里师范学校担任厨师长,我们一家也从镇远县城搬来凯里居住。

父亲是凯里有名的厨师,一生热爱厨艺,崇敬厨艺,把厨师职业当作一生追求的事业来做,精益求精,仅豆腐就可以做成几十种美味佳肴。父亲曾经向我大哥说过他的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红军长征攻占遵义时,父亲在贵阳一个军阀家做厨师,同厨中有一个是中共地下党员,他接到地下党组织的指示,为红军秘密筹集粮食。他看我父亲为人正直,讲义气,就动员我父亲帮助他一起为红军秘密筹集粮食。后来,那位地下党员跟随红军北上抗日。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才知道那位同厨是地下党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凡是州里召开大型会议,都要抽调父亲去主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做菜的品种较少,然而,无论什么菜料,经过父亲的加工烹制,都能色香味俱佳,客人吃了后,往往赞不绝口,纷纷打听是哪个厨师做的。在那个劳动人民很光荣的年代,父亲备受人们的尊敬,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学生遇见我父亲,都很客气地招呼:“杨师傅,你手艺高,做的菜真好吃。”

解放后,母亲被安排在镇远城关的集体豆腐社工作。父亲调到凯里工作后,母亲为了照顾我们四兄弟,辞去工作来凯里做家庭主妇。由于父亲工资低,母亲就在家里给别人带小孩,换一点报酬补贴家庭生活。后来,凯里师范成立托儿所,母亲就到托儿所做临时工。

记得我小时候,有两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对我一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一次放学后我跑到学校食堂,父亲的一个同事看见我饿得可怜,就随手拿起一个刚出笼香喷喷又白又大的馒头给我吃。我欣喜地刚一接手就被父亲看见了,一巴掌打过来,一边夺走我手里的馒头,一边训斥道:“你这不懂事的孩子,公家的馒头不能随便吃。”我又痛又委屈。那位同事解释说:“我看孩子饿得太可怜了,回头算在我的账上。”父亲说:“谢谢你的好意!但孩子不能惯坏。他这次得了,下次又来。”从此以后,我就不敢去学校食堂,也懂得公家的东西是不能拿的。

另一次,父亲结拜的两个兄弟从老家镇远来,父亲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好久没有闻到猪肉的香味了,馋得我直吞口水,等不及父亲宣布开饭,我就迫不及待地伸手夹起肉来吃,被父亲把肉从我的碗里夹回去,还被拍了一巴掌:“你这不懂规矩的孩子,客人都还没有吃,你怎么就先动筷子了。”我委屈得眼泪直淌。客人劝道:“孩子小,不怪他,随他去。”父亲说:“这可不行,惯坏了,长大就更不懂规矩了。”这以后,我就知道家里有客人,必须等客人先吃,小孩才能动筷子。

不敢说我的家教有多好,但是我们兄弟四家人都本分做人做事,个个平凡而健康快乐。这与父亲平时对我们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父母的坟墓埋在凯里城郊不远的山坡松树林里。每年清明节,我们兄弟四家人在大哥的带领下,拿着锄头、镰刀、铁铲来到父母坟前扫墓,把坟头和周围茂密的杂草割掉,整理排水边沟,将坟墓周围打扫干净,用帕子把墓碑擦洗干净;砍来一根拇指粗的树枝,把兄弟四家买的四挂白飘纸系在树枝头,插在坟头上,然后依照习俗惯例,兄弟四家人一一在父母墓碑前跪拜叩首,寄托我们的思亲之情。

挂青结束后,兄弟四家人在一起聚餐,也是亲情温馨交流的美好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