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红豆散文

2022/12/05好文章

红豆散文(精选12篇)

当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

文/若清浅

“可是我,有时候,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

—— 题记

陌上的花枯萎了,黯淡了一季芳华;心头的红豆轻谢了,缠绵成一道伤口……

桃红柳绿,最是芳华的时光,一个人、静静的走过。满城芳菲尽,漫天的花雨中,独立于花间树下,抑或是静静的行走。

从不害怕孤清,害怕的是、路的尽头没有人等我。未知的旅途,会有人与我携手而行吗?然后,等到风景都看透,携了手,一起去看细水长流?

人世间有种距离,难以逾越。相守在同一片蓝天下,天涯尽处,却用你的一句“早安”陪自己吃晚餐。伤感,有吗?期盼,有吗?失望,有吗?……都有。难以言说的痛。

是谁说过:“有情人天涯咫尺,尽是白头。”曾经,我是多么喜欢这句话,浪漫而唯美。曾经,傻傻的以为,只要是真心相爱的人,两颗心便不会为距离阻隔。

而今,方知,距离真是个折磨人的东西。爱情,最大的考验就是、距离。

当两个人身处不同的生活环境,渐渐的、便无话可说了。那天,你跟我说,不要再联系了,我怕我们经不起时间和距离的消磨,渐渐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却因着这句话,试着消磨去我所有的脾气,以及对你的不信任。

我的心伤痕累累,飞越了万水千山,紧紧牵系在你的身上。思念却逐渐腐朽在流年里,黯淡了所有的光华。它慢慢凝结成心头的一颗红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灼灼其华。而今,消融成殇,熬成了一泓苦水。

漫长的别离里,思念,是一味毒药。融入骨血,肆意地侵蚀着快乐。怕是此生,再难痊愈。伤怀了,疼痛了,却放不下。

然,千里之外的你,有着你的追求。不求你懂我的无可奈何,不求你感知我的眼泪,甚至不求最终与你同行。

因为,我爱你,与你无关,那只是我自己的事情。至于你,爱与不爱,交予时间去证明吧!不奢求、不强求,随缘便好!

思念成殇,眼泪肆无忌惮的静静流淌。你是我的尽头,我却不是你的归期;你是我的伤口,我却是你的无关痛痒。

细水长流春如旧,人空瘦,又是一季韶华倾负。柳拂小楼,心期白头,凭添许多愁。最不屑,那一句、但愿人长久。谁人解,这一曲相思红豆。

后记:

阳光,懒洋洋的,有点迷离。依然很想你,有点痛、有点凉。

别逞强,痛了就哭,累了就放下,心碎了就遗忘。以后的日子,好好过。“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可是我……”

深山里的红豆杉

文/谢飞鹏

一条清澈的小河从苍茫群山中蜿蜒而来,小河两岸,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屋掩映在参天古木和高耸翠竹间。青山静峙,云天高远,那些红瓦白墙显得格外静谧。

这个地方叫长水,地处九岭山脉中部的武陵崖下,如今已被辟成休闲养生胜地。除了山水秀丽、环境清幽之外,最令人惊叹的是随处可见红豆杉。它们或守护在屋前屋后,或伫立在道路两旁,更多的则是长在山上。这些红豆杉,有的才开始生长,有的则成了参天的巨木。据当地人讲,这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不下40万棵。有这么多的红豆杉,空气自然格外清新。因而小村虽然处在深山之中,但前来休闲养生的游客却着实不少。

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有250万年的历史。它不但是天然氧吧,能很好地净化空气,而且是天然的抗癌植物,因为濒临灭绝而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红豆杉稀少珍贵,现在不少地方专门进行培植。由于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培植一棵很不容易,因此成片的红豆杉就越发显得珍贵。

我看过不少红豆杉,但不是在公园里,就是在盆景里。公园里的红豆杉很高大,不过都钉上了标牌,被重重保护起来,和人隔着距离。而作为盆景的红豆杉则小巧精致,除了净化空气,更多的是为营造尊贵的气氛。长水的红豆杉则不同。无论是生长在深山中,还是屹立在大路旁,亦或是守护在农家人的房前屋后,都是那么纯朴自然。它们吸纳着山中的朝烟夕岚,沐浴着四季的阳光雨露,吐溢出无限的芬芳香醇,使这个山庄处处呈现出清净,时时浸染着爽朗。

长水的红豆杉虽然珍贵,但这里的人从不打红豆杉的主意。他们悉心呵护,不会损坏红豆杉的一枝一叶,因此每一棵红豆杉都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在红豆杉山庄旁边,有几棵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的巨大红豆杉。当地人说,这几棵红豆杉有上千年的树龄,有如村庄的守护神。如今,这几棵红豆杉成了长水的标志,凡是到这里游玩的人,没有一个不在它们下面留影纪念的。

我羡慕这里的村民,能和如此多的红豆杉朝夕相处。当然,我对他们更多的是由衷敬佩,当别处把红豆杉当做可居的奇货时,他们却默默地守护这片世代传承的山林。其实,他们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也融进了这片山林,融进了这一棵棵红豆杉中。

因势而吟

文/小黄平

初时雨点虽大,但属过云雨,雨势渐大在十多分钟之后。这是我多年的望云经验。所以,下午冒雨上班。到了办公室,雨成稳势,缓而有力。十几分钟后,雷声隆隆,风狂雨骤,房顶上有冰雹声,门口的走廊上,冰雹斜飞,响起了一阵嘿哩咣啷的声音。要不是门被拴定在墙上的钢钉上,早就随风碰撞而关上了。

窗外的花椒树,冬青树不由自主的狂舞起来,那阵势,有腰折的危险。好在这几棵树后有山,前有房。不然的话,很难经得起折腾。这几棵树,要是会说话,在平时,它们会埋怨这房挡住了它们东南面部分的阳光,后面的山又挡住了它们西北的阳光。可没曾想,在这生命被威胁的风狂雨骤时刻,这样在平时很苦逼的环境,却为它们提供了不可低估的保护。

才下午三点过钟,天就像快黑了一样。可见雨势还在强蓄之中。不一会,雨声哗哗,天地一片迷茫。房顶上的排水管,飞注而下,茫地四溅,声响如雷。

这时候,我担心起我院中的那三棵树。一棵是手干粗的冠状如伞的桂花,两棵“雌雄”各异的另行小于手干的红豆杉。桂树的柔红韧性好,经这么一场恶风暴雨,到还没见有啥损伤。红豆杉,因一棵培育者被人为的断过树尖,想育成盆景,所以枝繁叶茂。加上在泥肥土厚的花池中,与大花盆中那棵同价购栽的相比,长得粗大得多。花盆中的红豆杉,从小汉经受过磨难,算得上自然生长,总体上呈显一副挺拔的男子汉形象。虽然我的房子挨着一座山,但院子西晒。东来的阳光,因为街东边的房子遮挡,早上初升的阳光难以照到。但只要天晴,早上八九点钟到下午太阳落山,我的院子就是阳光普照的地方。自从花池是的两棵树枝繁叶茂之后,太阳偏西,在院子的石桌上就餐前,喝上杯小酒,凉风习习之中,真是一种享受。

可树大招风。今天,如此的狂风暴雨,我院中的树,特别是花池中干粗枝繁的红豆杉,在风品浪尖上,更是首当其冲!能保得住么。当我下班回家,母亲抢先告诉我,她在书房看到院中花池里的红豆杉,在狂风暴雨中,树颠差点着地,她担心树会被吹断。结果没从树腰或树根断。

雨完全停后,我开了院灯去看。除了桂花树,两棵红豆杉都歪了。再仔细看,花池里的红豆杉,顶部五六寸后,又被斯裂成两半。树身倾斜到七十度左右。我找了把大剪刀,把被折断后还耦断丝连的枝桠剪了。同时用一个坏了的不锈钢衣架把树身架正。我拿手电筒看,板结得像岩石一样的根部泥土,居然松了,松得明显。树是折了枝桠,坏了顶部。但是,在这场风暴中,它的根泥被强行松动后,也许更有利于它今后的恢复和成长。

我还发现,这树受损,与葡萄藤的缠绕有关。因为这藤让树的枝桠失去了随风起舞的灵活性,增加了它被风挟持乱舞的机械性。特别是这藤缠住顶部,并且叶片大而茂盛,致使顶部折裂速度加快。事已至此,我才后悔早先不该对这葡萄藤的怜惜。

巨大的花盆中的那棵挺拔的红豆杉也歪得也不少。好在它的枝不繁,叶不茂,损伤不大。就像一个为人懂得谦让的人,在任何历史风暴中,都不易遭遇大不幸一样。可这棵树,不能像花池中的那棵可以采取支撑的办法校正。要想校正,只能将它彻底从花盆中挖出来,重新栽种。可这样就肯定会影响它的生常生长。妻说,要是再建个花池,把这棵也栽到泥肥土厚的花池中就好了。可我说:“等到将来有一天,这树不再名贵,人们对这种树不再惦记着如何占有时,让它们回归到大自然,那就更好了!”

种一捧红豆,把思念埋在土里

文/东月

文/东月

又是一季浅秋,时光荏苒,一季署夏又在不知不觉中走过,匆忙的脚步,还没使人回过神来。

夕阳是好,再美也已近黄昏,多少有些苍凉,村子里的百年银杏,叶子也已由青转黄,我并不认为秋天就只属于收获,至少在我眼里,我不是得到了很多,而却已失去了太多。

淡淡的伤感情绪,像是幻化成的万千缠丝,紧紧裹住那一抹单薄的身躯,使人窒息,天气还未转凉,我却已感受到了一丝心凉,多少有种“枯藤老树昏鸭”的感觉,季节的转换,我无法改变,而我选择的这种逃避,是否就真的正确?

分手在这个季节,一点也不好玩,真的,我好累,无法猜透你的心思,我唯有把自己的心思,透过笔尖,写成千百文字,让文字插上翅膀,飞向远方,我相信,它会到达你的面前,带去我对你的问候,也替我向你讲述,对你的情愫,从未消散,对你的思念,还在蔓延。

亲,请允许我再一次这样称呼,一年了,分手已有一年,你对我说,永远不可能再接受我,你做到了,可我说的不再想你,至今还未做到,年少的无知,伤了你,也苦了我自己,试想,曾经那么相爱的两人,若不是我的任性,是否,我们也能像其他情侣一样,走向婚姻的殿堂?

种一捧红豆,把思念埋在土里,眼不见,是否就真能如愿放弃?谁想,生了根,发了芽,对你的思念,早就刻在了骨子里,这一世,恐怕再也无法抹去了吧!

还记得,那一个漆黑的夜晚,路上早已没有汽车的影子,我们相依一起,只能步行回家,牵着你的手,走过多少路程,至今已记不清,只记得,两人都已精疲力尽,你没有一句埋怨,我说我背你走,你说你太重,但最后还是怮不过我,虽然没背多少的路程,可是,其中幸福的味道,你知,我也知。

还记得,那年夏天,我从上海回来,凌晨四点多,纵然万般不愿,你还是第一时间赶来接我,这一切的一切,你的好,你的温柔,你的贤惠,我都默默铭记,也默默感动着。

伶仃九泉挂相思,

寂寞百载谁曾知;

三世回眸两相忘,

几成追忆几成知。

曾经相爱的恋人,最后终抵不过宿命的安排,你的离去,是我今生最大的败笔,遗憾的是,当初没有对你好一点,对你的亏欠,恐怕今生再也无缘补偿了吧?

如果愿意,累了,就请回到我身边吧,至少可以给你一个可以依靠的臂膀,我,一直都在等你!

qq:164772957

人生若只如初见

文/漆丽芳

前日,十年未见的老朋友送我一本书《人生若只如初见》,只因当年在他眼中的我十分喜爱宋词,却不知光阴如梭,曾经读诗的女子早已将那份心境散落在尘世繁琐中。今天,终究抵不过书名的诱惑,读完了全篇,喜欢安意如那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唯美的故事。她带我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应,感应诗歌、感应诗人、感应诗心。

“人生若只于初见”,出自于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全篇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句话是点睛之笔,让人一见之下,不禁幽思婉转,如烟袅袅。读到“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不禁想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玉环像那紫霞仙子,意中人是绝世大英雄,有以天下相赠亦不皱眉的疏豪,可是,料到了绚烂的开头,谁又见得到那命中注定的结局?玉环不知,是以长恨。“若,人生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书中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书中的词句都是佳句绝唱,再读之下,仍不免让人久久沉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从金庸的小说中,这句词已广为人知,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来历。元好问在路上遇到一个打雁的人,那人说:“我今早捕到一只雁,已把它打死。另一只本已逃出罗网,竟悲鸣不肯去,后来撞到地上自杀了。”于是他向猎人买了这两只死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岸边,堆起石头作标志,称之为“雁丘”并写了一首词,就是流传至今的“雁丘词”。葬雁成丘,是一双雁的贞烈感动了一个词人,一个词人的感慨问住了我们所有人!问世间、情为何物,值得用生命去等待和交换?我们无人可问,也无人可答,爱情是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不久前刚看《东坡逸事》让我知晓了王弗的故事,再来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一如初读般的想落泪,爱要爱得这般豁达,明亮,九曲柔肠,所以,他十年后还记得王弗在小轩窗下梳妆的情形,在她的坟前默然落泪,无处话凄凉,这样的爱,深重,纯粹。读《江城子》,读破苏轼一片心。

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一直仰慕王维的才华,不知道红豆背后原来是关于昭明太子萧统和民间女子慧娘的爱情故事,离别之时慧娘取出一物放在萧统掌心:“昔有妇人滴泪成血,化做相思豆,今以一双红豆付君,若君早归,妾当免于此厄,不然,日后见豆如见人吧。”“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再聚已是红颜零落青草稀了,萧统亲手栽下两颗红豆,数月后因相思薨逝。数百年后,这两株红豆树倏然合抱,树干并为一体,上枝仍分为二。唐人王维见此树心有所感,作了流传天下的“红豆诗”。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以为是有情人之间含情脉脉的誓言,其实它是忧伤的。这出自《诗经》的《击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一个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一个征夫和妻子之间的爱,“我是如此地眷恋这人世,虽然它有百般的疮痍,虽然我无法完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可是,此刻如潮水般侵袭我脑海的全是属于你一个人的记忆,我如此清晰地记起,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拉着你的手,对你许诺,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试问,读到这样的句子,有谁能不为之心动呢?

安意如笔下的人物,形象潇洒而丰满,在她的笔端,我仿佛看见那些美丽的女子,她们真情至性,俯仰低歌;看到那些才子志士,他们翩然出尘,青衫磊落,或激扬人生,或挥洒文字,辗转千年,走到今天,走入我的心田。我想说,诗或者词,她都是懂得的,她把她的懂得写出来,然后我们看到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

天缘下,吟唱一首红豆的情歌

文/布衣书生

异乡的夜,总是冰冷而漫长,就在这个一枕无绪的晚上,孤寒交迫的旅人,踏着夜风的脚步,默默丈量着寂寞的伤。

心,枕着亘古的月光,于一阕残词中徜徉,古老斑驳的文字,一如神秘的经卷,将轮回又轮回里的心伤,千年传唱。

那些个情感的命题,那些个相思的经语,透露着金属的气息,千百年来,竟不知埋葬过几多善男信女的欢笑与泪光?

人说,地狱的上面是人间,人间的上面是天堂。我们记不得,那十七世轮转的流光下,有多少痴爱,已成永远的情殇?川流不息的南北路上,折柳相送的长短亭边,至今,还有多少离恨,依旧绵长?

太多的时候,我们哪怕已被命运这孙子折腾得心力交瘁,遍体鳞伤,却总还要于宿命的天书下,选择着皈依于臣服,面颊上只有泪光,却无法反抗。

或许,是我们太过于软弱,或许,是我们本就无法坚强,或许是畏惧悖逆下生死轮回的惩戒与责罚,又或许仅仅因为惧怕忘川逝水里,那一碗断魂忘情的汤?

此刻,任灵山的梵音在手机里浅吟低唱,空灵的静寂中,我将身姿站成了屹立荒漠沧桑的胡杨,抹着千年相思的泪水,带着天缘能否眷顾的迷茫,深情而忧郁的眸子,始终凝望着远方的远方。

行一场天涯孤旅,将一帘相思拉长,借一缕异乡的冷风,把午夜的风铃摇响,清脆的铃声,谱上空灵优雅的调子,让跳动在我脉搏流淌在我血液里的音符,化为海角天涯相思两端那永恒的绝唱!

世事繁华若梦,怎奈人生几度新凉?

此刻,离恨天上,冷月将沉西南,书生纷乱不堪的心绪,宛如一只迷茫的孤鸟,披着夜露,顶着寒风,在冷寂冰凝的相思中流浪。

山之巅,海之湄,江南烟雨中,无眠的孤枕上,无论书生身在何方,有伊的地方,都是我日里夜里魂系梦随的风月场。

当一支生花的妙笔,奔走在苍茫的诗笺上。那跳跃于文字间的灵,便一如伊那纤细灵巧的手指,又在远方的远方,与我轻和着情妄的宫商。

凄美悠扬的琴声,慰藉着我旅途的寂寞,也在抚慰着天涯另一端的心伤。

或许,它还可以唤出隐逸于云中的圆月,挑出君临天下的灯盏,为今晚迷离阴霾的夜空,再次披上皎洁的光芒。

醉眼凝神,眺望天边黑色的云朵,冷风轻送,夜云幽幽,一泓相思宛如浩瀚的星河,那不息的河水,依旧流淌着红豆的情歌。

万物沉寂,夜鸟凄凄,时隐时现的月光,点缀着心乱如谜的暗夜中,那些难消的神秘与凄凉。

苍茫的夜色中,我对着自己的影子喃喃自语,影子也似是在学着我的模样声声叹息。

墨砚里,诗笺中,小心打捞着灵犀间伊那些微的呼吸声,无梦的晚上,我无法将你靠近,嘴角的半支烟卷,又怎能抚慰这场相思难偶的凄凉。

于魄冷魂清的痴念下,再斟一杯消愁的浓酒吧!让你的名字,于一盏醉我莲台的琼浆上徜徉,将我执着的遥想,放牧于西南的冷月,泪光中,不知能否寻觅到那一抹青黛的烟雨江南,勾勒出遥远的深闺里,伊那被相思老酒熟醉了的模样儿。

爱如红豆

文/清心居

偶的故乡在北国,偶的情乡在南疆。除了对南国的芭蕉夜雨之声恋恋不舍,还有那南国红豆的纤手挥捉……一曲曲那缠绵心肺的恋歌,一枚枚那胜似相思的相思豆,至今时常仍闪现在眼前。继而,它也就成了当年众多南疆将士的永恒恋歌。

南国红豆,是我国南方的一大自然特产。据相关的史料上记载:它属于豆科,并有多种。我国岭南以蝶形花属的软荚红豆和含羞草属的海红豆多见,均系落叶乔木。羽状复叶,种子小而圆,红色光泽美观,又称相思子。其树,称相思树或相思木。

另据晋干宝《搜神记》载:宋康花夺其舍人韩凭之妻何氏,夫妻皆自杀。两冢相望,宿夕之间,冢顶各生大梓木,旬日长大盈抱,两树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一对,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宋人哀之,因号其木为相思树。

笔墨之时,也让偶的相思细胞顿然而生,即时不由地想起了我国唐代大诗人--外号“诗佛”的王维的着名诗篇,即:“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也随即附上他的另一首相思的诗,即:“独坐幽笪里,弹琴复长嘨。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至此简说几句关于王维的趣事,即: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他也是我国古代盛唐时期诗坛的第一把交椅。同时,他也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提起相思豆与相思树一事,在当时的硝烟四起的南疆,真可谓是人人皆知也。参战的将士们心中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如若能够活着走下战场,并带上一枚红红的相思豆归乡,那将是心中无撼事是也。

记得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1986年),反映当年老山战场上情况的影视作品《雷场相思树》,曾影响和教育了许多许多有爱国心的仁者智士……今天回首之,令人感慨万千。也可以用二个字来概括之,即:真实。

相思树,相思豆,不仅仅是因它那闪闪发光的身影与它那如此可爱的名字,更因它在当时如此诉说出了无数前线将士们的内心写照。即:硝烟战火瞬间、战斗小憩之时,思乡恋乡的内心情感,能够在见到或想到它的瞬间,内心中的情感得到抒发或安慰……

回眸瞬间,远远望去……硝烟散去,月光溶溶。株株相思树,棵棵相思心;窜窜相思豆,耳温余情存。看--它那红红的外衣,柔情的躯体。瞧--它那闪亮的回眸,渗透出温情似水的恋意,伴随着硝烟中的勇士们,抒发出无穷的爱国之心、爱人之情……尽情地在用自身的鲜血表白着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的爱恋之情。

红豆生南国,相思南疆寸土心;情发几回首,惟有真挚长久情。超越时空,红豆情飞赤子心;记忆温暖,激情仍存热血中……

细细回味,细细感受。在那无数红红的相思豆的背后,折射出无数无数当年前线将士们的热血之心。即使有些人倒下去了,但那棵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实实在在的相思豆,胜似万金难买。

可以这样去形容,那就是:红红的相思豆,在当年的老山前线将士们的心里,它是如此的伟大与美好的化身。我也相信每一个有此经历的人们,在他(她)们的一生中必将是最为美好的时光。

相思树,相思豆。在无数的前线战友们的心中,它绝不是一种植物,而是在此基础上被前线将士们的内心情感神化了的一种向往与期盼……因为,那是在鲜血流淌之时而塑照出来的心中神圣--灵魂之所。

想起相思树,回眸相思豆。忆起相思情,回首相思恋。那是热血与忠诚的组合,那是激情与温柔的揉磨,那是心灵与思想的碰撞,那是苦恋与情丝的绽放……

红豆,相思引

文/一线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朝诗人王维这首流传千古的《相思》多少年来,深深地印在脑海,一直记得,不曾忘,不想忘,不能忘。

在认识它的时候,还是如花似玉懵懂天真的年纪,那时的眼里,什么都是好的,天是蓝的,花是香的,草是绿的,人是美的,无忧无虑,仿佛空气中的所有都那样芬芳,那样美好,长大以后,才发觉那时的想法几多幼稚。人世间的种种,一切一切这时都将随之滚滚扑面而来,让你知世事,知烦恼,知相思。

说相思,唱相思,念相思。然,相思到底是什么呢?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是牵挂;“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相思是心痛;“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相思是痴迷;“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相思是惆怅;“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相思是入骨情深。

相思是风,时而柔时而猛;相思是倾心后的坐立难安茶饭不思;相思是一份心跳加速的等待;相思是可以让你在刹那间品味千愁万绪跌宕起伏的滋味;相思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奈;相思是有那么一个人,你愿为他(她)倾尽所有。

古时,以红豆寄相思,传相思。想来,古人也知浪漫,没有说的那么呆板,若呆板,怎会有这么多千古名诗名句流传,怎会有诸多佳话,怎会有红豆相思来。不知为何,莫名就喜欢古代,喜欢一切古风古韵的东西,也许自己骨子里就有古人的气息。多少次在想,若是可以,若是可以就让我回到那个遥远的时间,去感受一下,去领会一番那个时代的气息。

一直很喜欢江南,烟雨江南,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在我的记忆里,仿佛融合了所有的诗情画意。

依稀间,眼前似出现了梦中曾有的场景:几世纪前的古烟雨江南,黄昏,古镇,小船,岸口,油纸伞,倾国倾城的女子,温文尔雅的男子,如诗如画。只不知为何两人周身淡淡忧伤围绕,瞧,他们怎么了,教看的人好生不忍,近了,看那倾城女子举着手,掌心放着一颗红豆似要给那男子,才道原来,二人是在依依惜别,两眼交汇处,似有千言万语,却无法说出口。是他们眼中浓浓的深情吧?是他们浑身的情切切意绵绵吧?不然为何,我怎么好像读懂了那男子眼中的话:吾爱,定等我归来,怎么好像读懂了那女子眼中的话:君可知,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似水流年,多少个春秋冬夏,如今,我早已忘记了很多很多,忘了某个瞬间的极度委屈,忘了如玉年华里无忧无虑的笑,忘了某年某月的可笑故事,忘了生命中曾念念不忘以为此生也不可能忘的人。然,这首《相思》这么多年,不论世事如何变迁,却仍在脑海,在心间,在记忆深处,从不曾忘。可叹,时光,费解的时光。

一颗红豆。

两地相思。

一段佳话。

思念是一种生活方式

文/陈思呈

朋友中有一对小夫妻,恩爱得令人羡慕,用我们家乡的话说,像锣鼓和槌,其中一人出现的地方,必能看到另一个。

有一天,是妻子的生日,晚餐上说起谈恋爱以来,丈夫送给自己的种种礼物,如数家珍——也确实是家珍。那些零零碎碎的礼物,就是一种宣言。宣告一个人的生活里愿意更多地留下对方的痕迹。

那些甜蜜的礼物中,有一串红豆手链,戴在女孩手上。红豆是相思最好的信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但是,我非常煞风景地想到,这首《红豆》,其实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也许是流传过程中的笔误,总之,“愿君多采撷”这一句,被写成“愿君勿采撷”。我记得初看到时心里一动,“多采”和“勿采”一字之差,却给这句因为过于熟悉而平淡无奇的诗句,一个非常奇幻的张力。

想当年,我涉世如此之浅,对“多采”和“勿采”的区别,都是文字上理解,全无

切肤之痛。就像这对小情侣一样,身处幸福的他们,又怎么可能想象得到“勿采”的好处。如今我才知道“勿采”之好,好在哪里?好在苦涩。

在古代,交通不便,山长水远相隔,要见一面难之又难。被空间的距离,或者被命运之手操纵。相思的人难以相见,甚至再也不能相见。这样一想,余下的一生何等寂寞,活着何等凄凉,这样的人,见到满山的红豆,又怎么敢采?怎么能采?

多采像一种要求;多采是一种享受;多采是理直气壮;是情投意合;是“在一起”,是整个世界的成全。多采者如眼下这对小情侣,焉知勿采者的难过。

而勿采,是舍弃,是回避,是不忍碰触,是求而不得,思而不见。爱是难以割舍,但有时候又不得不割舍,那种痛,在我初读到“勿采”的版本时,并不能解。

也许是软弱。据我所知,只有一个人,对于相思之痛、求而不得之痛,能够勇敢地渲染,把自己浸在这种痛中。那是《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

师。他对妻子阿衡相思难忘,兼之阿衡为他而死,他便想以死相殉。但他又自知武功深湛,上吊服毒,一时都不得便死,最后退而求其次地,终于造了一个墓室,在这个墓室里,他几乎抢来了他能抢到的一切宝物,都是给阿衡的礼物,尽管阿衡已经死去。

这个墓室成了黄药师的精神密室。黄药师的做法,也是“多采”一派,他随时会把遇到的每棵红豆树都砍下。全部移植到他阿衡的墓室里去。他不惧思念之痛,不回避,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坐拥一室宝山,是自己把自己浸渍在相思之痛里面。人生何等空空荡荡。他用思念将它填满,他一天在思念,就一天感到自己在“活”,思念的痛,是一件有质感的事情。

然而世间,究竟有几个人能如黄药师这般勇敢,这般不怕痛?多数的人,当求而不得,思而不见的时候,便只能扭转头去,告诉自己,尽快忘记。恨不能明天一觉醒来,重新过上心如止水的生活,与那唤起相思的人、物、事,永不共戴天。

镇雄味道

文/项顼

在写镇雄味道之前,我曾写过《镇雄腊肉》《镇雄包谷饭》和《镇雄烧饵块》等几篇有关镇雄地方的一些饮食,但仍不能够把我生活50多年的镇雄饮食全部包括在内,总感觉到些许的遗憾。经过两年的准备,还是认为应当就我吃过的有关镇雄的美味饮食写下来,也许这些饮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湮没在历史洪流里,以至后人无法得知我们这代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当值得记之于世。

关于镇雄的区域地理、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我在其它文字里曾经有过记述,这里就不再敷说,只谈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知道的有关镇雄的饮食风俗、家常饭菜和经典味道。

在我生活的年代里镇雄人日常主食大致可以分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至少从明清到上世纪(20世纪)的90年代左右,镇雄人的主食应为包谷,其次为小麦、土豆和荞面。第二个阶段就是90年代后,主要为大米,其次为小麦,土豆和荞面逐渐退出主食行列成为辅食。作为镇雄人主食的包谷饭,我在专门《镇雄包谷饭》里有过详细讲述。

镇雄味道主要讲我们镇雄人日常生活中的家常菜,在这里暂且称为镇雄菜,镇雄菜不能称为一个菜系,它是融合了云贵川三省地方饮食习惯和风味菜于一体,只能称镇雄味道。

在镇雄味道里,有一味汤不仅历史悠久且长盛不衰,这就是镇雄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红豆酸菜汤。镇雄人吃红豆酸菜汤的历史已经无从考证,反正祖祖辈辈地吃就流传下来,镇雄有句谚语:“镇雄人三天不吃酸,出门打捞(lao)蹿(cuan)”,非常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镇雄人对红豆酸菜汤无比执着的喜欢和热爱。在镇雄红豆酸菜汤是经典的吃法是配包谷饭和蒸(炒)腊肉,这中间当然离不开一碗用糊辣子做的醮水,还有几片用炭火烤得焦黄,散发出浓郁香气的镇雄豆鼓才真正满足。数十年后,越老越固执的我每当吃到这几样镇雄饮食,才感觉到这顿饭吃饱吃好吃满意了,在我来说什么山珍海味道也抵不过这一碗红豆酸菜汤包谷饭。

镇雄红豆酸菜汤里的红豆一定是要上好的红芸豆,传统的红豆里数朱沙豆,花豆等最为上乘。红芸豆形似猪腰,又称为红腰豆,镇雄人统称为红豆。红豆酸菜汤里的酸菜是一大特色,除镇雄外贵州很多地方也食用这种酸菜。酸菜的做法其实很简单,用青菜或老一点白菜择洗干净,大锅水烧沸投入菜,大约3到5秒捞出放入陶制的罈子里,放入老酸水,将刚煮菜的开水加入罈中,用重物压实盖上盖子,放置3到时5天,视气温而定,酸味适中即可食用。红豆酸菜汤镇雄人一般是素吃,也有用油炒成荤食的,看各人的爱好。

据说50年代末期,镇雄县委主要领导去昆明开会,很多人好奇,想知道镇雄人的生活状况,这位领导大方地告诉他们,镇雄人生活安逸得很天天吃“猪腰子煮海带”,听得他们羡慕不已,后来有人据此申请到镇雄工作,却怎么也没吃上这道所谓的“猪腰子煮海带”,结果是红豆酸菜汤倒吃了不少。其实哪有什么“猪腰子煮海带”,不就是镇雄的红豆酸菜而已。

上面说到的镇雄豆鼓,作为咸菜在镇雄人的饮食中不可或缺,豆鼓全国各地皆有,但唯有镇雄豆鼓堪称经典中的经典。镇雄豆鼓不仅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而且豆香味浓郁,并散发一股奇异的味道,这股味道大约混合了豆香和臭豆腐的香味而产生的香味,绝对是妙不可言,如果你吃过镇雄豆鼓,我敢保证你不会再对其它豆鼓产生欲望。这里不妨说一故事,我对镇雄豆鼓的热爱根本比不上哪些个称自己为真正镇雄人的人,旧时镇雄人生活清苦,做苦力的人为了解乏,喜欢不时喝点烧酒,在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他们会常常用一点烤豆鼓下酒,就可以把自己灌醉,一觉过后又有力气接着劳动,这也算镇雄豆鼓魅力之一。镇雄豆鼓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入盐、生姜、辣椒和花椒等作料,唯一不同的是在发酵前要将黄豆炒熟。

镇雄还有一种豆鼓称“太和豆鼓”,属黑豆鼓中的一种,我们又称为“颗颗豆鼓”,太和豆鼓同样全国各地皆有,同样也是风味各异,镇雄太和豆鼓中规中举,要说特色的话,可能是因为所含氨基酸比较突出,鲜味较其它豆鼓略胜一筹。太和豆鼓在镇雄人的餐桌里主要用作做菜,大多用于炒肉和蒸鱼,也可单。旧时镇雄太和豆鼓主要由国营酱菜厂生产,国营酱菜厂倒闭改制,私营的华业公司和永香酱菜作坊继续生产,但由于工艺没有得到真传,味道和之前的太和豆鼓相较甚远,目前市场上已经买不到镇雄太和豆鼓,这样一味美味失传好生可惜。

谈到镇雄的红豆酸菜汤,不得不提镇雄的一道美食,哪就是酸汤猪脚。过去镇雄人在红豆酸菜里煮肉的事不是没有过,但真正把酸汤猪脚做成经典名菜的是镇雄赵氏兄弟。大约是在21世纪之交的某个年份,在镇雄东面老客运站旁边一间临街铺面,好像是一个进出的铺面,出现一家餐馆专门经营酸汤猪脚。这家餐馆就是将镇雄最有名的红豆酸菜汤和猪脚完美结合起来,红豆酸菜汤解了猪脚的油腻,让食客在开胃的同时,饱尝的肉食之美。而猪脚的加入,无疑提升了红豆酸菜汤的价值地位,当然最重要的口味,使红豆酸菜汤的口味提高到大堂之内,再也不用隐晦而又长情地说它是“猪腰子煮海带”了。

随着镇雄人和八方食客的认可,镇雄酸汤猪脚不仅风靡滇东北,而且冲出鸡鸣三省,走进省城昆明。但不知是何原因,始终未能在省城得到远大的发展,败给富源的酸菜猪脚。说实话,完全可以抛开我是镇雄人的身份做客观的评价,镇雄酸汤猪脚在味道上是富源酸菜猪脚永远都无法超越的,如果一定要说输赢的原因,以我之见极有可能输在色相上,相较之富源酸菜猪脚在汤色上确实显得略为靓丽。

要说镇雄味道,有两件事不说出来,无疑对不起镇雄味道的历史。一件是镇雄的麻糖,我记得镇雄人读作麻汤(tāng),有块状和窝丝两种,据说都是用高粱和玉米熬制,可能是镇雄产玉米质量好的缘故,镇雄的麻糖特别香甜脆爽,尤其是窝丝糖配上熟黄豆面,加上豆香的甜味更是人间至美。二是镇雄名人蔡某某岳父做的卤牛肉,蔡是我们一代人之中的名人,他本人从事理发行业,他不仅在理发行业引领新潮,更是小城时髦的开创者之一,他的长发、大喇叭裤和花格衬衫配上尖头皮鞋,成为小城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其实和他岳父制作的小吃卤牛肉来说,只不过是一时的风靡。我们小时候以能吃上一次他岳父做的卤牛肉为傲骄,老人是从四川迁移过来镇雄定居的,每天做的卤牛肉用提篮装上到街上卖,哪时在市场上没不到爬山,他不知道用什么法子,能去县食品公司买一些牛肉边料(牛杂碎),然后将这些牛肉边料用他自己家传的秘方卤制,加上麻辣鲜香的川味醮料,几十年过去唇齿留香,印象最深的是竹编提篮上盖肉的哪方白布,永远都是洁白卫生、干净整齐。

镇雄味道最难忘的当然还有破酥包子、猪儿粑和热米坨,这些小吃在镇雄人的生活中非常有名。破酥包子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旧时县城大十字的国营餐馆民,当时一何姓老人在餐馆里专职做破酥包子和花卷,深得小城人的喜爱,尤其是花卷不仅有红糖和葱花相嵌,还有密制肉丁点缀。把破酥包子发扬光大和做到极至的是国营饭店下岗和退休的几位老人,他(她)们在县城中山公园(又称老公园)侧门开了一家专门做破酥包子的小店,一时门庭若市每天早上买包子的人要排很长的队。破酥包子就这样流传于世,直到今天还有很多餐馆都专业做破酥包子营生,但手艺和味道各有千秋罢了。

至于猪儿粑、黄粑和热米坨等都是镇雄不可或缺的美味,热米坨我只在镇雄吃过,且后来做的早也不如从前,猪儿粑主要特色在馅料上,全肉做的馅料反而不如在肉里掺了笋子或豆腐干的味道香。旧时,卖热米坨的师傅总是把蒸笼挂在胸前,热腾腾的蒸汽和漫天飞舞的雪花相遇,化成一粒粒水珠,和汗水混和后再一起滴在地上,这就是生活的气息,这些生活的细节构成镇雄挥之不去的味道。

厢子街的臭豆腐便是镇雄味道的点睛之笔,有关厢子街臭豆腐的传说有很多,最流行的说法莫过于“母慈子孝”之类美食故事里所编的一样,并没有什么新意。镇雄的厢子街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本是一条古老普通的街道,因美味的臭豆腐而成名。60年代以前,厢子街原来是以集中卖各式木制厢子柜子而名,间或有一二家以卖豆腐、豆花为业的人家。80年代后期,其中一李姓人家才开始在家门口烤售臭豆腐,带动其他人家也烤售臭豆腐形成产业而闻名镇雄,始称厢子街卖豆腐。

厢子街的臭豆腐之所以闻名镇雄,并得到2至3代镇雄人的喜爱,绝对是有一定的道理,当然是源自臭豆腐鲜香绵软和醮料的麻辣干爽。镇雄自古有食用豆制品的习惯,而且点制豆腐并不用石膏或酸汤等,而是用一种称为“胆巴”的矿物质制成的卤水。胆水豆腐含水量比石膏豆腐少百分之十左右,所以稍微老一些,做出来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称为老豆腐,豆腐味更浓,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这样还不算完成,在制作臭豆腐过程中还略加食盐,这一步很重要关系能不能在后续中发酵和转化,如何把把握这个度,这就要考做臭豆腐师傅的心得和手艺,这也是镇雄臭豆腐味道不一的缘由之一。

既然是说镇雄味道,本来应该很好地讲讲镇雄办酒席时的“九大碗”,限于篇幅和结构,还是另文再说吧。古话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味道不仅是生命所需,更是一种人生况味。

红豆可依旧?你可答我?

文/篱落疏疏

我用最轻最淡的文字,为你写尽我那最重最浓的相思。开头写着一见钟情,结尾仍是一往情深。始终相信,一些情愫,纵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是香如故。于是安然于笔落处,携浅笑嫣然,给苍凉一抹氤氲的暖。----文:篱落疏疏

爱上一曲音乐,爱上一段文字,爱上一时沉默,爱上一种呼吸。人远,天涯近,来来去去的背影中,谁是你垂泪天明的想象?远远近近的脚印里,谁承载你沉重如许的呼吸?无法抹去的深情里,迷醉的眼眸,伤心的轻叹,于是爱上孤独。日子,如流水般波澜不惊,犹如我一贯的神态。心情,或缠绻,或轻灵,或幽婉,或黯然,也许是太过敏感,又或者是太沉溺于思想。

将一些念想,微澜静好,将一些幸福,温暖绵长。掬一捧过往,书一笔领悟,漫画山高水长。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接受的,浮华三千,只做自己。当我们轻触彼此的视线,微微一笑,便挽起今生之缘。不想错过,只因前世那次回眸,遗落了这一份缠绵。

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就算是一场浩劫的开始,也心甘情。倾尽所有,哪管它能不能一世执手相伴。指尖上的承诺,在梦中与你的影子交缠, 踏过流年过往,历经岁月荏苒,盛世烟花在回眸处一点一点沉淀。此生有你,纵然最终只是一场幻觉,为你痴,为你狂,心甘情愿,莫管它谁是谁的几世轮回,不去想谁与谁再续前缘。

染指风华,倾尽相思,眼眸中演绎着相守的痴缠,相看两不厌,我们都是红尘过客,背上的行囊,装满了世味,沉重的压弯了腰,这一路仓促地拎起,到了离开的那一天不知道该如何放下。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出许多理由和借口,经所有的悲哀,怪罪给时光。用薄弱的谎言,搪塞着真实的幸福。告诉别人我们的爱,我们的恨,我们的开始和结束,都是身不由己。

立足于尘世间,我选择了笑忘。一粒微尘,阡陌飞扬,我选择了随心而居。俗世喧嚣,心湖止于淡然。每一场邂逅,都是一次美丽的意外,相惜,相依,终会擦肩,消隐在茫茫人海。于是明了,即使掏心的付出,也换不来相守终老,换不来一世不变。早知这般的相思成灾,不如当初不见了。如今,一人独自思念,写的字再缠绵,再情殇,也化不成蝴蝶与你双飞,唯有在思念的长空里,这样的文字会让人沉沦的。红尘如海洋般浩瀚,那么,我愿意在最深的红尘等你。

哪树红豆为我先红,哪串红豆落在我手中,万绿丛中我轻轻的问,可知我期待了很久,很久,问君j,知否,问君,知否,这里有天下最红的红豆。问君,知否,问君,知否,这里的情怀为你依旧。

寂寞的夜晚,夜凉如水轻轻的流过窗前,在萧瑟的心城展开了一幅画面,记得你说,你若不离我便不弃,忽然是那么的想你。斗转星移,季节变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我望着远方,问:红豆可依旧?你可答我?

篱落疏疏QQ:766314719.【莫道烟花不堪剪】【一路阡陌,一场落花】文集出版发行,还有众文友的合集本《流年絮语》【需要购文集的朋友请与本人QQ联系】,新文集【落花泪,与君诀】暂待

情动红豆峡

文/查干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诗人发现了红豆乃有情之物,情动之下,挥毫成诗,使之流传,也使情字升华。

前不久,随一个诗人采风团到山西长治,参加那里的祈福文化旅游节。在有名的天下都城隍雨中祈福,几十面健鼓轰然而响,几千面龙虎旗,在山雨中抖擞。祈福国泰民安,万事随意,其情也感人。

而后,主人好客,让我们亲眼目睹太行大峡谷的壮丽和深邃。不知哪一位天神,左一斧右一刀,劈出一个如此令人惊心动魄的北方大峡谷。如若不是亲见,不会相信,北方竟有如此神奇之地。

当我们走进太行大峡谷之支峡、着名的“红豆峡”时,正好雨霁天晴,千峰云姣,万壑水绕,连峭壁上的山榆和不知名的花草,都水灵灵地迎风摇曳。山神有情,让我们尽情阅读大自然这部浩繁的巨着,使我们疲惫的灵魂得以休憩,使我们有机会吸纳湿润清新的空气,一种极美好的感情,溢于全身。

眼前淌着一条小河,水很浅,清澈见底,水草的根在石头上,一目了然,很是撩人。我们这些白发人,也为之精神抖擞起来。水中有一条小石块铺就的路,可以踩着过河。诗人程步涛一时兴起,独自踩石过去,不想因石头湿滑,哗然落水了。我们一时紧张起来,毕竟山雨刚过,空气冷冽,又无处去更衣。他却微笑着爬起来,道:没事没事,溪中一洗就是福。诗人李松涛一边帮他拧干裤腿和上衣,一边逗趣地说,此地应立一石碑,上书“诗人步涛落水处”。此议甚好,如斯,红豆峡不就又添一新的景点了吗?也是一个情字,牵出这样一个美好情节来。

此时,从远方山腰上的崇云禅寺那里,传出一声声悠扬的午间钟声,整个红豆峡猛然间显得更加神秘和苍茫起来。此山,禅意甚浓。让我们合掌祈祷吧。

据当地友人说,红豆峡因山中长有两万余株红豆杉而得名。每年晚秋季节,即可采撷粒粒饱满鲜红的红豆。上网查看,此红豆非南国相思子。南国红豆,通体鲜红,而不像其他地域的红豆,红中带有黑点。据说唐代诗人王维所见到的,也非相思子。究竟是谁最先发现了有着爱情象征的红豆——相思子,我无从考证。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缘物寄情的那个人,为人间之情,增添了无限光彩。

诗歌也是有情之物。无抒情则死。唐人王维就是一位抒情高手。他所留下的众多诗篇,之所以得以流传,就是因为有情。假如我们现代诗人,都能留下像《相思》这样一首美丽诗篇,也就无愧于诗人这个称号了。

山中有些小摊点,在出售红豆穿成的项链,并信誓旦旦地说,绝对是真货,我们山中人不会骗人。旁边还有一笸箩闲散的红豆,让我们看,并让我们咬一咬,是否有植物弹性的感觉。诗人峭岩鼓动我买几条回家献给夫人,保证得以夸奖。想到货真价廉,才5元钱一条,就买了几条,套在脖子上,一路招摇。心想,山里人就是朴实,红豆项链乃象征之物,标价二三十元一条,也一定有人买,尤其相恋中的青春男女。

当我们穿过峡谷准备到一农户家吃午饭时,头顶有几声鸣叫甩下来,飞速很快,我想应该是鹧鸪,像是在向我们问好。遽然,在思维的屏幕上,跳出几个大字:“情动红豆峡”,为此,在饭桌上,无酒量的我一仰脖子,饮尽一杯地道的“杏花村”,飘飘然像一位山中游僧,“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那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