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兰花的散文

2022/12/06好文章

关于兰花的散文(精选12篇)

校园里凋谢的玉兰花

文/小不点儿

回望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度过。从1978年步入教坛,至2015年退休走下讲台,前后37年。回眸走过的路,苦辣酸甜,哭笑和欢乐伴随,惆怅和酸楚同在,总有那么多抹不去的往事,在心里萦绕,有些甚至是惊心动魄,常在梦里惊醒!

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昆明东郊的昆明铁路局第二中学,跨入了教师的行业。学校座落在金马村附近金马山的半山腰上,学校前面有一个村子叫金马村;后面驻扎着一个部队的仓库,军事重地,平时闲人免进;东面是昆明铁路局工程处机关所在地,周围便是一片职工家属区的宿舍;西面约一公里左右是一个水库。

学校占地29.5亩,最初就是工程处管辖的一个学校,当时建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工程处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学校的师资基本都是从工程处下面的各段抽来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调入和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校园内,历经各届师生的努力,各种树木已郁郁葱葱,教学楼的四周栽满了香飘四溢的桂花;操场主席台的两边,两排翠绿色的雪松一字排开,一年四季从不褪色,直挺挺地立在那儿,庄严肃穆;主席台的后面墙壁上,一幅大型的榕树瓷砖画,展示着云南少数民族喜悦欢歌的生动画面,给人以温馨甜静,祥和宁静的感觉;尤其是那两旁点缀着稀稀疏疏的几株玉兰花,曾经在那里挖坑、抬大粪种下的玉兰花,在冬日的寒风里尽情地开放,白里嵌着紫,紫里染着白,在阳光的沐浴下绽放。在微风吹拂下,挂在枝上的朵朵花蕊,像空中舞动的彩蝶,忽扇忽扇地左右摇曳,格外引人注目,驻足观赏;一到晚上,花木间柔和的灯光把整个校园妆点的美丽迷人;清晨,学校里的高音广播里发出清脆的英语朗读声;树下,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里回荡。每星期有一天下午,教职工乐队的琴声悠扬悦耳。真是一个莘莘学子读书的良地。

那时的学校隶属昆明铁路局工程处管辖,在昆明铁路局的所属学校里,是一个知名度较高的中学,和1965年建校的老牌铁一中并驾齐名。学校里人才济济,高手名师云云,以至于后来路局旁边新建的铁三中从铁二中挖走了大批的优秀教师。成了铁三中挤身昆明市重点中学的班底和中坚。在昆明市成绩斐然,名噪大振。一跃成为部级重点中学行列。当时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路局管辖的学校里数一数二。考上清华、北大的莘莘学子屈指可数。声誉远扬。1978至1988年的十年里,学校的办学秩序井然有序,是最稳定的十年。大批的中学生在这里毕业,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工程处领导的大部分子女都在铁二中上学、毕业、成才。那时的金马村地区热闹非凡,工程处机关所在地犹如一个小城镇,各种活动热火朝天。家属区鸡犬欢腾,人员鼎沸。是人们向往的乐园,引的周边四邻的村民纷纷前来分享。昆明开往北京的特快列车专门在金马村平交路口停车3分,方便职工在此上班、学生就学上下车。可见,路局领导对金马村片区的特殊区位有何等的重视。

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而来,淌进了学校这块圣洁的土地,浸湿了校园的角角落落,商品经济的巨浪把学校冲刷的坑坑洼洼,斑斑点点。学校里有的教师纷纷离去教师岗位,下海经商的有之,天南海北做生意的有之。我的一个爱打篮球的大个子化学老师朋友,叫刘建彬,领了2000元的辞职费下海经商做起了珠宝生意。等等。校园里首次出现了一个“多经办公室”的部门。专门从事校外的生意来往事宜。全校教职工被动员参与集资入股,最低一千元一股,多集不限,按股分红是当时的时兴。领导腰间挂着“大哥大”是当时的时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年轻的历史教师,是学校分配我的一个拜师学艺的一个徒弟,叫陈宇。刚从师范院校分来,钻研业务,要求上进,为人谦和儒雅,我很喜欢他,我曾做了他的入党介绍人。不久,却被学校派往昆明以外的专州县市去收购蚕豆。还有一个有着多年初高中历史教学经验的陈维东教师,丢下老本行,去到一个十几平方的房间去实验种蘑菇。滑稽可笑。门不当户不对,真找不出历史和蚕豆、蘑菇之间有什么联系。

几十吨的蚕豆用大卡车源源不断地从专州县拉回学校。没有地方存放,在紧张的校园教室里,专门腾出了两间大教室存放蚕豆,教室内一袋一袋的大麻袋从地上一直摞到了教室屋顶的楼板上。由于蚕豆收上来时水分还没有凉干,带着湿气放在教室里,一个星期下来,教室内发出难闻的发霉味儿。一时还没有销路,蚕豆在那里发霉变质。没有办法,请来了附近昆明粮食四库的技术员,带上杀毒药剂,穿上魔鬼式的防毒面具,进入室内消杀灭虫。事后,用胶带布把两间教室的所有门窗封的严严实实,贴上封条,写上闲人不得靠近的大字。一时间,难闻的药水味儿糜漫在校园里,学生在课堂上纷纷捂住鼻子。后来,这几十吨蚕豆,联系上了一个四川的酱菜厂。半夜两点多,把住校的全体女职工喊起来,缝麻布口袋,装运蚕豆,用学校七千元买的在外跑生意的一个二手大货车,请了一个司机,连夜向附近的金马村火车站装运车皮,一直忙到天亮。学校的教学工作只能应付了事。陈维东老师的蘑菇在实验室只长出几朵颤颤巍巍,摇摇晃晃,残缺不全的病菇。

还有一单生意,去青岛进啤酒,派出“多经主任”带一行几人乘飞机飞往青岛进啤酒,成吨的啤酒到校后,堆满了几间教室,销路难开。最后,降价摊派分发给了兄弟学校帮忙分销,教职工的节日礼品也用啤酒代替,连送带卖,亏本不少。

校园里热热闹闹的“校园经济”氛围,远远超过教育教学的课堂朗朗读书声。“校园经济”的摊位在校园摆了起来。学校上万元的教职工乐队的演奏乐器几百元变卖。教学上各种电器低价出售不计其数。有一次我听说学校“多经处”正在低价出售录音机,我当时还没有,想买一个,但晚了一步,被别的老师买走了,只剩下一个小型的老式电影放影机,我买回去当玩具给儿子玩倒是可以,但我哪来的电影胶片,还是算了吧!

学校大门口,门卫室旁边要新建了一个养犬的狗窝,到王家营砖瓦厂购买红砖,砖买来后,请了一个附近农村的泥瓦匠把狗窝盖好了,买了一只母大狼狗,指望和其他狗配对繁殖小狗出售赚钱。但那只狗刚买来时,成天在狗舍里狂叫,吓得学生进校胆战心惊!躲得远远的。后来找了一只品种好的公狗配种,但这只母狗不给学校争气,他不爱那只公狗,在狗舍里打了起来。学校的这点“政绩”只能怨狗不争气了。

……

这种反常的现象,在当时引起了路局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一次路局站段领导的大会上,领导不点名的批评到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记得当时的领导说到:“你学校的汽车轮子跑得过我路局的火车轮子吗?”意思在告诫人们,有了路局火车周转量大轮子的经济效益,何愁一个学校的经济待遇的提升。但这种告诫在当时没有引起学校高度的重视,学校内部管理失衡,教学质量大步滑坡。主要领导整天在外忙于生意,校内只有一般的管理人员留守,安全隐患危机四伏。

校园环境建设不再搞了,认为花钱不见经济效益,都是面子工程。当时的一个观点是:教师在学校内待遇太差,堤内损失堤外补。校园里杂草丛生,昔日娇艳的玉兰花耷拉着脑袋,失去了昔日的妩媚和荣华。在那里发蔫,寒风一吹,花瓣散落一地,又在人们的踩踏下,深深地埋在了泥土里。学校周围散发着香气沁人的名贵桂花,更是一株花钱不生财的摆设,失去了往日的宠爱。不在有人喜欢它,甚至有人提出干脆挖出来卖了算了。学校小池塘与荷做伴的观赏鱼也全部打捞起来打了牙祭。满园的花草在那里低垂、枯萎,预感到冬季一但的来临,将是一片的萧条和生命的危机!

记得那是一个午休后的一个中午,学校有几个同学被校外的几个流浪青年殴打,消息传到校内,全校上千名同学情绪气愤,难以抑制,躁动不安,处在十七八岁年龄的青少年正是容易惹事,情绪易冲动的年龄。全校学生冲进教室,把教室内的木桌椅板櫈拆个精光,手持棍棒,冲出校园去追打那几个逃串的流浪青年。一场恶性的群殴事件将要发生。政教主任、保卫干事立即通知了门卫值守人员赶快关闭学校大铁门,阻止学生出校,但成千的学生已无法阻止。学生纷纷扒到大铁门顶端,翻越了大铁门,一窝蜂地跑出了校园,一场人命关天的群殴事件已经发生。政教主任、保卫干事束手无策,立即求援,派人通知学校后面的仓库驻军增援,并电话联系了工程处保卫科的保卫人员求援,工程处保卫科的全体人员手持枪械,随同学生去追赶那几个校外流浪人员。追赶中保卫人员朝天鸣枪示警,几声清脆的枪声并没有起到作用。无奈,保卫人员迅速栏停了公路上驶来的公交汽车,乘上汽车去追赶那几个流浪青年,最后将那几个流浪青年带回工程处保卫科时,全校学生都聚集在了那里,义愤填膺,哭哭涕涕,情绪难以控制,指指点点地冲过去要打。被保卫人员制止。只见那几个流浪青年的手被手铐反铐着低着头,蹲在那里一动不动。后来,工程处的保卫人员联系了地方公安机关的民警前来处理此事。……

这件事,是学校建校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恶性事件,差点酿成大祸,后果不堪设想。仔细分析一下,出这么大的斗殴事件,与学校长期疏于严格管理有关,是放松了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所导致的。学校的整体思路是校外创收,整天忙于校外的经济活动。校内基本处于无人管控状态。就在这件事发生后,学校的主要领导很晚了才赶到学校。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仍心有余悸,令人后怕。同时,也可怜着这群孩子,他们远离父母在这里上学,安全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父母不放心啊!他们的父母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一个视学生为自己孩子的良师益母!

学校,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丢弃了教育的本真,就等于丢去了教育的全部。那是一段不应该发生的历史。在教书育人的行业里,不应该参杂任何的杂念;学校不是一个赚钱的场所,他是铸就人的灵魂的圣地。而学校的领导者就是把守这块圣地的掌门人和引领教师通向知识殿堂的领路人;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教师的待遇逐年提升,教师只能依靠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来赢得经济待遇的根本好转,除此,别无他择;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从事着的是教育一个民族的伟业,容不得半点的懈怠,更不能亵渎!

从那时起,几十年过去了,这段过往的曾经,回过头来,再思思,又想想。学校从蒸蒸日上的朝阳到日落西山的余晖,纵然有商品经济的时代历史背景难以避免。但从个人的角度看,学校就是一面镜,一片海。有的人光鲜亮丽,在时代的洪流中,头脑清醒,撑着学校的这面帆船,把握住了正确的航向,学校工作蒸蒸日上,最终驶到了光辉的彼岸,如开放的玉兰花,愈开愈艳;有的人体态扭曲,在商品经济的茫茫大海里东倒西歪,迷失方向。船只漫水,慢慢沉没,只留下日照西山上的一缕残阳余辉。如凋谢的玉兰花,残败落地。

总之,还是达尔文的那句老话:“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我人生当中看到的这朵花絮,虽然这朵花絮开得不那么鲜艳,就像校园里的一株株玉兰花在寒冷的风雨里凋谢,散落一地,不在引人注目。但我坚信:它残败的枝条仍然屹立在那里,它的根系已经深深地扎在了泥土里,来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她的每一根枝条注定会再开出鲜艳夺目的花朵,还是那么地洁白无瑕,妩媚动人!引得众人观赏、赞美!

玉兰花,我赞美你的过去,摒弃你的曾经,喜爱你的未来!

2021/1/25

春天的歌手

文/吴兴葵

在池塘边有几株迎春花,因为有三株山桂把它们倚在中间,所以不似人行道边花台里的矮小,竟然有三四米高。有的枝条还超过了桂花树,搭在顶端,开花的时候,就像是桂花树扎的小辫子,插着小黄花,在风里飘啊飘的,又活泼,又漂亮。

池塘边有好几种花,但一心向春的,只有迎春花、玉兰花和樱花。

樱花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笔下,被写为“狂花”。冬寒之下,百花退避霜雪,但云南的樱花,开得早的,在小寒前后,几乎和玉兰花就并肩傲立于飞雪之中了。

玉兰花不惧雪意,是矜持的傲骨,气质高雅,姿态净美而内敛。但樱花不是这般景况,一夜俱放,全树豪情无遗,白的如乘风天女,素袂招展;粉的如节日篝火,热情染人,讪笑时空。无论何种色彩,都是肆无忌惮,尽兴泼染的,给人的感觉,比玉兰花要开朗、纯粹,一副狂乱不羁的样子。

迎春花,又叫迎春柳。听听这名字,就知道它一生都钟情于春天。

它也是不惧怕雪寒霜冷的。但它不似玉兰和樱花那样,把所有的精气神都付与斗霜傲雪,满怀的春情与暖梦,在春天到来之前,就耗尽了,枯竭了。就像历史典故里那些勇敢的斗士,没有做好长久的打算,挥刀上阵,三下两下就拼杀而亡了。这气势震撼人心,摄人胆魄,但终是难免悲壮和恸人情肠,是壮丽,也是凄美。

比起樱花来,迎春花显得有点谨慎,小家子气。霜中,开一两朵在枝条上,似乎是在调侃夜色冷霜,哼,看你能把我怎么样?雪中,开三五朵在疏叶间,似乎是在嘲笑掩山冻河的寒雪,看,自有春阳的心,能奈我何?

等到东风漫漫日,归燕呢喃时,迎春花才抖抖余寒,掸掸冬尘,大大方方地开起花来。那黄色的小花像是欢迎贵宾的小朋友,笑呵呵地喊着欢迎词迎接姗姗移步的春姑娘,那绿色的枝条像技艺娴熟的秧歌舞演员,为阳春三月跳着扭着。

用时下的流行词来打比方,如果玉兰花和樱花给人“高大上”的感觉,那么,迎春花就显得很“草根”了。它平凡却执拗,四时之行,只认春天为心岸。它身条纤细却韧性十足,没有粗枝壮干,却在小枝条里攒足了气力,和霜风雪雨较上了劲。霜再冷,雪再寒,风再大,雨再猛,它都默默地咬牙挺着,坚持着,抗争着。最后,春来了,大地温暖了,它笑了。

迎春花的品性,让我时时想起那些平凡却满怀春暖春美之人的身影来。这些身影,有远村的亲朋好友,有往来于城市之间的熟人,也有陌生却亲切得似曾相识的过客。

我是一个爱在闲暇之余听歌的人,因此总在恍然间觉得,这迎春花,就是一位春天的歌手,嗓音清纯干净、磁性妙美,歌的韵律虽不复杂,却是那样地悠扬、迷人。

岁来岁往,春歌如斯。在这流动的时光里,想必世人多如这迎春花一般,是一个春天的歌手吧!

花海都兰

文/戴信军

青海都兰县的英德尔海寺花海草原和海北州的金银滩一样,是一处来一次就忘不了的花海草原。当年王洛宾先生在金银滩写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令多少人神往思念。当我们的车行驶在金银滩,与王洛宾擦肩而过时,感慨颇多。金璐梅、银璐梅把草原点缀,牛羊遍草地,清风醉旅人。可当我们步入都兰的英德尔海寺花海草原时,陶醉得手舞足蹈。这儿海拔三千米以上,冷峻的山峰连绵,云雾随情地切削它、塑造它。铁灰、黑褐峰峦耸立在青灰、黄灰之上,又朝下面蓝色、绿色融会。远处神山阴郁的白色巨石上充满灵性,有神灵隐现石壁,经幡山坡风中猎猎,似乎神灵呼唤。

在这花海样山谷,马儿驾着绿云自由游荡,红花玛瑙般闪动红韵;白花珠玉般洒满山坡;紫花穿插其间;黄花星星点点。皆被绿色拥抱。踩着花香,露珠润湿裤脚;卧拥花海,彩蝶飞前舞后。静谧的花海草原仿佛人间仙境,美得一塌糊涂,连野兔见人也只是笑。清风中,鸟鸣如歌,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弯曲的山道,潺潺的山泉,偶有羚鹿出没,野狼窥视。蒙古包就散落在山峰下草坡,有藏獒守护。

大家来到曲日岗草坡,雨随着清风追来。蒙古包里手抓羊肉、热奶茶为旅人驱除寒气疲惫。“这儿的羊可都是吃冬虫夏草,喝矿泉水,拉六味地黄丸的!”老乡的幽默使蒙古包里笑声一片。两个藏族女孩盛装轻舞,唱起了《故乡情》,采风团争着拍照、速写。刘文西画完速写,动情地拉着藏族女孩的手,与她们合影留念。女孩弯腰看着数码相机里的彩照,手掩嘴笑个不停,满身的银饰闪烁颤动。虽然是七月三伏天气,这里的气温却只有十多度。蒙古包里溢满了温情笑语,一只绿尾小鸟钻进帐篷鸣叫回应。

远处,藏族姑娘骑着白马悠游花海高坡。羊群白云般流动。高原的天娃娃的脸时阴时晴,刚才疾风骤雨,这时却阳光灿烂。阳光洒在姑娘蓝衣裙上,是那么鲜亮、纯净。黑云削去半个山顶,姑娘回头去看山顶,云影就吞噬了姑娘。有藏族小伙骑着摩托追上牧羊姑娘,红色的雨衣便披到了姑娘身上。羊儿叫着围成一圈。“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随着雨润花香飘了过来。太阳又从云隙钻出来,山金一片,银一片,黑一片,青一片。神山突兀明亮,大块的云悬挂山腰。鹰盘旋,山沉默,通向山神的小路被夕辉洒满。

人们架起篝火,篝火驱除黑暗。火光映红了藏民朋友的笑脸,人们手拉手,围着火堆跳起了“锅庄”。采风团都被卷了进去。火焰似满天的霞,火星像满天的星。金色的花儿就开满了篝火四周,编织成红色花环,闪动着红色的光晕。“锅庄”欢快洒脱,歌声响彻夜空。

白兰花

文/周华诚

然而。

陈升有个歌,歌名“然而”,好听极了。听一中午,打开word写稿子,开头第一个词就是“然而”。好——

然而桌上一枝白兰花,枯成了花干。

十几天,不干倒奇怪。就那么耷拉在小瓷瓶的口上,硬成了雕塑。闻之,还有一点香。

开车在杭州马路上,有人上来二话不说,帮你擦玻璃。左手擦,右手屈指敲窗。夜雨敲窗人未眠,他来敲窗是要钱。我不给,他就走了。也有人卖充电器,卖驾照壳,卖网眼腰靠。中国的驾照壳那么容易破,我真是想不通,生产者一定是故意的,愣把耐用品卖成了快消品。绝了。还有人卖白兰花。中老年妇女,手中一个铝质饭盒,还挺怀旧,在车流中穿梭。一块钱两枝,用线给你串好了,买了挂在后视镜前。在杭州打出租车,一开车门闻到香,准是白兰花。路上车堵,白兰花销量也就大增。

可我不买。

感觉白兰花的香有点腻。一个大男人买了白兰花挂车里,有点娘。这是我偏见。一个大男人手捧一大束花在街上走,还是娘。这也是我偏见。爱谁谁。

然而这枝白兰花,是摄影记者姑娘儿送来的。

等到花干了,我问她,这花出自哪里。

姑娘说稍等,要给她爸打个电话问问。

一会儿问到了,说这花,来自于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

姑娘爸做茶叶。花农寄了一袋给姑娘爸,是样品,好的话,就可以预订。姑娘爸拆开看看质量,然后没什么用了呀,一袋就都给了姑娘妈。

这叫借花献佛。比喻失当。总之,姑娘妈拿了一袋白兰花,就给街坊四邻到处送。还剩了一些,问女儿要不要。女儿就拿了,到单位里楼上楼下分一分。

问她家做什么茶。答是做绿茶。主要是龙井。其他高山绿茶也做一些。白兰花,拿了放在绿茶里,做出来是玉兰花茶。这个茶,和茉莉花茶一样,就是把花和茶叶拌在一起,用专业的手法做出来。

南方人喜欢喝绿茶,北方人喜欢喝花茶。

若在前襟别一枝白兰花,喝一杯咖啡,那就是玉兰咖啡。

若在前襟别一把桂花,吃一块烤年糕,那就是桂花年糕。

有天上午,我在老家,和父亲于树下收集桂花。把大竹匾放在地上,一根竹竿在枝叶间摇晃,桂花如雨纷纷下,一会儿满匾都是金黄。

这桂花集起做啥。看看,闻闻,就很好。还不够,那就晾干了泡桂花茶,做桂花糖年糕,酿桂花酒——想想就够了。真要做,太麻烦。

兴之所至。兴尽而返。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桂花树,我家门前屋后二百多棵,开一遭,又开一遭,花开与花落,且由它去了。我回家去时,收集了那么一匾,后来也不知道母亲晾干后有没有藏起。

桂花香也甜腻,却比白兰花朴素些。泡茶,做桂花年糕,好歹桂花也有俗世的一面。白兰花呢,就有点儿嗲。当然,这也是我偏见。

“卖白兰花!生,白兰花要口伐?”小艾用钱虽然省俭,也常常喜欢省下钱来买一点不必要的东西。有时候到小菜场去,看见卖栀子花的,认为便宜,就带两枝回来插在玻璃杯里,有时候又去买两朵白兰花来掖在鬓发里面。

——张爱玲那时的旧上海,秋夜里也有白兰花香。旗袍上别两朵,一道看电影去好口伐。

桌上的白兰花成干了。我左看右看,觉得还不错。

尤其瓶儿也不错。

玉兰花开

文/孔伟健

我无法准确说出自己对街心公园的感情。

每天,我都从街心公园跟前经过数次。春天来了,天气渐暖,我看到公园里的一切都在变化。

最近几天,一棵玉兰树开花了,乳白的,有的花苞绽放,大大的花瓣在春风春阳中默默吐露着芬芳。有的尚在含苞,娇羞的样子,惹人怜爱。星星点点,寥落中,是淡薄的繁华。

我最早见到玉兰,是几年前的一个仲春,我到青岛省亲。在当地一所校园的气派教学楼前,一排高大的白玉兰正开得恣肆烂漫,春风之中,清香盈满校园。霎时,我醉了,青岛本来就美,要能在这样的花树下读书学习,想想这该是多大的造化,是多么幸福、多么奢侈的事情。从那以后,白玉兰就成了一幅画,一种情结,深深地印在了我头脑里。

树是几年前栽植的,时届严冬。不少人都担心,这树能不能成活,我也在其中之列。我不知这树从哪里引进的,可我知道它们一旦在此安家,就是我们的邻居了,所以,她们的境况,我一直牵挂着。

有时,我坐在树下的休闲椅上,休息一会,沐浴着春风春阳,抬头看着玉兰花开,觉得真是一种享受。我身边就是日新月异的城市,是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我坐在花下,感觉,喧嚣离我很近,也很远。我确实感觉到绿地真是城市的肺,我必须承认,当我坐在玉兰花树下时,我感到有些兴奋,我的心绪一下子会平静很多,很多琐事与烦恼会被一种力量抛得远远的,不见影踪。

有时,我看见晨练的老人,遇见可爱的孩子,他们都会在这花下看看、坐坐、跑跑、跳跳,他们,对这地方,肯定有着不同的感情跟记忆。不管是平静的相处,还是亲切的触摸,不管是稚子孩童,还是白发老者,他们,在生命的起点和末端,都可以跟这里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关联。

不大的一方公园,涵盖的东西却不少,她面向大街,面对喧嚣,她是开放的,包容的。我想,对她最适宜的态度,不是去缅怀,而是在与她的平静相对之中,去触摸她的记忆,尽管,属于她的历史很短。可这样在街心开辟绿地的创举,已足够在城市建设与改造的历史上,留下一笔了。

有时,我坐在疾驰而过的车里,透过车窗,看到玉兰花的笑靥,那美丽的容颜尽管一闪,但是,会给我的记忆涂上一抹亮色,走过之后,我仍会频频回首。

放翁句:一树梅花一树诗。眼下这洁白的玉兰逊于梅花吗?难道不是活生生的一树诗么?这花,外形像极了莲花,花瓣展向四方,高贵典雅。春阳之下、春风之中、春雨之中,或娴静如水,或花枝乱颤,总有异样的风致。

春风吹过树梢时,春阳沐浴玉兰时,我常常处于一种博大的茫然之中。我仰起头,闭着眼,问自己:你听到了吗?你听到风声了吗?你听到花苞绽放的声音了吗?

玉兰花开正当时

文/桂孝树

春来的时候,每天从街道上走过,挺立在街道绿化带里玉兰树上,白色的玉兰花如无数只玉雕的鸽子挤在一起,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朵朵向上,如削玉万片,晶莹夺目。玉兰就像是春的使者,提早给春天注入了第一抹生机。

初识玉兰花,就被那满树的洁白所感染,但凡看见玉兰花的人,无不惊叹于她那淡雅神韵之美。玉兰花洁白无瑕,亭亭玉立地开着,清香四溢,沁人心脾。玉兰花不与迎春花抢功,也无意与桃李争艳。“但有一枝堪比玉,何须九畹始征三。”花开的日子,傲骨凌寒花愈艳,洁白优雅香满园。满树晶莹清丽,如冰似雪,远远望去,犹如雪山琼岛,美不胜收。有诗赞美曰“素面粉黛浓,玉盏擎碧空,何须琼浆液,醉倒赏花翁。”

玉兰花端庄大方的仪态,静如处子。有一种单纯冷艳的美,清新脱俗的容貌和圣洁无瑕的身躯,特有的从容淡定。让人不敢靠近,望而却步,唯恐世俗之气玷污了那纯洁之躯。

玉兰花开在春天,却不贪恋春色。花开的时候,洁白柔嫩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粉色的玉兰花则如少女那美如桃花般艳丽的脸蛋,仅十多天的花期,那些洁白、紫红的花瓣就要洒落一地与泥土作伴。

风儿吹过,树随风动,宛如曼妙起舞的仙女,洁白的花瓣在空中轻盈飞舞,慢慢地飘落宛若天女散花。那缥缈的样子如同明人睦石在《玉兰》一诗中所描绘的景象:“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玉兰花淡定从容地开放,沉静优雅地地坠落,宠辱不惊,这就应了龚自珍的那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啊!花开花落,本是大自然的规律。如同人的生命一样,不断轮回,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不惜葬身于泥土之中,化为春泥为树根增添营养,以求来年再生。这种精神是何等崇高无私,人的生命之美就在于此。

玉兰花花瓣肉质厚,气味香,可供食用,花蕾还具有药用价值,能祛风散寒、通窍通鼻,可用于头痛鼻塞、过敏性鼻炎等。玉兰花是上好的食材,裹着面粉与鸡蛋,在锅里轻轻一走,就是一道美食,轻轻咬上一口,满嘴的清看。

玉兰花开的日子,在野外踏青,挖一些野菜和野蒜、野葱,把掉在地上的玉兰花瓣捡拾起,回家洗干净加上一些面粉做成玉兰花饼或者玉兰花粥,非常好吃。还可将玉兰花瓣用盐搓揉后用冷开水洗净、沥干,花瓣与糖按1:2的比例拌匀,装在密封容器内腌制三天,便制成玉兰花蜜饯香甜可口。

儿时的我最喜欢和大人们一起去踏青,在春天里只要你勤快些,那些大自然的美食总是让你的舌尖布满春天的芳香。

给点阳光就灿烂

文/龙丽萍

有一种花叫紫兰花,它的高度不到20厘米,终年被它头上各种高大的植物所覆盖,花期一般在春天,可是春天大多是梅雨季节,很难见到阳光的紫兰花一辈子都无缘开花,它的美丽自然也很难被人看到。

有一年,探险队员曾去斯莫尔考察,多日阴雨连绵,不见一丝阳光。一天,黑云缝里斜射下一束阳光,大家欣喜若狂。一位女队员掏出小镜,借着光看一看脸上的青春痘。

照着照着,突然她感觉好玩,便用镜子反射光到同伴姐妹那儿,惹得大家一阵嬉戏。突然有一个人叫道:“草丛里有动静?”“不会是蛇吧!”大家便仔细地一瞧,发现动静不大,再仔细一看,发现是一朵小花在伸展,有人惊喜地叫道:“是花开,我还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大家感觉到很奇怪,怎么能看到花开呢?便纷纷来看,不禁地叫道:“你看,花瓣舒展开了,又一片,又一朵。”有人欣喜地叫道:“我还从来没看到这样开花的。”还有人说:“我都从来没看过紫兰开的花呢。这次算是大饱眼福了。”

可是当大家看着看着,花开了三朵就不开了。怎么回事呢?怕是阳光不够吧,于是叫那人:“你再用小镜子,给它折射一点阳光。”那人便又拿起小镜子,将太阳光折射到这棵小花的另外几朵待开的花上,果然在镜子的反射光照耀下,另外几朵也开始舒展了。

由于有紫兰花的地方没有太阳,再加上它太矮,于是有镜子的人,都纷纷拿出来,寻找紫兰花照射,在大家的照射下,一朵朵紫兰花像变魔术一样开花了,一朵、两朵,一丛、两丛,不一会儿,那死气沉沉的草丛就成了五彩缤纷花的世界,真是美不胜收啊。

有人惊奇:“一束阳光,一束反射的阳光,就被紫兰花抓住了,并开花。真是太神奇了!”

由于紫兰花生存条件比较艰苦和恶劣,它们反而更加机敏,哪怕只有一次机会,一束阳光,也会被它捕捉住,在一瞬间让自己绚丽,让生命灿烂,太富有哲理了。

竹兰幽梦

文/ゞ夜聆离殇☆

饭后闲着无事,我独自在东湖花园散步。穿二号小区而过,见墙角一丛“情丝竹”亭亭玉立,笑迎寒冬。旁边,一瘦石壁立。枝干挺拔,竹叶青翠,碧绿如玉,宛如板桥笔下的《竹石图》。“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霜,节节干宵,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这竹与黄山竹不同,与井冈翠竹不同,与绝大多数竹不同,细细的竹枝爬上一道碧绿的细纹,细若游丝,清脆碧绿,故名“情丝竹”.我驻足观看,仔细欣赏,设计者在竹子旁立了两块石头,多了几分雅趣。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说,竹傍之石宜瘦。古人讲究一草一木、一石一花要互相映衬,才有美感。古希腊先哲讲“美是和谐”的,也是同一个道理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以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无论在墙角,还是在荒郊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她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孤独,一年四季饱受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让人讴歌,令人崇拜!

竹的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喜欢竹,是因为她的坚韧不屈、高风亮节、不卑不亢。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爱竹成癖,“吾一日离不开君子也”.“扬州八怪”郑板桥是有名的竹痴,他一生三分二的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笔下的“萧萧竹声”及现代意蕴解读,引起天下人的共鸣。板桥先生,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一生画竹、吟竹,与竹结下不解之缘。甚至,连他那堪称天下第一绝的“六分体”,也颇有竹的风韵。竖笔如竹竿、横笔如竹枝、而那撇和捺则如迎风飘动的竹叶。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的《板桥观竹》、《板桥落梅诗意》、《听竹图》、《竹林步月》等一系列作品在他的笔下汩汩而出,丰富突出,耐人寻味。

从文房进去,一方巨石制成的石砚,引起我浓厚的兴趣。主人不是把它拿来磨墨写字作画,而是以石当茶几,几个朋友围石砚茶盘而坐,边喝茶,边观赏,那方石砚,呈椭圆形状,上面雕刻着荷花,四周酷似石磨的水槽,中间一圆盘突兀,圆盘上方放着一方形的古砚,古朴、端庄,粗中有细,做工考究。房中陈设简陋,却与众不同。纸墨笔砚、文房四宝、古董玉器、石玩字画、刺绣书法、花草盆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仅砚台就有好多种,中国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随处可见,就款式、造型来说,有“举杯邀月”、“喜上梅梢”、“孔雀开屏”、“二泉映月”……让你目不暇接、爱不释手。

靠门,是一扇窗。窗下放着一块方形的石砚,砚台上一左一右放着盆景和茶具,两边镌刻着一联,“一壶新眉泡松萝,最爱晚凉佳客至。”左边,展示柜上摆放着各种奇珍异石、陶瓷古玩,其中,最有名的当数黄蜡石关公像,只见云长手捋长髯,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坐在那里,像是在看兵书,青龙偃月刀伫立身旁。

往里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奇石、砚台、陶瓷、古玩、墨砖,门的左边,主人别出心裁地摆放了一个“九里香”天然树桩制作的笔架,笔架上吊着的数十支大大小小的毛笔。墙角铁艺盆景架上放着一盆兰花,幽香清溢,沁人心脾。玻璃窗上贴着梅、兰、竹、菊水墨画。其中,竹画上题写着郑板桥的诗:“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东风三月初。为语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主人很好客,常常高朋满座。每天来这里的朋友,有玩石的、看画的、淘宝的、喝茶的、聊天的,有文人墨客、收藏玩家,亦文亦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坐就是老半天。或邀朋小坐,铁壶煮茗,谈诗论画,饮酒吟诗;或独坐文房,潇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炷,看古玩字画,不觉心静神清,气定神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曰:何陋之有?”

奇石品种繁多,形、质、色、纹、韵兼备。有东江璧、黄蜡石、黄河石、红河石……这些石头有的是宇文从山上、河里、村头捡来的,有的是和石友交流来的;就连盆景里种植的兰花也是他从山上挖来的。酷爱珍藏石头的他,把奇珍异石收集在一起,除供人观赏外,也是美化家居环境的良材。这些饰品因造型独特而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倍受追捧,那些爱好收藏古玩者们趋之若骛,络绎不绝。与室外的竹子想辉映的是,屋内的盆景给小屋增添了几份生机。勃勃生机,莫非暗示着文化的春天已经来临?最妙的是一盆景,俨然参天古树,虬枝盘旋,藤蔓缠绕,苍劲挺拔。树下,一位花白胡子的老者,坐在石凳上,翘着二郎腿,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一幅悠闲自得的神态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人们爱兰悔兰蕙之忠贞不渝,冰心玉洁,芬芳馥郁。兰花象征着高尚、典雅、坚贞不屈,不以寂境而逊色,堪称“空谷佳人”.兰花自古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已成了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女。”屋里摆放几盆兰花,由此可见主人的情操。与兰竹相伴,怡然自乐!在松、竹、梅、兰“四君子”中,犹以兰、竹著称。“兰竹芬芳若等闲,同根并蒂好相攀;百年兄弟开怀抱,莫为分居彼此山。”

对于一个久居闹市的人,多么渴望一片净土啊!闹中取静是现代都市人梦想中的生活,他们渴望,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一个幽静的环境,城市中多是砖瓦泥墙,倘若在室内挂几幅山水画、花草图,每日神游于画中山水,或细心照料几个盆景,或独处幽静环境,或品茗、或饮酒、或赋诗,或浇花,哪怕偷得浮云半日闲,到“种石山人”的文房小坐,邀两三知己喝喝茶,聊聊天,品品石头花草盆景,赏赏字画老砚古瓷,嗅着杯中那股幽幽的茶香,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乐而忘返。

PS:这是本人最近看到的一篇好文章,感觉写的很生动,因为本人是爱竹之人,所以就转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喜欢,推荐共赏,这可不是我写的喔……

走着,走着,春就来了

文/琴儿

暗藏了许久的玄机,被红对联红灯笼,被红红的鞭炮炫目的礼花,一语道破。

一支支饱蘸深情的墨的毛笔,横竖撇捺,平起仄收,或刚劲泼辣,或意犹未尽,草书、隶书、篆体的汉字,于一张张鲜红的纸上,或浓如山黛,或轻似描眉,水墨的情意,热辣辣的祝福与期盼,就这么慢慢地渗入光阴,落在纸上,张贴在家家户户的门楣。

红通通的灯笼,悬挂于林立的高楼的窗口,悬挂于乡村的大街小巷,成了夜浪漫的点点繁星,点亮了人间亲情爱恋的温馨缠绵。鞭炮,爆响。烟花,腾空。喜庆和孩子们的笑声串在一起,团聚和大人们的笑脸串在一起,幸福和老人们的慈爱串在一起,淳朴的生命在欢庆,烟火的温情在鼎沸……

红红火火中国年,汇聚成浓得化不开的热烈与柔情,令人动心、动情,激动与幸福如海浪一般,涌过一波又起一波。

我屋子的门前,有一个平台。靠着平台,是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玻璃窗上,粉蓝色的纱帘静静地垂落。静谧的晨,阳光渐渐洒满我的平台,穿透我的纱帘,用它的手轻轻抚摸我的面颊我的衣衫。春光,再也不舍得掩藏,不疾不徐的,一点一点明晰,一点一点繁茂,一点一点淹没掉尘世的喧嚣,一点一点凝结成一脉清越的明澈。

听班得瑞的《春野》,琴声穿透光阴的墙壁,从郊外来,从远古来。闭上眼,我似乎听见了泥土正在苏醒,花儿正在吐蕊,鸟儿正在振翅,虫儿正在呢喃,山泉正在汩汩流淌。甚至土地的呼吸声,甚至雨水的滴答声,甚至阳光的跳跃声……花的清香,水的清澈,草的清新,天的蔚蓝,云的轻盈,一切一切,都在我的倾听中铺排开来。整个人,似被荡涤掉了所有的尘埃,清灵如面前绽放的那一朵朵翡翠一般的兰花。

这盆兰花,名唤“绿翡翠”。狭长坚硬的叶丛中,呼啦啦窜出挂满铃铛的花枝来。风铃儿一般的兰花,状如竖翅嗅香的蝴蝶,每一朵都灵秀得可爱。最要命的是那兰花的色,五朵粉粉的绿瓣在外环绕,中间是瓶状的栀子的白,最中间两束鹅黄的蕊,整朵花玲珑俊秀,剔透晶莹,俊秀得很,又乖巧得很。旁边一大盆紫色的蝴蝶兰,华丽豪放,一大朵一大朵的,开得张扬而热烈。然而与“绿翡翠”比,明显透露出些俗与浅薄来,底气不足得可怜。绿萝一点都不懈怠,昨天才展开一片大叶,今天的一杆枝又鼓胀着,期待分娩出新叶来。与这些花儿相依着过年,是我这段时间最愉悦的事。

琴声一路轻扬,与窗外的阳光,与窗内的花儿叶儿,携了手,化成一个个清脆的音符,流淌,回响,奔流,乍泄。舒缓,清丽,明媚快乐又禅意暗藏。

旧的时光走远了,新的日子走来了。更替与交接,只一瞬间的工夫。光阴,就像捧在手里的细沙,总会漏掉些什么——美好抑或抑郁,忘记抑或怀念。有些事,过去了就算过去了,有些人,走散了就不再等待团聚,删繁就简,轻装前行,走得才会轻快些吧。日子过得真快,这不,昨天,还是白雪皑皑的冬,走着走着,春就来了,那杏白桃红,又将翘首枝头。那绿盈红肥,又将漫山遍野。

走着,走着,春就来了。走着,走着,花就要开了。

我站在低处,安于细节,等待,又一次春暖花开。

我抬头仰望,呵,又是一年明媚春光。

忍不住,伸出手,接一捧阳光,轻声呢喃:你好,春天!

静待花开

文/黄开林

窗外有两株玉兰,一株白花,一株紫红,白的那株花开时,灼灼其华,大气优雅,在疏朗的枝头卓尔不群,自呈风骨。白色玉兰让我想起小三岁的大妹开玉,小名翠兰,马上就满64岁了,得马上给她打个祝福电话。

放下手机来到窗前,玉兰花对我颔首,仿佛在说:就待在家里吧,有我做伴,把心放宽。从隔离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对上了眼,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没想到,一夜春风春雨,花瓣飘落一地,再看枝头,所剩无几,正要感而伤之,目光对接一刹那露了花语:这不是凋零,而是放下,放下的是一片心。心香一瓣,福寿无边,我谢了还有“紫玉妹妹”呢。

真的,紫色玉兰花前几天还是花苞,一朵朵掌心朝上,捏得紧紧的,像攥拢的拳头暗里攒劲,这会儿突然个个玉立亭亭、含苞待放了,这让我想起成语“紫气东来”,再附会一句“吉花高照”。第二天再看,近前的几朵花蕾半开,就像两面都能穿的风衣,外紫里白,分外妖娆。过了两天,绽放三分之一,再看其叶,冒出一点头来,似有似无,不惹人眼,不争其艳。反观花朵,开得紧凑精致,天生一种傲然,花瓣透着生命的力度,不露娇嫩而显高贵。灿烂清新,沁心润肺,整个窗棂和阳台春意融融,有了隔帘的花影重重。

清晨,远处不知什么鸟大声鸣叫,声音粗犷,余韵环绕,经久不息。两只小鸟胆儿挺肥,飞到玉兰花枝上一阵嬉闹追逐,叫声清脆悠扬,隔窗都能听出它们不想掩饰的自由欢快。大鸟胆儿小,小鸟胆大,这就如同我们说“童言无忌、大人小心”一样,无形中露出哲思理趣。浙江平阳人吴绍烈的几句词,用在此处较为合适:看娇花弄影,听巧鸟歌喉。料春到江南未久,绿杨飘絮,碧野如油。

阳台右边居委会院内一阵嘈杂,好像要列队出发,有人在讲注意事项和工作安排。一会儿,身着黄的粉的白的蓝的雨披的志愿者,三三两两进到院子里,有的用小喇叭播报纪律要求,有的通知下楼做核酸,有的骑着装满货物的三轮车疾驰而来,有的一家一户上楼送外卖和急需物资。这些人就像花丛中忙碌的蜜蜂,是开在小区里最美的玉兰花。天热天冷,风雨无阻,“大白”们穿梭忙碌,静下来就坐在楼道门口守望着,恪尽职守,毫不懈怠。在我心中,他们就是和平鸽,就是急人所难的天使,就是吉祥平安的守护神。

透过花瓣的空隙,看到穿上白色防护服的志愿者们,为了“如常的生活”辛勤劳碌着,默默奔波着,无私奉献着。面目不清不影响他们的可亲,不知姓名不影响他们的可敬,特殊时期,特殊使命,特殊担当。也许他们平时跟我们一样,是平凡的普通人,但此时此刻,他们不普通。他们就是不凡,就是疫情面前冲锋陷阵的战士,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兰草赋

文/潇澹

一个春暖花开的四月天,朋友邀我去黄石“花卉大观园”赏花,说是那里有很多的名贵花卉,值得观赏。

于是,我慕名而去。

一进“花卉大观园”,果真,园里各种花卉让人目不暇接。我左瞧瞧右看看,发现有不少名贵的兰花。有兰草花、春兰、蝴蝶兰,还有君子兰、大花蕙兰……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

那兰花的花瓣也是千姿百态,有梅花瓣、荷花瓣,还有蝴蝶瓣……圣洁高雅、清美芬芳的兰花,以它特有的优美形象,赢得游客的青睐。

兰花,常常被国人视为圣洁的化身,比作完美人格的体现。画国画的人,没有不喜欢画兰的。兰,无论花、叶、根,都很入画,尤其是兰叶及整株兰草,既可单独以山石相配构图成画,也是国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点缀植物。

兰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精神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她在潜移默化中融进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华夏儿女理想人格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兰花是一种以香着称的花卉,它幽香清远,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它以无以伦比的芳香,享有“ 天下第一香”的美名,它以色、香、姿三者兼之,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她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

她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为“花草四雅”。

人们深爱兰花,将兰花喻为“花中君子”、“隐居处士”、“空谷佳人”等等。

淡淡的兰花迷恋了多少英雄豪杰!

几千年前的圣人孔子见隐谷香兰独茂,对兰花发出了这样的赞语:“兰花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法,不因穷困而改节”。

唐代诗人李白也写过赞美兰花的诗句:“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南宋词人刘克庄在《兰》诗中吟道:“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说的是兰花孤傲高洁,可以取入书房;兰花素淡清香,可以点缀卧室。说明高洁淡雅的兰花可入诗入画,深得人们喜爱。

共和国朱德元帅生前也酷爱兰花, 他家里养了不少兰花, 他亲自给兰花浇水、施肥。他写的兰花诗:“幽兰叶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他是在赞美兰花精神,也是在鼓舞人民士气。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 都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

画家取兰泼墨以寓志,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

兰花,有着淡泊、典雅、美好、贤德的崇高品质。

它即使生在幽谷,与草芥为伍,依然纯净自我,卓然风骨。

它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

它有刚柔相济的叶丛,有端庄素雅的风韵,有清新飘逸的幽香,它低调却蕴含高贵。

它有着与生俱来的质朴高洁品格,博得世人的称赞。

兰花又叫兰草,最早生长在深山里。因为人们喜爱她,于是,聪明的花匠将它迁移到了温室,供人们观赏。兰花种植栽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品种繁多,品位极高,极具观赏价值。

记得小时候,我上山砍柴时,经常碰见树丛里有兰草花。那兰草的每根茎只开一朵花,模样亭亭玉立,花色为淡黄绿色,异常清香。我对她爱不释手,总要折上几枝带回家中,插在花瓶里,放在窗台上,那淡淡的清香溢满房间。

我从小在山里长大,自幼酷爱兰草。

我爱她高贵含蓄,卓而不骄,谦谦君子,朴素中自有风韵;

我爱她隐居于幽谷之中,不与树争高,不与花争艳,默默地开放,独吐芬芳。

兰草早已深深地根植于我的生命之中,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她。

此时,我站在园内的兰花旁,许久许久。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这些叶色碧绿青翠的兰草,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时,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地质勘探队员,肩背绿色地质包,手拿地质锤,告别了繁华喧闹的城市,告别了爱人和孩子,去到杂草丛生的大山深处,搭起帐篷,开始了新一年的野外地质工作……

他们就象兰草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茁壮成长,永不屈服。

勘探的途中,不是荆棘遍布、怪石林立的羊肠小道,就是险峻的绝壁、深壑,甚至是密林、枯藤、老树挡住去路。这些,从来都不曾停止勘探队员前进的步伐。

白天,他们黎明即起,身背沉重的仪器,手拿罗盘、地质锤,肩扛铁锹、标杆,勘察地形、地貌,辨认岩石和矿物,采集岩石样品、标本。

夜晚,他们披星戴月,就着微弱的灯光,铺开一张张图纸,认真分析地质现象。针对白天采集到的地质岩石标本,准确地进行描述记录。

勇敢的勘探队员们,在那高山之巅,在那丛林深处,坚强地穿越、跋涉。他们顶酷暑,战严寒,吃干粮,斗野狗。不管生活条件有多艰苦,始终是那样的执着,充满朝气。为了祖国的找矿事业,长年与山为伍,征服各种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顽强地工作着。

勤劳勇敢的勘探队员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他们有着兰草一般的高尚品格,身在深山,与世无争。

我爱兰花,我更敬佩地质勘探队员们!

灼灼玉兰花

春天到来了,我知道校园里会陆续开满各种各样的鲜花。

先是假山旁肆意调皮的迎春花,然后是雨中娇羞的海棠、坦然安舒的山茶、暗香盈袖的梅花,接着就是重重叠叠、挂满枝头、美得让人窒息的粉白樱花,再就是在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一树、灼灼发亮的玉兰花……

所有的这些花里,让我仰视的只有那一棵玉兰花树。校园里唯一的一棵玉兰花树。

平时,在密密匝匝的灌木杂树、花草丛里,它是花园里很不起眼的一棵树。冬天的凛冽寒风甚至掠夺了它所有的树叶,但是,看似光秃秃的树干,它却站得傲岸、挺拔而且俊朗,它执着地想证明自己,哪怕被环境、被季节剥夺了很多的渴望。但是,开花的理想一直深深地扎在它不善言辞的身躯里。它不怕严寒、不畏冷落,当春天温暖的一丝萌动,从大地深处、从阳光的呼吸中隐约传来,它就沉默地积攒着力量,在某个黎明的霞光里、和着脚下小草们拔节呢喃的节拍,突然地、让人猝不及防地绽放出满树璀璨的花朵。

而它却还是那样安静、挺拔地站在那里,完全地不动声色,不增不减它原有的傲岸,不离不弃它脚下的土地,只任它开出的每一朵粉白纯净、向上,白天接受阳光的沐浴,夜晚迎接星辰的检阅。当春雨潇潇而过,它毫不迟疑地抖落被时光锈蚀的满树花朵,它懂得花开花谢、生命无常,它还能为天地奉献的是它满怀的理想、它执着的奋斗、它一次又一次和岁月抗争的呜咽和坦荡;生命总会掀开新的一页,它随即以一树碧绿来感恩春天的温暖,每一个开过花的枝头上都长出新鲜、润泽的绿叶,给人震撼,也给人惊喜。

我仰视这棵玉兰花树,不仅是因为它的俊秀、青春、高大,而且是为了它内心的宽广、丰厚和宁静。我为它开出的灼灼之花欢喜,但是,我没有想过,要去采摘它硕大而洁白的花朵;当我看到脚下的它,蹲下身捡视它萎落的锈迹斑斑的花朵,我知道它属于大地,我只有轻轻地、纯粹地把它放下。放下,才不会伤春叹惜;放下,我才能寻找重新认识它的角度。当我抬头望见它盎然向上的满树绿叶,我除了肃然起敬之外,就是满心的赞叹、满满的祝福!

成就一棵树的,是挺拔、向上、迎向阳光;成就一颗灵魂的,不也是这样吗?

在众缘和合的世间,该有多少这样美好的花树、美好的人事?

当我驻足欣赏、流连忘返的时候,我想我该有怎样一份清明的觉照:清楚和追随自己的目标,走过春天的玉兰花树,走过四季的繁花或是萎落,迎向阳光,抬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