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大学的文章

2022/12/06好文章

关于大学的文章(精选12篇)

拿什么换回我们的中学时期

日子一天天的过,从来没有发觉自己已经过了可以胡闹,疯癫,叛逆的年龄……

大学的日子远不如中学时期来的单纯,

那种按部就班的上学,放学在当时看似枯燥,烦闷但却充满生趣,

四人小组的讨论,老师的淳淳教导,换位子时桌椅的摩擦声,晚自习的轻声碎语,老师上课时的唾沫星子和一起被处罚时的偷笑……

可以为了一道题目绞尽脑汁,可以为了一句话捧腹大笑,可以为了一张成绩单懊恼好久……

还有好多好多的画面,可是这些都已深埋在记忆里再也取不出。

大学与中学不同的是再也没有什么四人小组,没有老师的悉心教导,没有每两周都要换组的要求,没有迟到时的处罚,没有要穿校服的规矩……

没有了好多,多的是一种自由和自觉。

曾经羡慕大学的生活自由自在,可上了一年大学后,尝过了新鲜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却开始怀念以前上学时的生活,教室和同学,有人会批评你,有人会督促你,有人会陪你一起疯一起闹……

我们拿中学时期换来了现在的大学生活,可是我们该拿什么换回我们曾经的中学时代……

在美国吃烤鸭

文/慕宁

去年四月,我应哈佛燕京学社之邀,去美国开会。会议结束当晚,燕京学社于哈佛大学左近一家叫做“常熟”的餐厅设宴送别与会学者。店面很大,据说是哈佛附近最具规模的中华料理,老板是台湾人。我的同桌有卫斯理学院的魏爱莲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的曾佩琳教授、密歇根大学的林萃青教授、哈佛的田晓菲教授等,美国人听说有烤鸭,个个喜形于色。及至端上来,却令我错愕不已。每人一个大卷,半尺多长,很像山东煎饼,鸭肉已经卷在里面,葱酱也已替你夹入,你握着大口咬嚼即可。尤其不可思议的是,每人还有一只烤好的鸭腿,也只能用手拿着啃。这和北京的全聚德、天津的正阳春烤鸭真是南辕北辙,但我看美国人吃得津津有味,大快朵颐。

随后到纽约观光。纽约的唐人街街口是孔夫子的塑像,里面餐馆错落,满目的汉字,恍若置身国内随便一个城市的商业街。在这儿可以吃到极纯正的中国菜,有一天到金麒麟吃粤式早茶,华人服务员推着餐车徜徉于大厅内,叉烧包、虾饺、榴莲酥、肠粉、豉汁凤爪、萝卜糕,味道均十分正宗。就连掀起茶壶盖,要求添水的习惯也同广州毫无二致。举目四顾,十几张桌子,除我旁边坐了一位美国人(我的表侄女婿),竟全是华人。

我的表侄女毕业于天津大学,十八年前赴美读硕士,就职于纽约高盛公司。她带我去了一家上海菜馆,不在唐人街,而在曼哈顿下城很隐蔽的一个街角。推开厚重的大门,一派民国老上海的公馆风范,大厅顶上十几盏古色古香的吊灯,笼着昏黄的光束,深色的屏风,深色的餐桌,一台古铜色的留声机似仍沉湎于当年上海租界的颓靡浪漫。菜是本帮加一点淮阳的味道,响油鳝糊、蟹粉豆腐、清蒸鲈鱼、炒年糕、烤麸,饮澳洲红酒。加上小费,每人三十多美金。

后来又到费城和华盛顿,对美国的饮食总的感觉是如海纳百川,无所不有,而且各善其能,各安其业,正如这个国家文化的开放兼容。

我会这样

文/竹月是糊涂虫

我会是这样一个人。大学的时候,会每天晚上拿着一瓶雪花或者菊花茶,短裤和拖鞋,跟另一个傻子逛校园。会独自一人或者几个在湖边喝酒,把酒瓶丢到湖里,在湖边撒尿。会三个人用一张饭卡,明明没钱都要去一饭二楼喝汤。会三人去荒芜人烟的深山露营,湖里抓鱼。会住在全校打火锅最多的三栋208。会去女生宿舍打牌超过点数下来被宿管狂骂。会在生日的时候白酒红酒啤酒一起喝,上吐下泻一个星期。会上课的时候看一堆借来的闲书,困了安然一睡。会是一部喜剧片的主角,把全场人肚子笑痛。会考试前一小时不看书最后一个悠闲进场。会带她们春天去水濂山看桃花,去爬东莞第一高峰,去松山湖烧烤,去南澳毕业旅游。会统一给她们写一封信,去大岭山买玫瑰花送她们过女生节。会试过写一封情书表白。会在球赛中丢失绝杀的一球。会在大学住宿舍的时候,连续7次轮到我上厕所厕纸用完。

会把初恋和初吻留在二十四岁。会陪着一个女孩两天两夜不睡觉。会去到那个女孩的城市,留下一瓶花和一封一万字的信,悄悄离开。会在面试过十多二十次后找到工作。会喝67度的白酒“闷倒驴”。会喝掉一斤多的白酒,然后抱着哥们的腿嗷嚎大哭。会不轻易掉眼泪,却因为母亲血压升高放声大哭。会偶尔写写情诗卖弄风骚。会挂个黑眼圈被怀疑肾亏。会看一眼相片,就梦到那个思念的女孩。会大街小巷去找好吃的美食。会去珠江边看夜色,顺便看看一对对情侣。会无聊了去网吧联机打僵尸、打魔兽。会自己学做很多菜,把自己养胖。会坐地铁坐公交看到一位气质美女入神。会写写文章,被领导点名称赞。会跟各种人在工作上舌战甚至打电话报警。会打电话给那个大学好友,笑她体重飙到了140斤。会天天晚上看空间动态,看你们过得怎样,默默不说话。

过去两年,会去了凤凰古城、衡山、阳朔、肇庆、阳江、厦门、成都、海南游玩,会去梦想的地方。会去称为天涯海角的地方。会试一次在海边露营放烟花。会在相亲会上送花给女孩全场起哄。会参加一次师姐在教堂举办的婚礼。会尝试过世界排名第三的医药公司面试勾心斗角两个小时。会去看一次真正的演唱会。会学会打麻将。会想今年春天出婺源看油菜花,秋天去九寨沟。

会有憨厚爱笑的父母,宅着喜欢动漫的二弟,脸胖的像球的三弟,勤奋爱吮饭的四妹,有点男孩性格的五妹。会有大学上到一半就去当兵的傻帽,大学钟情一个女生后来屡屡被爱情调戏的爱情傻瓜,有每天晚上说梦话吓死人的上铺哥们,喜欢四国军棋的老男孩,喝酒了在房间遍地撒尿的混球,会单挑眉毛的哥们,会有一帮始终如一次次能把酒言欢高39兄弟,有一位称作奇葩的女性朋友,会有常常怀念的护理12班的女生。会偶尔翻到以前的相片狂笑不已。会有一个师傅,每次去他家吃饭,一瓶白酒两人平分。会有一个一直欣赏喜欢的女孩,可以出来喝喝星巴克。

会到处闲逛,会喜欢在公园弹吉他,会坚持看不同类型的书籍,会听遍经典流行歌曲,会买一本英文歌曲全集慢慢欣赏,会研究诗词歌赋。会喜欢雏菊和一部叫雏菊的电影。会觉得如今一起走路不玩手机的女孩就是好女孩。

学会了弹唱崔健的花房姑娘,很带劲;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了,很温馨。今天雨后一个人在烈士陵园跑了17圈,一圈600米,10公里,做到了。会这么想:目标不是不会达到,晚一点而已;梦想不会不实现,也会晚一点;心爱的人不是不来,再等等。

现在,在我人生三分之一的交界处,我又要从新开始。也许,不会是那种成功的人,不会成熟稳重,不会赚好多的钱,却希望赚好多的感受和快乐。希望家人安好,诚挚对朋友,真心爱人,常把梦想抱在怀里,常想着走向更好的风景。愿我不浪费人生,这样更新着我的人生,我会这样,挺好。

其实很珍惜

文/梦石榴

好不容易来了个高中舍友小聚。

当初的八个孩子,走着走着成了默认的六个人。有时候我感觉女生的心理好狭隘,居然还会记得高中宿舍里面谁与谁的不合,又怎样默认了其中一个丢下了其中一个。见面时互道想念,而同在一个城市里,却可以两年不见面,不加联系,Ridiculous.

大学就像是一坛泡菜水,走出来身上就沾染上了它的味道。 最大的感触是,事过三年,在不同大学的大家被泡上了不同的味道,言行举止。

回来给妈妈的电话里说到了旧友H,两年多的心结。一上大学就分道扬镳的感觉我始终割舍不下,过去从没有想过我们是否真的适合做朋友,或是生活的机缘巧合将我们安排在一起,从小学走到了高中毕业,旁人看来这该是一种莫大的缘分,正如过去的我所想。我理解在不同的大学各自会有不同的生活和节奏,我理解彼此因为追求不同而有自己不同的朋友圈子。我不理解为何我能够分享的生活和学习,你不可以?我不理解你为什么不能有真诚的赞美而是冷嘲热讽?我不愿意把自己的朋友想象成为一个不懂得分享的思想狭隘的人,妈妈说我该在成长道路上认清自己的朋友并且决定要不要继续交往。也许妈妈对的,认识的时间多久也不能说明彼此感情有多深刻,继续付出的代价不见得比割舍的代价小。

我珍惜我所结识的每一个人。

告别的夏天

文/杨鹏程

离开大学校园已12年。关于毕业的两段记忆,在叮当作响的酒碗、酒杯的碰撞中,变得有一些微醺、模糊……

高中毕业是2002年的夏天,能记得起来的,除了韩日世界杯,还有就是刚刚刈过的麦田,一阵阵青草的气味。

一天下午,班长振华突然跑进正上自习的教室,“男生们,走!帮咱胡老师收麦子去!”话音一落,十来个健硕的后生,跟着班长鱼贯而出。

我当年上的是镇中学,教员都是半工半农,一边上课教书,一边拾掇土地,侍弄庄稼。教我们地理的胡建明老师,就是这样。

收麦子,“龙口夺食”,十几个后生一字排开,挥镰,扎捆,装车,天擦黑刚好收工。把麦子送到家时,师娘已在小院支好一张大桌子。我们围坐在胡老师身边。胡老师端起一小碗啤酒,眼睛红红地说,“第一是感谢大家帮忙,第二是很抱歉,耽误大家复习时间,啥也不说了,我干了!”言毕一饮而尽。我们看着胡老师,一时语塞。

同学勇一句玩笑打破尴尬,“胡老师,没事,劳逸结合,反而提高复习效率啦。来来,咱们也敬一下咱胡老师。”于是,我们都端起手里的酒碗。

那晚,我们喝得不多,却聊了很多,胡老师聊起他的大学时光,神采飞扬,激情万丈,听得我们羡慕不已。我们也借这特殊气氛,倾吐真言,言语一旦被酒精浸泡,会生出三分豪气,七分胆量。有说要成名成家的,有说要改造世界的……

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比怀念那个晚上,我相信,那一刻,我们所言不虚。

今天,我35岁,生活的真相已裸露出它并不丰满的骨感。逐渐腆起的肚子,不仅遮住了脚尖,也拖垮了奔跑的力量。只有在睡不着的晚上,或者突然醒来的凌晨,我会想起曾经的理想。那些看似可笑的酒后胡话,让我眼眶湿润。

一年后,复读的我们先后都上了大学。

2007年大学毕业,又是一样的觥筹交错,比起中学时,成年的我们激越得更加彻底。依稀记得,尚且清醒的我举着酒杯与平时的一个冤家弟兄,相逢一笑泯恩仇。同学们在碰杯中互诉衷肠。连平时腼腆的女生,居然也杯干酒尽。大家都醉了,目光所及,抱在一起痛哭的人比比皆是。

许多年后,行至中年,我才真正读懂北岛的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今年高考阅卷结束后,我和几位师长好友小聚。月白风清,夜色阑珊,那些过往似乎又重新回来,洋溢在升起的白色气泡里,也沉淀在透明的老白汾液体里。

恍惚中,叮当作响的酒杯碰撞声,让我穿越回了久违的青春里。

我知道,青春就是这样,在时光匆匆里流逝,在每一个理想升腾又落空的瞬间流逝,也在每一次成长积累并沉淀的刹那流逝。生命不止,青春永远!

寻找大学

文/李晓会

相信每个人的生平都有几庄憾事,或仕途不达,或财运不济,或婚非所爱,或儿女不能双全――而我最大的憾事是未能成为一名大学生,在课堂上聆听大师的训诫,在校园里吮吸文化的气息,享受知识对于人格和灵魂的重塑。所以平生最爱做的梦是:面对考卷我无从下手,经常是被交卷的铃声惊醒而冷汗森森,睡意再无。

试回想,年幼的我成绩还算不错,经常被选拔参加各种竞赛。等稍大一些,就被一些无谓的事情所惑,不能专心学习了。自认为对我学习力冲击最大的是我们全家随父亲农转非后,那种从农门跃入商品粮队伍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充斥着我虚荣的心,“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而对我这一变化首先觉察的是原本很欣赏我的老师们,可那时候的我根本听不进老师的忠告,一味地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飘飘欲仙。在我随父亲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之后,父亲告诉我,我的启蒙老师向他打问我是否上了大学,当得知我没有考上大学之后,老师非常惋惜。

高中毕业之后,我同大部分待业青年一样,招工进厂,从业成家。在之后的若干年里,我以为自己找到了幸福,在生活里自足自乐,在生命里行尸走肉。不知道人生还有另一种形式是:以书为伴。

而真正觉醒,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有一日,和别人网聊时,对方提及一个简单的文学常识我却无言以对。当时这个自诩为喜欢读书的我坐在网络的这头,尴尬得脸红到脖子根上,此番对我的心灵触动也极大。我一直在追问自己:我的青春都干了什么?尽管自己经常安慰自己:文凭不等于水平,但缺少了那段经历就缺失了与他们平等交流的平台。

后来,我在看书学习的同时迷上了《百家讲坛》,更直观的感受大师的风范。在那里,我认识的第一位老师是金正昆,讲《社交礼仪》,当时我们行业在收费窗口刚开始提倡文明服务,我就买光碟组织全站员工一起学习。阎崇年老师讲清史,钱文忠老师讲唐宋八大家,于丹老师讲国学等等,曾仕强老师讲《易经》、《胡雪岩的启示》,后来我以“《胡雪岩的启示》听后有感”为交流主题在高速集团第一届“倡导全员读书,共建书香企业”读书会上与大家分享,获得十大读书状元称号,自此,我与《百家讲坛》结下不解之缘。可我却总是心有遗憾,尽管都是大师级老师讲座,但自己缺少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幸圆梦是自“西宝大讲堂”开班,我聆听了陕西文化名人商子秦老师《浅谈西宝高速沿线文化积淀》,方始自己将略知的人文史料及自然景致融入地域文化;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韩隽教授《新媒体背景下舆论格局和企业新闻报道创新》一讲,使自己这个学识浅陋的文字爱好者初步了解到,新的媒体背景下,什么样的文字与稿件对企业的宣传与发展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水利书协杨稳新副会长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用传统文化注解做人做事之:知行合一。

课堂上的我虔诚得如同一个未涉世事的孩子,有时竟感动得泪水盈眶,其中滋味很难尽述。大学,离我何其远,我寻觅了几十年方得;大学,离我何其近,不经意间我身临其中。

我把《西宝大讲堂》视为我的大学,如果条件容许,我会每期都来,圆了我的大学梦。

从信仰看教育

文/渐远的浮云

从信仰看教育

最近老是接触信仰二字,也看到好多人在根据自己的信仰做着别人眼中难以理解的事。他们甚至用十年或二十年,也许是一生为了一个所谓的信仰,无论外界是如何的变化,他们都像一个虔诚的信徒一样永远在朝圣的路上。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当代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都有提升,整个国家好似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似乎有一种东西似乎越来越缺乏了,那就是信仰。

我们看到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人们都急切地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了一群为经济而生的机器,他们不再静下心来思考世界,而是沉醉于钱和工作之间了。以至于道德什么的都得屈服于钞票,整个社会处于畸形的运转之中。我很羡慕上个世纪的人,因为我看到现在大多数的老人都有着神圣的信仰!

他们来自于那个物质上吃不饱的社会,但他们的精神世界绝对都充满着激情。他们现在依然做着为我们唤醒道德灵魂的事,只有他们还在毫无顾忌地做着这个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倡导的道德准则。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现代人究竟是怎么了?

究其原因,我想还是我们走的太快了,快得我们的灵魂都跟不上了。我们的身体被经济所绑架,心里被社会所绑架。在身体受着一般每天十来个小时工作的时候,心里也得提防着社会随时会来的横祸。在我们这个广袤的国度,每天总是可以发生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来考验我们已经脆弱的神经,以至于我们有一部分人都麻木地习以为常了。同时我们有很多人因为接受了其他人的教训,选择在人群中做一个看客,正所谓: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实在是不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如果你硬要分析,那么就只会看到一个个僵尸般的动物在急忙的上班,偶尔一两个也如昙花一现一般!

我们的魂去哪儿了呢?曾几何时,我们选择去放弃一切追求房子和票子,以至在追求,不可能有满足,这样过了十来年才发现我们是多么的可笑!时光已经掏空了我们的信仰,我们才时常听到无聊,郁闷,等等所谓的消极词汇。这些词汇是不会出现在我们老一辈的生活中的。现在的年轻人尤其在大学校园中,这些似乎已经成了最普遍的现象了。以至于没有这样过,你就不算上过大学的一样,社会也越来越不接受大学,这个曾经的人才摇篮,而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过是没有经验的可可怜虫一样,和普通的民工早就一样而已!

何谓大学,在我看来,大学不是只传授知识的地方,有甚至知识只是次要的一方面。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已经相当快了,知识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快,我们不能用四年的青春去啃那过时的知识。但是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那就是文学’艺术’逻辑’哲学等等一些基本的社会科学,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大学,包括整个社会,都是异常缺乏的。,即使有,那也是闭门造车而已,不能广而告之与大众。为什么是这些学科呢?

首先,我们说文化是最健康的产业之一,他最大的消耗仅仅是人的创造力和脑力,这难道还不够环保吗?在文学的基础上我们又有很多的艺术形式,这些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又岂是其他行业所能比的。再说说逻辑学,他让我们理性地去思考,提供给我们思辨的思维方式,相较于古板的填鸭式教育,它能赋予人的显然要多得多,其应用范围可以扩展至任意专业。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哲学的重要性,虽然这听起来离大众似乎遥远,但每个人都离不开哲学的空间。哲学在我看来,就是解决人类一些根本问题的科学,我们不能糊里糊涂地或者,直到死亡。我们需要明白一些我们为什么活并且如何好好活着的原理,不能只是一台社会化的生产机器。当整个社会成为一条流水线,而所有人都没有精神思考的时候,世界也许总有一天就乱套甚至毁灭了。所以,我们需要哲学的思考,需要一个活跃的思想环境,而不需要一个死气沉沉并且妖魔乱舞的世界末日。

现在的一般大学,都没有充分注重这些看起来没有短视价值的学科,即使有一些,也是只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而且这些人也得不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大学里更多的是对专业和技能的要求,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从业者,仅此而已,有时这种期许在某些学校里也会落空,这就是现在大学教育的现状,相较于职业技术学院又有什么不同呢?只是我们多了两年或一年的所谓的基础学习,这段时间里,其实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意识,而是简单的放松而已,学校也省了好多事,这样的老师还不好当吗?这样,大家都图轻松,似乎皆大欢喜,但是受害者却是整个社会。到现在,其危害似乎在慢慢地发酵当中,所以我们必须及时抵补做我们该做的工作,尽快纠正以前的错误思想和教学理念。

当社会具有浓郁的思辨的气息时,谁还能搅动社会的琴弦呢?

人之所以不同其他动物,是因为思考;人之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思想;人之所以和谐相处,是因为思辨。

给在悉尼大学读研的女儿的一封信

文/九满

欣欣:我的女儿! 

今天是你24岁生日,也是你自已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度过的第一个生日。爸爸祝你生日快乐!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你已经24岁了。回想24年前那个粉嘟嘟的小毛孩如今已脱变成了一位婷婷美女。许多的联想,太多的思绪,在感叹流逝的岁月之中,我更要感谢你——我的女儿,24年来,你陪着爸爸走过风风雨雨,感谢你一路带给我的欢乐与欣慰,感谢你点亮了爸爸生命中最灿烂最精彩的那一页,感谢你哦,我的女儿!

欣欣,你从小就懂事、孝顺、努力、进取,承载了我和***的全部希望。24年来,你拥有无数次的荣誉,你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无任是学习还是生活,你都让我省心。从上幼儿园到读小学,从上高中到去悉尼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你从来没有靠过关系,也没有用金钱或礼品去开路,完完全全靠你自己的努力,让爸爸有太多的幸福和成就感,让爸爸不太在意工作或生活中的诸多得失,正是因为这样,更多的幸运就降落到了爸爸身上。

大学四年。从小到大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离开过父母的你,一个人跑到遥远的厦门、台湾上大学,你克服了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难,经过四年的历练,你独立了、成熟了。大一大二你取得了二等三等奖学金,大三你去台湾做交换生,在强者如云的世新大学,你又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大学四年,你学会了为目标而拼搏,为理想而坚持,为生命而喝彩,为自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毕业那年,你的专业老师还主动给你推荐了工作单位,这在当年困难的就业环境之下,是多么的难得啊!

去年,你考取了悉尼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这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今年三月,你独自远度重洋飞往遥远的澳大利亚,进入你心仪的校园,并顺利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你走出国门求学,并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爸爸甚是欣慰!你在悉尼,我和***爱莫能助,一切只能靠你自己去闯去拚搏,我们只能默默地祝福你在悉尼大学的岁月更加精彩!出国留学与其说是为了一纸文凭或镀金,不如说是一场绝无仅有的人生经历。你的思维、你的视野、你的人生都会因此而改变!

当然,这世界不只是阳光灿烂、和风细雨;不只是蓝天万里、春暖花开;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笑脸相迎。它还有暴风骤雨、酷暑严寒、惊涛骇浪、暗礁险滩……在异国他乡求学,面对不同教育体制下学业上的压力,你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生活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语言、种族、宗教信仰的环境中,面对学业上的无奈肯定是你始料不及的,好在这段时间,你一点一点磨砺着,一点一点变得更加坚强老练。

欣欣,爸爸对你充满信心,因为你有许多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不甘落后的劲头,从小到大,你在大考时都让爸爸以你为骄傲,爸爸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你!我相信,我的女儿是最棒旳!我相信,你肯定会如你在微信里所说的那样,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随时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微笑,告诉自己:我很棒!我很优秀!你会通过写日记、跑步、跳舞或打球,找朋友或家人倾诉……来释放压力。我相信,你一定拥有解决当前所遇痛苦、压力的能力!

女行千里父担忧。你拿到留学签证的那一刻,爸爸心里突然空荡荡的,陪伴我二十四年的宝贝女儿这次真的要离开我了,而且是远走到异国。欣欣,在你远行的这段时间,爸爸脑海里不停地翻腾着你成长的画面……虽然我们经常微信联系,但爸爸心里还是非常想你,想你时有时还会寝食难安,甚至夜不能寐……微信联系时很怕打扰你的休息和学习,联系时特别留意你的文字,看你情绪好不好,总是担心你的压力大,负面情绪多,影响你的心理。

欣欣,在国外求学的难度肯定远远超过国内,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悉尼大学是世界顶尖级大学,排名在很多国内名校之前,能上它的大学本科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你是在那里读研。欣欣,无论最终你的学业如何,无论你今后做什么样的工作,你都一定会感谢在悉尼大学的留学生活对于你生命的影响,我也相信这段留学时光带给你生命的丰盈,一定会让你有更好地成长!

欣欣,我们送你去国外读书,不是因为我们要你去跟别人比成绩比资本,而是希望你在增加国际视野的同时,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兴趣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会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乐趣,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会有尊严。

爸爸相信,凭着你的勤奋、拚博和聪明,你的理想一定会变成辉煌灿烂的现实!

顺祝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永远爱你的爸爸。

二0一九年九月二十日

大学宿舍

文/易露露

今年儿子考上外省一所比较理想的大学,因为年龄尚小,我和老公一起送他入学。一路上,儿子一如既往的淡定,俊朗的脸上一副稚气未脱的无所谓表情,仿佛这根本就不是去上大学而只是一次很平常的外出似的。然而,办完入学手续后,走进宿舍的那一刹那,儿子突然“哇”的一声兴奋起来,也许是第一次身临大学宿舍的新奇感所致,不亲临现场,无法体会大学宿舍里新生的心情,那一刻,我发现了儿子脸上的曙光。

那是一个整洁通透的四人间宿舍,标准的上床下桌, 四张崭新的床桌整齐排列在宿舍左右两边,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像是在等候新朋友的检阅,在同一边的两床中间是阶梯,显得特别的高大上。我一边帮儿子整理东西,一边听着儿子跟宿舍同学的交流,心弦像是被拨弄了一般, 记忆像决了堤的洪水般, 随着熟悉的宿舍味儿蔓延开来,脑海里倏地浮现出大学时代的一幕幕……

刚上大学那会,我的年龄也很小,宿舍也是四张床,不过,那时候是简单的上下铺,一个宿舍共住八个人,来自八个不同的地方。起初,大家都很陌生,彼此间很客气,也很好奇,宿舍里,大家一边沉浸于自己的学习,一边陶醉于彼此的分享,挺惬意的。互相熟悉后,宿舍便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本宿舍为英语集中营,凡本宿舍成员,每天进入宿舍后,都必须讲英语,否则,罚拖地板、打开水等。于是乎,每次进宿舍时,大家都分外小心,生怕说漏嘴讲出中文被罚,刚开始那段时间,经常有人忘记,经常有人被罚,挺搞笑的。有时候,为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点,一边手舞足蹈地说英语,一边还在不停地查字典,后来,慢慢地,大家都习惯了在宿舍里用英语交流,习惯了一起记单词、一起讲英语。不知不觉中,大伙的词汇量突飞猛进,英语表达也越来越自然流畅。现在回想起来,挺欣慰、挺留恋那段日子的。

卧谈会是宿舍文化的一道经典,那时候,卧谈风气甚浓,平时在宿舍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各抒己见,从地方特色到校园生活,从兴趣爱好到花样年华,从四大名著到诗歌散文,从中国文学到外国文学,从美好理想到日常琐碎……平日里,一些浪漫的话题为单调的宿舍生活染上了一抹鲜艳,卧谈会很愉快,大家把各自的喜悦一点一点地洒在空气里,有幸福的味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宿舍里五颜六色的床帘赫然呈现,五彩缤纷的帘子把宿舍分隔成几个独立的空间,薄薄的一个窗帘,像施了魔法一般,给宿舍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微妙的神秘感,大家都喜欢在帘子里做自己的事情,有人在帘子里安安静静地看书、,有人在聚精会神地刷题,有人在一往情深地写信,有人在如痴如醉地听英文歌曲,还有人在里面叽里呱啦地跟老乡低声聊天,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似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帘子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床帘像保护伞似的,让它的主人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间,在帘子里可以丢掉一切伪装,回归真心,做最真实的自己。当年,我特别喜爱自己那草绿色的碎花帘子,它呵护着我,在里面安静地读了很多喜欢的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宿舍里的几大美女都有了各自的男朋友,宿舍里不时地有了帅哥出入,周末及节假日,室友们开始频频有了私自的活动。每逢周末晚上,几乎大家都被邀出去约会了,宿舍里只剩下孤零零的我独守空房孤战书城,有好几次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都差点被外面怪异的声音给吓着了,为了安全起见,也为了整治那些晚归者,我特意在宿舍门上加设栅栏,开诚布公加收开门“手续费”, 敲诈了不少因外出约会而晚归的室友及其男友的苹果与梨子,至今让她们耿耿于怀。

那时候,很少有人去宿舍找我,只偶尔有家人和亲戚出差时顺路去看一下我。参加校刊文学社后,认识了一位师兄,他留着光头,因为组编稿子的事去宿舍找过我几回。后来,害怕被室友误解、笑话,我开始有意回避那位师兄,还主动退出了校刊文学社。现在回想起此事,感觉当年大家都挺幼稚的,也挺愧疚于那位师兄。

很多人都有过大学宿舍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宿舍风格,很多人都有自己知心的室友,然而,却很少人用笔墨将它记录下来,很庆幸,喜欢记流水账的我用零碎的文字将它详细地记录了下来,时值今日,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文字里依然闪烁着旧时光的影子,时常令我陶醉,让我回味。

不读大学,只是换一种活着的方式

文/流水

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既然我曾经那个的努力,没有换来我想要的结果,那么我就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二三流的大学,放弃复读,而选择做一名打工仔,这只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仅是选择了一种新的活着的方式。

有人五岁上学,有人七岁读书,十三年的求学之路,从不懂事的学前班开始,到如今的高三,我们大多已经成年。一路上我们欢笑过,也曾今躲在某个角落偷偷地哭过人生的五分之一,就在这充满欢笑和泪水的地方悄悄地溜走。但走过的路,我没有必要后悔,因为校园教会了我坦然地成长。再见了,我的校园,这个世界上唯一还比较圣洁的地方。我将要离开,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其中也有很多的不舍和留恋,但我仍要这样去做。在彷徨和犹豫面前,我选择了放弃,但我没有放弃选择,只是以另一种姿态,换一种活着的方式。

在我做这个决定之前,也查过不少资料和做过许多思考。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是为中华而崛起吗?想必大多数仅仅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罢了。而找一份好工作的前提是什么?学历+能力+口才=[好工作]其它的甚至还有身世和像貌,这可以说都是找到一份工作的充要条件。在我的身边曾经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位农村孩子父母辛辛苦苦供他读书,零几年研究生毕业后,能说会道的他却被一个个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只是因为他的个子有点矮,现在神经失常在家需要年迈的父母亲照顾。还有多少大学生因为没有好的口才而做和农民工一样的工作。最气人的是一些用人单位仅要211和985毕业的大学生,同样的本科毕业,却不一样的命运。我不知道在本科生俯首皆是的今天,一名大专生的前途会怎么样?有些同学或许会想二本走不了,读三本学费又太贵,而去考虑上专科。今天已不是九十年代,大学生是活宝的时代了。面对二三流的大学我真的不清楚毕业后他们的命运会如何。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而物尽其用的职位又有几个。有许许多多的人活了一辈子,也还了一辈子的房债和车债,有时候真的不如还一种姿态,一另一种方式去活。

求学的路上有许许多多个叉路口,这叉路口就好比分流器,把我们分向四面八方。如果说高考是过独木桥,那么中招则是得到了一张过桥的门票。从买票到如今,一路上我已疲倦。我心甘情愿为强者让路,因为河这边的风景也是如此的迷人在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有每人的活着的方式,只要快乐这就是人生的最大幸福。无论吃山珍海味还是青菜萝卜,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开宝马奔驰还是挤公交车,仅是一种带步工具而已。鸡鸭鱼肉,小葱豆腐,各有所爱,各有所好。这个世界不仅是白领经理的世界,还有无数打工仔的蓝天。

我选择了放弃,但我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只是要以另一种姿态去活着。人生的终极幸福,不是“象牙塔”里的悠闲,也不是开着豪车的风光,更不是住大宅的享受,而是每天当我挣开眼,爸爸妈妈,老婆孩子,都还健健慷慷。这就是我想要的,时间不等人,不在不该浪费生命的地方挥霍

大学毕业,我们一起失恋

曾经读过这本同名的小说,当时觉得很感伤,觉得这些无知疯狂的少年自己要把自己置身于失恋的痛苦中,其实生活可以更美好的,想在想想,可能是因为我当时在自己的甜蜜爱情中沉醉吧。

今天,很可笑,甚至很讽刺,我也选择用这样一个题目,但是我在寻找和我一起失恋的朋友,我们能不能在一起,互相支持,度过失恋的痛苦,一起支持,走进事业的顶峰。现在,我不想回忆我的爱情曾经有多甜美,回想只会让我流泪,我也不想想本来可以拥有的那个温馨的家,温馨的房子,因为我怕我不能振奋,让曾经向往的幸福阻碍我前进的脚步。

我失恋了,是的,这是我的选择,也许也是我们命中的注定。谁会想到今天,就像我当初那么天真的以为就会那样平凡幸福温暖的度过。如今我失去了,我什么都没有了,我要记住今天,2010年10月29日,这是我失去一起,最最悲痛的一天,也是我从新开始,决定永远告别爱情的一天,我要把我今后所有的精力时间放在事业上,我要让我的爸爸妈妈幸福。永远幸福快乐。

我要找工作,哪怕再辛苦,我要租房子,哪怕再潮湿,我要奋斗,哪怕再孤单,我要发展,哪怕再艰难,我要发达,哪怕再讽刺,我要实现梦想,哪怕再天真。我所有相信的和坚信的,就只有我自己,我所有放弃的,痛恨的,唯有爱情。

以后我会坚持写博客,我要每天警醒自己,明天是我的目标,我要为了明天,走向明天。

记我的大学生活

文/若水

那一天,在家乡,我确实感觉到了秋的一丝凉意,天空一碧如洗,怀揣着十几年来的梦想,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我踏上了去大学的火车。在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我不知道未来等着我的是什么。只知道:我开始了新的、不一样的生活。心中竟有几分欣喜。火车外的天空变暗,又变亮,我来到了曾经多少次想象的城市——杭州。

杭州在我的眼里是个浪漫的都市,尤其是被赋予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的西湖,更是我无数次梦想着要去的地方。想到要在这样的城市上四年学,我的心中难免喜出望外。来到了学校,感受着大学的氛围,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找到了寝室。爸爸妈妈送我到寝室后,便离开了。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看着妈妈眼里噙着泪水。我的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接下里便是每个大学生进校后的第一项任务——军训。其实我在心里是害怕军训的。可是依旧每天五点多起床,顶着烈日,去军训。不知道是不服输还是不想再一开始就有个不圆满的开始,我没有一次故意不去军训,即使那段日子过的很艰难,依旧坚持。直到后来听一位教官说:“找不到理由放弃,那就不要放弃。”那一瞬间,我似乎找到了十几天来一直坚持的理由。那就是,我找不到放弃的理由。

开始上课了,由于选课的原因,几乎我的每一门课,都是自己一个人去上。私心想着,这样也好。在孤单中,更容易成长。慢慢地,我就发现了和身边同学的差距。她们懂得很多事情,我都不懂。虽然是同样的分数考进学校,可是,很多方面,我是不如人家的。于是,开始的几周周末,我都起床很早,去自习是学习英语,但是似乎成效不大。所以,有点灰心,直到听了一个关于英语学习的讲座。我明白了,任何事都必须坚持。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不难,可是要坚持下去,就会很难。所以,看古今中外,凡是成功的人,没有谁是不坚持便可以成功的。

空余的时间,我也会去图书馆看些名着。其实一直以来,我就很喜欢文学。所以上大学之后,即使自己专业后很多东西要学。我也不想放弃自己的兴趣,所以,找来了很多名着来看。要说是提高了多少文学水平,那是没有的。只不过,在看那些书的时候,可以走进书里的世界,平心静气的享受文字的美好,并从书籍里得到人生的道理。

就这样,努力地追赶,不断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一学期结束了。我发现,大学生活并不是我曾经想象过的任何一种。但我再也不是那个刚走进大学的校门,对一切都感到无所适从的新生了。至少,我可以很从容的走在路上,想象关于我的未来。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春天也迈着闲散的脚步走来。春天的杭州是最美的。所以新的开始,我不打算像第一学期一样,穿梭在食堂、教室、图书馆和宿舍,在学校度过复制的每一天,于是,我也参加了志愿活动,去做义务家教,这样,至少让生活不会那样单调。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教。我懂得了,其实做任何事,不能只有热情,还需要耐心。周末的时候,也会和同学去西湖边感受西湖的魅力。去市区,感受杭州整个城市的氛围。不知不觉,一学期悄然而过。望着窗外碧绿葱茏的树木,置身于一个“树林中的教室”,我结束了这学期最后一节通识课,老师的最后一席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三年后,你们能留下什么,会不会成为一个对学校来说可有可无的人。”说实话,这句话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所以,我的努力依旧不够。所以,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我一直在一个窗外有着碧绿的树木的教室里,时不时的想起老师的那句话,激励着我不断地努力。

今年,我已大二,我不想说,这一年,我有多么努力,多么废寝忘食。我只是很欣慰,我在这一年中成长了不少,懂得了可能比我以前几年懂得的更多的道理,经历了比以前更多的事情。我的这一年,不可复制。它让我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多了一份从容。无论在未来的路上有多少坎坷,我依旧会微笑面对。

大二那年写的,如今快毕业了,看到这篇还是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