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描写江南的散文

2022/12/08好文章

描写江南的散文(精选12篇)

江南印象

文/诗河淇水

深冬时节,北方一片苍凉,而江南尚存温润。穿袄不燠,着裙不寒。湖边柳叶低抚,河岸青草含露。桥影舟趣,宋风清俗,犹如清明上河,一日千年移转,恍惚穿越神游。

粉墙黛瓦,枕河人家。乌蓬悠悠,叫卖声声。拱桥倒影,石井映月。灯火在水光中摇曳,水光在灯火中绚烂。一排小桌,若干青年,几盘茴香豆,一杯米黄洒,夜深醉浅,梦里梦外,灵魂停歇处,人生已升华。

江南冬雨,择时而降。烟雾蒙蒙,小巷油伞。漫步石阶,回眸蕉影,听丝竹之音,抚雕栋画栏,思绪在山光间腾跃,情怀在水色里弥漫。邂逅,是浪漫的音符,偶遇,是爱情的诗眼。这清丶这静、这迷、这梦,唯有被这雨泡着,在江南的罐里酿着,才能出来这样的风味。

江南的庭院,浸着文化的氤氲,柔着闺阁的浅盼,缠着传统的别意。天井廊道,明堂厢房,小巧地布着,曲曲地通着,悠悠地动着。真想拿一本古卷,捧一盏老茶,藏在格子窗的黄辉里,沉沉眠去,再不醒来。书香绵绵,墨嗅弥弥,一如江南的这雨,这花,这檐上的滴水,时光竟像止了一般,不忍触碰。

江南的山低低地横在烟雨里,要不是塔影云幻,湖衣河带,还以为是城市的帽檐,在随意的扣着,偏向一侧。江南的园子把心掏出来,盈盈地跳着,看得见她的徐急柔断。江南的鞋子是她的小船,搁在江南的门前,夜色里,仿佛可以听见小姐的轻叹。江南深深,江南隐隐,江南,请轻撩你的纱巾,明眸皓齿,醉杀断肠人!

想你,在江南的烟雨里

文/性淡如菊

蔚蓝的天空,是纤尘不染的心。阳光,是穿透心灵的佛光。一盏清茗,一缕芬芳,一袭青衫,一段温馨的往事,在青山流水间醉了往来的风。寂寞静静滑过,在岁月深处,迷蒙成漫天的烟雨,泼洒出江南的水墨丹青。

与你相遇,是我今生最美的意外。雨后的天空,没有亮丽的彩虹,却有惊心动魄的蔚蓝。你站在湖光山色,芳草萋萋的田园里,一袭白衣,惊艳了流水落花缘是什么?只在那心灵一瞬间的悸动。爱是什么?只在彼此不经意的惊鸿一瞥。也许是寻找了千年的等待,也许是遗忘了时光的守候,刹那便成永恒。心动,便是一辈子。人生的最美,莫过于邂逅的刹那,灵与肉的撞击,温柔了美丽的江南。

温婉如玉,蕙质兰心,我拿什么来形容你。你是婉约在古典里的女子,带着陶渊明的隐逸,李清照的清静,温温的,润润的,行走在江南的水乡,书写着飘逸的诗韵。不热烈,不张扬,如同这江南的雨,飘飘洒洒,若有若无,朦胧了我的梦。成熟的胸怀,慈悲的心灵,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似水流年,沉淀出你淡淡的清雅,你是个知性并深邃女子。痴迷,是我的心。沉醉,是我的情。魂牵,梦萦。感觉每一滴雨,都是你的泪;每一片云,都是你的情;每一朵花,都是你的心;每一缕风,都带着你的芬芳;每一声水响,都是你的轻吟。云水禅心,你在红尘之外,静立成我心中的佛。

漫步在烟雨江南,沿着曲折的柳堤,静观鱼戏波,风吹浪,任相思如云烟弥漫。想那细长的柳丝,如你风中的长发,飘逸出古典的浪漫。曲径通幽,石桥水榭,亭台楼阁,无不缱绻着淡淡的思绪。已经是春天了,你的心还睡着吗?桃花开了,又谢了。柳叶落了又青了。那雨里的芭蕉,还耷拉者枯萎了的巨大的叶子,怀素已去了千年。你看见了吗?清澈的碧潭,成群结队的青鱼,嘴里衔着水草,在丝藻里浮游,尽情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落花洒满碧潭,青草铺满山坡,我在春天里徜徉,心里却只有你。还有一条奇怪的青鱼,却喜欢倒游,仿佛叛逆的我,总做些奇怪的事。柳丝里一座孤亭,亭子空荡荡的,与那顾影自怜的垂柳一道,在碧波烟雨里惆怅。

很喜欢这片神奇的土地,和这土地上有点传奇的园林。这是这个城市中央,最后的净土。几百亩的园林,数百年的历史。越过一个小潭,上坡,又是一个小潭。一律的小径通幽,一律的古木苍苍。古樟和古枫上悬挂的牌子上显示,这些古树已经有200年或150年历史。最年轻的桂树,也有百年岁月。站在桥栏上观鱼,静听流水潺潺,仿佛就在世外。古老的紫藤,顺着古树,蜿蜒出苍劲和倔强,紫藤上的紫花,灿烂成春天特有的烂漫,那是怎样一种花瀑?倾泻出一种磅礴和深邃,仿佛你特有的高雅和浪漫。漫天花雨,漫天花语。鸟儿啁啾,在这样一个净土,它们的鸣声是最清脆的,它们的声音里,只知有爱,不知有恨。鸟鸣如天籁,伴着水声,伴着花香,在绿荫深处,在寂寞深处,在禅心深处。

下石桥,便是一渠,渠中流水颇急,却更见清澈。水藻如风中的乱发,细小的鱼苗,如针尖,如细丝,如雨珠,如女子的睫毛,在激流里窜。渠旁便是碧塘,几处钓台,伸进碧塘,古老的石栏,却没有一个钓客。便少了些许“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古意,好想与你,披蓑戴笠,执手相看,在这绵绵的雨里,静钓一潭风月。挥洒我是渔公,你是渔婆的千年浪漫。花香沁鼻,仿佛你的体香,清幽而淡雅。远远一榭,傍水而建,红墙黄瓦,门扉紧锁,旁边点缀许多乱石。乱石,水榭,古木,繁花倒影水中,那鱼群仿佛在乱石、水榭、古木、繁花里穿行,游弋与于天堂仙境之中。与你相拥,手捧一书,慢吟诗词歌赋,在江南的雨里,让水倒映我们的容颜,在静静的时光的流里,慢慢变老。最后与这纯美的自然融而合一。潭的尽头,又是一桥,桥洞相连,又是一潭。红色的大鲤鱼,摇着尾巴,慢吞吞穿过桥洞到那更清更浅的潭里去,渐渐藏匿于乱石中不见。堤岸上是一个草坪,草色绿得发亮。雨落草丛间,弥漫一地轻烟。

房屋楼舍,或飞檐翘尾,古香古色;或高大宏阔,现代感极强。都掩映在绿树丛里,几经辗转,林荫深处,惊现一地幽兰。遍地幽兰,那惊鸿一瞥的淡雅,才知道世间的一切花朵,都有点俗了。兰开幽谷,仿佛隐世的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隐者如兰,而我只是一朵菊而已。你是兰,我是菊,婉约在江南的雨里。兰,在雨里静默。紫色的花,白色的底,淡而雅,那轻盈的花瓣,薄如蝉翼,润如丝绸。那是雨的精灵,云的魂魄,梦的梵语。兰的清芬,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花香可以媲美。那是真正穿透灵魂的梵音,在升空的刹那,透亮成照耀虚空的佛光。兰,优雅地开着,在百年古树下,也许它们并不需要很多阳光,仅仅一点风雨,就已足够,便能开出震撼俗世的花朵。兰,开满一地,每一朵花里,都有一个你。你在花瓣里摇曳,摇落一地诗情。

因为有你,就是风雨也温暖。独行在寂寥的雨里,享受心里有你的幸福。转过兰池,那200年古枫顶天立地,唤醒我沉睡了的野性。顶天立地,叱咤风云,万马奔腾,慷慨悲歌,我本天地一男儿。好想金戈铁马,驰骋疆场,马革裹尸,横槊赋诗。那一世,我是英雄,你是美女,你躺在我怀里,静静流泪,泪水濡湿我的战袍,书写儿女情长的浪漫。我倚天屠龙,仗剑长歌,一生豪迈。因为有你,我的世界不再寂寞,那一地飘零枯叶,也在脚下有了绵绵的柔软,落花,枯叶,青草总是夹杂在一起,氤氲真淡淡的情思;因为有你,我的文字有了轻灵的翅膀,空灵的意境,浪漫的情怀。古树蓊郁,直插天空,这是怎样一种古而幽。房舍躲在古木中,偶尔露出一角,各色的花,点缀其间。白的橘花,黄的迎春,红的茶花,紫的泡桐,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在你不经意间,与你撞个满怀。因为有你,我的旅途不再孤单,不在一个人看风景,此刻,分明是与你同在。你如空气般,在我的鼻息,在我的心肺,在我的血液里了。你如花香般,走进我的躯体,与我合而为一了。今生感谢有你,在我的心灵,在我的身体里,你无所不在。在江南的雨里,遇见你,真好。你撑一把油纸伞,身上散发淡淡的幽兰气息,眼波盈盈,诗意的在我生命里走过。你是我生命里的过客吗?

烟云弥漫,细雨霏霏。生活,一如既往,平平淡淡,偶尔忙碌,偶尔闲适,闲时读书,忙时想你。渴望与你相识,在这迷蒙的雨里。渴望与你相知,在这江南的春里。渴望与你相恋,在这人生的转角。渴望与你相爱,在这尘世的城里。渴望与你相守,在这忘世忘机的净土。我们在尘世里相遇,那净土也变得温暖,地狱也充满幸福。可你一点而也不知道,我只有静静的思念,孤独的享受,这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思念如烟氤氲,雨而儿随花纷飞。我喜欢这缠绵悱恻的小雨,喜欢在细雨淋漓中独行,我是感觉到你的存在的。你的小手在我的大手里温润,你的发丝在我的肩头柔软,你的体香在我的心肺里流淌,你的笑语在我的耳畔缠绵。雨,静静的,轻轻的,柔柔的。你悄悄的,暖暖的,美美的。泪水滑过脸庞,淋湿衣襟,洗涤心中的惆怅。我等你,在江南的雨里,等你,一辈子,你会来吗?也许今生,你不会出现,也不会到来,你只是我的一个梦,在雨里,江南的雨里,游离了千年。我的兰,你在哪里?

千转百回,不觉已是一片桉树林,笔直的树干,是那么率性,一点也不知道曲一曲,看样子,还是甚合我心。我喜欢那一种直,直插天空,是那么傲气,原来我的骨子里还是傲的,只不过忘了自己还有傲骨而已。你喜欢吗?这样一片原始的丛林。茫茫而不见边际,随着山势,伸向天的尽头。中间是数十亩空地,空旷而渺远。林子幽静,鸟鸣阵阵,清风徐来,漫卷一林沙沙之声,漫步林中,黄叶遍地,堆积如毯。空地尽头,是新辟的果园,一大片,一大片,黄色的泥土,散发淡淡的清香。果园外边,是繁华的街道,一色的摩天大楼,只一条围墙隔着,把尘世的喧嚣,挡在外头。亲,这不如我们的心灵吗?只一道围栏,便营造出心灵的净土。

沿着果园旁的小径,慢行数里,一道篱笆,一个柴扉,一间木板小屋,一个满是蛙鸣的小塘,塘里长满青草。推开柴扉,走进去,可见新种的辣椒,茄子,还有开着白花的萝卜,举着黄色花瓣的菜花,整齐的菜畦,匍匐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一座新修的摩天大楼,叫城市绿岛来着,院内几十株大樟树,就叫绿岛,比起园林里的奢侈,不知是怎样的贫寒了。但那楼上的人还是幸运和知足的,在楼上还可以望见这一片绿海,也有望梅止渴的意味。柴扉里的菜园,一直延伸到摩天大楼的基础上,与那摩天大楼,仅一条竹子织成的篱笆相隔,一对老夫妇,在大楼的基脚上种上了瓜果蔬菜。想那大楼里的人,可以上演现实版的偷菜,不费吹灰之力。真正世外桃源,蛙鼓阵阵,感觉我们就是那对拿锄挑箕老夫妇,幸福而满足。只要心在,相距千里,又有何妨。身无彩蝶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不必说。默默地关爱,默默地理解,默默地守候,默默地祝福,一切都是静默的,有时真的可以无声胜有声。没有世俗,没有繁琐,那是净土里的爱恋,天堂里的情愫。渐渐飘荡成缠绵而温暖的空气,穿越千年的时空,燃烧在生命中蓝蓝的白云天,浪漫在蒙蒙的江南的雨里。

路没有尽头,百十条互相连着,曲径过去,一条笔直的大路,大路旁是几座高楼,隐隐听得见女子青春的笑声。远远的,充满春的活力,张扬而放肆。足旁的一棵桂花树旁倒着数块石碑,篆刻着数百年前的风流,一切都将成为历史,包括那楼里青春的笑声。谁都曾经青春,也将慢慢老去,最后都是一杯尘土。一块平地上,插着几多塑料花,一对燃烧过的纸钱的灰,一些鞭炮的残核,花是围着一株新栽的桂树,围了一个圈。也许祭奠的是长眠在桂花树里的灵魂。人生何往,那就是我们最后的归宿,能与桂树合而为一,兴许是个好归宿。

雨渐深,天渐暖,云流,风斜,情懒。一个人漫步在午后的园林,思念者一生等待,却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出现的人,是不是有点自作多情?藏在心中最深处的思念,与同样在最深处思念的你。你若在,我今生没有白来。也许你也在找我,也在这江南寂寞而缠绵的雨里,静静的,虔诚的等待,任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也未曾有一丁点而放弃。亲,真想柔柔地抱抱你,温暖你,以一生的柔情。与你一起去听江南水乡的渔舟唱晚,去看黄沙落日的大漠孤烟;一起守候心中的净土,用手中的笔,记录人生的浪漫。相逢是歌,真情演绎。相识是缘,感恩缘遇,等你,在千里之外。想你,在江南的雨里。也许今生,你不会到来。来生,我还要等你,在美丽的江南,无边的烟雨里。

风吹乌桕树

文/陈俊

乌桕树是相思树,一棵乌桕站在那里,站着站着就把自己站到秋风中,站成一树雨打霜侵无悔无言的守望,站成相思的模样。

我们家在山区,家乡山山岭岭,门前屋后都是那种树,但小时候不知道它叫乌桕树,小时候叫它白籽树,大概是它结出白色腊质的果子。小时候特别喜欢爬那些白籽树,春夏时捉蝉,秋冬时摘白子。有时与小伙伴玩捉迷藏也会爬到它的枝桠上去,挪几片树叶过来遮掩自己。

师范毕业分配时,听说有学生可以分到江南去教书,我的心里就涌现出那些写江南的诗和诗句里的美好,就想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红那绿就在心底掀起波澜,就想到“风吹乌桕树”的那阵摇曳,就看见一位女子站在一团火红的秋树下,站在门前的秋色里向我招手,她头戴翠钿身着红衫,胸前飘着淡红的纱巾,袅袅婷婷,顾盼生辉,目光里飘着一种燃烧的东西,飘着一团不肯熄灭的火。为了那火热眼神,为了诗意江南,为了心中梦想,我不顾年迈孤单的老父的反对,不顾同学的劝阻,找到老师,要求把我分配过去。我因此结缘江南,结缘贵池,结缘秋浦河。岁月流逝,我心无悔,愈到中年愈怀念那时敢于追求,敢于选择,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执着。

乌桕,以乌喜食而得名,俗名木梓树,五月开细黄白花。深秋,叶子由绿变紫、变红。叶落籽出,露出串串珠玉,圆溜溜比米粒稍大。那籽也就是我小时候经常摘下来交给父母可以到镇上供销社卖钱的白籽。后来才知道乌桕的籽粒通过压榨可以出工业所需的皮油和梓油,是紧俏物资。乌桕的根皮、树皮、叶皆可入药。乌桕树材质坚韧,不翘不裂,可打家具,或做雕刻原料。

那些年多少日月,我不也曾站在秋浦河畔的秋天里,站在一棵树下,思念家乡思念远方的亲人。那些年多少个晨升暮落,我站于现实与梦想之间,对写作苦苦求索,对钟爱之人苦苦思念,一棵树也经不住我们情感的浓烈,经不住我们每天的纠缠守望,它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终于披上我的感情色彩,与我同欢乐同悲喜。伯劳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它是不是我们常见的喜鹊、灰雀或者八哥、乌鸦,查资料里: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原是日暮单飞的鸟,和那个头戴翠钿出门采莲的江南女子一样孤单。在暮色里在晚风中因为相同的孤独,他们的心跳到一起去了,同频共振。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伯劳是什么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孤单着,它渴望找到同伴。就像乌桕是木梓还是我小时候叫的白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披一身火红站在秋天里翘首盼望。

多愁善感的宋朝诗人对乌桕树好像特别钟情,特别喜欢,也许他们与乌桕树最心息相通。“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已先红。”,写过“红酥手、黄縢酒”对爱情坚贞的陆游也极喜这沾染着爱情色素的乌桕,他写得最多,一会儿:“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一会儿:“乌桕禁愁得,来朝数叶红。”,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要一棵树来表情达意了。而杨万里的一首《秋》:“乌桕生平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却写出乌桕对秋色的贡献,它像老染工一样任劳任怨。如果深入这些诗人的内心探索你就很容易抵达一棵乌桕的火焰,就能抵达那个江南女子怀人的真诚与灼热,就能抵达江南深处的思念和这种思念的强大,绵绵不绝,漫延过万水千山。

我喜欢在秋日里背着相机,走进山里,走近乌桕树,看风吹它摇晃的样子。我总要用影头抓住那一树画面语言也不能全部表达的玄妙之处,那团火,那支歌,那首诗。我不停用卡嚓卡嚓声音表达我的敬意和热爱。那时的乌桕在秋阳下是最幸福的时刻,最安静的时刻,我能用镜头抓住它们内心的闪电,抓住它们燃烧的光芒幸福的光芒爱的光芒。抓住它们最后一程里的风采,抓住它们绚烂无比成熟深沉的色泽,抓住火和比火更闪亮的敢于迎风而立即使凋落也要红火的坚定与豪迈。生命凋落的辉煌不也是走在一种阳光路上。

乌桕点燃的火焰红得丰富,橘红、桃红、紫红、土红、酡红,层次分明,多彩多姿。面对无情的秋风,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寒,萧瑟,它要点燃内心的火,它要举一片自己的色彩和光亮。它不仅把自己这一片叶子燃烧起来,它还要唤醒所有的叶片燃起来。与丹枫、柿叶一道在山野在秋风中在炊烟里在秋光下,静穆地燃烧,温暖远近,温暖思乡人,温暖归鸟,温暖思念。

就有那样的一天

文/万献初

在春天的江南行走,在我故乡梦影、春笋露尖的江南,在布谷噪醒、蛙鼓助声的江南,在茶芽染绿、菜花点黄的江南,尤其是在丝雨润湿桥栏和裙边的江南行走,稍不留意,就会一脚滑溜,跌入湿漉漉的意境,从此再难返身。

我无数次进出过家乡秀丽的小山城——温泉,感受总是淡雅而温情。有那么一天的黄昏,我骑自行车去,途中车胎破了,只得无奈地推车前行。无意中抬头前望,呀……!真正惊呆在原地挪不了步。晚秋夕阳下,小小山城远远地浮现在层层叠去的绿色丘陵的顶端,金光闪烁,富丽堂皇,最像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画出来的梦想天国。我以为看到了海市蜃楼,揉揉眼睛再看,还是实实在在的,那些建筑的外形都很熟悉,有的寓住过,有的进去过,只是不曾想有如此美轮美奂的观感。没有带相机,只能呆呆地看了许久,直到金光转淡转暗,才依依地慢慢赶路。这挥之不去的奇景,至少两次驱策我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去重看,然而看到的都是平平常常的水泥砖瓦小城。

这就像我六七岁时的一个冬夜,在一位伯伯的呵护下,在故乡小镇露天戏场前的炉火摊上,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滋味永生难忘。后来走过很多都市城镇,吃过各种牛肉面,也专门回到童年的小镇去吃各家的牛肉面。就是不行,就是再也没有那一碗好吃了。

有的事,有的物,尤其是有那一瞬间的感觉,是偶然遇到而永难复得的。古往今来中的那一时刻,纵横万里中的那一场景,攘攘人寰中的那点人事,意马心猿中的片刻感受,就那么适宜地碰在一起。这偶然中的片断情景、星点成分,往往都是机缘巧运、浑然天成的,是妙意独享、难言于人的。所以张文光“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的欣喜,真是他个人的欣喜,不足分予他人。

我记忆中还有总不退色的那么一天的感受,江南春雨清明的感受,用“温馨”一词来表述仍嫌不够,可再也找不出更好更有表现力的词儿来了。

在鄂南与湘北交界的地方,有三个着名的古茶镇,清末明初曾有多个国家在这里开设茶庄,机制各种红茶、砖茶,用独轮车推至长江口船运到汉口、牛庄(九江),然后转销内蒙、新疆和国外,最盛时有四十八家大茶庄。古茶镇旧貌至今还十存二三,窄窄的石板街正中独轮车推出深深的轮槽还清晰可见,老店铺斑驳的红漆木门前坐着梳理白发的老太太,娴静、从容、优雅,悠悠地透着古茶镇昔日繁华的余香。我曾带学生们在羊楼洞古茶镇中学里实习过,也曾带领鄂南茶史研究课题组来这里调查过古茶镇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我曾追寻过传说中松峰山茶王树存在的踪影,曾探访过长长茶峒中至今还供奉着孙权的吴主庙,曾发现韩愈文中不知籍贯的雷万春原来在此地雷家还有香火传递,也曾夜宿松峰山口聆听松峰茶魂“呜…呣……,呜…呣……,呣…喔…呒…呜……”的韵唱。

日寇的飞机轰炸去了古茶镇往昔的繁华,京广铁路的修通,使三大古茶镇的茶事集中到新兴的铁路小镇——赵李桥。这里新建起国家级的大茶厂,有万亩茶园,是当代新疆、内蒙、西藏饮用砖茶的主要生产基地。

赵李桥镇上管茶业的吴镇长,曾是我当班主任的干修班学员,也与我同岁,场面上叫我老师,其余时间则叫我老庚。这年清明前后,他约我去品尝“明前茶”,我也要收集一些有关茶事的资料,就欣然应约了。

这天早晨,我从容成行。天清气爽,感觉只是轻快。来到学校门前的大道边,等搭乘往南去的公汽。有人过来打招呼,是上学期才来的新老师。她袅袅地走过来,春睡才起,略梳洗便出来买早点,婷婷的身段披曳曳的长发,慵懒而清新,自然让人浮现出《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的诗句。她朗诵大赛多次得奖,讲普通话课颇受欢迎,只是学生们给她取的外号是“冷美人”。然而,这一天的早上她一点都不冷,就那慵懒新鲜的样子跟我自然而然地说话,直到我上车。车开了,我回望,只见她回身婷婷袅袅地走去,融进微湿的飘着淡淡青草香味的初春江南的清晨。吔,原来她本是这春晨清景中自然的一景呀!这一闪的念头,似乎为我这一天的旅程定下了轻悠爽然的基调。

是个干净舒适的中巴,只有三五个乘客。司机是个年轻干练的汉子,大约是有些情调的,开车就装磁带放音乐。呀,怎么这样好听呢?是杭天琪唱的,“一送里格红军,介子个下了山……”。歌很老,都听过千百遍了,可唱法很新,是那种气声唱法,我第一次听到,竟然是缠绵悠远的旋律直达心灵最柔软处的那种,这种感觉是多年满耳高亢革命歌曲之后偶然听到邓丽君唱歌那样的心旷神愉。一首接一首,都是杭天琪在唱。难得司机把音量调得那么合适,整个车厢内都浸润在舒悦的音乐气氛之中,车速不快也不慢,竟让我生出“余音绕梁”的体味来。

主要是阴天,偶尔从云缝中漏下几缕阳光,分洒在车窗外如锦缎抽去的江南坡地上,灿灿的,缓缓的,变化多端的。成片的景观,正所谓“片片深青夹嫩黄”。一会儿是整整一大片油菜花田在车窗外漂移着,望不到边的黄,黄得那么嫩嫩的,让人心生怜惜,幸好只是偶有彩蝶在花蕊上点染,若换了别的任何蜂虫,都会不忍心细看的。一会儿是大片大片的茶园飘动,清明初发茶芽,在深绿的老叶顶上抽出芽芽嫩尖,真正的嫩青,点点嫩青连成片,像浮在碧绿海水上的一层浅浅的浪花,正是这样的嫩青使广袤的江南大地弥漫着初春淡雅的清香。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完全沉浸在这样的音乐、嫩黄嫩青和清香氛围之中,不好说陶醉,最少也是怡然。

老庚镇长深知我的禀性,不用惯常的官宴和陪客,只在家中接待我。茶园坡地深处一排两层小楼,他住在最东头,阳台上可以望见万亩茶园的大部分,偶尔也能看到远处万绿丛中京广线上的火车呼啸而过,再远处就是茶王所在的松峰山和古茶镇。

先喝了点茶,说些平常的话,他就领我去国营茶厂的陈列室,为我翻拍复制了些所需的茶史资料,然后参观各个时期制作的砖茶样品。最近生产的“川”字牌老茶砖,质地纯厚,样式精美,是草原牧民们喜爱的“粮食”,看着令人欣喜。而最让我赞叹的,还是解放初制作的“米砖”红茶,当时销往欧洲诸国,精致得像细腻光亮的黄铜锭,上面刻印的西洋人物栩栩如生。砖茶都是割老茶来堆垛发酵制成的,茶厂一半场地都在堆垛发酵,恐怕只有亲身来过茶厂的人,才可以说什么是真正“浓郁的茶香味”。

中午吃饭,只在老庚家吃家常菜,是正宗的“家常”。当然是先喝很淡很淡的酒,然后喝很淡很淡的茶。酒,是这一带特制的用糯米蒸馏出来的米酒。茶,是刚刚采摘嫩青炒制的“明前茶”。清明前,新茶刚刚抽芽,一支芽上长出一片叶,叫“一旗一枪”,长两片叶叫“二旗一枪”。老庚亲手为我泡茶,一旗一枪。亮杯里,先放上条索优美均匀的干茶。水是松峰山泉水,不可煮得过沸。提壶冲水至七分杯,茶叶先浮起来,泡一会后,条条竖立,一条一条沉下去,再过一会,又先后都浮上来,然后逐渐展开。待条索泡得完全展开,又一一沉入水中,一旗一枪在杯中依次宛然浮动,很好看。待完全泡好,将茶水倾出,盛于小盏中,就开始品用。亮杯再冲水,泡二道茶。头道茶清新,略带涩味;二道茶最好,清冽醇香。我虽在撰写茶史之书,却远非品茶高手,只是尝鲜而已。即便如此,只有品尝过老庚的茶,我才真的知道什么是春茶的清味,什么是口齿留香。

我曾在大学里教过师范生,有很多学生在鄂南各地的中学里任教,每到一处,我尽量挤时间去看看他们,他们也极为高兴。吃过饭,喝过茶,我便告别老庚,去镇上中学看学生。

很普通的江南到处都可见到的小镇中学,这天可能是周末,又是中午,没见到几个人。只听说过有几个我的学生在这里工作,是几个,是哪几个,是哪年毕业来的,比较模糊。进校门,就向老门卫打听,他慈眉善目的,真好,只问清是从我们大学毕业来的,就说有两个,然后就进去找,然后就很快返回说找到了一个,让我顺大操场边的路笔直走,马上有人来迎接的。

我刚走到操场尽头的拐弯处,就有人急急地碎步迎过来,欢快地连声喊老师。我一看,呀,又是一个春困慵懒的!大概是一直在睡懒觉,刚被叫醒,残睡惺忪,乌发微蓬,也许是睡靥加意外的惊喜,精致的娃娃脸上俏然泛红,新鲜焕发。合体的牛仔裤,上穿一袭圆领的浅红毛衣,看似很随意,实际上搭配很精心,透着工作不久的女教师所有精致优美的好处。

这是两年前那一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校广播台的文稿编辑。读高中就发表过诗文,她的高中语文老师现在已是声名远播的江南诗人,写得出“山雀子噪醒的江南,一抹雨烟”、“多雨的江南有好多好多湿漉漉的记忆,有采莲船摇荡的记忆,有地米菜清苦的记忆,有桃花溪中洗衣的姐妹悄声说话的记忆”这样的诗句,而她受影响最多,后来自然就成为我的课堂上最有才情的学生了。

过了意外、惊喜的表述之后,激动的情绪慢慢平和下来,只是“老师来看我,真好”一句,不时又重复一次。今天真是周末,另外一个同学回家了。她还真是一直春睡到我的不速之访,说这个时羞羞的。也泡一杯新茶款待我,是她自己采制的,中学也有茶园,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教师一般都会制茶。

宿舍很干净,但很简单,以至只有一把办公用的高靠背木椅。她就坐在床沿上,让我略偏地对着她坐在木椅上。然后就是说话,十分自然流畅、随意舒适的说话。师生说话,自然是过去学校的诸多旧事,再是所知道的那一届同学的种种消息。然后主要说她的现状、感受和打算。她原是那种健美爽利的漂亮女生,脸上总是透着红晕和喜气的那种。说着说着,我感受到她现在的一些感伤,是浪漫与实际、追求与平凡相碰撞所生出来的有点儿迷蒙的感伤,是她这种状况最容易产生的那种。虽然有这样的情绪,但她是大度的,她的诉说传递给我的大多是轻松而不是担忧。在描述现在的生活、工作时,她不时提到一个名字和许多她俩的趣事,我本能地认为是她的男朋友,最后才听明白,就是那位今天回家了的女同学和同事。整个谈话,她说得多,我说得很少很少,就那么看着她一会儿直坐一会儿斜倚,“吧吧吧吧”地说着,说许多许多的话。有趣的为她欣喜,感伤的予她同情,我帮不了也无需帮她什么。其实,她也就是看到自己的老师感到很亲切,就是想说话,说所有的话,因为老师很自然很愉快地听她说,她很畅快很满足。

不知不觉就到下午五点,她一个劲地留我吃饭,我当然不能,要去赶近六点的那趟火车,明天上午还有课呢。她送我去镇上的小小火车站,那时京广线上的慢车几十里路就停一个小站,她这里就是其中最小的。下午的天有些暗,防备下雨,她帮我在路边的小摊上挑了一把油纸伞,很漂亮也很便宜,是这里的土特产。

火车站真的很小,等车的没几个人,买好票,车过一会就来。看得出她的依依不舍,但很自然地说告别的话。她真的很漂亮,会是一群江南姑娘中最显眼的那一个,我俩站在入站口说话,挨过来三个小伙子,拿话来招惹她,当地土话,我听不大懂。她红了一下脸,但不恼也不慌,回了他们两句,他们也就不再过来,只退远些看她。不是那种小痞子,也不是她认识的,能这样,可见她应付这类情况是有经验的。车来了,她送我进月台,小伙子们还在远处未走,我看着她,有些担心,她用坚定的眼神告诉我:放心走吧,没事的。

车只停一分多钟就开动了,她跟车走了几步,我挥挥手,她就站住了,很快就不断变小,消失在春气蒙溶的黄昏中。

车上的旅客不多,我在靠窗的位置上坐下来,车窗外似乎在下蒙蒙细雨了。我的心里是柔绒绒的温暖,对面坐着个瘦瘦的中年男子,我感觉他很好很面善,他看过来,我就怡然地冲他笑了笑,他问我哪里下车,我回答:下三站。

清明时节的江南,真的很清爽很舒服,车窗外的大片嫩黄、嫩青无声地抽去,消失在雨丝迷蒙中,比在汽车上感觉快了许多。也许是太惬意的缘故,我伏在窗几上,竟然就睡着了。是对面的男子敲醒了我,到站了,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呢。我感激地谢过他,不然就这个舒适劲,我可能睡到江边终点站也不会醒的。

出得站来,雨淅淅沥沥的,有些许凉意,可心里还是那样茸茸的温暖。我撑开油纸伞,闻到的居然是新鲜的茶香而不是油香。我不想走人多的街道,就顺着铁路走。一步跨一根铁轨的枕木,这种走法很别致也很悠然。细雨把枕木上的黑漆洗得洁净而明亮,天还没有全黑,只是绵绵雨幕显得有些暗。我心里的那种暖流,实实在在的,缓缓流动着。难得,真难得,这样的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人每一事,都给我温馨畅美的感受,这是谁安排的呢?

我惬意地回味这样的一天,撑着油纸伞,用脚步数着清亮的枕木数。在清明时节,在湿漉漉的春茶香气里,我独自走在江南无边的丝雨帘幕中,走在归家的铁路上,……

烟雨廊桥

文/廖双初

在江南的旅途,廊桥是一抹浓重的风景。

远远地,它如一缕青烟,静立于溪涧之上,静立于旅人跋涉的期盼中,岁岁年年,不曾飘走。

桥的四周,也许是青山横亘,也许是一马平川,也许是炊烟袅袅,也许是芳草萋萋,因为必经之地有一道溪流滑过,廊桥便应运而生。廊桥是纵横交错道路中不可或缺的连接点,是岁月停靠的驿站,是古典江南留下的沧桑景致。廊桥,为旅人营造了一片荫凉,也为旅人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场所。因为廊桥,江南山水便更添了几分温柔和雅韵。

廊桥俗称花桥,其显着特点是材质的木化,除入水的桥礅由巨大青石垒砌外,其余构成皆取自木材。桥的大小,依水面宽窄而定,既有大气恢宏,亦有小巧玲珑,如星星点缀在江南的版图,闪闪烁烁。在湖南安化县境内整整四十八条溪流上,在葱茏与萧索之间,廊桥是始终不变的身影,它们与山水和谐相映,显出一派长者的风范。据我所知,安化麻溪上的永锡桥,伊水上的燕子桥、福星桥,温溪上的温溪桥,柳溪上的镇东桥,玉溪上的玩沙塘桥,思贤溪上的思贤桥……都极负盛名,且至今仍卓立在烟雨中,依旧展示着古雅的风姿。

麻溪上的永锡桥是安化现存最大的廊桥,位于江南镇境内。此桥扼茶马古道要冲,一端连接青山,一端连接田畴,如一双温暖的手连通山与田之间的脉络。五个桥礅支起桥身飞越流水,桥上翘角飞檐,雕梁画栋,悠长的桥廊,纵目难以洞穿,给人幽深的感觉。桥面微微起伏,如游龙起舞,富有动感。可谓蔚为大观,为江南所罕见。古语中的“锡”常常通“赐”,大概取名者多寄望于此桥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吧。事实上,永锡桥也确实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一百多年过去了,如今依然矗立在潺潺麻溪之上,走上桥上,我们好像还能听到当年运送千两茶的马帮仍在发出“得得得”的声响……

镇东桥却在我们的县城中心,东西向横跨穿城而过的柳溪,古色古香,在现代化的建筑群落中独树一种风格。每日桥上川流不息,人来人往,应与旧时光景无异。岁月远去了,而今天的我们却仍在享受着先人创造的便利。镇东桥为我们的县城默默涵养着些许底蕴,它在无声述说这个城镇的过去。环顾周遭,现在能反映县城历史风貌的事物,就唯此桥了。它的存在,为我们的文化寻根提供了一枚钥匙,也让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有了底气。

古时修桥是地方上的一件大事,十分看重与讲究。建筑工匠们无不追求卓越,穷毕生之所能,奉献出自己的心血和技艺,都希望把桥建造得壮美多姿,能流传千古。因此,每一座廊桥都是一件艺术品。这或许是廊桥被称为花桥的表象缘由。但我认为,还有更深内涵的表达,那便是男女情。昔时,廊桥多是男女相约的地方。有一首歌不是有着优美的旋律:“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桥头”。有一曲黄梅戏更是缠绵悱恻地承诺过:“我在桥头盼归鸟,窗前守候暮鼓晨钟。”在江南,这样的桥就是廊桥。相约桥头,你知我知,桥上相会,别有一番情趣,更迎合相约者的美好愿望和心境,所以廊桥又有鹊桥的别称。一座座廊桥不仅仅完成了地理上的连接,还让许许多多陌生的心灵因此对接,撞出爱情的火花,从而在美妙的情感世界架起一座座看不见却能深刻感知的“桥梁”,期待花好月圆的那一天。回首廊桥,有情人的心中无不荡起阵阵涟漪。廊桥,成全了相识,也见证着爱情,称它为花桥,也就有了更充足的理由。

然而,生活中的廊桥却正在消失。不少仍然存在的,也残破不堪,风雨飘摇,正不知不觉滑向它们生命的终结。此时的廊桥,在我们心里就多了几分沉重。

人生旅途难免烟雨,走进烟雨,常常身不由己,廊桥给了我们无限慰藉。而能够在此遇到一位愿意同你共挑风雨的人,那便是我们的际遇和幸运了。但廊桥毕竟不是我们的归宿,我们还要从这里启程,向着已知或未知的终点进发。

廊桥,是生命的一道道驿站,回首人生,别忘了那一座座廊桥。愿廊桥永存于天地,让落寞人间平添几许温柔与诗意。

行走西塘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生长在北方的我却对江南水乡的美有着一份割舍不掉的喜欢。我喜欢江南三月迷蒙的杏花烟雨,也喜欢江南染满金色的深秋。我知道自己对江南不仅仅是一份喜欢,而是江南有着一份发自内心的痴迷。

我喜欢江南那一座座古朴的石桥;也喜欢江南弯弯巷道里那被岁月打磨过的青石板路;我喜欢江南行走在河面上咿咿呀呀的乌篷小船;我也喜欢江南的那份素朴、天然与宁静;更喜欢江南水乡生活那份恬淡和随意。

一直想有着一个梦想,就是要走遍江南的乌镇、西塘和周庄。可是总是因了生活的琐事一直无法实现这个梦。去年乌镇、周庄的快乐之行,虽慰藉了一份我对江南水乡的相思之苦,可是,梦里的西塘却压在心底,只能在心中默默思念……

今年春天,一位搞摄影的朋友去西塘采风,给我带回了一幅幅充满江南韵味的西塘的画卷。那一刻,心中行走的西塘的那个梦就突然就清晰了起来。

蓦然想起了那首《我在西塘等你》。“别再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别再说,心情太乱,没有头绪。卸下,心中忧郁,抹去烦乱痕迹 。别再游离,别再迟疑,我在这里等你……,我会一直等你……”

是的,别再迟疑,别再迟疑,行中的梦已醒来,收拾行装,来一场说走就走,马上踏上我梦中的西塘之行……

其实人生就是无数次行走,当你累了的时候,不妨到你向往的地方走走。

西塘,坐落在浙江省嘉善县,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典小镇,西塘富有吴越文化的底蕴。她是一位娇媚的江南女子,静静地守在江浙水乡,在那里等待着每位有缘人穿越万水千山寻梦在这里。

进入西塘到处是白墙青瓦的房屋,墙角下连着曲曲折折的河道,穿梭不停的乌篷小船,形态各异的石拱桥,这就是特有的江南风景。

西塘境内河道纵横,绿波荡漾。清晨,小桥流水,薄雾似纱。傍晚,夕阳斜照,映红水光一片,水光之上,乌篷穿梭。观长天之下,不见高楼大厦。只有白墙青瓦的老屋,年复一年守候在那儿。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从容地看淡人生离合,从容的接受着过往的人们。

西塘特有的廊街,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那悠长的千米廊街,让人见过一次就终生难忘。走上去,仿佛可以抵达前世。你在这里可以随心做梦,不必担心被谁打扰,不必担心被世俗的物象惊醒。只需静静的感受着流转在长廊的风,吹拂起心底淡淡的清凉。而关于江南的画卷,人生的故事,也就这样被徐徐舒展,若是适逢阴雨天,诗意的烟雨长廊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走在西塘的桥上,就宛如生命中的一次际遇,每个人都是过客,而西塘的古桥,见证了多少相逢和离别。这一座座的石桥就是一座座彩虹,架在了水乡之上,让现实与梦境不断变换着,让现实在古韵中觅到一份安宁与平和。

西塘之美,首先,美在水。无论在西塘的哪个角落,你都离不开水,行在水上,住在水上,吃在水上。伴水而眠的老屋,卧在水边的柳树,偶尔半开的轩窗下,探出一个水样的女子。

西塘的美,美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被称为“江南第一弄”的石皮弄。那是一个收藏灵魂的地方。狭窄的小弄堂,就是遗落在岁月光阴里的一段段往事。每一个来西塘的人,都不能错过与它的相逢,它透着某种神秘的质朴,岁月老去,唯一不变得还是这小小的弄堂。

西塘的美,还美在其独有的夜色,这也是江南最最独特的风光。夜幕降临,沿河的红灯被一一点亮,一排排,一行行,天水之间,被彩霞映红。戏台上,大戏上演。吴侬软语的歌声,揉碎了你那颗坚硬的心。灯火阑珊的夜,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西塘在古朴掩映之下,也不乏清新的风景。这里有富有民族风情的现代服饰,这里也有富有创意的后现代原创店、咖啡屋、酒吧、舞厅,所有城市里面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让你不由感受到古风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快乐的一天

文/王紫菁

金秋十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在那里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一天。

刚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圆球,只见圆球矗立在圆盘之间,圆盘的边上刻着春分、夏至、霜降等24个节气,原来这是一个二十四节气表。这可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一进门就收获到知识的我,怀着愉快而又期待的心情坐上旅游观光车,开始了旅程。

走过寅桥,来到了养殖区。在“百鸟园”,我看到很多美丽的鸟,有孔雀、鹦鹉、鸽子、鸳鸯……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它们有的金鸡独立,有的舒展双翅,有的站立不动,有的展翅高飞……

“看,孔雀!还有白孔雀呢!”我身旁的一位小妹妹开心地叫起来。

果真,园内一只孔雀在悠闲地迈着小步,看到周围围观的人一多,就轻抖尾巴,展开了美丽的彩屏,尾巴上的图案就像几只小眼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呢,显得多么美丽呀!再往前走,还有梅花鹿、小香猪、珍珠鸡、小山羊、马、野狗、白水牛、野猪……这里真是动物的天堂!

走着走着,我闻到了一阵阵奇特的香味,听人介绍,原来那是做菜籽油散发出来的香味。我们已来到了江南作坊区。整条街古色古香,这里设有酿酒坊、织布坊、豆腐坊、铁匠铺、粮食画坊等。我们还看到了许多从没看过的农具,如织布机、酿酒的坛、舂米的臼、石磨……

来到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我们观赏了江南田园风光,品味了江南农耕文化。它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真是收获多多呀!

唯美的秋

文/性淡如菊

秋天是浪漫的,是唯美的。她融合了感性的色彩和理性的沉静,既有成熟的风韵,又有洒脱的禅境。她是诗,是画,是流动的音乐。在我眼里,秋只有超凡脱俗的静美,没有一丝一毫的伤感和忧郁。秋恬静而壮美,浪漫而多情,是饱经风雨后的豁达和洒脱,明净和沉淀。

秋时而只有烟霭笼罩下的朦胧,时而又是微风细细烟雨迷蒙,一夜过去就变成了阳光灿烂,秋光明媚。这也许是江南秋天的独特风格吧,秋漫长而美丽,温暖如春。冬天就短短一瞬,就几场冷雨数阵北风,一场大雪就宣告春天来了。江南的春天雨水太多,一下接连就是几个月,还没来得及欣赏那阳光下的万紫千红,就已踩到夏的足跟了。所以我最爱的还是这江南的秋,沉静,唯美。

烟岚是江南的秋的最主要特点。无论是阴是雨还是晴,山水村庄里总笼罩着淡淡的烟霭,如轻纱,似薄雾,朦胧着,迷离着。她如女人多情的眼,荡漾着,暧昧着,如果不小心陷进去,这辈子可不就完了。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好,就这么黏上了,一粘就是一辈子。

阴天并不多见,但却美得如一场朦胧的梦。你看那天上的流云,灰蒙蒙的,与地上的轻烟融为一体。天与地已没有明显的界限,只一半是浮云,一半是烟霭。浮云缓缓下泻,流入烟霭,形成一种唯美的动感。那烟霭也因山水的远近,田野的狭阔,变幻出浓淡深浅。山朦胧,水朦胧,楼朦胧,树朦胧,鸟朦胧,人朦胧。天地一片朦胧,仿佛渺远的岁月,悠长的时光,没有尽头。天阴而不沉,一切都是薄薄的,轻轻的,仿佛一挥手就可以拈了去似得。车流,行人在流云烟霭中,就如行走在美丽的梦境里。

雨天是屈指可数的,也是极美的。雨中的山水只能用两个字描述,那就是——仙境。我的笔拙得很,实在描绘不出其中美奂美伦的韵味。那雨不能称为雨,也不能称为烟。所以只能叫烟雨,一种介于烟和雨中间的东西。江南烟雨,如梦似幻。多少诗情画意,朦胧情怀,沦陷其中。那是个只能叫梦的东西,虚幻,飘渺。云,是看不见的;雨,也是看不见的;只能感觉得到,湿湿的,潮潮的,随风飘舞着,弥漫着,凉凉地拂过脸,拂过手指尖,并不觉得寒冷。真正能看见的只有烟霭,青色的半透明的烟霭,只是比阴天稍浓些而已。如烟似雾的雨弥漫天地,无边无际,那山已不是山,那水也不是水,仿佛只有烟雨。山水,烟雨融为一体,已分不出哪是山,哪是水。我最喜欢在雨里骑着摩托车兜风,那种浪漫没法言说。回归自然,回归纯真,回归天地最初的混沌状态。也许这就是一种返璞归真,一种心灵与肉体的临界与徘徊。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水天相接的湘江和烟雨里的小舟,那烟雾中翩跹的小鸟和江边或坐或立的垂钓着,点缀着的朦胧的梦境。好一幅烟雨江南的水墨画。

留得残荷听雨声,只有在静夜,才听得见淅淅沥沥的雨声,和着晕黄的灯光,更多了一丝 禅意。秋天的雨并不像春天那样缠绵,她干脆得很,第二天就消逝的无影无踪,紧接着又是天晴。

秋天最美的就是晴天,那一连数月的晴朗,中间偶尔夹杂几个阴雨天,总是一场秋雨之后,又是无数天的晌晴。秋晴是最美的,这时的阳光格外温暖,格外透明。阳光直泻下来,亮亮的,并不怎么晃眼睛,多了一点人情味,变得亲切了,温馨了,平易近人了。阳光明媚,风儿也分外和煦。江南的冬天也是温暖的,何况是秋天。江南的秋,其实就是另一个春天,不过有些另类而已。那果树也常常被这温暖的天气所骗,有时会开错了花儿。我家的橘子树,梨树,杏树经常在秋天里再开放一次,热热闹闹一大片,洁白洁白的,甚是可爱。还结了果呢。那躲起来的青蛙,也像在阳春三月一样,呱呱的叫,傻掉了。阳光金晃晃的,有一点耀眼,但并不太强,只是觉得很美。那阳光弥漫天地,仿佛就是一片金色的阳光海,万物在阳光里沐浴,潜泳,仿佛都被她融化了,融合了。

只有在晴天,花儿才展现她的魅力。雨天是看不见花儿的,我就仿佛在雨天从没有看见花。也许在雨天只是观雨去了,完全忘了还有花的存在。最容易触入眼帘的应该是美人蕉,她妖艳着,从来都没有褪去鲜艳的颜色,那一抹醉人的红,充满了蛊惑和妖冶,虽美,但不够端庄。夹竹桃是一年四季都开的,那一片繁花似锦,让人怀疑时光从没有流逝似的,总那么喧哗,仿佛从不曾老去。玫瑰和月季也浓艳着,渲染着。菊,当然是这个季节的主角,黄的,粉的,白的,一丛丛,一簇簇,淡淡的,却又美到极致。花落无声,人淡如菊。牵牛花也把紫的蓝的白的花瓣打开,也是那么淡,又轻又薄,不及菊花厚重来得美。最爱的还是野菊花,和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喜欢那种淡,喜欢淡里透出的野。淡定,洒脱,野逸,纯朴,什么叫返璞归真,这就是。不为人开,不为人留,自然而然,自由自在。

枯草斜阳,小桥流水,江南的秋美得精细。不及北方的粗犷,却更有情韵。一切都柔柔的,静静的,清清的,净净的,不染一丝尘埃。阳光暖暖的,照耀着秋天空旷的田野。农民们在菜地里种菜,施肥,孩子们有打着赤脚的,在浅浅的鱼塘里摸螺丝,挖藕。他们时而劳作,时而嬉戏,好一个幸福的童年。那秋天的颜色,复杂而多变。秋山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许多不知名的杂树,黄红青紫蓝橙诸色间杂,说不出的绚烂,说不出的静美。阳光在树叶中跳跃,把它们渲染成最美的油画。我喜欢沿着堆积着厚厚落叶的树林里散步,喜欢听那脚底树叶的沙沙声,那是一种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纯粹,悠远。秋天里最美的不是赏花,而是看落叶的静舞。那是一种曼妙的境界,可以欣赏到落叶在风中曼舞的身姿,可以听到落叶的絮语。这是饱经风霜后的从容与淡定,是一切都经历过的彻悟和解脱。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涅槃?不是另一种深情的爱?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秋天,除了嗮太阳,最喜欢的还是登高望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目秋色,尽收眼底。斜阳,烟岚,远山,秋水,苍鹰,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我想,再高明的画家也无法表现出来。那禅意,那超越了俗世凡尘的深远与绝美,只一个字可以形容——醉。沉醉残阳,沉醉枫红,沉醉烟岚,沉醉秋水,沉醉过客。醉人的秋!

秋天的月夜是最美的,皓月千里,带着冷冷寒意。春天的花,秋天的月,都是极美,任何一个季节都无法媲美。冷月寒山,清江白露。秋天的月,美在净,净得不染纤尘,仿佛能照透人心。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秋月是最能通禅的。那无边的虚空里一轮明月,照彻一切,无云亦无尘,岂不是佛的境界?这时秋虫也响了起来,仿佛隔世的梵唱。

我爱这唯美的秋,那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净土。

春去春又来

文/云轩

【一】

天很蓝,风很暖,浓浓烈烈的绿意直入眼底,深深浅浅的紫色娇羞俏丽。

靠近再靠近中,一地的落红,犹如一匹粉色的绸缎,剔透如蝉,轻柔柔的撒在地面,忍不住的俯下身,一瓣一瓣地拣拾着粉红和浅紫,凝望着新绿和金黄,想象中花落水流红的伤情此时悄无踪影,有的只是满眼的风情,满心的欢喜。

轻抚手心里的花瓣,柔软的气息直入心怀,这一地的落英,是风的用力还是树的不挽留……只是,眼前的镜像着实牵动了我,以至于,我后退再后退,生怕自己的一个不留神,踩上这粉粉的花瓣;生怕自己的疏忽坏了眼前这素净、怡心的风景。

安静的欣赏吧,花开花落,是自然的定律。一如尘世间的种种,有高潮就会有低谷,有快乐就会有哀愁。不经历失落哪里会有崛起的快意,不承受遗憾又怎能感知收获的喜悦。喧闹的退场只是一个伏笔,随之而来的定是一片澄澈。

【二】

站在季节的端口,笑望尘世的景观。

风暖了,春来了;院子里满树的桃红,大片的金黄,不时的我和照面;细碎的粉红,葱茏的绿意,不间断的映入眼帘;柔暖的微风里,三两个邻家孩童咿咿呀呀地欢笑着,追逐着。

春来了,花开了;一枚枚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春风中摇曳;一个个明媚的笑颜,在阳光下雀跃,在每一个路人的眼里缤纷次第。很想拿出手机留住这瞬间的美好,很想把这诗意的画面永久的定格在镜头里……凝神的刹那,一只皮球溜到脚边,纠缠间转身寻望,轻轻地把球踢了回去,望着远去的皮球,听着风中的笑声,莫名的欢喜悠然而来;生活亦是如此吧,一些烦扰会不请自来,一些琐碎会悄悄潜入;与其过于纠结,不如笑着面对。学会忽略,让那些不愉快的细节自生自灭;学会享受,为自己寻得些许的休闲,去一个染满绿意的湖畔,看碧波漾动,听流水潺潺;剪一段时光,和姿容婆娑的柳枝,身心相依,蹁跹曼舞。

【三】

春去春又来,我依旧习惯独步珊然;花开花又落,我仍然醉心十指盘花。执手最初的心念,我还是那个素颜朝天的女子,坚守自己的真本,无怨亦无悔。

闲暇时,我喜欢在朝北的飘窗前小坐,或是一杯清茶一本书,或是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呆呆的望着窗外的风景,任大片大片的明丽摄入眼底,看一桩一桩的小屋静默安然。

更多的时候,就像这个有阳光的午后,我会伴着音乐在属于我的幽谧中肆意放飞着我的心念;让浩浩荡荡的暖阳,缠裹着我的肌肤;让柔柔暖暖的气息,轻轻巧巧的潜入我的心底,我不说话,只是扬眉淡笑……此时此刻,远离喧嚣的我忘记了晨间的寒意,忽略了夜晚的清冷,被一个叫“温暖”字眼缠心绕骨。

春天,真的来了。

【四】

对于春天的感知,似乎总是由花草开始的。可是,当我走近自然,面对葱郁繁盛的田园,我才明白自己曾是多么的肤浅啊。

一簇一簇的金黄,在阳光下烁烁生辉;一片一片的绿意,在蓝天下生香灵动;层层叠叠的山峦,身姿挺拔的杨树,小巧整洁的农家小院……春天的江南,犹如一幅水墨,盈盈袅袅,直入心怀。江南的春天,犹如碧玉般的女子,温婉动人,纤巧秀丽。

阳光,花草,蓝天,绿地,点染了江南的春天;

春风,细雨,滋润着春天的江南。

原来,真正的美好,不仅仅是外表的隽秀,更是一种本质的纯朴,一种彼此间的交相辉映。

五、

春去春又来,没有永远的美丽,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风景;有的只是我们对淳朴的坚守,对自然的眷恋,对真本的崇尚。

盘桓在流年里的冬天

文/狸糯

倚山,靠水。

在这样的江南小城生活了十几个春秋,江南别致的冬韵一直盘桓在记忆中。我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江南的冬天,也说不尽冬日里的美好。就像是吃了一大把糖果,甜蜜的滋味只有自己懂得。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过长春。听说那儿都是雪。我便一路上都趴在窗上,生怕错过了半点雪景。可一下车,我便呆了。像是有人拿着一大团棉花包着我,让我喘不过气来。确实是哪儿都有雪,我第一次觉得雪原来是如此慷慨。那儿的雪,让人觉得沉寂,似乎是太安静了些,都肃杀了我蠢蠢欲动的春心。我也懒得去玩雪了,因为好像怎么也不会把雪玩得一点不剩,所以一点也不心疼了,雪的价值体现不了,也就失去了玩雪的乐趣。虽然我是极爱雪的,可长春的雪是太多了,多到让人失望,让人绝望。在这种极冷的温度下,没有什么事可做,也不想做任何事。似乎不管穿多厚。寒风还是会钻进来,连羽绒服也在这儿失去了它的意义,是太冷啦。冷得不像是冬天,像冰窖了。

江南的冬,那才叫冬。江南的雪,那才叫雪。江南的温服很适合雪。西风匆匆地来,不带任何预兆,在小城里放慢了脚步,在窗外久久徘徊。于是雪就在午夜悄悄地来了。它总是这样悄悄地来静静地走,然后让人惋惜怀念,确是一个坏家伙。一早醒来,撩去窗上的水汽,看到屋顶上的一层白雪,顾不得穿衣就兴奋地跑出去。江南的雪,很是懂得人情世故。她从不宿杀任何东西,她会留出屋顶的一角,绘留出野草的一叶。像是一块破碎的白绸铺向大地,生机尽可以在破洞处生长,互不干扰。江南的雪确是很宽容。

喜欢在雪地上捣蛋是每个江南的孩子必做的事。我们放肆地玩耍,兴尽时,会望着残雪惋惜,也顿时会感觉雪的伟大。她给了我们欢乐,却消融了自己。可有时一觉醒来,雪又能不动声色地将一切还原,让人喜出望外。我说过,雪是一个坏家伙。

江南的雪不喜欢停留在冬天的高潮,她只想悠闲地游荡在宁静温柔的江南,穿过丝绸一般的小河道,俯身向那青砖碧瓦降下柔柔的吻。她在江南是如此得柔情。她留恋这儿,挂在屋檐边迟迟不肯落下,就想小孩扯着妈妈的衣角。她会化进泥土,化成归家的一行热泪,化成江南最爱的水。你看,她连走的时候也不忘江南。因为江南的冬真是很好的。江南的冬需要她,她也最适合江南的冬。凡事太完美了不见得是好的,江南的雪懂得这道理,所以她从不会像你所期望的那样漫山遍野。像是维纳斯,她虽没双臂,可是也美得惊心动魄。江南的雪不多,但足以让人念念不忘。

似乎是一切最欢喜的节日都在冬天,所以冬天总是穿织着欢声笑语。大红鞭炮散落在雪地上,腊梅也开在白雪间,一红一白,一动一静,是难得的和谐。冬天,让远方的人儿归乡,于是屋里屋外的笑声不断。冬天真是个喜庆的季节。冬日的阳光是最好的。妇女在阳光下打弹珠。人人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冬日的阳光似乎融化了一切,包括那一份沉甸甸的幸福。她荡漾在嘴角,又藏进老人的皱纹里,日子便暖了。

不知道为什么,又喜欢把江南的冬天和春天联系起来。难道是因为墙角恣意绽放的腊梅吗?还是因为雪地上碧绿傲然的小草?也许是江南的冬天宽容了春天,所以她才敢早早地把那一抹绿意藏在大地上。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就这样盼着春,盼着所有美好的一切。

江南的冬天是那么美。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就让这冬日肆意地盘桓在流年,随着时光静静流淌。

江南乌镇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我对乌镇的了解是源于文学巨匠茅盾,这位出生在乌镇的文坛泰斗在其几部代表作《春蚕》、《秋收》、《林家铺子》中,充满了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水乡的生活片断的描写,他笔下的乌篷船、石桥、老街,那些迷人的江南景色,给人留下数不尽的向往。

乌镇位于浙江北部丰饶的杭嘉湖平原,地处上海、杭州、苏州三大城市构成的金三角中心。被誉为“中国传统嘉年华”的乌镇,美丽、安静、富饶,它是镶嵌在诗意江南上的一颗珍珠。乌镇不大,内河道如织,石桥纵横,高墙深巷,水阁飞檐,到处呈现典型的水乡景致。    

进入乌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的石桥,驼峰般的石桥横卧在车溪河上,虽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沧桑,却依然矗立在那里,笑迎来访的宾客,坐在石桥上迎面飘来湿湿的凉风,偶有三三两两身穿蓝花布,手持红绸伞的姑娘,从身边经过,绿水映照红伞,兰花衬托古桥,恍惚中仿佛走入戴望舒的《雨巷》。  

过石桥渐渐走入石板小街,顺街口古典的中药铺,放眼望去仿佛时光逆转回到了数百年前,一排排青石瓦房,一头枕着碧水,一头搭在岸上,青瓦盖顶,雕沿画廊,老屋已经数百年风雨沧桑,那褐色的雕花窗棂,似乎诉说着那数不尽的远古故事。让你不由地踏着数百年前的石板路,沿着时光的隧道找寻逝去的踪迹。雕花门窗,沧桑斑驳的古砖廊檐,无不透出江南浓烈的古典气息和地灵人杰的优雅。   

街西头,中市观前街十七号便是文学巨匠矛盾的故居,它前临观前街,后靠雁飞阁商场,西沿新华路,东临立志书院,坐北朝南。一块杏黄的牌匾上书“盾茅纪念馆”。这是一幢面宽四间,前后两进,中隔狭长小天井的两层木构架清代普通民居,分东西两个单元。客堂内天然几、八仙桌,茶几椅子,屏条字画,一应俱全,先生当年吃饭的碗,还放在原来的餐桌上,先生的书房依然透出袅袅墨香,除了后来添上的铜像外。一切都如先生离开时的样子。透出一股书卷气。

走累了,拐进临河的茶馆,要一杯菊花茶,边饮茶边欣赏两岸雕梁画栋,迷人风光,我梦中的江南,如诗如画。乌镇的美,是可见的,也是可闻的,走在石板桥上不经意间传来阵阵酒香,抬头看灯笼摇摆,酒旗猎猎,进去饮一杯当地的三白酒,淡淡的青色的酒,饮入喉间醇香绵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杏花细雨的江南,这性情温软的米酒、黄酒,陪伴了多少留恋此间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文章。

流水荡荡,乌篷船穿梭在碧水之上,橹声阵阵,吟唱着千古不变的歌谣。夕阳恋恋不舍坠入天边的树梢,黄昏的轻纱慢慢掩上石桥、老屋。华灯初上,千万只红笼映红了乌镇 ,走进江南水乡夜色,坐在乌蓬缠上沿河观赏,一杯清酒,几盘江南特有的小菜,朋友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间或拍一下夜景的江南。间或闻琵琶古筝演奏一曲,绵绵清歌。融入乡间水镇,没有太多的奢侈,只是让你承载更多的温暖。

稻与房的联想

文/贺勇

大巴行驶在宁通(南京至南通)高速公路上,我坐在窗边,望着车窗外一幕幕的景物,想起阿来曾经在中原乘大巴车时所写《土地与庄稼的联想》,仿其文,我也写写乘车在江南大地的感受。

怎么写呢?我决定用“优选法”,一路上看到什么最多就写什么。

车子向前高速地行驶着,我静静地望着窗外,这个优选题并不难做,把口对着车窗,呵气成雾,在车窗上写出了第一个字:

正是金秋之季、收获之季,无疑问,沿路最多的当然是稻了。金灿灿的稻谷一片连着一片,在这长江下游平原上,绵延数里乃至数十里,似连接天际的金带。江南历来为国之粮仓,名不虚传。

稻是现代主食中咱中国土生土长的食物品种,其它如玉米、土豆等都是外来物种。说来稻还与咱云南有很大的联系,在云南剑川海门口出土的碳化稻,距今至少5300年以上,说明咱云南很早就种植稻了。

中国是以稻为主食的国家之一,虽然北方喜以面食为主食,可就全国来看,无疑以稻为主食者居多,而欧美人则很多以土豆等为主食。食什么也很大程度地导致了文化之差异,中国人精细与以稻为主食不会没有关系吧!稻养育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食稻,我们的基因里都有很多稻的成分吧,那性格里也应有稻的性格。稻的性格是什么呢?不择地而生,哪怕生长在烂泥中,也扎根泥土,只为了秋日的收成,无私的奉献。一生的成长只为了金秋之后满足人们饱腹之用,桔杆还可作牲畜饲料。当然,稻也在成长中展示了她的青春、她的魅力!当她们绿遍大地之时,那是何等的青春!当人们在“稻花香里说丰年”时,她们是何等的美!作为稻养育的人们,我们是不是应该学学她只问耕耘、只顾付出而又快乐健康成长的品质呢!

写过了稻,窗上写出了第二个字:

一路上的景物,除了稻,就是房了。这两样东西也正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一个是吃,一个是住,这两样解决了、无忧了,小康才有基础。

江南的富庶,从房上可见一斑。一路上,所见的民房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看就知是进行过良好的规划!房屋大多三到四层,其实就是别墅了!房屋间道路皆硬化,村子之间道路网格式连通,这样的地方,生活真是舒服呢!从房屋的好坏看一地一村一户的贫富,已是一个公认的标准,安居才能乐业嘛!东西部的差距,从房屋上也可见一斑。同时,房屋的功能,从最早的遮风挡雨,至如今成了家的象征,成了心灵的归属。有条件的把房屋建成了花园甚至“宫殿”,但我想真正爱家想家的,岂是用这外物可代表的。其实,真正的家是人,是真正相知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这些年,因为房,牵动了国之神经,影响着几乎每个人的生活,房价的涨跌、房屋的销量,成了经济的晴雨表,房地产在长期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难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原因不在房屋,而在我们对房屋的政策和态度。什么时候房屋回归它本来的居住的作用,也许问题就解决了。

就这样想着、想着,南通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