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红色经典的散文

2022/12/09好文章

关于红色经典的散文(精选12篇)

红色爬山虎

文/唯勇独尊

当月历翻开崭新的一页,我知道又是新的一月开始了,当2015年还剩下六分之一的时候,一切都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你们看,一场秋雨的洗礼之后,看似无情的树叶被风、被雨打落在地上,无人问津;

你们看,曾经百花齐放的花朵,耐不住降低的气温,纷纷自觉地退下了争宠的舞台;

你们看,路上的行人,不知何时开始把自己包裹得严实合缝,似乎连呼吸都严谨了;

你们看,过往的车辆,从后屁股排除的浓烟就可以体会到司机的焦急和雾霾的根源;

一切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着或多或少,或紧或缺,或严或重的变化,就好像这从不起眼的爬山虎一样,纵使名声早已臭了大街,大家对它也早已司空见惯,但它还是依旧遵循着它的生长规律,由绿变红。

我从未见到哪一户人家会在自己的庭院里专心种植爬山虎,我只见到无名的山坡上、偏僻的马路边以及小区外墙生锈的栅栏上出现过爬山虎的身影,它们在众人眼里最不起眼的地方向上攀爬、逐渐成长。然而它们却又以自己最独特的性格展示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它们在大自然正逐步走向凋零的时刻展现出它们独有的气息。

我想我应该像这些爬山虎们学习了,何必管那喧嚣杂闹的外界环境,只管安静的做好自己,走自己的路,一路向上攀爬,一路向前成长便可。纵使周围人对你爱答不理,也不丢失真实的自己,当时代需要我的时候,以我独有的特色令世界精彩绝伦。

我喜爱这个季节红色的爬山虎,那鲜红的颜色好似徐徐升起的国旗,那份骄傲不亚于一切百花争艳,那份尊严不输给任何姹紫嫣红。

一点红

文/惠敏大连

红色,是我喜欢的颜色,虽然热烈了些,但是用的得当,还是很好看的。

有一年冬天,天空下了一场少有的大雪,虽然时间不长,但大地上已是一片银色的世界。人们陆续从家里跑出来,都想在这片白雪世界里照相留念。

这时只见雪地上一个女子穿了一双红靴子匆匆而过,走去好远,许多人的目光还在追随,雪地上那双红靴子像两叶小红帆在划动。

雨天,我总喜欢倚着窗台赏雨。昨天下午风儿缠着雨水翻滚着从天而降,顷刻间天地被雨水连为一体。忽然我看到几顶红伞在雨中出没,真像一些红鲤鱼在水里游动。

在我生病住院的日子,所有的医务人员均穿着白色衣褂,病房里的床单、被褥也是统一的白色。忽见一女患者头上戴了一只鲜红色发卡,顿时给病房增加了色彩,感觉一股生命力在奔腾。

有一次去银行取款,业务员从形玻璃窗口向我递钱时,我看到她的小拇指上染着红指甲,如一团小火苗在晃动,觉得暖融融的,由此便可想象出那是个多么可爱的女孩子。

前年一位朋友结婚,我去给她做伴娘,她穿了一袭白裙,头上披着洁白的长纱,只是在衣领处,别了一枚小小的红玫瑰花儿,这朵小红玫瑰,飘来飘去,给婚礼增添了格外的情调。

我家对门有个姑娘,冬季穿一件黑色大衣,总是在腰间系一条宽宽的红色腰带,显得那么轻盈、矫健、端庄、大方。

日升和日落之间,那一缕霞最美。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黄灿灿的稻穗最芬芳。青山峻岭上,那些在悬崖上冒出的不知名的小野花最迷人。正如我写作,比如写一个人物,我不愿写他的高大伟岸,只是写他起起伏伏的脚窝。脚窝写好了,实际上人物便立起来了。

我是一个女人,我照旧欣赏女人,甚至哪部电影、哪部戏剧里没有女主角我都感到遗憾和不满足。

许多优美的比喻暴雨如注地献给女人:温柔的月亮、迷人的鲜花、金色的霞光……桂冠太大了,真是接纳不了这些美誉。说女人是一枚淡淡的花瓣,就够了,既赞美得精致又别具韵味。

装束是一门艺术和修养,把美献给别人首先自己必须知道美的价值和精髓。罗丹的美在于浪漫,梵高的美在于大气,毕加索的美在于抽象,真谛都是以自然和谐为目的。他们心胸装着渊博的艺术根底,才能把点滴之美都衬托出来。

西藏传统绘画专用红颜色“朱砂”,是一种色相艳而不燥的优质矿物颜料,非常适于表现藏传佛教题材壁画作品。一点朱砂的加入,起到了特有的关键作用,形成了特有的画风。

美的东西不用多,如果能恰到好处,一点点便可起到点缀的作用。刚才花房里的一只小红鹦鹉还在植物中间飞了几圈,闹掉了好几朵花儿。

我突然想到了动物里的禽类黑天鹅,把它和白天鹅作一比较,我尤为喜欢它,只因在漆黑的身上伴有一张红嘴儿,就像涂了口红似的,所以引起了多少人的喜爱。那点红竟能把一座湖水点缀了,在湖里我曾经和它见过一面,过去了很长时间那黑色的大氅还在我眼前转动,后来我专门为它写了一首诗。

二月春风吹了,三月桃花开了,紧接着各种花儿也竞相绽放。如果在万花丛中冒出一支红玫瑰,会吸引多少人的眼睛?

我住在大海边,大海是蓝色的,可是当清晨的霞光洒到海面上的时候,海水就泛起了红晕,那一道霞光给海水点缀得如一幅油画儿。我每天都要有足够的时间观赏,每天都让我神魂颠倒。

含蓄的美,不必多解释,慢慢是可以体会到的。这种美,是艺术需要的,运用到诗歌里,是我们追求的东西……

只是见到了一点,让我想到一望无际的美。红色是有情义的颜色,我看出来了。

红色延安

文/易易

立秋后的第3天,从西安来到延安,尽管还是中伏的大太阳,但明显地感觉到这里的气温已经少了炎热多了凉爽。

延安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太和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流经市区,交汇于宝塔山下。其历史源远流长: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 黄龙人”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延安大部属魏国,秦惠文王十年,延安始属秦;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圣地奠定了基础。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开始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十三个春秋的战斗生活,全市境内有中国革命纪念地445处,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数量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

这趟休闲旅游,其实是一次红色旅游。出发前,就确定第一要去的是延安城东南方向的宝塔山,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大门西侧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其中范仲淹题的“嘉岭山”最为耀眼,“高山仰止”最为宏大。漫步在印有斜纹的水泥路面盘旋而上,下午时分,山上茂密的树林完全遮住了西斜的太阳,微风轻拂没有热的感觉,不一会就到了宝塔塔下。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曾名嘉岭山,后因塔而通常称为宝塔山,海拔1135.5米,建于唐代,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属楼阁式砖塔,塔底层南北两个拱门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匾额,意境对应,耐人寻味,进门可以直达塔顶。塔的西面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曾经为中共中央报时和报警13个春秋。塔的北面在绿树林中有当代竖起的一面党旗,鲜美红艳、格外亮眼。在塔的东面山巅上,有范仲淹1040年至1041年戍延抵御西夏时的望寇台,因是山的最高点,明夜当空繁星伸手可取,故曰“摘星楼”;沿着一道笔直突兀的细岭举目仰望,正犹豫间,看见一同上山的四川职业管理学院的俊男靓女们夺路拾级而上,我也心血来潮跟在后面快步攀登,好像是被裹挟一样不一会功夫就到了山顶,但早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又一身汗水,最明显的感觉是两腿发软不太听使唤了,必须得稍作小憩;原楼已毁,看见的是2009年重修的四层宋式建筑,没有上去的楼梯只在底层中间放了一面大鼓上书“平安鼓”,共游人付费抡槌祈望平安,绕楼四周漫走,三山脚下两河边上的延安城尽收眼底,错落有致的建筑密密麻麻,真是一方兵家必争之宝地。在它的北面,是烽火台遗址,沿着下山的大路不远的行程就到。再转回到塔下,步行5千余步,相当于绕西安交大兴庆校区外墙走了一圈的路程。亘古及今,凡爱兵亲民的官,都会受到百姓的推崇与敬仰,范仲淹正是这样的圣贤,他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在陕西省彬县,出生于河北正定县,仅仅在延安做了不到一年的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人就在斜对面的清凉山上就建有范公祠,这充分昭示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虔诚与美德。漫步下山,流连忘返,思绪万千,不由得记起贺敬之的诗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形象生动地抒发了人们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与热爱。

后面的旅游线路,就是沿着红色延安的经典线路由远而近。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当时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大门石柱两侧的题字“延园”为康生所书,194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至1947年3月,进门的右侧、领导人居住区前,铸立有当时中央五大书记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在一起昂首阔步的铜像,惟妙惟肖,意气风发,透出即将建立新中国的喜悦。院内枣树参天,绿草如茵,园林中央的建筑就是中央书记处礼堂,以山势修建的窑洞大体分为三层,错落有致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后沟西山下是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和中央社会部旧址。领导人的窑洞多是两扇或者三里扇门窗,里面有仅能容一人通过的走廊相连,分别是卧室、办公室、会客厅(小会议室),床上的被褥均为白色的粗布,陈设的桌椅等用品简陋到了极限,墙上各有他们自己或者他们和配偶的珍贵照片,虽为黑白底色,但英姿不减,让人驻足歆羡。居住区院落和窑洞之间连接的道路,完全是当时的碎砖铺就,没有任何修饰,不由得叫人浮想联翩,伟人毛泽东及其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如此贫瘠的生活里,缔造了伟大的共和国,多么坚韧的性格,多么崇高的品质!

杨家岭革命旧址,在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期间,中共中央在此办公,走进中央大礼堂,游人鼎沸、留念频频,72年前的“七大”陈设依旧:主席台正中是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会场后面墙上悬挂着“同心同德”4个大字,两侧墙上悬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标语;靠主席台后墙插有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历程;在主席台正上方,悬挂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引人注目。50天的会期是党的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共举行全体会议21次也是党的历史上举行全体会议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第一次独立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路线和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毛泽东在此居住,几幢旧居比枣园的更加简陋,没了参差的院落少了碎砖片的小路,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等工程,毛泽东等领导人和中央机关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搬回杨家岭;1943年后又从这里陆续搬住枣园。1946年8月,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毛泽东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着名论断。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导致终生残疾。

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城西北,隔延河与城相望,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住在这里,旧居只有两孔石窑洞,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朱德的旧居位于军委礼堂西侧军委参谋部后院,有3个朝南的石窑洞。1947年3月,蒋介石授意胡宗南向延安发动了全面重点进攻,派大批飞机在王家坪上空轮番轰炸;3月16日,国军逼近延安的南大门,毛泽东离开是笑着说:不要紧,来得及,大路朝天,一人半边,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他在那个山头,我在这个山头,没有什么可怕的。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城北1公里处的王家坪,建于1950年1月,1973年6月迁至现址,郭沫若1971年参观时题写馆名,广场正中巍然耸立毛泽东青铜像,高5米、重约3吨,连基座通高8.15米,伟人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高达挺大、浩气凌霄。馆内主要陈列和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大厅正面鲜花簇拥的后面巨大的古铜色群雕熠熠生辉,馆内有6个展厅,共展出革命历史文物一千二百六十余件,历史照片六百七十多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

红色的延安,革命的圣地。毛泽东在此期间,曾经居住过12处窑洞,14次搬迁住地;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以及“老三篇”等92篇着作,在《毛泽东选集》1至4卷的158篇文章中,占了58%还多。一代伟人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精神风貌,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雄才胆略,由此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世界永远定格。

夏日黄昏

文/毛群益

炎夏,日照异乎寻常地强烈。白亮亮的阳光直射地上,耀人眼目。没有一丝儿凉风,热浪漫溢,浸染了所有的空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你不由得烦躁、焦虑,周身十分不自在。想干点什么吧,一动手,汗流浃背,汗渍蜇得眼睛涩痛。从日出到日落,白光刺激着双目,热气蒸腾着全身,使人头脑迷糊,神智昏乱。

金乌西坠,云霞灿烂。整天疲惫的人们终于盼来了黄昏。太阳由白而黄,由黄而红,从西山峰岭缓缓落下。夕阳的余辉洒向天空的云彩,呈现出五光十色。云朵形态各异,有状如棉团的,有状如游丝的,有状如魔兽的,有状如波涛的。云层的厚薄映射不同的光彩。薄云轻盈飘逸,呈浅红色或淡紫色,漫布高空,犹如巨大的帐幕。稍厚的云层,呈橙色或红色,簇集在西山周围,翻卷变幻,犹如闪动的火焰。最厚的云层,呈乌红色或深紫色,拥聚在西山峰巅,意将吞吐坠落的夕阳,犹如开合的门帘。太阳落山了,但云彩依然闪亮,把积蓄的能量缓缓释放出来,充分展示自身的美丽。

凉风吹来了,小鸟歌唱了,人们从热压的重负中解脱出来,感觉无比轻松。小孩蹦跳起来,肆无忌惮地做着各种游戏。年轻的伴侣牵手漫步,在晚风吹拂的林间小道上诉说着爱意和深情。老人也不甘示弱,走出蜗居的斗室,在草地上舒展身体。

夏日的黄昏,就是这样的迷人、醉心!朋友,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在我的梦里,你停留的太久

文/听月小轩

这是我的命,忘不掉你的身影。

目光越过许多年的记忆,落在眼前的屏风上,那上面的自己和画面依然清晰,是那个月夜里烛光下的涂抹,仅仅是为了一个心上的留念,一个时间的定格,一段心情的透视,装裱之后的情趣越加的丰富而浓厚的让我透不过气,你的双眸里承载着浓郁的泪水,没有声音的伤感跃然纸上,静静地融汇在笔端,揉成了这一副山水的精彩。

每一滴色彩的形成,都离不开心中已成的颜色。

这是你的画,也是我的一段历程,与你与梦铺平的日子。

幽静的夜色里,点亮了几根红色的蜡烛,灯光微微地颤抖着,牵引着跳动的画面,就是这样的光影里的情形,那一整个夜晚的涂抹,一整个夜晚的闪亮,那种光明的暗淡是一种多么执着的心诚,无数的语言行走在笔端,淡妆浓抹在那张充满激情的白纸张,没有多一笔的色彩,没有少一笔的调子,一副平静而柔和的山水画默默地形成了,那是从你的心理流淌出来的痴情的感慨。

红色调的色迎合着红蜡烛的光影,弥漫着一层浪漫与朦胧的厚度,醉意着我的心田,你怎么能够忍心离开这里,怎么将这样的一副激情盎然的画面留在我画室里,那一团红色的敏感对应着我们的瞳孔的幽静,仿佛突现了我们的心情,两颗平静而平稳的心在默默地对话,只有这样面对真实的生活,才能武装出各自的前程,才能涂抹出自己的风雨天空。

回味,是一种无奈的怀念,是一种不忍心的回眸,更是一种无声的眷恋和惋惜之中的忍耐。

微微有一点点的酸甜的味道在眼角里滚烫,那种独自的心跳更能用心地去欣赏这幅画的笔韵,那一笔笔的描画,融进了多多的牵挂和纠结的心情,更像是告别的之前的希望和憧憬,更有一种在同一片天空下记住对方的一切,共勉在阳光与月光之中,成为隔空的伙伴。

燃尽一支蜡烛,一支支蜡烛燃尽,你的身影在月色里更加显得清晰,温美的笑容的眼角充满了故事,长发垂直在胸前,一身红色的裙子静默在你的身上,显得格外的暖和稳重,仿佛你就在我的面前抚摸着发梢,静静地卷起来,有静静地舒展开,许多的语言在那一瞬间融进了长发,如同你一转身离开时的微笑,淡然而柔和。

望着窗外,繁星显现,月光依旧通明,院落里静如天空。

明天,这里就要拆迁了,我还能在这里与你的幻觉陪伴这幅画一个晚上,用红色的蜡烛送走这里遗留许久的往事,在黎明之前着我们的那一段风花水月的记忆装载在这幅画里,与我的心影相随。

枫叶为霞红满山

文/村中小芳

梧桐叶落而天下知秋,还留恋着短衫长裙的时候,秋天已悄悄光临了我家的门槛。我喜欢秋,喜欢她的颜色。比如金黄,一大推黄灿灿的玉米,一个皱纹满脸的慈祥老人,立体的给了我一个秋天的深刻印象。秋天是属于金子的,因为收获总是饱满的令人喜悦。但我更喜欢秋天的另一种颜色,那就是大红。枫叶红了,深秋的魅力大放光彩,她诱惑着坐立不安的我,非要去山间寻找和红叶的一次心灵对话。因为枫叶最懂我,她知道我一定会去。

天是好的,山是好的,叶子也是好的。天从未有过的高远明澈,蓝就蓝的纯粹,白云也从未有如此的悠闲,惬意的在蓝天上飘飘荡荡。风中有沁人心脾的野花香,大山像一位历练已久的老人,淡定的迎接着远方的客人,拿出最甘醇的美酒想着一醉方休。站在高山之巅,走在弯弯山路,心胸开阔,视野千里,眼前是五彩斑斓的红叶岭,我不禁想要惊呼,这世间还有这样的美丽!也不枉我跋山涉水,来体味这自然界最后的一丝温暖。

一道道的山岭,一座座的群山,色彩缤纷的像画家的调色盒。绿的,黄的,红的交错相映,绿的是最后的生机,黄的是无奈的衰落,而红色则是不甘心的抗争。尤其是红色,满山遍野的红,红是红透了,红的热烈,深邃,红的就是江南的女儿红,未饮先醉。大片的红叶就红成了一种气势,一种激情,像火,如霞。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我心甘情愿的融进去,融的迫不急待。

走在红叶中,我忘了自己还在人间,只觉得是在仙境。前后是枫叶,左右也是枫叶,在红色的世界中徜徉,连自己从内到外都成了红色的了。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下斑斑驳驳的光影,窄窄仄仄的石板路在脚下没有尽头的延伸。站在一树红叶前,我深情的凝视,不能确定,这是否是曾经握过的那枝?红叶 在头上轻歌曼舞,摇曳着我一直向往的梦。摘下一片红叶来,沁凉沁凉的,泛着钝炖的光泽,叶脉清晰可见,我想把红叶带走,夹进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中,每一页书香都和红叶窃窃私语,哪这书岂不是世上最珍贵的版本?

红叶的甘醇醉了我,设想在山路的尽头,在深山的小山坳,用山中最常见的石头盖一所简单的房子,房前要有一条潺潺的小溪,房后要有红艳艳的枫林。一阵秋风吹来,我漫步在飘满了红叶的石板路,在沉静的氛围里想着关于红叶的来历。我以一个小女子的痴痴傻傻心思猜想,那是沉积多年的思念,才让红叶如此多情。从诗经走来的伊人,穿过唐诗宋词的风雨,在元曲中忧郁的盼望,在明清的小说中一直酸酸的等待,她希望能温柔的爱一个人,也希望被一个人温柔的疼爱。

游园抒怀

文/杨超

山风拂面,染醉了枫林流丹。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天气阴沉沉的,略带些凉意,而我们却暖意融融。我们带着父母,以及长辈、孩童等,来到心驰神往的五洲园,开启“周末一日游”模式。

并未相约,和我一样匆匆行走的人,携老幼于城外,在五洲园里徜徉。大家欢乐的心情领略于心,汇集于园,各自拿出相机、手机,把美好的风景和惬意的心情定格在大自然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求一份情怀,寻找一个心可以安放的地方。汹涌的人潮,漫步在枫树林里,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融入快乐的氛围中。大家摘下一片枫叶,贴在脸上,就连老妪都变得新潮,也许这些红叶就是为游人精心准备的,摘下几片,或从地上拾起几片,不伤风景。孩童无忧无虑穿梭其间,固执地找寻十二生肖,并和自己的属相生肖合影留念。登上“结义亭”,模仿刘关张三结义的样子,抱拳而立,引得游客哈哈大笑。最喜游客小梅,煞有介事地当起了导游,经常清点我们同行的人数,提醒上厕所的地方,告诫莫乱扔垃圾,提示注意安全,中途喝水吃水果……她一蹦一跳地过足了一把“导游瘾”,其实,在五洲园里,她收获的知识和能力,这是她在小学课堂上没有的。

一对老夫妻携手在林间,漫步小路,来到“老翁独钓”雕塑前,老头对老婆婆说:“我俩似乎缘合这雕塑?”老婆婆深情地看着丈夫:“对呀!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两位老人满脸堆笑,他们甜蜜地回忆着走过的爱情路。还有很多陌生的朋友,他们拿着自拍杆,留下匆匆那年,匆匆时光。彼此擦肩而过,偶逢相识潭,明明是不经意的刚刚相见,偏偏似曾相识已多年,或许那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这一次不愿错过。

枫树漫山遍野,映红了游客的脸庞,红色成了五洲园的主色调。枫叶由绿色变为红色,又由红色变为绿色,就像人的生命,由青春年少,最终也将步入夕阳红,然后又会燃起新的希望。

红叶可以作证,情侣路上有我们的欢歌,拾级而上的石梯有我们的笑语。五洲园,那靓丽的景色,美丽的倩影,都会成为铭刻心中的抹不去的风景,还有割舍不了的情怀。

秋风,吹动那抹红色的衣裳角儿

文/片儿井

凉飕的深秋,天空被片片似鱼鳞般的碎云遮挡,呈现那种既不瓦蓝也不灰蒙的颜色,一块块碎云间透出些许的淡蓝。河西岸畔,展眼前望,那是一派宽阔寂寥的溪面,往日南飞而去的雁儿不见踪影,不知是早已飞走,还是躲到它的庇护之所,只是南来的河风劲吹不断,时而还变换着风向,直把一江溪水吹褶。

河的对岸是座近有两千年的古城,它的城垣被近似直角的东西河流夹持,河水缓缓淌过半个芝城,只当在三江口处,这东河西河两条溪流才成丫字汇合,之后往南一路奔泻而去,东南部则是高耸的云际山铁狮峰等连绵群山。

时常漂于河上的杂物、泡沫也早已被风吹净,拢进河之旮旯,但见河面波褶万千,流水清且泛绿。此刻,心似秋风吹过的河,被轻轻激起了绢细的褶浪波纹,一褶接着一褶地荡漾,逆流前涌,难见圈出朵朵弧圆的涟漪,却似木刻画的无序乱纹。

秋风,带我追寻遥远的记忆,从江口吹来,吹过身上之后,又将它带向更远的他方!心底里那丛滋长的情愫,犹如眼前这江青绿溪水潺潺,不尽的流淌;缠绵又纠结的碎念,恰如秋风吹河,留下道道数也数不清的皱褶!

风吹绿草,苇叶斜斜。当第一次见她穿鲜艳的红色女装,轻挪而来之时,溪岸齐腰高的绿野,刚好衬出她的上衣,是那么的耀眼和聚目,我已是晕眩恍惚了。只有那心儿在突突的跳,仿佛要从喉咙蹦出,正当愣怔的须臾或间,一阵猛地刮过的河风,打了个激灵,才把心儿缩回,只有眼随影动的份了。

她那绰约薄质细柳身姿,在呼呼的河风里,尤其显得更加地清瘦,只怕是劲一点的河风,也就能将她刮走似的。但那头简约的短发,却彰显出她的果敢利索性格,恰又起到减少风的作用力,才让她得以驱步前行。粉白洁净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笑靥,全然一副恬淡又高雅之派,生就出了万千妩媚与风情。

其实,她很爱笑,笑声是那般的优美,当既甜又爽朗的声音拂过时,能震颤你的心。而晶莹的眸子,再和着那孩子样儿脸,得体时尚的穿着,无论是你第一次见到她,还是与她长期呆处一块,总给人以特别地清爽之感,又淡雅得如同一朵洁白初开的茉莉呢。让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已是有了一个孩子的妈妈。

记得那会与她共处,对于文字的理解与兴趣,成为我们共同的探究和索求;年龄间的差距,不仅不成为我们交往的沟壑,倒是除却羞涩并与之奋进的砥砺。当工作及闲暇时光里的那不小心的感动,我们都将它轻轻地拢进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小囚笼,细密桎捁在各自的心底里,最后总是悄无声息地把它埋葬。不必过多的言语对白,只要彼此的一个轻微动作、稍许神情,总能默契会然于心。

可谁知在我们近乎麻木不仁的碌碌光阴隙间,不知打哪儿吹来的一株相思之树的种子,不由自主的落进了那个庸常的情感之中,虽瘠如石砾质的土壤里,竟也悄然地萌出芽来,继而枝蔓长蓓结蕾,恁是绽放出猩红纤弱的花儿来……

那时,只盼这株相思之树由他越长越壮,最后枝繁叶茂。叹只叹,它原本无根无须之木呵,纵然勤取灵河之水倍以甘露滋润,又如何能使之蔓延葳蕤,继而芳英绚烂?夭折,只有夭折,注定了它原本的归宿和命运!缠藤似的情感地里,今且依稀留有的,仅是那几朵孤凋又朦胧的花瓣绰影而已。

回首瞅看,这秋令里的强劲河风,一会东南、又一阵西北地变换猛吹,直把河岸苇杆拍得如击节般的猎猎作响,再将苇叶刮成面面风展旗帜,擦碰之声宛如凄厉呜咽。而缀点的河滩丛丛绿竹,更是哗哗地响个不停,才刚被风吹弯的管管竹竿,还未回弹起来,顿时又被一股更劲厉的风压得踹不过气似的。

难道将至的冬天,定然冷漠无情,便派秋去绸缪那百草渐枯的荒凉和萧瑟的景致?以此摆开作势导入前戏,去适从它的冷面肃杀?而那次的深秋,建溪的江岸,可是绿意依然,不肯罢绿转黄,依然满眼扑绿啊。荒滩是绿绿的野草,菜地是绿绿的蔬菜,还有特别显眼的那一丛一丛绿竹,哪怕堤岸旁的蒹葭苇丛,也不过基部的兜头呈现些许的黄褐而已。

这,许是受到上天的眷顾安排,犹如赤瑕宫主人般凡心偶炽地走上一遭,蒙几许缠绵,受三生石畔绛珠草惠得雨露后报答其浇灌之恩?亦或是一段人生情缘花运演绎未了?嗟乎,炫眼迷离又让人流连忘返的红色,一切的一切,那是多么强烈地唤醒着青春,勃发出汹涌的热血,只是无奈这风之飕飕的秋啊,旋即入冬,太过短暂!

藉此,万千慨叹。许是我生在了秋天,且是生在这多风的建溪河上,因了总和秋天、建溪有着许多的不解之缘,生就了我如水般的多愁善感性格?再又默思:过去的短暂与缺憾,其实才带给人最永久完美的念想!释然吧,老天注定了这样的结局。但不管如何哟,那年的秋风,吹褶了一汪秋江之水,也吹起那彤红的衣裳角儿……就这,我已足矣。

况且,这段无法重来的际遇时光,是我“人生邂逅中”撞上的最意外的美丽了。

一个人的花季

映山红在春天里绽放,多少秘密珍藏在花心里,伴随着时光的脚步,匆匆凋谢。

——题记

1、

映山红开了,开得那么艳,映红了整片山野,映红了整个春季,映红了整本日记。

花儿花儿为谁开,心儿心儿为谁开,梦儿梦儿为谁猜?

绝尘的心事洇没在十六岁的花季里,如花少女,用稚嫩的笔迹,在粉红的信笺上画下一个在心里反复惦记的名字,却又羞涩地把相同的名字撕了又写,写了又撕,以至现在已经找不回一个人的花季里用青春的活力写下的秘密。

有一段粉红色的回忆,带着粉红色的脸颊,在粉红色的血液里流淌,流经每一条粉红色的静脉,流经梦的天涯海角,在海的中央培植一棵名叫单恋的相思树。

一道英俊飘逸的身影,总在少女的如水秋波里荡漾。

一道若有所思的目光,总在少女的如花笑容里流连。

一道没有答案的题目,总在少女的如麻心事里徘徊。

是你,让孤寂的眼神熠熠发光。是你,让孤傲的梦海心事重重。是你,让倔强的女孩彬彬有礼。

一次偶然的关怀,使梦海告别了冷漠的表情,一次刻意的安排,使梦海点燃了挑战的信心,一次有心的接近,使梦海告别了苦涩的等待。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学习的动力,在你眼里,我看到了鼓励的目光,在你的脸上,我看到了焦急的关爱。

在山上,我把你的名字放在映山红里,在路旁,我把你的名字写进草丛里,在白天,我把你的名字写在晴空里,在黑夜,我把你的名字写在梦海里。

2、

伴随第一次脸红,温柔敦厚的笑容深深地映在眼底。

伴随第一次心跳,浑厚磁性的嗓音牢牢地锁在耳边。

伴随每一次见面,难言的苦恼点化成忧伤的晦涩心事,久久折磨着青涩的思念。

晨曦总在祈祷中迎来希望的曙光,日落总在不舍中放下金色的云帘。时常用迷恋的眼神紧紧追随着高大伟岸的身躯,渴望短短的四十分钟能够变得长些,再长些,渴望心动的声音能够再多讲几句,再多逗留片刻。

从来就没有人明白我内心孤独无依的心事,不明白我为什么可以那么文静,不明白我为什么那么爱学习?只有我的日记本明白我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赢得那双充满赞赏的目光,为了留住他的眼睛在我身上停留的时间。

那段一见面就脸红,眼神一交流就心跳加速的时光,现在回想起来竟然是那么地憨朴可笑,有谁会记住一张永远红扑扑的圆脸,有谁会记住一个永远胖嘟嘟的女孩,有谁会记住一个永远傻呆呆的学生?

带着不能公开的秘密,我一次次地在家乡的海边漫步,把自己的心事撕成一枚枚贝壳,随着起伏的海浪漂流而去。

带着无法坦白的心事,我一次次地在家乡的山上奔跑,把自己的秘密偷偷告诉草丛中的蟋蟀,让羞涩的心事伴随着清凉的风飘浮而去。

最后,我终于找到了最忠实的伙伴,把难以开口的思念,载着千言万语的无奈,一一写进带锁的粉色日记本里,从此,与日记不弃不离,朝夕相伴。

3、

七月的花香特别浓郁,七月的离别特别感伤,七月的心事特别沉重。

当离别的钟声在耳边敲响时,那段属于一个人的等待,属于一个人的秘密,属于一个的爱恋,统统被我锁进了那本粉红色的日记本里。

把所有最美好的祝福写进新年的贺卡里,挑选一张最精致的卡片,送给最喜爱的数学老师,希望他在新的工作单位里能够工作愉快,早日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

告别了单恋的舞台,洗尽内心层层牵绊的思念,我在火热的夏季里沉思。

相思的味道为何如此苦涩?分不清是爱或是敬的情感总在一串串的省略号后面略去。

单飞的少女不会因为一次失意就对爱失去美好的憧憬。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总在云层上方飘过完美的结局。

关于琼瑶笔下的痴男怨女,关于岑凯伦笔下的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关于亦舒笔下的黄昏恋,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使我暂时忘记一个人的花季,忘记一个人的心事,忘记一个人的哭泣。那是一段捧着小说,追着连续剧,写着日记的独家回忆。

十六岁的花季里,梦海不曾留下具体可感的故事,而那段关于青苹果的苦恋,将被我永远珍藏在映山红的花心里,一位含泪带笑的少女就站在花丛里,你看到了吗?

红色赞歌

文/李东华

红军标语

“红军与劳苦大众是一家”

“红军是干人的队伍”

……

红色的标语,红色的宣传。

在红军经过的地方,随处可见。

这是蘸着红军血液写成的标语,80年过去了,依然殷红耀眼;

这是让土豪劣绅闻风丧胆的标语,哪里有这标语出现,哪里就是他们的坟场;

这是播下革命火种的标语,哪里有这标语,哪里就有斗争和反抗;

这是结下军民鱼水情的标语,哪里有这标语,哪里就有红军和干人团结奋战的感人故事……

红军标语,永不褪色的红。

从井岗山斗争,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红色的标语,无不象一面旗,激励人,鼓舞人。

红军标语,镌刻在古寨,镌刻在场坝,镌刻在渡口……象一道道红色的闪电,烁亮穹苍……

红军路碑

一块简单的石碑,碑上一行简单的文字:“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月3日到达此地,受到当地人民大力支持,突破敌军长侯之担乌江南部防线”。

字虽只有短短两行,却字字千斤。

它记录了一支队伍的行程,一支队伍的战斗,一支队伍的胜利,一段军民鱼水情结……

在这里,我触摸到一段艰难的行旅。从江西瑞金出发,赤脚的红军,也跋涉两千余公里。

在这里,我看到一种奋勇向前的精神,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红军没有被吓倒,而是处处抢关夺隘。

红军路碑,红军足迹的再现。

红军一路向前,将路碑一路留下。留给后人,成为指路的明灯。

红军路碑,红军的血与汗铸成。

它无论立在哪里,都是一段红色的记忆,一段镌刻于心的故事,一段永远磨不去的诗行……

雄关古道

横亘于大山高高的山梁。

曾经是“黔蜀古分疆”。曾经是渡江咽喉。

斗折蛇行。

一千多级石级,一千多步天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敌军据此叫嚣:“天险,天险……”

一支脚穿草鞋,头戴八角帽的部队,他们不信邪,他们偏要打破这一神话。

1935年1月4日。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他们凭借着夜色,凭借着勇敢和智慧探路,凭借着机枪与手榴弹与敌人劲舞。

从未见过如此强大进攻阵势的守军,很快就溃不成军,弃险而逃。

红军夺关,顺利渡江。

茶山关天险被突破。一千多级石级被红军踩在脚下。

茶山关大捷,被写进共和国军事史,永远载入史册。

岁月悠悠。80年,弹指一挥间。

重登雄关古道。凭吊先烈。

他们虽然没有留下名姓。但是,他们智勇双全抢关夺隘的大无畏精神,却象一座丰碑,

高高塑在——

雄关,以及我心的深处……

古渡,永不止息的枪炮声

古渡很古老。

古渡的故事,却很新鲜。

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红军从古渡强渡。激战乐旺河的故事,至今还在古渡上空回旋。

缺齿的船絮叨着,敌人凭借暗堡、陡岸、早已构筑好的壕沟工事,企图挡住红军的脚步。

一时间,古渡口。枪炮声大作,火光冲天,喊杀声、哭嚎声、马嘶声,被惊飞夜鸟的“哇哇”声……混杂一起,其战事的惨烈,可想而知。

红军在与敌人的激战中,沉着、冷静观察着地形,寻找薄弱环节,并派遣小分队趁着夜色泅渡过带冰凝的河……终于,通过前后夹攻,一排排炮扫过去,一排手榴弹掷过去……敌人的枪炮哑了,“双枪兵”不是死伤,就是逃跑。

渡口,被红军抢占。

激战乐旺河。红军神兵从天降,一排手榴弹打坍了一营敌人的故事,从此在古渡口流传。

历史,记住了这个故事;人民,记住了这段历史。

古渡,从此裴声中外。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

古渡,也静静沉入开州湖底。

但古渡悲壮的故事不会沉没。它将象史诗,永远载入史册;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将如洪钟大吕,永远袅绕古渡上空,袅绕人民心中……

桃子台,流不走的卧牛石与浮桥故事

一条大江奔涌不息流过桃子台。

流来多少醉人的故事和迷人的诗情?

涛涛江水,打着漩涡,仿佛仍在日夜不停述说着:红军架设浮桥横渡乌江的故事。

红军架设浮桥依托的是独卧江心的卧牛石。

卧牛石,一块很灵性的磐石。沉默寡言,卧江千年。早有许多传说故事,为他披上神秘色彩。

关键一刻,能挺身而出。卧牛石,为自己的形象作了一个诠释。

红军就是凭借卧牛石作中流砥柱搭乘浮桥,搭起了甩开敌人追兵的坦途?

卧牛石,承载着浮桥,承载着千军万马过江,承载着万千粮草辎重过江,成为当地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卧牛石,从此将自己的命运与红军的故事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人们重走长征路时津津乐道的典故,就象桃子台村的人民,当年帮助红军架设浮桥,伐来了自家都舍不得使用的上好木料,卸下堂屋的门板……成为今天最受人尊敬的人。

浮桥,一头连接着红军命运;一头连着老百姓期盼?

红军踩着坚实的浮桥,渡过波涛汹涌的乌江,渡过一段历史之重,渡来红军长征的春天……

雨伞梦

文/张细程

往年的清明,我都会到制伞匠邱八爷的店铺里,订购一把特别的雨伞,一把竹骨纸质能烧化的冥伞,用来纪念我的启蒙恩师。每当雨伞和着冥币一起燃烧的那一刻,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不堪回首的苦涩童年。

那年冬天,雨水特别多,常常一下便是八九天。念小学三年级的我,遇到雨天就犯难。离校路途远,又没雨伞,时常被雨淋得像个落汤鸡。那时候,一个学期两三块钱的学费,我家都要分几次才能缴清。因此,上学没雨伞,我也不敢嚷着要娘买。免得她在傍晚给我烘烤衣裤时,暗自落泪。但有时看到有些同学登着高筒雨靴,撑着花边雨伞,犹如高傲的公主,哼着歌儿去学校,而自己只能缩着脖子被寒风吹,光着脑壳遭冷雨淋,心里又挺不是滋味。所以,拥有一把雨伞,便成了我童年唯一的梦。

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我背着娘缝的土布书包,啃着难以下咽的冷红薯,蹲在自家的屋檐下,望着连绵不断的冬雨发愣,已经三天没上学了,害得班主任蒋老师也辛苦了三趟。本来,昨天家访时,蒋老师要把他那把结婚时特意跑到城里购置的粉红色的雨伞送给我,但我娘不肯。娘说来自山外的蒋老师也不容易,经常见他一身补丁访东家,一双破胶鞋走西家,我们清白人家,不能把自家的苦水往老师身上泼。我想,今天再不去上学,不但功课赶不上,而且对不起心疼我的蒋老师。于是,我把书包揣在怀里,凭着年少气盛的犟劲,光着脑袋扎进寒气逼人的雨里。当走完5里七拐八弯的山路来到学校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坐在空旷冰凉的教室里,渐渐地没了热气,不停地打着寒颤。

上课铃响了,蒋老师挟着课本走了进来。他习惯性地环视着我们,也许是我那湿漉漉的头发,惨白的脸,发紫的嘴唇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放下课本,径直朝我的座位走来。摸了摸我的额头,又捏了捏我的衣裤。便急切地扶着我走出了教室,走向正在烧开水的学校伙房。他把我安置在火塘边,让我先暖暖身子。接着,他又拿来了毛巾和脸盆,打了热水,很细心地帮我擦热头部和腹背。当他把我脱下的湿衣烘干后,再次为我穿上时,一股母爱般的暖流涌进了我的心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中午休息时,蒋老师又找我谈了话。那时是怎样耷拉着脑袋走进老师的房间,怎样羞怯地诉说困窘的家境,确实有些模糊了。但老师那句“坚持把书念好,将来什么都会有”的素朴话语的鼓励,却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旁。

快要放学了,雨仍然没有停。蒋老师拿着那把粉红色的雨伞进了教室,我立刻明白了。但我怎么能接受老师如此贵重的馈赠呢?尽管我是多么渴望拥有一把雨伞。蒋老师似乎猜透了我的心事,他先把话题扯向期中考试,然后才说到我的家境和冒雨上学。他夸我是山坳里最刚强的勇士,他要把雨伞奖给不怕困难的人。蒋老师的话刚说完,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在掌声中被几个同学簇拥着走上讲台。老师把伞撑开后再递给我,伞面上“学会自强”四个苍劲的大字便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此时,祝贺的掌声再次响起,我不由得鼻子一酸,感激的泪水再次漫出了眼眶。我在心里说:“老师啊,不管是奖给我,还是送给我,有朝一日,我一定买一把世上最美好的雨伞还给您。”

从此,下雨的日子,那条5里长的山路上,便会出现一道粉红色的亮丽风景,在这道风景的遮掩下,我走出了那个多雨的冬季,走出了我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

如今,蒋老师已经离开了人世,当年极贵重的物品现在也变得很普通了。但是,那粉红色的雨伞和赠伞人的鼓励,却牢牢地铭刻在我的心里。遗憾的是在老师生前,我一直未能与他取得联系,也未能实现少年时代许下的还伞诺言。于是,当我师范毕业走上教学岗位后,我也学着样儿,传递心中的雨伞,力助莘莘学子,帮他们圆各自想圆的梦。于是,当我接手新的班级时,我总要把这久远的雨伞梦唠叨给我的学生们:40多年前,在湖南邵阳一个僻远的山区,一位清贫的小学老师,用火热的真情,点燃一个贫苦学生求智的火把,他的名字叫蒋学余。

今年的清明又近了,蒋老师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脑际。前些天给邱八爷打了个电话,没想到今天一大早他的孙儿阿勇就把雨伞送来了。这个阿勇正在念小学三年级,一进屋就一面给我行队礼,一面说着“老师好!”那幼稚而恭敬的神态,正如我当年向蒋老师问好一般。

一杯红酒

文/静晚秋

该在哪里安放?一颗心的故事,光阴荏苒,不曾褪色的回忆,醇香而芬芳。

倒上一杯红酒,在一个人的午后,让音乐慢慢的流动,我在自己的空间里,闻着鼻尖萦绕的酒香。这是一种享受,人在静静的情感世界里,默然的接受,一种醉人的思念,落寞的情,我想念着,红酒杯中的故事。

这是一个存放了许久的故事,我很安静的将她锁进心房里。没有被打搅过的情景,一直在回忆里,淌洋着心的绮靡。红酒在杯子里,被我转动着,红色的玉液琼浆,复活着红色的旋旎。我仿佛又看到了你,微醉的脸色,红晕初浮的笑脸。

那天,你在断桥畔的白堤上,映着晚霞的红晕。春风里的秀发,被风欺负着,凌乱了的情愫,在你的眸里,泛滥着红色的欢喜,你用桃花作赋,花瓣做酒,一曲芳香的理由,在这样的晚霞里,书写一部沉溺的美。

你的短信,在我的眼前,你说,“花不再美丽,我在花朵里,雨不再滋润,我在雨声里,湿了的眼眸里,没有了你,我不再快乐,如果晚霞没有红晕了,是黑夜的迷雾,我不再等待,我不再沉醉了,爱情,或许老去了。我有一曲蝶恋花的词,我在红色的世界里,轻轻的朗诵着,我的眷恋,眷恋会留在风里,漂流到,我的爱情老去了。我不再这里了,你会在哪里?我不再花朵里,花会再度芬芳,我不在雨声里了,雨声会独自寻找,我在哪里?可以安放一生,我不再知道,晚霞回落去何方,我在晚霞里,轻轻的朗诵,蝶恋花的味道。”

谁是那只蝶,我会不会飞走,我是一个断桥畔的游客。我从你的身边走过,我回头看看你,长发里的容颜,此刻的神色,是如此的静默。你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默默赴约,你已经不再期望,一个人的安慰,或许,我已经在断桥的情话里,是一个沉默的印记。映着你的希冀。

我在你的长椅上坐着,我不用看着你,我知道你的体香,就是桃花的全部。你的眼神是如此的执着,晚霞的光晕如果可以做你的嫁衣,如此的红色衣裙,恰是我们最迷人的色彩,古老而唯美的红色。我静静地看着晚霞的深处,是血色的心情。

“你给我的日期,若是我纤指里的愁绪,我的纤指会静静抓住你的泪滴,可是,雨下的多久,我的手里,只有湿润的掌心,泛着一个个红色的指尖印记,我数着年华的离去,不愿意带着彩霞的美,只愿意带着独自的依偎,一个人也是最美的走,我走过的岁月,到今天的时候,我已经品过了一杯红酒,醉了心,醉了眼,却醉不了我的一份情,如此的黄昏,惶惑的人,我带不走,带不走你。”我的掌心里,没有余温的词,我关着你的失落,那是一份美丽的记忆,我保留着一首诗的问候。

明天,你就走了,我记住了你微微翘起嘴唇,你的眼眸,收起你的温柔,你从我的身边,走过了时间的所有。一个修长的身影,一个桃花般的女子,就在桃花开的季节,打开自己的那一道锁。

时光倒流了,我沉浸在一个日历,设立的愁眸里,我把回忆定格在晚霞里,愿意红晕的美景,掩盖了离别的曾经。这一杯红酒,还在我的桌上,我不敢喝下去,我被酒香的红色晕折磨着。芳香的酒,酸涩的味道。

我昨天有一个邮件,“明天,我回来了,一别四年多,你还好吗?”今天,我打开来安放多年的光阴。

这是你留给我的一瓶红酒,我打开来,却是喝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