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春天的抒情散文

2022/12/11好文章

关于春天的抒情散文(精选12篇)

读诗赏春乐融融

文/李学开

聂时珍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盎然。“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多情的季节。我国古代诗人酷爱春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赞美春天的诗篇。他们用生花妙笔歌咏春天美好的景物,在他们的笔下,春天无处不是诗。

咏春风。南北梁诗人何逊《咏春风》:“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诗人从视觉和听觉角度下笔,将春风的柔和之态状写得惟妙惟肖。南宋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徐徐春风的和煦温暖。唐代诗人孟郊《连州吟》:“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写春风吹得大地绿草越长越茂盛,赞美了春风神奇的力量。

咏春雨。唐代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宁静的夜晚,沙沙的细雨,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万物由此悄然萌动,何等惬意!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诗人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淅沥的春雨;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骀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诗人把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表达得形象而别致。

咏春草。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是烧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诗人赞美了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南朝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池塘畔长起了春草,园中柳树上也换了鸟儿在歌唱,诗句表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气。

咏春花。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勾勒出了早春江南的优美景致,充满了诗情画意。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出墙”宣告春天的来临。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都会蓬勃发展。

咏春鸟。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诗人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诗句清新欢快,洋溢着春的活力。

上射垛的期待

文/王业刚

走进上射垛,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是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搭建的城市地带的人们所体验不到的。我们从乡野间走出来,在城市的喧嚣嘈杂中渐渐迷失掉自己,不关心粮食和蔬菜,感受不到节气的更替和土地的墒情。我们在把土地遗忘的时候,也把土地赋予我们的良好品格遗失了很多。我庆幸在这个春天里,乘章丘教育人对上射垛的乡亲们进行精准扶贫的机会,让我重新深入土地与大山的怀抱,借以唤醒那些沉淀在我骨骼和血脉里的土地基因。

聚焦

上射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隐没于万丈红尘之外。

对上射垛来说,春天的脚步总是迟滞的。无数个春天里,她把自己藏在大山深处,空有绝世芳华,寂寞凄清几许。上射垛像一个怕羞的少女,懵懂无知,混沌未开,她偎依在长西岭的臂弯里,绵延着千年的梦境,生怕被人惊扰。春风从齐长城的垛口吹过来,吹开了岭上万株连翘、千棵碧桃,黄如金练,艳若红霞。在层层叠叠的金黄和粉红包裹下,上射垛终于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漫长而严酷的冬季终于过去了,上射垛迎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

2016年的春天,那尘封千年的遍野花海终于因为一群教育人的到来而揭起了她的神秘面纱,上射垛终于向世界袒露出她惊世骇俗的美!4月5日,也就是我们去那里采风的前两天,是汽车马达的轰鸣和喧闹的人声惊醒了小村的酣眠。清澈的阳光倾泻下来,让上射垛激灵一下子长了精神。小狗们摇着尾巴兴冲冲迎上来,在我们身边嗅来嗅去。乡亲们推开院门聚拢到大街上,热情的迎接我们。

与上射垛遗世而独立的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这里村民们的极度贫困。300多人的村子,贫困人口占到四分之一。很多村民的生活条件仍旧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斑驳的土墙,颓圮的房屋,微薄的收入,寡淡的日子。房屋随地势起落,巷子迂回曲折,每一条街巷的尽头,不是陡坎,就是崖坡。低矮破败的泥房子,满面笑容而衣着破旧的老人们,蓦然响起的狗吠声,在这里没有一家村办或个人的企业,在这里看不到一个四十岁以下的成年男子或女人……

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在土里刨食,喂喂鸡鸭,饲养几头牲畜。冬日农闲,人们散落在墙根晒太阳,拉拉家长里短,直到把同一个话题再也咂摸不出一点味道,太阳在空中兀自燃烧。也许,很多人会赞赏这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世外田园之风。但有一种情怀叫设身处地,有一种慰藉叫感同身受。只有身临其境,亲身感触一下贫困村民那被岁月无情碾压的日子,才会痛彻心扉。

上射垛虽然贫困,但乡亲们乐观的精神、淳朴的微笑和热切的目光,又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村主任是个热心人。这些年,虽然村里集体经济几近于无,工资都没有保证,但他还是热心跑前跑后,心甘情愿为村里人忙碌。听他介绍,上射垛村老人多,村民贫困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丧子致贫。阳光满地,鲜花满山,长西岭傲岸无言。上射垛虽美若仙子,但如果长期贫血和营养不良,也会让她一病不起,黯淡了容颜。

期待

从打响扶贫攻坚战的那一刻起,市教体局的扶贫干部就盯靠在村上,每天都要跑前跑后,联系筹划致富项目,每隔几天,还要到局里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扶贫干部给自己的工作列好计划,每天要到哪些农户家里走走,要给哪些人打电话,如何把争取来的扶贫物资落实到位,要和哪些部门打交道。扶贫干部的心里明白,要想让贫困的山村改变模样焕发青春,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给村民幽暗闭塞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让亮光透进来。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多谋出路,加快发展,这才是致富的根本。只给病入膏肓的山村输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这孱弱的肌体逐渐康复并产生造血能力,实现长远发展,那才是扶贫脱困的目标和本意。

山间的山泉水聚集成的水塘是天然的养鱼池,上射垛的浆水豆腐远近闻名,山岭上野生的连翘是珍贵的中药,山坡地的土质很适合核桃生长,大山里藏着山韭、野蒜、蒲公英等数不尽的珍宝,还可以兴建旅游度假区,可以搞特色养殖……只要把上射垛的品牌打出去,上射垛扶贫攻坚战这盘棋就会走活!

2016年的春天,有无数的人正在默默支持和关注着上射垛。而这一切,都源于章丘市教体局党委的决心,和上射垛老百姓的深切期待……

写给春天

文/段嘉婷

我期待着,期待着冬迈着蹒跚的步伐气喘吁吁地把希望的接力棒递给你;我期待着,期待着满目葱绿和那四月天里梁间燕子的呢喃。

当我踏上柔软的草地,看到那碎了一地的灰黄草柄在身后铺展开来,看到那老树枝头轻颤的几只枯蝶,我便知道,那是风在慢行,带着你到来的信息,呼唤着一片又一片翠绿,翻开泥土,跃上枝头,一点点蔓延,最终淹没这无边的萧瑟。

然后,在这日渐温暖起来的风中,你来了。穿着一袭浅黄的薄纱,坐在桃树上,光着脚丫,美的如梦如幻。我靠在树下,听你浅唱一曲“桃夭”,阳光下细碎的微尘编织出一对对透明的翅膀,领着一群淡粉色的精灵在你身边飞舞。你那清澈灵动的眸中映着湛蓝的天,洁白的云,眼波流转处,荡起层层涟漪,蝶儿在你指尖飞舞。看着你,我不禁有些呆了。

我开始四处追寻你的足迹。你飘荡在谢客池塘,江淹浦岸漫青沙;你伫立在长安的月下,梦里花落知多少;你钻进了易安的窗棂,多情的臂膀挽住了绿肥红瘦。你走进了每一个人的梦里,替他们抚平了紧蹙的眉,将美梦放在枕边,等待黎明的降临。春啊,我那苍白的笔触描绘不出你清丽秀雅的容颜,于是,画家来了,为你作一幅幅精美的画卷;音乐家来了,为你谱一曲蓝色多瑙河畔的狂想曲;戏曲家也来了,为你编排一部部千古名剧……

亲爱的春哪,你告诉我学会去总结过去的错误,你热切地一次又一次拥抱崭新的我,鼓舞着我迈开步伐迎向新的生活。你也依旧提醒我别忘记了繁华之下的那份纯真,世态炎凉别总那么善良,故事还长别过早失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用自己的梦想拥抱你,用自己的未来呼唤你,春天啊,我最爱的春天,如果你倾听到我的呼唤,请一定记得在来年回寄给我第一朵枝头初绽的花。

杂说燕子

文/徐仁河

小的时候,蹒跚学步的我们,总是痴痴望着屋檐下穿进穿出的燕子,嘴里咿呀个不停。上学了,学的第一首儿歌也是跟燕子有关,和春天有关。

燕子最为人叹服的就是它的迁徙本领。连“燕”这个字,也是暗藏深意。《说文》:廿、北、口、火这四个部件整合成燕子的向北飞行时的形象:“廿”模拟燕子开口,为头部;“北”模拟燕子展翅,为翅膀;“火”模拟燕子尾部。整个“燕”字记载了燕子的习性:每年春暖花开季节,燕子一路向北,回归故乡。燕子不来时冰天雪地,当抬眼望,雨燕双飞,燕语莺歌。不用说,春天来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农村老家的厅堂和屋梁上,除了供奉祖先的牌位,还有就是三五个泥巴糊糊的燕子窝。所谓“寄人檐下”真不愧是燕子的典型写照。但是燕子的寄居待遇一点不差。同样是寄居人类的动物,燕子比之鸡鸭,甚至牛马,地位那是高得多的多。燕子秋去春来,不忘旧主,不舍老巢。这一点人类豢养的大多动物都不及也。

燕子最像绅士,那燕尾服一穿,别提多精神。我有点怀疑,所谓的“新婚燕尔”估计是新人的服装比较得体。“身轻如燕”说的是美女以及其动人的体态,比较知名的是赵飞燕,据传她体态轻盈,以致能在成人手掌上跳舞。正所谓“环肥燕瘦”,如果她幸而生在当今,一定是减肥茶的广告代言人。燕子不光可以指代美女,帅哥也行。《三国演义》里如此形容一个旷世英雄“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说的是谁?燕人张翼德是也!

从小到大,由于读书不精,食古不化,我们对燕子的误解还真是不少。举一个例子,我总是以为燕子是喜爱劳动,但总是会疏于爱情。因为我看到过一个常用语。叫做“劳燕分飞”。幸亏一个老先生给我提了下书袋,告诉我说,“劳”在这里不是指燕子辛劳,而是指代另一种叫做“伯劳”的鸟。道不同不相为谋,岂有不各自飞的道理!还有老早读《史记》,记住了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我就以为燕子和麻雀一样,胸无大志。又是一个动物学家帮了我的大忙,说燕雀是麻雀的表兄,跟燕子没有一点关系。

离开农村老家已是经年,成家立业,在城里买了套房子。比较堵心的是没有一只燕子来家中筑巢。那天看到电视,说城南有一个“燕子坞”。当晚兴奋难眠,立时驱车去探访。不料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它是燕子坞没错,却不是公益人士为燕子搭建燕巢,而是出售商品的所在。所售物品,倒也跟燕子有关,唤作“燕窝”。

城里没有燕子,自以为农村里别的没有,燕子还是有几只的。可惜的是,清明节前,我去了趟老家,家中的故旧也多半见上了一面。可是看看风雨飘摇的老屋屋檐下,却不见一个“老朋友”的身影。

恍惚间,耳边又响起那首经典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真是高级黑啊,我想我已经知道如今燕子去哪儿了。

沉醉在春天里

文/林子

那春姑娘一夜之间似撒开欢,在天地之间尽情挥洒,这个景象与昨日大相径庭,让人们识辨不出,模糊起来。

昨日的天空灰黑沉沉,今日的天空怎么就如此高远、蔚蓝?昨日的大地好似依然冰雪覆盖,今日怎么就春风柔吹花开万朵?

他,一时迷惑起来,懵懂起来,不知所措,仿佛醉酒般。

昨日,依然是厚厚的冬装,毛衣毛裤线袜,外加一件棉袄,沉沉的。你,还缩着脖,瑟瑟着,在冷风里,在马路上。于是,你逃逸般匆匆回至陋室。他很冷,确实感到了冷,从头到脚,自外至里,冷到了心。

今日里,决非平常。走出仄室,外边世界里,阳光灿烂,春风拂面,春天美景尽收眼底,美不胜收。你,不由地惊诧万分。

一路走去,驱车前行,旷野中,丘陵里,长风浩荡,强劲而来,你,仰脸向上,沐浴在这春风里,沉浸在这春日阳光里。

路旁,排排白杨,修长挺拔,已是绿茸茸一片,那是碧绿的颜色。一侧有几棵柳树绽出嫩芽,一片蛋黄。远处,半山腰处,几棵杏树白花朵朵,开得正艳。长方形的或大或小的麦田,苗儿青青,充满生机。

几人爬上山来,春风习习,厚的冬装还粘在身上,不得不抛开了。迎面来的小伙子早已是短袖薄褂,女孩着多彩裙裾飘逸而去,似欢快的美丽小鸟。哦,春天啊,你真的来了,来得那么急促。

他低头发现,山崖边,杂草中,有一不知名的小树格外耀目,二根枝条上布满片片黄叶,吸引着游人的眼睛。他,好奇地驻足观察,沉思道:这荒凉的山脊里也有生命,这生命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也在娇艳地尽情挥洒和展示。这便是生命的力量吗?

站在山顶上望去,山花万朵,万物复苏,一片生机。那寒冷冬日已经逃远,那厚厚冬日枷锁一边去吧。此时的他,已是兴奋异常,双臂高举,喉咙大开:春天啊,美丽的春姑娘啊,你酣畅淋漓地快来吧,我爱你!爱你!

喧嚣与宁静

文/胡靖

春天的周末,我常常这样度过。一半喧嚣,让我看到入世的艰难,一半清闲,让我留意出世的逃遁。

这个周末,心情同天气一样捉摸不定。

我从家里出去,没有目的,只想一个人随便走走。出门就碰上了的哥,职业病让他的眼是斜视的,他跑在城市的街道上,眼睛却看到道路的两旁,对每个行人都嘀嘀两下。他是说,跑累了,你上来吧。但我没有理睬,我不会坐的,我要走自己的路,坐我的11路车。

从八卦井到考棚街,路不长但热闹。走着走着,就有人向我打招呼,说师傅,把鞋擦一下。她们大多是四五十岁左右的女人,她们把高凳子让给你坐,自己却坐很矮小的凳子。她们叫你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看你,她们只叫你的脚。当你坐下来之后,她们就忙碌开了。在擦鞋过程中,就有几只碗伸过来了,是一些花白头发的老人,那碗在摇晃着,几个钢蹦儿作响,哀求的眼神让你觉得像做错事的孩子。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很难受,她们就像我的母亲,为什么要在城市的街上流浪?但大多数时候,我选择了回避。

城市像一个无绪的乐队,在自导自演生活的闹剧。在这滚滚的人流里,每个人都是演员,他们都有自己的位子,都在为叫做“名”和“利”的东西奔忙。在这个城市里,在每一个角落,都是活生生的事,让你感慨,叫你难受,使你有太多的郁闷。看着那些为了生活或理想而工作的人们,我心生敬意。而他们的艰难困苦我却无言以对,做人真的不易,不说也罢。

我又来到了月亮堤,这座小城的后花园。我看不得城市的嚣张,就只好到这里觅静了。走在这光洁而弯弯的路上,看田地里油菜花开,我的心便慢慢平静下来。随着空气的过滤,人也活络起来,精神好多了。我爱这条路,一年四季都走过。冬天的午后,在这里走走,感觉阳光才有点温度,心中才有暖意;秋天最适合的时间当然在傍晚了,对面的田埂一派收成,富足而殷实;夏天的早晨在这儿走走,没有热闷,只有风吹你的衣裳,吹干你的汗;而我走的最多的就是春天了,春天到这里是享受,春风拂面,情绪膨胀,这儿是心情的释放,也是灵魂的安慰。只有这个时候,身与心才是安妥的。我喜欢一个人,在油菜花地里抽几根菜薹,甜香的味道实在诱人,或看着蜜蜂采着花粉,嗡嗡声让你心里痒痒的;也爱看着不知名的鸟儿,在那里跳着叫着,自由的样子不是我能得到的。当然,在这里拣几颗赤壁石,挖几块瓷片,也是我的最爱,大部分锻炼的时间都在这里了,这块都市里的乡路,我精神的憩园!

春天的周末,我常常这样度过。一半喧嚣,让我看到入世的艰难,一半清闲,让我留意出世的逃遁。闲适的生活是需要条件的,我本闲人,戎马生涯日子过多了,现在只想要些宁静,我愿多些静悄悄的周末时光。

春天遐想

文/姚林宝

季节更替,四季轮回,春天是特别的季节,生机勃勃,多姿多彩,风景独特,韵味十足,魅力无穷。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春天天气乍暖还寒,既能体验春光明媚又能感受春寒料峭。但是,春天的脚步让大地复苏,万物更新,河边的几枝柳树悄悄地抽出新芽,鱼儿觅食,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唱歌,小草悄悄地破土而出……春风拂面,春天的气息浓厚,一个葱绿的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

春天是一个充满幸福与温馨的季节。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对长年累月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忙生计忙工作,仍然不忘回家与亲人团聚。虽然相聚短暂,但这是一年当中最幸福最温馨的日子。贴春联贴“福”字,购年货,看望父母,拉家常,嘘寒问暖,聊生活,包饺子,吃年夜饭,喝米酒,吃春卷,发微信送祝福,守年岁,看春晚,走亲戚,享受欢乐的时光……这种幸福与温馨无不与春天有关。我们期盼春节,更盼望春天。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与遐想的季节。对农民来说,带着春华秋实的期待,筹备农事,忙于春耕,虔诚地播下希望的种子;对筑路人来说,春节结束意味着和亲人小别,打点行装,奔向工地,开始着手新一年的生产计划和建设任务;对莘莘学子来说,怀揣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开始新的课程学习新的知识;对文艺创作者来说,春天给予太多的灵感和创作激情;对爱心人士和志愿者来说,是奉献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是备尝艰辛,探索奥秘,实现科技兴国的梦想;对公安民警来说,是巡逻在车站和繁华的大街上,保一方平安;对戍边的将士来说,是担负起保卫祖国安宁的重任……

故乡的田园梦

文/王芳

春天好短,短得只消一场雨,花瓣飞红就落地。如同一个美貌女子,经历了一场错爱,伤了元气。在黛玉眼中,春天的大观园是一座愁城。她唱道:“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说的就是春天的殇。

今年的春城,春雨连绵,雾霾增多,心底里无端添了许多烦闷。乡村拆迁,我们的家园正在消失,我们的故土在高楼大厦中冰冷着面孔,那些田园、农舍、草垛,都远离了故土,久违的蓝天好久不再光临。

盼望那些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日子,就像个怀春少女,等待着骑马远行的情郎。如今,人们为了防尘、防雾霾,个个戴上口罩,如同一群蒙面的侠士,尘世中,无端多了一些喧嚣。

好怀念我们的童年,菜园子里青绿的冬瓜、红红的胡萝卜、嫩嫩的黄瓜、青翠的韭菜、香香的莴笋,番茄成串生长、红绿相间,旁边是紫色的茄子,灯笼辣椒憨态可掬,田园里到处都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物事,伴着野花野草,红的争妍,黄的耀眼,最美的向日葵像一个美丽的村妇,爱怜地守护着菜园里的瓜果蔬菜,那时的河水,清澈得如同一面亮闪闪的镜子,照到哪里,哪里就是一幅画。

坐在菜园里的豆架下,摘一片瓜叶盖在头上,听着虫子在细细低语,彩蝶在翩翩飞舞,小蜜蜂嗡嗡地唱歌,小蚂蚁毫不顾忌地爬在脚面上,一团一团香气袭来,人在香气中渐渐沉醉,不一会就微醺起来。四周静悄悄的,不知谁家的小花狗顽皮地跑来,“汪汪”地叫着,自己这才醒来,哦!原来,已是中午,家里的餐桌等着瓜果蔬菜入席。外婆把白米饭端来,香椿炒鸡蛋、番茄蘸白糖、脆生生的黄瓜和红辣椒相拌、青菜鸡蛋汤,让我享受着这人间的美味。

故乡田园里的那些景物、那些食物,清晰在目。这样的梦,我在醒中梦着,在睡中想着。人生的梦太多,我想回归,回归故乡的田园,可我回不去了,今生我注定要漂泊,要做一个游子,也许等我老了,魂,会归至故里。到那时,再啃一口故乡的煎饼,再品一品故乡的高粱酒,再和故乡的田园相拥相依。

青城的春

文/梁卫忠

青城更像一个没落的贵族。高家的祠堂里,高鸿儒曾是咸丰年间进士,过厅里高悬着皇帝赐予的“进士”匾额,另一块“才兼文武”是道光帝御赐其族人高鸣桂的。自西向东,不远处的罗家大院,是民国时期青城四大水烟作坊之一的“永顺成”老板罗希周先生的宅院,建于民国十六年。青城老字号的水烟作坊是从清代流传下来的,所产的水烟大多卖到江南,经了那灵山秀水的滋润,口感更佳,彼时,江南客商云集于此,青城便沾了一些江南的灵气。

青城是个小镇子。依附着黄河的身子蜿蜒而成。西北缺水,而青城却独得了东出兰州的一大截黄河之水。三月的春天,河水漫上旧年冬日的河床,两岸的杏花梨花,就使劲儿开,粉的似霞,白的如云,落于亭台城楼之间,青城的大街小巷,俨然都成了大户人家端庄秀丽的闺女。清风徐来,参参差差的花瓣翻几下个儿,跌落在青石板街上。正好下了一阵春雨,花瓣的清香就在雨水中洇染开来,随着雨气飘啊飘啊,几条街的铺子里,都荡漾起了春天的味道。

春雨不经下,下午飘一阵,第二日清晨准晴。几家老烟坊还留着传人,三月里正好是压烟的季节,烟担子就摆在院子中央,经过焖烟配料的烟叶送到杆榨工棚,分层踏箱后,又挂石压榨成捆坯,经刀切段,再次挂石压成烟捆,切成方形,这道被称为“杆榨压捆”的工序就算完成了。接着是推丝装匣,烟坊里的工人专注至极,匀称的烟丝推好后,又被压成两寸许的小方块装匣。一块块半成品的水烟丝整齐地码放在四合院的台阶上,正好借着春日里明媚的阳光除湿。一月后,它们将被送到不足百米的临街小店里售卖。这种纯手工的烟丝分外抢手,能不能得一份玩赏,全凭了运气。想想,在青城水烟业极其繁盛的清代和民国时期,一日里要产多少烟才够?

后院的几棵大梨树长得依然繁茂,百十来年的树干过了春分就开始按捺不住寂寞,先是结了花苞,而后才伸出小嫩叶儿,粗砺的树枝旁逸斜出,在最顶端率先开出了一朵白花,而后整棵树开始欢闹。老梨树像个经年的老人,花儿们绽放着孩子般的笑脸,明媚得可人,其中一枝,定然是沾了一点儿民国风,像极了一件白碎花的旗袍。

沿黄河东行,在百亩梨园里,像这样的老梨树数不胜数,它们和黄河一样,鉴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荣辱,老宅子拆了又建,几易其主,依然古香古色,原本的城墙有的已被开垦为耕地,依稀可见其残垣断壁。城隍庙的格局沿袭了近千年,主体建筑还能看到宋代的痕迹,献殿正对面的戏楼上,时不时会有“青城西厢小调”上演,小调唱得极为婉约,不似西北盛行的秦腔和陇剧那般粗犷豪放,细听起来,却又夹杂着本地的方音。小调大致兴起于同治年间,当时陕甘一带回汉矛盾日益显着,兵灾突起,青城也未能幸免,乡贤张廷桂组织乡民奋力抵抗,屡立战功,却以失败告终,还搭上了一条身家性命,所幸其妻子和儿子张海润被三弟营救脱险。张海润自幼好学,善音律,左宗棠平乱后,感念其父张廷桂为乡民捐躯之事,特保举张海润入国子监。期间,张海润悉心研读王实甫《西厢记》,同时结识了京城众多音律贤达,获益匪浅。此时的张海润,便已萌发了创作“青城西厢小调”的念头,同治十三年,“青城西厢小调”终于创作完成,亦称“西厢调”或“青城小调”。

在青城的三月里,倚着城隍庙里红漆斑驳的栏杆,听一段小调,桃花映着蓝瓦白墙,缤纷而下,婉约典雅的曲调,时而如萧萧落木,时而若草长莺飞,再次回味那段悲壮的历史时,在这样一个和美的春天,又平添了几份伤感。

更加轰轰烈烈的事情,还得从青城的得名说起,青城也叫条城,因其顺河而建,条状形态而得名,而青城这个名号,则跟一位宋代名将有关。将军叫狄青,宋仁宗年间,时为秦州刺史的狄青巡边,在条城筑一城,此后,人们取了狄青的名字为此城命名,便有了青城一名。今日所存的城隍庙,就是当时的狄青府。狄青戍边之时,正值西夏李元昊反叛,他经常亲自做先锋,先后作战四年,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箭多达八次。据说,在临敌作战时,狄青时常披头散发,面戴铜具,出入敌军,所向披靡。而今,在城隍庙正前方的广场上,塑立着英武的狄青石雕,依稀还能见他当年的神勇。

我时常想,要是历史也能记载季节就好了,这样我们就能看看青城历史中的春天,就像翻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白白的梨花也上了淡色。我们看到一棵棵在春天里发芽的小树,如何长得参天,燕子在飞,从唐宋飞到晚清,又从晚清飞到你怀里,好像就是最初的那一只,它饱读青城书院里的诗书,它嗅着烟坊里飘出来的烟丝味儿,看惯了四合院里的生死,它在城隍庙的老柏树上搭窝,看着信仰狄青的人们,如何把一个人祭拜成神。

青城倚水而建,曾经因水而富甲一方,史书上说,青城人口最多时可达十万余人,当时,青城不但种植水烟,还种水稻,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谓。如今,这个常住人口只有三万的小镇子,每日游人若织,络绎于寻常巷陌,他们似是在安静地追寻着什么,他们把灵魂短暂地安放在四合院的一把木椅上,或者书院里的长凳上,他们托起一把水烟壶,穿了大户人家里的锦缎长衫,应该是在寻找中国古代乡贤的风雅吧。他们穿行于梨园田地之间,走进一户平平常常的人家攀谈,应该是在寻找农耕社会中乡野村夫的安逸与平凡吧。

在历史深处客居的人们都走了,没有人再种植水稻,没有人再领着长长的马队驮了水烟往南走,镇子上的建筑越来越新,虽然水烟的产量还不如其辉煌时期的百分之一,可人们的生活水平却比以前好了很多,他们活得闲适自在,又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化自信。先辈们留下来的财富,不仅仅是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这个老镇子本身所散发出来的贵族气息,足以让它从容不迫。

春天在大河里流淌,落花飘零在河岸上,有些被水流带走,有些继续装点着这片土地。人们在地里忙活着,有人侍弄蔬菜,也有人种水烟。

寻觅春天的足迹

文/叶轻驰

昨夜一场春雨。今早醒来,耳边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从院中颤颤巍巍的枝叶间,我隐隐约约看到了春天的痕迹。一只飞鸟从头顶掠过,留下一串呼吸,蕴含着春天的意味。

走在路上,触目可及的生命,仿佛都在节节拔高。大自然或急或缓的呼吸中,春天的韵律无处不在。一夜之间,萧索的严寒似乎已飞逝而去,花红柳绿却在清晨微凉的气息中,慢慢滋生。再平凡的生命,因沾染了春天的气息,也变得奥妙无比。

小桥流水,西风瘦马,小道上行人如织。一切如昔,却又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节奏分明的呼吸轻快无比,不似昨日的沉缓,却带着一丝春天的明快,如同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将内心的焦虑一扫而净。

这是一种别样的寻觅。梦中的旖旎,洒落在春风中,便成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人人都在追求,但梦如镜花水月,唯有春天的期许,才能让我们闻到些许的芬芳。一种不肯舍弃的执着,等待的是一朵花开的馥郁。而在春风中,丝丝的苦涩,终于凝结成了眼角的笑意,眉梢的惊喜。这些,便是春天赋予我们的礼物。

就这样,在春天的足迹中,我们寻觅着。寻找着未来的期盼,感受着过去的失落。但人生就是这样,朝朝岁岁,日复一日。严寒已过去,暖春也将至,我们走过了冷冬,阳光便也在不远处了。

春的随想

文/陆涛

春天的气息扑鼻而至,带着些潮湿与萧瑟,今年昆明的春天来得似乎有些晚了。

春城的春天是不那么明显的,它有着春的生机,夏的清凉,秋的萧瑟,冬的肃杀。对于春的体验交织在四季的轮回里,时而惊讶于它的明媚,时而恐惧于它的无常。

春是伴随着风过来的。风拂着你仰起的脸颊,你闭着眼努力谛听,风是否也吹过远处的一片花海,那落英在风里晃荡翻舞,似优美的舞者,开启春天的序幕。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是少不了花的,春姑娘走过的地方都绽起了充满生机的花蕾,花蕊绽放,引来蜂与蝶儿嬉戏。那些花儿,是艳丽的红,高贵的黑,诡异的紫,各色的花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春雨润物细无声”,春天的第一场雨是在夜里来临的,它不像夏雨般气势磅礴,而是淅淅沥沥的,悠远绵长,直到东方渐白,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春雨悄悄地走了,无声无息,只留下满园春色。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风轻轻吹过的时候,当花儿含苞待放的时候,人儿也睁开了疲惫的双眼,慢慢醒来,挥挥手告别短暂,寒冷的冬天,将一年的委屈和埋怨留给了昨天,带着幸福和愉悦在这暖春里奏响新的乐章。

春城的春天来得并不浓烈,甚至带着冬的气息,但在这四季的轮回里,我独爱这悄无声息的春,悠远,绵长,缠绵在这春回大地里。

保润的春天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祖父都要去拍照。

七十岁之后,祖父习惯了以算术的角度眺望死亡,对于自己延长的寿命,他很满意。加减法是容易计算的。他五十三岁那年在点心店吃汤圆,被汤圆里的热猪油烫了一下,不知怎么引发了心肌梗塞,送到医院去抢救,结果死而复生,以此推算,已经多活了十七年。

我们香椿树街上老人特别多,老人大多怕死,怕死的大多先走了。有一年夏天气温反常,狡诈的死神藏身于热浪,在香椿树街上巡弋,一口气拽走了七个可怜的老人。祖父冒着高温酷暑,逐一登门吊唁,发现七家葬礼都缺乏组织,敷衍了事,充满了这样那样的遗憾。最离谱的是码头工人乔师傅家,儿女们居然找不到乔师傅的照片。丧幔上的遗照令人不安,那是从乔师傅的工作证上剪下翻拍的,是几十年前的乔师傅,模样还很年轻,由于乔家两个儿子与其父面貌酷肖,所以,上门吊唁的人们都大吃一惊,死者看起来不是乔师傅,这么看很像他大儿子,那么看,又像他的小儿子了。祖父端详半天,心里话不宜声张,出了门便长叹一声,对邻居们说,这个乔师傅太节省了,一世人生啊,省什么都不能省那张照片,容易误会啊。

一个人无法张罗自己的葬礼,身后之事,必须从生前做起。这是祖父的信条。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祖父都要去鸿雁照相馆拍照,拍了好多年,连邻居们都知道了他的爱好,免不了要与他探讨这份爱好的意义。祖父对邻居们说,你们知道我脑子里有个大气泡的,气泡说破就破,我这条命,说走就走的,到时都靠他们,怎么也不放心,趁着身体还硬朗,就为自己准备一张新鲜的遗照吧。

拍照的日子是祖父的节日。节日的祖父格外讲究仪容。摄影师姚师傅早已经认识祖父了,他不记得祖父的姓名,背地里称其为年年拍遗照的老先生。祖父每次看见姚师傅都有点害羞,真心为自己延宕的生命感到歉疚。姚师傅我没死呀,又多活了一年,又来麻烦你了。他用道歉的语气对姚师傅说,再拍一张吧,姚师傅,这是最后一张,我脑子里的气泡最近越来越大,快要破了,明年,肯定不来麻烦你啦。

祖父的癖好,照相馆方面其实并不介意,介意的是他自己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儿媳妇粟宝珍。在粟宝珍看来,祖父每拍一张照片,就是给小辈挖一个坑,祖父的遗照越来越多,儿孙们不仁不孝的泥潭便越来越深。在粟宝珍敏感的神经中枢里,祖父迈向鸿雁照相馆的脚步是在向街坊邻居阴险地暗示,儿子不好,儿媳妇不好,孙子也不好,他们都不好,他们做事,我不放心。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粟宝珍便进入了某种战斗的状态,她要求丈夫与儿子一起加入她的阵营,但丈夫对祖父的监视漫不经心,儿子干脆把她的指令当成耳旁风。这个家庭平素就谈不上和睦,一到春天更是频频爆发战争。战争的硝烟由祖父的照片引起,闻起来有一股呛人的不祥的怪味,他们祖孙三代加起来,不过四口人,无论战线怎么排列,都不免短促了些,有时候战火胡乱蔓延,就烧到了保润的头上。保润好好地吃着饭,一根筷子来敲他后脑勺了,粟宝珍迁怒于儿子旁观者的姿态,骂他还不如一根筷子有用。就知道吃!你还咧着嘴笑?你爷爷丢我一个人的脸?他丢的是我们全家的脸!粟宝珍把保润往门外推,催促他去追祖父,你吃出一身傻力气,派过什么用场?赶紧去,把那老糊涂拉回来!

当母亲暴怒的时候,保润不敢违抗母命,他当街拉拽过祖父,有一次甚至追上了公共汽车。保润说爷爷你别去拍照了,拍那么多遗照有什么用?又不是挑猪肉,还要讲究新鲜讲究质量,死人的遗照都是挂在墙上蒙灰的,哪张不都一样?祖父挥舞着龙头拐杖撵保润,我每年就拍一张照片,怎么就惹到你们了?回去告诉***,我拍照花自己的钱,不关你们的事!保润觉得祖父的逻辑出了问题,他说爷爷你好糊涂,怎么不关我们的事?你死了难道看得见?我们爱挂哪张挂哪张,要是挂错了,你还能从骨灰盒里爬出来,换一张遗照?

恰好是保润的一番直言,让祖父清醒地认识到死人的悲哀,人死了,确实是没有能力从骨灰盒里钻出来的,挂不挂照片,挂什么照片,只能听凭他们的孝心了。祖父去装裱店里为最新的照片配了个黑框,拿回家,端端正正地挂到了客堂里。因为预感到家人的反对,也因为担心相框未来的命运,他还特意买了一瓶万能胶,准备使用科学手段把相框永远固定在墙板上。

但可惜,万能胶不是万能的,要彻底粘结,需要漫长的时间和适宜的温度,保润的父亲后来轻易地用水果刀铲光了相框后面的万能胶,而保润的母亲粟宝珍为此气得浑身发抖。由于积怨已深,她对祖父的奚落听起来很是刻毒,你脑子里哪儿是什么气泡?是一堆垃圾!你还以为自己是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告诉你,别说你还活着,就是死了,你的遗照也不一定能上墙,客堂是一户人家的脸面啊,如果老人不值得小辈怀念,挂他照片干什么?不如腾出墙面,多贴一张漂亮的美人画!

祖父当时哭了。祖父把相框从地上捡起来,抱在怀里往自己的房间走,我的遗照不配挂客堂?那我挂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脏你们的眼睛,行了吧?祖父砰地撞上门,在门背后大声宣布,我的遗照我自己看,你们以后谁也别进我的房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