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书法的散文

2022/12/12好文章

关于书法的散文(精选12篇)

一个王朝的挽幛

文/吴光辉

一笔长横是风。一笔斜点是雨。一笔卧钩是泪。

1898年7月8日这一天,整个江南山景就如同一幅黑白相间的书法作品,被开除公职、遣送回乡后去祭祖的翁同龢,就一路悲伤地向着这幅作品深处跌跌撞撞而去。一片墨黑的天正下着细雨,刮着阴风。69岁的翁同龢早已脱下一品朝服,穿上一件玄色长袍,全身被阴风吹得瑟瑟发抖,雨水早已淋湿了他花白的头发。

风黑。雾白。雨清。常熟虞山西麓祖坟四处的垂柳飘拂着无奈,祖坟前新插的白幡飘展着悲苦,白色纸钱在四处飘飞着惆怅,焚香的青烟从土坟前升腾起忧伤。白发玄衣的翁同龢还没走到父母的坟前就痛哭流涕起来:“父母大人呀,儿子不孝,对不起你们呀!”他是一路喊着哭着,踉踉跄跄地奔到坟前的。他流着泪在坟前祭桌上供上祭品,点烛烧纸,吹鼓手们也吹起了唢呐。一曲凄凄惨惨的苏南民间悲调便从坟间传出,呜呜啦啦,凄惨动人。

翁同龢跪倒在黑白相间的水墨山景里,跪倒在撕心裂肺的绝望中。

一夜的漫天阴雨随风扫过留下了点点愁苦,一夜的孤雁在林间盘旋留下了沙哑的长鸣,一夜的寒霜无声地洒落留下了一片揪心的惨痛,一夜的无边悲愁使翁同龢白了一尺胡须。悲苦。惆怅。绝望。这便是翁同龢挥毫写下的《祭祖》手札的情感由来了。这恐怕也是我翻开翁同龢的《松禅老人遗墨》,就感到从那一幅幅白纸墨迹的字里行间,流泻出无限的愤懑与忧伤的原因吧。

我觉得那本在他去世后出版、现已发黄、陈旧斑驳的书法作品集,早已不仅仅是翁同龢削职为民、归隐山林时的艺术陶冶,而是一种封建知识分子理想破灭时的情感发泄,又是一种封建王朝从兴盛走向没落时的历史笔录,更是一种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的时代挽幛。渗透纸背的不仅仅是翁同龢晚年的墨迹,而更多的是翁同龢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的无限惆怅。

我不知道翁同龢是不是色盲,但他肯定将他的归隐地江苏常熟虞山那原本五颜六色的景物,全都精减成黑白照片似的图像,然后用他的书法思维,将这片远离县城的寂山静水,勾勒成黑白相间的泼墨,从而写下了《黄昏犹作》《虞乡续记》《山居闭门》《春江渌涨》等一幅又一幅书法佳作。他让眼前的世界全都变作笔下的黑白与线条,又让线条的墨色在白纸上化作一种无奈与叹息。同时,他还让世间的乖张狡猾全都变作笔下的朴拙敦厚,又让人世间的忠奸是非化作一种黑白强烈对比的独特形态。翁同龢就这样将自己在这书法的黑白世界里化作永恒。

我敢断言,翁同龢选择书法是他人生的一个必然,因为在书法的黑白世界里,他内心深处的这种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才得以充分表达,而他的人生又一步一步地迫使他选择了这种表达。然而,正是这种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成为大清王朝的国家悲剧和翁同龢的个人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

翁同龢在甲午战败后积极参与戊戌变法,想通过变法来挽救国家的危亡。他私访康有为,随后又在光绪帝面前举荐“康有为之才过臣百倍,请皇上举国以听”,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百日维新”的序幕。然而,结果却是在“百日维新”的第四天,他就被以“言语狂悖,渐露跋扈”的罪名“开缺回籍”了。这恐怕便是这种非白即黑思维方式造成的结果了。正是这种非白即黑、非忠即奸、非好即坏的思维模式,认定了翁同龢这位两代帝师能一下子由忠变奸,他也就逃脱不了削职为民“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下场,后来一大批维新人物也惨遭血腥镇压。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翁同龢黯然神伤地回到家乡常熟后的第二天,去翁氏墓园上坟祭祖。那里安葬着他的祖母、父母和兄嫂等亲人。翁同龢经历了开缺回籍,满怀着落魄伤感。这时,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朝祖坟深深地叩下头去,两行老泪不禁潸然而下。

墨黑。纸白。泪浊。他当日挥毫写下手札一幅:“伏哭毕,默省获保首领从先人于地下幸矣,又省所以靖献吾君者皆尧舜之道,无骫骳之辞,尚不致贻羞先人也。”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那幅《祭祖》墨迹了,他在字里行间给我们哭诉着一代精英忠心报国却被黜回乡的无限悲伤。

一笔长横是风。一笔斜点是雨。一笔卧钩是泪。

孤寂。黯然。神伤。翁同龢踟蹰在残阳西斜、枯叶乱舞、哀鸿长鸣的山景中,沉思在一百多年前晚清王朝的那个悲伤季节里。良久,满怀怨恨的翁同龢,缓缓地提起那支饱蘸悲愤的狼毫,渐写渐快,渐写渐浓。我在想,他笔下的这幅墨迹《一笔虎》岂止是书法作品?分明就是一代文化精英在经历甲午、戊戌打击后的最后企望,分明就是一个王朝在甲午战败后垂死挣扎的时代梦想。

我觉得翁同龢一生的分水岭就是甲午战争。翁同龢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下子变成了“此去闭门空山里,只须读易更言诗”。由此,翁同龢的人生也“从白而黑,从忠而奸,从好而坏”了。

如果按这种非白即黑的思维模式来判断,翁同龢的大半生全都是白的、忠的、好的,一直活到了69岁,突然就变成了黑的、奸的、坏的。翁同龢(1930~1904),字声甫,号叔平、均斋、瓶平,晚号松禅老人、瓶庐居士。他20岁选为拔贡,22岁中举人,26岁中状元,从此官运亨通,一路高升,成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被皇上和太后誉为“讲授有方,入值甚勤”。与光绪皇帝的感情达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成为光绪皇帝最亲近的股肱大臣,“帝惟师傅翁公之言听计从。”他曾积极赞同开设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同文馆,他曾奏请停止圆明园工程建设,他曾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假错案,他曾在中法战争中积极主张抗战。在甲午战争中,他又声斥李鸿章的求和软弱,力主“以战求和”。在甲午战败后,他又积极组织和参与了戊戌变法,想通过变法来探求中国富强之道,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势。也就在这时,他一下子变成了“言语狂悖”的奸党,被革职返乡,原本“难舍难分”的光绪皇帝,这时居然一下子变得“上回顾无言”了。

我觉得国人就是因为有了这种非白即黑的思维模式,才选择了京剧、国画、书法等形式作为外在的表达方式。国人就是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去解读京剧里的脸谱人物、国画里的水墨对比、书法里的白纸墨迹。而翁同龢本人也肯定认为在这样黑白相间的世界里,他面前的所有政敌全都是黑到心肺的奸臣,而视为白色光亮的肯定是他自己。

可怕的是这种思维模式表现在官场上形成的忠奸之辩。在朝野里将大臣们划分为忠臣奸臣,在甲午战争中划分为主战派主和派,在戊戌变法中又划分为帝党后党,翁同龢的人生就是因为这种思维模式而兴衰起伏。当他被认定是个奸佞之臣时,翁同龢原本几十年的政绩也就一笔勾销,结果也只有被“开缺”免职了。

因此,甲午战争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武装拼搏,而且是一种体制与另一种体制之间的政治PK,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与另一种思维模式之间的文化较量。慈禧、光绪就是运用这种思维,翁同龢、李鸿章就是运用这种思维,国人同样运用这种思维。这样甲午战败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翁同龢被开缺罢官也就成了一种必然。正因如此,翁同龢选择书法作为他人生的最后寄托,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因为在书法的黑白世界里,他内心深处的这种思维模式,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与展示。

正因为如此,苏轼的“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在翁同龢的毛笔之下,完全化成为他自己的一种独特感受,“纤纤之雨”“泼水”“堆盐”等所有的白色意象,全都被安排在“静夜”的无边黑暗之中了。白与黑在翁同龢的书法世界里,变成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代言。

从此,翁同龢“此去闭门空山里,只须读易更言诗”;从此,大清国少了一位权臣贵胄,却多了一位书法大家;从此,他日临汉碑,勤摩图画,从而使他的书法日渐老辣,臻达化境,成为《清史稿·翁同龢传》所言“自成一家,尤为世所宗”,成为《清稗类钞》谓之“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之书法宗师。

苦雨。草堂。枯灯。孤居山野,了此残生,唯有书法相随。

做事贵在持之以恒

文/徐琳

看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后,我深受感触。文中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滴水穿石的图片,她告诉我们:水滴可以把石块滴穿,雨水不行。雨水虽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明代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还有现代着名书画家齐白石,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是他们的这种精神,给了我启迪,让我回想起我的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少年宫报名学古筝。那时我就去学了,在上第一节课时我还觉得好奇,可是几节课上下来,我感到既学不会,又没劲,就不学了。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坚持学下去的话,我现在已经要考上好几级了。正是这种半途而废的事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同时也给了我一个鞭策。本学期我又去学习了书法,当我碰到一定难度又想打退堂鼓时,恰好学习了这篇课文,又增强了我学好书法的信心。现在我正在学书法,不管怎么难学,我要一直学下去,直到学好为止。

朱金华在书画中快乐

文/心星

上世纪六十年代,朱金华出生在山高坡陡的商南赵川。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上耕耘希望的母亲赋予他顽强不屈倔强个性,吃国家粮干公家事能书善绘的父亲更是熏陶了他独特不群的艺术天赋。每当年关将近,别家男人们忙着劈柴担水,洒扫庭除,父亲却忙于给人画灯笼剪窗花写对联,一年到头操劳于单位事务家人巴望的年假就这样消耗在帮助乡里乡亲身上,费时费工不说,来写对联的乡亲临了还要揣走边角料来年再用,贴纸添墨搭赔颜料。见母亲无怨言,在旁牵对子打下手的朱金华更是兴高采烈,瞅准父亲歇手的间隙,提笔为邻居猪圈鸡舍牛栏门写对子,无非是鸡鸭成群槽头兴旺牛肥马壮……那一年,他才9岁。

走上工作岗位那阵子,朱金华的毛笔字乡里已小有名气。所在单位和乡政府一个院门进出,与书写相关的板报、标语、墙报、对联,还有发文刻写蜡版这些碎活儿都一揽子操持。白天工作,夜里煤油灯下习练字帖撰写日记。转眼到了年关,前来求写春联者络绎不绝,放假前白日忙工作夜里忙春联,放假后更是没天没夜地书写,持续通宵达旦直熬得眼圈乌黑眼珠猩红,从腊月初头直忙到邻里鞭炮声声吃团年饭了还在挥毫不止。好在父亲是过来人,母亲更是不指望回屋帮做家务,未遭家人抱怨。

年复一年。在朱金华的概念里,腊月的时光短暂又漫长,昼与夜淹没了界线,老百姓在免费供应练字纸张,又帮乡亲做点儿事,真可谓两全其美。

可老乡的一句话着实让朱金华心寒了好大一阵儿。那是1991年大年三十,低沉的天空飞舞着雪花,等待回家团年的妻子走七八里泥泞山路,来到他所在的单位,见门上聚了一堆人,冲屋内喊叫“家还要不要啦!门儿上人都在吃团年饭,屋里等着贴对子,老人在家里急疯了,你倒好在这里没事似的。”朱金华努努嘴示意外边那堆人还没轮上写呢。妻有些不耐烦地说:“一些人也真是,识字的人多得很,写个对子咋非得往这儿挤呢”。一个素有说话伤人绰号叫“羊肋扇”的人接口说:“就是画几个字儿嘛,值了个啥哟!”妻噎在那里再不吭声儿。直等到单位附近居户华灯初上鞭炮齐鸣,丈夫打发走最后一个求写对联的人,急匆匆往回赶。

说这话朱金华也听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农民只知道挖地砍柴挑大粪出苦力活儿辛苦,哪晓得挑灯夜读习字临帖的艰辛。可又折回来想,这些山民不光冲着字好免费写对子占点便宜,就连写香火也无需像村里那些懂 文墨的先生戴副老花镜夹个书本本儿请到屋里吃饱了喝吐了伺候一整天也就是写个“天地国亲师位”外加一幅联儿。来这里书写携带回家贴在堂屋中间供奉着不照样是堂上宗祖么,连一支烟也无需破费呢。朱金华在心里窃笑。

朱金华深知,写对联写香火那是在写字,写得笔画光洁粗壮有力大众百姓喜欢,没能上升到艺术高度,称不上书法。他苦练基本功,在法帖里汲取营养,到传世经典中寻觅适合于自己习练的帖子。又遍访名家,2004年去郑州拜访张海先生;2012年背上作品请茹桂先生指导,先生说“你的作品最可贵处是脱俗。有些人不管名气再大,那字里的俗与生俱来,是俗到骨子里了!”这些教诲时刻在朱金华耳畔鸣响,不曾有丝毫懈怠。

朱金华认为,抱着字帖练一辈子也练不出个书法家来,技法娴熟只算得上技术过关,但真正的书法不是技术活儿,要有好的内容付诸才称得上真正的书法艺术。汉代杨雄《问神》云:“书,心画也”。他广取博采,与书法同源的绘画,与书法息息相关的文学、音乐、古文字学作深入的研究。在《中国收藏》《中国商报》《书法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报刊发表书法作品2000余幅。书法作品被日本姬路市、陕西省人大办公厅等政府部门收藏。在国家文化部,中国金融工会,陕西省人民政府等举办的书赛和展览中多次入展和获奖。令人欣喜的是,他发表、参赛和获奖作品,不是重复抄写古代诗词佳句,大多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歌颂家乡、励志向上的自撰诗词歌赋。作品特点是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家面目,用文学赋予书法内涵。

朱金华先生现为中国金融书协、美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书协、作协、花鸟画研究会会员,长安书画研究院商洛分院副院长,商洛诗歌学会、写作学会副会长诸多兼职,但他从未以书法家作家自居,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个文学和书画艺术爱好者。前几年有朋友不无羡慕地对朱金华说:“你厉害呀,都成‘家’了哇!”朱金华风趣地回答:“是呀,我有了一双儿女,成家好几年了呢。”

在书画中快乐。已知天命的朱金华把临帖作为日课,书艺日渐精进,书法有了市场。每当年关,仍不忘买回几刀红纸熬上几个通宵贴纸添墨为亲戚为朋友为同事为邻居书写对联。大街上,每每看到店铺居户门上贴着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对联他就心里不爽。在他眼里,华夏民族瑰宝书法与传统文化楹联相结合,年,才有年味儿。

秦腔与书法

文/李泉林

我喜欢秦腔,跟我交往的朋友尽人皆知。说是发烧友,似乎委屈了一些,毕竟写过不少有关秦腔的文章,而且这些年下来,不少秦腔名家,甚至于流派传承人中的大半都与我成了忘年之交。年轻一点的当红名角,也颇有喜欢听我这个外行意见者。因此,白蹭了不少的戏票,西安有名的戏剧场子没少去过。偶尔也能跟着弦索吼上那么有限的几段,如若粉饰一下,夸张为票友,亦还勉强。但绝没有过粉墨登场的辉煌,最多不过是茶话会或联欢会上,被人生拉硬拽地推至台上。可见,谓之为发烧友,其实也实至名归。但是我家的电视,只要秦腔的时段,几乎被我蛮横地霸占着,就连刁蛮的丫头也只有瞪眼忍着的份儿。

喜欢秦腔其实和喜欢酸同出一理,老醋老浆水咥着特过瘾,新折子新段子反而并不稀罕。我丫头于是吐槽道:“但凡有戏你就白天看晚上听,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段,你说说有啥好看的?”我给不出答案,我莫名地困惑郁闷外加理屈词穷。“秦之声”中八成以上的唱段,其唱词我皆烂熟于心,旋律我均耳熟能详。可是我还要一遍一遍地听啊听。多少次我妄图摸索到灵魂深处镶嵌的那根魔咒一般的隐线,后来终于开悟,这根隐线神秘地埋藏在我儿时。我老家祖辈盘桓在戏窝子里,过年的时候,一个村子会同时请来两家剧团在相距不到一里地安营扎寨,耍二杆子唱对台,明火执仗地叫板。最不靠谱的,莫过于掀翻天盖唱通宵。苍天呀大地呀,那声浪喧嚣的锣鼓家伙丝竹管弦一直折腾得夜不像个夜。我的祖辈们疲惫地安逸着,仿佛非得如此才算是过着大年。生于斯长于斯,你不爱戏几乎没有可能。外部因素尚在其次,我清点了一下我家族里操此业者人数,大约粉墨登台甚或红极一时者凡5人。我二爸唱老旦,那种扭捏,比女同志还妇道。我四爸工了大花脸,戏台上的包文拯、王彦章、徐彦召、郭子仪,大凡气宇轩昂之英雄范,一律地被他承包,再承包。我姑姑正宗地道的青衣,上过省台的电视,最拿手当然是王宝钏、王春娥。我两个堂姐活脱脱一对古代佳人才子,一位清丽婉约,胜过战国西施;一位超逸洒脱堪比潘安当世。看看,我就从小耳蜗子被这些音音灌了复灌,容不得一丁点杂质。其实我难舍的旧梦,一直就是有朝一日,峨冠博带地粉墨一回。

我没有成为我们家族第六位艺人,完全怪我的娘亲。她在大队剧团团长找到我家,企图赚我入伙时,眼睛把一面土墙上贴满的我的奖状瞄了又瞄,瞅了再瞅。那目光完全是农人在收获的季节,品着烟杆子陶醉地看着金黄麦浪,然后,母亲揽我于怀,仿佛怀抱着待价而沽的宝贝。后来我分析,那位在《杀狗劝妻》里眼窝点着眼角屎的团长,之所以企图赚我入团,恐怕与我在溜光的麦场夜里纳凉时,一个人偷偷吼了几段有关。那个时候,母亲只是淡淡浅浅地笑,那笑如水一样淹没了团长再三勉强的堤坝,也硬生生粉碎了我桃花一样鲜美的秦腔梦。

花开两朵,再表一支。我爱上书法是机缘巧合,冥冥中早为天定,我心甘情愿地成为了书法的苦行僧。这些年的双休日几乎毫不例外地献身书法。原本简单地认为书法就是写字,一头撞了进来,始知其间深奥辽阔,穷极一生,难味真谛之一二。是人磨墨,何尝不是墨磨人。人与书俱老,最悲壮最酸楚的地方,其实就在个“老”字。

喜欢了秦腔也就罢了,却又和书法纠缠不清。纠缠着书法已是苦命,却每每被秦腔的孤魂游戏牵绊。因了这两个营生,活活割断了其他的情趣。有一天我在碑帖上看到了舞蹈着的秦腔人物,于是恍然大悟,这二孽障貌似无干,其实乃是一个艺术的两种表达形式。我尝在秦腔之中找书法,于是就找到了书法里的各色行当。而于书法处找秦腔,秦腔里便不乏声音的游丝连带,也颇多涨墨枯笔。颜真卿的《祭侄稿》,风雨雷电,呼天抢地,其实就是落于纸上的《黑虎坐台》。张旭的《自叙帖》,风驰电掣于满卷上的风流,实在和素缟白练疾驰飘荡在舞台上的《鬼怨》异曲同工。秦腔实在是放大的书法,书法乃是落纸的秦腔。在秦腔中悟书法,毫端便生动着生丑净旦。在书法中听秦腔,唱腔里就满蓄着魏晋的风神古韵。

曾经为壁上一幅长轴的不尽如人意而黯然神伤,仰卧于榻上竟至睡去。朦胧处便梦见所书之字,一个个自腕下飞出,或如群燕远翔而去,有的幻作大鹏盘桓苍穹。待及细观,分明是一台戏曲人物,生动在祥云之上。觉醒之后,满腹的惆怅,怅然若失如衰草连天的秋意。

游芸香楼记

文/杨文斌

何谓芸?我没见过,据说芸香可以驱除嗜书之蠹,历来为读书人藏书之必备。黄州芸香楼建在高阜上,为遗爱湖风景区的制高点,甫一竣工,还未颜额题联,远看有点像精简版的滕王阁,飞檐峭壁,雕梁画栋,所谓“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台墀前的两幅高浮雕荷花图,尤为精美,特别是底边框上自然形成积水,正是荷梗与鹭鸶立处,凌波微步,虚实相生。然而,楼门紧锁,未能登楼望远,只好在基座上,环楼一圈,以三百六十度视角远眺黄州城。芸香楼上看黄州,层楼栉比,云树藏露,又游人三五,天气清旷,不禁耳目一新。

从芸香楼上下来,是苏子碑林。在碑石上刻有东坡的诗词名句,书写者为全国着名的书法名家。如:张海、刘洪彪、孙晓云、苗培红、陈新亚……这些碑刻书法原作,三年前在“东坡遗韵”书法展上,曾一一拜读过。因勒刊石上,今次重读,感觉又不一样。指认辨读,玩味欣赏,兴味盎然。碑林的流程设计很好,既能一一赏读,又不重复缺失,一路走来,轻松惬意。行走其间,奇石与墨线相合,花木与诗词相契,又造以小景,移步有景,景景不同,应接不暇,一点也不感到单调雷同。名家书法,与苏轼诗词,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更显诗境深邃,墨韵悠长。

特别是苏轼的寒食帖,曾临写研读,自认为了如指掌,然而,当站在刻石版寒食帖前,仍再次震撼。苏字就不用说了,只说黄山谷在寒食帖后的跋语:“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长枪大戟,势若奔雷,观之,精神为之一振;读之,胸襟为之一宽。山谷道人的大字,真好!现代名家的书法虽好,但与黄庭坚一比,立即矮三分。当然,苏轼的诗词真好,真正好!以前读是读过了,过眼不过心,未见其真好。此番在碑林再读苏词,对东坡居士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像那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意通达,节律浑成,字字珠玑,字字孤寂,非大深情大孤独大境界者,不能有此感有此思有此句。

出碑林“一蓑烟雨”景区,走进一个宋式庭院,此院也无题额,不知是何去处,臆断是复建的雪堂?但见粉墙黛瓦,素雅清净,像一首宋词那样精巧可喜。院内地砖,颇见特色,青砖竖列铺排,如同诗律,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设想若生了青苔,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则生趣盎然。真是羡煞宋人,住在这样的清院精舍里,青灯读书,纸窗品茶,月明曳杖,雪晴作画……如此风雅生活,堪比神仙。想今人,生活哪有品质,有几套房子又怎样?不过是可怜的笼中鸽而已。

从小院出来,步入遗爱小梅林。不知是花期未到,还是花期已过,只有少数盛开。开者中,大多为粉红梅,深红梅七八,白梅仅见一株。而我最爱的是白和深红,粉红的,总觉俗艳。拈起一只细看取,红粉如妆蕊似珠,红梅娴淑,可为贤妻,白梅纯洁,正是爱女,而鹤,自然就是稚子,不过只是想想,我不是林和靖。我见梅花多妩媚,却欲辨已忘言,想起苏轼的妙句“海棠虽好不吟诗”,既道不出,那么不说也罢。

金风阵阵

文/王茂盛

2015·09·11,不当主任的感觉,真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大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由于成绩不好的缘故,校长英明,今年卸下了这个包袱,似乎轻松了许多。然而又觉得并不轻松,心里累。这么多天,也没有静下心来写写字,想起来隐隐作痛。时间都放在了学生身上!今天上午在四一班上了一节课,感觉很好,课堂组织的紧凑,高效,既行云流水有顺理成章,多少有一点儿满足感。

以法治教,把法家学派的“连坐法”引入到教学管理之中,我觉得很有效。从最小两人小组入手实行捆绑式评价,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业实行“错一补三”的管理法,也是一种调节的方式吧。

09·13,周日。一周来心绪一直欠佳,至无心写字。本周末两日,仅仅是将《夸父逐日》下片题诗完成,待装裱。中午帮小女修改《故乡的食物》8页文稿,以投稿学校组织的“鲁迅文学奖”征文。文章写的还不错,只是要拿奖,恐怕是不可能的吧,写文章上,强手太多。但小女这篇文章,大约也酝酿了半个月之久,使出了浑身解数,里面有颇多亮点,算是一种尝试和经历吧。读普希金的诗,写的真好: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美国人弗罗斯特的哲理诗《未选择的路》也很出色:

黄色的森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凄凄,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09·17,今天下午与会涛刘贤弟到商贸学院进行了实质性的接触。如今的经营方式又变了,由自主式变为合作式:龙成斋只担任了教师的角色,其他如招生等事情可以完全不管,前景好的话,一半年之后还可以成为股东,甚至脱离教课的工作,坐等分红就是了。如此更好,何乐而不为呢?也许,这是个靠谱的事情。

昨晚到庞村沙龙,回家已经是四点多了。因为此次时间上间隔了半个月,双方都有些欲罢不能的样子。一个晚上的时间几乎把《自叙帖》写了一遍,以茶力故,也不觉得累。此次心得:

1, 写字应该从容,用一种优游自如的心境;

2, 找准发力点,准确使转。速度应缓,从容自如;

3, 确实先练一点《峄山碑》,更容易掌握笔性,进入状态;

4, 硬笔描的效果,察之者尚精,也好比开车先熟悉路况,有助于临摹;

5, 你所看到的都是你所知道的,你所看不到的都是你所不知道的。信然!

6, 大草的连接,要用实线,大胆的、明快的、旁若无人,令观者目瞪口呆的实线!个性张扬,能够走出一片崭新天地的实线!

09·18,一到周末,走出校门,天都是蓝的!今天上午进行了第一单元的测试,刚刚批出了十来张卷子,结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糟。这个世界其实也是这个样子,万事万物都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在生长,外因其实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上午四二班常怡展在考场上再三的动作,叫到屋里,教训了一顿,恩威并施,刚柔结合,自己觉得处理的很好,似乎他也离老师近了一点,虽然挨打了,但是积极性却高了。孩子终归是孩子,不记仇,不记仇的孩子就是一噶好孩子,这是一个铁定的事实,因为这个孩子是向上的,虽然不良习惯很多,但是他的内心是渴望优秀的,也就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的所谓的“坏孩子”。内因使他改变自己,战胜自己,不同于那种“刀枪不入”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孩子是不幸的,父母生育了他,却没有给与他相应的教育和好的影响,或者太骄纵,或者太粗暴,或者不管教,自己开脱责任说:顺其自然。其实是他根本就不晓得自然是个什么东西,鹦鹉学舌而已。就这样日积月累,成就了孩子满身的不是,然后把教育的事情一股脑儿的推给教育,嘴里甚至还喋喋不休的数落着教育的种种不是,这种现象,正是目前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教育的一种缩影。

哪一个教育工作者 ,不渴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优秀,甚至精英?哪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希望成为影响别人一生的人?人之向善,大抵如此。我就是一个善者。

09·20,周六晚上,虎弟处小坐,生伟言龙门古玩城有鉴宝活动,各路玩家聚集之时,有心去一趟,终于第二日没有成行,心力已然不足的缘故。周日无所事事。到天明城换大票,就是把以前的两三张小收据换成一张颇具发律效力的税票。顺带领一斤赠送业主的中秋月饼。天明城还是那个老样子,没太多的变化,新修了一条边道,有几个业主正在忙着装修。现在看来,厨房确实是狭窄了点。师范学院那边,工程进度倒是如火如荼,新建的楼房主体从学院南边整整齐齐的排到了路北,大约有一二十栋之多吧。目前伊滨新区开发商的工程大都处在停滞不前中,包括意大利风格的高科技创新园,学校的工程却是开足着马力,一路轰鸣向前。诸葛镇内,康庄和西棘针之间,又新入户了一所北大公学,名头很大,规模还不小。这么多的学校集中在这里,将来,会是一个什么现象呢?

世事多变迁,人心叵难测,此事非我辈所能逆料也。

09·23,周三。昨日中雨,淅淅沥沥的,淋湿了心情。今日晴朗,倒也清爽。

09·27,周日,中秋节。周末两天,从里面忙到外面,其实,全是瞎忙。周五晚上,与虎弟饮酒甚酣,过量,大醉。于是整个周末都笼罩在酒意之中,浑然没有精神,好似大病初愈一般。看来,就得戒,烟也得戒,低迷之中,试着戒烟,戒了一天,结果还是抽了大半盒——只是比平时有了一些节制而已。

当一个好的习惯伴随你以后,你可能会受益终生;当一个坏的习惯伴随你以后,它可能就是你的一个影子,要想突然拜拜,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年少时看霍元甲戒毒,感觉还不甚明显,如今自己来做戒烟这么一件小事,都这么难,可见一代拳师意志之坚,真可以断金切玉。如今自己有些消沉,压力之大,于今天下午洗头时的一手碎发可见。

千手观音有三十六法身,每一个法身都是一个影子,为劳苦大众慈悲服务的一个影子;戒烟之与我也是一个影子,灵魂深处意志消沉的一个影子。

本周虽然受酒意控制,然强制自己利用中午时间到市里一来回,又拖着躯体加工完成四个画框,小有所赚二三百元,中秋节里,也算不错,值得望月怀远的事。然小女月考不太理想,又加一层秋意。不如意也。不如意的事情千万不能自己把它串成串,串成串的事情都应该像珍珠一样的令人欢喜的事,乘此渡海,才有可能到达快乐的彼岸。

前两天看了王厚祥的自叙帖视频,还可以;又看了岸松的视频,似乎还远不如我,辛苦以这么多年,虽然默默无闻,可是高度必然是有的,而且不低,我又为什么自暴自弃呢?我又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呢?

09·29,周二。我要戒烟!买红塔山一条的一百元钱装在口袋里已经有两天了,终于还是没有买。两天之内,只吸了三支烟,也没怎么样,没把人着急出来什么毛病,看来,戒烟这件事,也不是那么的难于上青天。

我还只有四十四岁,我没有理由拿烟叶来损害自己,我没有理由拿烟酒来戕我自己的身体,来麻醉自己。我的生活说实在也没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所谓的不如意的事无非都是我庸人自扰的结果。烟酒,有什么好处呢?麻醉一时,损害一世!身体被慢慢的侵害,当事者还不自知,完全是糊涂的结果!因为,每一个当事者的背后,都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的!我们凭什么放松和麻醉自己呢?

这一个冬天,打算把《论语的智慧》这本书看完。在于儒家,在于孔子,在于君子,是极力反对这种不讲修身,随意自适的行为的,这不是一种上进的行为。那么,就借这本书的力量来督促我完成戒烟这件事吧。

怎么戒呢?是一下子绝缘?还是压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长久的自己和自己做着自责的斗争?其实,这也未必不是一种修炼。一种磨砺自身意志的修炼。实际上是和一种随意的、放松自己的、没有原则和自制力的意识作斗争。

这些日子,用硬笔描画《自叙帖》渐渐手头增进了感觉,又在晚上时间大量的翻看了有关的视频,自叙帖视频的水平高低参差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管速度或者慢或者快,其熟练度都很高,创作意识强(即所谓的意临意识强),实质上是自我的书写意识高度表现,——其实,不像了,离帖子有点儿远啦,从另一角度讲,恰恰是“出帖”和形成自我的前奏。为什么只能以“和原帖像不像”这个标准为唯一标准呢?又观“大胡子”王富强的上海世博会书法活动展示专题电视节目,——他虽然写的不是最好,甚至是不好,但他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放大优点,所以能在书法这一方乐土上吃得开,玩得转,叫得响。

我如今四零五零,正处在这一阶段——“破茧”的阶段,以后,应该把意识往这方面多多靠拢、发展、进而形成自己的成型的东西,速成风格吧。——以我现在的水平,和网上的大多数自叙帖书写者相较,水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又有什么理由自卑呢?所以,“十一”这个小长假,要以观看自叙帖视频,研读同代人的学习状态,从中提取出自己有用的东西为主,然后就是练习,要出一个作品,临床的作品吧。

戒烟,在这种状态下就显得情况越发严峻了。

10·02,“十一”长假第一天,陪女儿到万安山祖师庙山搞科技创新大赛的调查问卷。在山的面前,在天地之间,你我都是过客,人海茫茫,大山无语,她就像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佛,永远给我们以慈悲的微笑,永恒的超然。我们的万安山,朴实无华,平平淡淡,山不藏宝,对于自私的人们也许是一个遗憾,然而对于大山来说,却正是是她的福分——是各种各样的人们前来开发,而不是一股脑儿赶来盗挖和攫取,从而最大限度的保存它本身的面貌。即便如此,从此以后,此山也就永无宁日了。人类社会的一切一切,美好的和善良的,正义的和邪恶的,肮脏的和污秽的,等等等等,都会永无休止的覆盖在这座千百年来默默守望着伊洛河流这片冲积平原的平平静静的大山。望得见的乡愁,无休止的争斗,只要存在利益的地方就永远存在人类社会的倾轧,这就是现代社会和大自然不可调和的矛盾,几千年来永远如斯。

前一个夜晚起了大风,一日不停,山上更大。金秋时节,天朗气清,松涛阵阵,风在树间。灌木林中,有时见日。一家人说说笑笑,走走停停,倒也开心。只是仍然挥散不去心中的阴霾,灰色的基调——开学这么多天以来,压力不由自主的竟会是这么大!暂时还无法超脱。路上遇见李村一中的一大群学生娃,因为风大,被人劝阻,已经打道回转了,又遇见一家人,也在回程。这样下来,我自己心中未免亦有回意。不过还好,最终迎着五六级的山风成功登顶,便想起了儿童时代学过的课文《小马过河》,你自己不去试试,道听途说,怎么能知道水的深浅呢?诚然!这也是儒家智慧精髓——知行合一在这次上山中的绝好呈现。有些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你必须去试试,知行合一,然后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赢得最好的成果和经验。

在山的面前,我们永远都是过客,在风的面前,我终于还是战胜了自己,不虚此行,安慰我心。是啊,人生不经受一点儿风雨,人生不常常给自己鼓劲,能撑得起人生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一样,我上过了很多次的山,每次都不同,这就是山,伊滨区的后花园,望得见的乡愁,我们的万安山,家常菜胜似酒席桌,永远给人以朴实无华的抚慰。

晚上,受虎弟所赠崖柏笔架一只,精品,阴阳料,造型宛若玲珑剔透的盆景。我暂且命之名曰“遒枝梅花箜篌引”,未必贴切,以后再斟酌吧。生伟心情不开,来访,为其开导,甚好,言包装炒作宣传自己的事,有些心动,可行。帮其出点子,到师范学院那边卖烤鸭,应该是切实可行并且能够成功的事;行波来访,说一些书法上的事,亦能尽兴;充分利用这两天的边角时间,为虎弟装《崖柏之约》六尺横条一幅,效果很好,神采飞扬,自己都有些陶醉。又装八尺横条《家和万事兴》一幅,偃师少石斋 孝忠的张海体作品,写的有三四分深度,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10·06,很快的,明天便结束了“十一”长假。然而这个长假,却似乎什么也没有干,玩也没出去玩,学也没学好,练字,只是象征性的,摸了摸笔杆,只是在两三个上午,为百涛写了好几幅《宁静致远》四尺张,一共有七八张吧,尚可的也只是两三幅,其他的时间,看看电视,做做家务,时间,也就在指缝中匆匆流过去了。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有一种疲惫和颓废的感觉,无所依,无所依,无可奈何花落去,秋风秋雨怅依依。

10·08,昨晚到庞村研习书法。道兄长假期间,到了阜阳集训六天,一定是满载而归的吧。这一次专讲的主题是:创作!

初见道兄创作作业,眼前一亮,似乎吓了一跳,士别三日啊!所讲的创作过程大约分为几个步骤,准备(主临写峄山碑次临写自叙帖)——定题(世说新语节选)——查找、熟悉草法、草字,并斟酌细节——创作,反复数遍,较满意即可。其实新意也不多,和我们平时所以为的差不多,只是准备更为充足,有序。并且,那个创作的环境功莫大焉。

可是,等到一大堆的任务分下来,拼贴、粘接、钤印,疲惫也就来了,再看那个作品,也是不过尔尔的了。——是视觉疲劳的缘故,是精神疲劳的缘故。啊!但愿我心如明月,洗尽铅华不染尘。

八日就开了学,长假就此结束,工作了,压力来了,不得劲了,马克·吐温说过,工作,应该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啊。

10·09,周五,晴。昨天下午学校请了关工委的专家来我校作家长报告,第一条便是要千方百计给与孩子自信,很好。又,女儿从洛一高请假回家,陪她到园区管委会做了有关科技创新大赛的采访工作,负责此事的领导态度很好,事情进展的很顺利,但愿女儿在此时中有所上好的表现。晚上,宏强来访,受赠龙泉窑茶壶一个,清凌凌的颜色,满身都是冰裂纹的开片,确是很雅致,很温润。两人讨论了两个小时的书法,他写了三四张《张迁碑》,有所长进,立马见了指导的效果,自己也有了一点自信。

下午,一个人草草练习了一遍书法优质课的教案,不很好,但是时间恰好十分钟,还要准备一点儿简单的教具。讲优质课,很不自在,然而上马了,没办法,走吧。

戒烟的事,十天了。虽然没有再拿钱买整条的烟,可是还是抽了五盒,严格说来,这不叫戒烟,只是大幅度的减量罢了。不在家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可以七八个小时不抽一根,也不是很想念,也没把自己急出个什么毛病。看来,这件事情远没有什么可怕的。

开学了,有点儿累,一觉睡到天明。

10·13,周二。十月十一日,周日,一大早,赶往位于积翠南街和英才路交叉口的北京二实小洛阳分校——美茵学校,参加洛阳市书法优质课比赛。乖乖,洛宁的,新安的,伊川的,都来了,大小共有十六个县区的教师参赛!看着其他人装备齐全,跃跃欲试,如临大敌的样子,自己多少有点儿惭愧——不知怎么,今天来,忘记了叮咛不止一次的身份证,甚至还忘带了昨天晚上花力气准备的教具,一直到进课堂时才匆匆发现!好在有好多年的书法实践,倒也不慌张,效果也不会太好,就这样了。

下午镇政府郭瑞超联系,到刘沟大队实地看了文化墙墙体,谈妥了事情。翌日周一,请假一天,专程到刘沟写了一天文化墙,一米二见方的八个大字,毛体的“为人民服务”,草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别。毛体草书,点画静如处子,运笔迅疾如风,动如脱兔,沉稳与飞动结合得天衣无缝,着实是新中国第一手笔!如此反倒好一点,书写的难度加大了很多,但工作量反而较少了——不用计算,不用打格子,只用感觉,练习多年的书法感觉,工作量反而减少了,结果到傍晚,完成了!可是又太快了——按平方算,20个,每个一百元,总共两千元,能顺顺利利个付款吗?很难说。——在别人看来,只是一天,他们能够知道这一天后面的二十年求索吗?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等着吧。

邮政储蓄商品《书画双绝国宝珍藏》来信息了,好像动用了律师。被妻子知道了情况,免不了一顿埋怨。这个,现在也成了一件事情,心事。

10·15,周四。昨晚到庞村书法沙龙,没有写字——一年多来,只此一晚没有写字。但听了于博士的“每日一记小品文”,颇有感触。他的书法随笔小品文很精到,也很精致,且有内涵,如此下去,一年就是三百篇,三年就是一部《书法心语》!壮哉!哀吾生之卑微,独啾然而自伤。

方法问题,观念问题,意识问题,特别是方法问题,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低下和学习效果的极端之差。不然,二十年的书法学习和实践,何至于如今一文不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认识。如果老是照着别人的鞋印去学走路,最终是一定不会走路的!必须放开双手双脚,大胆前行,探索,千万次,千万次的不断实践,不断磨练,才能走出个阳光大道的靓丽人生。

10·17,周六。下午五时,书法班放学,回老家缴新农合费,过大隧洞。四围黑暗,有挤压之感,一点亮光,引导前行。遂悟儿时父亲教我:你什么也不要看,不去想,只要看着亮光一直往前走就行了。是啊,在四周暗无天日,各种不利因素都向你压来的时候下,你只有向着目标,奋力前进,直线前行,才是最简捷、最实用的唯一办法!只有两点之间,木匠弹墨线,才能取得中原突围的伟大胜利!如若深陷于黑暗的泥沼之中,必将葬身于腐朽的阴暗之中,下的阿鼻地狱,永无翻身之日!

以前的老邻居王晓峰来访,只好为她所管的老年活动中心写了三四十行的诗《最美诸葛人》,备九九重阳节朗诵之用。

10·18,周日。今日得闲,王哥组织,一行七人带了年票,专门到洛阳城游玩。第一站:古城路李凌云世界名木雕塑博览园,算是开了眼,黄金樟、乌木、金丝楠、紫芯苏木、黄花梨等等,全是闻所未闻的,而树木,树根之大更令人咋舌,树龄3500年乃至5000——6000年!配以巧夺天工的雕塑艺术,使人心生“天下树雕数此园”之感。第二站:武则天大皇帝明堂、天堂。不一样的皇家气派,精致和大气的完美体现在此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大殿高堂,金碧辉煌,各种用度,精细入微,要多富有有多富有,要多奢华有多奢华,既精微又广大。第三站: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在此只做了短暂的停留,沧桑的岁月气息太浓,使人隔了一段渺远的距离。最后一站是关林庙。关公的形象深入民心,渗入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儒释道帝皆封高位,忠义仁勇传精神,武圣威名震古今。

10·19,周一。忙忙活活一大天,却总是摸不着头绪,瞎忙。学生们也没学好,也许是我教的不好,总之效果较差。这段时间,越来越感到是自己没有威仪的缘故。

上午妻子又赶到学校,为办洛一高贫困生补助的事,从电话到洛一高,从司马到诸葛,从诸葛到下徐,紧紧张张的,却不知道结果会是如何,一切都是瞬息,命运永远掌握在别人手里。

上善若水,水如果是离开了鱼,它还是水;但是鱼儿一旦离开了水,也就没法子舒坦了。

翌日,妻子到镇政府,园区管委会盖章完毕,又复印了户口本户主本页,手续算是完成了,等女儿周六回来捎到学校吧。

10·22,周四。因为听魏书生报告,一大早,便赶往伊滨一高。前年小女中招体育考试到过这儿,转眼间旧貌已经换了新颜,教学楼、会议厅鳞次栉比,好气派的一个学校!因为音响效果不好,上午胡玉敏的报告勉强听了进去,心里有一会儿倒也热乎乎的,下午张欣的报告,没听进去几句话,反而瞌睡连连,干脆打道回家了。

所欣慰的,俊国弟言上次的书法优质课获了个一等奖,也不白费那一天的功夫。同时也简洁的说明了自己在书法小圈子里的实力,是这样的受到安慰。回家以后,又写了三四幅《宁静致远》,现在还不知道效果如何,这要等十天半月以后才能定论,甚至是装裱以后的效果,因为每次写的时候都还满意,过几天后就全然看不到优点了,眼之所及的都是缺点,是如此的不堪,心。

庞村道上,车流滚滚,刺眼的车灯艺术这一束挨着那一束。偶尔想起已经是十月了,去年的此时,天明城少儿书画比赛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此时,电梯洋房已经尘埃落尽,期间甘苦起落,恍如隔世。犹如百团大战,战后毛主席所给的结论是一个负伤号。各方面的压力纷至沓来,庞村的研修会,我亦有点退却的意思了。

10·23,周五。今天接着听了一天的报告,魏书生的。七八年前从集中学习时的光盘上听了一回,感觉风趣幽默,很有意思。今日零距离接触,虽然音响效果不好,听起来很费劲,但是感受却很不一般,是一个大师的样子。有几点可以说明:

1,他是从“道”这个角度来解读教育和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并且能够把“道”这个概念具体化,可行化,所谓知行合一;

2,他的报告合作报告的他没有架子,保持了一颗平常心,充满着浩然之气,魏老师善下。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他有亲和力,就像一个65岁的农村的可爱的邻居家老头儿,凡大人者,莫不如是;

3,他善于吐故和纳新,一篇报告,做了好多年,宣讲了两百多次,不断丰富,不断改进,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其中有许多过人的东西,比如说令人头疼的统计数字,他却随口就说了出来,就像自己家里的事儿一样,非其人无其事也,实在是不简单;

4,他的无人化和人性化班级管理是可行的,其可行性就如已经实行多年的公交车无人售票,同时也是可以复制和丰富的,就像他的报告一样;

5,魏书生报告是一种智慧而不是一种技巧,是从本源来解决问题的,是一个纲要而不是一个模式,其中闪烁着许多幸福生活的精髓;

6,知行合一。思想是经,哲学是纬,技巧是点,生活和工作是面。

拿回来把感受和儿子女儿谈了,我没有魏老师的感召力,但效果却认为一定是有的。

我的20个优点是:

10·28,周二。今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四二班的孩子们把窗户玻璃擦得透明极了,从教室里面望过去,就像没有了一样,纤尘不染。我的心情也不错,课堂上神采飞扬的处理了几个易混题,送给学生们看清事物本质的智慧,在做较复杂的几何基础画图题时:瞄准目标,排除干扰,抓住本质!然而却因为一个百法难治的差生常浩翔,把这一切营造起来的美好结束了,现在想来,要后悔。我不该伸手打了他一下,他罪不当罚。即使他不学习,捣乱,扰乱别人。结果他“不上学了”,走出教室,后来又被家长送回学校。我心戚戚,教育是个弱势群体,我自己更是个弱势个体,何况没有必要和一个孩子生气嘛!这根本就是一个教室无能的表现么!魏书生老师所教的“松静匀乐”四个字,都到哪里去了!原谅别人,解放自己,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折磨自己,我却不断的在这样做,傻不傻呢!

爱上毛笔字

文/屏子

小时候就羡慕别人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哎,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羲之的鹅池。王羲之每次写字后去洗毛笔和砚盘,而把一池碧水染黑,这得付出多少时间和努力!那时老师教育我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几年,微信圈里有了多位书法家朋友,哎,看着他们每天挂出的一幅幅或遒劲有力,或雄浑厚重,或清秀飘逸的书法作品,那么美,仿佛清泉从心上流过。我也萌生了学习书法的念头。

惭愧的很,现在甭说用毛笔写字了,因为平时都是面对电脑用键盘打字,连用硬笔,即日常工作所用的签字笔或钢笔,我都不怎么会写字了,硬笔字越写越差,握起笔杆来都觉得生疏。而用毛笔这样的软笔,醮着墨汁,一笔一划,说墨守成规也好,说循规蹈矩也好,说亦步亦趋也好,总之,学习书法,你得充满敬畏。

学习书法的过程有点像初学开车,那种陌生感甚至是新鲜的,好奇的,然而又让内心忐忑不安。会走弯路的吧,肯定的。不要怕,慢慢来。学会了自我安慰,不就是写字么。然而,毛笔一开始是不听使唤的,写得歪歪扭扭。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从点横撇捺直做起,从基本功练起。我先买来了文房四宝,还有第五宝——水写布空心字帖。万能的水写布啊,用毛笔醮水在布上写,几分钟干了后又可以重新来过。当时我心里还这样想,忙得手忙脚乱的,墨汁恐怕会搞得一手一脸甚到衣服袖口的吧,用水写布就免去了这种担忧。

当时我给家里和单位各放了一套五宝,休息时就端坐案前练上一阵。渐渐地,我不满足于水写布了,我已经把水写布字帖描了好多遍了,不再满足于在空心字内描摩了。我开始用报纸练,接着用宣纸练。这时候,我潜意识里认为墨汁又黑又污的观点已经完全变了,而是感觉到了:墨香。芬芳的墨香。就算墨汁染了我的衣袖,我也认为是一种美好的馈赠。

爱上毛笔字,爱上一种审美,爱上起笔和收笔之间笔峰运动产生的“力”,章法结构形成的“韵”。一幅书法珍品是充满生命力的,你会和墨迹一起呼吸,一起奔放和流动。好的作品一定是一气呵成的,张驰自如,刚柔并济,淋漓酣畅,再现作者内心的生动和丰富,你可以感觉到光阴的磨练和积淀,作者内心的沉潜和自觉。

写毛笔字让我爱上了一种慢生活。以前,我较多的时间看微信,迷恋一些吸引眼球的东西,现在,我几乎把碎片化的时间都用来练练毛笔字。学毛笔字,一点点地磨砺人生,去掉内心的焦燥和浮浅。外出的时候,也格外注意欣赏碑林碑刻,在名人书法珍迹里徜徉,将炉火纯青和行云流水拍下来存在手机里随时欣赏。

这条路很长,学无止境,而我刚刚起步,就感觉到了乐在其中。渐渐地,感觉到人笔合一的快慰,仿佛毛笔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份,可以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心情。写到一定时候,下笔自然而然地就与字帖一步步接近,这时候我就开始有了一点点成就感。

我的自画像

文/钱一禾

看着镜子里那个美丽的小女孩,我不禁自我陶醉,于是迫不及待地自我欣赏起来。瞧!我有着健康的皮肤,是世界流行的小麦色。浓浓的眉毛下是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炯炯有神,就像两颗透亮的宝石。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副大大的招风耳,圆圆的,厚厚的,人们都说我这个耳朵可以给我带来好运气。

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见谁都喜欢微笑。微笑时嘴角上扬,上排牙齿露出两颗半,这样笑的美样给许多陌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第一次见面的琵琶老师都说:“这么可爱爱笑的女孩,和我真有缘分。”

我一天天长大,兴趣也一天天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书法。我对书法不只是兴趣,而是痴迷。从够不着书桌,我就开始了我的书法生涯,至今已有两年半了。我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刚开始真是“判若两人”。每周三、周六晚六点半,我就会准时去老师家练习书法,风雨无阻。老师每次看到我埋头苦干的样子,都会笑着对我点点头。雪白的宣纸,淡雅的墨香,戴着高帽子又长着长胡子的毛笔,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习书法,为我的生活增色不少。今年6月,我参加了“美丽苏州”少儿书画大赛。老师悉心帮我挑选作品去参赛。终于,我获得了三等奖。拿到奖状时,我如获珍宝,多么开心呀!

我就是这样一个酷爱书法、坚持不懈的小女孩。我相信,在书法这条路上,我会越走越远的。

留得枯荷听雨声

芭蕉有声,萧萧夜雨网住了整个世界。

宅在家里,看书看得心寒眸酸,就摊开一本《曹全碑》,捏起一管毛笔。这不是我第一次手捏毛笔,却是第一次临贴习字。因喜水墨,想学国画,便有老师鼓励我写书法,说不练字就无法习画。书法是一门秀慧的笔势孕育温存的学养,常言字如其人,我心性笨拙,较之于性灵的楷书,我选择了柔顺的隶书。连续几天临帖,我渐渐喜欢,集字成篇,恍若乌衣巷口寂寥的梅影,撩人低徊。

我初识郑罡时,烙在心底的就是一幅墨梅。

梅花用笔十分单纯,并不考虑花的形态,枝桠也表现很抽象,墨枝和白花交相辉映,恍如月夜映在纸窗上的花影。凝睇此画,感觉眼前浮动金冬心的梅韵,清清寒寒一枝冷香胜似十首咏梅诗。

此后不久,我收到郑罡新出的书画集,里面夹着他所赠的一幅书法。徐徐展卷,却揭开一出文化的惊梦,梦醒处,是唐诗宋词的风雅。因为郑罡录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日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三十年前儿时琅琅诵读的古诗,这是二十年前写在毕业留念册上的祝福,这是十年前卯着劲努力工作的目标,这是一年前走到壶口黄河身临其境的体会。

低头思量,我已经好些年不碰这样的古诗,混迹于社会大染缸,早已没了“更上一层楼”的热情与追求,风雨晴天,宁愿生活在自己的情绪里,人替花愁,花替人愁。故而,我没有想到郑罡会录这首古诗,欣赏笔墨运势,恍惚看到了滔滔黄河,也就第一次在古诗中品味出飞动椽笔的大写意。想必郑罡的那手书法天生是他笔下诗词的知音,一配就配出了唐诗的高旷清雄,也配出了一山一水的浩瀚壮阔。

我爱好文学,喜欢赏画,偶尔摄影,却不懂书法,一点也不懂。在某些场合,每每碰到有人挥毫写字,我是眼睛在看,心里懵懂,那一点一横一撇一挪怎么就姿媚生动行云流水呢?得知郑罡是专职书法家时,我的心里像投进了一个石子,卟咚有声,又还掬起了一圈圈的涟漪。生活中,我也有几位书法家朋友,好像没有听说谁是职业书法家,许是小城过于偏僻、落后,没有艺术家发展的空间吧。

我与郑罡是去年偶然认识的,于此得先说说我的一位博友花落无声。两年前,我们在博客上认识,混迹网络几年,能感觉出虚拟的网络中杂七杂八,花落无声是少有的一位让我怦然心动的才女,她为我制作的那些卡片在她离开博客几年后还保留在我的电脑里。偶尔想起她了,就到她弃置的博客上静静地看一会儿。有时,心有不甘似的,又去她仅有的几个链接博客看看,就那样不经意地点击打开了“留得枯荷听雨声”——郑罡的博客。

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李商隐的诗句,也在《红楼梦》里出现过,林黛玉说她最不爱李商隐的诗,但却偏偏只喜欢这一句。如今,没有谁是林黛玉,也许博主亦是一位爱荷之人吧。随着网页的打开,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张图片,不是一大片枯荷的题图,不是浓眉大眼国字脸的头像,而是我们湘西的凤凰古城摄影。图片是古城全景——一条碧绿色的河流,一堵土黄色的城墙,河流蜿蜒柔美,城墙齐崭刚直,河流依偎城墙而风情万种,城墙静傍河流而妩媚千姿,依河而建的吊脚楼,错落有致排列成最富韵致的风景。静静凝眸,宛若梦里,缥缈着心情,缥缈着心绪,缥缈着心思。

那是郑罡自己拍摄的图片,他像许多行走边城的寻梦人一样喜欢凤凰,就以为我是个凤凰女子。其实非然,我只不过写散文时常常情不自禁地写到凤凰,对我不了解的陌生读者,一篇文章读完几乎都会以为我生活在凤凰。年少时,我在凤凰读了三年高中,幽深古老,千回百转,古城如是前世故乡,今生痴痴爱恋。以致,每每有网友来到凤凰,我无形中会心生有一种好感,感动他们来到凤凰,感激他们喜欢凤凰。因为凤凰,因为喜欢凤凰,郑罡在山东日照,我在湖南湘西,也成了朋友。

郑罡是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日照市书法院院长,业余爱好绘画、摄影和文学。

我对郑罡的更多了解,是缘于读他的书画集,书是一个去处,一个归宿。

“读郑罡书法,如读长吉诗、碧山词,隽丽中隐含奇险峻艳,其笔画折返间,涩而不滞,丽而不滑,往往出人意外,却又在绳墨之中。”、“静极时,常常翻出一两幅郑罡书法,静默中品读。大都是小品,尺幅之中,逸气纵横,便觉得符了心意,一时间就有了疏朗的感觉。”这两段话,出自山东一位文艺评论家之文,其认识郑罡,了解郑罡和他的书法。我反复欣赏了郑罡的书法,又细细琢磨了这两段文字,慢慢就感觉出郑罡的书法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隶书、篆书,笔墨逸致,大字小字皆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淡泊,或者也可以说有一种古典情怀的书卷气。

艺术是相通的,郑罡的国画,还有摄影、散文,也是属于古典情怀,带有单纯、纯粹、透明的特质,我从他的画里看到了忧郁却看不到愤慨,我从他的文里读出了悲伤却读不出憎恨,这是由他的阅历、生活经验、生存环境、气质,还有修养及文学积累注定的,隐匿在这一切之后的是他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古典情怀”。俗话说“心由相生”,从照片上打量郑罡,你便能感觉到这个曾在军营里打摸滚爬的男人,标杆笔直的身板有军人飒爽气质,然而既使是抿嘴微笑的时候,浓眉大眼的国字脸上也荡起一丝固执的忧郁。忧郁,往往比快乐更真实,是古典情怀的书卷气的流溢,也是与身俱有的一种善良、一种慈悲,而非生活不快乐、不幸福。

感悟于此,再回头欣赏其书画其摄影其文章,书的洒脱,与画的适意、文的清逸、摄影的幽深,凝合成一种气质和风韵,便拈起了迥然于初见的一番感悟——

郑罡的书法,字如其人,写字也是写他自己,写的精神,写他的思想情感,写他的文化修养,写他的生命品格。那一点一画、一仰一俯、一虚一实、一连一断皆是尺幅上跃动的一道光、一个福音、一个暗示,在人们摒弃了喧嚣,重新归于沉静时,它才会缓缓将高于生活的另一世界的秘密之门打开,那轻轻摩挲纸页的手,也同时掀开了自己内心的洞口,将灵魂渐渐呈现,并在宁静、纯粹的诗词间辨认出失落的姓名。

郑罡的水墨,墨兰墨荷墨梅是寥寥几笔的闲情逸致,就像书香门第的青衫书生,一手捻花,一手捏笔,抬笔落腕处深深的情在流淌,枝枝节节、花花朵朵溢成一片旧时月光。

郑罡的摄影,是镜头与大自然真挚的虔诚对语,在选材的角度上,构图上,光线上,色调上,不是人为地摆布和制作的修饰,没有俗气,也不矫情,所以他的作品,虽然环境是那么普通却表现得那么优美,人物是那么平常却表现得那么独特,看后令人感动和难忘。

郑罡的文字,是最原始、最深刻、最本质的情思的表达,一篇篇简短清明的散文诗话,仿佛荒野中的萤火虫亮起了点点灵光,迷惘而愉悦,渴盼而安分。

最后,我还是感觉到,郑罡拍得最多的是荷,有《云水禅心》、《七月有情》、《且听风吟》等数百张图片;画得最多的也是荷,有《无语》、《枯荷心语》、《一叶一清静,一花一如来》、《莲之韵》等几十幅作品;写得最多的还是荷,有《美丽的邂逅》、《问荷》、《枯荷听语》等十多篇散文、诗歌。捧读书画集,我看得最多想得最久亦是他笔下的墨荷,款款墨痕,或者是水墨洇染的一片荷叶寂寂地静美成画,或者是寥寥几笔勾勒的一朵荷花像素笺上落了一滴泪,或者是浓墨淡墨淋漓尽致的一池荷叶一塘荷花纠缠成旧人旧事旧心情的追忆,风雅如荷,灵秀如荷,清幽如荷,凉沁如荷。此情,此景,此韵,荷不孤了,人不孤了,心也不孤了。

掩卷时候,笑影渗着一涟泪晕,慢慢地洇成一片枯荷、一片雨声。

我爱书法

文/杨焱嘉

我的爱好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书法,因为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艺术。

书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毛笔书法,它包括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等种类;另一种是硬笔书法,是用钢笔来写的。

写书法要做到“四正”,一是桌椅正,二是书本正,三是身正,四是心正。握笔的姿势要正确,笔的选材也很重要。写字的时候心要平静,不能三心二意、急于求成。心要静得如一碗水一样,不能有杂念,集中注意力。写字时要注意观察字帖上字的结构和笔划的轻重、收放。做到“胸有成竹”,那写起来就得心应手。

写书法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人的意志。写书法好似在练气功,须坚持不懈,要天天坚持写,要有足够的耐心。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写书法就是在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这古老的文化不被泯灭。

几千年来,书法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来,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着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欧阳修、颜真卿、怀素、黄庭坚……,他们就像历史长河中一颗颗闪耀的明珠。但这些书法家是一两天就成为书法家了吗?不是的,是勤学苦练、夜以继日地练出来的。“书圣”王羲之写字很勤奋,常常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他又练字忘记吃饭,他的妻子就把馒头送到书房给他吃。王羲之的思想还沉浸在书法中,居然用馒头蘸着墨汁吃,自己都浑然不知,可见专注到如此地步。还据说,他日复一日地练习书法,经常要清洗毛笔等书写用具,把家门前的一个池塘都染成了黑色的,后人称“墨池”。这足以证明王羲之在书法上下了苦功夫。

我现在的书法一般,但只要肯下苦功夫,一定会有进步的,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爱书法,它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

我获奖啦!

文/陈睿喆

“陈睿喆,你的书法作品在‘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生写字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要到南京去领奖啦!”当语文老师宣布这个好消息时,我的心里激动极了,真想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爸爸妈妈。

去南京领奖的日子终于到了。一路上,我和同学有说有笑,气氛热烈。一同前往的老师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呀,说话声音轻点哦!”可是,我们实在控制不住,因为太兴奋了!

谈笑间,我们到了南京领奖的地点。组委会精心安排了颁奖会节目,我们先看了朗诵、乐队合奏、唱歌表演,精彩的节目引来了观众们阵阵掌声。接着,主持人请来了一位着名的科学家,据说他去南极九次了,他还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南极的知识。讲完后,就轮到我们小朋友上台领奖了,此时是我们最激动的时候!当听到主持人报我的名字时,我的心“怦怦”地直跳,既紧张又兴奋。所有被报到名的获奖者在领奖台上站成一排。这时,“砰”的一声,天上落下了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星星”,五彩缤纷的,原来是为我们庆祝而放的五颜六色的礼炮啊!此时,我们的笑容更灿烂了。最后,我们现场表演写字,每个同学都尽自己的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写出了最好的作品。我们把自己写的作品上台展示给大家看,有楷书、隶书、草书、篆书……形式多样,下面的观众看了连连称赞,台下更是掌声雷动。活动结束后,我们每个获奖人还领到了一套《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一共六十多本,这套书我好喜欢啊!

获奖的感觉真好!现在我越来越喜欢书法了,经常会在书房里听着音乐自觉地练习书法,老师也表扬我写的书法进步越来越大了。我一定会坚持下去,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书法大家。

孕育自己的山水

文/何欢

我从9月份开始跟随一个书画专业的大四学生学书法。每周六上午,孩子去学创意美术。我呢,就藏在同楼的一个学书法国画的机构,学书法。从铺纸、镇纸、化笔、蘸墨,到写字,心无旁骛,集中精神去观摩碑帖上字的结构、笔锋、笔势,学习用心、用气临好一个字。

我曾向大学老师咨询应该学习哪种字体。他说我过于谨慎,不如入门练隶书,学习放松和舒展。练字无非练个心性,所以的确有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字体。我之前也临过李斯的《峄山碑》,终归因其过分端庄严谨、一丝不苟而搁置,还是回到了《乙瑛碑》和《张迁碑》。

这些年诸事繁忙,的确懒抚七弦绿绮。但花点时间,去学点东西,反而可能成就心境平和的难得时光。你若问我,练字是为了什么,好像的确无用。就算是磨炼心性,也难说必然有成效。但人生,总归要在有目的的行事之外,做一些“无用”的事,一些只关审美的事。

若生活只考虑投入产出,生命便如“沙漠”,了无趣味。梁启超曾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又说“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所以,回到练字初衷,究其深处,大概是为了超乎日常,养那元气淋漓的气象,养一片自己心中的山水。

生活在压力重重的特大城市,我也会在时代迅猛发展的洪流中,为个人的庸庸碌碌而迷茫,也会为换房、育儿等生活琐事焦虑,因工作诸多得失而烦恼。但也越来越觉得,什么事情到最后,看的都是做人。做人不是所谓那些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人际手腕,关键是有没有坚守做人的基本底线和原则。没必要为了一些外部评价和短暂所得,不顾甚至突破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有时,孕育心中山水所得远胜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