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劳动散文

2022/12/13好文章

劳动散文(精选12篇)

被汗水浸透的“五一”节

文/李晓燕

如果让时光退回到二十年前的“五一”节,在我的家乡,你常会看到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小姑娘,跟着她的父母,急匆匆地走在田埂上。是的,那个女孩就是我。

我是随父母亲赶去田里种地的。时间赶得真巧,每年的“五一”前后,正好是家乡种早玉米,种小辣椒和各种露天蔬菜的时节。有时间的农人,会赶在“五一”之前抢种完毕。可是我家由于父亲工作忙,所以,只好等“五一”假期来临,才匆忙行动起来。

家里人手少,我和姐姐虽未长大成人,却不能逃避劳动。父亲常会把撒化肥之类的轻巧活分配给我们,而诸如平整土地、播种、浇水等劳累、技术含量略高的活自然由父母亲承担。

活虽然轻巧,可我们毕竟是小孩子,没有长性,干了一会儿,便觉腻烦,想甩手当逃兵。对于突然摞挑子的我们,父亲从不责骂,他会一边干活,一边给我们讲个故事,那故事往往会逗笑了我们。看着脸上挂满汗珠的父亲,干活都不忘哄我们开心,我们心下愧疚着,赶紧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来,我们会自己找乐趣了,撒化肥的姐姐会唱起她喜欢的儿歌,赶小毛驴的我,会边走边跟小毛驴说话。不过,那家伙似乎不太懂我的心底私语,它只会对着我长长地鸣叫,或者打喷嚏,可是,这倒叫我更加快乐。不知不觉间,劳动中的疲惫慢慢被乐趣冲淡。

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我家的中饭通常带到田地里吃。虽然仅仅是简单的馒头就咸菜,我却总是觉得它们特别美味。姐姐说,你那是饿的!是的,没有体验饥饿的感觉,怎能吃出食物的美妙呢?后来,父亲升华了我的感悟:没有劳动的艰辛,也就没有收获的喜悦。劳动赐予我的,真的不只是疲惫。

劳动接近尾声,我们一家人通常会畅想未来的收成,那空荡荡的田地呀,里面有我们种下的希望呵!我们心中除了兴奋,还有欣喜,仿佛那里已经有了青青的苗,甜甜的果!那被汗水浸透的一个个“五一”节呀,现在从记忆中将它们拎出,还有甜滋滋的期盼和丰收的喜气!

劳动光荣

文/李敏

种子只有放进土里才会生长,梦想只有努力才会实现,汗水与努力结合才会成功。所以说要想生存,要想吃饭,那就得干活。

农村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孩子,他们生活在远离土地的地方,而农村的孩子每天都要干活。我们已经懂事了,有义务和责任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个周末是“五一”,我决定实践“劳动最光荣”——去帮父母点玉米。一路上,春风徐来,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头顶上的太阳在伸着懒腰,小鸟也在附和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到了地里。

分工很明确:我点玉米,爸爸施肥,妈妈在撒化肥。太阳从早上的微弱光芒变成现在的光芒万丈,汗珠顺着额头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后背是如此难受,喉咙像着了火一样,很干。全身无力,已经没有刚开始的干劲了,既然已经干了,就把它干完。我一咬牙,又重新提着桶出发了,虽然很累,很热,很饿,但是一想到父母也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觉得自己也该努力了。

天渐渐黑了,农活也干完了,望着面前一片属于自己的“成果”,我笑了。

回家的时侯,望着快要落下的夕阳,我终于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

母亲的劳动节

文/李彬

五一劳动节,不少地方要开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有的还会以晚会的形式表达对劳动者的崇敬与关切。这种表彰形式是有意义的,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认可。更让人感受到了五一“劳动”的主题。

其实,五一还未到之前,我的手机就收到了不少短信息,都是商家发布的在五一打折促销的广告。不知是谁出卖了我的信息?对这样的息信只能无奈地删除。

今年的劳动节,我想起了母亲。

母亲已过花甲之年,一生在农村劳作。以前,她在娘家做女儿时,就知道劳动节,那时是生产能手,劳动节被选到公社去开会。当然,开会也是有工分的。

后来,那些运动式的会议少了,母亲也开始养育自己的儿女,便没有了劳动节。当然,她也是知道五一的。因为这一天,读书的孩子会放一天假。有时,母亲会让孩子帮忙下地做一些事情,要么就是去摘些野菜喂猪。

当我们做儿女的长大后,一个一个地离开她,或到外地工作或出嫁。五一对她来说,便有了新的期盼——孩子能趁着五一放长假回家看看。为了这一天,她会早早地准备好饭好菜,盼孩子回家。有时,她的愿望实现了,有时在等待中得到了一个“单位加班,不能回家”的电话……

劳动节,有很多人不得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劳动中度过劳动节。而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一生都在为儿女操劳;她们悄悄地,温情默默地,在劳动中度过劳动节。

劳动节,请祝福天底下最伟大的劳动者——母亲!

劳动让人快乐

文/熊燕

父亲手术后伤口刚愈合,一抬脚,竟跑到树林来了,这里摸摸,那里剪剪。仰头望着亭亭如盖的枝枝叶叶,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父亲一脸惬意:“还是这里好,这几天住在医院里,什么都不能做,可把我憋闷坏了。”

从记事起,我所见到的便是父母亲忙碌的身影。每天天不亮,母亲便起床做家务,父亲则拿着工具沾着露水翻地,种作物。回家吃早餐的时候,父亲的手上不是多了一捆柴,就是肩上挑了一担红薯藤。而母亲总是风风火火,一边吃饭,还一边不忘去喂一喂鸡,匀一匀院子里的谷。到了晚上,母亲便坐在灯下织毛衣,纳鞋底。父亲则捧一本帐本,拿一把算盘,开始了“噼里啪啦”的会计工作。

父母不仅自己劳动,也从小注意培养我劳动的习惯。我刚四岁,给妹妹喂饭,洗漱,穿衣的任务便落在了身上。六岁,灶前便多了一条小板凳,为我做饭作准备。平时,我也跟在大人后面插秧、割禾,摘黄花,扯猪菜,所有力所能及的事都交给我来做。以至很小就被同村的叔叔婶婶们怜爱,见了我不是塞给一捧枣,就是一个胖嘟嘟的香瓜。他们只看到我小大人般用心地劳动,没看到我能为父母分忧时心底的舒畅。

后来,改革开放,母亲办了一个“贮木场”,父亲办了一个“精干麻厂”。举家搬迁到小镇。父母更是起早贪黑,每天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但是,迎接疲惫的时候,收获更多的是快乐。看到自己经营的事业日渐丰盈,日子一天比一天滋润。他们的脸上终日绽放着如花的笑脸。

五年前,母亲做了心脏手术。去年,父亲检查出了肝硬化。不能再让他们劳累了,弟弟强烈要求父亲转让当时经营得正好的小厂。想要他们怡然清闲过晚年。谁知,一转身,母亲竟然在附近租了一块地种起菜来。而父亲则天天往弟弟的树林跑。

在他们眼里,付出才有收获,劳动才能让人充实,有事做才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勤劳才能对未来怀有美好憧憬。他们喜欢劳动后大汗淋漓的酣畅,喜欢劳动换来的那一份喜悦。

父亲曾说,人一劳动,心就不会闲,就不会为针眼大的事钻牛角尖,人自然也就变得豁达开朗,这世上便少了许多争执,闲气。

我认同父亲的话,人,就应该站在大地上,弯着深深的腰,露着最朴素的笑容,默默无闻地工作。

秋到铸鼎塬

文/千江潮

晚秋时节,我到黄帝铸鼎塬远游,秋色如海,我深深地陶醉了。

秋天的铸鼎塬是一幅画。湛蓝湛蓝的天空,像广袤无边的大海,那朵朵白云,仿佛就是一片片白帆,在大海上无拘无束地漂游。天高云淡,视野十分开阔。塬上的坡坡岭岭,沟沟垴垴,崖畔地头,金黄色的野菊花,一簇簇,一片片,迎风怒放,满目灿烂。轻轻摘下一朵,放在鼻边,一缕淡淡的清香,浸透了心腹。最美的是那一株株柿子树,红叶流丹,高挂在枝头的一个个红柿子,就像是点亮秋天的一盏盏红灯笼,“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似枫叶胜似枫叶,徜徉在火焰般燃烧的柿树林里,有一种豪迈的激情在心中奔涌。蓝天,白云,黄花,红叶,好一幅色彩斑斓,美妙绝伦的图画!

秋天的铸鼎塬是一首诗。正是收获季节,田野一片繁忙景象。掰玉米,割谷子,拽豆子,运粪,犁地,平田,播种,拖拉机、三轮车、架子车来来往往,“九月农家无闲人。”男人耕田,女人摘棉花,老汉看场院,老婆婆做饭,连孩童也加入了劳动的行列,提着茶壶,为大人们送水送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者是最美丽的,农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在田野上写下了一首首铿锵有力、朴实无华的诗篇。

秋天的铸鼎塬是一部书。“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阳,鼎成,崩焉。其臣左彻取衣冠,杖而庙祀之。”铸鼎塬曾是黄帝部族的主要活动区域,黄帝仁德宽厚,爱民如子,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当时豫西一带瘟疫流行,百姓尸横遍野,黄帝为救黎民之苦,采首山之铜,汲来鼎湖之水,亲铸铜鼎,又遍采草药,在铜鼎里煎成汤汁,救活了无数百姓。黄帝积劳成疾,身染重病,一条黄龙自天而降,迎接黄帝升天。百姓民众不愿黄帝离开,争相攀拉,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脱下了他的金靴,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他的铸鼎之地,修起衣冠冢,是为黄帝陵,成为后人瞻仰拜谒之地。漫步黄帝陵内,古柏森森,肃穆庄重,雄伟的始祖殿,金碧辉煌,气势恢宏,象征着黄帝的丰功伟绩。

登上景区内的了望塔,极目远望,荆山苍苍,原野茫茫,北边的黄河,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永无停息地东流而去。秋风飒飒,如一双巨手,翻动着铸鼎塬这一部凝结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大书。

边玩边学边劳动

文/若水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小学的,改革的春风正吹拂着中华大地。对知识的渴求跟对钱的渴求一样,吸引着人们。教育正在走入正轨。回想起来,那时的小学虽没有现在这样的规范,也不可能像现在的小学生一样学到那么多知识。而那时的小学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孰优孰劣,不好下结论的。

没有课辅资料。印象中我小学时就只有语文、数学两本课本,老师照它讲,学生用它学。除此之外再没什么课辅资料,也没有其它教材了。音乐基本靠唱,体育基本靠跑,不用教材的。我第一次见到学习杂志已是上初中以后的事了。小学时要说读过的课外之书只有《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这几本书是爷爷的,他总是反复看这几本书。趁他不注意时,悄悄偷看他正好不看的书。看了之后意思懂个大概,字却有好多读不来,比如“刘备曰”读成“刘备日”,但读多了知道此字是“说”的意思。虽然当时是囫囵吞枣地读这几本书,可对后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汉唐三国那些历史至今喜欢,跟这有很大关系。

没有课外作业。没有课辅资料,作业当然就少。课本上那一点作业课堂上及课间就做完了,不再有课外作业。不过即使有课外作业也做不了,因为放学回家还得帮助大人做事,割马草猪草、砍柴、牵牛马喂水……反正总有干不完的活。家里兄弟姊妹多,供大家读书不易,谁也没有不干活只读书的特权。记得我割草手艺很差,同村的小伙伴刷刷地割,姿势和效果都很好,一会儿别人割一大捆了我还只割得一点点。我就讲刘关张、讲薛刚薛仁贵的故事给他们听,经常是他们帮助下我才割好一捆的,但相比他们总是又少又难瞧,常常挨大人批……

没有考好成绩择校的压力。我小时候家离县城有近130多公里,村里好多大人都没去过县城。乡里有二所中学,我们一般都是到离家近的一所中学念初中,那地方当时连村委会驻地都不是,就几家人。考那学校虽也有竞争,但在大家都不怎么学也很难学到什么的情况下,只要成绩稍微可以就可考上。再说考得再好也没别的选择。记得小考时我数学刚及格60多分,语文才30多分!但总分只要50多分就可录取了。因为没有择校压力,小学学起来就轻松,边学边干活边玩,其实有时帮家里干活也是在玩的。

五年的小学,是在边玩边学边劳动中度过的,学到的知识虽有限,但成长的乐趣却无限。未学到的知识后来都补上了,而那些乐趣却永远留在了心间。

最美的手是劳动的手

文/刘希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我猜谜语:“摇钱树,两枝叉,每只叉上五个芽,常摇常开金银花,要吃要穿全靠它。”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谜底。父亲便指指我的手,说:“你看,你的两只手就是两枝叉,每只手的手指像不像五个芽?动手劳动,吃的穿的用的不就都有了吗?”打儿时起,我便明白了劳动的意义。

上学了,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学校领导就组织我们扫大街,帮助五保户洗衣做饭、收拾房子。很多年来,我的脑海都常浮现那场景,班长带头举着五星红旗,文娱委员领头唱着《劳动最光荣》,我们提的提桶、扫的扫地,倒的倒垃圾,整条大街上,只看见红领巾衬着青春的脸,飘扬着激动的心情。

毕业了,怀着美好的憧憬步入社会,整日在机器和电脑前穿梭,日子久了,总想着,要是能安心地闲下来,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吃好喝好睡好便是最好。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公司倒闭,所有人员被迫遣散,突然一下子,心就那么亮了。

前十天,我吃好喝好,还能睡得下,第十一天,半夜突然醒来却怎么也睡不着,仰着头等天亮。我告诉自己,不急,先玩玩再说,没事做怕什么。可手却痒得不行,闲不下来,要劳动,不管是脑力的,还是体力的,我都想,哪怕是曾经觉得无聊至极的工作,我都想赶快拥有一份。那时,我体会到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

终于有了新的工作,仿佛自己脱胎换骨般,丢了散漫的样子,努力工作,认真挣钱。日子又重复到老睡不醒的时光,可睡得安心,睡得踏实。因为有工作,有了自己劳动的付出,知道自己将会有收获,心无所碍,心情愉悦。这让我体会到劳动是光荣的,光明正大的劳作、正大光明的收入,令人安心。每一天,我因劳动而充足,而快乐。

劳动的手是最美丽的。美甲开始盛行的时候,我以为,将指甲精美修饰的手,是最漂亮的,可是后来,将那一双手在机器和电脑前放置,就怎么看怎么不相配,越看越不入眼。一双在劳动中的手,温婉而充满力量,即使朴素,结满老茧,哪怕沾满机油、泥巴,也是美丽的,是最让人欣赏和喜爱的。

有句谚语说得好,劳动的手能够把石头变成金子,不劳动的手能够把金子变成石头。当一个人用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那么,美好的生活一定会来光顾他。

劳动最有滋味

文/高泽轩

假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饱览祖国壮丽山河、静心读书,畅游知识的海洋、蹲守电视剧前,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但最有意义的要数假期返校挖树坑的那一天。

暑假,正是炎热的夏天,又是雨水甚多的季节,便是植树的最好时机。我们学校虽然百分之七十的绿色覆盖面,但还有一部分荒芜。因此暑假中的一天,四、五、六年级的返校挖一天树塘。

吃过早饭,我兴高采烈的扛起十字镐,手提垃圾铲,叫上伙伴向学校奔去。到达目的地,同学们还没有到齐,我们就去大树底下乘凉。过了一会儿,班主任来了,洪钟似的声音在校园回荡,“同学们,集合,听我安排任务。第一:注意安全,大家要分开一点,不要撮在一起,走动时,用锄头时看清瞧准。第二:每人不少于两个坑。动手吧!”

顿时,同学们像热锅的蚂蚁撒在草坪的各个角落,给绿色的草坪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有的同学脱去外衣,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只见锄头上下挥舞,这里叮当当,那里哐啷啷。这里哎呀,那里哎哟。我也不甘示弱,心想:“才两个坑,老师您以小瞧我们了吧!我几分钟就搞定。”我左手在后,右手朝前捂住锄把,高高举起,用尽吃奶的力气往下压,恨不得一下把坑挖出来。可没想到锄头落地,“当”的一声巨响,火花四溅,手像触电似的又酸又麻,难受及了,差点丢掉了锄把。我气急了,照样又挖了一下,结果更惨。我像泄气的篮球,再没有勇气挖下去了。老师走过来说:“笨蛋,下面有石头,不能硬来,要轻轻的挖去草坪,找到石缝,先把石头撬起来,再挖。”我按老师的方法挖出了第一个坑。这时已经是汗流浃背,精疲力竭、口干舌燥了。手无力再抬起锄头,就想一头栽进一个冰凉的池塘,降降温,吃上一口冰凉的水。

这一天,时间过得真慢,真是度日如年。终于熬到四点半,放学了,大家高兴地一边大叫,一边乱跳。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想:“爸爸、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田间劳动,是多么的辛苦啊!从此应该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同时通过就今天的劳动,使我懂得一个道理:“遇到强者,不能硬拼,只能智取。”

五月是朵花

文/张春波

五月,和着春潮,伴着夏韵,美丽如花。五月的花,丽如春花之娇艳,生如夏花之绚烂,奇株异葩汇集,万紫千红齐俱。五月花海,繁花似锦,朵朵寄情,总有一朵属于自己,芬芳心扉;总有一朵将和许许多多别人的鲜花汇在一起编成耀眼的花环,献给劳动者、青年、母亲、护士……

五月,劳模们胸前的大红花绽放出光荣与自豪。为此,我想握住所有开满“茧花”的双手,深情地道一声:“劳动最美丽!”茧花,好漂亮的名字,虽没有绿叶的衬托,但经过汗水的浇灌,开在每一个劳动者的手掌心里。赞茧花、颂劳动,无论是挥汗的工人、躬耕的农民,还是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知识分子,一切皆因劳动而美丽。花开花落结果实,这是自然的法则;茧花不是花,却也能孕育出收获,那就是劳动的硕果、劳动的幸福、劳动的尊严……五月,缀满茧花的双手拍响,掌声中荡漾起“劳动创造了人”的名言。

回味起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耳畔便响起团歌《五月的花海》之旋律:“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年轻,真好!“青”,《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青,东方色也。”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明媚的阳光下孕育着希望,于是青年便秉承朝阳之气,如百卉激情绽放:青年,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青年,释潜能,“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青年,爱奋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五月花,青春潮,浪尖击水不轻狂。

五月,石竹花开。石竹花,一种普通、毫不起眼的草花,但宋朝王安石却深爱石竹之美,写下了诗句“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芬敷浅浅红。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解度春风”,叹息它不被人们所赏识。可是,当石竹花换了一个名字,被人叫做“康乃馨”时,娇小的花朵、坚硬的叶片犹如刚柔合济的母亲品质,成为“母爱之花”,受人敬重。可以说,母爱如花,不惊艳,但爱的光芒四射:母爱像朵棉花,裹在被褥里,嘘寒问暖;母爱像朵野菊,遍布大地,无微不至;母爱像朵油菜花,大片大片的,汇成爱的海洋……五月,赠一束康乃馨,母亲有节。

品味五月,花香四溢。国际护士节,献一朵花给白衣卫士,她是我们的“天使之花”;汶川地震纪念日,献一朵花在废墟遗址上,寄托哀思;全国助残日,送一朵花给残疾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世界无烟日,送一朵花给自己,让“生命之花”更加美丽多彩!

五月是朵花,无论是绽放还是含苞,无论是具体还是抽象,朵朵都温暖着你我他。

劳动中的快乐

文/金伟

劳动,这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

我们的长辈,他们一直都是劳动者,他们都在用劳动维持这个家。为了让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起早贪黑,用他们的劳动带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那天,我也想要亲身体验一下劳动的苦与累。恰好今天是劳动节,现在就让我带着你们进入我的劳动时间吧!那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乘着汽车回老家。在途中,我一直幻想等会将要面临的事情……终于,两个小时之后,我到了老家。我决定回家后要做的事情是割草和拔草,我要先从简单的事情做起。

老家的小苗圃里,密密麻麻的小草需要我去拔。这拔草还挺难,要挑着缝隙,然后小心翼翼地拔出来,可千万不能摇动到那小树苗。等拔完那一大块的三分之一时,我的手就开始酸疼起来了,情不自禁想站起来甩甩手、蹬蹬脚。但是只要你肯拔,并专心地拔,还是可以拔完的。当你把草拔完后,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坐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根本不想再做什么事。

拔完草后,我又想起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等着我去完成——割草。

我拿起镰刀,拖着疲惫的身体往田的那一边缓缓走去。过了许久,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草割完。割完后,我累得半死,一到家我就精疲力尽了。

哎!现在想起来还是挺开心的。一句话就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前两天,我又回老家了,去苗圃里看了一下。哇!小树苗长高了许多,而且小树苗上还长出了许多小嫩叶和新芽,小树充满了勃勃生机,在我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这是我当年用汗水勾画出的美,使人许久地沉浸在这其中,让人难以忘怀。

母亲的“劳动节”

文/徐学平

周末,就在我们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制订“五一”出游计划时,妻子嘱咐我千万别忘了提前给母亲打个电话,她说:“你就让妈早点过来吧,咱们今年一起出去过‘劳动节’。”“应该是叫奶奶过来和我们一起过‘五一节’哦”,我那调皮的小女儿逗逗在一旁纠正道:“‘劳动节’呀,奶奶天天过!”听着逗逗那奶声奶气的童音,看着她那副一本正经的模样儿,我和妻子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提起我那在乡间劳作了大半辈子的母亲,她还真是个闲不住的人。儿时印象中的母亲总是忙碌的,喂猪、担水、劈柴、烧饭……甚至是哼着小曲哄我睡觉时,她的手中还不忘纳着鞋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地读懂了母亲的艰辛。因为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家庭的重担基本都落在了母亲的肩头,特别是父亲去世后,孤零零的母亲明显衰老了许多。

在小城安家后,我和妻子便想把母亲接来同住,可是母亲总是不允。母亲说自己在乡下生活惯了,邻里乡亲的还可以相互串串门、聊聊天,她可受不了城里的那份拘束,不过,她只要得闲就会进城去看我们的。

此后,母亲总会隔三岔五地给我们送些新鲜蔬菜和鸡蛋过来,更让我们过意不去的是只要母亲一来,她每次都会帮我们把客厅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这也就难怪妻子经常开玩笑地说母亲来我家就是过“劳动节”的。

其实我也劝说过母亲多次,说以后这些家务活不用她再费力了,可母亲总是笑笑说自己习惯了。其实,我知道,这平常的习惯,就是母爱。因为转眼间女儿已经上小学了,这么多年来,我真的已经无法记清母亲到底过了多少个这样的“劳动节”了!

母亲,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这样的年龄,正是最需要有人关心照料体贴的时候,然而母亲却还在时常牵挂着不在自己身边的儿女,时刻想着自己还能为儿女分担些什么……这让我心里顿时涌上一股隐痛和一份自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让母亲度过一个闲适欢畅的“劳动节”。想着,我已情不自禁地拨通了老家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

守望麦田

文/文雪梅

五月,一个孕育希望的季节,一个赞颂劳动者的日子。我虔诚的站在麦田里,静静地守望。

眼前的麦田是一片霍霍燃烧着的绿色海洋。麦子刚刚探出头颅的芒刺带着灵魂深处的几丝脆弱,隐隐约约看似锋芒毕露,其实它们就像刚出生婴儿的小手,稚嫩的柔弱,正贪婪的吮吸着泥土的清香,舔舐着阳光的味道,一点点孕育着未来的丰收。一缕春风划过头顶,广阔的麦田顿时波涛滚滚,哗啦啦的一片,空气中洋溢着麦熟的气息,缕缕麦香,似春季里的菲菲雨丝,香炉里氤氲开来的青袅,无声无息的将心底内缓缓酝酿的思绪,弥漫开来。望着这一波又一波的麦浪,我似乎听到了麦子孕育麦粒的声音。

今年的气候很特别,春天时还见天空中飘起了洋洋洒洒的雪花,空气中凝聚着一层寒气,我一直担心这样的天气似乎会影响麦子的生长。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年长的老人时,他们说不怕,冬小麦的生命力很强,只要不在扬花时受冻,不会有大问题的。真是这样,面对此时绿油油且密密匝匝的麦子镶嵌在大地时,我在遐想,在不久的日子里,这片麦地里会衍生出成熟的金黄,那时轰隆隆的收割机会有条不紊的作业,农人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劳作。不由,我就想到劳动的艰辛,想起那首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要歌唱可歌可泣的劳动人民,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站在五月的麦田里,我想紧握劳动者因劳动开满茧花的双手,送上我最真切的祝福,向所有的劳动者击掌。

守望五月的麦田,就是守望人生的希望和辉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