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田野唯美散文

2022/12/15好文章

田野唯美散文(精选12篇)

麻雀

文/董改正

麻雀立在屋檐,立在电线上,立在落了叶露出大片蓝色天空的树梢,头朝下,尾巴上翘,脖子耸动,叽叽喳喳地叫。间或一阵风来,掉下一片桐叶,它们就大惊着扑腾着翅膀,齐齐飞去。

春夏两季鸟多,声音啁啾婉转,色彩形态明丽流畅,画眉、燕子、布谷、喜鹊、黄鹂,看看名字就夺目。那时候麻雀也在,一群一群地,栖息或者飞跃,枝头和屋顶之间,田野和村庄之间,它们叽叽喳喳,短距离飞翔,但我们不在意。

麻雀总依恋村庄,虽然它们大多时候野外觅食,田野里,贴着稻禾或豆秸高粱秆,一群群地跳跃或飞跃,阳光下,它们卑微而自由,弄出一团惹人怜爱的影子。田野里有树,山上也有,但它们总是往村庄里飞去,虽然那里并不安全。

先前的茅屋檐下,是麻雀安身立命的窝。它们飞翔、啄食、晚归,生活随意,没有规划,蛋也不知什么时候下的,然而不久,窝里就有嫩嫩的叫声了,叽叽叽,叽叽叽,嫩黄的小嘴不安地动着,呼唤着,是饿了。就有调皮的孩子,趁着大鸟不在,竖起梯子,掏了去,手心里,捉住了一团肉,扑闪着翅膀,却飞不起来,惊叫着。回来的大鸟,凄厉地对着每个行人叫着,在房屋上跳过来,跳过去,跳下去,跳上来,然而小鸟多半被猫叼走了。它们一般会寻找两天,然后在夕阳炊烟里,继续叽叽喳喳。

轻信的麻雀,常常是捕捉的对象。雪天扫一片地,撒下谷粒,支起一个簸箕,它们就接二连三地进去,当簸箕落下时,惊慌地扑腾,羽毛落了一地。它们做了下酒菜,在严冬调剂着人类的口味。可是,即使是这样,它们依然追逐着村庄,围着炊烟转,停在水牛的背上。

曾经有一段时间,它们被列为四害,人类为它们啄食的一点粮食,做稻草人,展开的双臂上,一条红带子飘着。打谷晒谷时,老人孩子看着,它们下来了,就扬起手,发出大声的喝斥,它们就像遭遇大风的树叶,惊惶地四散飞去。多数孩子是心软的,躲起来,看它们欢快地跳、叫、啄。在除四害的运动中,麻雀少了,蝗虫多了,农药多了,晒谷场上冷寂着。就有关心生态的学者担忧着,但运动一停,它们又飞回来了,聒噪着,叽叽,叽叽,琐碎而喜气,它们终究没有心机,不记仇,在温煦秋阳里,跳出,叫着,金黄谷粒间,有它们才真实,喧闹着淡淡的吉祥意味。人类和麻雀,都会好起来的。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虽然小欢喜,却是黑白宁寂的味道,岁月仿佛很远。有麻雀飞腾的村庄,才不显寂寞,而有村庄的麻雀,才不会如无家可归的孩子。麻雀,应该叫家雀的,它是人类放养的家禽,只是不食其蛋,偶食其肉。它们在村庄和田野里,嬉戏捉虫。它们的家园在哪里?当它们站在屋脊、或永远并行的电线上,看着夕阳,闻着辛辣的炊烟,是否会有它们的乡愁?

乡村的秋

文/萧晓

季节的更替,向来是有着某种征兆的。譬如,一场绵绵细雨,便给田野里的庄稼涂抹上一片金黄。虽是已凉天气未寒时,秋天还是这样真切地来了。

乡村的秋,总是别有一番韵味的。秋的色,秋的味,秋的意境与姿态,总会带给人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享受。秋夜里,村外田野上偶尔传来少有的几只秋虫窸窸窣窣的哀鸣,那是生命的绝唱和眷恋呵,它们用生命弹奏出的乐曲,带给秋天几多感动与感怀?

秋日的旷野上,阳光温暖而柔和,就像慈祥的老人抚摸孩子一样,那笑容灿烂如花。一望无垠的田地里,农人们紧张、忙碌着收秋。偶有三两儿童或欢快地奔跑着,或在那收获后的玉米堆里将一个粗大的玉米棒子高高地举过头顶。他们那是在展示秋收的果实,展示父辈辛勤劳作的结晶。望着那几个奔跑的孩童,我情不自禁地笑了。是啊,从他们身上,我仿佛找回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小时候,跟着父母去地里收秋。我带着弟弟、妹妹在田野上疯跑,他们哭闹了,我就带着他们在田野里寻找野葡萄。那是一种野生的植物,果子青豆大小,熟透了的果子呈紫色,甜甜的,还有点儿涩。见了“野葡萄”,弟弟、妹妹的哭声戛然而止,那诱惑一点儿不亚于一块儿水果糖。饿了,我就带着他们找来嫩玉米棒子,架在火上烤,香气飘荡在田野上,馋得直流口水,还没等烤透,就忙不迭地送到嘴里,吃得满嘴黑乎乎的,像是长了一撮胡子。跑累了,我们就躺在玉米秸上酣然入睡。我不知道,现在田地里那种被我们叫做“野葡萄”的植物还有没有。这么多年了,我还常常回味着“野葡萄”带给我们的甜蜜。是啊,正是乡村的秋,带给了我童年的无限乐趣。怎能不怀恋童年时代的秋天,怀恋那一段逝去的美好的岁月呢?

行在秋天的旷野上,我深一脚浅一脚踩碎了些许的惆怅与感伤。人生就如同四季,走过春夏秋冬。中年如秋。已近中年的我,不再为年轻而狂妄不羁,不再为得失而斤斤计较,也不再为名利场上的利益之争而处心积虑。人生就像这秋叶之静美,内心所拥有的除了从容,就是淡定了。我想,这或许就是心态的一种成长,确切地说,更是一种历练后的成熟与豁达吧。

乡村的秋,总是这样来得轻,来得静,来得悲凉,来得又如此匆匆。生命过往中,迎来了季节的一个秋,又送走了人生的一个秋。

冬日的田野

文/靳亚娟

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对田野有种很深的感情,特别是家乡的田野,在冬日的阳光照耀和麦苗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的妖娆和更加的迷人。

家乡阎良区关山镇位于八百里关中平原中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而我们尖角村则是西安市版图最北边的一个行政村,连接富平、蒲城、渭南,有鸡鸣一声叫四县的说法。

工作在县城,我觉得自己骨子里确是一个农人,在城里面待得久了,就想回乡下老屋住几天,就想家乡的田野,想那里的一草一木,想那清新的空气,想那泥土的芬芳,想走在乡村田间小道的感受,想田野里暖暖的冬日阳光。

回去的早晨,我会比以往起得更早,洗漱完毕就会漫步在村外的田间小道上。初冬的北方空气中寒意阵阵,东边的天空上太阳微微露出了浅浅的笑容,经历了一夜的睡眠,麦苗都已经睁开了眼睛,他们抖擞精神,开始了一天忙碌愉快的生活。无垠的田野一眼望去碧波荡漾,麦苗不畏严寒,顽强、坚韧的生长,他们吸收着土地的养分,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伸展腰肢,努力扎根大地。深沉的黄土地也毫不吝啬地让出每一分、每一寸缝隙,让麦苗自由的生长。黄土地、绿油油的麦浪、初升的太阳、远方劳作的农人如一幅乡村田野画让人沉醉其间。

我如老农人一样踱着步慢悠悠地徜徉在田野中,不时走走停停,左看看,右瞧瞧,全身心都是放松的,好似回到了心灵的最后栖息处,忘却了工作中的劳苦,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这一刻我的身心是属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不知不觉走到了自家的田地头,儿时和父母在田间劳作的记忆历历在目,不断浮现在眼前。如今生产力大发展,机械化操作已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好久没有下田拔草、锄地、施肥、割麦、掰玉米了,也好久没有那种挥汗如雨、大汗淋漓后的筋疲力尽了。为了找回曾经下地的感受,我挽起裤腿,一脚踩在柔软的泥土里。寒冬中的麦苗不怕碾压,更不怕一个农人的脚步。我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很厚实很舒服很自然的感受荡在心间,这也许就是土地的力量和魅力吧。

蓦然回头,身后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但我知道亲爱的土地不会矫揉造作,更不会呻吟疼痛,你无私地为人们提供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你是生命之本。你的颜色永远都是那么单一,黄黄的皮肤是你的本色,可在你的肌肤之上盛开着色彩斑斓的缤纷世界。

就这样一直往前走,鞋脚和裤腿上都留下了黄土的印记,不大功夫一畦地走到了顶头,随后转身上了另外一条乡间小道。不远处有几只鸟儿,怕是我的脚步声惊动了它们,扑扇着翅膀恋恋不舍地飞向了远方。往南望去,田野上有早起的人们在晨练,他们有的振臂健走,有的悠然散步。他们和我一样是这片土地哺育的儿女,是这片土地不倦的耕作者,将汗水、希望、期盼一并交付给土地。坦荡的胸怀,饱经风霜的面庞,常年劳作不息的双手是他们田野生活的真实写照。

再回头往村庄望去,袅袅升起的炊烟在房梁屋脊上盘旋,此刻母亲应该在厨房准备全家人的早餐,我们回家休假也是她忙碌的时刻。深情地再望望我亲爱的田野,道一声离别,短暂的分离会让我更加的思念。

我爱家乡

文/刘启璐

我非常爱我美丽的家乡——昭通。那里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美丽、鸟语花香的地方。

春天是一个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季节,满山遍野都会长满奇花异草。红的似火,白得像雪,粉的像霞,绿的如玉,其中映山红是我最爱的。当它含苞欲放时,犹如一位恬静温柔的姑娘,害羞似地躲躲藏藏;当它绽放之时,仿佛一位花枝招展的少女正在向人们摇曳着小巧玲珑的身姿。“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我陶醉呢?

骄阳似火的夏天,让人们感觉到汗流浃背,但一点也不影响我欣赏美景的兴致。你看,池塘中含苞待放的荷花,亭亭玉立,清香而甜蜜;公园中成片的玫瑰,花团锦簇;池中睡莲一片挨着一片,你追我赶争奇斗艳,吸引人们驻足观赏,连鸟儿也不忘留下嬉戏一番。远山、繁花、人鸟、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夏日画卷。

秋天的田野格外迷人,俗话说:“春华秋实。”不错,到了秋天,万物都成熟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果园更令人陶醉,红中透青的苹果散发出阵阵幽香,黄橙橙的大鸭梨压弯枝头,柿树上的“红灯笼”高高挂着……各种水果诱人极了!这喜人的景象,使我自然地想到了辛勤耕种的农民,正是他们日夜的劳作,正是他们汗水的浇灌,秋天才硕果累累!那迷人的田野,那沁人心脾的瓜果之香,是如此牵动着我的心。

严寒的冬天迈着蹒跚的脚步来到人间,给人们展开另一幅生动的画面。鹅毛大雪纷纷扬扬,风停雪住,一颗颗银树傲然挺立,一座座玉宫拔地而起,到处是炫目的光点,到处是刺眼的银色,街道仿佛是银子铸造的,那么有光辉。长长的冰柱像水晶的短剑挂在檐前,人们好似生活在琼楼玉宇之间,七色尽逝,满目皆白,一场大雪,遍地洁白,“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画面尽显眼前,美极了。

昭通的春夏秋冬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最美丽的。

麦浪上的守望

文/张辉祥

家住城乡接合部,每天打开窗户,就可以看见那片沃土。或许,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田野对于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不再承载着美好的憧憬,乡村已然成了民工的故乡。可是,每当五月那翻滚的麦浪拍打着城市的天际线,我想说,田野在,希望就在,因为麦浪的尽头依旧有许多乡村的守望者。

记得一位乡村歌手曾借麦浪来表达自己对所爱之人最朴素、最纯真的情感,歌中唱道:“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爱过的地方,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脸庞,想起你轻柔的话语,曾打湿我眼眶。”其实,麦浪与农人何尝不是这种关系。在洒下诸多汗水、磨起厚厚老茧之后,农民们的思绪在麦浪上飘荡,回味生命的成长、经历季节的更替、收获幸福的希望,那一刻,再多再多的辛劳都会被一波接一波的麦浪湮没……

有人认为,“孤单是一个人在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这话讲得有一定的道理,你看,城市的时尚青年聚在歌厅舞厅里纵情狂欢,压力释放之后,浮华的背后依旧是内心的孤单;而一位乡村老农默默地守望着田间的麦浪,看起来很清寂,可是你敢说他心中的欣狂没有在浪尖上涌动。

人间五月天,麦浪翻田间。阡陌纵横的乡野,在阳光的映照下,一望无际的麦田被镀上了金色,丰硕的麦穗折射出道道光芒,烁金遍地。风起,云涌,麦滚,那层层麦浪起伏如潮,像是要挣脱田野的束缚,自由的流动。可是,它的根还紧植在泥土里,它的穗带着芒还扎在农人幸福的心田中。走在田埂上,荡漾在麦浪中,每一朵浪花都会让你感到生命的律动。碧绿的天空犹如宽阔的河床,自由,包容,任凭麦浪打闹、嬉戏、汹涌,而飞鸟也不时来点缀这壮美的场景,翩若飞鸿地从浪尖上掠过,它们都是麦浪的守望者。

麦浪是乡村的一道风景,可总归要收割,总归还要付出镰刀饱蘸汗水的辛劳,这是生存的需要。于是,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吟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如今,中国农耕文明的某些经典场景正在远逝,联合收割机“轰鸣”着转上几个来回,一大片麦田就变成了麦粒儿,而昔日麦收时节忙碌的劳动画面成为一种记忆。农民们少了挥汗如雨的劳作,趁着没有开镰,可以细细品味这迷人的麦浪,守望着他们用心血、汗汁、泪水汇成的麦浪,或许还可以磨磨那些生锈的镰刀,以便在麦收时虔诚地割上一把,算是举行一个开镰仪式吧。

风吹麦浪,金色翻滚,浪谷贴着沃土,浪尖潮起希望。五月,我可以站在城市的楼上,守望着麦浪,这是田园的城市;农人直立起躬耕田间的身躯,守望着麦浪,看无尽浪涛涌向城市,这是托起城市的田野啊!

幸福年

文/戴文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迎来了吉祥的马年。下面,让我们随着镜头,一起来感受幸福的瞬间。

镜头一:奶奶的七十大寿。大年初一,艳阳高照,温暖如春。乡下的大院里,熙熙攘攘,分外热闹。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高高地悬挂在廊檐两边,和气致祥的马年春联,精神抖擞地贴在大门两侧,古朴的八仙桌,祥和的福禄寿……今天是奶奶七十大寿的日子,看,穿着节日盛装的奶奶正笑容满面地招呼着满座的亲朋。大家嗑着瓜子,品着香茶,谈笑风生,沉浸在新年的幸福滋味中。

镜头二:激情燃烧的田野。我们一帮优哉游哉的孩童,排着参差不齐的队伍,奔走在乡间窄窄的田埂上,广阔的田野任由我们无拘无束地追逐嬉闹。顽劣的男孩眼疾手快地抱来邻家草垛上的柴草,大家都半蹲着围聚在芦苇滩边,最胆大的表哥帅气十足地摸出打火机,“咔”的一声,引燃了柴草。田野上,疾烈的野风吹过,瞬时间,熊熊的烈火便“轰轰”地蹿上了一人高。激情燃烧的火苗蔓延开来,火光映红了我们无邪的脸庞,点燃了我们幸福的时光。

镜头三:叫苦不迭的“叠罗汉”。当我们吃着美味的零食,晒着懒懒的太阳,却还嚷嚷着无聊的时候,干爸极其邪恶地想出了“叠罗汉”的游戏。开始几次,我的运气都出奇的好,正当我沾沾自喜的时候,我突然就成了叫苦不迭的“罗汉”,结实无比的干妹妹,和同样结实无比的干爸,重重地压在我瘦弱的身体上,在两个笨重的“人肉沙包”的施压下,我瞬时窒息!我可怜巴巴地伸展着四肢,趴在最底下,痛苦得“哇呀哇呀”惨叫着,天哪!又闷、又重、又痒、又痛,真难受!

幸福的时光总是如过隙白驹,让我们把点滴美好都镌刻在心中,也愿我们新的一年,学习、生活甜甜蜜蜜!

油菜花

文/阿秉

油菜花,每到春天,就盛开在田野里,这一片,那一片,点缀在绿色的麦地里,如诗如画。我爱春天,更爱春天的油菜花,爱它独有的鹅黄,爱它独有的甜,爱它独有的香——

半个多月前,我下班在路边等车回家,不经意之间,我发现路边田野里有一种黄,星星点点的,黄的还不太热烈,闯进我的眼帘,我脑海里的第一个感应,就是油菜花开了,心里还不住一次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又是一年春来时!

最近,我在每次下班回家的路上,都会有意无意地望望路两边的田野,但更想看到的是油菜花到底开到什么程度?心里总是盼着呢!有时在单位职工食堂里吃过饭,就到田野里散步,也会留意田间盛开的油菜花,在这个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大老远顺着油菜花的芳香,一路上带着想象,带着美好,带着诗意,仿佛即将要走进神圣的殿堂一般,一步步向油菜花地靠近,往往人还没有到跟前,心可就最先闻到了油菜花的香。我觉得,油菜花是带给春天做好的礼物,应当把古人“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改为:“春回大地油菜花最先开”,似乎较为合适。我还可以负责地告诉你,昨天我去桃园时,还未见桃花开。可见,油菜花比桃花还先开,这就是油菜花的可贵之处了。

走近油菜花,才发现油菜花像往年一样,还是那样的的灿烂无比呵!它们的花,全部站在枝干的顶端处盛开,开的撕心裂肺,开的随心所欲,开的淋漓尽致。再看花的颜色,黄的让人心醉,黄的让人怜悯,黄的简直让人措手不及。更让人赞叹的是,油菜花的花朵有的大,有的花朵小,大大小小谁也不让谁,一块挤着往上长呀长呀,就长成了一个黄色的莲蓬,又像皇帝御驾亲征打的一把黄伞,显得高贵,典雅、大方,有尊严有气派,通神气着呢!如若把鼻子凑近一闻,油菜花的独特甜香味道,真的是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足以能把人的鼻子香歪喽。你再放眼望去,满地的油菜花,满地的金子的黄,风一来,一吹一摇,此时此刻,你的心也会跟着一摇一摆,不知不觉,自己也就跟油菜花成为一个整体了,在金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自己也金灿起来,无比高贵起来。

油菜花,开的好看别致,其色其香其甜,也都是天下无以伦比的。不仅如此,油菜花还特能干活,能结果子,能挤出菜籽油供人们炒菜吃,杆可以烧火做饭。油菜花可不像有些花,一辈子娇贵的不得了,中看不中用。它们哪里像油菜花的一生,平平凡凡的,在不动声色中显示出人生的价值来,油菜花呀,岂止能让一个“爱”字来代表我对你的深深敬意!

乡村的秋天

文/陈利生

当一丝浅黄色的忧伤,轻轻地抹在草尖上,时令便进入立秋了。

父亲常常在立秋的时光里驻足,因为面对田野,他一定看见了五谷丰登的胜景。那是他内心的花朵。

几阵秋风过后,稻子黄了,玉米饱满了。玉米在绿叶的掩映中散开美丽的秀发,俨然害羞的少女。山核桃树也被晚霞染红了,燃成一片红红的云。番薯藤们挤挤挨挨,互相串联着,以浓绿的色彩宣言。

抬头看一看,天空也更加干净和高远了。此时的大地一片澄静,尘埃远遁,只有耀眼的金黄在大地的深处弥漫成诱惑。对于一个农人而言,收获的季节就是生命最大的欢欣。在对一片庄稼的等候里,有他们全部的希冀。

趁着天气好,乡亲们忙着收割稻谷,挥舞着锋利的镰刀,所到之处,稻子纷纷倒地。田野里到处回荡着“咚咚咚”的打稻声。

虽说“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但实际上,气候真正凉下来,则是白露之后。白露一过,草木的叶子上结起了晶莹的露珠。而真正让我记住白露到来的,则是飞翔的大雁。在白露时节的天空上,飞翔的大雁是故乡最为动人的风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在老家是件大事情。白露像是下了一道温柔的命令,一夜之间,树上的山核桃一颗颗开始在秋风中脱落。乡亲们说:“熟了,熟了,好打山核桃了。”

白露之后,村里很冷清,很难觅到人的踪影。其实,真正的热闹在山上呢。没等人走近,老远就听到竹竿抽打山核桃的噼啪声,山上山下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那场景,让人觉得山上好像在赶集呢!

白露过后是秋分。几场秋风秋雨过后,天气便凉了下来,树叶也变得黄灿灿的,天空变得无比湛蓝和清澈。空气中散发着新粮的芬芳和水果成熟的清香。

庄稼,一季一季地收割与更替。色彩,一层一层地变幻着。金秋里,所有的村子都保存了同样的气质。村庄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对着天空敞开了胸膛。秋收后的田野,显得空荡而寂寥,曾经铺天盖地的金黄和热闹丰收的景象渐渐远去。金黄色的阳光照耀着旷野,秋收之后,到田里随意去走走看看,这是父亲最常见的习惯了……

坐在秋天的田埂上,放眼远望,秋在眼里,秋在怀中,秋在心上。读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秋蝉唱晚,蟋蟀鸣寒,大雁南归,尽情书写浓浓的秋意。

故乡,已沉醉在金秋里。

田野里的歌声

文/张婷

“啦啦啦……”从田野里传来孩子们欢快的歌声。

远处的田野里,一群孩子在割草。他们的脸上挂满了晶莹的汗珠,还带着笑容。田埂上,几个孩子哼着小曲,编着草篮,脚丫伸进溪水里,多舒服!前几天,田野里还鹅黄嫩绿。转眼间,青草宝宝们齐刷刷地冒了出来,田野成了“绿海。”在柳林口的小径上,铺着一层柔软的绿色草毯,孩子们可以在上面尽情玩耍。草地旁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孩子们总会跳进去打水仗。

玩累了,他们会像小鸭子一样把头扎进草里,或拨弄水中的小草。

“啦啦……啦……”

孩子们欢快的歌声又响起了,这优美、欢快的歌声在林中久久飘荡着……

豌豆花开

文/李瑞华

昨晚和朋友小聚,在电视台下面的小街上,找了家能在网上订餐的川味饭馆,据说能打折优惠,环境也好。果然,就像朋友介绍的那样,环境清新,装修考究,真真是一所就餐休闲的好去处。点餐时,我看到柜台架上那绿绿的苗苗,很是养眼,娇嫩透明的,遂问老板这是什么苗,老板说,是豌豆苗。可以凉拌着吃,可好着呢!来一份?好!待菜上齐,果然那豌豆苗真的很入口,青青脆脆的,香中带甜,令人口中生津,大开了胃口。看着这盘豌豆苗,我不仅想起我的老家,想起老家家东那块自留地里麦垄间的豌豆来……

记忆中的豌豆,是常常在麦地里间作套种的,不知为什么。豌豆秧总会缠着麦杆自然惬意地生长着,神情恍惚中,我似乎又见那豌豆花亲切地开在我的眼前……豌豆花开,是我们家乡原野最美丽的时节。村东一望无际的麦田,像接天盖地的绿色地毯;仲夏的熏风吹来,正在灌浆的麦穗儿在风中摇晃,又像碧波粼粼的绿色海洋。与小麦混种的大豌豆,此时青青的豌豆秧蜿蜒伸展,攀缘向上,和齐腰深的麦棵几乎一般高低。盛开的豌豆花色彩斑斓,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像满天的星星那么繁密,洒落在散发着清香的麦田里。家乡的麦田,是我童年的伊甸园;麦田里豆荚般的豌豆角,就是我童年的人参果。

这些时日,总有些困顿,我感觉是想家了。因工作需要,我搬到离家不算太远的一个小县城来住了,时间久了,打拼职场,照顾家庭,竟然感觉很累很累。有时候就想,我像极了那飘忽不定的蒲公英,随着这小城陌生的风,把我吹得没有了方向……就感觉,其实,老家才是生我养我地方,那里才是我真正的根。夜深人静,我常常在城市的鼾声里醒来,想起我遥远的村庄,想起我的李氏宗祠,想起那片散发着泥土清香的豌豆花。许多时候,我试图把记忆拉回到从前的日子,重新回到那开满豌豆花的庄稼地,在春天的原野上寻找童年的梦影,我曾经无数次在城市的走向里迷失,但我从来不会在我的村庄迷失,尤其是我熟悉的田野和那片逝去的豌豆花。

也许在今天的乡村,许多人已经看不到那久违的豌豆花了,但记忆里的豌豆花对我来说是那样的清晰。我是一个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对豌豆花有着太多的美好回忆,时间愈久,那流淌在生命深处的豌豆花愈加弥香。那些豌豆花就像一个个文件夹,收藏在童年的软件里。

从记事开始,我总是在春天沿着豌豆花的流向从村庄走向学校。那时,农村的庄稼地里种了许许多多的豌豆,从冬天播种到夏天成熟,豌豆秧与小麦一起成长。春天来了,浓密的豌豆秧一片青葱,每一棵秧苗上都长满了枝枝杈杈,每个杈上又长出许多花苞,春风一吹,那些花苞便张开了笑脸,有白色的,有淡紫色的,还有红色的,粉红色的,豌豆秧的顶部还长了许多毛须须,那些毛须须在阳光的照耀下生长得较快,一天一个样子,茂盛的豌豆秧枝蔓缠绕,放眼望去,田野里到处都是盛开的豌豆花。

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里都有一到两个看护庄稼的人,他们的责任心都很强,一天到晚精心地守护着那些青青的豌豆秧,唯恐牛羊糟蹋。常常看到他们踏着湿漉漉的草丛从豌豆地边走过,他们精心呵护着那些正在生长的豌豆秧,走在豌豆地边,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趁他们不在的时候,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就会揪几片嫩绿的豌豆秧放进嘴里,嘴角吃得发绿也满不在乎,那感觉就像是在品味大自然的美味佳肴。

穿行在纵横交织的田野,我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审视着那些熟悉的豌豆花,就像审视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杰作,田野里彩蝶飞舞,蜜蜂嗡嗡地叫着,整个豌豆地像一片花园,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我沿着窄窄的田埂一路走来,在绿幽幽的豌豆地里,看见许多豌豆花向我微笑。我站在田野边的小路上,像一个检阅千军万马的将军,看一朵朵豌豆花向我致敬。

与田野里的油菜花相比,豌豆花好像十分的柔弱,它们一个个羞羞答答的,或谦卑、或忍让地掩隐在那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大麦丛中,显得是那样的淳朴自然,看不出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淡然从容地绽放在春天的田野。麦子开始沿花的时候,豌豆花渐渐少了起来,豌豆角挂满了秧苗,有长角的,还有扁角的,长角的皮比较薄,籽粒饱满,产量较高,而扁角的皮比较厚,吃起来口感好,但没有扁角豌豆产量高。豌豆吊角的时候,无论看护庄稼的人怎样看护,还是少不了被人们偷摘,尤其是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放学后偷偷地溜进豌豆地里,一会儿工夫就就把书包塞得满满的,然后,怕被人看见,索性躺在麦垄间,摘吃着那甜甜的豌豆,直到过足了瘾,才心满意足地背着书包回到家里,那时候真是小孩,根本不会因为偷摘了生产队的豌豆角而愧疚。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母亲给我蒸了满满的一锅豌豆糕,刚掀开锅,一股浓浓的豌豆花味向我飘来,我狼吞虎咽地吃着,一口气吃了几大块。母亲看我吃得那么开心,就对我说,剩下的都拿到学校里吧,让你的同学也尝尝咱家的豌豆糕。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那时能够饱食一顿豌豆糕,心里也是挺满足的。

参加工作后,也尝遍了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但很少再吃到妈妈蒸的豌豆角,也很少见到村庄边缘那姹紫嫣红的豌豆花了,豌豆花成了我梦中的一道风景,远远地飘逝了。每到豌豆花开时节,我总会想起妈妈的豌豆角,想起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那是生命中一段美好的时光。

如今在城市餐桌上吃到的豌豆苗,在菜园里看到的豌豆花,怎么也没有那大片大片的田野里生长的豌豆花有味道了,许多乡下人也开始以吃豌豆苗为时尚,鲜嫩的豌豆苗再也没有了泥土的芳香,没有了田野里的质朴。在一个被金钱物化了的社会,许多人再也没有心情去种植豌豆秧了,因为豌豆花已不再属于乡村,不再属于我的李家宗祠,就像乡村那些正在消逝的事物一样,豌豆花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

曾经,我以我的村庄拥有许多的豌豆花而自豪,曾经,我以看到那遍野摇曳着淡淡清香的豌豆花而欣慰,而今我只能在记忆里打捞那飘逝在岁月深处的豌豆花了,身居浮躁的城市,我时刻记住我是一个乡下人,因为梦想还在,因为纯真还在。

豌豆花开,芳香溢满心怀。那些有关豌豆的故事,就如亘久的星辰,撩拨记忆深处的温馨……

总有那一片蛙声

文/陈绍平

我住所的旁边,正好是一大片良田,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从窗外飘来阵阵蛙声,这对于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每年的这个时节,蛙声响起,如同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似的,惊喜而又甜蜜。于是,习惯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十分喜爱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让我的思绪漂浮,滑入了季节的深处。

乡村的夜,显得特别的宁静。此时,蛙声一阵阵传来,格外清脆,格外悦耳,格外地撩人心扉。它断断续续,时高时低,浅唱低吟,错落有致,似问候,如倾诉,又恍若相互交流,恰是喃喃私语。如若新月一弯时,蛙声遍地,是如此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她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着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

每到这时,深夜朦胧,正好听取蛙声一片。一只蛙鼓噪起来啦,先是低低地,徐徐地,渐渐地声音宏亮高亢起来,刚劲地穿透夜的帷幕,直到你的窗前;继而,群蛙齐鸣,那蛙声从肥沃的田野而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青草的醇香;也许,它们正在翻捡庄稼汉春耕时的山歌;也许,它们正在唠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还有很多很多,一阵阵地涌来,又一点点地荡漾开去。

听着蛙声,你就会想起许多美好的时光:童年的天真无邪,少年的无拘无束,青年的浪漫情怀;你还会想起蜂蝶舞蹈菜花的身姿,雀鸟穿梭桃李的调皮;你更会在缠绵的蛙声里,遥寄在水一方的思念,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瞬间竟化成两滴晶莹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看来,伴我入眠的,除了故乡那弯浅浅的河水,便是那高高低低而又让人魂牵梦绕的——蛙声!那是我生命中离不开的蛙声了。

不信,你听,田野里,蛙声如潮……

冬声起处是故乡

文/李瑞华

对于有着多年乡村生活的我来说,乡村的冬天并不单调乏味,比如聆听冬日的声音就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因为这些琐碎简单的声音皆是生活的声响,岁月的律动,至今想起来仍恍若昨日,让人怀念。

阳光

冬日的阳光就是不同,就连那故乡天空的云也不一样,云朵不多,特别的柔和,风是那么的柔,云是别样的纯。待吃罢早饭,等太阳升起三竿子高的时候,阳光开始发暖了,这时,便会有老人和孩子三三两两地搬着马扎来墙根晒太阳。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真舒服,若是眯上眼照着太阳的方向仰起脸,便会发觉眼前是灼灼的火红一片,揉揉眼,阳光依然那么亲切和暖。

树木

冬天里的树枯瘦,冷落,凋零,甚至黯然失色,枝头上荡漾的也是飒飒逼人的寒气。失去了苍翠的绿叶,树似乎了无生气,西北风刮过,有呼呼的啸叫,像无影踪的幽灵渐行渐远,但这并不影响树的挺拔。树依然从从容容,树枝一样的傲立于树干上,不改往日的蓬勃。灿烂的阳光照在树的身上,树微微的额首致意,挥挥手,快乐便在枝头悄然绽放。

村庄

冬日的村庄,最让人怀念的是一场大雪,如雪,在不经意的时候,悄无声息地一大朵、一大朵地落下来。孩子会惊喜地在院子里,在田野里大呼大叫,而大人们会眉开眼笑,任由那洁白的雪花飘落在身上,柔柔的,凉凉的,还感觉暖暖的。夜晚,屋外雪落无声,屋内炉火正旺,陪伴深夜的雪,真正走进冬日的门槛。雪在深夜簌簌,积雪厚了,反射出愉快的光芒。此时炉火的香味才刚刚恰到好处地散发出来,有人在炉火边醉意朦胧。这个时候,最好再烤上几块山芋,黄芯的地瓜,甜甜的,绵绵的,热热的,一直热到心里。

带着瑞雪兆丰年的喜悦迎接雪的到来,就感觉,冬天的村庄一点也不冷,你看,雪化时,一串红红的大辣椒会高挂在各家门口,未剥的玉米会囤积在各家院里,一片金黄,又一片金黄,写意着温暖的颜色。

运河

如果说,一个湖泊,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那么,村东面的运河,就是这村庄流动的血脉。这条血脉,给村庄注入了生命活力,使村庄充满了灵性和欢喜。

运河里早已不见那些飘摇的芦苇,运河两旁,草已枯萎,堤上的垂柳,僵硬地垂着手,像“千手观音”的姿态,心无尘念地静默,凸显了天空的广袤与清远。

河水封冻的时候,更是有趣。放眼望去,封冻的小河,蜿蜒曲折,像一条白色的游龙,有一种非凡的气势。回首看看村庄,仿佛就是骑在龙脊上了。村子里的老人,似乎特别喜欢这种景象,他们觉得,这里面有一种吉祥的预兆,是一个村庄腾达的隐喻。

行走河面,我会像孩童一样,轻轻地滑步,河面上,划出一条浅浅的印痕,这印痕,又让人产生一种温情的感觉。冰,是透明的。有时候,我会蹲下来,仔细地端详冰下的景象。看冰下那褐色的水草,看冰层下,依然熟睡的树叶;看一把乱草,被冻结在冰层里,像是告别过去,在做着夏天的梦。

田野

田野里,雪是精灵,是冬的声音。漫步在厚厚的白雪之上,心有不舍,耳边北风呼呼,眼前洁白无瑕。贪婪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微醉荒野。脚踏白雪的美妙玄音,清晰的足迹蜿蜒。冬天的田野很干净,冬天的风多,田野被风扫过以后,我们所能看到的就只剩下大块大块干净的土地了,好像被洗过的思绪一样,干净得都没有回忆,有的只是一种莫名的想流泪的冲动。

冬天晴朗的日子里,田野上的天空是青碧的,好像水洗过的蓝宝石,洁净的耀眼。阳光温柔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冬日的阳光没有其它季节的阳光泼辣,宛如素影,照在原野里,大块大块的,整个田野就都闪动了起来,简直就是伸出双手就能掬起水来的一泓泓清泉。

田野里的草都枯萎了,显然它们不想就这样离去,仍然成片成片地站立着,在风中摇曳。冬天阳光明媚的日子,田野里阡陌纵横的田间小路,心情会跟着明媚起来……

炊烟

乡下的炊烟似乎永远是一根长长的绳索,牵着饭菜的清香,牵着小伙伴们垂涎欲滴的渴望;乡下的炊烟似乎永远是一根亲亲的绳索,牵着孩子心有灵犀的目光,牵着孩子小小心田里的甜蜜和温暖,无论跑到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迷失家的方向。那吱吱作响的炒菜声,那风箱里传出的有节奏的呼哧声,那灶膛里噼噼啪啪的火苗声,那冒着热气端上桌的香喷喷的大锅饭菜,那母亲灶上灶下忙碌的身影,那被火苗映红的父亲慈祥的脸庞,无一不构成故乡一幅淳朴而绝美的风景。

故乡的炊烟,它在每个早晨中午黄昏升起,唤醒着一片土地的生机,书写着乡村人的辛勤。当袅袅的炊烟从农家的房顶冒出,股股的烟柱被风拉扯成缕缕丝丝的样子时,你会感到,这舞动的炊烟像是漫妙的精灵,仿佛它总在与悠悠的白云进行着深情地对话,在尾尾地述说着农家生活的那种艰辛和不易。

故乡的炊烟,永远是我心中的一种乡情乡意,是我童年里的一首梦谣。是我对家乡的永恒怀念,一种对过去生活过往的留连,一种根的惦记。既使我人身在异乡,也会想起那响在日暮乡关的声音,和那双望穿霭雾氤氲,痴痴守候儿女归程的眼睛。而炊烟,它早已在我的心中成了联系故乡的纽带,成了我心中一幅农家悠闲与繁忙生活的画卷,一种乡愁的印记。

无论走出多远,故乡,都是我记忆中永远的惦念;无论走出多久,炊烟,都是我灵魂中永远的诗行。

冬声起处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