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夏至的唯美散文

2022/12/15好文章

夏至的唯美散文(精选12篇)

“夏至九九”歌

文/钱元凯 徐晓忠

一年四季,有“二分”即春分和秋分;“二至”即夏至和冬至。如交冬至,人们皆知连冬起九,有“冬至数九”的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冰)上走。”或“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一作笆)头吹觱篥(古代用竹制的九孔乐器);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霜宿。”

据传江南地区旧俗另有“夏至九九”歌,因年久失传,故不为人们熟知。幸亏盛名于明末清初的史学大家、绝代散文家张岱在其名着《夜航船》的“时令”篇中辑存。今抄录如下,供分享。谚云:“一‘九’和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带黄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即碳屑块状)。”

季节民谚,乃是我国民俗文化方面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我国社会公序良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劳动者在长期的农耕生活、日常起居过程中,根据与本地区的气候变化、习俗,相合而积累的经验总结。其中的精华,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可供借鉴。

感悟夏至

文/周天红

夏至,似乎一切都在不经意和转身之间,夏天是真的说到就到了。

在多少场寒风冷雨和春天夜的微凉里,我们都盼望着能有一丝温暖。也许,那就是对夏天真实的期盼吧,或许,每个人的期盼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夏天一到,一切都好了起来。

就乡村农事而言,夏至到来,是看得见庄稼猛长的时候。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大概时间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这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正午太阳最高。夏至日后,气温偏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需肥量都很大。庄稼地里,那是看得见疯起长啊。有经验的老农讲,太阳冒出头的早晨,你静坐在庄稼地里,就能听见庄稼生长的声音。想来,那该是天底下最美妙的声音和旋律了。

可是,要听见这种美妙的和弦,一切都得用汗水和辛劳浇灌。想起村口小学校里老师教授的那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劳动才有收获,即使苦点累点,总比那两手空空一无所获空着嘴巴饿肚皮好嘛。

夏至时节,尤其是水稻,那可得加把劲地管理了。水稻正处于抽穗前后,要求土壤水分湿润便于开花灌浆,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使土壤透气良好,保证根系活力,才能高效吸收利用土壤养分。此时要重点施肥加强营养管理,促进水稻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乡下人说:夏至顶着太阳干,收秋压断扁担翻。这一季忙完,吃的喝的都有了。

“冬至馄饨夏至面”,这是北方人的习俗。南方人不爱吃面食,但也有吃的习俗。“冬吃萝卜夏吃姜”。南方人一直保持着这种传统。冬天呢,爱炖上一大锅萝卜,夏天可就是吃姜的好时候了。乡下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鸡汤”。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尤其早晨起来,几块生姜对付着两碗稀饭下了肚皮,一天的精神都爽。

常记起,夏至到来的时候,母亲总要在忙里偷闲中准备一大坛子泡生姜。那生姜,从地里挖起,再拿到村口的小溪里洗得白嫩白嫩的,像乡下大姑娘的手指。母亲把生姜一根一块地分烂,放进泡菜坛子里,不出两天就能吃了。那可是下饭的好东西。夏至时节,乡下人的米桶里米已经不多了,就等着大干一季,收秋时有一个好的收成呢。此时得干活,得干活儿就得吃饱肚皮。母亲的办法很多,把苞谷小麦红苕豇豆的,杂七杂八煮上一大锅,中间一大盘泡生姜做菜,每顿总能让大家吃个肚皮饱,再苦再累,日子一转眼就过去了。

吃着,干着,忙着,夏至总是顺着时间的斗转星移中如期到来。年年到来的夏至总是给人丰收的希望和生活的美丽远方。

夏至吃凉面

文/彭庆东

夏至,不仅是农历的一个重要节气,还是我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明清时的夏至日全国还要放假一天,回家团聚畅饮呢。在我的故乡,这一天普遍要吃“夏至面”,即俗话说的“冬至饺子夏至面”。

在我们家乡,夏至面的做法还是比较讲究的,不是平常所吃的浇头热面条,而是煮熟的手擀面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里,待面拨凉,再捞入碗里,俗称“过水面”。然后用芝麻酱、花椒油及老陈醋一拌,吃起来可真叫一个香。

母亲就是做面的行家里手。俗话说得好,软面饺子硬面汤(面条)。第一步的和面既是个力气活,又是个技术活。面不能和得太硬,太硬了不好擀,面条发脆;和得太软了,擀起来黏连,不成型。只有把面和得软硬适度,才能擀出有筋骨的手擀面,做出的凉面口感才好。母亲和完一块面,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切面条更是一种技巧。母亲把擀成圆圆的、薄薄的大面片,将它叠成几折,左手按住一端,右手握刀均匀利索地起落着,切下的面条根根粗细一致,柔韧不粘,煮在锅里汤清面实。

那时吃面的配菜没有肉丝、鸡蛋和红肠等,甚至连香油也难以见到,但这难不住心灵手巧的母亲,她把醋、盐、花椒面、蒜汁和姜末等混合在一起,浇在凉面上,再撒上黄瓜丝、葱花、碾碎的花生米,如果喜欢吃辣的可浇上一勺辣椒油,看着就令人香味扑鼻。往往是母亲还没做好饭,我们兄弟们就等不及了,眼巴巴地站在灶房门口。那时,一顿夏至面总是让我吃得吃了还想吃。

夏至三庚入头伏,人们食欲不振,多数比平日消瘦,俗称“苦夏”。所以从夏至开始改变饮食习惯,以清凉清淡、开胃爽口的生冷食物为主,凉面就成了庄户人家的首选,故而夏至面也叫“入伏面”。乡亲们认为面条“凉吃”有助于下火驱热,还能增加食欲。此外,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是一年中时间最长的一个白天,犹如人们在过生日时吃长寿面一样,也是博一个好彩头。然而,无论是哪种原因,在炎热的夏天吃一碗凉津津、香喷喷的过水面,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夏至有约

文/陈绪伟

初中老师用“夏至”作谜面打一成语,让我们猜,我们猜来猜去都没猜着,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四个字:天长地久。我们顿时恍然大悟,“夏至”与天共长与地同久,多么惬意的时节,多么令人神往的境地,多么恰当的暗喻。

夏至始热,大地蓬勃生机。古时《礼记》中曾记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自然界在这一时节旺长——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等植物生长繁茂。再如《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即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祀求神以保佑除病消灾而五谷丰登。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人们可以尽情吐故纳新,尽情分享庄稼速长的幸福。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蓬勃生长。殊不知,温暖从立春孕育至谷雨,在立夏三板黄起步,顺着与日俱增的农事,由小满时节的遍地乡音,暖阳热度逐渐提升,又从芒种开始膨胀,到夏至就热烈,这时女人就可以袒胸露怀,男人就洒脱地裸泳,老人小孩也可以敞开心怀地释放性情,人们都可以用温暖的态度对待生活。

在这样的时光里,我习惯拿起一本书,泡上一壶茶,坐在寂静的书房中静待时光。亲自烧出滚烫的开水冲茶,目视片片茶叶在翻涌的漩涡里旋转,就仿佛看到一个个轮回的人生。去年夏至,今年夏至,一次旋转,就是一次新生;让人拥有希望,也让人寄以厚望。一茶入口,沁人心脾;一缕茗香,诗意满行,书写了人体的通透,印记住自身的悟性,思绪出炽热的爱恋。

夏至开勤,人间忙碌一片。夏至日,太阳直射地面直达地球最北端,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农谚云:“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田农夫忙。”天地之间的辛勤和热情融为一体,虽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地表的热量和人们的热情都在积蓄,赶急地向着“三伏”进军。这个时节,是夏收时节,油菜收割了,又开始收获豌豆、胡豆、土豆和小麦了;桃子、李子、杏子熟了,该摘下运到集市上卖了;倒茬的油菜地、麦田又该翻耕,忙着插秧、点苞谷、栽红薯了。这个时节,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也迅速滋长蔓延,田间管理又进入关键时期,多观察勤管理,才会有秋季丰收的希望。

在这个季节里,我总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群山是浮岚暖翠,坡梁是绿郁葱葱,河水是碧波荡漾,大地是一片绿色之景。不留意间,还可见到一片片荷花开,淡淡的浮光摇曳着清朴的身影和色彩。这夏至之景,会让人拥有一份接纳万物的心境,成为一种修养,蕴涵一种气度。正如一位大师所言:心中有万物,心胸就宽阔,心神就有慈悲。慈悲是一种感恩,有感恩就拥有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幸福。因此,怀有慈悲之心的人,看到的万物都充满了灵性,即使生活平淡,也能倾听出自己的心声,吟唱出自己的天籁。心中有一份夏至的怡情,不管何时都有美好的向往。

夏至有约,持续人生的梦想。每当夏阳光照,童年就依稀再现:赤脚踩过滚烫的沙石,在小河溪水里捉鱼虾抓螃蟹;在稻田池塘里,逮黄鳝抠泥鳅;在房前屋后的树上,捉知了抓金巴牛,这些都是孩提欢乐的天堂。池塘的蛙鸣、柳条拂水都成了我们的兴奋所在。沙土地、竹树林、泉沟溪、小石头都是干净纯洁的,是无忧无虑的嬉闹场所。百里之外的城市是什么样,长大了一定得去看看,这是心存的一个梦想。如今身在城市,内心却在做着一个乡村的夏梦。

碧草连天,不应该只属于一个季节,那一望无垠的青葱,应该透出气度,露出大爱,繁衍着每一时刻。这就是夏的炽热,是看待人生的一种视角、一种心境、一种姿态。即用感性诠释生活,以理性体味人性。见贤思齐焉,澡雪而精神,清眸与心灵相映的交集,让自己坦然,让自己看到的世界美好,而从容前行的潇洒步履。生活不止于脚下方寸,还有梦想,还有远方。

夏至

文/顾小瑾

我曾经站在离夏天最遥远的地方遥望花开,我仿佛可以闻见花香,我隐约可以看见一个湛蓝湛蓝的天。

一年四季,只有一个夏天,温暖的夏天。夏天带了一些温暖,但似乎又遗忘了一些爱情?它跟我说,它把我的爱情留在过去忘记给我带回来。我早有预感,这个夏季我不会遇见爱情,我也能感觉到,我以后的每一个夏季都会有一些遗憾。我遗憾什么,我想是不是因为我以后的夏季都再也看不见你。

当我知道你需要的不是有我的夏天,我甚至想把夏天从四季里抹去!

我不明白,人生为什么会有别离,是不是因为有相聚。人为什么不能选择不分离,哪怕就只能选择一次,当我决定要和某个人一起创造一个比夏天还要温暖的故事,当我决定,当我不后悔我的决定,我能不能选择一次不分离。如果能,我想给你一个和夏天一样温暖的爱情,甚至比夏天还要温暖的爱情。

有你的夏天,夏天才是夏天。有你的夏天,夏天才像夏天。夏天如果不是和你一起来,我真想一直躲在冬天。冬天是一个人的季节,夏天,那是两个人的。夏天,为爱情存在,夏天,为两个人存在。

那一天,我们在夏天分开。你和夏天一起离开,我一瞬间就被丢在了四季之外。我欲哭无泪,我泣不成声,我真想把夏天从四季里一笔抹去。故事就这么有戏剧性,从夏天开始,从夏天结束。从此,夏天就是我最大的遗憾!

如果可以,真想和你就在夏天里慢慢的老去。

我总觉得你会来,和夏天一起来。盼啊,盼啊,夏天来了,夏天走了,夏天又来了,夏天……以后的故事就只有我和夏天。夏天又来了,依然是自己来的,并没有把你一起带来,我还能怎么样呢?不难过了,也不觉得失望,可能我早就知道,你和夏天,永远都不会在一起来。

我和你的故事结束了,我和夏天的故事还没有!

如果我能得到上帝的原谅,如果我能得到夏天的原谅,我想,在某一个夏天,我一定能遇见一个温暖的女子,就像书里写的一样“我爱的人刚好也爱着自己!”

年华未老,夏至未至!

夏至说夏

文/李淮

“夏至见了面,一天短一线。”

夏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我国古代的人便用日晷测影,标出太阳影子最短的一天,确立了夏至节。夏至节在每年阳历六月二十一日前后,今年的夏至,刚好在六月二十一日。夏至在历书中的物候解释是:“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至”。

这时节,天气转为炎热,气温逐渐升高,多种多样的花儿、朵儿开始舒展自己最美好的容貌。五月榴花红似火,石榴花以它鲜艳的红色先声夺人,碧绿树妆成一朵又一朵红色花样;玫瑰芍药花开俏丽,红艳艳、粉嘟嘟,艳冠华夏;栀子花、黄葛兰、茉莉花、夏蕙兰草,洁白如玉,象牙妃色,暗香袭人;玻璃海棠俏模样,月季朵儿欣欣然,三角梅成片成团成簇怒放成花的海洋……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荷花。去乡村,去田野,荷塘月色美,荷花荷叶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说了,我们以荷叶做上衣,用荷花做衣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洁净又高雅,妩媚且动人,因此人们总在这个节气,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荷花仙子带给我们大美大喜的赏心乐事。

夏至夏天到,水果少不了。枇杷、蜜桃、甜瓜、荔枝、香蕉、菠萝、葡萄、杏子、李子……但吃得最多最解口渴暑气的是西瓜。没有吃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夏天。西瓜是葫芦科一年蔓生藤本植物,据考证,并非是我国原汁原味出生,原种可能来自非洲,大概是在金朝元代传入我国种植。

好吃的还有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以前皇亲国戚才能品尝的高档水果,科技的发达和运输的进步使得人们生活步步高,寻常百姓家也能够天天食用。白生生、甜蜜蜜、水淋淋的荔枝肉,夏天吃上几颗,安逸哟。

自然,这个季节的蔬菜丰富多彩。沐浴阳光的蔬菜们生命力蓬勃旺盛,注定了再也不吃暖房大棚里的反季蔬菜了。市场上,绿的是豇豆四季豆扁豆空心菜、紫色是长茄子、红通通的是圆圆西红柿、白里透着淡淡黄色的是嫩生姜、还有绒绒毛的冬瓜、青皮大辣椒尖尖青辣椒、鲜黄色糯玉米,真是应有尽有。

夏天常见的“瓠果”,就是我们民间常说的苦瓜,主打蔬菜,清热解毒,凉拌炖汤素炒都是好菜。我们家的阳台花盆里种有丝瓜,肥大如蒲扇的瓜叶,不但是风送瓜叶一帘香,还有五六寸长的丝瓜果实,一根挨着一根。自己种自家吃,随时吃随手摘,美滋滋的。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我们吃了粽子,这是一种人们从楚汉时期就保留的习俗。在古代,夏至节也吃粽子,南朝人梁宗懔写过“夏至节日食粽”,唐人白居易有诗“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夏至节气同冬至节气一样重要。它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忙碌的节气。“芒种栽秧天赶天,夏至栽秧时赶时。”这个节气大麦小麦都已经颗粒归仓。田野,“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秧苗,绿油油挺挺立,长势良好,农民们从田里回村归家,身体劳累手脚辛苦,心里却是满满的高兴!

夏至后,最热的盛夏来临。夏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适当晚睡早起,有时间一定要午休,那怕中午休息半个小时也是好的。锻炼身体宜清晨或者傍晚,太阳日当顶,应该在户内工作或休息,避免中暑热;多饮淡盐开水和绿豆汤,饮食清淡,蔬菜水果多吃,才能安度暑夏哟。

夏至

文/闫超健

每年阳历六月二十一日前后,斗指乙,万物于此皆假大而极至,时夏将至,故名夏至。

夏至,是一年“四时”之一,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标志着盛夏的来临,古时又称“夏至节”。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便土圭测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假也,至,极也,夏至为者,至有三义:一以阴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礼记》中也有记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过后,阳气始衰,阴气渐生,而在阴阳相生相克的交替中,阳性的鹿角开始感阴脱落,雄性的知了感阴鼓翼而鸣,有毒但可止疼的半夏破土而出,红颜易老的木槿也盛开出美极一时的花。象征着鼎盛的夏至,注定是在极尽繁华里,隐藏着落寞。

夏至节,是中国最早的节日。所以,古时历朝各代,夏至必祭土谷之神。《周礼·春官》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祭神、祈求消灾的习俗自周代便已形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也提到:“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更是“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元代脱脱等人在《辽史·礼志》里也不惜笔墨记录了辽代“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的情景。清代苏州文士顾禄的《清嘉录》里记述了江南一带“夏至日为交时,曰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夏至以后,常会有骤来疾去的雷阵雨,农人称之为“夏雨隔田坎”。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荆楚岁时记》说:“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关于“三时”的说法,各地有差异。在张家港河阳一带,自夏至日起,称为交时,每五天为一时,河阳当地有农谚“头时黄秧二时豆,三时拔忒黄秧种赤豆”。

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如果在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下点阵雨,农人哪怕被猝不及防地淋成了落汤鸡,也会喜上眉梢的。因为他们知道,夏至雨点值千金。

自古以来,这一天民间有“立夏日,吃补食”的习俗。“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夏至在于“长”,面食是有必要的,吃面长寿。再者,新收小麦磨出的面粉,也必然香劲可口。有的地方会吃凉粉、凉皮,有些地区还要喝凉茶、吃荔枝、吃狗肉等。

当然,江南一带亦有夏至食馄饨的习俗。因“馄饨”与“浑沌”谐音,所以老百姓们相信,吃馄饨,颇似打破混沌、开天辟地之意,使人变得更加聪明。也有人说,夏至吃了馄饨,人也可以像馄饨一样漂浮在水上,到河里游泳就不会被水淹。张家港还有一句比较有意思的方言民谚:“夏至不吃馄饨,死了没有坟墩。”

在“稻花香里说丰田,听取蛙声一片”的时节,还有很多时令物征、民俗仪式,但似乎都在强调着中国人特有的盛极而衰的阴阳观。

夏至,也是在提醒我们:世间万物,相生相克,过犹不及,天人合一。

①②港城夏日好风光。

美味夏至食中来

文/程中学

民以食为天。吃,是每个人延续生命的头等大事。古往今来,百姓的寻常生活皆跟随着节令而走:时令菜蔬三食美,时令瓜果最香甜。那么,夏至人们都吃啥?大江南北,各个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风俗都不相同。

北京可以算作是北方的代表,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但在炎炎夏季,在夏至之日,热火朝天地吃一碗面,那还真不是个事儿。因此,聪明的北京人都会简单地做属于自己的凉面:面条在开水锅里煮熟后立马捞出,快速在凉水里浸泡片刻,然后盛于碗中,浇上酱汁、蘑菇肉汤或西红柿鸡蛋汤,就上生菜蘸酱。不冷不热的面条浸泡上汤汁之后色香味浓,脆脆的生菜吃出满嘴的清香,开胃下火又健康,那滋味,绝对爽。

山东平阴一带,夏至是个祭祀的节日。夏至是麦子丰收的季节,人们将新麦磨成面后,蒸成各种形状的馍,先敬天地,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又获一年好收成;再祭祀先祖,感恩先辈的庇佑,让生命得以延续。在龙口市,有捞吃新麦粒的习俗。就是将新麦粒放在汤锅中煮熟,大人小孩聚于一处,用麦秸编成一个精致的小笊篱抢捞而食,颇有趣味。这个活动其实是告知人们,粮食来之不易,应颗粒珍惜。

在无锡,有“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的说法。看来,无锡夏至吃馄饨的习俗大有来头。据说,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要喝麦粥,中午制馅包馄饨,取他“混沌和合”之意,吉祥而美好,但更多的是对小孩子的祝福。因为在这天,大人要为孩子测身高、量体重,希望孩子健康茁壮。

“做夏至”祭祖,也是绍兴人的专利。不同的是,绍兴人祭祀祖先除了一般的贡品,还要做一种“蒲丝饼”。就是将菜瓜切成丝儿,放入用盐、花椒粉等调好的面糊中,搅匀。面糊要用新麦磨成的面粉,不能太稀。然后将搅好的面糊,以小孩子拳头大小,放入热油锅里炸,香香的,脆脆的。不但是祭祀先祖的佳品,也是一种地方特色美食。

在岭南,夏至有吃狗肉与荔枝的习俗。荔枝本就是岭南的特产,与狗肉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又传,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说,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在江苏,夏令有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在陕西,夏至要食粽子等。还有湖北的热干面、四川风味的凉面……真是夏至美食遍天下,清凉腑中来!

夏至的夏

文/孙凤山

倘若用“夏至”作为谜面打一成语的话,那么谜底应该是: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这是多么惬意的时节,多么令人神往的境地。夏至到了,它至少能够调动千万个奔跑的动词,处处涌动着温暖的浪潮。

夏至,挥洒着夏的温暖。温暖,首先是一种生机。早在《礼记》中就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温暖,还是一种福祉。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人们可以尽情吐故纳新,还可分享庄稼快速生长的幸福。是的,没人分享的幸福,就像没有点燃的蜡烛。其实,温暖还是一种投入。殊不知,温暖在春天孕育,从立夏起步,顺着与日俱增的农事,越过小满和遍地的乡音,温暖开始奔跑,从芒种开始膨胀,抵达热烈的夏至,我们敞开情怀,远不止释放抑或享受温暖。接近抑或越过夏至,我们都应该像攀摘一朵花那样,以温暖的态度生活。

夏至,张开着夏的辛勤。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天地之间的辛勤和热情融为一体,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地表的热量和人们的热情都在继续积蓄,向着“三伏”进军。农谚云:“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洼农夫忙。”这个时节,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也迅速滋长蔓延。田间管理进入关键时期,收获成败在此一举。我们不能怨恨田间管理,必须善待,就像善待播种和收获一样。如果你爱自己的劳动,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主人。

夏至,持续着夏的梦想。梦想是鸡蛋,如不及时孵化,就会变臭。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苦夏”。这倒提醒人们要注意修身养性,摈弃苦恼,实现梦想。因为幸福不过是好的身体和坏的记忆力。然而,夏既是夏收作物收获的季节,也是秋后作物栽插的季节。在这炎热而繁忙的季节,收获和栽插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不可稍有疏忽。此时,如果认为自己春天制定的所有目标都已达到,那只能说明春天制定的目标还不够远大。

从夏至出发,要想幸福天长地久,没有比持续夏的梦想更为迫切和必要的了。

夏至之夏

文/张辉祥

从节气上讲,夏天是“夏满芒夏暑相连”。没有经历过乡村生活的人,理解“小满”与“芒种”两个节气可能有点“伤脑筋”,但对“立夏”与“夏至”,从字面意思上分析,都懂,可心中仍免不了疑惑。既然夏已立,为何夏又至?我想,“立夏”只不过是南方的初夏,爽爽的夏天,而全国入夏,始于“夏至”,从此天热、物燥、地生火。

夏日,老板说声“大家休息一下再干活”,工人们或许心中都会感到一丝清爽,更何况放假、过节。翻看日历,节日够多了,虽然要传承文化,但夏至是不能再休假了。追溯历史,夏至是个重要的节日,那是要隆重庆祝的,是要放假的:清代之前,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宋代,从夏至之日开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以夏至为节,祝丰收,祭祖先,祈平安。

冬至馄饨夏至面。每到夏至,民间都有吃凉面的食俗。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写道:“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冷淘,即过水面,也叫凉面。夏至以后,气候炎热,食欲不振,人们需要一种美食来开胃爽口,而凉面就是最好的选择。凉面既能充饥,又可解暑,口感多变,风味突出,吃起来“似腻还成爽,如雪又飘丝”,酷热也就在丝丝清凉中消散了。

夏至的文化内涵从传统走向现代,历久而弥新。如今,过夏至,也许就是关灯一晚,环保一点。夏至的来临,意味着用电高峰的到来,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夏至日恰恰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于是环保组织提出“夏至关灯,体验自然夏夜”的号召。关掉电器,去享受一个别样的夏夜:看流萤飞舞,数星星点点,闻茉莉花香,听孩童欢笑……久居城市,我们在喧嚣中浮躁,在繁华中迷茫,时不时就有逃出钢筋水泥丛林的冲动。其实,不用出走,“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在夏至的黑夜中,心反而亮堂了。夏至是自然的节气,我们也应该以回归自然的方式度过。

夏至的到来,让校园的夏日充溢着伤感,毕业了!《同桌的你》、《一路顺风》、《十七岁那年的雨季》、《栀子花开》,首首经典的毕业歌从小学唱到中学再唱到大学,在对未来的憧憬与彷徨中成长。所有的泪水与欢笑,记下懵懂少年的痕迹,铭刻青春相聚的岁月,然而,一切都将在夏至这个时节走向永恒。夏至已至,但夏至又未至,我们这些夏花,在人生之路上永远绚丽绽放。

夏至之夏,季节的心情在骄阳下波动,是浮躁焦虑汗直冒,还是心静气和自然凉,选择在你,感受在己。

夏至印象

文/曹光雄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夏至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带来的强降水,并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我记得儿时住干城街郴江河边,那年刚过夏至,一楼的杂房兼茅厕,就被暴雨见涨的河水淹没。有趣的是,父母亲忙着抢搬木柴和其它有用的东西,我却从水里捡了四个甲鱼蛋。蛋拿到手里竟还有点沉沉的,打开一个看,嚯,有一只带血丝的小甲鱼,张着小腿欲爬行。其它三个蛋打开后也如此,我好高兴。不料,母亲却说造孽,命我立即放回河里,眼看着四个小精灵活生生地随水流游走了。后来我住西街,就夏至当天,亲眼看到东街大雨滂沱,而西街却依然艳阳高照,真应了“东边日出西边雨”哩!小时喜欢打赤脚,夏至过后,走在沙地上,滚烫得双脚直跳呵!我当兵后在军区机关工作,也是夏至时节,我到驻桂林奇峰镇部队釆访,正逢强降水冲垮了驻地老乡鱼塘,那鱼群顺流冲到营区,大都有六七斤重一条,部队指战员立即出动抢捞,两个时辰竟捞了五百多条,不但送还给老乡,还帮着抬土修复夯实堵上了大塘缺口。

广东夏至时节,蚊虫繁殖速度很快。有次,我到驻韶关马坝部队某团采访,住团招待所大房,入夜那蚊子成群嗡嗡叫,直往脸上扑。我到外面摘了许多桉树枝叶,拉到房当中水泥地堆成堆,关上门窗点上火,不一会满屋浓烟,十分钟后燃烧殆尽,待开门再进房,烟散后,一看地下居然黑压压地满是被熏死的蚊子。打扫毕,这晚不挂蚊帐也能安然入睡了。

当然,夏至时节,也有人称道的:比如说“太阳不毒,五谷不熟”,用它的灼热,酿造了五谷丰登,就有了“六月六,晒新谷”的景 致;也正是因为此时入盛夏阳光猛烈,民间便有这天将被褥、厚重棉衣拿出来晒,起到防霉、杀菌作用。更有,此时池塘荷花盛开,莲耦初结,给人间又添了一仙境。宋朝诗人杨万里观西湖荷景,就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赞誉。那真是芰荷袅娜,香尘凝空。碧叶连天,绿影浮动。荷风送香,霁后相融。跌落荷塘的心事,浸过月色清辉,更显灵秀温婉。

夏至

文/蘇格啦的底

夏至

——写在夏将至未至的时候,写给我的成长和成长的我

时光就这么流着,永远也不会停滞。

日子就这么过着,伴着清晨的铃声,“噔噔噔”拎着热水瓶下楼;傍晚,提着热水瓶飞快得奔回寝室。这样的日子不断地复制,堆叠,拼接,氤氲成麻木的雾气。

直到,我发现水泥地上泛出的白光足以刺痛我的眼睛;发现一到中午,身子就热得不住得躁动;发现夜自习教室了,洗发水、沐浴露的特有的香味愈加浓郁时。夏天,好像要来了吧。

就像是一首滑稽的曲子。春,只是一个小小的休止符,还没等我们好好品味,夏的前奏,已经奏响了。就这样走在空旷得不能在空旷的校园里,到处是泛滥成河的白光。炎热,刺眼,躁动。原来那件不愿来下拉链的校服,现在显得似乎有些多余——人们身上的衣服数量开始不知不觉的减少,像是在揭示一个弥天大谎。白昼慢慢的,漫漫的,延长着,像是一条射线,从端点,向无限远处延伸着。

这样的白昼是无聊,却又让人不得不去思量它。绿色的踪迹在每个角落,堆叠,繁衍,一种生的气息流淌出来。炎热,凝固了空气,只有白光流淌着,纷繁了你的眼。校园的步行道两旁粗壮的树干上,扩大的绿色被展开,将阳光剪影,切割成悉悉落落的小块,随意地铺缀在在路上。抬起头,有过树叶的罅隙看太阳,依旧刺眼的很。有时,让夏日独有的凉爽的风,灌满校服,与每一寸肌肤做个接触。于是整个身心轻松了,激活了。在带着微微倾向的风见轻跑起来,不在意有几片灼热的太阳光落在肌肤上。让阴影与白光交替着,晃动着。

夏风唤醒了冗长的夏。

两年的初中生活让我变得更加成熟,至少不会在无人的夜里一个人偷偷哭泣。回忆像一张纸,反复地被时光搓揉着,上面的内容开始模糊不清。但日子还这么过,初中的第二个夏天来了。然而,巨大的树冠洒下的大片大片的树阴,浓郁的沐浴露的香,略带磁性的蝉鸣,以及凉爽的风。这赌徒的一切终会在夏天延长到某一点,突然断掉,由射线断成一条线段,离我们远去。那些回忆剪辑成的无声电影,在眼前倒带,那个可爱稚趣的小男孩不存在了——现在的我,站在一个终点,告别远去的我,讲不情愿的脚步迈向初三的起点。看着寒窗苦读的初三学字。我听到幸福的铃声在下只是丁丁当当得响起。过了这个夏天,下一个夏天,我还能快乐的欲享受吗?不,那将是痛苦,是离别。这个夏天,我要以珍惜,快乐的姿态去迎接,去告别。

夏至未至,要讲的要想到,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