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夜读深度好文章

2022/12/20好文章

夜读深度好文章(精选12篇)

秋夜读你

文/弥勒内院看门人

广袤的夜空里,一轮弯月悄悄地爬上西楼,繁星不时俏皮地眨着眼睛。一阵很轻、很淡秋风吹过,带来淡淡的玫瑰花香,这样幽静的秋夜,白天的喧嚣与繁华慢慢的离我远去,心情渐渐地平静下来。

窗外的桂花树被秋风轻轻地拍打着,发出唰唰的声音,让秋夜显得更加的无奈而空洞,廊外的灯光黯淡的透过窗帘,照着冰冷的浅色的墙,又是一般的无奈。一盏孤灯下,思念的人辗转难眠。我的心情如潮水一般的开始蔓延,在这样的月光下,在浪漫的秋风里,我一个人坐在窗前静静地读你,享受着难得的冥思的滋味。

年少的我,曾经为爱迷失、为爱痴狂;也曾经海誓山盟、为情所困,曾经憧憬一份浪漫的缠绵;现在的我,在烦躁的世俗里中迷失了自我,在无奈的现实里慢慢地磨灭了我的棱角。

惨淡的孤灯光下静静地读你,感受那久违的浪漫、缠绵。那是怎样的浪漫啊,山为之婀娜为之妩媚起舞,水为之清澈为之悠悠荡涟漪;那是怎样的缠绵啊,弯弯月儿轻轻钩起的情丝;点点星光窃窃羡慕长吻。流淌的月光下读你,我穿越时空遨游于前世今生,心中流淌的都是浓浓的爱意,听你缠绵地轻唱着优美的情歌,心中没有一丝尘世的烦恼,只是静静的感受,流火的时节,夜色如水弥漫,如同拥抱了整个生命的温情,读你激扬的文字穿过千年的风声,荡起层层涟漪。

读你似春,如春雨滋润着心田,让三万六千个毛孔都舒畅;读你如夏,如暴雨洗涤着尘埃,让辽阔的大地清洁起来;读你若秋,秋风云在天空悠然飘荡着,让广袤天空增添了浪漫的氛围;读你胜冬,感觉到寒梅傲霜雪、劲松立寒风伟大。读你千遍万遍,让我拖着疲惫的步履找到了心灵停靠的驿站;让我骚动的心变得宁静而安祥。我的思绪永远被你左右,从此,今生我将孜孜不倦地读你。你是云,我是风,我将和你永远不分离!

冬日夜读

文/谈笑在指尖

冬日,天寒地冰,窗外风冷雨骤,灯光下,斜倚床头,操起一本书,心中那庸庸扰扰的浮躁静了下来,冬夜也不再寂寞,陶醉于书香中,是件再惬意不过的事了。当一个个字跳入眼帘时,往往有种深入灵魂的静穆,有股甘冽的醇香从心底而生。天籁之潇洒,远胜于外界之嚣喧,读吧,只管读,读到半夜,读到三更。恐怕也只有冬日夜读才能营造出淡泊的心境、独立于尘世之外的孤独,怕也只有冬日夜读才能够驱却烦恼忧愁、减缓对功名利禄的奢求。书中乾坤五彩缤纷,可以融化厚厚坚冰,可以抵御呼啸寒风,可以慰藉人在旅途的疲惫与忧伤。斜靠床头,拥被倚枕,便有了热乎乎、软绵绵的况味。再泡一杯热茶,浮生碌碌均在书里和茶中了,同时让冬夜里,有了一种体贴和憧憬。

灯影下,总觉得时空常常变幻着,有些年代已远的事,竟像在眼前所经历的一样,化成一种自身的经验,前尘影事,令人百感交集。

茫茫雪夜,《林冲奔夜》时的悲愤与慨叹,在耳边回响,只觉得“朔风阵阵透骨寒”,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伥,这是一种“满怀激情问苍天”的英雄末路的苍凉与无奈;巴金老人《讲真话的书》,那质朴的语言如棒敲打着我的心,检点一下自己小小人心的虚伪和丑陋,不禁脸红发热,坐卧不宁起来;《击鼓骂曹》那忘乎所以的颠狂,痛快淋漓的笑骂指点,又让人有种尽泄心中块垒的畅快;沈从文的《边城》,讲述着那个湘西古朴、美丽,令人神往的凤凰小镇,仿佛使我感受到了那里的乡风、乡俗、乡景、乡情;刘墉的《爱不厌诈》,叫人忍俊不禁之后,掩卷咀嚼:“爱”就简简单单一个字,但爱的艺术、爱的技巧却不简单,需要我们用智慧去经营,用真诚去培育,用真情去养护;鲁迅的散文最适合在冬夜里阅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在冬夜里读了一遍又一遍让人爱不释手;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深感诗人创造出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诗人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实在耐人寻味。冬季有书作伴,真是件幸福而又尽兴的美事哟。

一个个的夜晚,我常会在感动中微笑着,在感动中落泪。那些糅进亲情、友情、爱情的句段篇章,交织着一份又一份最本真的挚爱和倾吐,如叮咚山泉,涓涓流水汇入心田,似空谷幽兰,浪漫玫瑰芬芳心房,像澎湃汹涌浪潮,不停地撞击着心灵深处……

窗外天冷风紧雨骤,有时还有雪花飘落。冬日的夜晚,我这里只有翻书之声,惬意!啜一盅酽茶,足藉以安抚胸中扰乱的烦燥之心。双目微闭,细想之,百丈红尘之中,我们虽都被衣食所牵,却有一些人刻意着为名利奔忙,一些人在被竞争者中所挤压着,心情凄惶。一晃,大半辈子就快过去,恍恍惚惚中,实际上哪来得半点闲适之趣?人生如寄,生命那么迅忽,就像浮沤的生灭,短得只好比作整个时间过程之外的东西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大多数人来说,过往的一切是不会在大自然中留下一点痕迹的。旧时王谢堂前燕,一转向就找不到归路了。苏东坡“吾不往而不乐”之句,有其深刻哲理,人生总是坎坎坷坷的,我想不管在什么境地下都应淡然的面对,让自己快乐,生命不管以什么方式存在,都要学会善待自己。

冬日读书,即使是天寒地冻,心底里也会有一片亮丽的天空。

书轻轻地合上,一丝倦意袭来,再看几页吧,还有两页没有读完,书却“啪”的一声掉在地上。不管它了,身子一歪,呼呼睡去,多美的滋味……

夜读,三合居听雨

文/张 筱

一场酒,让我双休日读完一本书计划彻底泡汤。如同窗外下下停停的雨,前日的酒,从中午开始,喝了一天(据说晚上九点才散,那时我早已醉倒在床),到最后,我终是没能送大家离开三合居。

小儿子送我侄儿去长沙,返回时买了到这个城市的票,早上抵达。晚饭没有在外面吃,我做了两菜两热四个菜,然后倒上两杯酒,可惜的是儿子抿一小口嫌辣,这样就给他换成红酒。

父子围绕家中的琐事拉了会家长,到说到他的处境时,他有意避实就虚、轻描淡写地跳脱过去,这样便不好再细究,毕竟孩子大了,有自已的想法、主见、计划,一些是可以告诉父母、朋友的,一些是只告诉朋友的。有时候,父母在孩子眼里比敌人还可怕。曾经一段时间,我感到与他沟通是费力不讨好,这与他的性格很有关系。不过现在沟通起来好多了,起码他愿意与父母交流了。虽然也是藏着掖着的,但狐狸总有露出尾巴的时候。我就等着他露出“尾巴”,呵呵。

儿子去书房睡了,我一时困意无,便翻没有开读完的《城门开》往下读,读到《父亲》那一篇时,我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当年的心境。这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篇,读完掩卷,当正陷入思索中时,被窗外忽然响起的雨声打乱。天刚黑时,天幕上还浮动着半圆的月亮,看来下顺了的天气,说下就下。

夜读,或者听雨,这不是第一次了。可是今夜心情有些特别,不知是因为我们父子之前关于儿子工作、前途的对话,还是因为《城门开》这本书对心灵的浸润。说不清的心情,如同秋日雨后初晴的天,云低垂,不见太阳,天光透彻明亮,四周物体、树木,都裸呈出油画的意味:是那种混乱的白。

雨越下越大。隔窗听着外面的声响,从不同的声响中,我能听出雨落在的方位、落在什么器物、落在了那一处。雨落在各处的声音同时响起,这样不同的声响混合在一起,让我忽然想起了那首“十面埋伏”的古琴曲……

再聆听——

原来今夜三合居的雨,细听下竟如“十面埋伏”一样被秋风弹奏,感人至深。

快中秋节了,雨不知还要下多久?嗣后的月,能否照透庭院。

雪夜读画

文/屈绍龙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一夜之间,整个乡村就被白茫茫的布幔笼罩。

单位放假,闲赋在家,一股无奈和无聊的情绪,在心头涌动翻滚,打开手机微信,浏览菏泽好友鲍增莎的工笔画,给我无限的精神慰藉。

不知不觉,我被她的工笔画所吸引,所折服,所感动。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能画出非常入神,非常灵动,非常出神入化的作品,真的罕见。按正常的思路,她该讲究服装,讲究保养,讲究美食,而她不是,她是一个实实在在潜心专研工笔画的人,稍微有一点绘画知识的人都知道,工笔画不同于国画,工笔画要的是真功夫。

与她交流得知,她凭借着天赋和喜爱,从十岁就开始画工笔画,如今有近二十年的画龄了,就凭这一点,我佩服地五体投地。

灯火阑珊,围炉读画,这个世界顿时安静下来。慢慢地一幅一幅地点击浏览,好像是品读一首首山水田园诗,仿佛走进陶渊明、王维笔下的山水田园,清新雅致抵达心间。写意牡丹、富贵牡丹……色彩鲜明,层次有序。金鱼游动、葡萄诱人,睡狮静卧……一幅幅画接着地气活生生地跃然在眼前,花鸟鱼虫鲜活灵动,春夏秋冬轻舞飞扬,大自然盈满了浓浓诗意。心无旁鹜沉浸画里,诗书画印和谐优雅。

生动的笔墨在说话,清雅的色彩在漫舞。多元的人文素养在流淌,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艺术之美相交相融,画家鲍增莎,一个不到而立之年的美貌女子,面对急功近利的生活,波澜不惊沉潜于画中。忽然间,我感到,她需要多少静寂白日和幽静夜晚来积淀这艺术功底,才能有如此这般的高度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效果。

一个巧缘而又偶然的机会成为微信好友的,说实在话,至今,我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成为好友的。就这样,每日欣赏她的工笔画,也就成了我生活调节剂。当然,也我欣赏美的一个课堂,一个场所,一个美丽花园。

雪光射进室内,光亮无限,照射在我的眼前,此时,我仿佛看到一个手持画笔的美丽女子,在室内精心作画,时而伸长手臂,时而弯曲手臂;手腕时而伸,时而曲;时而弯腰,时而探身。一个个更大更为宽广的山水长卷,在她的眼前,简直就是鲜活在世上的大自然,江南水乡、北国原野、西北大漠、东北森林在她的笔下,就能留给我一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一个“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美景,一个泰山日出的气势磅礴之美。

她,画牡丹,也画荷花,因为她的根在济宁,微山湖上的荷花之美,早就给她深深地打下家乡的烙印。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美感,也就深深地留在她的心头。无论是她的四尺荷花,还是六尺荷花,都是活灵活现,杨万里的笔下美景,跃然在鲍增莎的画笔之下。雨打荷叶的节奏,仿佛也在她的笔下,表现的有声有色。那含苞待放的新荷,让人想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青葱出浴,含羞送波;那晴雨后的兰草,让人想起幽静的青山,空灵幽远,耐人咀嚼。

我不懂画,在书画上,我是一个门外汉,但与书画家也有或多或少的交往,或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我就喜欢上了书画。腊梅、兰草、翠竹、傲菊在我的室内墙壁上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书法,给我的居室增添色彩与雅致。美好的感觉,让人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与书画结友,就是与人文素养高人结交。在不知不觉间,自己的修养在潜移默化的日子里,得到提升,不也是一种快乐吗?

欣赏一幅画,就像在美好的黄昏漫步,也好像是铺面迎来一缕初春的清香,又好似在温馨的夜间与有人品茗书香,唇齿间留下缕缕茶香。欣赏鲍增莎的工笔画,这种感觉,这种惬意,这种美好,就囊括其间,抑或,又像走进青青的牧场,光阴就在清新的草间流动,所有的烦恼,所有的世俗纷杂,所有的忧伤,所有的哀怨,顷刻间,化为一朵朵白云烟消云散了,人和日子都清净脱俗。

鲍增莎,虽说不是什么知名画家,但她对工笔画的孜孜追求,是十分可敬可佩的。一丛杂草,一棵老树,一种野花,一架火炉,在她的笔下,都变成可爱的风景,在她的眼中,也是她的创作素材。她的感情有着女性所具有的温柔、细腻,她的情怀有着男性所没有的宽广、大气,她是一个有着非凡潜力的年轻画家。而今,她在不停地播种,也在不停地收获。她的作品,有获奖,也有发表,她与人合作,举办画展影响非凡。英国哲人查尔斯·里德曾这样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现如今,她正一步一步走向收获的季节。

抬头仰望窗外的皑皑积雪,似乎没有一点消融的迹象,也似乎没有一点锐减的痕迹。其实,这正如鲍增莎的画,没有一点退却,只有无畏的进步。

读画如同读诗,诗情画意糅合出高远的意境,令人遐思无限。尤其在当下的中国,关乎于人,关乎于乡村,关乎于自然环境,关乎于乡愁的作品,难得少见。鲍增莎就以深邃的思想、淋漓的情感、独到的观察与精美而又充满个性的画笔,将乡村的草木、山水、日月以及季节的变化,再现与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动容,让人共鸣,让人铭记,甚至让人落泪与思索,这就是我在雪夜读鲍增莎工笔画所得到的感受和体会。

鲍增莎,一个有实力的工笔画家正在悄然成长,因为她年轻,因为她有一股不懈韧劲,因为她脚下的路更加漫长……

夜读时光

文/李笙清

多年以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常常在一梦醒来,拧开台灯,偎在被窝里看书,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妻愤愤然,对我以颜真卿《劝学》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诗句解释并不领情,说古人夜读是为了求取功名,你都人到中年了还凑什么热闹。一忍再忍,在多次强烈抗议后,将我“发配”到书房就寝。这样一来,我更是无所顾忌,夜深人静之际翻动书页,摇头晃脑,嘻笑怒骂,香茗相伴,书香绕室,自得其乐,不必担心扰人清梦。

我一般入眠较早,一天忙到晚,头一挨枕,就睡意朦胧鼾声四起。妻常笑我人到中年未老先衰,但积重难返,我行我素,就喜欢留恋被窝里读书的那种感觉。午夜挑灯,一杯清茶,氤氲中书香盈室,颇有几分清代诗人袁枚“寒夜读书忘却眠”的乐趣。柔和的灯光下,专心读书,情到深处,顿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深夜书”的惬意之乐。

弹簧床紧挨书架,白天收起来,晚上打开,想看什么书,伸手可得。我读书比较随意,没有古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那种感悟,也没有国画大师李苦禅“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的那种境地,但“书卷多情似故人”,可谓我的生活伴侣。夜深读书,静谧中思绪悠然,偶有所得,即闭目片刻,纸笔伺候,写成小文,放上一、二天,再拿出来修改润色,虽不是字字珠玑,和白天喧嚣之中搜索枯肠笔头艰涩之文相比,也觉得不失灵气。

深夜读书,喜欢断章觅句,随心所欲,没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拘束,古典、现代兼顾,全凭兴之所至。好书如茶,可以解渴;好书如酒,让人陶醉。有时闷热难耐,看经典散文,清心寡欲,心静自然凉;有时清风明月,星光灿烂,翻阅一篇爱情小说,情到浓处,自己也似乎深陷其境,与书中人物共进退了;有时风雨交加,信手拿过一本抒情诗集,聆听窗外淅沥雨声,捧读唯美文字,心绪随之跌宕起伏;有时读书到深处,窗外秋虫唧唧,月透窗棂,画意诗情,弥漫斗室,便忍不住关上台灯,于月光中阖上眼睑,小寐片时,常常有飘逸灵气之诗句从脑海中突然闪现,可谓夜读所得了。

当然,读书要眼清目明。每次夜深读书,我都会洗脸净手,漱口刷牙,唯恐对书有所亵渎。书房方寸地,弥漫淡淡书香,一颗心沉淀其中,可暂时忘却世事烦恼,达到书人合一的境界。也有看书入迷到情难自禁的时候,或潸然泪下,或心动莫名,或愤怒,或激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于字里行间,难得地宣泄自己的情感。

夜读时光,如流水般在静谧中流过指尖,颇有几分“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意境。读书到极致,忽闻敲门声,妻在门外呼:“天亮了。”乍然从书中出来,才看到窗外已是曙色熹微,案头杯中茶凉。

夜读一得

文/刘玉平

夜读《东周列国故事》。

说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信陵君交了两位民间朋友。一位是糟老头侯生,此人是个隐士,好摆架子,满腹经纶;一位是年轻帅哥朱亥,此人杀猪为生,力大无比。

侯生为信陵君献出“盗兵符”妙计,朱亥为信陵君锤杀将军晋鄙,顺利领军出城。

故事是有趣的,但我以为,故事的背后更为深刻。

信陵君不论阶级门第,善待草根平民;侯生看似摆谱,是非礼数却很分明,非仁者难为;而朱亥不攀权贵,关键时候,却愿为知己献身,岂一个“义”字可以盖定?

反观当代社会,其实蛮多利欲熏心之人。出卖朋友,不惜友情;利用情感,谋取私利,等等,不一而足。这不免让人叹息。

当中原因很难说清。市场经济迫人追利是一因;我等俗人忽略修心,不抵物质诱惑又是一因。

我们无法要求天下人承担道德进步的责任,却需常常问自己:有否忘记仁?有否忘记义?有否忘记恩?有否忘记情?

久而久之,心便宁静,人便宁静,社会便宁静。

春夜读书美

文/许培良

旧居改造时,征求妻子的意见,特地开辟了书房,读书人不能没有藏书的地方。日积月累,书房里便充盈着数千册喜爱的经典书籍。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但我认为只要家有存书,就要赶紧去读,书,毕竟是无价之财富,只有读才能融化为自己之智慧。

春夜读书,情致幽雅。书房内,白炽灯盏嘶嘶作响;书房外,花卉葱茏,枝条摇曳,暗影婆娑。我的心,与书共醉,与影共舞。倘若逢上夜雨潇潇,听窗外风声飒飒,那份情致与妙处,真是难以言说!

春夜读书,沁人心脾。坐在藤躺椅上,翻揭着心爱的书,那阵阵油墨香,扑鼻而来。这时,偶有窗外花香入室,与书香交织在一起,那种感受更是美妙无比!

春夜读书,如饮琼浆。我爱读那些传记作品,譬如高尔基海明威鲁迅巴金,他们的人生履历与非凡成就,令我心向往之;我爱读托尔斯泰雨果大仲马的鸿篇巨制,它们的气魄与思想,令我景仰至极!饱览书海之精华,领略人生之妙境!

春夜读书,心海徜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读的是心境。人在不同情境下读同一本书,往往会有不同的收获。譬如读李清照,在顺境中去读,往往会更加注重其艺术性;在逆境中去读,往往会倾向于情感上的共鸣。春夜静谧,心随书而动!

春夜读书,境界旷远。读书,阔心胸增见识。人要走出自己,就必须读书。夜深阑珊,读《史记》、读《古文观止》,能让你了望更加辽阔深邃的夜空,其实,这夜空就是人生的视界!

……

寒冬已经过去,暖春业已到来,让我们舒展舒展寒噤的身体,张开双臂拥抱每个美丽的春夜,去捧读一本本温暖的书,或许那才是人生绝妙的胜景处!

雨夜读书

文/许培良

对于我而言,读书往往不分时间与地点,或者艳阳高照的正午,或者阴风怒号的夜晚,或者倚窗而立手执一卷,或者茅厕蹲坐手握一册。

倘是在假日,又是在雨天,手捧一部心爱的书,侧卧于床头或者斜躺在藤椅,悠然地读来读去,那种情趣那种氛围,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暑期更是惬意。小雨、阵雨或中雨,不断交替。在这样变幻多端的天气里,不用考虑外出郊游,抑或走亲访友,大把时间属于自己,这便是读书的黄金段。

今夜,夏雨霏霏。我走进书房,随手携来任何一本书,都是平日累积的经典。扭亮台灯,翻阅书卷,谛听窗外的雨声,心与夜雨交融在一起,真是幽雅无比。

在这样的雨夜里,我爱读房向东先生的《鲁迅与右翼文人》,他那素朴而又细腻的笔触,凸显了鲁迅先生的平凡与伟大。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鲁迅先生曾有很多文敌,但却没有一个私敌,鲁迅先生崇高的人格与渊博的学识,几乎赢得了每一位敌人的敬佩。

在这样的雨夜里,我爱读季羡林《一生的远行》,季老艰辛的求学历程、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巨大勇气等,可谓是撼人心魄。不仅如此,季老还详实地记录了旅途见闻,朴实无华的文字,可谓是“灿烂之极趋于平淡”。

在这样的雨夜里,我爱读林清玄的经典散文,她的文笔柔和温婉,意境深邃旷远,于轻盈缥缈中彰显了人生的大气度与大智慧,譬如《清欢》《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再如《欢喜心过生活》《吾心似秋月》等,都是散文中的名篇。

雨夜读书,随性随情。疲劳了,可以走出书房,踱到院子,仰望夜幕,谛听美妙的雨声,舒展舒展筋骨,做做深呼吸;也可以沏一杯热茶,饮上两口,心旷神怡,倘有灵感飘来,迅速捕捉,往往是一篇美妙佳作。

雨夜是静穆的,读书是幸福的。白炽灯下,手捧书卷,心驰神往。书籍将我带向遥远的地方,从太古到洪荒,从现在到未来。与大师对话,与哲人交流,心与心碰撞,情与情相融。人能读书,能思想是了不起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得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雨夜读书,岁月静好,灯光永远在前方。人到中老年,并不是人生即到终点,前面的路还很遥远。屈原因为深谙此理,所以留下励志诗句:“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语出《离骚》)。

今夜,我伫立于书房,思绪在飞扬,已是许久没有这样的心情了。今夜,我品着夜雨,读着心爱的书,一直到灯火阑珊,一直到东方黎明……

夜读《资治通鉴》

文/董海源

明月窗前,天光如水。展卷夜读,心潮亦因《资治通鉴》中人物命运而起伏澎湃。走过千年,我透过文字与之相对,想其形象,味其人生,思绪翩然。

品读战国秦汉篇,感受颇深的是帝王恃德得人之道,正如司马光所言:“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魏文侯恃德得人。“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卜子夏、田子方皆世之名士,蜚声各国,魏文侯仰慕他们,将他们请到魏国,而且拜之为师。另一名士段干木不喜为官,文侯每每拜访都不得相见,文侯并没有生气,反而更尊敬他。虽然见不到段干木,但每当经过他家时,文侯都在车上敬礼以表示敬意,于是四方之才士因魏文侯恃德重贤慕名而来,为魏国效力,使其成为强国,首霸中原。战国时期,天下纷争,是利益至上、权谋盛行的时代,学问与名声看起来都为虚,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解决具体问题的才干倒是各国国君崇尚的实。但魏文侯却逆袭而上,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仅以名声与学问就被文侯尊奉为师,待之以礼。天下人才看到文侯尊才下士,纷至沓来,魏国成为人才倾慕之地。恃之以德,使人心归之。

《资治通鉴》对战国时期着名的改革家商鞅着墨甚多,商鞅在秦国变法成功,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但其本人遭车裂之刑,结局悲惨。商鞅实行新法之初,有许多人抗拒不从,商鞅徙木立信,渐渐地百姓和中下层官员认可了新法,变法初步成功。但深层次的推动依然受到了王公贵族的顽强阻挠,如果要继续推行新法就必须立执法的威严,张法律的威力。恰逢太子犯法,商鞅便黥劓其师,以警示天下,天下遂从新法。此后,百姓再也不敢妄议新法,新法推行,秦国逐渐强大。

魏文侯以德治国,使魏兴盛,然未用法治续之,其后魏衰;秦国因法治而强霸天下,席卷八荒,但不立德行,施以暴政,至二世而亡。以史为鉴,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各自起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国家才能治理有序,社会才能健康运行。视之寰宇,凡是社会治理有效的国家,都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之纲,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

掩书静思,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当今之时,应立足于中国之国情,以道德滋养法治,以法治强化道德。我们年轻一代,要汲取历史的、民族的精华,顺应发展的潮流,让历史照亮我们的未来,在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下,使我们的国家发展更加理性健康,使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美满。

雨夜读书

文/纳木措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闲来读书,不仅是美事一桩,而且还是一种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颇欣赏这么一句诗:“夜雨孤灯乱翻书。”夜、雨、孤灯、乱翻书,这画面想来让人心思悠悠,浪漫而有情趣。夜,不是黄昏,不是华灯初上,而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时,远离了纷繁喧嚣的尘世、是是非非的人群,一书在握,热茶一杯,静心读下去,渐渐便觉茶香满口书香满纸。开心处开怀大笑,伤心处黯然神伤,激愤处拍案而起……仰望苍天,俯视大地,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油然而生。精鹜八极,思接千载,神游古今,可以大荒无限,咫尺千里,豆芥巨观,缩龙成寸。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夜中精灵,奔向极乐的境界。

最理想的读书境界如是:在风疏雨细的夜里,亮一灯,昏黄的光线染得雨丝也微亮。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望着窗外发呆,时而低头淡淡一笑。这时的心境,便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淅淅沥沥的雨,点缀了很静很美的夜。

我怀疑许多人的灵性都是雨滋养出来的。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虽然不为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可我个人认为,一篇天生丽质的文章固然好,但把文章雕琢得很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至少我在读着的时候,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了发梢。

再看聂胜琼夜雨中所作的词:“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读来耳旁仿佛真的听到了雨打台阶的滴滴答答的声音,闲意情愁顿生。因为有了雨声沙沙,外边便好像更加安静了,静得可以让人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静心读书,是精神境界的超脱。静可思过,静可修身。

一个生活得丰富圆满的人,也不会是没有寂寞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人永远是水,自己永远是鱼,即或能在水里自由地游弋,也不能够溶解于水,更不能与水合而为一。固然有挚友的安慰、情人的蜜语,但是所有的思想与情感,只能被理解,无法被分享。无论一人独处,还是朋友聚会,那一丝半缕的寂寞之感,都会不招自来,涌上心头。

忽然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发现一本书,这本书好像专为你而写的一样,你泪流满面,读了又读,身外的一切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宁静而安详的心灵沙滩。世界尽管像大海一样在周围起伏汹涌,你却仰望星空,俯看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也是一个充实的境界。

能读千赋则善赋。读的书多了,便有了写作的欲望。没有为文造情的浮华,没有少年强说愁的伪善,一切顺其自然,犹如小河小溪的水满了,就要往外溢。

虽稚嫩却不失清纯,虽浅显而不失率真,我想,这种“言为心声”、“发而为文”的文字就有其存在的价值。生活是一本大书,生存是一门哲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智者所为。倘若能不囿于书,进而举一反三,引发出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则是一种生存之上的大境界了。

温酒读夜

文/水是谁

冬夜,像一部庄重而伟大的名着,必须静静地品读。

品读,不需要眼睛,手都是多余的,而是用心灵品味,在静谧中。煲汤似地,文火慢炖,靠得是时间,光阴悠然地从指间划过,像飘落的花瓣。冬夜,像作者的文字,是心灵旋律瞬间的凝固、结晶,是源于大自然的音乐,仿佛亿万年前形成的水晶,翡翠钻石,经得起岁月的磨砺,被毛皮包裹,却掩不住内里的光华,亦如历尽磨难劫数的和氏璧。《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感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样的夜晚,寒风吹彻,霜落无声,最好温一壶上好的老酒,辣得够劲才好,连古人都知道: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装在精钢锤制的板壶里,藏在胸间,保持着温度。有感觉时,摸出来,嘬一口带着体香温热的酒,从舌尖瞬间散遍周身,像置身的温润的屋子,瞬间周身也温润起来,有几分飘逸,有几分摇曳,似晒久了冬日的暖阳,没有一处毛孔,不是温暖舒畅的。

半躺在红木摇椅上,轻轻 闭上眼帘,霎时眼前一片黑暗,渐渐有红色的光斑,跳跃着,闪闪烁烁,凝固不动了,真像冬夜的天空,星星守在固定的位置,睁大眼睛,静静地深情地凝视着,凝视着秋水一样的天空,天空下秋水一样的大地。这时,你可以自由地阅读夜晚,由远及近,由近到远,没有声音的阻隔,没有光亮的遮拦,很快,你也成了夜晚,在夜晚中静静地读着夜,心中充满夜的诗意。也许,只有此时此刻,你才读得懂,什么叫夜,什么是真正的夜。个中三味,深深地刻入记忆深处,瞬息千年,却永世难忘。

思想的河,不仅仅像行云流水,在天空飘逸,在银河流淌,更像凝冻的大地,通透而无色的冰山雪原,太阳的光芒也无法穿透,更不用说月亮淡淡的清辉了,深沉深刻到了极致。夜,仿佛一本读不透的天书,穿越亘古时空,与时俱进,却又是那么淡然宁静。

这就是冬夜。没有了雷电的脾气,没有了暴风雨的倾诉,仿佛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走到了繁华的尽头,铅华洗尽,只剩下简洁的沉静了,一种自然的内敛,蹈光养晦,几近乎道了。像紫色的水晶,更像蓝色的夜。

这就是冬夜,仿佛酿熟、有了年份的酒,愈加醇香。有了岁月的味道,不像炊烟一样袅袅升腾,悠然而张扬,是一种淡淡的无形的味道,得品味感受。它温润,并不温情。

灵魂游离于肉体之外,自由地遨游夜空,甚至于不知哪是自己,哪是夜色了,无声无息。生命并没有消失,走向死亡,也不像凤凰在浴火中重生,而是积淀了太多的日子,厚重起来。太阳消融在宁静的夜晚,洗尽尘嚣,亦如灵魂沐浴在蓝色的夜里,回归本源,寻找真我,在那个蓝雾消弥的清晨,就会讶然发现,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

生死本一线之隔,像睁开眼睛,闭上眼睛,如果参透了,一样看得见,感受得到,盲与不盲,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其实,只是一念。生与死,昼与夜,都是快乐的,不过是相背远行,迎着阳光,走向夜晚,迎着月亮,走向白天。

忽儿,我似乎读懂了夜。夜晚像一张卡纸,挡得住眼睛,却挡不住灵魂。灵魂是自由的。可以穿透卡纸,徜徉在生死之间。如阴阳鱼黑白的眼睛。

这样的酒,这样的夜,无论如何,是不会沉醉的,常读常新,的确像一部无与伦比的名着,每一次的品读,都有不同的感受。

倘若你喜欢,不妨像我一样,在一个无人知晓,平淡如水的冬夜,温一壶老酒,随意地巴啧着,闭上眼,品酒一样,静静地品读着属于你的这一个冬夜。

今夜读书

文/董恒波

电视的诱惑几乎让人无法抗拒,它像个变形金刚,在你的不知不觉中就弄出了几十个频道,仅中央台就有十几个之多,而且收视的效果从画面到声音都很不错。电视把我们的生活僵化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比如说,吃完了晚饭,或者在晚饭当中,我们的眼睛就开始被电视荧屏俘虏了,时间就在那些评书大风车新闻天气预报和没完没了的广告中悄悄度过了。电视给了人类至高的精神享受,同时也让人产生空前的思想懒惰。

如果你要下决心找一种能和电视抗衡的武器,那就是书。真正能强迫你发现读书乐趣的形式,我以为那就是停电了。现在停电的时候不多,停电给人们生活会带来许多不便,比如说,不能使用洗衣机不能听音响。尤其在晚上,让人们感到最不方便的也许就是不能看电视了,假如你正在关心一部电视连续剧中人物的命运,那么也许你会跺着脚要骂什么人来出出气。当这个夜晚没有电的时候,你肯定不能点着蜡烛看电视,那么你就点着蜡烛读书好了。只有停电的那天,我们才又一次找回了夜晚读书的感觉和乐趣。当然,希望来电以后,你还能坚持读下去。

读书,你可以有最大的自由来进行选择。一本好书在手,你便似与一位朋友娓娓而谈,或者是在看到一个你尊敬的长者,从那字里行间走到你的面前。你轻轻地掀开书页,都能感觉到历史的风烟,人间的冷暖。那白纸黑字,都有着真切的情感。我喜欢读小说,那文中的人物情节,都在你阅读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为你营造斑斓的世界;我喜欢读散文,那优美的意境,深邃的语言,会让你的灵魂得以陶冶;我读诗,诗给我浪漫的想象;我读史,史让我辨古知今;我读名人的传记,从那一行行字里,我能找到他们生活的足迹。即使我读一本“菜谱”,也会从一页页书叶中闻到扑鼻的芳香,读“兵器知识”,我耳边会听到清脆的枪响?? 我的枕边有一本海明威的《战地钟声》,我惊讶这位文学巨匠,用四十多万字写的全部情节就是在三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就是为了炸一座铁桥。我已经读了两遍史铁生的《好运设计》,我深深地感到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作家让我这双腿健壮的人望尘莫及。

今夜有书,便有了一个好的心境。于是你可以敞开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培根的博大、蒙田的淡泊、罗梭的悠闲、海明威的沉静,川端康成的优美的和鲁迅的深刻。今夜有书好了,你在一个愉快的心情下可能任意选择,你像聆听一首首乐曲,你喜欢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就有《高山流水》;你喜欢金石轰鸣,巨涛拍岸,就有《战台风》。书的天地无比宽阔,哪怕你的家里只有个小小的书架,你也就有了长江黄河,荒草大漠,有了锦绣山川万里绿洲,有了一份最富贵的精神寄托,你绝对是一个财富的占有者。即使来电了,你还能坚持把电视关掉,那才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今夜读书吧。中国的那古老的汉字有着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功能,它用一个个方块的形状,来向你展现出五彩缤纷的抑或是不可言传的意境。你读书不仅是靠眼睛而是凭心灵,读书的时候,你的耳朵在听你的心也在听,你会听到沈从文的朴实、余秋雨的雅致、老舍的幽默,朱自清的纯真和三毛的坦诚。读书的方式,可以使你获得汲取知识营养的最大的自由度,看不懂的你慢慢读,甚至可以直接翻到书尾看看结局是什么,哪个是坏蛋,哪个是英雄,书不会像电视一样插播广告,破坏你的情绪;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没有意思你可以跳过几行翻过几页,或者干脆换一本别的书来读,也不会有谁像弄来些蹩脚的连续剧在那儿无病呻吟故弄玄虚,让你心烦意乱又无可奈何。

好了,这时候你读书一定读累了,为了休息一会儿,你可以看一看电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