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村西涝池

作者: 王俊科2023/10/20情感短文

村子的地形东高西低,涝池就在村子的西头。涝池长80多米,最宽处50多米,形状就像一只巨大的葫芦。没有人能说清涝池形成的年代,没有人刻意给涝池起名字,一切都顺其自然地存在着。早先,古村落只有一条最长的东西街道连着涝池,如同葫芦的主蔓,后来沿着这条主蔓又派生出许多支蔓,就是村子的小巷了。

村子坐落在少陵原上,村名叫"章曲".翻开历史一查,这里曾是晚唐名刹章敬寺所在地,是古长安有名的"五曲"之一,素有"城南五曲、章曲为最"的美誉。有人说叫"曲"的地方必定有水,章曲在历史上有没有水已无从考证,但西头涝池长年碧波荡漾确是真的,也算是旱原村落里的"湖"了。涝池收集村子里的雨水,聚集着春夏秋冬之精华,一方面承担起全村防洪排涝的重任,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成了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公共资源。

我家就住在涝池边上,自小围着涝池长大,对它的感情更深。小时候每逢雨天,总喜欢站在自家低矮的门楼底下,看千丝万缕的银线在涝池平静的水面激起一波波涟漪,花儿一样层层绽向四岸,一潭死水似乎瞬间流动起来。我忍不住披上麻布口袋,挽起裤腿、光脚片子,和一帮小伙伴在涝池边上用双手挖泥。在路面堵起一道泥坝,拦住路面上流着的雨水,形成一座小小的"水库".用竹篾挽一只巴掌大的水车轮子,支在泥坝中间,用脚踏开一道缺口,看着水流吹动竹篾飞转,开心地拍手欢呼,全然忘却湿透的衣衫和一身泥巴了。

章曲村过去是一个竹器编织大村;竹器编织第一道工序,就是泡竹子。那时,涝池里泡满了各家各户成捆的竹子,用一根草绳拴着,绑在沿岸长出的槐树上,或者削一根木棍把竹子扎进水里。竹子要连续泡上三五天才捞出,却从没有听说谁家竹子丢过。

西头涝池常年死水,却从来不腐。在闷热的盛夏,成了全村大人碎娃的天然泳池。正午时分,那些俗称会"打江水"的成年男人,一个个赤条条地从涝池西岸一棵歪脖子树上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在水面溅起一团团浪花,又从对岸边上冒出来,看得人惊心动魄而又荡气回肠。我们这些碎娃,就只能在东岸齐胸深的水里学着"狗趴",脚下踩着半尺深的清泥,偶尔捏着鼻子闭着眼睛钻进水里,捞一把清泥,冷不防给同伴抹一脖子抹一脸,嘻嘻哈哈地玩水打闹。这个季节,正是青蛙繁殖的旺季,时常会在岸边的草丛下发现一簇簇小蝌蚪摇着尾巴在水里嬉戏,就有调皮的小伙伴双手掬起一捧在手里玩耍。傍晚,涝池四周响起一片蛙鸣,据说是青蛙在相互唱着情歌,月色朦胧中,还颇有诗情画意的感觉,犹如身处江南水乡哩!

从20世纪90年代起,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建房如火如荼,村子规模迅速扩大,水泥街道纵横交错。但由于排水设施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全村排水不畅,涝池水面逐渐缩小, 当初的"大葫芦"被挤扁了,涝池仅有的一点水面垃圾漂浮、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后来,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投入到"清洁乡村"行动中,经过艰苦努力,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之后,在航天基地管委会和大兆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章曲村加入到轰轰烈烈的"花园乡村"建设行列,以污水处理、雨水排涝工程为重点的"花园乡村"建设项目,使村西涝池焕发了新生。一个现代化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就设计在这里,到今年年底,集全村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后二次排水于一身的全新涝池将呈现在村西。经过堤岸护坡处理、沿岸人行道建设及绿化美化,西头涝池将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幸福湖。

令人期待的西头涝池,仿佛又让我看到了当年春季细雨泛起的波纹、夏季游泳溅起的浪花、秋季瓦片漂出的涟漪、冬季滑冰带来的欢畅,感受到新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