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愿我们都有月亮相伴

作者: 张蕊2023/10/31情感短文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抬起头看到了月亮".初次看到这句话时,是在去年的中秋节前后。感觉话里夹杂了一种浪漫,还有舍弃不掉的理想与现实。在乘车去往一百公里开外的单位途中,伴着浅浅淡淡的小伤感,配上了儿子时年两岁七个月的留念照片,写下了"愿你永远保持天真,安逸恬静的生活着"这样的祝福文字,发了微信朋友圈。

时隔一年,又一次通读了《月亮和六便士》。或许一本好书的意义就在于,即使是重读,依然有种一如初见的感觉。只是感受、见解,却不再是当时那么薄淡寡疏。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经典代表作。整部小说中,他对人性的通透了悟,对文字的精准表达,令人望尘莫及。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复杂,它是以法国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保罗·高更为小说原型,以他的生平经历为素材,描述了20世纪初,一位四十多岁的证券经纪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在一夜之间,突然抛妻弃子,绝弃一切,放弃优渥美满的生活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开始绘画创作。他在伦敦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吃尽苦头,背弃了所有世俗的伦理观念,对世俗的一切冷嘲热讽、残忍冷酷,表现的傲慢不屑,但他对艺术却有着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的追求。也许,正是这些磨练了他的意志。后来,他厌倦了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和一位当地的土著女人结婚生子,即使最后病魔缠身,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追求着艺术的真谛,在拼尽全力完成自己的惊世巨作之后死去……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伦敦时期、巴黎时期、塔希提时期。在伦敦时期,他低头看到的是满地的六便士;在巴黎时期,他开始抬起头望向天空;在塔希提时期,他看到了一直苦苦追寻的月亮。

透过《月亮和六便士》,不仅能看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也有理想和现实的融合。六便士,是眼前的苟且,是现实;而月亮,就是诗和远方的田野,是理想。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理想,打破陈规,只身走向未知的追梦路途。一方面,他是令人尊敬的,或者说是伟大的。物质生活于他而言,是彻底的身外之物,为了能够画出他灵魂所致的东西,他不在乎自己画了什么,更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对于名利,他无动于衷;对于旁人无法抵挡的诱惑,于他而言更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但另一方面,他也为人所不齿。常人所珍视的家庭、情感、道德等等,全都被他抛诸脑后;天才、理想以及其他所谓的追求,常常成为他不负责任的借口。当然,这只是小说。

现实和理想,是有冲突的。平凡如你如我,但没有人会甘于平凡。在繁重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中,我们都期望拥抱理想,期待梦想成真的喜悦。可是亲情、友情、爱情的羁绊,不可能那么容易放下;年少轻狂时的梦,长大后变得具体而又实在;现实生活的禁锢,让我们最终走向妥协。少有人能够突破自我局限,为理想出走,成为自己期盼的那种人。

现实和理想,也并不总是对立的。因为,人不能没有理想。追逐"诗和远方的田野"固然令人向往,但这样的日子就一定美好,平凡的生活就一定差吗?不是的,我认为这取决于每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每个人想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取决于每个人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要求。

现实和理想,其实也没有什么高下、优劣之分。所以,不管我们做出哪种选择,我认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自由和勇敢,听从内心的召唤,不盲目从众,做自己喜欢并且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体会它带给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时间的磨盘转的很快,却把生活磨的很细很碎,就像读《月亮和六便士》。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

而这一路,愿我们都有月亮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