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经典散文 > 正文

生命的黄昏

作者: 徐俊2023/07/30经典散文

冬天的黄昏来临得早,消逝得快,下午四点钟的光景,太阳就开始渐渐隐没为夕阳了,还没有看到彩霞满天,万家灯火就已经点亮了没有星光的夜晚。

那一盏盏的灯火,照亮着我们这座城市,也让在寒风中赶路的行人,加快了步伐,急急忙忙地往自己家里奔去。

我曾经在冬天的黄昏,和同学一起打完雪仗,带着满头满身的雪花穿着贴在身上冰冷的汗湿的内衣,一边推开家门,一边高声喊着:“妈,饭好了没?我饿死了。”我也曾经在发高烧的夜里,于迷迷糊糊醒来的瞬间,看见母亲守护在我身边。不论我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得意的还是失意的,家都是我人生长河里最初和最后的温暖。

我长大了,离开了母亲操持着的大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和母亲的相处也由原来的承欢膝下变为走亲戚的模式。在流逝的岁月里,强壮的母亲也变老了。曾经语言特别丰富的母亲现在除了会在电话里把一些琐碎小事分别告诉我们几个子女,生活中,话变少了。常常,我坐在她身边,她也是盯着电视一直看,她沉默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和她说些什么。几天不来看她,我心里特别不踏实,来看她,相对无言,我又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等我走了,她又恋恋不舍地站在门口,经常,我走到楼下,还会听到她嘱咐我慢一点的声音飘散在黑暗的夜空中,就像小时候站在家门口张望,等着我们放学回家,在巷子尽头看到我们时那夹杂着欢喜又带点埋怨的喊声!在寂寂的白昼和漫漫的长夜里,她现在最忠实和温暖的陪伴应该就是电视机和电话了吧?电视向她打开了外面的世界,而电话那头有着她最温暖的慰藉。

每逢周六的清晨或周日的黄昏,我都喜欢站在自家的阳台上,看阳光洒进来,看暮色沉下去。有一天早晨,我在阳台上发现一对年迈的老夫妻住进了我们这栋楼里。

这对老夫妻的到来,一下子成了我们这个小区的焦点。他们的外形有点特别。老妇人背弓得很厉害,走路快要成90度,老先生大热天也绑着个腿,穿着厚厚的外套,拄着拐杖。他们每走一步都很艰难,我站在阳台上都能听到老妇人发出的哼哼声,然而,即使这样,他们两人的脸上始终挂着平和的微笑。

他们会在每天的早晨一同出门去采购需要的物品,然后这一天就不再出门了,如果在楼梯口遇见他们,他们必定会一边喘着气一边站在原地,微笑着坚持让我们先过。据说,90多岁的老夫妻无儿无女。在没有电梯的老式居民楼里,三楼对这对高龄老人来说每天的上上下下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段时间,两位老人回来的时候,都是由人力三轮车送到我们小区的。他们越来越老迈的身体在这个冬天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看到他们,我总是会想起年轻时给过我最美好爱情想象的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过中年,也还是会对“最浪漫的事是我能陪着你一起慢慢变老”心生向往。然而,生命无常,缺失了老伴的失独老人的黄昏又将如何安放?即使儿女成群,养儿防老的理念是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同学林发的信息:“一家人围坐在逸仙养老院,给老爸过一个难忘的生日,祝老爸福如东海,健康长寿。”

记得初中的几个暑假,我都是在林同学家度过的。林同学的爸妈总会在上班前切上一盘用井水浸泡过的西瓜,还会丢下一些零钱让我们去买冰棒。有时候,我们玩到她爸妈下班回家,还一定要留下我们在她家吃炒米茶和自己摊的鸡蛋饼。

当年,林同学的两个哥哥去部队当兵后,爸爸妈妈觉得热热闹闹的家突然冷清下来,空荡荡的特别不习惯,林同学就安慰她的爸爸妈妈说,她长大了不结婚,要一直陪伴在爸爸妈妈的身边。现如今,我们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我们的爸爸妈妈有的早已不在人世,有的也已风烛残年。小时候在父母身边说的那些傻傻的疯癫的话都已随风飘逝,小时候形影不离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父母最近处却又是最遥远的思念。

人生犹如四季,每一年的落花都能迎来第二年的花开,可是生命不会重来。当社会养老已成为一种风尚,一种模式,我们是否会习惯并依赖于这样养老的方式而平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