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抒情散文 > 正文

听,那冬雨

作者: 钱江2023/10/20抒情散文

冬雨来了。也许只有卧躺病床上,闭目静养,你才能细细聆听、分辨雨花的迥异。撩拨窗帘,露出丁点玻璃,屋外的雨便滴答滴答浮现我眼前了。

那是翩跹之雨啊!雨滴子映过镁光灯,如摩擦金属一样亮一样明,从玻璃旁转瞬划过,不时有黑夜繁星般光闪。雨速缓如山涧溪水,不急不赶。说起来也蛮有趣,人常将四季喻作人生,而雨声也好似虔诚延续了修饰,春雨如新生婴儿,纤细而浸润;夏雨如壮年,急躁而粒大;秋雨如中年,势大而低沉;冬雨则如晚年之人,缓慢而蹒跚。是的,冬雨的声音不再清脆响亮,也不再跟随闹钟哒哒哒规律放声,只是缓缓落地或入土之时,发出细微告别之声,仿佛时令签到,表明已漫游世界一遭了。但我在另外一个空间遐想,若树上有叶,叶旁有花,花后有果,果下有草,草丛泛绿,冬雨之音或未必如此单薄而悲凉吧。但这样的猜测也仅能限于假设而已,因为雨滴若真如人之情,冬雨早已没了活力和健壮,仅存有长者的智慧和资历了。

早期阅览诗文,我始终存有不解之处,雨是一年四季都会飘逸的,然唯有冬雨诗文存书留墨寥寥无几。你看,昌黎先生的"天街小雨润如酥",一个"酥"字,即把春天新生般的心疼劲形象表达了出来,春雨贵如油,情深深雨蒙蒙,沾衣欲湿杏花雨,春雨如烟如雾,润泽脸上像小猫伸舌舔着脸颊,那是叫人多么得爱不忍释。而东坡居士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则不小心将夏雨不守规矩的脾性暴露无遗,夏雨噪而奇,令我们欣喜而生气,我们常说"夏天雨,娃娃脸",喜怒本无常,但却喜泡于夏雨中,感受那暴躁外表之内的善意和肃静。李商隐远在川蜀,凝思给长安的爱妻写诗,提醒妻子照顾好自己,缠绵悱恻的爱意也便瞬间涨满一池;于是,那句有名的 "巴山夜雨涨秋池",也顺着寄托之情平平仄仄传诵了下来。简单的"涨"字,秋雨那种大如秋天玉米粒的气势也就出来了。翻阅诗词典籍,唯独冬雨佳句少之又少,尚不能举例。

或许,这有特殊的一面。进入冬季,北方落雪、南方落雨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到了北方的冬季,诗人们正吟唱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韵,文人们正忙着书写飞雪连天射白鹿的豪情,哪管得着雨天的诗意呢?!偶来得雨,也无心遐想。南方多雨,依常理儿,正是诗人才子们风花雪月舞文弄墨的上佳时节,可为何也杳无音信了?是没有唐伯虎的桃花,抑或缺了温庭筠的青衫,还是冬季的肃杀和枯燥让灵感无法倾泻出来?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显然,匮乏了意境,或多或少能影响到才子们的发挥,但意境从何而来?感染因子最大的,恐怕莫过于五味杂陈的哀伤心理作用了。

农耕文明时代,硕果累累之时往往在秋季,金秋的"金"字俨然佐证季节的分量。谚云"是骡子是马,出来遛遛",一年收成是否颇丰,业绩是否成功,秋天可见分晓。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见秋即悲,除了沧桑而悲凉的季节渲染哀歌外,或许伤感源自碌碌无为的感慨……这些给后人造成秋天是苍凉而悲之季感觉。然则,即便秋季状况再糟,距离年关还有数月,奋力一搏后,也能载歌载舞过大年。已经盆满钵满的,可以赏雪煮酒论英雄,胜利易让人沉湎喜悦之中,冬雨当然也会被淡忘。为生计而奔波,往往忘乎所以,别说冬雨稀少,即便寒雨两江夜入吴,谁还能浓情四溢而书写?这也难怪冬天下雨无人关注了。冬季无雪,雨可唱主调,但古之冬雨鲜有诗文,或当其解!

实际上,冬雨最大美感和韵味在于它的细无声,在于它的哲理。冬雨来时脚步匆匆而轻柔,离去匆忙掷地而有声,生命真是太短暂了,短暂得来不及点燃一支烟,可这样的自然微变,提醒给我们的是事物和物理的细微变化。只有细腻感知细微变化,才能驾驭全局。然而,我们时刻察觉微变又有多少次,察觉到了又会及时调整更改吗?冥冥之中,原来冬雨饱含的是哲思而富态的美,错过了冬雨的美,实则错失心灵上难得缜密沉思的机缘。

思索至今,我方才恍然大悟,如获玄机。冬雨经典诗句少之甚少,但实际上稀少、单薄本身就是一种深厚的意蕴。这好比无字天书,里面的奥妙只能靠慧根感悟。这又好比身处低谷、一无所有,看似命运的不公,实则蕴藏着革新图变的大智慧,即将催生开启励志奋发之路。

听听那冬雨,心情娴静而沉思,养得一份难得的静心,盘点一年得失;听听那冬雨,听听它人生的智慧和哲思;听听那冬雨,总结黯然失色之原、折戟沉沙之因,只等来年万紫千红;听听那冬雨,理顺思绪方好整装上路。

冬雨倾尽力量,将树上残留的枝叶一网打尽,留给万物的,便是那新生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