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年代的作文

2020/03/18作文大全

光芒渐逝的年代读后感

篇一:光芒渐逝的年代读后感

曾撰文称阿尔弗雷德·德布林为“我的老师”的君特·格拉斯,于1979年设立了旨在提携文学新人的“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奖”。该奖针对未发表作品,两年颁发一次。2009年,德国作家欧根·鲁格进入了决赛阶段——朗诵比赛。据说,当鲁格朗诵他的长篇小说《光芒渐逝的年代》时,叼着烟斗的格拉斯听得入神,烟斗熄灭也浑然不觉。最后,鲁格获得2009年的“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奖”。2011年9月1日,小说由罗沃尔特出版社出版。三周后该小说获得德国电视二台颁发给新人新作的“面面观”文学奖。同年10月,《光芒渐逝的年代》获得德国书业协会颁发的颇具影响力的“德国图书奖”桂冠。《光芒渐逝的年代》使鲁格一夜之间成为德国文坛新秀。

《光芒渐逝的年代》是一部家庭小说。它讲述了发生在民主德国的一家四代人之间的故事。全书共20章,各章标题均为年代数字,但小说没有完全按编年顺序叙述,其标题的年份只有11个,全部选自1952年至2001年间(小说的故事时间跨度则将近一个世纪)。其中,“1989年10月1日”和“2001年”分别出现了6次和5次。

《光芒渐逝的年代》不仅故事好看,写法也高明。小说在打破线性叙事同时也打破了全知视角,增添了叙事的紧张性和真实性。“1989年10月1日”之所以用不连贯的6个章节来叙述,是因为采用了6个人物视角来讲述同一天发生的事情。同时,小说的叙事又力图将散点透视与中央视角融为一体。题为“2001年”的5章只有亚历山大一个人物的视角。“2001年”既是小说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亚历山大就是中央视角——或者说亚历山大就是作者本人。

既然是家庭小说,《光芒渐逝的年代》很快就得到这一体裁在德国所能获得的最高标签——它被称为“反映民主德国历史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但这一标签有空洞或者有口无心之嫌。站在西德人的角度,其实很难看出鲁格的小说哪点像《布登勃洛克一家》,西德人无法想象一个革命家庭如何没落。事实上,托马斯·曼写的资产阶级贵族家庭的没落与鲁格写的无产阶级干部家庭的没落有异曲同工之妙。布家的没落,体现在越来越偏离市民阶级或曰资产阶级的理想,体现在社会地位和身体素质的逐渐下降。乌家也出现类似现象:威廉健康、高寿而且永远阳刚;他是受人尊敬的老干部,对共产主义事业有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不为柏林墙倒塌前夕的各种乱象所迷惑。在他看来,夏绿蒂这一家跟断送社会主义事业的“晓夫和乔夫”(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是一丘之貉。库尔特是一个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历史学家。他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的政治迫害使他对革命信仰产生过一点怀疑,但是他努力看国家光明和进步的一面,所以他稳住了阵脚,柏林墙倒塌之后他也照样旗帜鲜明地反对资本主义。库尔特也有健康的体魄,但他不如威廉,后者嫌他太文弱。库尔特的儿子亚历山大已是不折不扣的“不肖子孙”。他不肯入党,厌恶部队生活,对革命理想不屑一顾,但无一技之长,他的外表已颓废到西德街头青年的水平,最终还叛逃西德,去戏剧圈里鬼混。值得注意的是,亚历山大的身体素质也不如父亲。第四代的马尔库斯在懵懂岁月就遇上两德统一,红色理想对他犹如天方夜谭。曾祖父讲革命历史,他只觉得可笑。马尔库斯既不相信东方,也不相信西方,还时刻准备用“基本法所保障的信仰自由”来捍卫自己不信宗教的自由。总之,就刻画没落而言,《布登勃洛克一家》与《光芒渐逝的年代》完全可以形成艺术对偶。

小说对夏绿蒂和库尔特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同情和理解。夏绿蒂出身贫苦家庭,从小受母亲虐待,经过共产党的培养成为了有文化的干部而不是家政服务员。对于东德的知识分子而言,库尔特的命运具有代表性。两德统一后,东德的社会科学遭受了灭顶之灾。研究人员靠边站,研究成果被彻底忽略。母子俩对政治的残酷性深有体会,内心深处也产生过怀疑,但他们最终还是坚定了信仰,站稳了立场。小说的人性化描写使他们的政治选择显得自然而然。

《光芒渐逝的年代》用大尺度的宽容、饱蘸同情和理解的笔触来刻画西方主流不喜欢的共产党干部和有共产主义信仰的知识分子,这多少有些令人困惑。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并非偶然。鲁格提笔写作的时候,柏林墙已经倒塌近20年。可是小说既不直接描写柏林墙倒塌这一历史性事件,也不议论他已生活其中20年的德国社会。他的沉默让那些期待他谈谈弃暗投明感受的读者颇感意外,他们不会想到他可能有难言之隐。鲁格说过,父亲去世之后他才获得写作的自由和动力。他对父亲的兴趣、感情和敬意不可能不渗透到作品的字里行间。

鲁格的矛盾和纠结在小说中化为一种创造性的混沌,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饱满的,是“圆”的,具有见仁见智、各取所需的效果。看见库尔特的形象,鲁格的东德长辈有的夸他对得起父亲,有的骂他丑化父亲。威廉的形象,右派看了高兴,左派看了也能接受。小说在众声喧哗并且比较挑剔的西德评论界赢得一片喝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西德评论界要么出现了阅读盲区,要么是睁只眼闭只眼。倘若是后者,那就是唯美主义在作怪。但不论原因是什么,《光芒渐逝的年代》终归是一本被善意接受的小说。

篇二:光芒渐逝的年代读后感

“欧根.鲁格在一部家庭小说(《光芒渐逝的年代》)中映射了前民主德国的历史。他成功地将一家四代人近半个世纪的经历编排进精心设计的戏剧性框架。他的作品讲述了民主德国社会主义乌托邦逐渐消逝的过程,以及这种幻想向个人索取的代价。同时,这部小说具有很高的可阅性和对幽默的深刻理解。”——2011年德国图书奖评委语

德国作家欧根.鲁格凭借小说《光芒渐逝的年代》获得2009年阿尔弗雷德•德布林文学奖和2011年德国图书奖。该书中文版将于2013年10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钟慧娟译出。欧根.鲁格本次来到中国,受邀于德国驻上海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出席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字谜”中德文学翻译大赛的颁奖仪式。随后他来到北京并举办两场朗读会。在北大的朗读会上,欧根.鲁格将朗读《在光芒逐渐消失的年代》中的片断“1966”。中文译稿也将同时用投影播放。主持朗读会的是北京大学德语系的黄燎宇教授,他将在朗读之后与欧根.鲁格对话。

欧根.鲁格1954年出生在前苏联乌拉尔山的索斯瓦地区,现居柏林。他在柏林洪堡大学学习数学。大学毕业后,欧根.鲁格在位于波茨坦的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地震研究。1988年,欧根.鲁格离开民主德国,开始剧本写作,纪录片制作以及翻译工作。《光芒渐逝的年代》是欧根.鲁格的第一部长篇,2009年,其手稿荣获“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奖”,2011年该书正式出版后又获得了“德国图书奖”、“观点文学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光芒渐逝的年代》这部长达426页的家庭小说讲述了东德一家四代人从上世纪50年代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直至本世纪初近半个世纪的经历。祖父威廉和祖母夏洛特属于信仰共产主义的一代,希特勒上台之后全家逃至苏联,后在苏联共产党指示下移居墨西哥,1952年返回年轻的民主德国,并积极投身共和国建设。父亲库特幸运地逃出斯大林时期的沃尔库塔劳改营,和苏联人的妻子伊蕾娜返回小市民的民主德国,作为一名声望颇高的知识分子,他虽偶有不满,但还是坚信民主德国的可改造性。而对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作家本人的化身)及其孙子一代来说,民主德国已过于狭隘——亚历山大恰恰选择了1989年祖父90岁生日之际逃向了西柏林。从祖父、父亲、儿子到孙子,民主德国逐渐衰退,四代人对民主德国的感情和信仰一代淡比一代,这也正是小说名字“光芒渐逝”的隐喻所在。

篇三:光芒渐逝的年代读后感

最近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光芒渐逝的年代》是欧根·鲁格的成名作,也是当代德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2011年9月问世后,10月即荣获德国图书奖。短短几年,小说已译成十几种文字。

鲁格出生在一个德国共产党人家庭。继祖父是共产国际的情报人员,流寓墨西哥多年。父亲也是共产党人,三十年代流亡苏联期间被关入劳改营,九死一生,后与俄罗斯女子结婚,五十年代携妻挈子回到东德,成为知名历史学家。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家族记忆对鲁格影响至深,成为他日后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因和素材。

鲁格自己的生命历程同样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他1954年生于苏联乌拉尔山区的索斯瓦,四岁踏上陌生的东德土地。大学毕业后,他在波茨坦地球物理学中心研究所工作,不久辞职,到一家电影公司制作纪录片、写剧本。柏林围墙倒塌前一年移居西德,两德统一后,又回到东部写作和生活。

《光芒渐逝的年代》以鲁格的家族史为底本,共二十章,由独立的年代片断拼接而成。每个片断以所叙述时间为标题,展现乌姆尼策一家四代人历时半个世纪琐细而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多次出现的1989.10.1和2001年为主要时间节点及连接点,其他年份顺序而穿插。主要人物从不同的视角,交替叙述,时光交错,杂而有序。

1952年,二战结束七年,祖母夏绿蒂、继祖父威廉从流亡地墨西哥返回柏林;2001年,两德统一十年后,孙子亚历山大离开德国远走墨西哥寻访祖父母足迹——家族史仿佛画了一个圆圈。这部家族史的大背景是东德的国史,在某种意义上,家族史乃国史的缩影。国之“兴”,体现在威廉夏绿蒂这代人莫名的憧憬和不乏奉献的投入,但对第二代——夏绿蒂的儿子库尔特来说,理想已经褪色。他同样学历史的儿子亚历山大则已彻底绝望,在继祖父威廉九十大寿那天,索性一走了之,投奔西德而去。

作者无意从抽象的政治理念出发,对东德的社会实验进行简单的辩护或挞伐,而是以细腻而幽默的笔触,试图还原不同时代的生存状况以及人们不同的憧憬、忧虑和迷茫,揭示生活艰辛中的真趣、荒谬中的合理性。小说语言朴素风趣,人物性格鲜明,读之令人难忘。

小说的叙述主轴是威廉九十大寿那天(1989.10.1)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威廉本是个手艺不精的五金工人,在共产主义大潮中,摇身一变成了弄潮儿。他早年从事地下活动并受过克格勃间谍培训,虽然没有做出过什么实质性贡献,但擅长显摆和暗示,周围的人把他视为值得尊敬的传奇式人物。实际上,庆典成了一场与现实无关的自娱自乐。不仅与现实无关,也与历史无关。寿辰之虚伪,连威廉自己都看着不顺眼。客人捧着鲜花向他祝寿,他没好气地说:“把这菜拿到墓园去。”区委领导给他颁发勋章,他不经意来了这么一句:“我鞋盒里的铁片片够多了”。望着排得齐刷刷的花瓶,觉得酷似墓碑。在九十大寿当晚,喝了老妻——有意放错的药,一命呜呼了。

摆放寿宴的自助餐台轰然坍塌,颇有戏剧性。这张餐台以往总是由孙子亚历山大用巧劲把它拉开,偏偏威廉九十大寿这天,亚历山大左等右等等不来——原来投奔西德去了。一时找不到抽拉桌的机巧所在,威廉自恃学过钳工,干脆硬来,抡起锤子把桌面牢牢钉死。遗憾的是,桌子在重压之下最终散了架。适才还是宾客满座,其乐融融,顷刻间满地狼藉,不欢而散。于是盛宴戛然而止。

颇具象征意义的是威廉家的那栋楼房。它原本是发了战争横财的纳粹暴发户精心营造的梦庐。甫一建成,便落入苏联红军之手。后来红军撤走,这栋“建筑品位错乱到了极点”的房子,便成了威廉夫妇的居所。威廉夫妇只淘汰了印有明显纳粹标志的餐具,其余照单全收。游手好闲的威廉却在折腾房子一事上乐此不疲,封死过道门,敲碎马赛克瓷砖,在好端端的露台上铺水泥,把衣帽间、扶手、楼梯以及所有的门漆成棕红色,结果电路中断、暖房进水、地板脱落、玻璃裂缝……连一张抽拉桌都拉不开的把式,“鼓捣他不懂的东西”,“修到后来全报废”。直到房子物归原主,将折腾过的地方统统复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蓦然回首,仍在原地。空转了近半个世纪。

然而,近五十年的生活,不管处境如何,不管怎样艰难,都有着无法取代的价值和意义——其实,这也正是小说向读者所展示的。

童真年代作文

篇一:找回童真年代

有一件往事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学会诚实,因此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会实现我的诺言,买回那只金笛子,赎回我的纯真。

记得我上六年级的一天,我坐在院子的藤椅上,百无聊赖的发呆,我的叔叔的女儿也是我的妹妹真真蹦蹦跳跳的跑过来问我“姐姐,你为啥不吹笛子呢,?”我答道“对哦,可是我不想吹呀。”“那拿过来我吹呀,真真好喜欢那只笛子吆。”看着真真那认真的样子,我不禁笑了起来,心里想“真真呀,真真,你真天真,你怎么知道笛子坏了呢。”对,逗逗她。我对真真说“你只要给我摘一根黄瓜来,我就把笛子给你。”

真真却低下了头,捏着自己的衣角,想了好一会儿才说,菜地刚浇过水,我怎么去呢。

“那我不管,否则,你就吹不到笛子了。”我故意逗她。

“别,别。我就去摘。”真真说完就跑到后院菜地里去了。

看到真真离开后,我好得意,可是过了好久也不见她回来,我有点担心,该不会出什么事吧。我赶紧向菜园跑去。

跑近一看,真真在菜地里用一只手抓着藤蔓,一面歪着头找黄瓜。两只鞋子沾满了泥,菜地里一片狼藉。也许重心不稳,瓜架倒了,真真摔倒了,她的身上,手上,脸上全是泥,真真看到自己变成了这样,呜呜的哭了起来。到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做得太过分了,不该戏耍一个小孩子。我怕她发现我偷偷回了家,等了一会儿见她拿着一根小黄瓜来了,此时的我感到多么的后悔啊。

我拉着真真的手,擦去她腮边的泪水,端来水,把她洗干净。对她说,都是姐姐不好,姐姐明天给你一只新笛子·好不好,来我们一起吃黄瓜。

后来我用压岁钱买了一只笛子,送给了真真。来赎回我丢失的纯真,我相信,守住了纯真,就守住乐真善美。

篇二:童真年代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在初中学习了近一年了。逐步走向成熟的我,回想小学的时光,想起那纯真的年代,想起那嘻嘻哈哈的年代……

感动

“老天------”一声惊呼,把全班同学的目光吸引了过来。我低下头,这次我数学没考好,回家不知该怎样说。下课后,好友君安慰我,“别伤心了,我来帮你补习吧!”同学也都围过来,要帮我补习数学。听着那一声声关切的问候,我心里甚是感动。从那天起,他们果真帮我补习起来,期中考试时,我成绩进步了一大截。真的很谢谢他们!

欢喜

今天是拔河比赛,我们班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战一番。第一场是跟1班。两班抓起了绳子,只听“嘟----------”的一声,两班都奋力往后拉,旁边是一阵加油声。瞧瞧我们班,各个脸涨得通红,卯足了劲向后拉,“一二一二。”但是,1班也不是泛泛之辈,他们不甘示弱,一样奋力往后拉。眼看我们班一步步往前移,心急如焚。“嘟-----------”又一声哨声响起。我们失败了。而绳子的另一端却传来一阵阵欢呼声。这也预示着我们班被淘汰了。回到班上后,好多人哭了,为自己的失败。不知谁说了一声“不要气馁,明年我们一定赢回来!”这一句话如在久旱的土地上撒上了甘霖,全班大声喊着:“明年我们一定赢回来!”班主任站在窗子旁,欣慰地笑了。因为我们长大了!

快乐

钱老师正在改作业,突然,钱老师笑了起来。我们很好奇,急忙问老师。老师一边笑一边说:“伟,你写人家君……”还没说完,就大笑起来。好不容易平静了,拿起伟的作文本,开始读其他的想象作文:“琪倒还好,去日本留学,从此杳无音讯。君当上了白领,被人绑架……”没等老师说完,底下笑成了一团。君和琪都是班上成绩顶尖的女孩,伟超不过她们,竟然在作文里发泄,真是有趣!

忧愁

小学生活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中,我们要离开学习了六年的学校,真是不舍。回想小学里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温暖。虽然有时也会有一些摩擦,但这纯真的小学生活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奇怪的是,班上没有人哭,因为在这些年里,我们学会了坚强。望着同窗,想着明天的我们就要各奔东西,每个人心里都酸酸的。就让我们彼此祝福,并约定好了以后一定要再见面!

在这快乐的背后,也有着无限的惆怅。我们马上就要面临着高中、大学。我们的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步入社会,有着激烈的竞争,哪还会有这纯真的年代?哪还会有这银铃般的笑声?

嘻嘻哈哈的年代,调皮捣蛋的年代-----这纯真的年代,属于孩子们的笑声,属于晶莹、纯洁的童年。

篇三:童真时代

童年中的趣事如同天上的星星,随处可见,虽然有些已渐渐淡忘,但其中一件,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约了两个好朋友到公园去玩。来到公园门口一看,哎呀,票价又涨了三元钱。我心想:“光门票就这么贵,干脆不买了,反正我也知道能溜进去的地方。

我把小伙伴们拉到一边悄悄地告诉他们我的主意,结果一至通过。

在我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三人来到离大门口很远的铁栏杆一旁的大树后面,只见铁栏杆中间少了一根。我们见四周无人,就陆续钻了进去。虽然有点紧张,但很高兴。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一声“站住”!此时,我的心吓得都要跳出来了。“你们是不是钻进来的”?又是一句严厉的叱喝声。我们三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心想:这个老头真管闲事。老爷爷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严肃而又认真地对我们说;“做人要诚实,在公共场所要讲道德,遵守秩序,如果都像你们一样不买票,会成什么样了呢?”我们头垂在胸前,不敢吱声。这时老爷爷又说:“如果你们带的钱不够,我帮你们补上……。”听了老爷爷的话我们羞愧万分,连忙说:“爷爷,我们错了,我们立刻补票”。老爷爷这才乐呵呵地说:“这才是好孩子啊”!

那天,尽管我们没钱去玩游戏机,但我们依然很快乐。现在想想那个时代的我们好天真、好幼稚,它已经成为我童年中的美好回忆。

篇四:感受童真年代

每一个已不再是孩子的人,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份童真。童年的世界天永远蔚蓝着,白云永远纯白着,江水永远流淌着,孩子们永远年轻快乐着……那是个永远纯真的地方,是我们在繁忙的学习工作后一心向往的地方,这里存在着太多美好的憧憬,天真的幻想……

翻开童年的相册,打开童年的记忆,那一页页的照片如同一幕幕的电影般在脑海中上演。看看这个胖嘟嘟的小宝宝,被衣服包得严严实实的小不点,正傻傻地坐在沙发上,这是满月时的我。已降临在这世界一个月,适应了这奇妙的人间,开始不哭闹了。

看看这个与同伴们玩得正起兴的小孩,笑得比太阳还灿烂,这是3岁的我,那无暇天真的笑脸成为我忘不了的烙印。还有那正拍着小手,给生日的朋友鼓掌祝贺生日的那个小调皮,口中似乎还唱着生日快乐歌,头发被汗水洗过般,额头上冒着大汗,还有那湿透了的后背。一看就知道肯定跟小伙伴们到处去疯玩了,真是无忧无虑……

再看看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摆着“丁”字步,还有“V”的手势,一副青春阳光的脸蛋,充满着活力,但还带着小时候的稚气。满满开始懂事的我,已离童年越来越远。看见公园里一群孩子们在玩耍,想起了孩提时与朋友玩做迷藏,一起跳绳,一起唱儿歌,一起仰望天空,一起憧憬着美丽的未来……童年真好!

13岁的我,再次仰望天空,虽然依旧蓝着,却没有童真的味道,那儿存在着我太多的想象。即使童年早已离我远去,成为我最美好的一份回忆,但我仍希望能找到天空里的幻想,感受童真……

篇五:童真年代已逝去…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已从"哇哇"乱叫的小毛头变成十几岁的大姑娘.时光一去不复返

随着时光箭一般的流逝,我已从“哇哇”乱叫的小毛头摇身变成十四水的大姑娘。我那七彩贝壳梦幻般的童年已向我摇手而去,留下的,只有那些美好的回忆。童年就像那流星,令我回味不已、、、、

捏泥巴

在家乡,每家门口都有一些土,这里可算是我们小孩的乐园了。不论春夏秋冬,每家门口都有一些小孩在玩土,春秋时人最多了。在炎热的夏季,哪家门口没有阳光就到哪家门口去玩;冬天,即使那凛冽的寒风吹的小手通红,可它也阻挡不了我们那好玩的童心。找一堆‘顺眼’的土堆,然后几个人开始分工,你到家里盛碗水,你和泥,你、、、然后在轮流来。虽说不是那么公平和公正,但每个人都玩得很高兴。把一些土聚集到一块,在中间挖一个小坑,往里面浇水,然后再和泥,当泥和到一定程度时,那可就开捏了,模仿捏出来的很像,各种事物都被我们捏出来,有的捏出来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这是我从幼年一直到小学三年级玩的游戏,那以后呢?

跳皮筋

慢慢的,捏泥巴的游戏已被我们淘汰,大街小巷都玩起了跳皮筋的游戏,记得我去买橡皮筋时,都资源短缺了。跳时,我们编了好多的顺口溜,跳起来可爽了!我们都分成好几组跳,我家邻居有一个非常胖的小女孩,她跳起来一扭一扭的,就拿她来说跳了一段时间瘦了好几斤呢!少年,中年,老年,都可以跳,可谓是老少皆宜喽!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心情,何乐而不为?

而现在,这些游戏都远离了我,现在除了学习、学习还是学习,看一会电视吧,被老妈唠叨;玩一会电脑吧,被老爸说。唉,我的青春呦!真的好好怀念我的童年,写完作业就可以玩了,没有任何压力。为什么青春就不能疯狂?

告别了,我的童年,我的童真年代、、、、、

篇六:怀念童真岁月

童年的天空万里无云,童年的阳光是灿烂的,童年的花朵可爱美丽,童真岁月是幸福快乐的。

从拍照谈起

下午和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去拍照。还有我妈。妈妈给她梳头发。本来很可爱的她就显得根家惹人喜爱。其实妈妈这么娴熟的受益,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练出来的。不不仅回忆起童年来。小时候,我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妈妈梳头的技艺可高超了,总是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我感觉自己就像小公主一样,心里美滋滋的。儿五年级以后的那个夏天,我不得不忍痛割爱,听着理发师“喀察喀察”就把我的头发剪得短短的,像个假小子。给她扎好头发厚,我们便去拍照。那小女孩就像个活泼可爱的天使,摆了一个又一个pose,我给她“咔咔”照了许多相片,每一张都笑得那么纯真,那么灿烂,而且她总是嚷着要跟我一起照。妈妈也给我照了几张。站在照相机前,我不禁有种失落感,再也找不回童真岁月的活泼于天真了。我凝望着蔚蓝的天空,浮云飘动,几只鸟从天边飞过,却没留下什么。似的,天空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我却已经飞过。接着身旁响起了一个可爱的声音:“姐姐,你不高兴了吗?”我缓缓抬起嘴角:“不,和你一起照相我很高兴。”我真的很高兴,我的童真岁月过去了,我长大了。

记忆的碎片

我曾经无可救药地相信这世上又仙女和魔鬼,也执拗地惧怕过黑暗。因此晚上我总是不敢一个人在家,于是与爸爸妈妈享受着天伦之乐。

为何我曾经如此容易满足?只要一个红气球,我就跟你走。当我还是一个小小孩的时候,我梦境里总是重复这样的呓语:“我有一个红气球,住在星星上……”我是个爱做梦的女孩,一直都是,可是从未又那样不断重复瑰丽明亮的梦。它透明得让我不敢去触碰,它无声无息的,在风里,云里,我的手指间,不留痕迹地碎裂。

不知道我童年是怎样驯服自己的,我总是那么桀骜不逊,对任何事物都爱憎分明。原来我是个天生就长满刺的孩子。我曾一度地批评那些令人痛恶的事。或许是无知者无畏吧,现在我再也不敢了,因为那只会给自己惹麻烦。我只好忍着痛,将自己身上的刺一根,一根拔掉……

这就是我的童真年代,把成熟踩在脚底。风中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那只属于童年的我。

那些重重叠叠的记忆的碎片,每一片都会个破我伪装的微小,让我流下眼泪。但同时我也是幸福的,应为我懂得了幸福的滋味。篇七:那离我远去的童真岁月

“人”字,有人说,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两个人才能写就。如果人人光想着那一划,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大地给了人类甘泉,就要在自己使用的同时,告诉别人;

大地给了人类灵魂,就要在自己收获了之后,把方法交给别人;

大地给了人类生存的空间,就要在个人享受了之后,再把温情、把希望、把理想、把生的渴望,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别人。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提词,让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家喻户晓、熠熠生辉。因为这个名字的出现使3月5日这个原本平凡的日子,变的不再平凡;因为这个名字的出现,使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还记得电视上屡屡见到的公益广告吗?一位大叔蹬着三轮车上坡与气喘吁吁之际突然感到一阵轻松,原来是那位跑步的年轻小伙子帮忙推着。直到上完坡后,小伙子微微一笑,潇洒的从大叔旁边跑过,头也没回。

现实生活中,雷锋精神也无处不在:帮助人扶起倒下的自行车,帮别人捡起丢在地上的文具盒,帮别人找寻丢失的东西,帮别人提起沉重的行囊,帮别人拾起地上的垃圾。多少小小的瞬间,都体现了雷锋精神的伟大,给我们的心底带来了阵阵暖意。

一瞬间,以为真正的英雄走了过来;

一瞬间,一位社会的保护神走了过来。

我由这一瞬,想到了一位老奶奶,我至今仍无法叫出那位老奶奶的名字,与她只相遇了一次,却在我的我记忆中划上了重重的一笔。细细想来总觉得好笑,那时小学二年级的一天早上,妈妈给了我一元的零花钱。刚出门,就在单元外面的垃圾边上,看到了这位老奶奶,她正弓着腰捡垃圾。那个背影,让我感觉特别心酸,就像有魔咒般,我就稀里糊涂的把身上仅有的那一元钱给了老奶奶。那个年纪连雷锋是谁都还不知道呢。我现在常想那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吧,那真是个难忘的瞬间。

我知道,这种事在我们生活中不胜枚举。可是后来,无论发生了什么,在我心中都无法与此事比拟。或许是它发生在我最纯真的年华里,又或许是因为那是我的第一次学雷锋事件吧(呵呵,更重要的是那时我还不知道雷锋,有超前意识的呦!)。

那真是个无忧无虑的年龄!心是那么的年轻,觉得人人都是那么的美好,世界都是那么的稀奇。上了大学后,我丢失了这份童真。走在街上,看到在马路两旁乞讨的人,无论是健全的,还是残废的,我都不曾再给过一分钱。看到那些乞丐,总会想起离家前二奶奶的那些话:“到了市里要小心那些乞丐,他们也是有组织的,而且现在有好多乞丐都是假残,就是为了骗钱……”我在看到那些健全的乞丐是总会在心里感慨,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就算没文化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的。不劳而获,确实是赚钱最快的途径,但真可悲!

最近查询了许多有关雷锋的事迹,却发现最可悲的不是他们,而是我自己。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本真的自己。我在想,我在生活中是否过多地揣想他人的对我的恶意,而丧失了对这世界存在良善的想象力?珍贵的应该是我们帮助他人的这份心意。在帮助他人的那一瞬间,我的心灵必然是美好的、纯净的、向善的,至少在那一瞬间,我无愧在世为人,并相信我置身其中的人类,因为有这种最原始、最朦胧、最浅显的情愫,才得以绵延至今。

在我们身边,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无数雷锋式的人在行动着。《感动中国》里的丛飞为了一句承诺,十几年来一直资助失学儿童,花了百万元,还欠下一身债;进城打工青年魏青刚不顾生命危险三次下海勇救落水者等等。

在帮助他人的那一瞬,心中便有一根爱芽,这芽不能抽叶、开花、结果,却能化为一种基因,传递到新的生命中。

惟愿自己还能自然而然地,在一个瞬间,帮助他人……

只有相互付出相互给予爱和真情,才会产生绵绵不绝的能量与生机,才能让我们在人生之旅中饿食美味渴饮甘泉,才能让我们人生的行囊永远充实丰富洁净清高。

篇八:不老的童真

偶然地,想到山顶上看日落。

傍晚时分,往山顶行走,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即将离去的感觉:身旁的行人都在下山,身边的树木都染上了落日的黄,头顶的太阳,也即将消失在它的轮回之地,而跟我一同登山的,也只有两个如同这景色一般的,年迈的老人。能令人察觉到生气的,大概只剩下那一点一点地张开的花瓣,想要吐露芬芳的夜来香。

看见伤感之景,难免会触动伤感之情,而那两位老人,却不受周围影响,踏着一路的金黄,嗅着一路的花香,登上了那个会令人浮想联翩的山顶。

登上山顶,却全无一览众山小之感。俯瞰全城,笼罩着越来越暗的黄,有种沧桑,有种凄美。此刻,只听见两位老人惊呼:“好美啊!火红的太阳,火红的晚霞,如同初升的一般!”心中一惊,向远方望去,果然,好美,残阳如血,令我想起幼年时在海边观日出,也是这么红的太阳,也是这么美的朝霞,也是像两个老人般的欢呼雀跃。幼年时期般的清晨,暮年时期般的黄昏,在这一刻,奇妙地相逢了。景中又同时出现过一张脸,一张被各种阳光照耀过的脸,那便是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正所谓“情景交融”,难道吾心已步入暮年?向两位老人道出困惑之后,他们两位相视一笑:“年轻人,‘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看看我们,都快随夕阳而去的人了,还能这么开心,你这要同朝阳一同成长的人还这么悲观,残阳也是希望的彩霞,怀着颗童心,那落下的太阳不正预示着明日升起的太阳吗?这并非‘情景交融’,而是你的情被景所惑。”说罢,又手舞足蹈地欣赏起落日。

“残阳也是希望的彩霞,怀着童心?”我自言自语,悄然间,月亮已爬上山顶。

下山时,两位老人走在前头,我不自觉地唱起:“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两位老人回过头来,笑得如小孩一般,附和起来:“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此时,夜来香开得正浓。

独生年代作文800字

篇一:独生年代

现在,经济愈来愈发达,人民的生活条件愈来愈优越,对于我们上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来说,有着与父母和师长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

在这个年代里,我的生活有喜有忧,有甜有涩,有笑有泪。

就只有一个人,有着自己的一片天空——我的小房间。在那里,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像一只在蓝天白云间飞翔的小鸟。那张亲切的小床,软绵绵的,舒服极了。躺在那张小床上,闭上双眼,就这么盼望着,盼望着明天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的到来,就这么一觉睡到大天亮,只有那一个可爱的洋娃娃陪伴在我的身边。爸爸妈妈那个时代,只有一张钢丝床,破破烂烂,又小又旧,兄弟姐妹好多人都蜷缩在一角,都挤在一块儿,指不定哪个时候,只听见咚的一声,就在什么地方,就这样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那盏粉色的台灯,静静地倚在书桌的一角。它的光芒虽然是那么的微弱,但是,它的微不足道,整整伴随了我三年之久,共度那一个又一个烦恼而又美好的夜晚。爸爸妈妈那个时代,就只有一盏悬挂在那时常会漏雨的屋顶上昏暗的白炽灯,兄弟姐妹几个围在一张临时桌前——四张小板凳,一张奶奶从别人那儿低三下四求来的木板。在这种情况下,那么多人拥在一起,做着作业,写着字,字能不写得歪歪扭扭,乱七八糟,稀里糊涂吗?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生活是那么的困难而又那么的艰苦。我不禁由衷地感叹“:啊,我们独生子女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幸福啊!”

每当看见楼下那一个又一个调皮,可爱,机灵的小鬼正在爸爸妈妈的掩护下姗姗学步时,我多么希望他(她)就是我的亲弟弟(妹妹)。瞧,那儿有一对母女,他们娘俩是多么的引人注目,周围来了好多人,都来欣赏宝宝的“舞步”,“来,慢慢地,宝宝乖。”他的妈妈伸出两只手来迎接在远在一米之外的他。只见宝宝一步一步,慢吞吞地,摇摇晃晃地,好像一只刚学会游泳,还“乳臭未干”的小鸭子似的,一点一点地向他的妈妈“逼近”。“哦,好宝宝,妈妈爱你!”说着,一下子把他搂在了怀里。哈哈哈,那边的人全都笑了。

就只有一个人,我呆呆地,傻傻地望着天花板发愁。

唉!要是妈妈生出一个弟弟或者妹妹该有多好呀!那每天无所事事,无聊致极的我就有一个伴儿了。

篇二:独生年代

今天下暴雪。一早醒来,我们发现外面雪已经积了20多公分。屋顶全是平的了。积了5公分雪的马路上走着许多行人。大会堂被雪盖住了。我们店前面完全被雪覆盖了。汽车以20码以下的速度行驶着。

洁白无瑕的鹅毛“暴”雪还在下着……为了招徕生意,我们决定开辟一条从外面走到里面的踩不到雪的小路儿,于是我们戴着帽子,全副武装准备作战———滚雪球———把小路的预定位置上面的雪滚成一个大雪球——顺便用它堆个雪人。我因为没工具,只能在一旁冒雪看着———偶儿帮点小忙。于是妈妈说我光淋雪不干活还不如进屋去。我只好悻悻的进去。这就是独生年代?!我心中很是不快,吃完早饭,我悄悄溜了出去———去和宇凡打雪仗。

他早在那儿了,跟他妈妈打得正欢儿呢!我马上抓起一个雪球儿向宇凡掷去,嗖——没中,不过他们倒因此发现了我。于是三个人一快儿打起了雪仗。后来宇凡的妈妈去给宇凡烧早饭了,于是我和宇饭玩起来。后来玩得烦了,宇凡说他要我一起做一个建筑,并在建成之后用雪球击毁它。我同意了,并和他商量做什么,最后我说做的像什么就是什么,结果我们弄出了个四不像。这时我问他今天吃过雪吗?他说吃过。我问他什么时候吃的,他说打雪仗时被打中了,正好打在他的嘴巴旁边,他想了想干脆把雪吃了。我笑的喷饭了,抓起一个小雪球,吃了一大口。回去后跟妈妈说吃了一点儿雪,我被立刻骂了一顿。这就是独生年代?!晚上,我们一家在看电视,我感受到足不出户就能看到世界的电视所含的高科技了。

这就是独生年代!?我们看的是抗击风雪的特别节目。当放出《阳光总在风雨后》时,我情不自禁的篡改了歌词:“阳光总在风雪后,请相信会丰收!奥林匹克也有丰收,一块块金牌在中国队手中……”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如:“温情总在风雪中,方便面带着人间温暖,人们一起风雨同舟,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迷人雪中……”这就是独生年代!?这就是独生年代!

篇三:生于独生年代

独生年代,顾名思义,就是呼吁“只生一个好”。现在的年轻家庭,家里几乎也都只有一个子女。

我,当然也不例外。

我出生在二十世纪90年代。

和大多数独生子女一样,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公主”,以独生女的名义,成为家中的“掌上明珠”,家里的长辈都围绕着我转,拥有世界上最幸福的童年时光。常和妈妈撒娇,和奶奶耍宝……如果有了兄弟姐妹,那这一切不是得和他们平分,那……可不行!

在爸爸妈妈那个年代,怎么能这么舒服呢?要帮家里干活,替家里分担。家中有兄弟姐妹,考上大学,还不能上。吃饭也要吃的快,吃慢了,就没了……至少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

生于独生年代的我们,科技发展也很迅速。从电视到电脑,电话到手机,录音机到MP3……各种家用电器已经在生活中广泛普及。我们可以享受安逸的家庭生活,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

和大多数独生子女一样,虽然我们拥有父母全部的爱,但是生活还是很孤单。沮丧时,没有诉说的对象;生气时,没有发泄的对象;高兴时,没有分享的对象。这些又有谁知道呢?

在爸爸妈妈那个年代,有兄弟姐妹,沮丧时,可以当我最好的听众;生气时,可以当我最好的受气包;高兴时,可以当我最好的庆贺者。

生于独生年代的我们,只有电脑,电视这些高科技产品成为我们的伴,很少与人交流,EQ越来越低了。

和大多数独生子女一样,爸爸妈妈为我们铺设了他们认为的最好的路,所以我们可以毫无顾虑,但是这样却让我们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考验,受不起挫折。报纸上随处可见,“XX因为压力太大欲跳楼”,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当然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天天在我们的耳边唠叨,提醒。何况竞争如此激烈,如果不抓紧,那还得了。这也就让部分孩子压力过大,造成了悲剧。

在爸爸妈妈那个年代,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要承担家里的责任,赚钱养活家,了解生活是多么艰辛。遇到绊脚石,哪那么容易被击败,反而会越挫越勇。

生于独生年代的我们,或许背负了太多的压力,但这并不是我们逃避挫折的借口,并不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爸爸妈妈那一代都老了,是该我们独生年代的小孩站起来的时候了。我们一定会让世界刮目相看!

篇四:独生年代

做独生子女既有好,同样也有坏,就让我来一一描述我经历的几件关于独生的小事吧!

一次,我和爸爸去游乐园玩。我争着要去玩水上气球,玩三分钟的标价为8个铜板(铜板5元一个),一个气球可以坐两个人,不准坐大人。爸爸一看,就对我说:“钟天,你看这气球可以坐两人,而且不能坐大人。你只有一个人,用8个铜板太亏了,还是不坐了吧!”我听了,心想:唉,要是我不是独生子就好了,也不用为这事烦恼了!爸爸捕捉到了我的神情,猜出了我的心思,便对我说:“如果你找到另一个人跟你一起玩,我就给你玩。”我哭喊着不愿意。最后还是爸爸找了一个同事的女儿和我一起玩。

我一直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每天下午放学能够自己走着回家。这件事,虽然我从五年级时就经常提起,但爸爸妈妈一直没有同意。每当我说起这件事,爸爸妈妈总以“再说”为借口,把话题转到别的地方去。或者爸爸妈妈就直接对我说起自己回家的坏处,比如“路太长,将近一千米”,“一个人在路上多危险啊”等等之类的语言,就会滔滔不绝地从他们口中飞出来。可是爸爸妈妈毕竟没有想过自己走回家的好处。自己走回家既可以锻炼身体,活动肌肉,还不失为一个与同学谈话的好时机。至于“一个人在路上太危险”这句,那难道我不会注意开来的车辆吗?不会选择车流量较少的路吗?做一个独生子,有些自己想干的事都不能干了,真没劲。

再说独生的好处吧!最明显的就是零食增加了。每次去慈客隆购物,总要买上一大堆零食。每次去慈客隆的花费,我的零食花费绝对超过50%。其次,玩电脑、看电视时没人来抢了。在家里,我想玩什么游戏,就玩什么游戏,想看什么节目,就看什么节目。家里的电脑大部分时间都是我玩游戏,小部分时间是爸爸妈妈工作。另外,我玩玩具,搭积木时也不会有人来烦了。这时我就觉得我表妹就很可怜了,她不是一个独生女。每次她搭好积木,总被比她小七岁的妹妹,一拳加一脚搞定了。

独生子女有利也有弊。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朋友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