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山歌的作文

2020/03/18作文大全

描绘山歌作文

壮乡山歌甜又美

有一天双休日,我和爸爸到象州玩。这天,人们都穿着盛装,金光闪烁,每个人都欢声笑语,笑逐颜开,兴高采烈地向同一目的地走走去,笑声一下传了很远很远……爸爸告诉我说这是象州县隆重举办的山歌大赛。我也迫不及待地叫爸爸带我去看看。

我和爸爸刚走到了比赛的场地,就听到主持人大声叫到:“今天,我们的山歌大赛开始了!”大家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登上高处,只见人山人海,参加比赛的有青年,有老人,个个精神饱满、兴高采烈。看得出,他们都想一展自己的歌喉。

之后,主持有唱到:“象州河水清悠悠,四方歌手会象州;三姐传下山歌种,山歌不断水长流。”歌声刚停,人群中突然挤进了一个圆鼻子、眼睛是一个十字架、嘴巴扁扁的“怪物”。主持人马上用山歌问那“怪物”:“独根木柴怎么烧?独个石头怎样挑?独木架桥怎么过?独生子女怎样教?”只见那“怪物”不假思索地唱到:“独根木柴破开烧,独个石头打烂挑;独木架桥小心过,独生子女耐心教。”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那个“怪物”是一个年轻人打扮成的,他发出细细的声音,每唱一句都点一下头,怪不得大家那么好笑。正在欢喜之中,突然从笑声中传来一阵动听的歌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她扎着小辫,身穿朴素的衣服。小姑娘放开嗓子唱道:“岭对岭来坡对坡,壮家山歌实在多;你唱党的领导好,我唱家乡丰收歌。”“好!”大家一边笑一边赞扬小姑娘。大家都被小姑娘的歌声陶醉了。最后,小姑娘以优美的歌喉夺冠。

这次山歌比赛让我大开了眼界,我祝愿家乡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让我感动的山歌

遥远的拉萨,湛蓝的天空,仿佛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偏僻的大山中,几座零乱的房舍俨然是一种“怕瓦落地”的风格,那是近三十个学生的学校,那简直不能成为一座学校,而是一个“棚子”,但在露风的窗户中却飘出一阵阵藏族人民特有的古老的山歌,还有他欢快的笑声,洒在纯静的空气中,散在宁静的大山里。

他叫刘寅,是伴着孩子们悠扬的山歌来到了这里,主持人打趣他“从山歌中走出的支教”。他瘦小而又朴素的身影与绚丽的舞台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像是万只蝴蝶中闯出的蝶蛹,虽笨拙却孕育出一个五彩的生命。

他笑了笑:“是孩子们的歌声打动了我,让我留了下来。”他一个不算富裕家庭的孩子,还有平凡却温馨的工作,可他却来到了那个纯洁的地方,为了那一群似水晶般纯真的孩子,将一生都要奉献在那儿——一个荒僻的小山屯里。“我爱那些孩子们的歌声,那么动听。他们的歌声教会了我真诚,繁华的大都市不在乎,而他们,很在乎我。”刘寅为了一个质朴的不能再质朴的真诚,留在了那里,与孩子们一起吃着城市人不忍下咽的食物,在三尺讲台上让朗朗的读书声在大山中迂回,徘徊。“我爱这些孩子们,我爱这美丽的山歌。”这时又响起了那支山歌,没有任何伴奏,只有那稚嫩的声音,还有那句“刘老师,我们爱您。”

那种充满童稚的歌声打动了我,刘寅坚定的背影永远印在我的脑海中,这首让我感动的山歌啊!这个让我感动的人,正在演绎一首爱的山歌,这首山歌在山区孩子们嘴中轻缓而美妙,正在大山中奏响。

山歌印象

我忘了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说刘三姐,那首《山歌好比春江水》学会了多久,这些山歌在音乐考试中唱了多少次,唱的时候自己偷笑了多少次。也忘了自己为这些故事不屑了过久,又在过了些年头的日子重温起来感动了多久。

那些氤氲开来的过往,我总是回首又见。

说自己钟情于山歌是骗人的。那些老得掉渣的调子和含糊的歌词,似乎只适合于过去的那个时代。

只是一群淳朴的男男女女,以渔为生,与水为伴,在江畔上静看云卷云舒,以歌为话,以声达意。他们没有乐器,没有管弦,只有一副好嗓子。

这里的流水的太清,这里的群山太翠,这里的竹林太幽,这里的游鱼太自在,这里的鸟啼太撩人,这里的歌声太动听。

这里没有尔虞我诈,只有吴侬软语。这里没有官官相护何时了,只有春耕秋收互助互乐。这里的歌没有大江东去的豪迈,只有满腔对生活的热爱。这里的曲径抬不进堂皇大轿,这里的生活禁不起刀光剑影的打扰。

是只要有歌,便足矣。

在传说中,是三姐用山歌唱出百姓的心声,穷人的辛酸。那些土地被霸占的无奈,那些终其一年才收获的仅足以充饥的粮食被剥夺的无助,那些有女初长成便被强娶的痛苦。只可惜,在那个时代,穷人的艰辛,富人总是体会不到。

于是,有人恨她,有人爱她,有人奚落她,有人拥戴她,有人想要侵占她,有人想要保护她。

她似乎什么都不怕。她不怕话一出口便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歌也一样。她不怕这一切传到土豪劣绅的耳朵里自己会陷入怎样的困境。她不怕和贪欲十足的财主当面对峙。她只是唱着,无所顾忌。

传说中她不忍心看着百姓为了自己和财主搏斗流血牵连便毅然跳入水中,幸运的是,水中的一条大鲤鱼跳出水面驮着她飞上了天空,在天宫她变成了歌仙。后话暂且不说,我想,在她纵身入水的那一刻,她一定美丽极了。在她脸上,肯定是淡定到极致的从容,视死亡如尘埃一样可以轻轻拂去的微笑。携带着一去不复返终不会后悔的气概,早已忘了哭是怎样的一种表情。或许她还唱着歌——永不颤抖的音调。

传说中,还有爱情。

我想,山歌一定是他们爱情里的红娘。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诱惑啊。我时常想,他们泛舟于江上,彼此的眼睛嵌入深沉的暗夜,水面上漾着模糊开来的渔灯的光晕,空山里回响着他们的歌。他们唱爱情、亲情、友情,唱过去、现在、未来,唱相识、相逢、相爱。像是两个人与浓重色彩的一场对弈。不需要太多的山盟海誓,不需要太多的修饰词,只要有歌,爱情永远也不会老去。纵使有一天白发苍苍,有一天行步蹒跚,有一天谁离开了谁身边。

或许这也是许多百姓的愿望,是许多人心中的向往——他们本该拥有许多个这样的日日夜夜。

后来我认了,听山歌的时候才明白,其实每一首歌都可以是一个故事。即使依然是没有乐器的伴奏,依然是枯燥的哼唱,也可以在故事里懒懒地闲步,也可以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处在真实的梦中,还是如梦的真实里。

乡村的山歌

是谁的音符穿越了大地,在山头上流淌?是谁的号子划破了寂静的夜空,飘落在枝头?是谁的律动唤醒了农家懵懂少年的心,激起了朵朵爱情的浪花?

是山歌,是乡村的山歌。

乡村的山歌是灵动的,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一如山头的小草。只要给它一点空间,它就会毫不讲理地蹦出来,四处流淌。山峦上、小溪边、大树下、草丛中、庄稼地里,到处都能闻到山歌的气息。

乡村的山歌是把沉默的泥土,深埋着村里人的情感,肥硕着乡村的日子,温暖着村里人的生活。村里人随便唱出一支山歌,都是那样的纯美,感情充沛,掷地有声,回味无穷。

乡村的山歌是首浪漫的诗,每一支山歌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放歌的村民个个都是伟大的诗人,他们在晨曦里低吟,在晚霞中浅唱,在阳光里抒情,在月光下舞蹈……壮阔激昂,吟咏春秋,收获爱情。

乡村的山歌是首流动的情歌,村里人走到那儿就唱到那儿。这首情歌不需要华丽的舞台,不需要闪烁的灯光,也不需要乐队的伴奏……但是,这首情歌有着难以估计的力量,它可以唱落星星,唱落月亮,可以拨动乌云,震撼太阳。

乡村的山歌是自由、快乐的,想唱就唱,想哼就哼,想念就念。它没有限制,没有约束。劳动时可唱,休闲时可唱,走路时可唱,放牧时可唱……可走着唱,可蹲着唱,可躺着唱,一人可独唱,二人时可合唱,多人时可和唱,男女可以对唱,真可谓形式多样,无拘无束,完全不受任何唱法的干扰,只要自己快乐就行。山歌的内容也很丰富,或歌唱爱情的坚贞,或描写幸福的生活,或赞扬大好的河山,或针贬时弊,或诙谐调侃,或醒世育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应有尽有。山歌的篇幅过于短小,演奏起来也较容易,一支短笛,一把二胡,一副唢呐,任何乐器都可以进行演奏,甚至于一张木叶,一个口哨都有能把它演绎得出神入化,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乡村的山歌是幸福的,村里人总是把它藏在心底,种在土里。希望它的每一个音符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希望它的每一次律动都能博得阳光的眷顾,让山垣上下的每一株禾苗都健康地生长。

在村里人的眼中,乡村的山歌是珍贵的。每每农闲时刻,他们都要把山歌带到最向阳的山头去凉晒,风干,怕它发霉,怕它腐烂。

在我的眼中,乡村的山歌已经超越了山歌的含义。它是村民们精神的寄托,是村民们幸福的源泉,更是我记忆中一抹永不褪色的丹青,一个古老而传奇的神话。

独唱山歌

山歌嘹亮,野花烂漫,处于大山之间,沐浴春风,此便是畲乡。

从小在畲乡长大的,便是定会知道,有一条路叫敕木山路,那里是景宁的老城区。我从小便在那儿长大,虽说乌顶瓦片的房子看起来并不稀奇,但是那儿也是曾经充满了儿时的憧憬。

那时的我,总认为,新的是怎么也比旧的好。可当我搬离那儿近乎一年的时候,心中却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思念,儿时无时无刻都缠在心头的欢乐。这怎么说呢,那是一种在老城区,出个门就能碰见熟人的感觉。或者更确切得来说,那种方圆几百米的人都认识的感觉是和这里一出门,便发现除了自己谁都不认识的感觉是好得多。

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谁也不认识,不想出门,或许对我的“梦想”是会有帮助。

好怀念从前的除夕……那是窝在老城区,破碎屋顶房子旁的欢乐。虽说都是充满了烟花的爆炸声,还有那小烟花对一群小孩子的诱惑都是无法抵挡的。常常是会拎着一袋小烟花去河边玩的我,为何那时的感觉会是如此的幸福。或许是因为住了十三年的关系,对邻居,对好友们,也产生了一种怀念。或许是分开了一年的关系,再次见到当年“共患难”的兄弟也居然是有种疏远的感觉。

是,景宁变了。从年的古色古韵早已被一声声汽车的鸣笛所击碎。老街的感觉已经被宽阔的水泥路所取代,大人们高兴了。我们还是个孩子时的童年也是伴随着工人的口哨声被融入了混泥土水泥中,被一勺勺的铲子,“唰唰唰”的给砌进了墙中。

或许是只有清风秀美的大山中能见到畲乡残留下的影子,或许也就是畲嫁文化那些令人所感兴趣,好玩的文化才得以保留下来。山歌也是那一项传统。

山上传来嘹亮的山歌,恍如凤凰涅槃重生般的惊喜;春天的山歌,让人充满儿时的幻想,恍如初生的温馨,轻轻柔柔,唤醒在严冬中所沉睡的大地。暮色山歌,送走了今昔的日光,迎来幽静的夜色,璀璨的群星,幻成了一张张笑脸,那是孩子童年的回忆。

童年沉静在大山的歌中,沐浴着春风,让一丝的温暖轻抚面庞,流露笑意,那是今昔的畲乡,虽埋葬了回忆,但日后的景宁,道路一片辉煌。

畲乡将会是伴随着嘹亮的山歌,成长。

壮族作文

壮族作文一:壮族风情

壮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和南宁等地。我是一个壮族人家的孩子。

壮族人比较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云雾缭绕的青山之上,点缀着一栋栋独具特色的小木楼。有些人家的木楼上雕刻着龙或凤的图案,这代表着壮族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木楼市有木板和木桩建造而成的,有些壮族人家的木楼上雕刻着鱼和人的图案,这代表着壮族人都希望全家人能和和美美,年年有余。小木楼一般都为一到两层,以及一个竹条和木桩架成的生活阳台。木楼上方住着人,则木楼下方关牲口。无论是什么样的房子,壮族人都会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上。

壮族人的服饰既精致又雅观,款式各式各样,女子一般着装主调为黑色的,衣领和衣角还有衣袖上都绣着红蓝色的花边,裤脚稍宽,头上包着提花围巾,围巾边上嵌有白色的流苏。小伙子多穿襟上衣,主调也为黑色,腰间系着一条红蓝色的花腰带。

在壮族的山寨里,人们出门或进村,有时会踩着高跷行走。这是祖先传下来的鞋,转租人处于亚热带,常年多雨,道路上都有泥巴,如果穿着鞋在下雨天走路,鞋子的下面就会有一大块泥巴,带泥进屋,实在不卫生,所以壮族人就发明了“非”字形的高跷鞋,在下雨的时候就穿着他走路,回到家时就把它脱下来放在阳台,这既方便又卫生。

壮族人饮食也是别具特色的,他们自家酿造了米酒、红薯酒还有木薯酒……等,度数都不高。米酒是过节用来招待客人的重要饮料有的人在米酒里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红薯酒是壮家人用来祭奠哀悼的酒,每逢到了清明节,寨子里的人就会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红薯酒,到亲人的坟前祭扫。木薯酒是办喜事用的喜酒,比如说结婚时,男女双方的家人都会举着木薯酒向亲家互敬一杯。

山寨里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即使生活在苦、在困难,他们依然那么乐观、积极向上。这就是我喜爱的民族——壮族。

壮族作文二:壮族的民风民俗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作文三:壮族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壮族作文四:壮族的节日

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

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花婆节

壮族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现已淡化。

铜鼓节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