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扭秧歌的作文

2020/03/19作文大全

扭秧歌作文800字

扭秧歌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家在农村,春节年味很浓,贴春联,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欢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爷一大早就起了床,扫干净院子里长长的甬路,放上大圆桌,摆上瓜子花生、香烟、糕点和热腾腾的茶水,然后大人们高兴地聊着天,我和妹妹则兴奋地欢蹦乱跳,时不时跑到门口张望。今天秧歌队第一个来我家拜年咧!

终于鸣锣开道的锣鼓家什响起来了,一会儿就看见一群穿着花花绿绿服装的大妈、老奶奶向我家走来了,我和妹妹向着院子里的大人们喊:“来啦!来啦!”一位老爷爷走在最前面,一进了院子,就双手拱拳,说:“过年好!过年好!”姥姥姥爷忙迎了上去,也说:“过年好!”然后热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烟。

一只烟后队长令下:“开始!”锣鼓响起来了,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慢,时而快。秧歌队员们随着鼓点扭了起来,她们左手挥着五颜六色的手帕,右手摇着鲜艳的扇子,有时排成一字长龙,有时又分成红绿鲜明的两列。当她们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挥向空中时,天空中像飞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淘气的大孩子们都爬上了墙头。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进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队,还不时和有的队员逗着跳,引得大伙直乐。慢慢地慢慢地,锣鼓声停下来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尽了,可也和姥爷笑开了怀。

这时一个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来,两个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飞,加上锣声的配合,真像鞭炮炸开了花儿,连躲在巢里过冬的喜鹊都被惊得喳喳叫着冲向蓝天。终于,所有的声音都停下来了了,姥姥姥爷忙不迭地请大伙坐到圆桌前休息,大家吃着糕点,聊着天。

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扭秧歌?”妈妈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北方汉族人辛苦一年了,为了庆祝丰收,娱乐乡亲,大家组织起队伍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则是要吓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逐渐地,就成为了现在的秧歌。清朝时,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了。”原来这红火热闹的秧歌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呢!

扭秧歌记

在姥姥家,最过瘾的就是扭秧歌了。第一次尝试让我更加感受到了秧歌的美和纯朴。当然,也闹了不少笑话。

在姥姥的鼓励下,我怀揣着激动又好奇的加入了秧歌队。望着大人们走着规定的步伐扭来扭去,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终于加入了秧歌队,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走错步伐。我顿时感到踌躇不安,不知该怎么办。我发现姥姥在一旁注视着我,望着那鼓励的眼神,我顿时充满了信心,加入了排练之中……

姥爷是队长,他让我骑一个额头戴着一个大红花,脖子上系着一个铜铃的小毛驴。望着这头小驴,我开始犯难了:真驴我都没骑过,何况假驴呢!我把这想法告诉了姥爷,,姥爷听后哈哈大笑:“哈哈!小傻瓜!不是让你骑在上面,而是让你站在里面,走着秧歌的步伐。还有,你这毛驴还是领队的咧!"边说边给我示范了一下,望着姥爷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心情一下子放松了。我站在毛驴里,手抓着两边的绳扣,把驴脖上的牵绳挂在脖子上,学着姥爷的动作,上前走三小步,再到退一小步,边走两手边上下摇晃,使驴脖,驴尾颠起来,此时,我的动作越来越娴熟,也学会了上坡下坡。这时候,表弟也骑上了小毛驴,阴险的笑着向我走来,我见大事不妙,就使劲拎着小驴狂奔起来。毕竟,小驴始终都是个累赘,刚跑了一会儿,我已经是大汗淋漓了,眼见表弟就要追了上来,而且他边跑边大喊:“我要跟你比武!冲呀!”我下的顾不上小毛驴,拔腿就跑,表弟也放下毛驴在追我,而两只小毛驴也静静地躺在地上不动,看我们两个疯子追跑。队伍也被搞得一团糟,等我俩疯够了,才各自戴上花饰,骑上毛驴,又扭起来。有了这个小插曲,我和表弟更有了精神头,边走边用驴头互相碰打对方的驴头,这样,越大越欢,有偏离了队伍,在姥爷的劝说下,我俩又恢复了正常,各自领着队伍表演,可是,虽看表面平静,但其实都各自“心怀鬼胎”,趁机报复一下。可过了一会儿,越走越投入,心里一下子就没有了坏想法。看来,这就是“神圣的事业可以净化心里一切杂念”吧!呵呵,疯了一天,不管走得好不好,姥爷还是奖励了我俩一大把糖果。

秧歌舞,虽跳得不好,但是,重在参与嘛!明年,我再参加。扭秧歌记扭秧歌记!

正月十五扭秧歌

同学们,你们见过扭秧歌吗?如果你们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龙都濮阳做客,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小巷一拨儿接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的是“沙和尚”,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

走场两圈后,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子,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

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突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老汉在船里像个醉翁东摇西晃,后面还跟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队伍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老人跟着高跷队走。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龙都濮阳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喜庆的浓烈气氛中去吧!

我们欢迎你们到濮阳来旅游,到濮阳来做客!

扭秧歌作文800字

扭秧歌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家在农村,春节年味很浓,贴春联,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欢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爷一大早就起了床,扫干净院子里长长的甬路,放上大圆桌,摆上瓜子花生、香烟、糕点和热腾腾的茶水,然后大人们高兴地聊着天,我和妹妹则兴奋地欢蹦乱跳,时不时跑到门口张望。今天秧歌队第一个来我家拜年咧!

终于鸣锣开道的锣鼓家什响起来了,一会儿就看见一群穿着花花绿绿服装的大妈、老奶奶向我家走来了,我和妹妹向着院子里的大人们喊:“来啦!来啦!”一位老爷爷走在最前面,一进了院子,就双手拱拳,说:“过年好!过年好!”姥姥姥爷忙迎了上去,也说:“过年好!”然后热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烟。

一只烟后队长令下:“开始!”锣鼓响起来了,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慢,时而快。秧歌队员们随着鼓点扭了起来,她们左手挥着五颜六色的手帕,右手摇着鲜艳的扇子,有时排成一字长龙,有时又分成红绿鲜明的两列。当她们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挥向空中时,天空中像飞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淘气的大孩子们都爬上了墙头。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进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队,还不时和有的队员逗着跳,引得大伙直乐。慢慢地慢慢地,锣鼓声停下来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尽了,可也和姥爷笑开了怀。

这时一个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来,两个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飞,加上锣声的配合,真像鞭炮炸开了花儿,连躲在巢里过冬的喜鹊都被惊得喳喳叫着冲向蓝天。终于,所有的声音都停下来了了,姥姥姥爷忙不迭地请大伙坐到圆桌前休息,大家吃着糕点,聊着天。

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扭秧歌?”妈妈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北方汉族人辛苦一年了,为了庆祝丰收,娱乐乡亲,大家组织起队伍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则是要吓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逐渐地,就成为了现在的秧歌。清朝时,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了。”原来这红火热闹的秧歌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呢!

扭秧歌记

在姥姥家,最过瘾的就是扭秧歌了。第一次尝试让我更加感受到了秧歌的美和纯朴。当然,也闹了不少笑话。

在姥姥的鼓励下,我怀揣着激动又好奇的加入了秧歌队。望着大人们走着规定的步伐扭来扭去,我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终于加入了秧歌队,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走错步伐。我顿时感到踌躇不安,不知该怎么办。我发现姥姥在一旁注视着我,望着那鼓励的眼神,我顿时充满了信心,加入了排练之中……

姥爷是队长,他让我骑一个额头戴着一个大红花,脖子上系着一个铜铃的小毛驴。望着这头小驴,我开始犯难了:真驴我都没骑过,何况假驴呢!我把这想法告诉了姥爷,,姥爷听后哈哈大笑:“哈哈!小傻瓜!不是让你骑在上面,而是让你站在里面,走着秧歌的步伐。还有,你这毛驴还是领队的咧!"边说边给我示范了一下,望着姥爷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心情一下子放松了。我站在毛驴里,手抓着两边的绳扣,把驴脖上的牵绳挂在脖子上,学着姥爷的动作,上前走三小步,再到退一小步,边走两手边上下摇晃,使驴脖,驴尾颠起来,此时,我的动作越来越娴熟,也学会了上坡下坡。这时候,表弟也骑上了小毛驴,阴险的笑着向我走来,我见大事不妙,就使劲拎着小驴狂奔起来。毕竟,小驴始终都是个累赘,刚跑了一会儿,我已经是大汗淋漓了,眼见表弟就要追了上来,而且他边跑边大喊:“我要跟你比武!冲呀!”我下的顾不上小毛驴,拔腿就跑,表弟也放下毛驴在追我,而两只小毛驴也静静地躺在地上不动,看我们两个疯子追跑。队伍也被搞得一团糟,等我俩疯够了,才各自戴上花饰,骑上毛驴,又扭起来。有了这个小插曲,我和表弟更有了精神头,边走边用驴头互相碰打对方的驴头,这样,越大越欢,有偏离了队伍,在姥爷的劝说下,我俩又恢复了正常,各自领着队伍表演,可是,虽看表面平静,但其实都各自“心怀鬼胎”,趁机报复一下。可过了一会儿,越走越投入,心里一下子就没有了坏想法。看来,这就是“神圣的事业可以净化心里一切杂念”吧!呵呵,疯了一天,不管走得好不好,姥爷还是奖励了我俩一大把糖果。

秧歌舞,虽跳得不好,但是,重在参与嘛!明年,我再参加。扭秧歌记扭秧歌记!

正月十五扭秧歌

同学们,你们见过扭秧歌吗?如果你们在正月十五来我的家乡龙都濮阳做客,那么你一定会被那热闹的气氛所吸引!

快听“咚咚锵,咚咚锵”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噼噼啪啪”的鞭炮、“嘀嘀答答”的唢呐声一起上阵。大街小巷一拨儿接一拨儿秧歌开始上场。领头的是“沙和尚”,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长马褂,手持大折扇。身后是众多大姑娘与小伙子。随着锣鼓声,秧歌队踏丁步,迈十字,彩绸飞舞。人们只要路过都驻足观看。

走场两圈后,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子,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

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突然唢呐换了调,锣鼓打得更加响亮了。一对对旱船排着队上来了,老汉在船里像个醉翁东摇西晃,后面还跟着水灵灵的大姑娘忸怩作态。正在高潮,后面突然冲出几个“刁老婆”:手拿木棒,身穿青布大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脸上还有一个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棒打鸳鸯”之势。她三蹿两跳跑到老汉面前,很快便和老汉周旋起来,他们互不相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时,高跷队上来了,这才解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秧歌队刚走,那一拨又上来了。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人群沸腾了,拥着队伍说啊笑啊,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小孩骑在爸爸的头上追着高跷队叫,儿女们扶着老人跟着高跷队走。

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热闹的气氛带进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百闻不如一见。来看看我们家乡龙都濮阳的扭秧歌吧!亲眼看一看那醉人的场面,听听那高昂的韵律,融合在那渲染出热闹、喜庆的浓烈气氛中去吧!

我们欢迎你们到濮阳来旅游,到濮阳来做客!

扭秧歌作文

篇一:扭秧歌

最近,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咚咚锵”的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很好奇,于是我昨天晚上,放下饭碗,去探个究竟。(这段交代好奇的原因,引起下文。)

在我家北边一个十字路口,聚集着许多老人。哦,原来在扭秧歌啊!其中两位老人,一个打鼓,一个敲锣。因为没有鼓,所以用塑料桶代替。“咚咚”和“锵锵”两种声音一唱一和,可又趣了!

跟着节奏,老奶奶们开始扭了,她们手拿一把漂亮的扇子,然后两只手左一摆右一摆地甩了起来,脚下前三步,后一步,左一步,右一步,停顿一下,就这样,跳来跳去,扭来扭去。(描写扭秧歌的动作惟妙惟肖,这时小作者认真观察的结果。)奶奶们嘴里还说着:“咚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 !”……

有些调皮的孩子,不时还窜到人群中瞎扭一番,那手舞足蹈的动作,逗得人们哈哈大笑起来。细心稳重的女生,则在一旁观看。看着那奇怪的动作,我说:“怎么看怎么像是喝醉了酒的人,路都走不稳了。像是在耍醉拳!”“呵呵呵……”

几把椅子,一个塑料桶,几个铜板,几根棍子,加上几个“扭秧歌的演员,构成了一个小舞台。(语言简洁,概括能力强。)

九点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现场了。睡在床上,耳边又响起打鼓敲锣的声音。秧歌儿声伴着我进入了梦乡……

篇二:看扭秧歌

春节我在河南姥姥家过的,乡村过年虽然不象北京那么繁华但也非常热闹。

刚到姥姥家,就被表姐拉着去看扭秧歌,原来,村里有个秧歌队,我的姥姥、二姥姥都是秧歌队员。为增加过节的喜庆,逢年过节都要锣鼓喧天地表演几场。

等了好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开始演出,乐队在前,有打鼓的,有吹笛子的… …。有个骑毛驴的老太太,是一位伯伯扮演的,样子很是滑稽:矮矮的个了,瘦长的黑脸膛擦着厚厚的白粉,粉红的腮红,红红的嘴唇,小小的眼睛睁不开似的眯着,枯黄的假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小发髻,戴一头绢做的红花,穿着绿上衣,红裤子,摇头晃脑的,拿着小鞭子一摇一摇地在前边开道。

姥姥、二姥姥穿着扭秧歌的衣服、头戴大红花排在第一排,舞动扇子,随着音乐就走两步退两步地扭起来,扭秧歌的全是女的,不像拉丁舞一样有男有女。秧歌队有40多人,好长的一个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龙! 还有几个人扮成娃娃、孙悟空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在后压镇… …。

看秧歌的人特别多,几乎全村人都出来了,真引人注目!姥姥她们走的很远,整个村的四条街道都要扭一遍。

表演完之后,我连忙过去帮助姥姥拿东西,我问姥姥累吗?高兴吗?,姥姥说:不累,很高兴。原来带给大家欢乐自己才能更快乐!

我和姥姥、姐姐一起愉快地回家了。

篇三:看扭秧歌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家在农村,春节年味很浓,贴春联,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欢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爷一大早就起了床,扫干净院子里长长的甬路,放上大圆桌,摆上瓜子花生、香烟、糕点和热腾腾的茶水,然后大人们高兴地聊着天,我和妹妹则兴奋地欢蹦乱跳,时不时跑到门口张望。今天秧歌队第一个来我家拜年咧!

终于鸣锣开道的锣鼓家什响起来了,一会儿就看见一群穿着花花绿绿服装的大妈、老奶奶向我家走来了,我和妹妹向着院子里的大人们喊:“来啦!来啦!”一位老爷爷走在最前面,一进了院子,就双手拱拳,说:“过年好!过年好!”姥姥姥爷忙迎了上去,也说:“过年好!”然后热情地招待他喝茶吸烟。

一只烟后队长令下:“开始!”锣鼓响起来了,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慢,时而快。秧歌队员们随着鼓点扭了起来,她们左手挥着五颜六色的手帕,右手摇着鲜艳的扇子,有时排成一字长龙,有时又分成红绿鲜明的两列。当她们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挥向空中时,天空中像飞起了一只只的彩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淘气的大孩子们都爬上了墙头。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进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队,还不时和有的队员逗着跳,引得大伙直乐。慢慢地慢慢地,锣鼓声停下来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尽了,可也和姥爷笑开了怀。

这时一个精干利索的小伙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来,两个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飞,加上锣声的配合,真像鞭炮炸开了花儿,连躲在巢里过冬的喜鹊都被惊得喳喳叫着冲向蓝天。终于,所有的声音都停下来了了,姥姥姥爷忙不迭地请大伙坐到圆桌前休息,大家吃着糕点,聊着天。

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要扭秧歌?”妈妈告诉我:“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北方汉族人辛苦一年了,为了庆祝丰收,娱乐乡亲,大家组织起队伍唱歌跳舞。敲锣打鼓则是要吓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逐渐地,就成为了现在的秧歌。清朝时,秧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了。”原来这红火热闹的秧歌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呢!

篇四:扭秧歌

因为放假,所以我们全家回了老家。我看见老家成立了健身秧歌队,大多数是中老年人,我姥姥也在其中,当然还有年轻人和小孩子,我的好朋友紫祎也在其中。我也想学,所以我就让我姥姥教我。姥姥因为没空,所以我就拿着姥姥的两把扇子去紫祎家让紫祎教我。

来到紫祎家,紫祎刚好有时间,所以我就开始学了。

先走两个十字步,就是用左脚迈一小步,再用右脚向左划半圆,走大左脚的左边,左脚再向后退一大步,最后右脚退一大步,跟左脚并拢就行了。走着十字步,还有各种各样的花样,比如:大雁展翅,割草,摘花,放哨,射箭等。紫祎把她会的花样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

过了几天,扭秧歌活动开始了,一些大人穿着服装在前面扭,我们小孩子都拿着手绢在后面扭。我们一边扭,一边走。我在后面往前看,看见两个老太太带着大头面具,一个扮“老公”,一个扮“老婆”,“老婆”的肚子里还填了些东西,扮作孕妇。他们俩可滑稽了,“老公”又是摸“老婆”,又是亲她的脸,那个扮“老公”的还抽着烟,吐着烟圈,惹得路边观看的人捧腹大笑,我们也都笑了起来。

就这样,我们走啊走,大约走了一个小时就回家了。

过这次扭秧歌活动,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凡事只要你用心学,就能学会。我喜欢这项运动,我会永远记住它的。

篇五:扭秧歌

星期四晚上,我和姥爷去广场散步。

来到广场,呵广场个真热闹呀!有的在跳集体舞,有的踢毽子,还有的在扭秧歌......我和老姥爷来到扭秧歌地方,呵扭秧歌人可真不少啊!足有100多人。他们大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每个人拿着一把扇子,一条手帕,身上都穿着 花花绿绿的衣服,排成四排,高兴的扭着,他们扭的姿势不断变化,一会将扇子打开抬过头顶真有点像孔雀开屏一样,一会又把扇子摆到了左侧或右侧,好像蝴蝶飘飘起舞,好看极了!

在队伍的后面,有一伙人扭的特别欢,我问姥爷:“这是什么。”老爷说:“这是老汉推车。”只见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坐在里面对微笑扭的正起劲,一位老汉头戴着草帽,屁股一扭一扭的向前推着车,周围有几个穿着各种颜色衣服的花花公子使劲的扇着扇子,还不时向小媳妇做鬼脸逗的观众哈哈大笑。

呵,广场可真热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