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怀旧的文章

2023/09/17经典文章

前言:关于怀旧的文章(精选4篇)由贵客网收集整理,供大家欣赏与借鉴;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朋友,也可以进行收藏。

关于怀旧的文章1:越来越怀旧

文/吴克成

朋友发来画家陈丹青与各色人等的对谈视频,林林总总有十几个,我快马加鞭地看下来,发现陈丹青一直在缅怀民国——民国在他心里真是玲珑剔透,没有一点瑕疵。听他的口气,如果没有众生的苦苦挽留,他恐怕早就"不食周粟"殉他的民国而去。

与朋友们闲谈,"从前……""那时候……"之类的话听得也日益多起来。有位年纪大点的老先生,言必称从前,说到动情处,拐棍点地敲得地动山摇。住在他脚下的土地爷,日子一定不好过。

并不只是中老年人在缅怀过去,念叨"从前……"的年轻人也在增多,且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杨德昌的电影《一一》里,十岁的小男孩已在说自己老了,还回顾人生,并将生平感悟写成信,念给还没有起名字的婴儿听。怀旧的大军就这样日益壮大起来。

《红楼梦》里最怀旧的人是焦大。他每次喝醉了酒都要到宗庙里去哭太爷,他一直生活在太爷时代,从太爷死后他就慢慢固化在旧时候,不再融入新环境。

从表面看,"不食周粟"也好,哭太爷也罢,好像都是忠诚的表现,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怀旧除了对往事的怀想留恋,也隐含着对当下的不满足,它的实质是向岁月深处伸过手去,将往事捡拾起来,拿到当下,用它来敲打现实,弥补眼前的缺欠,并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满足。比如焦大,他自认为当年护主有功,贾府里的新主子们应该千秋万代地供着他。可惜世易时移,新主子们并不买他的账,他只有沉浸在回忆里,通过对现实的反叛,重拾往昔的荣耀尊严。

怀旧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选择性——选取一点,不及其余。小时候妈妈在炉灰里闷熟的地瓜,或者二姨给的半个桔子,许多年后回想起来,依旧颊有余香,其实之所以余香在心,完全是因为当时好吃的东西太匮乏。我们在回忆时却会自动删除艰难时世,只念当时好。这样,怀旧不但有选择性,还起到了对往昔的美化作用,无论从前有多痛苦,可在回忆里,常常再痛也不觉得痛。

现实总不如我们希望的那么丰满,怀旧既然可以提供安慰聊补骨感,又不用花钱买,所以怀旧成了人类普遍采用的补偿心理之一。只是,抽离了背景,以昨日之长来比现下之短,哪里还有可比性?

《舌尖上的中国》大行其道,也是暗合了大众的怀旧心理。现下环境恶化,从市场买回的食材难以得人信赖。"舌尖"里的食材天然绿色,制作工艺又大都源自传统……这些都撩拨起大众的记忆。很多菜品,又属私房菜,"私房"一词,满足了人类的窥隐欲。再加上"食色"又是人的本性……一档节目,顺应本性、满足了窥隐欲、填补了人心的不满足……

这样的节目如果再不火,哪里还有天理?

关于怀旧的文章2:微风吹鬓总怀旧

文/察哈尔小草

温柔的阳光,和煦的微风,天地之间就像张合的双唇,轻轻一动,便吹皱了一池碧水,也吹乱了我的双鬓。

傍晚的温润,深邃的星空,一颗流星从头顶划过,闪烁的影子,留下千年的梦幻,打破了你我的思绪,便走向了另一种境界。

圆润的月色,斑斓的窗棂,孤独的依一把轮椅,摇动着瓢泼的灵魂,飞向遥远的天空,任你的充满无限的遐想。但,总会附于你的身体,回到喧闹的红尘。

晶莹的露珠,喧闹的清晨,漫步在乡野田埂,任你视野远望,看到的永远是美好的景致,别致的人生。

无论你怎么样调节你的心情,可在点点滴滴、影影绰绰中,童年的趣事,青年的幻想,无时不在你脑海里翻动。

无论你怎么样规划未来,可在凄凄迷迷、朦朦胧胧中,思念的情怀,牵挂的心灵,无时不在你的眉宇间晃动。

过去,就像影子,牵动着你的思绪与灵魂。

坐在树影下,你会想起当年这些大树是如何在戈壁滩上顽强的成活。走在街道旁,你会想起,先辈是如何把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躺在被窝里,你会想起,妻子(丈夫)远行了很久,留下孤独的你总会回忆起在一起的温存。看到泪眼迷离的,双手挥动,总会想起亲人们离别的情景。拿起孩子小时候的小花裤,你总是会想起,孩子稚嫩的双唇呼喊第一声"妈妈,或爸爸"的情景,也许你还想起小时候自己穿的补丁裤……

独坐楼台,夜葬阳光,一场场尘时旧梦,刻录下岁月的记忆,也储存了怀旧永恒。

尘世间每一次记忆,无论你是经意,还是不经意的,总是像汩汩流淌的泉水,时常在你脑海中涌动。

生活中每一次颤动,总是魂牵梦萦。

工作中每一次成就,总是释怀振奋。

怀旧,似残花滴落,又似春风再生。

关于怀旧的文章3:端午节怀旧

文/仕凉

端午节,怀旧中带着淡淡忧伤的节日,在多雨的夏季来临。

街上的菜市与商场,不时可见的粽子,飘着淡淡的竹叶清香。

那农家捎进城的陈艾、苍莆,在市场一角,沿地摊开,散发着一股湿润极重的草药熏香。

小城镇城市改造尚未顾及到的老街深处,临街而住的老妇,在自家的陋舍门前,用心包裹着粽子。成了城区里难得少有的一道风景线。

端午节中的思绪,像倒放回忆的旧胶片。故乡现在早已衰败、破落、拆除的四合院,仿佛又倒回到人气十足的遥远过去。外婆坐在四合院有夕阳斜照着的天井厨房边,用清贫与平淡做粽馅,用慈祥与豁达做粽叶,将白味的生活包裹成有滋有味的清香粽子。而那个在天井中伏地疯玩欢耍的天真孩童,就是小时不谙世事也无烦恼的我。

今天的我,对粽子特有的那份温磬感觉已渐远去。是不是随着外婆一同消失在遥远的过去?外婆,我至亲的、裹着小脚的外婆,我童年时光中给予我十足暖意与亲情的源泉,有若老家那口早已干枯无影的水井,只在偶尔的记忆中闪过,一只鸟的影子般闪过。捕捉时,已不知去向。

端午节淡淡的莫名伤感。或许是,天空飘着纤细的夏雨缘故。抑或也是,许多久远年代的亲人走进我冥思的记忆缘由。

我久久地盯着面前精装的粽子,在无语中黯然发呆……

关于怀旧的文章4:母校怀旧

文/浦景东

我工作所在的鹿苑小学去年9月喜迁新校,那株特别珍贵的、已种植近百年、见证母校历史的紫玉兰搬植于新校大厅之前,从根部长出的4个大枝杈给人以壮实与饱经风霜之感。看着那花后卵圆形叶片蓬勃而发,不由激发了我对母校的怀旧之情。

母校位于张家港市境内古黄泗浦畔的原鹿苑镇,历史悠久。原校最早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的祖母于1907年创办,至今已逾100年。鹿苑小学的前身鹿苑中学以前是一所完全中学,我就是在这里度过了我的初中和高中。

我中学在读阶段的校舍均为平房,校门在西边。对着校门的右侧是三间古朴典雅的民宅,乃钱昌照的故居,为校领导与部分高中教师的办公之所。宅前左右对称地植有芭蕉、棕榈、山茶等花木,埔内四季常绿,夏季芭蕉扶摇。正对校门的墙上置有宣传橱窗,橱窗前的圆形花坛中是棵珍贵的紫玉兰,每年4月,众多紫红色花苞竞相绽放,格外引人注目。

虽然时过近40年,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还历历在目,教过我的老师一个个犹在眼前:班主任姜梦怀老师教政治,他的治学严谨,他的为人,他的一手规范优秀的正楷字和毛笔书法,都使我受益匪浅;教数学的季瑞松老师,他的代数、几何课言简意明,作图明快利落,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刘铭贤老师的语文课上,常指名让我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我的习作常得到他的鼓励;钱金逵老师的化学课,幽默风趣,我们在轻松学习中总能有所收获;孙海航老师的物理课,分析严密,说理透彻,同学们都很喜欢;教体育的谢如榴老师组织能力很强,善于指导学生……母校的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们长期住校,工作认真,待人热情,生活清苦。他们上课时的一招一式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个阶段的教科书内容不全,幸好有一段智育"回潮"时期,教学上老师们还是抓得挺扎实的,会发些补充讲义来充实课堂。那时高中数学有"三视图"的内容,陈俊义老师教学很认真,我记得有一次他让我回家用乌土做一个机械模型,我照着他的话回家找了乌土做成后交给了他。在数学课上,我看到陈老师把我做的模型事先锯开了给大家展示,使大家懂得实物剖视的样子,课上得很踏实。十年动乱,高考取消,尽管我们当时没能入学深造,但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这些老师的辛勤培育。

每年的秋季田径运动会隆重而热烈,中小学联合举办,历时3天,校与校、班与班之间展开激烈的竞赛。运动员们顽强拼搏,勇于夺冠,在母校赛场上多次留下了矫捷的身影。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时光已使我们学生时代的那份容颜荡然无存,但母校的昨天在我心中是那么的永恒。学校易搬迁,师恩难忘却,岁月的鸿沟使我们师生少有联系,但老师们的音容笑貌,却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