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早市的文章 / 早市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红火的早市

文/张兴海

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最令人感慨的露天集市,当地人叫它早市。清晨,天色还黑麻糊糊,有序排列的各色摊点就大致摆成了。马路上的汽车灯光从旁边一晃而过,一波一波的光影接连不断,照亮了它越来越清晰的繁盛面目。上午10点左右,城管人员就来催促扫尾收摊,它其实是一个临时市场。

我的目光所及,是无尽的食品、蔬菜、水果、水产品与日用百货,那一个连一个的地摊、货架、车厢,沿着广场公园的外沿双面排开,绵延而去,望不到头,那一袋一堆一车一地的货物,展示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多样与丰赡。我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缓慢行步仔细观看,发现这儿的许多东西从来没有见过。就说烙饼吧,那些大的,小的,厚的,薄的,肉的,素的,传统老字号的,烤箱现烤的,各有诱人的品相,不少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我不由得想起几十年前“欠吃”的岁月……

这儿位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西南之端,是西安市西南边界的末梢,十几年前才从长安县(现已为长安区)划拨过来,经过征地、拆迁、规划、修建,逐渐形成城区面貌,宽阔大街周围分布着数十个居民小区,而大商场和农贸市场还未建立,这样的集市就应运而生了。

城区边缘地带的特殊地理环境给各种大卡车三轮车四轮车架子车带来了便利,众多消费者的需求吸引了大批经营者的目光,市场的红火热闹就是必然的了。除了附近周边地区出产的各种流行吃食瓜果蔬菜,西安周围的区县以及外地的名优特产也纷至沓来,如周至的猕猴桃,户县的葡萄,临潼的石榴,兴平的大蒜,三原的猪蹄,高陵的石子馍,乾县的锅盔,礼泉的烙面,富平的柿饼,山阳的土鸡蛋,陕南的手工豆腐,陕北的杂粮馍以及新疆和田的大枣,河南温县的铁杆山药,广西的水果玉米等。

看到这样的市场,我想到了马克思的话。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既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又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人们进行各种活动,进而推动人本身的发展。追求利益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主要是通过利益刺激生产而发挥作用的。恩格斯指出,“地理上的发现——纯粹是为了营利,因而归根到底是为了生产而完成的。”同时,“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人对利益的诉求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而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其实,我国古代哲人说得更为直截了当。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了谚语式的警句,也可以说是箴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驱动,利润诱惑,是集市的活力之源。经营者以自己的独特商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最成功的策略,这里,卖陕南手工豆腐的摊点前总是排着长龙般的队伍,我许久未见到人们为买东西排长队了。积极性来自内心,严寒酷暑,山高路遥,都不能阻拦商贩们奔走的脚步。销售抢手货,是他们朝思暮想的目标。除了千方百计搞到特色产品,他们还非常注意自己的货色。——“货色”一词长期以来被看做贬义词,文化大革命中批判别人的言行常常以这个词来贬斥,比如说某某人“贩卖的究竟是什么货色”。这里的摊点特别注意货色,几乎所有的蔬菜都特别的光鲜洁净,色泽鲜嫩,外观很是诱人。经营者下了一番功夫,白菜没有一点黄叶,菠菜去了根,莴笋削了皮,案子上的各种肥瘦不等的猪肉切成一个个整齐小块,卖饺馅子的拿着两把刀不住在剁碎的肉馅子上噔噔噔噔反复剁着。服务到家,满意到位,谁能不动心呢?面对小区居民这样的消费群体,和县城乡村以农村人口为主的消费者不同,不仅货色要上档次,卫生也要格外讲究,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也要上台阶。

我在拥拥挤挤的人流中慢慢踱步,和一些卖货者闲谝,得知他们来自附近区县,有的是当地失地农民,自己有车,有贩卖并摆摊的经验,适应并激活了这里的集市。在绵延数里的市场,看来纷乱嘈杂的场合,每个人的摊位却是固定的,内在的秩序有条不紊。我和一个卖鸡蛋的中年汉子闲谝,得知他是商州人,也是失地农民,近几年专门跑山阳一地,拉那里的土鸡蛋。他的山阳土鸡蛋售价每斤9元,每公斤赚1元,他的大卡车每次可拉3.5吨,也就是说每一趟可赚3500元,连拉带卖需要七八天时间。我约略估摸了一下对他说,你一月可赚一万多块哩!他苦笑着否认说:花销太大,在附近租房月租费1500元,烧油,吃饭,杂费,加起来一除,一月落5000元就不错了!当然,他可能故作谦虚,留有余地。从他喜笑颜开的神采看,对自己的这种营生相当乐观。

不难判断,这个红火热闹的集市所在的地盘十多年前还是一望无垠的耕地,据知情者讲,原先这儿是全国有名的粮棉高产区,时称“吨产田”。经济主义的滚滚浪潮不可阻拦,无情地把原有的秩序冲毁了。

吉庆有鱼

文/阿成

1

临近春节,似乎是天字一号的任务,必定要到早市去买一条大鱼。其实在临来海岛之前已有这方面的谋划,在当地的早市买了六尾半斤重的鲫鱼,心想着到海岛过春节的时候,可以用它来做除夕大餐上的主菜。然而人在海岛,许是暖风吹醒了脑子,想法有变化了,先前的谋划也随着海风消失殆尽。心想,我住海岛,当入乡随俗,临海吃海,才能海纳百川,心胸似海也。

其实一进腊月,脑子里已有采购年鱼的想法了。这样的想法也是我之民族,我之家族,一代一代相传而来的恒定不变的风俗。鱼同“余”,这也是中华文化一种有趣的现象,所以不可等闲。于是,一大清早便去赶早市。

所谓早市,其实就是海岛上的一个鱼市。这个早市是一个不大的码头,那些捕夜鱼的船极早归来,赶的就是这个早市。鱼市鱼价会有涨幅,但你很少听到购买者的抱怨声。似乎年鱼就应当是这个价钱,在意料之中的。这里真是鱼的博物馆,鱼的百科全书,各种各样的鱼都有。我先顺路选了一些大个儿的鲍鱼,准备给女儿们做鲍鱼捞饭。但最重要的是选一条石斑鱼。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选到了一条大约三四斤的新鲜石斑鱼,价钱算下来总算是便宜,不过是百余元而已。若在平时,百余元的鱼我是断乎不能买的,但这里渗着愿望,和着梦想,百余元真是不足挂齿……提着一尾大鱼回家,似乎把明年好日子一起带回了家。不亦悦乎!

2

记得刚刚结婚的时候,过第一个春节,若按家里的风俗,是要炖一只鸡的。但是年轻的媳妇说,三十晚上不吃鸡。我“哦”了一声之后,便几十年遵守不辍。去年,突然想到,为什么别的人家过年都要吃个鸡,鸡同“吉”,也是讨一个吉利。为什么咱们家的风俗除夕夜就不吃鸡了呢?老伴儿说,三十晚上吃鸡,容易两口子打仗。我听了,顿时大跌眼镜,两个人几乎打了一辈子,居然为了这点事年三十晚上不吃鸡。祈求和平是好的,关键是愚蠢的我,这么多年居然没问过她三十晚上为什么不吃鸡?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人有时候就这样,一但涉及风俗便不问就里了,真是愚昧得可以。此后除夕晚上也有了鸡。说来也怪,自打有了鸡以后,夫妻之间的战争锐减,即便有小的战争,与昔日的战争相比,也不过是零星的枪声而已,不足挂齿。

这个除夕真的是有鸡有鱼,所谓吉庆有余。愿普天下的百姓,家家幸福,年年月月吉庆有余。

早市即景

文/白万伟

晨练健行,要路过一处早市。寒暑易节,时令变换,早市总会迎着朝阳,渐次开张,准时轻声唤醒熟睡的小城,徐徐拉开市井生活一天的喧嚣。而我,驻足流连其间,已成惯然,漫不经心之间却又似在叩问深心,启醒自己在往来熙攘的尘世中不致迷途。

早市,醒得早,却也井然。各家摊主,互不言语,悄然在自家地盘拉开阵势,绝不越界;或是一眨眼工夫,空阔的便民市场已是摊点密布,人流涌动,一派繁忙。

炸油条的大哥,从凌晨早起辛苦和好的满满一盆面中揪出一块,甩于案板,胳膊在空中划出一道动人的弧线。揉条、抹油、下刀、抻面、入锅,动作麻利流畅,足见功力。柔软的条面在滚烫的沸油中瞬间沉浮,眨眼间从软到硬,由雪白至金黄。大嫂在锅旁挥着长筷,挑按翻炸,片刻出锅,一根根码于筐内,香味弥漫、分外诱人。

长条桌小圆凳已摆好,静坐一隅,要两根油条,皮脆里糯,喷香爽口;要一碗豆腐脑,雪白软嫩,料足味鲜;或来一碗小米粥,一枚茶叶蛋,一碟小咸菜,如此堪称绝配。一旁,热气腾腾的板面、包子,香气扑鼻的鸡蛋灌饼、煎饼果子皆已奉上。略带睡意的上班族、上学族,或是农民工、背包客,炎夏、寒冬,不分彼此坐于露天之中,吃一顿便捷可心的早餐,一抹嘴、一拍肚、一昂头,匆匆上路,各自忙去。

卖菜的大婶,守着满满一板车新鲜蔬菜,笑逐颜开地向往来顾客“自夸”:这茄子、西葫,又嫩又光溜;这豆角、黄瓜,早上刚摘还顶着花儿;这香菜、韭菜、生菜,采割时弄了我一身露水呢!您就放心吃吧,自家地、农家肥,绝对绿色纯天然……各种应时蔬菜,鲜嫩可人、色泽艳丽,分类整齐码好,工艺品一般。看着,恍然若见一片生机盎然的菜园地、一家辛勤劳作的庄户人。卖鱼、卖肉的,卖豆腐、卖山药的,片刻间,便能让挑剔的家庭主妇、“煮夫”们一通侃价后满载而归,点亮各家餐桌。

水果摊,色彩、形态、香味各异的水果琳琅满目,怡人又养眼。那些来自天南海北、山地平原、沟谷丘陵的水果,汇集了产地的日月天地水土之精华,几经辗转,聚于一车,慢慢卸下,呈现于此。来自南国的橘柚、香蕉、菠萝、荔枝、猕猴桃,来自北方的苹果、葡萄、草莓、鸭梨、哈蜜瓜,就连少见的杨桃、榴莲、山竹、佛手、火龙果,也可在小城朴素的早市摊位看到。一番忙碌过后,憨厚的摊主小哥坐于一旁,静候第一位顾客与这些美丽的水果相遇。

远在乡下劳作的大爷大妈,也提着篮、挑着担、背着袋、推着车,风尘仆仆来赶早市。那一篮桑葚,是翻山越岭从沟里采摘的,又紫又甜;那一担柿子,是用大缸泡、柴草烧的传统方法沤制的,又甜又脆;那一袋洋芋,是刚从地里刨的,还带着新鲜的泥土,腌泡菜正合适;那一车红薯,是在地窖里存放一冬取出来的,蒸煮烤炸,绝对甜糯可口。应季的香椿、榆钱、杏李、南瓜、豆谷,纯手工制作的柳条篮筐、实木砧板、虎头童鞋、农家煎饼,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走出农村、客居城里的游子们纷纷聚拢来,寻找那份久违的乡愁。

早市,需早起,不由对那些早早起床的摊主与顾客深感敬佩。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早起,这开门第一件事做到了,便是开了好头。俞平伯先生也曾有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特别是在寒冷冬季,能撇开暖暖的被窝早起的人,需要的是毅力、决心和坚持,也一定能走得远远。每天赶早市的人们,虽不一定皆会功成名就,甚至长期生活在底层,但都是怀揣“小目标”,奔着殷实自足的生活来来又去去,爱生活、忙生活、拼生活,向着美好迈开早起第一步。

穿越早市,健行逐路,但脚步分明轻快了一些,心情倏地释然了许多,断定这一天都是快活的。早市,明早再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