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龙舟的文章 / 龙舟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赛龙舟

文/何曾

此时江面上十余条龙舟一字排开,黄的、红的、绿的……五颜六色,让人看到就有一种兴奋和激动,好想亲自上龙舟去当一次水手,体验一下划船比赛的快乐。这是一个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特意举办了这次龙舟赛。

江边早已站满了观众,数以万计的人们在呼唤呐喊,这是在呼唤屈原大夫,也是在为划龙舟这一传统的历史文化助威,更是为端午这传统佳节欢呼。朵朵白云点缀着画布般的天空,金黄的太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笑容,老人们满怀激动,小孩们看得兴奋,而我们更有一种怀念,怀念着那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楚国大夫。端午的诗话、吃粽子,以及眼前的龙舟赛,都和这位大夫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或许,可以这样说,端午是属于屈原的节日。

每一条龙舟窄小狭长,大概长只有七丈左右,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船首有龙头和秋千架,船尾是龙尾,中间是锣鼓席,两边插满了彩旗,各有十余名水手划船。鼓是号令,听到鼓声,水手们便会奋力划船。此时,这十余条龙舟就在江面上摩拳擦掌,等待着冲刺的号令,水手们充满了激情,不时唱起歌儿来。那一曲曲歌儿,仿佛就是出征前的动员令,让人紧张又兴奋。

当岸上中央主席台上那一阵急急的鼓声过后,龙舟们便向目的地奋勇地冲了起来。那一刻,龙舟们如游龙戏水,在水中施展开来,水手们一边呐喊一边飞快地划动手中的木浆,生怕把自己的力气用不完。龙舟们一支支争先恐后,生怕自己落到了后边,那速度让人惊奇。岸边的观众边鼓掌边呐喊助威,好不热闹。此时,那江中的龙舟在眼中看来,并不是一支支的舟了,而就是一条条细龙,在水中腾飞,奋勇地向前冲刺。江成了龙的演武场,它们正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势不可挡,一会黄的落下,红的在前,一会红的落下,黑的在前,那些场景,就是众龙在戏水,欢腾与飞翔。船中间的鼓手拼命地擂鼓助威,这是向前进军的号令,随着鼓的号令,水手们一边用力划浆,一边大声地唱起龙船调来,这调既是为他们鼓劲助威的,也是他们今天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要到终点的时候,开始冲在前面的龙舟的水手们似乎把力气用尽了,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岸边的人看得着急,不时为他们加油助威。而一直在中间的那支黄舟,速度渐渐快了起来,超过了前面的龙舟,如黄龙在水中奔驰,向着终点冲锋,胜利在望。而在他的后面,几支龙舟誓不罢休,紧紧跟在后面,生怕得不了第一。

在我看来,最后谁胜谁败,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中华儿女所体现的龙的精神,你追我赶,不愿落后,奋勇向前。这不正是我们在改革开放、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路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华儿女的精神吗?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有两千多年了,它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的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据史载,唐、宋、元、明、清各代皇帝,均有观看龙舟的习惯。宋时张择端的《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清时在圆明园内常举办龙舟赛。值得高兴的是,上世纪80年代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

一个看似简单的龙舟赛赋予了端午节更深的文化意义。我希望,龙舟赛、诗歌赛等为端午文化而兴起的庆祝方式又回到我们身边,让我们的端午过得不再单调。

在加拿大看龙舟赛

文/庞进

2011年6月,我赴加拿大探亲,刚好赶上了多伦多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国际龙舟节,就兴冲冲地与家人一起去观看。龙舟节的举办地在安大略湖湖心岛的中央公园,离我们的住地比较远。早饭后出发,先乘公交巴士到地铁站,接着乘蓝线、换绿线,再换黄线地铁,出站后再乘有轨电车至码头。到达码头的时候已近中午,但见人如潮涌,大家都在等着乘渡船。在我们的周围,是各色各样的人,白的、黑的、黄的、灰的……一些年轻人还化装了自己,头上戴着黄的橙的白的,或长或短,或弯或直的角状物,像出席嘉年华狂欢节。

中央公园很美,宽敞疏朗,绿树之间,有大块大块的草坪。草坪上,耸立有以中国龙为主图案的广告牌。稍远处,一队华裔年轻人在那儿舞起了中国龙,男着红装,女穿黄衣,龙是彩龙,看上去鲜亮醒目。他们的招式不多,动作也不娴熟,但很认真。我不禁走近他们,举起了相机。

湖边的草坪上有木制的条桌长椅,我们把自带的食物摆开来,开始午餐。这时候,一直在空中盘旋的海鸥,大概有数十只吧,一只接一只地飞落,有的干脆候在桌边,贼亮着眼睛,扑扇着翅膀,稍不留神,它们的尖嘴就伸到食物上,一叼而起。孩子将面包片撕屑喂之,越喂来者越多,或轰撵,嘎嘎叫着,飞起又旋来……

正在感叹加拿大的海鸥怎么如此大胆时,湖里的竞渡就要开始了。只见碧绿的水面上,一二三四五,六只龙舟相继划来,一字儿排开。我仔细看那龙舟,和在国内看到的基本相类:一样的细长舟体便于前行,一样的彩绘舟身以示龙鳞,一样的龙头高扬彰显精神;那龙头,也是一样的张口露牙,一样的瞠目翘鼻,一样的伸耳乍角。数了数,每只龙舟上有二十二个运动员,舟头坐一鼓手,舟尾站一舵手,中间是二十个划桨手。队员们的着装基本上是一舟一色,有红,有蓝,有绿,有黑,以红为多。参赛队员多为男选手,看上去个个身强力壮;也有男女混合的队伍,女队员看上去英姿飒爽,一副神气劲儿。

“砰——”,一声号令枪响,比赛正式开始。只见鼓手在舟头一边奋力击鼓,一边大声呐喊,划桨手们挥动臂膀,节奏明显地划着水,一下一下又一下,似乎越划越快,越划越有劲。于是,像弹出膛,像箭离弦,成语“争先恐后”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了。湖边两岸,聚满了各种肤色的观众,这时候也都激动起来,纷纷立起身,将目光投向龙舟,为参赛选手呐喊助威,场面很是热烈。

这样的情景,我在国内看到过多次,但在异国他乡观看,还是第一次。若说同,都是龙舟竞渡,都秉袭着来自中国的传统习俗,都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明;若说不同,一是环境不同,毋庸讳言,这里的天要更蓝些,水要更清些,鸟儿们也更大胆些;二是参赛队伍不同,国内的赛事,多是本国选手,即使邀请境外队伍,也不会太多。而这里的龙舟赛,据报道,吸引了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一百七十支队伍,运动员多达五千多名。在此,我看到了龙舟竞渡的魅力、中华文明的魅力。

遇到一华文媒体记者采访一位满头银发的白人女选手。这位女选手说她已是连续第十二年参加比赛了,这次是作为加拿大老年龙舟俱乐部的代表出赛的。记者问她你觉得这项运动如何?她说:很好,不仅能够锻炼强健的体魄,还能培养团队精神。这样的回答,使我想到了出自中国某位哲人的名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如果要加上一句的话,就是:“国人洋人,感知无异。”

看了一阵龙舟赛,又去举办开幕式的中心会场,看了一会儿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表演;到一个“工艺坊”,欣赏了一番风筝、木偶、小型陶瓷品等的现场范做,还带着孩子玩了蹦蹦床、过山船、小火车等等……尽兴而归。回到住地,已是晚间。

我的汉江情结

文/田田

在外漂泊的日子,想念最多的就是家乡安康那条穿城而过的汉江。有人说,想念一个地方,是那个地方有你想念的人。而我想念安康却是因为安康有条美丽的江。汉江是我的生命河。幼年,我家住大北街,咫尺之遥就可到江边。那年代没有空调,全靠汉江的庇护才能度过炎热的夏天。我们差不多天天黄昏去江边。电厂发电的日子,江水浩荡,我们就坐在岸边,将脚泡在水里。或者躺在石阶上,任江水在身边流淌。我奇怪江水如此浩荡,为何无声无息?母亲就给我讲“清溪浅水哗哗作响,滔滔大江无语东流”的深刻道理。由此我告诫自己,应该好好操练,男人立世,当如无语东流的滔滔大江。电厂不发电的日子,汉江就成了一条温柔的河流,可任由我们扑进她的怀抱游泳嬉闹。在汉江里,我们的欢乐恣肆汪洋。那是我之后再也没有过的无忧而彻底的欢乐,那是将自己的生命融进江河的畅快,那是之后我在京城漂泊时一想起来就会眼眶发潮的情结。

江边的月夜是最迷人的。在江边度过的那些有月亮的夜晚,我无数次地想起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我想,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们都是当年初见月的人。那时候,我最为迷恋的就是静坐江边,仰望月亮倾听江语。我知道,长江的水是酸性水,黄河的水是碱性水,而我们汉江的水是中性水,最利于五谷生长,也最能滋养生命。所以,汉水流域,人杰地灵。我也知道,汉江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也将成为首都人民的生命河。

汉江龙舟赛是最为激动人心的。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伟大诗人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相救。人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鱼虾,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安康人将赛龙舟创造性地发展了。我们祭奠屈原,在那半宗教半缅怀的庄严仪式里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我们演绎歌舞,歌唱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划龙舟,进行力量的角逐和友谊的比赛;我们捉鸭子、逮鲤鱼,以宣泄生命的欢乐。安康一年一度举行的赛龙舟活动,实际上是老百姓盛大的节日。这一天,全城万人空巷,集结汉江两岸,江上几十只龙舟竟发,如离弦之箭。每只船上锣鼓喧天,喊声阵阵,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河岸两侧人头攒动,万众欢腾。前来呐喊助威的观众,情绪激昂,欢声震天。扣人心弦的龙舟竞渡,把安康人团结奋进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的汉江,是生命的河,也是诗歌的河。《诗经》·汉广里“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多么美妙。我甚至认为《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是写汉江的,只有我们的汉江才能承载这一唱三叹的故事。

也许,正是这割不断的思念,我在漂泊多年之后又回到了汉江的怀抱。那些在江边漫步的日子,我不止一次对着清悠悠的江水默默立誓:汉江啊,我生命的江!从今往后,我再也不离开你。我将用我的情我的意滋养你;我将用我的青春我的力量建设你。我将永远永远和你紧紧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