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交往的文章 / 交往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莫言的交友之道

文/何庆良

前段时间,作家莫言无疑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其中有人不解:一个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人怎么就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莫言虽离开了课堂教育,但他从未间断学习,更善于以友为师。

小时候,会讲神仙鬼狐、王侯将相故事的长者都是莫言的忘年交,他后来作品中的“鬼话连篇”就是从这时打下的基础。参军后,能讲奇闻轶事的战友常是莫言的座上宾,因此发生在天南地北的事都浓缩在了高密县。考上军艺后,当时许多着名作家都是莫言的良师益友,他说:“这一时期收获很大,方知文学是怎么回事。”

由此可见,选择什么样的人作朋友,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前途与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一种朋友就是选择一种命运。莫言选择故事大王、文人雅士作朋友,最终帮他走上了文学道路,且获诺贝尔文学奖。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么人交往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爱好追求。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告诫我们:与正直忠厚、学识渊博的良师益友交往,大有裨益;与阿谀奉承、奸佞邪恶之人过从甚密,则有害无益。许多腐败分子的沉痛教训之一就是交友不慎。他们“以势相交,势尽则疏;以利相交,利尽则散”,最终下场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善交往可以互利,但不能相互利用;可以互帮,但不能超出原则范围。毛泽东在“恰同学少年”之时,认识结交了许多同窗好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仍保持着书信来往。其中不乏一些请求毛泽东关心照顾和安排工作的好友。对此,毛泽东尽量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家庭困难,但从未违反原则为他们安排工作,而他们之间的友谊之树却始终常青。这也告诉我们:君子之交、道义之交、心灵之交,淡若水,情似海。

此外,交友贵在秉赤诚,持真心,与人平等,不媚俗,不傲物,重在思想砥砺,知识互补,感伤抚慰,唯此才能使心灵得到洗礼,感情保持纯真。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交友中还要有鉴别力和判断力,时刻警惕着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要知道,不论什么交往,或近或远,或浅或深都有一定缘由,只有自觉摒弃功利思想,多交诤友、益友、挚友,不交酒友、牌友、赌友,我们才能在交友中获益,而不在交往中受伤。

裸裎相见

文/李银河

最喜欢的生存状态还是独处,因为独处直接面对存在本身。

只要有任何人际交往,人必然需要开放自己内心的边界,使自己不再是一个圆满的独立的存在;人必须输出或输入信息和情绪,使自己不再是一个平静和自足的存在。如果对方是一个快乐的存在,其快乐会影响自己;如果对方是一个痛苦的存在,其痛苦也会感染自己。前一种情况还差强人意,后一种情况就得不偿失了。

有个常用词“应酬”,囊括了所有自己或多或少不大乐意可是无法推掉的交往,这就是对生命纯粹的耗费,令人感到疲惫厌倦。生命中的应酬应当减到最低,这样,生活质量才能提高。

有些交往是人心向往之而交往的过程也有如鱼得水之感的,它不是应酬,而是心甘情愿的,如爱情、友情和亲情。这种交往虽然也会消耗生命,但是大多能够为自己带来快乐,因此可以偶尔为之。

在这两类人际交往之外,是独处。高质量的生活是独处时间比例的最大化和用于交往时间比例的最小化。因此,我对自己的存在取一种严守边界和提高准入门槛的态度,就是为了过一种独立、自足、圆满、平静的生活,在最大的程度上与自己的存在裸裎相见。

最好的交往,是保持距离

文/马德

交往的质量在于距离。在友谊的框架内,你第一个想起的人,一定是最好的朋友。当然,他若第一个想起的也是你,那么,你俩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至交。

你会发现,你与那个一辈子都要好的朋友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不绝欣赏,是一段情对另一段情的永恒仰望。

交往过度其实是很致命的。这有点像吃饭,无论多么顺口的珍肴,是不能总吃的。胃不说什么,大大咧咧,但一颗敏感的心,早已变得挑剔,厌烦。这时候,极平常的一句话,极微小的一件事,都会引起交往的一次海啸。

是的,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时候。在交往的理想结果上,你不要期待永远的如胶似漆,你能不断地接近与契合,就够了。

平素间,推杯换盏,称兄道弟,鞍前马后,阿谀逢迎的人,不是朋友,是利益的结合体。超出常情的亲密无间,不是在交往,是在勾结,在利用,在狼狈为奸。这样的结合体,聚得快,散得也快,刚才还好得一塌糊涂,转眼间,就可以翻脸到分崩离析。

费了心思的交往,叫周旋,累;耍了心机的交往,叫算计,阴。真正的交往,是至简至真的,一扇春天的门开了,一扇含笑的门阖上,然后,天地淡然。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与别人真正交往过,不是孤高自傲太过超脱,就是品性卑琐不被人所容;当然了,若许多人都是你结交的朋友,恐怕,更多的是狐朋狗友。我们的心里,一辈子,真正接纳的,只会是有限的几个人。更多的,都成了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交往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成就着生命的质量。

“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投靠司马氏之后,平步青云。有一次,他想推荐同为“竹林七贤”的好朋友嵇康做官,嵇康觉得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志向受到了凌辱,于是,愤怒地给山涛写了一封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就这样,嵇康与好友山涛渐行渐远,却因此,在魏晋名士中,嵇康成就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声。

我觉得,最好的交往,不是双方有意识的吸附与粘合,而是彼此间无意识的渗透与融入。吸附与粘合,常常怀有目的性和功利欲,或含蓄,或浓烈,总之,看起来,有些心怀鬼胎;而渗透与融入,则不然。云淡风轻的,风倏忽间来,云恬淡着去,无欲无求,是心灵最真挚的握手,是情感最纯净的需求。

历史上,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贵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黯然地把琴摔了。也许,在他看来,世界再美的乐声,如果无知音来赏,不如,任天籁的香魂归去,让它成为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