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发呆的文章 / 发呆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闲暇时光

文/Gigi

爱发呆,崇尚发呆的人,真的可以闲下来的时候,反而有些无所适从。惯性地把自己的日子用日程表管理起来,连周末都不放过,内容安排得满满的,生怕自己的脚步放慢了,终归给时间抛弃在后面,将来怎么追赶都无济于事。

去了HK,血拼了大半天,到夜晚9点多才通关到了深圳和朋友相约的餐厅。

有近2年没见了,他发了福,穿了armani的T恤坐在桌子前边,据说因为呆得太久被人从包房里赶了出来,一副被人冷落了很久的样子。心里有些小小的歉疚,赶紧迎上去,一阵儿寒暄之后,开始倾听他的梦想,他的爱车,关于男人的品味选择的话题,侃侃而谈1个多小时,场面很热闹,内心的热度却在衰减…

最近怎么大家都在追逐这样的成功?财富+品牌,数字游戏,物化的品味,狂妄的自我。

没有刻意与主流相悖的意思,只是觉得应该还有些非主流的存在,同样充盈而实在,而这个非主流正是我发呆的理由。

闲暇时光,只是刚刚开始,带着懵懂的期待

面对书籍发呆的人

文/胡靖

望着书房里堆积如山的书,越来越觉得心烦了。我怀疑自己当初是否脑子进水了,东一包西一捆地花钱买回这些劳什子干什么。眼看书架都码到双层了,书还是放不下,且把板子压弯了。更急死人的是,手头想看的书还是“成群结队”。这些打包的捆着的书怕是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宠幸”它们了。处理掉吧,心有不甘,毕竟是我花钱费力从不同的地儿和渠道弄回来的;不处理吧,放在书房横七竖八躺着也不是个事,既影响观瞻和卫生,更影响心情。

常常扪心自问,我买书究竟是为了什么。装洋?我一个实实在在的土包子,贫寒一以贯之,就是捐个图书馆给我,别人也不相信我会富有的;收藏?我好像也没做过这样的梦,生不逢时,实力不济,眼力不逮都让我心知肚明知道不靠谱;做学问?未张口就会让人笑掉大牙,我压根儿就不是做学问的料;读吗?我并非嗜书如命,买过之书非但未细细读过,就是该读的书也未能读透,“猴子掰包谷”倒是真实写照。多数时候,只是一种感觉,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许。其实于我,唯一的理由,无非是自己是个闲人,只有点读书的癖好,工作与文字打点交道,有点执着,有点入味。仅此而已。

有时也在寻思,这书买得多而读的少,绝非我个人现状,大多数读书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叹。究其原因,似有四大障碍作祟:一曰忙。为生计,为功名,为事业,为家庭与爱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面对书山很无奈;二曰穷。书价不亚于油价,节节飙升很快,工资却少见长,而真正有读书兴趣的人大多囊中羞涩,只好减少跑书店的次数和控制淘书的欲望;三曰懒。这世界变化太快,吸引人的东西太多太炫,时时刻刻在向你招手,有动力和定力花功夫去啃书本,别人不说你呆子你自己也觉得不合时宜;四月浮。心静不下来,眼沉不下去,板凳坐不热,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远没有这么复杂。着名作家阎连科曾经说到自己的读书之惑,对自己一段时间来的读书状况很不满意。他说,不知道究竟自己得罪了哪根神经,面对那一排排,一册册的新旧书籍,知道那些书中几乎每一本都有可供我学的言行,可却不知何故又不肯去读。不肯去读,又总是十分爱惜地把人家的书藏起来。最终把自己弄成了一个没有学问又不肯读书学习的人,弄成了一个不读几本书却又不肯找些别的事做的假读书人的模样,弄成了只会站在书前发怔却又绝然不是思考的那种呆子。作家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说白了,读书是一种癖,是千千万万种癖好之一种。无论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一旦习已成癖,总有点旧情绪挥之不去。感觉就像你每天要洗脸刷牙一样,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惯,或是这样的习惯不适合自己,说什么也是白搭。好在,我只是用读书这样一种方式,来消磨静静的时光。我要做的,就是理智一点地买书淘书,尽量把自己认为要读的书浏览一下,尽量把家里那些好书赶快读一些,感悟消化一些。

很怀念往昔的读书时光了。那时候,读书是那么的投入,用心,上心。一本薄薄的《鸡毛信》竟让我看得如醉如痴,我的心与14岁的儿童团长海娃的命运一起呼吸和跳动;一本《敌后武工队》,那与日伪进行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让我读得荡气回肠,热血喷涌;特别是那本《林海雪原》,如电光火石,激起我少年无穷的欲望和遐想,我仿佛与少剑波,杨子荣一道奔波于林雪莽莽……我想,读书是一件美事,可以打发冷寂的时间,还给你大千世界的精彩。

还是阎连科说得好,在如今的岁月,能够静心读书的人是极为幸福的,能够彻底不读书的人也是幸福的,最焦心和无聊的,是那类不读书、不舍书,只会面对书籍发呆的人了。

长江边

文/程建权

一直以来“距离产生美”成了人们千里迢迢大迁徙的理由。同时,后工业化时代生存的压力也让许多人倍感疲惫,找一个地方静一静,调整一下,被称为“发呆”。这种略有些小资情调的生活方式在都市白领中很有号召力,由此就在微信圈里互晒着自己的“发呆”场景:比如在丽江、泸沽湖、呼伦贝尔大草原、冈仁波齐这类的边陲之地以及阳朔、西塘这类闹中取静的清静之地,一杯清茶,一份心境,看白云在蓝天上游走,听微风在青草间悄悄划过。

安徒生说:旅行就是生活。所以旅行真的不一定要中断原本的节奏,跑到很远的地方买一张门票,去完成一段与你毫不相干的体验。或许这种体验在你家门口就有,关键是看你当下的心境和前期的沉淀。

张家港,冲积沙洲,长江裹挟云贵高原的泥沙,江尾海头的潮汐。于是,水天一色,芦苇摇曳,黄沙漫漫……我们生活的地方其实就是风景。不需要凑公休假,也不需要等待黄金周,当然更不需要丢下工作,下班后的几小时,或者周末的一日半载,开车、骑车或是乘坐公交,甚至是徒步,都可以到长江边,看江心百舸争流,听汽笛低沉悠远,一边是长江里的滚滚波涛,一边是围堤内的道道沙丘,江水涨跌,芦苇起伏,既有沧海桑田宇宙洪荒的感慨,又有来到世界尽头的归宿认同,无论你是舞文弄墨的诗人游子,还是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只要你有情感,就有可以宣泄和应和的对象。

八公里宽的江面足够开阔,大清早看日出尤其震撼。站在大堤上面东而立,吴淞口海平面慢慢升起的太阳总是让人充满期待,有时红得发亮如同电炉里流淌的铁水灿烂夺目,有时红得发紫如同磷脂状的鸭蛋心使人温暖,究竟是何种形状和颜色,取决于当时的气候条件和你守望的程度。午后温暖的阳光、夜晚清丽的月色、尘世间少有的安宁和沉静。手中捧着的是奶茶,是龙井,是啤酒,或是一捧有点混黄略带咸味的江水,那一刻,进入口中的液体已经不重要了。黄昏时分,站在七干河口西望,远处水平线射出来的落日余晖勾勒出黑黢黢的地表轮廓,新近围垦的江滩连绵起伏,岸边的农家小院炊烟袅袅,“长河落日圆”的意境跃然而出;近处的一切都被漂染得金黄,水面波光粼粼,之后转成血红,接着幻化成了淡紫色,最后慢慢暗淡下去,一切又变得非常宁静,那一刻有些期待,有些不舍,还有些失落,让你忘却了时空,也忘却了自己。沉寂下来,可以摆脱世间的烦恼;思考清楚,也许能规划未来的路径。

到江边走走,可以是一个人,但最好是一家人。带些饮品,备些食物,最好是原生态的食材,比如土豆、红薯、冷馒头,或者调料浸渍过的五花肉。江滩到处都是柴火,随意捡拾就是一大堆,用明火过后的余烬慢慢烤制自家的美食,那真是香气扑鼻。带小孩的一起等潮落后到滩涂抓蟛蜞、到芦苇丛里捉小鱼,还可以在沙滩上练绘画、学写字、玩沙雕;也可以夫妻对弈、看书,最好是什么都别干,就这么呆呆地看江、看船,看对岸隐隐约约的狼山。累了困了还可以在车里美美地睡上一觉。

发呆是一种体验,要么沉浸在美好的幻想或回忆中,要么思维处于基本停滞状态,发呆结束就好比修行出关,气定神闲头脑清晰,清爽舒服地展开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