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团圆的文章 / 团圆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中秋小团圆

文/王玲玲

黄州遗爱湖

遗爱湖水清幽在,漫步亭间不绝赞;晨风花语撩人爱,循循回回倾湖岸。

黄州之所以美丽,不在于繁华照耀出的霓虹高远,不在于车水泉涌般的招摇呐喊。说黄州美,可能就是一种宽阔中夜半无声、日出时人已起更的小城节奏。遗爱湖作为黄州的一颗明珠,视野宽阔,适合赏月不说,同时还能与众享受佳节的热闹气氛。

罗田天堂寨

清清泉水石上流,小径丛生曲通幽;岩石古寨插云间,吴楚东南第一关。

天堂寨的名字就言说着它的雄伟气势,山可触云霄,人可尽天高。天堂寨的历史悠久,厚重的沧桑感里又携着朝气,虽有残垣断壁和年岁流逝的山河,但常年的云雾缭绕,适逢时节壮观的日出、云海,又映照着天堂寨变换莫测的顽气。

池州平天湖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一代诗圣李白曾月夜泛舟湖上,吟出如上的千古绝句。平天湖的美,美在宽广:天水相连、烟雾迷离、山色空蒙,它被誉为安徽的西湖。周围依偎的齐山隐约可辨,傍临的城区高楼大厦仿佛遥遥不及。在嘈杂繁华的都市外,平天湖是一出绝佳的赏月之地。

南京夫子庙

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南京人把合家赏月称作“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玩月桥便就在在夫子庙秦淮河南。南京夫子庙在重新修葺后,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尽可结伴同去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

扬州瘦西湖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四时八节,风晨夕月,瘦西湖都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无穷。瘦西湖是我国着名的湖上园林,窈窕曲折的湖道,二十四桥景区串以五亭桥、小金山等景点,让人赏月之时真正体会一路楼台。

江西婺源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立秋过后,婺源虽然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也未到红枫妖娆时。但是这里颇具特色的民居不输乌镇,青石板路、深幽小巷,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这里的流水也毫不逊色,田间地头、屋前村后都有潺潺溪水流过。不仅如此,中秋时节到这里,还能参加体验中秋特色民俗——舞草龙灯和堆宝塔。

中秋佳节真好,好在人们会翻新日常中的不变食材,让月饼与几百上千年不变化的馒头包子区别开来,使节日里赏月这回事儿能变成人们的精神追求。

家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

文/琚海

“家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这是漂泊在外的所有游子赋予月的使命。月圆了,人也就团圆了吧!千百年以来人们赋予中秋无限的憧憬,也让身在他乡的游子平添了更多的思念……

异乡之月少了一份回忆和柔情。暮色黯然,夜拉下了帷幕,一轮明月冉冉升起,让夜不再孤单。薄雾轻纱下,月光如水般清亮,那张圆圆的脸带着羞涩与妩媚,在散碎的云朵里,时隐时现,朦胧灵动。深邃的夜空下,万家灯火已然点亮,与闪烁的繁星相互辉映,装点着这个浅浅的南国之秋。

每到这个时候,家乡的月都是那样的圆,那样的美。金灿灿的秋,是家乡最美的风景。父老乡亲顶着秋霜下地,伴着月色归家,春华秋实满载着他们的收获和希望,淳朴的脸庞也时刻洋溢着笑容。那月色中,那秋色里,都融入了祖祖辈辈的汗水,凝聚了对那片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依依深情,也浓缩了我苦涩的童年岁月。

情与月,自古不可区分,为了一个团圆的企盼,月守候了千年,而人却永远在变化,环境也在人长大后的不断迁徙中便没了昔日的画面。现在,房子空了,人散了,零落在天涯海角,对于那些守候在家中和漂泊在外的人们来说,中秋佳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竟成了奢望。

月圆月缺,漂泊之路竟然惧怕团圆。渴望相聚,却害怕相聚,更难以相聚。回味过去与兄弟姐妹争抢月饼的时光,那份童真和美好永远珍藏在心底,一生难以忘怀。吃月饼,是为了解馋吗?不是,我想,吃出的是情,目的却是为了团圆吧!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

文/商子雍

中秋是在不知不觉中走近我们的。忽然发现已经临近中秋,不是因了骤然凉起来的风,也不是缘于逐渐圆起来的月。你在某一个早晨或某一天傍晚从心中轻轻发出的那一声“今又中秋”的慨叹,十有八九是由于和超市中、商店里满坑满谷的月饼不期而遇。

在传统的中国民俗文化中,中秋的要义是团圆。苏东坡的中秋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就是因为他通过对和弟弟子由离别之苦的描写所抒发的对和亲人团圆的渴盼,最能打动所有中国人的心。也因此,有着象征意义的圆圆的月饼,作为一种道具,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人团圆之夜餐桌上的显赫存在。

金风送爽,月光如水。在圆圆的月亮映照之下,和家人一起分食圆圆的月饼,不敢妄议如今年轻人的感受,但敢说的是在如我一般年龄的中国人心里,以上场景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团圆的日子、甜蜜的生活,是历朝历代中国老百姓心中的渴盼(尽管他们常常无法达到此种境界),中秋之夜的咀嚼月饼其实是在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此时的月饼也绝非仅仅只是一种吃品,它同时更是一种打着深深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

时光荏苒,随着岁月的更迭,中国人的生活形态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月饼的与时俱进——并且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先来说物质层面的变化。我小时候,怕是连想都没想过诸如鲍鱼、鱼翅、燕窝、人参这么一些过去王侯之家才能享用的美食,竟然能成为寻常月饼的馅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看来这不是坏事。但需要强调的是,称以鲍鱼、鱼翅、燕窝、人参为馅料的月饼为寻常,只是指它在许多商店里都能买到;至于这一类月饼的价格,却是绝不寻常的,也因此,它和真正的“寻常百姓家”,就还有着不远不近的一段距离。

月饼在精神层面的变化,就更是让人禁不住地要感慨、要叹息。说起来是几年前的旧事了,偶尔和一位认识的小老板相遇,顺口而出的一句“最近忙什么”的格式化寒暄,却引出他多少有几分无奈的回答:“忙什么?忙着送月饼呗,还得送价钱高的!”也是,一个买卖人,管着你的工商税务,有来往的生意客户,像中秋这么重要的节令,你敢忘了人家吗?一年又一年,月饼的质量可能是在不断提高,可价格也在飞速看涨,甚至连不能吃、只能看,当然也可以收藏的银月饼、金月饼也曾经堂而皇之地闪亮登场,看来月饼远离吃品、远离过去的文化内涵而异化为一种时令礼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所幸的是,此种中秋怪象近几年已经消失了不少,但愿它不要卷土重来!

四川诗人流沙河先生有联曰:“更新你饮拉罐水;守旧我喝盖碗茶。”对月饼,在下亦如此,即更看重旧时月饼传统的文化内涵。又到中秋,该去买月饼了,要买那种油小、糖少、制作认真、价钱便宜的,好在中秋之夜与家人团圆时共享;我想,对月饼持这种态度的中国老百姓,怕是会数以亿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