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八路军的文章 / 八路军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从左权到武乡

文/王向力

晋东南区域正处于太行山脉的中段,这里的武乡县王家峪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总指挥部所在地,就是在这里,八路军酝酿并实施了历史上着名的百团大战。武乡县东临黎城,北接着左权。在这个区域内,眼见的是一个山峁连着一个山峁,山虽不高,人处其中,也有了入万山丛中的感觉,惊叹当年的伏击战正是因地制宜了,进能迂回攻敌,退可以迤逦藏身,又兼军民一心,倭寇岂不是陷入汪洋大海之中。而愈往深处走,便见奇峰陡起,壁立千仞,连绵不绝,而或峡谷幽深,仰头仅见天空瘦成一条线。看路上的行人,个头都不高,一脸的朴讷实在。如果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话,从这里的山水亦可窥见其人的性格,言语不多,待人温恭,却在性情内里透着坚毅执拗与刚硬。

在左权县,拜谒了左权将军的陵园。说是陵园,并不是将军的埋骨之处(左将军葬于晋察鲁豫烈士陵园内),是在1946年,左权县军民为将军专设的纪念之地,以志敬仰,此后原来的辽县即易名为左权县。左将军阵亡时年仅37岁,为八路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当时日军以3万之众疯狂围攻总部,敌机亦在空中盘旋轰炸,第一批炮弹投下,左将军以经验判断转瞬又有炮弹下落,乃不计个人安危,疾呼大家卧倒躲避,遂不幸以身殉国。

从彭德怀当年撰写的碑文上了解到,左权将军是湖南醴陵人,“幼聪敏,性沉静”,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继而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其人“戮力军事,埋头苦干,虚怀若谷,虽临百险,乐然不疲。以孱弱领军长征,倍见积极果决之精神。中国红军之艰难缔造,实与有力焉……”

照片中的左权将军个子不高,脸瘦削,清癯的面容给人温良敦厚的感觉。想象中左将军沉静少言,并不爱多笑。钢铁般的战士大抵都是这样。然而就又看到了他遗留下来的11封家书,有两封是这样写的: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较前艰苦多了,部队如不生产,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左将军女儿,时年两岁)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可惜三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儿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最后一封家书写于1942年5月22日,是他殉难之前三日所写。大丈夫亦有千转柔肠,亲情无一日不系之。可是正值烽火连天的岁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将军则义无反顾投身沙场,伫马太行,将自身安危与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深系为一体了。

夜宿武乡县城,半轮明月,清朗地悬在窗前。听到附近传来一阵阵弦歌声,循声寻觅,广场上有乐团正在演唱,说是“武乡鼓书”。见一瞽者,倚坐在圈椅里,怀抱一米多长的三弦琴,铿然弹动,仰面高歌;他的左膝下绑缚数页竹板振响而和之。这腔调悲怆激越,其间亦有婉转动人之处,不觉得就听得发了呆。想的是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折不弯,砸不碎,摧不垮,虽历千百年而豪气永驻,这正是从民间孕育生成的坚忍不拔之精神,百折不回之气概,这也正是这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精神沃土与挺直脊梁的信心所在。

走近太行山

文/张艳茜

伴随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是许多用鲜血和生命谱就的铿锵战歌。比如激励国人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松花江上》;比如充分表现中国军民对日寇刻骨仇恨的《大刀进行曲》;再比如影响多少热血青年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洪流中的《延安颂》……无论何时,听着唱着这些歌曲,总能令我们热血沸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我跟随《西安晚报》组织的陕西作家赴山西采风团首先来到的,是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武乡县。从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那一刻起,《在太行山上》这首庄严肃穆和充满博大英雄主义的抗战歌曲,就久久回荡在我的耳畔: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于是,那段英勇的八路军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光辉战史,以及抗日洪流中的烽火岁月也随着激昂的歌声扑面而来。

1931年“九一八”东北沦陷的血泪,1937年“七七”卢沟桥抵抗的枪声,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日寇铁蹄践踏,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有血性的中华民族儿女,哪个肯低下头甘做亡国奴?他们的一腔热血,只为雪耻救国。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会议上指出:自卢沟桥抗战后,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开始了实行抗战的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同年8月,陕甘宁边区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主力师)。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115师、120师东渡黄河,出兵华北。总部机关和129师随即向晋东南挺进,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从此,太行山成为八路军总司令部转战、驻扎之地,成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区。

《在太行山上》就是为在太行山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而创作的一首合唱歌曲。在这首战歌中,作曲家冼星海将充满朝气的抒情性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武器装备的实物展示区,我们看到的,是当年八路军极为简易原始的装备——或是长矛大刀,或是改良的五五式步枪,最有杀伤力的也不过是八二迫击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有中国是以极度贫穷落后的弱国之力,对抗世界第一流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有先进的航空母舰,有精良的坦克战车,有无数的飞机大炮,而我们除了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靠的就是全民奋战到底的顽强意志和精神力量,靠的就是誓死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的决胜信念,才赢得了最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一张图表前,我不由得伫立良久,那是一张“侵华日军在华北制造惨案一览表”,表上一个个数字触目惊心:

1937年9月12日,山西天镇城“八八”惨案,屠杀2200人;

1937年9月28日,山西朔县城惨案,屠杀4000人;

1937年10月24日,河北成安大惨案,屠杀5300人;

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惨案,屠杀居民2259人;

……

一个个冰凉凉的数字,代表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他们就倒在了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可是,在残酷屠杀过去了70年后的今天,日本一些顽固派仍拒不承认侵略中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不承认并淡化加害于慰安妇心灵与肉体的暴行,真是无耻之尤。仅仅在华北,记录的一笔笔血债都是日本侵略者所犯的滔天罪行。倘若在铁证如山的“惨案一览表”前,日本当局还不肯低头认罪,还要为自己的滔天罪恶狡辩,那无疑是对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的第二次侵略和伤害。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八年抗战中,八路军129师与各军分区的基干支队和广大游击队,分散到太行山区配合地方党组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建立政权,呈现出“父送子、妻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展现的是一场振奋人心的人民战争。八路军粉碎了日寇的疯狂“扫荡”,成功地发动了“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八年抗战中,八路军129师从进入太行山区时的9000多人发展到1945年日寇投降时的近30万人,这就是民心所向,这就是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第二天,我们来到以我党我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名字命名的左权县。左权将军从1937年8月出师华北抗日前线,到1942年5月太行山区“反扫荡”中壮烈殉国,他为开创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敌后抗日根据地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走进巍峨雄伟的太行山,登上黄崖洞,这里是华北敌后最大的八路军兵工厂。兵工厂的建设倾注了左权将军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选定厂址到布置设施,左权将军不顾体弱劳累,带头运送石块参加劳动。1941年12月日寇疯狂地向黄崖洞兵工厂扑袭。左权将军亲自指挥总部警卫团与日军激战八昼夜,歼敌1000多人,创造了我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我抬头望去,壮美的太行山岩石大都呈红褐色,有人告诉我,这是因为太行山岩石含铁量高。而我更愿意相信,太行山的每一寸岩石,都因为浸染着军民抗战的鲜血而呈现出了悲壮之色。站立在太行山脚下,每个人的崇仰之情油然而生。

七贤庄的八路军办事处

文/李思颖

记得几年前一个寒冷的早晨,我去参观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共产党人在那段民族危难之际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进入了八路军办事处。一看到那历经沧桑的青砖灰瓦、整齐挺拔的白杨绿柳,立刻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浮躁的美,似乎连墙外车水马龙的喧嚣声也瞬间戛然而止。

1936年的春夏之交,中共中央以德国党员、牙医博士冯海伯设在西安七贤庄一号院的诊所作为掩护,建立了秘密交通站,为在陕北的红军购买医疗器械,并传播消息。8月25日,秘密交通站变成半公开的八路军办事处,又租用了三、四,七号院,工作人员最多时达200人。七贤庄的八路军办事处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连接延安根据地与国统区和抗战前线的枢纽,所以被誉为“红色桥梁”。

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门前开垦了三亩菜地,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有为周边的穷苦百姓送菜。在它的一旁是个篮球场,是工作人员锻炼身体的地方。办事处的周边当时藏有几千名特务,他们在此监视,并常常骚扰工作人员的工作。为了安全,办事处还打了自己的水井。办事处的院子内还有电台室,救亡室,会议室,厨房,理发室和汽车房等。汽车房中是一辆雪弗莱轿车,此车是为了不让特务盘查而购买的,专门用来给延安红军送医药器械等物品。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内收藏的文物有460多件,资料525件,回忆录623篇和照片3000余张。充分显示了当年八路军办事处中的工作人员的艰苦生活。

站在“八路军办事处”,我陷入了沉思。当我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要认真学习,接过先辈们的伟大事业,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